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生技公司新聞
近期全球疫情猖獗,美國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都創下新高,而台灣本土疫情也受到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的影響。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技防疫股卻逆勢而上,引發市場關注。其中,<聯亞生技>作為台灣生技領域的重要成員,其發展動態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市場資金逐漸流向生技防疫股,其中口罩、檢測及疫苗族群受到較大好處。國內多家生技廠商積極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如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其中高端疫苗的進度最快,已獲准進入人體第二期臨床試驗,並獲得政府疫苗臨床開發補助合約,前景看漲。
在疫情加劇的背景下,生技股再次成為市場焦點。而<聯亞生技>在這波市場熱潮中,其股價也呈現震盪整理的狀態。投資人可以關注這類獲利、成長皆穩健的好公司,並可考慮以期交所推出的臺灣生技期貨參與行情或避險運用。
總之,在疫情不斷變化的環境下,生技防疫股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而<聯亞生技>作為其中一員,其表現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近日影響台灣最甚的是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為穩定控制部桃群聚事件,將對5,000人進行居家隔離,而隨著農曆春節來臨,不少國人返台過年,後續本土疫情發展是短線市場的最大變數,市場資金也逐漸往生技防疫股流入,今年口罩、檢測及疫苗族群較能受惠。
國內研發新冠疫苗的廠商包含國光生技(4142)、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其中高端的進度最快,疫苗去年底有條件獲准進入人體第二期臨床試驗,還得到了政府疫苗臨床開發4.7億元補助合約,若進展順利,今年有機會獲得政府緊急許可及採購,近日股價在月線上方呈震盪整理。
在疫情加劇之際,生技股再次引起市場關注,加上台灣遇上部桃專案及過年返鄉人潮,兩大重要因素夾擊,預期今年生技族群熱度不減,但最終還是須回歸基本面,投資人不妨多關注獲利、成長皆穩健的好公司,並可考慮以期交所推出的臺灣生技期貨參與行情或避險運用。
聯亞生技董事長特助彭文君昨(6)日證實,兩周前墨西哥也已派代表來台灣查廠。
彭文君說明,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在美國的事業聯合生物醫學(UBI),今年3、4月立了一家新公司COVAXX,這家公司結合聯亞生技在台灣的研發資源,已向美國及巴西兩個國家提出新冠疫苗的臨床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彭文君進一步指出,COVAXX公司在美國及巴西進行的二╱三期臨床試驗計畫,與聯亞生技在台灣的二期臨床試驗是分頭進行,但是都會採用台灣的臨床一期數據,且未來這些不同市場所需要的疫苗,將全數由台灣聯亞生技的兩家子司聯合生物製藥、及聯亞藥業負責生產。
目前聯亞生技在台的臨床一期結果尚未出爐,但是COVAXX公司已宣布,獲得來自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國家28億美元的採購承諾,目標明年年中過後,出貨1.4億劑的新冠疫苗至這些中南美洲國家。
由於巴西與台灣的臨床試驗是各自獨立進行,據了解,屆時這些疫苗並不需要經過台灣食藥署的核准,即可出貨至當地。
聯亞生技在台灣的生產線,從建廠開始就是以全球市場需求來規畫產能,針對目前的新冠疫苗,雖然僅需生產臨床二期的用量,且台灣政府至今僅口頭宣示將採購100萬劑疫苗。但對聯亞生技而言,每一批量都能產出5,000萬至1億劑的疫苗,明年一整年產量可達到10億劑。
除了聯亞生技之外,高端疫苗也是在上月24日宣布,與馬來西亞Metronic Medicare Sdn Bhd(MMSB)公司簽下300萬劑分銷合作意向書(MOU) ;國光生技也多次表態,在保障國人的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國光的新冠疫苗主戰場是在國際市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新增22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新增案例來自印尼20例、菲律賓兩例,均為移工。外界憂心國內社福移工超過20萬人,如稍有疏失,極可能成為防疫破口。
