

巨生生醫(興)公司新聞
專攻奈米藥物與劑型開發的巨生醫(6827)預計10/19登錄興櫃, 每股參考價35元。總經理王先知14日在法說會中表示,旗下用於肝細 胞癌診斷的MPB-1523、用於缺鐵性貧血的MPB-1514,2020年已完成臨 床II期、IIa試驗收案,預計年底到2022年陸續啟動授權;而MPB-17 34抗癌藥物新劑型,則規劃第四季在台、美展開一/二期收案。
由富邦證券輔導巨生醫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由工研院奈米國家 計劃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平台新創公司,目前工研院持股20%,中橡 集團4.2%,漢通8%,中化(1701)集團5.4%、萬豐資本18.8%。
王先知表示,巨生醫擁有「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技術平 台,目前已有多個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更有三個產品在美國臨 床中,包括MPB-1523、MPB-1514,及用於惡性腫瘤單一療法的MPB-1 34,除洽談授權外,也力拚2025年、2026年取得藥證上市。
就營運展望來看,巨生醫預期短期(按:指兩年內)能執行MPB-1 734一/二a臨床、MPB-1523、MPB-1514授權,並推動三期臨床、推動 MPB-2043淋巴影像進入臨床二期。
中期(按:指三到四年)與Stanford大學完成RD-002細胞治療與前 期實驗一起推動臨床、推動RD-001/RD-003/RD-004進入臨床試驗。
長期(按:指五年後)則是進入免疫療法與細胞治療趨勢,持續利 用「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技術平台開發新產品。
王先知表示,主攻缺鐵性貧血的MPB-1514,2020年已完成FDA臨床 IIa試驗收案,預估該市場2028年可達42億美元,年複合8.5%。由於 MPB-1514是目前市面唯一非醣類製作的注射型鐵劑,2a實驗沒看到血 磷降低問題,且在更低的劑量下即達到治療標的,預計再做一個小的 2b臨床試驗,就會進入三期臨床。
另外,MPB-1523已於2020年完成FDA臨床二期,是非重金屬製成針 對檢測肝細胞癌的MRI顯影劑,避免了Gd重金屬沉積與引發腎病變的 疑慮,可以讓肝臟影像判斷良性或惡性,達到早期診斷的需求,未來 可應用在健檢。
執行副總許源宏表示,巨生醫全球市場授權已啟動,日本、歐洲、 印度、美國都有對象在洽談,中國進度最快,預期很快就會開花結果 ,屆時將與夥伴攜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由富邦證券輔導巨生醫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由工研院奈米國家 計劃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平台新創公司,目前工研院持股20%,中橡 集團4.2%,漢通8%,中化(1701)集團5.4%、萬豐資本18.8%。
王先知表示,巨生醫擁有「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技術平 台,目前已有多個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更有三個產品在美國臨 床中,包括MPB-1523、MPB-1514,及用於惡性腫瘤單一療法的MPB-1 34,除洽談授權外,也力拚2025年、2026年取得藥證上市。
就營運展望來看,巨生醫預期短期(按:指兩年內)能執行MPB-1 734一/二a臨床、MPB-1523、MPB-1514授權,並推動三期臨床、推動 MPB-2043淋巴影像進入臨床二期。
中期(按:指三到四年)與Stanford大學完成RD-002細胞治療與前 期實驗一起推動臨床、推動RD-001/RD-003/RD-004進入臨床試驗。
長期(按:指五年後)則是進入免疫療法與細胞治療趨勢,持續利 用「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技術平台開發新產品。
