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生技(未)公司新聞
台灣疫苗大戰再起波瀾!近期,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宣布,由聯亞生技研發的新冠疫苗與AZ疫苗的競爭,因為「中和抗體數據」未達標準,導致效價低於預期,專家投票結果未通過EUA(緊急使用授權)審查。這個消息一出,讓市場對聯亞生技的未來充滿疑問。
聯亞生技對此表示遺憾,並決定提出申訴。公司提出新的計劃,建議使用Delta變異株來比較UB-612疫苗與AZ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力價,並以原來的兩項統計標準進行免疫橋接試驗,以評估中和抗體的保護力。
值得一提的是,聯亞生技的UB-612疫苗已經完成了7批共2,000公升的抗原原料藥的量產,品質穩定。目前,這些抗原已經足以生產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不僅可以補足台灣的疫苗缺口,還有機會將國產疫苗推向國際市場。
指揮中心則表示,即使聯亞生技的EUA未通過,也並不會導致疫苗缺口,因為整體疫苗採購已經充足。
食藥署也在16日表示,15日已召開專家會議對聯亞生技的EUA進行審查。雖然該疫苗的安全性可接受,並有細胞免疫反應趨勢,但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達到食藥署訂定的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
在聯亞生技6月27日公布的UB─612二期臨床期中分析報告中,雖然疫苗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但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數據顯示效果並不理想,這也讓市場對聯亞與AZ的PK戰抱持保守態度。
聯亞生技表示,將重新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效益評估,並承諾將支付國內疫苗研發相關費用。子公司聯亞藥因已收取50%不可退還訂金,對財務業務影響有限。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強調,與聯亞預採購疫苗合約不會因EUA未通過而失效,只要聯亞疫苗能通過三期臨床試驗並證明具有足夠保護力,這份合約依然有效;已生產的200多萬劑聯亞疫苗,只要2年內證明有效並通過食藥署驗證,即可使用。
EUA未過關的聯亞生技集團16日晚間發聲明表示遺憾,並稱將提申訴,提議以Delta變異株同時比較UB-612與AZ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力價,並以原來的兩項統計標準進行免疫橋接試驗,評估中和抗體保護力。
聯亞表示,UB-612疫苗已量產7批2,000公升的抗原原料藥,品質相當穩定,目前以生產的抗原足以生產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不但能補足台灣疫苗缺口,更可將國產疫苗外銷國際市場。
指揮中心表示,聯亞只要通過三期,500萬劑合約依然有效,且整體疫苗採購充足,不會因「聯亞EUA沒過關」而出現疫苗缺口。
食藥署16日表示,15日已召開專家會議審查聯亞EUA,其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性可接受,具細胞免疫反應趨勢,惟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達到食藥署日前訂定的2項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
審查會經投票表決,與會專家出席計22人,除主席外,21人投票結果4人主張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換言之,不得補考(EUA無法補件再審)。
聯亞生技在6月27日公布UB─612二期臨床期中分析報告中,數據顯示雖有良好安全性、耐受性,但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不同組別血清陽轉落在88.57∼95.65%,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遠低高端疫苗的662,當時即有不少法人對聯亞與AZ的PK,持保守看法。因此,聯亞藥股價也一直在150∼170元間整理,16日更因未取得EUA,股價跳水,最低價下殺至100元,高低點價差107元,惟最終均價為170.53元,但因興櫃市場無漲跌幅限制,17日股價將備受考驗。