全球疫情不斷蔓延,新冠疫苗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近期,莫德納(Moderna)和輝瑞疫苗相繼傳來佳音,而台灣本土疫苗發展也迎來新契機。國光、高端、聯亞生技三家疫苗廠商的人體一期臨床試驗收案順利,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力拚明年中問世,加入國際疫苗競賽。
美國藥廠Moderna的疫苗在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中,保護力達94.5%,超越輝瑞的90%,並計劃向美國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Moderna預計今年底前供應美國約2,000萬劑疫苗,明年全球產能將擴大至5億至10億劑。此外,Moderna與美國政府達成1億劑疫苗供應協議,並已在多個地區達成預採購協議,成為疫苗競賽的大贏家。
全球疫苗開發競賽中,Moderna、輝瑞/BNT的mRNA疫苗開發速度最快,其次是阿斯特捷利康與嬌生的腺病毒疫苗。賽諾菲、GSK和高端則以次單位疫苗開發為主,2021年都將分食新冠疫苗大餅。
專家指出,m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在運輸、儲藏上存在困難,而次單位疫苗則可常溫運輸、儲放,且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台灣的國光、高端、聯亞生技等廠商均選擇次單位疫苗技術,力圖在疫苗競賽中取得一席之地。
國光疫苗已完成近70位受試者的兩針施打,預計11月底前申請二期臨床試驗。聯亞生技與中國醫大合作的一期臨床試驗,月底前收案完畢,年底前完成兩針劑的施打,2021年初申請進入二期試驗。
高端疫苗與Moderna疫苗同樣來自美國國衛院,由Graham博士實驗室開發的基因重組全長S-2P蛋白抗原,能夠產生優異的免疫反應。高端疫苗一期臨床試驗收案已近尾聲,有望年底取得第二期人體試驗核准,明年第二季取得國內EUA許可,為台灣防疫贡献力量。
美國藥廠Moderna日前公布其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疫苗保護力達94.5%,超越輝瑞的90%,已規劃向美國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預計今年底前供應美國約2,000萬劑疫苗,明年將全球產能擴大至5億至10億劑。Moderna並於8月和美國政府達成1億劑疫苗供應協議,加上4億劑疫苗的額外購買權,並已在北美、中東和全球其他地區達成多項預採購協議,將是第一波疫苗上市的大贏家。
初步統計,全球疫苗開發競賽,以Moderna、輝瑞/BNT的mRNA疫苗開發速度最快,其次阿斯特捷利康與嬌生的腺病毒疫苗,而賽諾菲、GSK和高端以次單位疫苗開發為主,2021年都將分食新冠疫苗大餅。
專家指出,無論是Moderna或是輝瑞生產的mRNA疫苗,未來要在全球展開大規模施打,將面臨超低溫運輸、儲藏的困難。相比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僅需要一般冷藏條件(攝氏2∼8度),不過因腺病毒平台的先天限制,人體內免疫系統有可能把作為疫苗載體的腺病毒清除,無法引發足夠的免疫反應,有保護力較弱的劣勢。
至於次單位平台開發疫苗,不僅可常溫運輸、儲放,且刺激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但相對開發速度較前二種平台慢,利用此成熟技術開發疫苗的廠商包括有美國Novavax、法國賽諾菲,及台灣的國光、高端、聯亞生技。國光現完成近70位受試者的兩針施打,順利的話,11月底前中就會向主管機關申請二期臨床試驗。聯亞生技與中國醫大合作的一期臨床試驗,月底前應可收案完畢,年底前完成兩針劑的施打,2021年初申請進入二期試驗。
高端與Moderna疫苗同樣來自美國國衛院,都是由Graham博士實驗室依據冠狀病毒所開發的基因重組全長S-2P蛋白抗原,能夠產生優異的免疫反應,高端一期臨床試驗收案已近尾聲,將拚年底取得第二期人體試驗核准,有機會在明年第二季取得國內EUA許可,提供防疫所需。
本土疫苗大軍啟動,<聯亞生技>等三廠獲臨床試驗補助,但疫苗採購辦法尚未明朗
近日來,台灣本土疫苗生產的三大主力——國光生、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已陸續通過了臨床一、二期的補助,總金額高達近5億元。這三家公司的疫苗研發均處於一期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在今年12月將啟動二期試驗,並已開始進行小量生產。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政府提供的補助費用中,二期臨床試驗的補助金額最高可達3億元,每位受試者的成本攤分約10萬元,這個金額相比於國外每人10萬美元的水準,顯得相對低廉。因此,業界普遍期待政府能透過疫苗採購來減少業者的虧損風險。
然而,由於衛福部宣布台灣新冠疫苗將採用國外進口及本土疫苗自製等多元管道,但進口疫苗的採購對象及時程尚未明朗,政府也無法進行比較,因此疫苗採購辦法尚未定案。本土疫苗廠至今尚未收到任何有關國內疫苗採購辦法的具體訊息。
