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生技(未)公司新聞
王長怡表示,聯亞生技為聯生藥最大股東,但遭具中資背景的崔贊捷,夥同聯生藥董事林淑菁等人,不法架空聯生藥董事會及股東會,違反聯生藥公司章程,更無視大股東聯亞生技多次要求召開股東會之請求,擅自解除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於聯生藥的董事職位,進而挾中資勢力染指聯生藥轉投資之聯生藥(臺灣)公司,意圖攫取聯亞集團長期耕耘開發之COVID-19疫苗UB-612相關之原料及技術。
王長怡表示, 崔贊捷等人無視聯亞生技111年4月提出請求召集聯生藥(開曼)公司股東會之要求,於6月29日召集聯生藥(開曼)股東會,且擬於該股東會中決議通過增資20%,意圖藉此稀釋聯亞生技於聯生藥(開曼)公司39.8%的股權,以達其消減聯亞生技對聯生藥(開曼)公司控制力之目的。
她並強調,崔贊捷等人為遂其消減本公司對聯生藥(開曼)公司控制力之目的,完全無視聯亞生技登記地主管機關經濟部之合法登記公開資料,拒絕王長怡代表聯亞生技參與此次聯生藥(開曼)公司之股東會,明顯侵害聯亞生技就聯生藥(開曼)公司之股東權益。
國發基金持有聯亞生技20%股權,另經濟部旗下台糖、耀華玻璃管理委員會各持有10%,換言之官股共持股40%。官股對於聯亞經營權之爭,已有上述初步共識與立場。據了解,今日還會再會面研商,將採一致性態度。此外,在經營權之爭未落幕之前,國發基金也不會增加任何投資。
聯亞生技集團王長怡母女之爭,自今年3月31日才浮上檯面,聯亞生技子公司聯生藥董事會的決議,王長怡被女兒派解任董座職務,改由崔贊捷擔任董事長。由於王長怡指控崔贊捷具有中國籍背景,主管機關要求公司釐清,因此直至現在尚未變更聯生藥董座。
王長怡近日幾次發布新聞稿,指控女兒派的代表、聯生藥總經理暨執行長林淑菁透過相關人員及不同方式要取得聯亞生技主導權。王長怡指出,聯亞生技推舉董事長及委任總經理,須經全體董事三分之二(四席)以上同意。但是林淑菁召開的董事會僅有三席代表,另外兩席官股代表國發基金及台糖都未派員出席,顯示林淑菁召集的董事會,並不具備任何決議門檻,其後的一切作為皆屬非法。
國發基金表示,對於聯亞生技經營權之爭,國發基金沒有能力、也不宜判斷,建議兩方依法律循程序解決,最後取得經營權者,必須提出美國有公信力單位出具文件或法院的判決,或者台灣商業司正式登記證明,或者台灣法院判決。國發基金也建議,兩造雙方以和解方式解決。
對於女兒派向銀行要求凍結員工薪資帳戶,最後因國發基金說明才解除發薪危機。國發基金表示,目前在聯亞生技在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董事長仍是王長怡,銀行若是貸款給聯亞,可因風險考量自行決定是否撥款,但發薪帳戶是聯亞的存款及帳戶,銀行若要扣押公司資金,亦應有法定依據。
女兒派大將、聯生藥總經理暨執行長林淑菁日前召開董事會,即是依照美國UBI公司旗下UBI Taiwan Holding公司改派的法人代表為名義,王長怡與胡世一經營權之爭的根源,仍在UBI公司。
聯亞生技大股東、官股代表國發基金昨日發布的聲明也指出,官方不介入兩造爭端,但最後聲稱取得經營權者,必須提出美、台兩方法律證明,才能取得公信。
另外,進度最快的高端入選WHO團結疫苗試驗(STV),預估本季解 盲,歐盟三期試驗可望在第二季完成。而由聯亞生技主導開發的UB- 612新冠疫苗,則獲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贊助925萬美元,執 行美國FDA核准的多國多中心臨床三期試驗。
翁啟惠發現廣效mRNA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CD8+ T細胞免疫反應高 ,對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ma及印度的Delta等變異株都產 生保護力,且具備容易快速、大規模生產優勢,保存在零下20℃,價 格可望更低廉。該疫苗已申請美國專利。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新冠疫苗雖是紅海市場,目前全球有近4 00支疫苗開發中,其中有23支疫苗已上市,但整體來看,都不是非常 理想;mRNA疫苗有不穩定、效期短、運送保存不易、心肺血管的副作 用等問題 ,而本土疫苗則未完整掌握專利與技術。