王先知表示,主攻缺鐵性貧血的MPB-1514,2020年已完成FDA臨床 IIa試驗收案,預估該市場2028年可達42億美元,年複合8.5%。由於 MPB-1514是目前市面唯一非醣類製作的注射型鐵劑,2a實驗沒看到血 磷降低問題,且在更低的劑量下即達到治療標的,預計再做一個小的 2b臨床試驗,就會進入三期臨床。
另外,MPB-1523已於2020年完成FDA臨床二期,是非重金屬製成針 對檢測肝細胞癌的MRI顯影劑,避免了Gd重金屬沉積與引發腎病變的 疑慮,可以讓肝臟影像判斷良性或惡性,達到早期診斷的需求,未來 可應用在健檢。
執行副總許源宏表示,巨生醫全球市場授權已啟動,日本、歐洲、 印度、美國都有對象在洽談,中國進度最快,預期很快就會開花結果 ,屆時將與夥伴攜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巨生生醫(6827)最近傳來重大喜訊,他們開發的抗癌新藥MPB-1734新劑型已經向台灣衛福部提交了第一、二期臨床試驗申請。這個新藥將用於治療那些讓病人苦不堪言的晚期實體腫瘤,像是卵巢癌、頭頸癌這些難搞的癌種。我們來聊聊這個新藥的來龍去脈和它的獨特之處。 巨生生醫這次推出的MPB-1734,是利用他們獨有的奈米微胞包覆技術研發的。這種技術讓MPB-1734新藥具有幾個顯著的優勢。首先,它對抗腫瘤的效果更強,即使在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腫瘤上,也能發揮療效。這對那些晚期實體腫瘤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其次,這個新藥還能降低毒性。在動物試驗中,MPB-1734能夠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中提高蓄積濃度,同時還能顯著改善嗜中性白血球抑制的副作用,讓病人能夠更好地承受治療。 除了台灣衛福部的申請,MPB-1734在美國的發展也進展順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在109年11月13日批准了MPB-1734的第1、2a期臨床試驗申請。為了更全面地評估這個藥物在多種癌症上的潛力,臨床試驗將會是一個開放性、多國、多中心的設計,未來還會進行二、三期臨床試驗,並向藥品查驗登記申請上市許可。 這個新藥的發展,不僅是巨生生醫的里程碑,也是台灣新藥研發的一大進展。我們期待著MPB-1734能夠早日進入臨床試驗,並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巨生生醫(6827)日前公告,開發中新藥MPB-1734抗癌藥物新劑型新藥已向台灣衛生福利部提出第一、二期臨床試驗申請,MPB-1734未來將有用於治療罹患晚期實體腫瘤,包括卵巢癌、頭頸癌等。
巨生生醫開發中新藥MPB-1734係以該公司獨家的奈米微胞包覆技術開發的抗癌藥物,屬於新劑型新藥,藉由奈米化的特性,MPB-1734新劑型新藥具有下列優勢:A.抗腫瘤效果增加:經過奈米微胞技術包覆的MPB-1734,目前已經在多個動物模式看到對現有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腫瘤仍具療效。
未來有機會用到具抗藥性的晚期實體腫瘤(例如:卵巢癌、頭頸癌等)。B.降低毒性:嗜中性白血球的抑制經常讓很多病患因為無法承受免疫下降的副作用導致無法完成療程,在動物試驗的結果中,MPB-1734呈現出藉由奈米特性改變體內藥物分布,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中提高蓄積濃度,且動物的耐受劑量明顯提高,但嗜中性白血球抑制的副作用卻顯著改善,為進一步驗證MPB-1734之安全性與療效,而提出下列臨床試驗研究方案。
MPB-1734抗癌藥物新劑型新藥於2月2日向台灣衛福部申請第一、二期臨床試驗之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業已於109年11月13日核准MPB-1734第1、2a期臨床試驗申請;為了驗證MPB-1734在晚期實體腫瘤具一藥治多種癌症的開發潛力,臨床試驗設計為開放性、多國、多中心收案,未來預計進行包括第一期臨床試驗及二、三期臨床試驗、藥品查驗登記上市申請。