對於<聯亞生技>來說,這次臨床試驗的補助是重要的支持,不過,對於疫苗的未來採購辦法,該公司也表達了關注。業界普遍認為,政府應盡快公告疫苗採購辦法,以便疫苗相關原物料能夠及時備貨,確保疫苗研發和生產的順利進行。
衛福部轉彎政策,本土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標準趨嚴!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家公司已接到衛福部明確通知,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人數須達3,000人,並經過一個月的安全及療效追蹤,確保無不良反應,才能獲得食藥署核發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量產許可。這是食藥署首次表明,本土自研新冠疫苗廠商在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情況下,可以依照EUA標準先行量產緊急備用疫苗。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過去曾經表示,若二期臨床試驗達標,政府可能會向業者各採購100萬劑疫苗,供應給醫護人員緊急使用。依照衛福部原先的計畫,各公司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最少是1,300人,但政府鼓勵開發的生醫公司能做到3,000人。如今,隨著EUA新辦法出爐,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達3,000人已成為必要指標。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各疫苗廠在獲得EUA的量產許可後,雖能獲得官方緊急授權使用,但最終仍須繼續進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以證明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後,才能獲得正式藥證。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及台灣的衝擊相當大,食藥署在提高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至3,000人的標準下,已達到國際上臨床三期的試驗精神,政府同意這3,000位受試者經追蹤一個月安全及療效,確認無不良反應時,將可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量產許可。
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家公司都表示,已收到符合EUA標準的清單,並強調為了公衛安全,已做好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規畫,若政府有要求,將全力配合。這三家疫苗廠已全數通過疾管署的臨床一、二期試驗補助計畫,其中高端疫苗獲得4.7億元最高、國光生技獲得4.6億元、聯亞生技也獲得4.3億元。
包括國光生、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公司,各公司所研發的新冠疫苗目前都在一期臨床試驗階段,預期今年12月就可啟動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由於到了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要達到3,000人,目前各公司已開始進行新冠疫苗的小量生產。
業者透露,目前政府提供給業者的補助費用,二期臨床試驗最多補助3億元,相當於每位受試者攤提的成本為10萬元,這筆金額遠低於國外每人10萬美元的水準。因此,業者無不寄望政府透過採購來解決可能面臨的虧損風險。
不過,由於衛福部日前宣布,台灣的新冠疫苗將採國外進口及本土疫苗自製等多元管道,但隨著進口疫苗的採購對象及採購時程至今仍未明朗,政府也無從比較,究竟應定出什麼樣的採購辦法,因此本土疫苗廠至今仍未收到任何訊息,關於國內的疫苗採購辦法究竟為何。
這是食藥署首次表態,本土自行研發新冠疫苗的廠商,可以在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前提下,依照EUA標準,先行量產緊急備用的新冠疫苗。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過去曾經口頭說明,若能在二期達標,政府可能會向業者各採購100萬劑疫苗,供應給醫護人員緊急使用。
據悉,依照衛福部先前的計畫,各公司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最少是1,300人,但是政府鼓勵開發的生醫公司能做到3,000人。如今隨著EUA新辦法出爐,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須達3,000人已成為必要指標。