浩鼎投入的二代疫苗雖然起步較晚,但完全獨立開發,專利也掌握 在自己手中,很有競爭力; 未來希望著眼在第三世界和國內供應穩 定及儲存,就算流感化,每年也是要打疫苗,仍有不錯商機。
為打造一支代表台灣生技實力的國產疫苗,浩鼎投入的新冠肺炎疫 苗BCVax,採用蛋白重組技術,在抗原部分,是以Delta三聚體天然結 構的棘蛋白為主,佐劑則是改良自OBI-821做成奈米微顆粒劑型,取 名ISCOM (immunestimulating complex) 。
在動物實驗中,驗證了兩者結合會產生高效價IgG抗體,且引發的 免疫反應傾向Th1,預期亦可引發較強的T細胞反應,有助病毒清除, 對多種新冠病毒變種均產生一定中和效果,對Delta抗體效價可提升 近十倍。浩鼎已於2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出專利申請。
張念慈表示,BCVax疫苗,預計今年中提出人體臨床(IND)申請, 爭取年底前能完成一、二期臨床試驗,三期則尋求國際夥伴合作,預 計2023年底完成2萬人的收案。
據了解,浩鼎的BCVax開發,佐劑來竹自於潤雅,由於效果優於預 期,潤雅開發佐劑的實力也備受關注,目前也接獲訂單,預計在第二 季出貨進軍國際。
投資台灣事務所28日通過3家,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喬崴進科技及秀育企業、根留企業方案的聯亞科技。截至目前「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034家企業超過1兆3,966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1萬5,341個本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61家企業排隊待審。
其中,聯亞科主要供應高純度電子級氣體給科學園區內知名半導體大廠,在北中南各地均設有廠房。經濟部表示,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位居領導及關鍵性地位,且預估未來持續強勁成長,帶動電子級氣體需求暢旺。為配合半導體客戶擴廠,聯亞科技計劃斥資逾86億元、招募本國員工56人,在竹科及中科興建新廠,連同既有銅鑼廠、南科廠及竹科廠導入智慧化機械設備,同時引入LMPC、ROC、PLC及ERP等系統,大幅提升產能與效能。
而秀育企業是專業模具設計暨製造廠,擁有40多年塑膠射出成品的生產經驗,以自有品牌「SHO-U」深耕國際市場。受國際政經局勢影響,客戶要求轉移中國生產基地,再加上疫情肆虐,居家辦公蔚為風潮,有回台設廠急迫性與必要性,計劃斥資11億元在彰化秀水鄉興建廠房,擴增智慧化電腦3C產線,精進製程、提升生產效率。
另國際大型數控裝備知名品牌喬崴進科技長期研發數值控制工具機、設計與製造,供應給航太、交通、能源、軍工等產業設備零件與模具製造。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銷往美國金屬加工中心機被加增關稅,因應客戶需求規劃把安徽生產量能移回台灣,為此斥資近6億元在南投草屯興建二期廠房,導入智慧機械並運用雲端及網路系統提供給客戶即時訊息,建構智慧機械產業平台,持續擴大全球市場版圖。
台灣疫苗新聞: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強烈反對政府採用單一時間點免疫橋接方法,質疑政府對T細胞免疫力的忽視。聯亞生技新冠疫苗UB-612在申請緊急授權許可(EUA)時被駁回,王長怡在記者會上強調,UB-612的二期試驗期中結果顯示疫苗中和抗體持久,半衰期達195天,並能中和大多數病毒變異株,包括Delta病毒株。她呼籲政府重新評估審查標準,並與法規部門討論全面免疫力評估,以證明UB-612疫苗的優勢。聯亞生技將繼續與相關單位溝通,並強調取得國際認證的決心不變,為台灣及全球防疫盡一份力。