聯亞生技表示,將重新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效益評估,而在國內疫苗研發相關費用,將由聯亞生技支付;子公司聯亞藥因已收取50%不可退還訂金,可支應已投入生產疫苗成本,對財務業務影響有限。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說,與聯亞預採購疫苗合約,不會因EUA沒通過就失效,若聯亞疫苗經三期臨床試驗,且能證明具有足夠保護力,這份採購合約仍有效;至於已生產200多萬劑聯亞疫苗,只要2年內證明有效、經食藥署驗證通過且在效期內,即可使用。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說,聯亞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雖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但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的數據比較未達標準,因此沒有通過審核。
受此衝擊,聯亞生技子公司聯亞藥昨日興櫃市場股價一度腰斬,尾盤跌幅收斂、終場收在117.5元,下跌51.6元,跌幅逾三成。
對於聯亞未過EUA是否衝擊我國疫苗供應,讓空窗期更吃緊,陳時中表示,空窗期要看國際整體進貨量,「聯亞沒過我們很遺憾,但還是要照一定標準做」。他也一再強調,疫苗採購本來就超過原來的量,「總量是夠的」,只是若聯亞能通過可能早點有這個量。
吳秀梅表示,食藥署於8月15日舉行EUA審查會議,因聯亞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夠達到食藥署於5月28日專家會議所訂定的兩項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
與會專家出席22人,除主席不參與投票,投票結果為四人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因此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但聯亞公司已規劃於印度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至於之前聯亞已先行交十多批、200萬劑疫苗,成本材料費政府都會支付。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聯亞已繳交的200萬劑疫苗不一定要作廢,只要聯亞三期臨床試驗在疫苗效期內證明確效,並向食藥署申請認證就沒有問題;因此預採購合約目前也還沒有完全失效。
對於聯亞未通過EUA,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依據聯亞二期期中資料約略估算,會有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但她強調,聯亞只是沒有滿足EUA針對中和抗體濃度訂定的標準,而看中和抗體濃度是不得已的方法。
因此不論是否通過EUA,「趕快做三期才是王道」,EUA只是暫時核准未來會失效,還是得拿三期試驗結果申請正式藥證;「比較遺憾的是,國人目前可用的疫苗就少了一種」。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遺憾聯亞並未通過EUA審查」,至於聯亞生技沒有通過EUA是否衝擊我國疫苗供應並造成空窗期更吃緊,陳時中表示,必須看國際整體進貨量再做評估。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兩家國產疫苗廠與政府簽的是500萬劑開口協議,在現有的500萬劑採購數量之外,聯亞生技EUA未過關,高端疫苗有機會再追加500萬劑的疫苗採購。業界估,有望帶旺相關企業族群,如台康等。
聯亞生技表示,此次食藥署僅取單一時間點,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力價結果,作為免疫橋接標準,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目前流行之Delta等變異株病毒,進行中和抗體效力比較性試驗,無法完整呈現聯亞生技新冠疫苗特性,疏忽人體免疫系統除了B細胞抗體反應外之T細胞免疫反應,及能對抗病毒變異株之特性,造成聯亞新冠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實為國人重大損失。
此外,聯亞將針對後續的三期臨床試驗,也將重新進行效益評估;這意謂聯亞生技集團曾經預告將在印度展開1.1萬人三期臨床試驗, 或許要重新評估進行。
聯亞藥傍晚發重訊指出,已與母公司簽訂委託製造合約,收取50%不可退還之訂金,應可支應已投入生產之疫苗成本。
聯亞藥自有產品銷售情形良好,有穩定之國內外客戶藥品委託製造及藥品開發訂單,對聯亞藥財務業務影響有限。
由於食藥署才剛宣布,聯亞生技新冠疫苗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台塑生醫此時此時公告處分持股,引受外界關注。
台塑生醫在2015年斥資約6億元,參與投資聯亞生技兩家子公司聯合生物製藥和聯亞藥業,成為兩家公司原始股東且為第二大股東,且原先是看中聯亞藥在單株抗體技術,並不是為了疫苗。
隨著聯亞生藥今年年中登上興櫃之後,台塑生醫今年7月至今,已五度公告申讓聯亞藥持股,每次處分張數約在 1,800張至2,000張左右。
台塑生醫先前指出,聯亞藥營運已上軌道,營收持續健康穩定成長,台塑生醫處分主要是因應投資組合調整,申讓股權後,可將資金投入其他新投資項目。