不過,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昨(26)日補充指出,各疫苗廠在獲得EUA的量產許可後,雖能獲得官方緊急授權使用,最終仍須繼續進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證明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後,才能獲得正式藥證。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及台灣的衝擊相當大,食藥署表示,考量到國人有接種新冠疫苗的緊急需求,因此在提高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至3,000人的標準下,應已達到國際上臨床三期的試驗精神,政府同意這3,000位受試者經追蹤一個月安全及療效,確認無不良反應時,將可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量產許可。
國光生、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家公司都表示,已在上周與疾管署開會時收到清單,內容洋洋灑灑的列出符合EUA的標準。部份業者私下透露,雖然清單內容很繁複,但至少沒有要求必須做完三期臨床才能開始量產;不過,三家公司都強調,為了公衛安全,已做好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規畫,若政府有要求,業者一定全力配合。
據了解,國內這三家疫苗廠,已全數通過疾管署的臨床一、二期試驗補助計畫,其中高端疫苗獲得4.7億元最高、國光生技獲得4.6億元、聯亞生技也獲得4.3億元。
高端疫苗13日公告,公司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已獲得衛福部疾管署4.7億元臨床一、二期補助合約,下周就會有第一筆里程金額入帳,公司必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並保證供應疫苗100萬劑給政府。
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昨日表示,也已收到政府核可的臨床補助合約公文,金額是4.3億元,並可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昨日也表示,已經獲得政府通,今日應可接到補助公文。
今年7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對外宣布,將提供20億元補助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費用,一、二期每家最多補助5億元。至目前為止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及國光生技都可望獲得補助,另有一家安特羅生技,在啟動一期臨床試驗後,也將向政府爭取補助。
此外,行政院針對新冠疫苗的採購也編列了115億元,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及國光生都表示,目前尚未獲得政府任何疫苗採購辦法的訊息,所有的疫苗開發成本仍得全部自行吸收。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坦承,疾管署編列的115億元採購預算,最初是用1,500萬人、每人一劑估算,現在知道新冠疫苗每人需打兩劑,因此現有預算可能會不足。
聯亞生技是由美國聯合生物醫學(UBI)與我政府開發基金、台糖及耀華玻璃共同投資成立,其中官股占比四成。
聯亞生技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集合UBI、台灣的聯亞藥業(聯亞藥)及聯合生物製藥(聯生藥)三家關係企業的研發資源,是以公司的核心技術平台胜?加上次單位疫苗,可提供B細胞及T細胞等至少兩種免疫反應,公司稱為「精準設計次單位疫苗」。
王長怡表示,聯亞生技集團在台灣的聯亞藥及聯生藥,目前都有增資的規劃。其中負責新冠疫苗最下游針劑充填的聯亞藥,預計明年第1季以前進行3億至6億元增資,並規劃明年上興櫃;聯生藥在海外也完成二次增資,並計劃明年至香港掛牌。
位在美國的UBI是王長怡最早期的創始公司,今年3月才成立一家子公司COVAXX,目前也和台灣同步展開新冠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COVAXX將與登記在愛爾蘭的另一關係企業腦聯科學公司進行整併後,申請明年在那斯達克市場掛牌。
王長怡說明,整個集團在新冠疫苗的布局上,將在台、美兩地同步展開臨床試驗。台灣的一期臨床預計收案60人,目前已收案20人,公司有信心今年底可展開二期臨床試驗,收案目標3,000人;在美國方面,目前也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同樣是在年底啟動3,000人的二期臨床試驗,收案地點除了美國,還將包括巴西。