巨生生醫開發中新藥MPB-1734係以該公司獨家的奈米微胞包覆技術開發的抗癌藥物,屬於新劑型新藥,藉由奈米化的特性,MPB-1734新劑型新藥具有下列優勢:A.抗腫瘤效果增加:經過奈米微胞技術包覆的MPB-1734,目前已經在多個動物模式看到對現有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腫瘤仍具療效。
未來有機會用到具抗藥性的晚期實體腫瘤(例如:卵巢癌、頭頸癌等)。B.降低毒性:嗜中性白血球的抑制經常讓很多病患因為無法承受免疫下降的副作用導致無法完成療程,在動物試驗的結果中,MPB-1734呈現出藉由奈米特性改變體內藥物分布,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中提高蓄積濃度,且動物的耐受劑量明顯提高,但嗜中性白血球抑制的副作用卻顯著改善,為進一步驗證MPB-1734之安全性與療效,而提出下列臨床試驗研究方案。
MPB-1734抗癌藥物新劑型新藥於2月2日向台灣衛福部申請第一、二期臨床試驗之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業已於109年11月13日核准MPB-1734第1、2a期臨床試驗申請;為了驗證MPB-1734在晚期實體腫瘤具一藥治多種癌症的開發潛力,臨床試驗設計為開放性、多國、多中心收案,未來預計進行包括第一期臨床試驗及二、三期臨床試驗、藥品查驗登記上市申請。
巨生生醫在5月,參加在德國海德堡舉辦兩年一度的BioIron大會,發表該公司產品MPB-1514缺鐵性貧血鐵劑補充劑,在缺鐵性貧血的動物實驗模式下,以高劑量治療時不會引起體內Fibroblastgrowthfactor23(FGF23)的濃度升高,進而避免嚴重低血磷症的發生及其他相關副作用。目前已有多個臨床試驗指出,針對缺鐵性貧血病患在給予高劑量的新一代暢銷注射鐵劑後,FGF23濃度明顯升高,並伴隨低血磷症的副作用。此外,FGF23的升高除了會引起低血磷外,亦有相關報導指出會促進發炎及加速慢性腎臟疾病的惡化。因此巨生生醫此發現對於未來缺鐵性貧血的病患將會是一大福音。
巨生生醫去年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是一家從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公司,以奈米粒子及奈米微胞作為核心技術,目前產品奈米粒子產品分別為MPB-1514缺鐵性貧血鐵劑補充劑和MPB-1523MRI顯影劑-肝癌。前述兩項奈米氧化鐵新藥,皆以本土原生技術開發出來的超順磁氧化鐵奈米粒子作為核心,再利用PEGylation技術平台修飾合成後,同時具有高核磁鬆弛性及高效率巨噬細胞吞噬能力。
巨生公司總經理王先知表示,MPB-1514是目前唯一一支非醣類做成的針劑型鐵劑,除了能降低游離鐵讓使用鐵劑藥品的缺鐵性貧血病患免於造成長期的發炎反應的好處外,加上使用低致敏性的聚乙二醇賦形劑,讓病人與醫師可以減少因施打鐵劑的超過敏反應的疑慮,且近期動物實驗亦發現該產品沒有低血磷症的副作用。MPB-1514已在2018年得到美國FDA核准開啟臨床二期試驗,預計將納入約74位受試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17名受試者的試驗。
另外,MPB-1523在自發性肝癌動物試驗中,因為產品特性使得MRI影像對比度的提高,利用電腦能夠判讀小腫瘤數目與組織切片腫瘤數目幾乎一樣,相對於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釓類顯影劑,電腦判讀的小腫瘤僅為真正的腫瘤數目的一半,因此巨生生醫在2018年展開另一個肝癌病患診斷的臨床二期試驗,亦得到了美國FDA及台灣FDA的核准,預計將納入約60位可評估的受試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11名受試者的影像擷取。
巨生生醫研發團隊目前正在繼續開發他們的第二個平台技術-奈米微胞的產品,王先知說,這項技術未來將應用在抗癌藥物新劑型的開發,此技術平台的第一個產品MPB-1734,已經完成公司內部的開發準備,預計在2020年開始臨床一期試驗。