台灣疫苗生產再傳捷報!聯亞生技昨(15)日宣布,子公司聯生藥的發酵槽已準備就緒,只要通過緊急授權許可(EUA)申請,預計8月底前能夠量產500萬劑新冠疫苗,這將有助於達成政府採購的協議。同時,另一家疫苗生產商高端疫苗也在昨晚宣布,已向巴拉圭衛福部申請EUA,並將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目標是取得國際認證。 聯亞生技的疫苗生產線強大,擁有兩座各2,000公升發酵槽,蛋白質抗原產能為全台灣之冠,每一批次量產規模可達1,000萬劑。此外,聯亞藥也能迅速完成充填量產,無縫接軌。不過,該公司自6月30日向食藥署遞交EUA申請後,至今尚未接受專家審查,陳時中強調聯亞生技仍需補件。 近期,食藥署傳出聯亞生技已完成補件,並將召開專家會議進行審查。而高端疫苗則自今日起正式開放第六輪預約,已針對高端疫苗預約了60萬劑,但陳時中坦承,由於封緘檢驗的不確定性,無法保證第六輪一定能完成60萬劑的供應。
聯亞生技昨(15)日表示,子公司聯生藥每一座發酵槽高達2,000公升,只要通過緊急授權許可(EUA)申請,聯亞生技期許8月底前量產500萬劑新冠疫苗,達成政府採購的協議。
另外,高端疫苗也在昨晚公告,公司已在13日向巴拉圭衛福部申請「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的EUA。巴拉圭人口總數約700萬人,目前確診個案亦已經超過45.6萬人,1.5萬人死亡。高端疫苗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將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
高端疫苗開發的新冠疫苗自今日起正式開放第六輪預約,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針對高端疫苗預約了60萬劑,目前檢驗封緘完畢已有35萬劑。不過陳時中也坦承,沒有辦法保證第六輪一定能完成60萬劑的供應,因為封緘檢驗無法保證一定會過。
至於另一家已完成採購協議的聯亞生技,自6月30日向食藥署遞交EUA申請後,至今已過一個半月卻尚未接受專家審查,陳時中日前被詢問時,僅強調聯亞生技仍需補件。不過,食藥署昨日傳出聯亞生技已完成補件,近期就將召開專家會議審查。
聯亞生技昨日證實,確實已完成補件,專家會議的時程需由食藥署說明。聯亞生技指出,負責疫苗原液量產的聯生藥,擁有兩座各2,000公升發酵槽,疫苗的蛋白質抗原產能為全台灣最大,每一批次量產規模可達1,000萬劑;另一家子公司聯亞藥也可無縫接軌在最快時間完成充填量產。
台塑生醫昨(27)日宣布,為了擴大在生技領域的發展版圖,決定投資2.5億元,參與台灣關節注射液及人工代用骨等醫材大廠——和康生技的私募案,並成功取得和康9.78%的股權。這一步棋將讓台塑生醫邁向高階醫材應用發展,同時與7月初剛取得和康經營權的大江生醫結盟,共同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的聯盟,加速國際化布局。 台塑生醫過去在生技領域已經有相當的布局,曾經投資過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公司聯生藥、聯亞藥。而近期來,因為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並列為國產新冠疫苗供應商,聯亞藥在6月23日登錄興櫃後,股價一路飆漲。但自7月份以來,台塑生醫兩度公告申讓聯亞藥共4,030張,昨天再度公告申讓1,000張,讓外界對於其投資策略產生關注。 在此次的投資調整中,台塑生醫啟動了投資組合的調整,透過申讓投資多年的聯亞藥股權,籌措資金以投入其他新投資。台塑生醫預告,參與和康私募案只是開端,未來半年至一年還將有二至三個投資案,金額規模都是億元以上。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強調,和康是國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材廠商之一,掌握著各類醫療等級膠原蛋白、玻尿酸的關鍵技術,擁有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與大江生醫的合作,將產生巨大的綜效,共同推動台灣生技實力再次站上國際舞台。 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則表示,參與和康私募案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和康在關節注射液和人工代用骨方面擁有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這是相當高的價值,台塑生醫可藉此掌握朝高階醫材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和康在7月初獲得大江入主取得經營權,這對台塑生醫來說是一個新的合作契機。雖然大江生醫近七成以上的營收來自保健品和美容保養品,與台塑生醫的產品重疊度高,但雙方並無直接合作,這次的合作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高端疫苗繼取得台灣專案製造核准(EUA),並於7月27日納入公費疫苗施打平台後,現在可是全力出擊,目標是打進國際市場,還要拿世界盃呢!他們已經啟動了新冠疫苗生產聯盟,今年下半年要備貨至少1,000萬劑,明年則要超過1億劑的產能,看來是準備大顯身手了。