台美兩地的新冠疫苗市場,屆時都將由台灣供應,其中由聯亞藥在針劑充填廠的產能擴充計畫,初期是由1,000萬劑擴充到5,000萬劑,若有需要還可以增到1億劑的規模。
王長怡表示,因應政府的期待,聯亞生技集團預計今年底可以生產100萬劑新冠疫苗,至明年6月底二期臨床試驗完成並通過後,應可配合政府緊急授權(EUA)的要求開始大量生產供應國人防疫需求。
國光、高端及聯亞生三家公司都表示,目標明年第2季完成臨床二期試驗,但在二期試驗完成之前,都會先量產政府所需疫苗。
國光及聯亞兩公司截至昨(28)日為止,臨床一期的受試者都已陸續接種疫苗。其中國光生最快11月可進入臨床二期試驗,收案人數約3,000人。
國光董事長詹啟賢日前表示,預計農曆年前可量產150萬至200萬劑,明年中旬提供全民接種新冠疫苗;高端總經理陳燦堅也預告,目標12月底提出第一批戰備疫苗,明年1季可配合政府的防疫需求,提出緊急使用許可申請。
聯亞昨日宣布,在補齊第一期臨床試驗技術性資料後,UBI/聯亞集團所研發之高精準設計COVID-19疫苗UB-612獲台灣衛福部同意施打受試者,第一批六位合格受試者已接受UB-612疫苗注射。
聯亞表示,第一期臨床試驗共收60位,試驗醫院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由副院長黃高彬擔任試驗主持人,該公司也希望未來三、四個月內也開始啟動二期臨床試驗,試驗點包括台灣、美國和巴西三個區。
陳時中昨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談到疫苗時表示,不論屆時是否從國外進口疫苗,疫苗都是國安產業,一定要扶植,已準備約20億元協助發展,若研發順利,明年1月便可緊急授權使用。
國內目前已進入一期臨床的三家公司,包括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與聯亞生技。國光董事長詹啟賢日前表示,預計農曆年前可量產150萬至200萬劑,明年中旬提供全民接種新冠疫苗;高端總經理陳燦堅也預告,目標12月底提出第一批戰備疫苗,明年1季可配合政府的防疫需求,提出緊急使用許可申請。
陳時中表示,我國策略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取得,因此不論是向國際購買,或是參與COVAX都積極進行,目前也已向COVAX提出意向書。
陳時中也強調,鼓勵國內疫苗廠是則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就算不及國際疫苗廠的速度,但疫苗產業是國安的產業、是長長久久的,政府都要扶植。
他表示,政府已準備好20億元補助金額,在不包含未來採購金額的前提下,提供每一家疫苗廠至多5億元預算,但也要求這些疫苗廠未來要先留100萬支供國內使用。
陳時中表示,若疫苗有基本的安全效果,「如果夠大膽」,明年1月便可使用,但大概要到明年第3季才能可能正常穩定供應。
台灣疫苗產業再傳佳音!近期,本土生技公司聯亞生技傳出將獲得國際新冠疫苗授權生產資格,這一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聯亞生技表示,他們不僅在自行開發新冠疫苗,還正在與全球新冠疫苗資助計畫COVAX以及其他疫苗廠商進行授權生產的洽談。在必要時,聯亞生技甚至可擴充現有產能,達到年產8億劑疫苗的能力。 國光生技和高端疫苗也表達了類似的意向,他們表示,只要能確保國人安全並且疫苗價格合理,他們也期待能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而台康生技則有傳聞將與英商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合作,成為其授權合作廠商,並在今、明兩年量產1.2億劑新冠疫苗。對於這一傳聞,台康生技並未予以否定,而是指出相關訊息將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對外公告為準。至於衛福部疾管署,截至報導發布時間,也尚未對外發表相關說明。 聯亞生技強調,他們目前擁有的2,000公升發酵槽,能夠每批次生產1億劑疫苗,並正在與COVAX以及國外三家疫苗廠商洽談授權生產合作方案。如果需要,他們也準備擴充現有產能,以達到年產8億劑以上的疫苗。 另外,據悉,與牛津大學合作開發新冠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在全球尋找生產基地,亞洲地區已確定與印度SII疫苗廠合作,而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及南韓SK生物科學等公司也傳出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署合約。 若台康生技成功獲得國際授權,將進行產能翻新擴充和新廠房建置規劃。預計在2020年底生產100萬劑疫苗,2021年起,舊廠和新廠將分別生產6,000萬劑,總計達到1.2億劑。整個生產成本預計為108億元,代工費用約30億元。