台灣生技新聞:聯亞生技新冠疫苗UB-612未獲EUA,董事長王長怡強調疫苗續航力,呼籲完成二期試驗
【台北訊】近期,台灣生技公司聯亞生技宣布,其新冠疫苗UB-612未能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對此,聯亞生技集團董事長王長怡於22日舉行記者會,強調政府審查標準「太片面」,並呼籲受試者完成完整的二期試驗,以證明疫苗的續航力。
王長怡表示,聯亞生技對於取得國際認證的決心不變,將持續與食藥署進行溝通討論,並全面呈現疫苗設計的優異性。她強調,UB-612疫苗的品質穩定,已成功量產七批2000公升的抗原原料藥,能夠生產超過6000萬劑疫苗,不僅能夠補足台灣疫苗缺口,還可外銷國際市場。
王長怡指出,UB-612疫苗以「愛心疫苗」為出發點,旨在為上億人提供疫苗,因此她強調疫苗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即使免疫性、抗體稍微讓步,只要能夠保護人民不感染,聯亞生技都願意接受。
對於政府僅採用「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方法,王長怡表示批評,認為應該注重疫苗的「維持性」以及對抗目前流行病毒變異株的效益,並納入T細胞免疫反應分析,以完成對疫苗綜合效益的評估。
她還透露,UB-612疫苗具有三大優勢:產生抗體持久、對大多數病毒變異株具有綜合抗體效價,並能精準產生T細胞免疫。此外,聯亞生技已開始進行UB612、UB613-UB615等新世代疫苗的開發,並計劃將UB612的三期臨床研究進行至印度。
針對全球正陷入的疫苗荒,王長怡強調,集團疫苗已成功量產七批 2000公升的抗原原料藥,品質相當穩定,目前以生產的抗原,足以生 產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不但能補足台灣疫苗缺口,更可將國產疫苗 外銷國際市場,不解為何無法取得EUA。
王長怡指出,UB-612是以「愛心疫苗」為出發點,是要給上億人打 的,因此,希望這支疫苗是安全的,寧可在免疫性、抗體稍微讓步! 她強調,若真的抗體稍微低一點,再補一針就好,聯亞的重點是要是 保護人民不要感染。
王長怡批評,政府不應僅採用「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方法,而 應注重「維持性」,且對抗目前流行病毒變異株效益,必須納入T細 胞免疫反應分析,才能完成評估疫苗綜合效益。
她說,UB612疫苗具有多重防火牆,有三大優勢,第一,產生抗體 持久、半衰期高達195天;第二,綜合大多數病毒變異株,特別是對 Delta變異株,可以保有原始株相近的綜合抗體效價,且對Delta變異 株有效大幅下降,第三,可以精準產生T細胞免疫。
王長怡表示,UB612申請國際認證目標不變,目前已持續進行UB61 2、UB613-UB615等新世代疫苗開發。聯亞醫藥臨床研究處長沈雅慧表 示,內部已規劃到印度進行三期臨床。
由於聯亞生技日前公布的僅是二期期中分析數據,王長怡強調, 將與政府法規部門討論,續做全面免疫力評估,呼籲受試者繼續支持聯亞生技做完二期臨床試驗。
聯亞新冠疫苗UB-612於16日未通過EUA,但是王長怡昨日強調,這個二期試驗期中結果顯示相當成功,UB-612有三大優勢:第一、疫苗中和抗體持久、半衰期達195天,也是目前時間最久的疫苗;第二、疫苗可中和大多病毒變異株,尤其對Delta病毒株仍保有和原始武漢株有相近的中和效價;第三、可精準產生T細胞免疫力,中和抗體濃度並不是保護力唯一或是必要的因素。
王長怡強調,政府採用「僅取單一時間點」免疫橋接方法,「以AZ疫苗產生的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之中和抗體力價」作為最重要且唯一比對標準,否決了聯亞UB-612的緊急授權申請。她認為這樣的審查標準只是局部性免疫,無法全面評估疫苗激發出來的免疫力、及其面對未來防疫的實效,尤其T細胞免疫力在近十年愈來愈受國際免疫學者重視。