高端疫苗不僅尋求國際認證,還要讓自己成為疫苗國家隊的佼佼者。他們打算先在巴拉圭進行一千人的三期臨床試驗,同時也收到了東南亞及中南美洲等國家的疫苗供貨詢問。內部人員正在積極規劃,準備結盟上下游供應商,擴大生產能力。
疫苗生產有三個關鍵步驟:抗原生產、調劑(抗原加佐劑)及無菌充填。高端竹北廠已經具備了完整且通過PIC/SGMP的上下游產線,可以在自有廠房內獨立完成疫苗製備。為了快速增加生產量,高端除了利用自有產線全力衝刺單劑針劑(PFS)生產外,上游抗原將由台康生產,下游充填則由東洋代工。
台康已成功將高端疫苗50升的生物反應器製程提升至200升,並計畫再增加至1,000升,以滿足明年超過1億劑的產能需求。而東洋將加入多劑量小瓶生產,以無菌充填產線提供支持。為了明年1億劑的產能目標,外傳除了台耀外,高端也將結盟國際CMO廠合作。
法人和業界人士都指出,由於全球對疫苗自製及市場需求提升,疫苗廠商採取疫苗CMO策略,如AstraZeneca就委託全球超過10間廠商代工生產。高端疫苗和聯亞生技的進步,將有機會帶動台灣生技產業升級,建構生技產業的CDMO供應鏈,爭取更多國際訂單。
新冠肺炎風暴讓疫苗產業大洗牌,莫德納(Moderna)去年還是美國麻州的一間小公司,今年市值已經突破千億美元,成為全球疫苗巨頭。疫苗成為國防工業,高端和聯亞生技的進展,讓人期待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
高端疫苗日前公告,與巴拉圭亞松森大學醫學院合作,要在當地做1,000人「免疫橋接」三期試驗,目標搶攻中南美洲市場;巧合的是,聯亞生技海外夥伴、美國Vaxxixity公司,也在6月宣布與巴拉圭簽100萬劑新冠疫苗預採購協議,一旦台灣EUA通過,就可正式供貨。
國民黨昨(27)日召開記者會,黨主席江啟臣指稱,外交部發電報給九個友邦大使館,表達我方願捐贈國產疫苗;外交部隨後澄清,是徵詢友邦意願、及符合當地法規的狀況下,才可能推動國產疫苗援外,並無協助特定廠商兜售疫苗的情事。
據了解,高端疫苗在今年4月28日,已傳出與巴拉圭亞松森大學醫學院舉行視訊會議,討論合作研發新冠肺炎疫苗,以及在巴國進行人體試驗的事宜。由於巴拉圭是台灣邦交國,這項交流也獲得外交部支持、並強調願意提供協助。
高端疫苗隨後也在7月20日宣布,已獲得巴拉圭國家衛生監督局(DINAVISA)核准,將在該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這項三期臨床試驗為高端疫苗與亞松森大學醫學院共同合作,試驗採免疫橋接設計與AZ新冠肺炎疫苗進行比對性試驗。整個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於今年第3季完成1,000人收案,並於今年第4季取得期中分析數據。
無獨有偶,聯亞生技海外夥伴、美國Vaxxixity公司,也在6月17日傳出與巴拉圭衛生福利部簽署100萬劑新冠疫苗採購合約,只要聯亞生技的疫苗取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緊急使用授權(EUA),巴拉圭可率先成為獲得此疫苗國家之一。Vaxxixity公司與巴拉圭政府簽署協議時,我國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也在現場見證。
先前台塑生醫曾投資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公司聯生藥、聯亞藥。由於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最近並列國產新冠疫苗供應商,紅透半邊天,聯亞旗下聯亞藥6月23日登錄興櫃後股價飆漲,惟7月以來,台塑生醫兩度公告申讓聯亞藥共4,030張,昨天再公告申讓1,000張,引發外界揣測。
台塑生醫啟動投資組合調整,藉由申讓投資多年的聯亞藥股權,籌措資金以投入其他新投資。台塑生醫預告,參與和康私募案只是開端,未來半年至一年還會有二至三個投資案,金額規模都是億元以上。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指出,和康是國內具國際競爭力的醫材廠商之一,掌握各類醫療等級膠原蛋白、玻尿酸的關鍵技術,多達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而搭配大江生醫全球化的發展能力,可產生巨大綜效。透過此次合作,共同推動台灣生技實力再次站上國際舞台。
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表示,參與和康私募案有雙重意義。和康在關節注射液和人工代用骨方面有多達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這方面價值很高,台塑生醫可藉此掌握朝高階醫材發展的契機。
第二是和康7月初獲得大江入主取得經營權。大江有近七成以上營收來自保健品和美容保養品,與台塑生醫的產品重疊度高,雙方沒有直接合作。