巨生生醫去年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是一家從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公司,以奈米粒子及奈米微胞作為核心技術,目前產品奈米粒子產品分別為MPB-1514缺鐵性貧血鐵劑補充劑和MPB-1523MRI顯影劑-肝癌。前述兩項奈米氧化鐵新藥,皆以本土原生技術開發出來的超順磁氧化鐵奈米粒子作為核心,再利用PEGylation技術平台修飾合成後,同時具有高核磁鬆弛性及高效率巨噬細胞吞噬能力。
巨生公司總經理王先知表示,MPB-1514是目前唯一一支非醣類做成的針劑型鐵劑,除了能降低游離鐵讓使用鐵劑藥品的缺鐵性貧血病患免於造成長期的發炎反應的好處外,加上使用低致敏性的聚乙二醇賦形劑,讓病人與醫師可以減少因施打鐵劑的超過敏反應的疑慮,且近期動物實驗亦發現該產品沒有低血磷症的副作用。MPB-1514已在2018年得到美國FDA核准開啟臨床二期試驗,預計將納入約74位受試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17名受試者的試驗。
另外,MPB-1523在自發性肝癌動物試驗中,因為產品特性使得MRI影像對比度的提高,利用電腦能夠判讀小腫瘤數目與組織切片腫瘤數目幾乎一樣,相對於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釓類顯影劑,電腦判讀的小腫瘤僅為真正的腫瘤數目的一半,因此巨生生醫在2018年展開另一個肝癌病患診斷的臨床二期試驗,亦得到了美國FDA及台灣FDA的核准,預計將納入約60位可評估的受試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11名受試者的影像擷取。
巨生生醫研發團隊目前正在繼續開發他們的第二個平台技術-奈米微胞的產品,王先知說,這項技術未來將應用在抗癌藥物新劑型的開發,此技術平台的第一個產品MPB-1734,已經完成公司內部的開發準備,預計在2020年開始臨床一期試驗。
巨生生醫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肯定,主要是以氧化鐵奈米為核心開發的兩項新藥得獎,分別為MPB-1523顯影劑-肝細胞癌及MPB-1514缺鐵性貧血鐵劑補充劑,相關臨床二期試驗,目前已分別在台灣及美國開始篩選受試者,其中MPB-1523於11月22日及MPB-1514於11月29分別完成一位受試者給藥。
本月甫獲得中國化學會「化學技術獎」肯定的巨生生醫研發中心協理許源宏博士指出,MPB-1523收案對象為確診疑似肝細胞癌,並已安排切除手術的病患,試驗將納入約60位受試者,在手術前施打MPB-1523後接受MRI掃描肝臟影像,於術後比對切除組織,以評估精準度及靈敏度。MPB-1514收案對象則缺鐵性貧血病患,試驗將納入約74位受試者,並且在施打MPB-1514後評估提升血色素的效率及效果。
前述兩項奈米氧化鐵新藥,皆以本土原生技術開發出來的超順磁氧化鐵奈米粒子作為核心,再利用PEGylation技術平台以聚乙二醇修飾合成後,同時具有高核磁鬆弛性及高效率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此特性在低劑量時可應用於肝、脾、淋巴結等富含網狀內皮細胞的組織和器官顯影,在高劑量時則可讓負責造血的肝臟獲得充足的鐵元素,藉此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本月甫獲得中國化學會「化學技術獎」肯定的巨生生醫研發中心協理許源宏博士指出,MPB-1523收案對象為確診疑似肝細胞癌,並已安排切除手術的病患,試驗將納入約60位受試者,在手術前施打MPB-1523後接受MRI掃描肝臟影像,於術後比對切除組織,以評估精準度及靈敏度。MPB-1514收案對象則缺鐵性貧血病患,試驗將納入約74位受試者,並且在施打MPB-1514後評估提升血色素的效率及效果。