王長怡表示,呼籲受試者對聯亞有信心,協助完成聯亞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六個月的訪視,向法規單位證明UB-612產生的抗體有強而有力的續航力。
王長怡指出,目前聯亞生技正持續與醫藥品查驗中心(CDE)、食藥署及有關專家進行溝通,討論全面免疫力評估,以及納入Delta等變異株病毒進行中和抗體效力的比較性試驗,以完整呈現聯亞生技UB-612疫苗設計的優異性。
聯亞取得國際認證的決心不變,希望一起攜手合作,守護台灣及全球防疫。
仲量聯行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疫情期間,醫療生技產業逆勢成長,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上半年交易達555億元,其中生醫型不動產交易占比達4.4%,高於國際平均水準。報告指出,全球生醫型不動產投資額達110億美元,交易占比總交易量的4%。近兩年來,台灣市值前十大生技醫療公司的不動產及設備資產年增率均超過二成。行政院為扶植生醫產業發展,已直接投資15家生技公司及專案投資82家公司,總金額達119.1億元。國內生醫園區主要集中於北部,其中友華生技購買士北科華固創富中心樓層,總價達12.2億元。國際藥廠輝瑞、疫苗業者聯亞等大廠也將辦公室設於北市信義計畫區,顯示醫療生技產業與不動產投資的發展潛力。新竹生醫園區、南港生技產業聚落BOT案等生技園區的推動,也將帶動產業發展。上半年共有六筆生醫相關企業置產,其中泰博科技以3.7億元購買新北產業園區全棟廠辦。疫情帶動疫苗研發,吸引資金流入,增強生醫職缺,刺激生醫類廠房需求逆勢成長。
聯亞疫苗EUA申訴事件引發關注,衛福部長陳時中17日表示,若聯亞生技認為其疫苗對社會防疫有效,並有合理解釋,可將理由及實驗計畫提交給食藥署進行審查。對於食藥署提供的中研院實驗數據,陳時中強調,國產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需達到AZ疫苗的0.67倍以上,而聯亞疫苗的實驗結果顯示未達標準。陳時中也提到,聯亞疫苗未能通過EUA,意味著無法上市,但若疫苗廠商自行願意公布數據,則不受限制。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昨日本土病例僅增四例。第六輪高端疫苗的預約情況熱絡,60.5萬合資格者中,已有39萬8,582人完成預約,占符合資格人數的65.84%。若18日中午截止時仍有額外名額,預計將向35歲以下年齡層推廣疫苗接種。截至目前,台灣疫苗接種涵蓋率達39.21%,劑次人口比為42.13%。 在即將到来的9月開學季,教育部發布了開學指引,要求學校教職員工需完成疫苗首劑接種滿兩周或提供三天內快篩陰性證明方能入校,並且每七天需進行一次篩檢,上課時必須全程佩戴口罩。
食藥署6月10日公布國產疫苗審查標準,療效評估標準以免疫橋接方式,國產疫苗對於原始武漢病毒株的中和抗體效價必須不劣於AZ疫苗,當時訂定條件為需大於AZ疫苗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MTR)下限的0.67倍。
依據兩家廠商公布第二期期中數據,高端不分年齡的中和抗體效價幾何平均數(GMT)為662;聯亞為102.3。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200名國人接種AZ疫苗的免疫原性結果,20歲到65歲受試者的中和抗體效價為187.9,0.67倍則為125.89。
吳明美說,雖然實驗室做出來的數值和當時兩家疫苗廠二期期中數據差不多,但仍略有差異,高端疫苗組中和抗體效價為AZ疫苗組的3.4倍;聯亞則未達低標125.89。
對於審查結果,聯亞生技日前發表聲明,將向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及食藥署提出申訴,盼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尚應納入T細胞免疫、長期免疫等,並希望以Delta病毒株做測試,重新判定審查結果。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聯亞是根據技術性審查標準而未通過,廠商若認為有相關理由或對社會防疫有效果,應提出理由和實驗計畫,再交食藥署審查。指揮中心不會公布聯亞技術性資料,他說:「如果他們(聯亞)想公開,我們也不反對。」