打造疫苗國家隊的高端,正以尋求國際認證為目標,將率先在巴拉圭進行一千人的三期臨床,該公司目前也收到東南亞及中南美洲等國詢問疫苗供貨細節,內部正積極規劃結盟上下游供應商,擴大產能。
疫苗生產製程包含抗原生產、調劑(抗原加佐劑)及無菌充填三大步驟,高端竹北廠具有完整且通過PIC/SGMP的上下游產線,可在自有廠房內獨立完成疫苗製備。為快速擴充生產量,該公司除了自有產線以50升的抗原製程全力衝刺單劑針劑(PFS)生產外,上游抗原將委由台康生產,而下游充填由東洋代工。
目前台康已成功將高端疫苗50升的生物反應器製程提升至200升,並計畫再增加至1,000升,以滿足高端疫苗明年產能超過1億劑的目標,而東洋將以無菌充填產線,加入多劑量小瓶生產。另外,為因為明年1億劑的產能需求,外傳除了台耀外,高端也將結盟國際CMO廠合作。
法人指出,因應國際全球各個經濟體對疫苗自製及市場需求提升,各國疫苗廠採取疫苗CMO策略,如AstraZeneca就委託全球超過10間廠商代工生產,包含比利時Henogen、美國Catalent、荷蘭Halix、韓國SKBioscience、泰國SiamBioscience、日本DaiichiSankyo及JCR、印度SII等國際廠商。同樣的,次單位蛋白疫苗潛力廠商Novavax也採取跨國委託CMO生產,包含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日本武田製藥、波蘭藥廠Mabion及FujifilmDiosynth等藥廠。
此外,新冠肺炎風暴,也讓疫苗產業大洗牌,最具指標的莫德納(Moderna)去年前還是美國麻州一間初具規模的生技公司,今年7月,該公司市值首衝破千億美元,超過全球疫苗巨頭GSK,並納入美國標普500指數。
法人認為,疫苗是國防工業,隨著高端、聯亞生技逐步取得前進國際門票,由高端串聯上下游抗原生產、無菌充填包裝等合作夥伴,將有機會帶動台灣生技產業升級,建構生技產業的CDMO供應鏈,爭取國際訂單。
台灣疫苗產業再創高峰!
高端疫苗研發成果豐碩,成功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未來將進軍國際市場,同時在台灣建置完整疫苗產業供應鏈。這一成就,讓台灣疫苗產業在全球舞台上更加亮眼。
高端疫苗已獲政府500萬劑的開口採購合約,預計8月可小量供應約40萬劑,年底前供應量將達1,000萬劑。為滿足需求,高端疫苗將與台康生、東洋生技等公司合作,分別負責疫苗原液及充填作業。未來,產能需求有望放大至1億劑。
台耀生技也加入生產行列,其新建置的針劑廠已投產,將為疫苗產業提供更多支持。至於另一家有望取得EUA的聯亞生技,其研發的新冠疫苗UB-612也獲得政府開口採購合約,計畫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與聯亞藥合作生產,預期年產規模可達1億至1.2億劑。
隨著國產疫苗供應鏈的完整建構,疫苗和防疫概念股在市場上受到熱烈追捧。高端疫苗獲EUA後,股價一早就跳空漲停,市值逼近600億元,成為外資投資標的。
拿下國產新冠疫苗頭香的高端,已獲政府500萬+500萬劑的開口採購合約,預計8月可小量供應約40萬劑,今年底前供應1,000萬劑,該疫苗將委託台康及東洋分別生產疫苗原液及充填作業,明年在進軍海外市場後,產能需求拉高,有機會放大至1億劑。
據了解,為擴大量產規模,高端可能會新增台耀為充填合作夥伴,未來目標年產能上看2億∼4億劑。台耀新建置的針劑廠,有三條產生線,第一條已於3月中投產,第二條主要是提供蛋白質藥使用,預計5月中開始充填生產,較小的第三條產線,則提供臨床試驗的針劑所需。
至於也有機會在8月取得EUA的聯亞生技,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也已獲政府500萬+500萬劑的開口採購合約。該疫苗生產計畫將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與聯亞藥合作,其中聯生藥擁有兩座、共四條2,000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將負責生產新冠疫苗蛋白質原料藥;聯亞藥則有無菌針劑產線,未來將負責新冠疫苗成品的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預期只要拿到國內的EUA,即可生產2千萬至3千萬劑,集團年產規模為1億至1.2億劑。
由於國產疫苗供應鏈完整建構,20日在高端獲EUA利多激勵中,疫苗和防疫概念股重掌多頭大旗,高端一早即跳空漲停,以280.5元作收,並有上萬張的買單高掛,市值也來到596億元,依舊是在外資投資標的300億元市值的雷達區內。