國光生技、高端疫苗也表示,只要在先照顧好國人安全、價格合理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台康傳出在政府促成下,有望與英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藥廠合作,成為該藥廠授權合作廠商,並在今、明兩年量產1.2億劑新冠疫苗。針對傳聞,台康並未否認,公司指出,相關訊息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對外公告為主。衛福部疾管署截至昨天並未對外說明。
對於台康將獲得國際授權生產的傳聞,國內其他疫苗廠反應各不相同。聯亞表示,目前擁有的2,000公升發酵槽,可產出每一批次1億劑疫苗,聯亞正與COVAX及國外三家疫苗廠洽談授權生產合作方案,若有必要,可擴充現有產能至年產8億劑以上的疫苗。
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則表示,正在開發疫苗,只要台灣民眾需求先被照顧好、價格也合理的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據了解,與牛津大學合作開發新冠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藥廠沒有疫苗廠,在全球尋找八座生產基地,每座都須量產新冠疫苗1億劑以上,亞洲已敲定印度SII疫苗廠;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及南韓SK生物科學等公司也傳出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約。
據透露,台康若獲得國際授權,須進行產能翻新擴充、新廠房建置規劃,先在2020年底生產100萬劑疫苗,2021年起由舊廠、新廠分別生產6,000萬劑,總計1.2億劑。其中生產成本估108億元,代工費用約30億元。
【台灣新聞】 台灣在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上,已見成效。在衛福部的鼎力支持下,目前已有四家疫苗廠入列,其中三家廠商的名字早已為人所熟知,分別是國光生技、高端疫苗以及聯亞生技。不過,還有一家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的安特羅生技公司,也加入了這場疫苗競賽。 近期,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署長吳秀梅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她表示,政府對疫苗研發的補助金額將會比原先宣布的10億元更多,目標是20億元。吳秀梅強調,這個金額的確定還需要行政院拍板以及立法院的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安特羅生技是國光生技持股五成的子公司,而國光生技對於政府支持國衛院開發的DNA疫苗技術相當有信心。該公司將作為下游承接合作廠商的角色,共同推動疫苗研發。 另一方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進行了相關說明,目前台灣共有十種疫苗進行研發,其中四種疫苗較有希望,也是政府扶植的對象。陳時中透露,已有兩支疫苗在6月底提出了第一期臨床試驗,第三支將在8月提出,而第四支的進度則較為緩慢。 陳時中還提到,台灣的疫苗開發目前只需完成臨床二期試驗,試驗人數將與國際標準看齊,實驗組1,000人、對照組300人,後續也會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此外,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署長吳秀梅昨(19)日表示,補助疫苗廠的臨床費用,會比原本宣布的10億元更多,吳秀梅強調,金額會朝20億元努力,但一切尚待行政院拍板、立法院通過才算確定。
安特羅是國光生技持股五成子公司,國光生技強調,政府看好的是由國衛院開發的先進技術-DNA疫苗,安特羅是下游承接合作廠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說明,國內共有十種疫苗進行研發,其中較有希望的有四種疫苗,也是政府的扶植對象,有兩支疫苗已在6月底提出一期臨床試驗,第三支8月會提出來,第四支則進度比較慢。陳時中指出,國內的疫苗開發,目前只要做到臨床二期即可,試驗人數比照國際,實驗組1,000人、對照組300人,後續也會滾動性調整。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台灣疫苗研發進度受到矚目。近期,有關台灣疫苗臨床試驗的資訊引起廣泛關注。根據新聞報導,由於臨床試驗費用過低、受試人數過多,多位專家對此表示擔憂,認為這將影響民眾的防疫時程。對此,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美昨日表示,政府將對本土疫苗臨床試驗提供10億元以上的補助經費,並將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人數從原先的3,000人減少至1,000人。 