高端疫苗宣布,將到巴拉圭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商仲業者指出,截至今年5月,全球生醫型不動產投資額達1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70億元),交易占比達總交易4%。
根據上市櫃公司財報顯示,近兩年台灣市值前十大生技醫療公司,不動產及設備資產的年增率皆高達二成以上。
截至2019年,為扶植生醫產業發展,行政院直接投資15家生技公司、約49億元;專案投資82家公司、高達70.1億元。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指出,國內生醫園區主要集中於北部,今年5月友華生技購買士北科華固創富中心近半棟的樓層,總價12.2億元、建坪1,740.8坪。
另外,為匯聚優秀人才,國際藥廠輝瑞、疫苗業者聯亞等業者亦將辦公室設於北市信義計畫區,加上東元集團在南港的生技園區大樓意向書也已接近滿租,顯示醫療生技相關產業與不動產投資具有深厚的發展潛力。
仲量聯行指出,北部的生醫園區除國科會推動廣達38公頃的新竹生醫園區外,北市府也在南港推動生技產業聚落BOT案,由東元集團斥資50億元開發總樓地板面積近3萬坪的生技企業大樓;另外,東元的新莊舊廠也將改為生技科學園區,全案規劃約6.6萬坪,提供總樓地板面積35%做為生技廠房使用,有望帶動新北市的產業發展。
仲量聯行統計,上半年共有六筆生醫相關的企業置產,其中,3月有四筆交易;德華生技斥資1.2億元買下北市重慶南路的透天店面;植髮診所生髮堂也以9,000萬元買下北市東區店面。
在企業與法人機構方面,上櫃醫材大廠明達醫學科技投入3.1億元,取得桃園八德大興段近1,300坪工業地,為將來發展預做布局;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以2.8億元買下南投土地。泰博科技為生產快篩試劑、血氧機等抗疫物資,今年1月花費3.7億元,購入新北產業園區的全棟廠辦。
商仲業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帶動生技業者競相投入研發疫苗,吸引大批資金流入,不僅增加許多生醫職缺,也刺激生醫類的廠房需求逆勢成長。
食藥署也提數據指出,中研院實驗AZ疫苗在對抗新冠肺炎「原始病毒株」上,完整接種AZ疫苗後,20∼65歲受試者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數值為187.9,依指揮中心的標準,國產疫苗此數值必須是AZ的0.67倍以上,換言之,必須高於125.89。
食藥署說,中研院研究高端中和抗體效價,與業者公布數值662相差不遠,但聯亞疫苗經實驗後確實低於125.89。陳時中補充,聯亞疫苗沒通過EUA,代表不會上市,指揮中心不會公布數值,若業者願意可自行公布。
國內疫情趨緩,昨僅增四例本土,第六輪高端疫苗符合資格者60.5萬人,17日傍晚統計有39萬8,582人完成預約,佔符合資格人數65.84%,如18日中午截止仍有名額,擬朝35歲以下年齡層施打。目前台灣疫苗涵蓋率達39.21%,劑次人口比42.13%。
9月開學將近,教育部宣布開學指引,學校教職員工應完成疫苗首劑接種滿兩周或提供三天內快篩陰性證明才能入校,每七天須篩檢一次,上課全程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了一則讓人緊張的消息,那就是聯亞生技的COVID-19疫苗未能通過EUA(緊急使用授權)審查。這個結果讓許多人感到失望,尤其是對於疫苗供應緊張的台灣來說,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會面臨一個小小的空窗期。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在記者會上解釋,聯亞疫苗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但中和抗體數據與我們接種AZ疫苗的數據相比,還是沒有達到標準。這讓我們很遺憾,但這也是為了確保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