【新聞報導】 台灣疫苗大軍再下一城!高端疫苗在取得衛福部緊急使用授權(EUA)後,不僅在國際舞台上展開競賽,更因為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的接受,讓國際市場對台灣疫苗的信心大增。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表示,公司將積極與有興趣的國家接觸,部分國家可能會認可台灣的EUA,部分則可能需要進行額外的臨床試驗。 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指出,隨著疫苗涵蓋率的提高,傳統的三期臨床試驗已不再是唯一選擇,免疫橋接將成為疫苗發展的新趨勢。他認為,食藥署採取免疫橋接評估疫苗效果的策略非常正確,對於國產疫苗進軍海外市場有著積極的影響。 目前,高端疫苗的市場已從台灣及東南亞擴展至中南美,並向巴拉圭國家衛生監督局申請新冠疫苗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採用免疫橋接設計。公司預計今年內向歐盟申請三期臨床試驗,並已獲得政府500萬劑的開口採購合約,預計8月可小量供應約40萬劑,年底前供應1,000萬劑,明年則有機會供應1億劑。 而另一家台灣疫苗公司聯亞生技,也因為與高端疫苗的關係,股價在19日急拉,最高漲幅達38%。聯亞生技總經理表示,公司有機會在短期內取得EUA,這對台灣疫苗產業來說,是極具意義的進展。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於5月底與各國藥物主管機關開會,評估免疫橋接評估疫苗效果的可行性。而國際藥物法規主管機關聯盟(ICMRA)則在近期召開會議,討論第二代COVID-19疫苗開發策略,達成共識,若傳統臨床療效指標不適用,將考慮免疫橋接方式進行試驗,以評估疫苗的有效性。
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表示,隨著越來越多有效的疫苗,加上疫苗涵蓋率快速攀升,執行傳統三期臨床試驗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免疫橋接勢必成為疫苗的「新三期臨床試驗」,食藥署採取免疫橋接來評估國產疫苗效果的策略很正確,也有助於國產疫苗進軍海外市場。
高端目前鎖定市場已由原本的台灣及東南亞,延伸至中南美,已向巴拉圭國家衛生監督局申請新冠疫苗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將採免疫橋接設計,不排除今年內向歐盟申請三期臨床試驗。
高端已獲政府500萬+500萬劑的開口採購合約,預計8月可小量供應約40萬劑,今年底前供應1,000萬劑,明年有機會放大至1億劑。
另外,聯亞生技一般認為一個月內有機會跟進高端取得EUA,19日旗下興櫃股聯亞藥在2點半以後股價急拉,最高來到196.5元,短短16分鐘,漲幅高達38%,終場以185元作收,上漲13.66%。
WHO曾於5月底與各國藥物主管機關開會,評估以免疫橋接評估疫苗效果的可行性;而ICMRA則是在日前召開會議討論第二代COVID-19疫苗開發策略,由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PMDA、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擔任會議主席,會議中各國藥品監管單位達成共識,表示若當傳統臨床療效指標已不適用,可考慮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不劣性試驗/或優越性試驗設計,透過如中和抗體效價等免疫指標,與已上市疫苗進行比對,來評估第二代疫苗的有效性。
外界好奇蔡總統是否將帶頭施打高端疫苗?陳時中說,尊重蔡總統本人意願;而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總統府尊重專家會議依科學專業之審查結果,至於總統、副總統接種國產疫苗部分,將依照指揮中心開放施打之計畫,妥適進行後續相關規劃,若有定案將適時對外說明。蔡英文則在5月13日說,為支持國產疫苗,她要等到國產疫苗上市才接種疫苗;府方也多次說明,一旦國產疫苗研發成功,正副總統都願意施打。
衛福部已向兩家國產疫苗廠商「高端、聯亞」簽訂預採購合約,均為500萬劑加500萬劑的開口合約。食藥署說,聯亞已送件,正積極審查中。至於何時公布桃園醫院對200名國人接種AZ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結果」?陳時中說,考量高端、聯亞的審查共用同一份中研院AZ疫苗抗體效價資料,故要等審完兩家藥廠後再公布。
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18日已邀請國內化學製造管制、藥學、毒理學、臨床醫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由於高端疫苗與AZ的「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MTR)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遠大於標準要求0.67倍。另外,高端疫苗組血清反應比率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95.5%,遠大於標準要求50%。
吳秀梅提到,與會專家出席21人,主席不參與投票,有18人同意,1人認為補件再議,1人不同意,但不同意者未填寫原因,食藥署因此核准高端EUA,適用20歲以上成人接種2劑,間隔28天,在核准製造期間,高端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一年內檢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報告。