吳秀美指出,目前討論進度中,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將合併進行,試驗人數預計縮減至約1,000人,並投入10億元以上作為臨床試驗經費。待行政院最後核定後,將依照不同研發階段核撥經費,並希望在7月底前完成定案,讓本土疫苗能在明年第1季問世。 這項承諾預期將對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本土疫苗廠帶來重大利多。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表示,感謝政府對本土疫苗開發的重視與支持,公司有信心完成政府交付的重任。 近期,政府多次參訪三大疫苗廠,並口頭承諾要補助本土疫苗發展,並在年底前量產100萬劑到200萬劑戰備疫苗。然而,具體的補助費用及採購預算一直未明朗。上周傳出政府將提供臨床一、二期補助總計3億元,採購金額10億元,其中臨床二期的受試者需達3,000人,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產學界的關注與討論。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日舉行的「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上,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政府採購本土新冠肺炎疫苗時,向廠商提出二期臨床試驗3,000人的受試人數過多,建議應縮小人數至1,500人,以確保在期限內完成戰備疫苗準備。
吳秀美表示,根據目前討論進度,除了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將合併進行,試驗人數也預計縮減至約1,000人,並砸10億元以上作為臨床試驗經費,待行政院做最後核定,依照不同研發階段核撥經費,最晚7月底之前就定案,希望明年第1季能有本土疫苗問世。
食藥署的這項承諾,預期將對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三家本土疫苗廠帶來重大利多,三公司都將在今年第3季啟動臨床試驗。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表示,感謝政府重視並支持本土疫苗的開發,公司有信心完成政府交付的重任。
為了抗疫,政府近月來多次參訪三大疫苗廠,也口頭提到要補助本土疫苗發展,並在年底前量產100萬劑到200萬劑戰備疫苗,但對於具體的補助費用及採購預算卻遲遲未鬆口。直到上周傳出,政府補助臨床一、二期補助總計3億元,採購金額10億元,其中臨床二期的受試者需達3,000人,更引發產學界一陣譁然。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日舉行「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與會的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政府採購本土新冠肺炎疫苗,向廠商提出二期臨床試驗3,000人的受試人數太多了,建議應縮小人數至1,500人,才有可能在期限內完成戰備疫苗準備。
台灣生技新鮮報!聯亞生技集團再創高峰,攜手美國UBI開發抗新冠病毒疫苗與診斷試劑!
疫情肆虐,全球尋找解藥,台灣的聯亞生技集團不落人後,昨日(24日)與美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BI)攜手宣布,已成功研發出針對新冠病毒的合成(月太)抗原血液診斷試劑以及高精準設計型疫苗。這項重大突破,讓台灣在抗病毒領域再下一城,預計三月份就能取得含免疫血清,未來將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武器。
聯亞集團董事長王長怡表示,這項疫苗和診斷試劑若能順利取得上市許可,將分別在兩岸生產,竹北的聯生藥產線將供應台灣和國際市場,揚洲的聯亞藥則專攻大陸市場。這對台灣乃至於全球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王長怡還透露,該集團全球獨家的專利技術平台UBIThR,也可應用在合成(月太)疫苗的設計上。團隊已經設計出標靶在S蛋白RBD尖端的新冠肺炎疫苗,以及適用於動物的疫苗配方。預計三月份就能取得含免疫血清,進行中和測試,並與台大及其他血清學實驗室進行測試,待時機成熟即向政府申請I/II期臨床試驗。
此外,聯亞生技集團還以合成(月太)為抗原的血液診斷試劑,過去已成功開發出HIV、HCV、HTLV及FMDV血液antibody檢測試劑。這種檢測試劑精準度高,檢測容易,可以廣泛應用,與分子檢測試劑RT-PCR互補,對於初期感染時的精準判斷具有顯著優勢。
在這場疫情中,台灣的生技產業不僅沒有放慢腳步,反而加速前進,展現了台灣在生技領域的實力與創新。期待聯亞生技集團的疫苗和診斷試劑能早日上市,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