前述兩項奈米氧化鐵新藥,皆以本土原生技術開發出來的超順磁氧化鐵奈米粒子作為核心,再利用PEGylation技術平台以聚乙二醇修飾合成後,同時具有高核磁鬆弛性及高效率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此特性在低劑量時可應用於肝、脾、淋巴結等富含網狀內皮細胞的組織和器官顯影,在高劑量時則可讓負責造血的肝臟獲得充足的鐵元素,藉此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擁有中國JPMorgan之稱的第三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CBIIC,簡稱「創投大會」),昨(18)日在蘇州登場,除開會前夕蘇州工業區、美國冷泉港簽署新的十年合作協議外,具領先技術的泰合、欣耀、巨生及晟德轉投資的東曜等台資廠也成為亮點,有機會掀起兩岸合作商機。
蘇州市副市長楊知評表示,被視為大陸生醫創新園區品牌的蘇州工業園區,2017年生物醫藥的產值也已達615億元人民幣,9/17日也再次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簽訂新的十年合作協議,持續在原有的冷泉港亞洲論壇、冷泉港學習中心基礎上,建設冷泉港為亞洲學術中心。
今年的創投大會,總計來自香港、臺灣、美國、德國、法國、澳洲、加拿大、荷蘭、日本、俄羅斯等十餘國代表團,今年參與企業及投資機構逾300家,1,500人出席。討論主題包括首度發表臨床數據的企業、細胞治療、A.I.(人工智慧)在醫療中的應用等。
由於預期醫藥與創投大會,可望帶動台灣、大陸、香港和澳門的投資熱潮,促成四方的合作,壓抑已久的中、港生物醫藥股昨全面反彈,拉出好采頭。
台灣今年由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約團約40位來自於產、學研界專家出席。泰合、欣耀、懷特、康霈生醫將行路演簡報,巨生、全福、杏國、中天等創新研發亦備受關注。
其中,欣耀生醫則從中國眾多創新藥投資項目中脫穎而出,獲選臨床首發口頭第一名報告其已在二期臨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新藥SNP-6臨床數據。欣耀董事長朱凱民表示,SNP-6為市場首見新成分新藥及新用途NASH新藥,其具有多重作用機轉:可降低肝臟三酸甘油脂堆積、抑制肝臟omega氧化相關(酉每)降低發炎氧化物質,以及降低肝發炎纖維化的趨化因子CCL2。
國際研調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NASH的藥物市場規模將超過350億美元,龐大的市場吸引國際大藥廠投入開發。
蘇州市副市長楊知評表示,被視為大陸生醫創新園區品牌的蘇州工業園區,2017年生物醫藥的產值也已達615億元人民幣,9/17日也再次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簽訂新的十年合作協議,持續在原有的冷泉港亞洲論壇、冷泉港學習中心基礎上,建設冷泉港為亞洲學術中心。
今年的創投大會,總計來自香港、臺灣、美國、德國、法國、澳洲、加拿大、荷蘭、日本、俄羅斯等十餘國代表團,今年參與企業及投資機構逾300家,1,500人出席。討論主題包括首度發表臨床數據的企業、細胞治療、A.I.(人工智慧)在醫療中的應用等。
由於預期醫藥與創投大會,可望帶動台灣、大陸、香港和澳門的投資熱潮,促成四方的合作,壓抑已久的中、港生物醫藥股昨全面反彈,拉出好采頭。
台灣今年由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約團約40位來自於產、學研界專家出席。泰合、欣耀、懷特、康霈生醫將行路演簡報,巨生、全福、杏國、中天等創新研發亦備受關注。
其中,欣耀生醫則從中國眾多創新藥投資項目中脫穎而出,獲選臨床首發口頭第一名報告其已在二期臨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新藥SNP-6臨床數據。欣耀董事長朱凱民表示,SNP-6為市場首見新成分新藥及新用途NASH新藥,其具有多重作用機轉:可降低肝臟三酸甘油脂堆積、抑制肝臟omega氧化相關(酉每)降低發炎氧化物質,以及降低肝發炎纖維化的趨化因子CCL2。
國際研調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NASH的藥物市場規模將超過350億美元,龐大的市場吸引國際大藥廠投入開發。
