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商業銀行(公)公司新聞
泰山經營權之爭即將進入最終決戰,預計3月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 全面改選董事;大戰前夕,包括市場派及公司派皆搶在2月15日停止 過戶日前密集解質持股,為股臨會表決權做好準備。
以龍邦為首的泰山市場派,在成功策反原本偏公司派的泰山獨立董 事陳敏薰後,加上原本掌握的一席獨董杜英達,取得2:1優勢,於農 曆年前召開審計委員會,通過將於3月16日召集股臨會全面改選董事 ,力拚拿下泰山經營權。
雖然公司派緊咬審計委員會召集不符7天前通知規定,甚至向法院 提起假處分聲請,但目前尚未有股臨會受阻訊息傳出,如無進一步變 化,雙方將於316股臨會攤牌。
而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龍邦從1月13日以來已6度公告解質泰山持 股,包括1月13日解質3,700張,最近一周解質動作更是加速,2月7日 解質兩筆分別為8,930張和10,205張、2月8日解質3,000張、2月9日再 解質12,400張及29,353張。總計龍邦解質67,588張,大動作解質引發 市場好奇。
市場人士分析,龍邦密集解質泰山股票,應該是為了3月16日泰山 股臨會的表決權,因為按照公司法第197-1條規定,「公開發行股票 之公司董事以股份設定質權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股份數額二分 之一時,其超過之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 數」。
依證交所公告的元月份最新統計,龍邦選任時持股泰山127,533張 ,目前最新持股來到185,652張,設質股數一度達127,495張,設質比 高達68.67%;惟隨龍邦接連解質泰山67,588張,設質股數降到選任 時持股的二分之一以下,將可以參與股東會表決,力拚搶下泰山經營 權。
而公司派雖全力阻擋股臨會召開,但對於決戰同樣做足準備,現任 泰山董事長詹景超旗下的景勛投資,持股泰山10,446張,但設質股數 9,528張,設質比達91.21%;為了迎戰,景勛投資2月10日解質泰山 4,800張,設質比同樣降到五成以下。
根據泰山獨董陳敏薰、杜英達2月2日的公告,泰山擬於3月16日召 開股東臨時會,停止過戶日從2月15日起。在雙方都趕在期限前調集 資金解除質押,符合法令規範後,316股臨會將以持有股權、配股策 略決勝負,紛擾多時的泰山是否變天,答案即將揭曉。
以龍邦為首的泰山市場派,在成功策反原本偏公司派的泰山獨立董 事陳敏薰後,加上原本掌握的一席獨董杜英達,取得2:1優勢,於農 曆年前召開審計委員會,通過將於3月16日召集股臨會全面改選董事 ,力拚拿下泰山經營權。
雖然公司派緊咬審計委員會召集不符7天前通知規定,甚至向法院 提起假處分聲請,但目前尚未有股臨會受阻訊息傳出,如無進一步變 化,雙方將於316股臨會攤牌。
而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龍邦從1月13日以來已6度公告解質泰山持 股,包括1月13日解質3,700張,最近一周解質動作更是加速,2月7日 解質兩筆分別為8,930張和10,205張、2月8日解質3,000張、2月9日再 解質12,400張及29,353張。總計龍邦解質67,588張,大動作解質引發 市場好奇。
市場人士分析,龍邦密集解質泰山股票,應該是為了3月16日泰山 股臨會的表決權,因為按照公司法第197-1條規定,「公開發行股票 之公司董事以股份設定質權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股份數額二分 之一時,其超過之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 數」。
依證交所公告的元月份最新統計,龍邦選任時持股泰山127,533張 ,目前最新持股來到185,652張,設質股數一度達127,495張,設質比 高達68.67%;惟隨龍邦接連解質泰山67,588張,設質股數降到選任 時持股的二分之一以下,將可以參與股東會表決,力拚搶下泰山經營 權。
而公司派雖全力阻擋股臨會召開,但對於決戰同樣做足準備,現任 泰山董事長詹景超旗下的景勛投資,持股泰山10,446張,但設質股數 9,528張,設質比達91.21%;為了迎戰,景勛投資2月10日解質泰山 4,800張,設質比同樣降到五成以下。
根據泰山獨董陳敏薰、杜英達2月2日的公告,泰山擬於3月16日召 開股東臨時會,停止過戶日從2月15日起。在雙方都趕在期限前調集 資金解除質押,符合法令規範後,316股臨會將以持有股權、配股策 略決勝負,紛擾多時的泰山是否變天,答案即將揭曉。
金管會證期局14日宣布放寬基金銷售機構範圍及資格條件,預告期 滿近日上路。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這次修法放寬銀行業得以「 資本適足性」作為擔任基金銷售機構的財務條件,主要受惠即三家純 網銀,法規上路後,純網銀就可開賣基金。
國內三家純網銀成立後限制多,皆還在虧損中,金管會今年1月10 日二度邀集「樂天國際商業銀行、連線銀行(LINE Bank)及將來商 業銀行」溝通,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親率各局與業者充分溝通討論,在 「存款、授信、基金銷售及網路投保等」四面向有共識,金管會也著 手修法鬆綁。
根據現行法規規定,擔任基金銷售機構須符合「每股淨值不低於面 額」條件,但純網銀不符合規定。證期局修正「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募 集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處理準則」,讓銀行可改以「資本適足性」作為 擔任基金銷售機構及信託業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的財務條件,修正 草案已預告期滿,近期將發布施行。