究竟何時可正式量產、開打?陳時中說,高端目前產能較低,新製程還在進行中,要擴大產能需要時間,估8月可提供較少的量,等「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審查通過後,食藥署也完成檢驗封緘,即可依據其產量,放入中央施打規劃中。預料最快8月有機會施打國產疫苗。
台灣新冠疫苗到貨情況再更新!陳時中指揮官昨日宣布,莫德納疫苗第三批共41萬劑已抵達桃園國際機場。目前,台灣向莫德納採購的疫苗總量達505萬劑,實際到貨量為80萬劑,到貨率約為15.8%。總計來說,台灣從國外進口的疫苗總量已達526.66萬劑,其中374萬劑是透過美日兩國捐贈的,而真正採購的疫苗數量僅有152.6萬劑。
過去,指揮中心陸續向AZ藥廠、COVAX平台及莫德納採購了1,981萬劑疫苗,其中AZ藥廠的1,000萬劑疫苗到貨量最少,僅11.7萬劑;從COVAX平台到貨的數量也只有60.92萬劑。為何台灣採購的疫苗多數未能如期到貨?專家如張鴻仁、蘇益仁等認為,原因之一可能是台灣採購的疫苗數量太少,導致供應時程被推後。
至於國內疫情,陳時中宣布新增56例確定病例,其中55例本土病例及1例境外移入病例。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累計病逝人數達648人。本土病例中,屏東Delta變異株群聚病例再增一例。
另外,聯亞生技集團的子公司聯亞藥昨日公布,已正式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新冠肺炎疫苗UB-612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這個新疫苗的申請,對於台灣的疫苗進口及防疫工作來說,又是一次重要的進展。
台灣疫苗新聞再傳喜訊!聯亞藥(6562)的母公司聯亞生技昨(30)日晚間宣布,已向台灣食藥署(TFDA)申請新冠肺炎疫苗UB-612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這個消息一出,讓人們對台灣疫苗研發的進展感到興奮。不僅如此,聯亞生技還將與UBI集團旗下的Vaxxinity公司在印度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這對台灣疫苗產業來說是一大進展。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聯亞生技提出EUA,加上衛福部委託部立醫院蒐集的200位國人接種AZ疫苗的免疫性結果即將出爐,這將加速高端(6547)與聯亞、AZ進行疫苗競賽。如果一切順利,7月台灣的國產疫苗有可能取得EUA並開始施打。
聯亞生技的疫苗UB-612於6月27日公布了二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分析報告,結果顯示該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免疫原性反應則落在88.57~95.65%之間,中和抗體效價達到102.3。聯亞生技表示,這些結果符合預期,也符合申請EUA的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聯亞生技預計該疫苗能夠對應印度Delta變異株,因此將在印度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收案1.1萬人。未來,聯亞生技將申請台灣藥證並擁有台灣銷售權,而Vaxxinity則負責美國、巴西及印度的藥證申請。生產方面則由聯生藥和聯亞藥負責。這樣的合作模式,將讓台灣疫苗在全球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法人認為,隨著聯亞提出EUA,而衛福部委託部立醫院執行蒐集20 0位國人接種AZ疫苗的免疫性結果也將出爐,加上高端(6547)已於 6/15申請EUA,將有助加速高端、聯亞和AZ進行PK大賽,若結果順利 ,不排除7月國產疫苗有望取得EUA上市施打。
聯亞生技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已於6/27公布二期臨床期中分析 報告,數據顯示有良好安全性、耐受性,而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不 同組別血清陽轉落在88.57∼95.65%,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聯亞 表示,該結果符合預期,符合申請EUA標準。
此外,由於預期該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可應對印度Delta突變株, 聯亞表示,將由Vaxxinity於印度提出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收案1.1萬 人,未來聯亞生技將申請台灣藥證及擁有台灣銷售權,Vaxxinity則 負責美國、巴西及印度藥證申請;而生產則由集團旗下的聯生藥和聯 亞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