工研院成功孕育小金雞,巨生生醫營運報喜,旗下缺鐵性貧血鐵劑 補充劑MPB-1514、診斷肝癌的顯影劑MPB-1523兩項產品,將在台、美 啟動二期臨床,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總經理王先知表示,由於目前 已有歐美、中國等業者洽談授權中,內部也規畫配合新藥開發和授權 進度,明年一口氣完成登錄興櫃和轉上櫃。
股東陣容十分堅強的巨生,是在2014年由工研院分拆成立,目前資 本額4.5億元,除了工研院及旗下新創公司持股約2成外,萬峰資本持 股近3成為第一大股東。
另外,漢鼎投資約占10%、中橡旗下允成投資4%和經營團隊持股 約10%。
董事長蔣為峰表示,巨生專注奈米藥物開發,擁有奈米顆粒Nanop articles、奈米微胞Nanomicelle雙技術平台,目前開發中的產品主 要應用在缺鐵性貧血(IDA)鐵劑補充劑MPB-1514、診斷肝和淋巴轉 移的MRI顯影劑MPB-1523、抗癌藥物MPB-1734。
據統計,治療缺鐵性貧血(IDA)、腎性貧血(IDA/CKD)在2015年 全球市場約1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9.74%。該藥品可分為口服鐵 劑及針劑型鐵劑,但口服鐵劑副作用大,市面的針劑型鐵劑分為離子 、奈米劑型,但離子劑型亦瞬間濃度過高產生離子休克,奈米的關鍵 賦形劑已被大廠AMAG的Feraheme卡住。
王先知說,MPB-1514是目前唯一非醣類製備的注射體劑,使用PEG 賦形劑不會產生超過敏現象,今年已經獲得美國FDA核准進入二期臨 床試驗,預計10月啟動,規畫在美國收案74人,明年上半年完成。
另外,也已獲准在台灣、美國進行二期臨床的MPB-1523 MRI顯影劑 ,適應症為肝癌診、淋巴轉移診斷,台灣預計10月啟動臨床,規畫收 案60人,明年上半年完成,未來不排除延伸到乳癌等其他癌症的診斷 。MRI顯影劑全球市場規模約18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為4.1%。
股東陣容十分堅強的巨生,是在2014年由工研院分拆成立,目前資 本額4.5億元,除了工研院及旗下新創公司持股約2成外,萬峰資本持 股近3成為第一大股東。
另外,漢鼎投資約占10%、中橡旗下允成投資4%和經營團隊持股 約10%。
董事長蔣為峰表示,巨生專注奈米藥物開發,擁有奈米顆粒Nanop articles、奈米微胞Nanomicelle雙技術平台,目前開發中的產品主 要應用在缺鐵性貧血(IDA)鐵劑補充劑MPB-1514、診斷肝和淋巴轉 移的MRI顯影劑MPB-1523、抗癌藥物MPB-1734。
據統計,治療缺鐵性貧血(IDA)、腎性貧血(IDA/CKD)在2015年 全球市場約1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9.74%。該藥品可分為口服鐵 劑及針劑型鐵劑,但口服鐵劑副作用大,市面的針劑型鐵劑分為離子 、奈米劑型,但離子劑型亦瞬間濃度過高產生離子休克,奈米的關鍵 賦形劑已被大廠AMAG的Feraheme卡住。
王先知說,MPB-1514是目前唯一非醣類製備的注射體劑,使用PEG 賦形劑不會產生超過敏現象,今年已經獲得美國FDA核准進入二期臨 床試驗,預計10月啟動,規畫在美國收案74人,明年上半年完成。
另外,也已獲准在台灣、美國進行二期臨床的MPB-1523 MRI顯影劑 ,適應症為肝癌診、淋巴轉移診斷,台灣預計10月啟動臨床,規畫收 案60人,明年上半年完成,未來不排除延伸到乳癌等其他癌症的診斷 。MRI顯影劑全球市場規模約18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為4.1%。
巨生生醫研發的MPB-1514缺鐵性貧血注射鐵劑,在5月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人體臨床試驗審查(IND),下一步將開始進行臨床收案。巨生是工研院旗下的創新公司,總經理王先知為創辦人,自2015年成立迄今僅三年,產品線主要聚焦奈米藥物開發。前此,巨生旗下研發的MPB-1523 MRI顯影劑,也已經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人體臨床試驗審查(IND),同意准予進行臨床二期試驗。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