受此影響,聯亞生技的子公司聯亞藥在興櫃市場的股價一度下跌超過三成,這也讓投資者們捏了一把冷汗。不過,陳時中指揮官強調,即使聯亞沒有通過EUA,我們的疫苗供應量還是足夠的,只是可能會稍微延後一點。
聯亞公司已經規劃在印度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並且已經交了超過200萬劑疫苗給政府。這些疫苗不一定要作廢,只要三期試驗能夠證明疫苗確實有效,我們還是可以使用這些疫苗。
中研院生醫所的何美鄉研究員表示,聯亞的結果並不意外,因為中和抗體濃度只是評估疫苗效力的其中一個方法。她強調,無論如何,加快三期試驗才是關鍵,因為這是獲得正式藥證的必要步驟。
總結來說,聯亞疫苗未能通過EUA對台灣疫苗供應的影響還是有限的,我們的疫苗供應還是足夠的。只是,這個結果讓我們再次看到疫苗研發的艱辛,也讓我們更加期待聯亞能夠在第三期試驗中取得好成績。
台灣疫苗生產商聯亞生技近日面臨重大挑戰,其新冠疫苗在申請緊急使用許可(EUA)時未能通過。根據最新消息,聯亞生技決定向衛福部食藥署及醫藥品查驗中心提出申訴,並提議進行一項新的免疫橋接試驗。這項試驗將以Delta變異株為對象,與AZ疫苗的抗體力價進行比較,以評估聯亞疫苗的中和抗體保護力。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表示遺憾,並強調將根據國際疫苗進貨量來評估對台灣疫苗供應的影響。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透露,聯亞生技的EUA未過關,但高端疫苗有機會再追加500萬劑的疫苗採購,這對相關企業族群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聯亞生技在聲明中指出,食藥署在評估疫苗時僅考慮了對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力價,而沒有考慮到對Delta等變異株的免疫力。這種評估方式未能全面呈現聯亞疫苗的特性,也忽略了T細胞免疫反應的重要性,這是聯亞疫苗未能通過EUA的原因之一。 對於未來的計劃,聯亞生技表示將重新評估其在印度進行的1.1萬人三期臨床試驗。同時,聯亞藥也發布了重訊,指出已與母公司簽訂委託製造合約,並收取了50%的不可退還訂金,這將有助於支應疫苗生產成本。 儘管聯亞生技在疫苗研發上遭遇挫折,但公司自有產品銷售情況良好,並有穩定的國內外客戶,這對公司的財務業務影響有限。
台塑生醫昨(16)日發出公告,對旗下子公司聯亞生技的聯亞藥業進行了一次股票處分,總共2,791張,平均轉讓價格為182.23元,這一轉手就帶走了5.08億元的金額。這次處分後,台塑生醫對聯亞藥的持股比重降到了4.97%,這已經是台塑生醫自7月份以來第五次公告處分聯亞藥的持股了。 最近,食藥署剛剛宣佈,聯亞生技的新冠疫苗沒有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審查,這個消息一出,台塑生醫此時此地的股票處分自然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回想起2015年,台塑生醫曾經投資了約6億元給聯亞生技的兩家子公司——聯合生物製藥和聯亞藥業,成為這兩家公司的原始股東,也是第二大股東。當時,台塑生醫主要是看中了聯亞藥在單株抗體技術方面的潛力,並非是為了疫苗。 隨著聯亞藥在今年年中登上興櫃,台塑生醫從7月份開始,已經五度公告申讓聯亞藥的持股,每次處分的股票數量都在1,800張到2,000張之間。台塑生醫之前曾經表示,聯亞藥的營運已經上了軌道,營收持續健康穩定成長,這次處分主要是為了應對投資組合的調整,處分股權後,可以將資金投入到其他新的投資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