高晶萍表示,考量純網銀是創新事業,初期獲利較難,因此放寬銀 行可以不受每股淨值不得低於面額限制,條文上路後三家純網銀就可 以申請相關業務,可望支持純網銀發展。純網銀要擔任基金銷售機構 ,要先去找投信機構簽訂銷售契約,檢附銷售契約與資格證明文件後 ,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請,投信公會核准後,才可以開始擔任基金銷售 機構開賣基金。
除爭取賣基金,純網銀也爭取「存款業務」、「授信業務」、網路 投保業務,像是有條件開放試辦企業貸款,以及「參貸聯貸」案件、 希望「簡化純網銀客戶加入網路投保會員之作業流程」、「放寬辦理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網路投保業務時,得不受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為同 一人之限制。」等等。
國內三家純網銀成立後限制多,皆還在虧損中,金管會今年1月10 日二度邀集「樂天國際商業銀行、連線銀行(LINE Bank)及將來商 業銀行」溝通,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親率各局與業者充分溝通討論,在 「存款、授信、基金銷售及網路投保等」四面向有共識,金管會也著 手修法鬆綁。
根據現行法規規定,擔任基金銷售機構須符合「每股淨值不低於面 額」條件,但純網銀不符合規定。證期局修正「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募 集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處理準則」,讓銀行可改以「資本適足性」作為 擔任基金銷售機構及信託業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的財務條件,修正 草案已預告期滿,近期將發布施行。
高晶萍表示,考量純網銀是創新事業,初期獲利較難,因此放寬銀 行可以不受每股淨值不得低於面額限制,條文上路後三家純網銀就可 以申請相關業務,可望支持純網銀發展。純網銀要擔任基金銷售機構 ,要先去找投信機構簽訂銷售契約,檢附銷售契約與資格證明文件後 ,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請,投信公會核准後,才可以開始擔任基金銷售 機構開賣基金。
除爭取賣基金,純網銀也爭取「存款業務」、「授信業務」、網路 投保業務,像是有條件開放試辦企業貸款,以及「參貸聯貸」案件、 希望「簡化純網銀客戶加入網路投保會員之作業流程」、「放寬辦理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網路投保業務時,得不受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為同 一人之限制。」等等。
銀行數位帳戶 動能趨緩 上季僅增6.9% 連三季下滑 跌破百萬戶大關 退回2021年起點 市場關注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2年底國人開立各銀行數位存款帳戶近1,481萬戶,去年第4季僅增6.9%、連三季下滑,年增也降到41%,成長力道均再下探有該統計來新低,又以2022年第4季單季增加戶數僅95萬戶、跌破百萬戶大關,重新退回2021年的起飛點,最引人關注。
2022年底台新銀、國泰世華銀、連線商銀(LINE Bank)、永豐銀和第一銀等五大數存戶,全站上百萬戶大關;但若以季增率來看,卻有三家季增全面走低,2022年首季三家純網銀才加入,為何反讓國人圈粉開戶動能連連破底?
銀行主管認為有兩大主因,一、以內政部統計,全台20歲至69歲人口數約1,691萬人,數存開戶數1,481萬戶占比已達88%,等於有近九成都開戶了,即便可能「一人開多戶」,但開戶數與區間目標開戶人口數(20~69歲)距離已縮短,開戶動能下降。
二、純網銀從2022年初加入數存戶搶市,的確吸引了最後一波「嚐鮮族」,保鮮期過了,熱度自然降溫。
但也有業者認為,通常年底資金短絀,而2023年初獎金入帳、資金豐沛,加上又新增18歲可開戶(18歲至19歲人口約47萬人),也許2023年第1季開戶動能可能會略微回升。
據統計,「數存王」台新銀2022年底數存戶298.2萬戶、季增僅2%,國泰世華銀179.8萬戶、季增5.5%,連線商銀139萬戶、季增6%,老四是永豐銀134.4萬戶、季增3.5%,老五第一銀首破百萬戶達115.1萬戶、季增9%居五大行之冠。
以季增率來看,台新銀、LINE Bank和永豐銀均較上季走低,後兩家是連三季走低,又以LINE Bank「陡降」最明顯,從去年首季五成的成長力道,到去年第4季僅剩6%,降幅最大。
銀行主管坦言,數存戶本質還是「存款戶」,拚開戶數是要「養」客源,下一步是如何用授信、財管、保單讓這些客戶轉成實質獲利,那麼,該怎麼做才足以支撐獲利?銀行提出兩大關鍵。
一、從單獨「理財」走向「生活」生態圈,不再只做數存戶連結的投資理財,而是延伸到年輕世代生活,尤其這些平均開戶年齡不到40歲者關心Life Style更甚以往,各銀行要轉向連結樂、行、食、玩、學、家、寵等全方位。
二、各銀行更關切數存戶的數位體驗,包括與Mobile體驗、數位與實體通路的虛實整合、與運用新技術,才能提高客戶黏著度。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2年底國人開立各銀行數位存款帳戶近1,481萬戶,去年第4季僅增6.9%、連三季下滑,年增也降到41%,成長力道均再下探有該統計來新低,又以2022年第4季單季增加戶數僅95萬戶、跌破百萬戶大關,重新退回2021年的起飛點,最引人關注。
2022年底台新銀、國泰世華銀、連線商銀(LINE Bank)、永豐銀和第一銀等五大數存戶,全站上百萬戶大關;但若以季增率來看,卻有三家季增全面走低,2022年首季三家純網銀才加入,為何反讓國人圈粉開戶動能連連破底?
銀行主管認為有兩大主因,一、以內政部統計,全台20歲至69歲人口數約1,691萬人,數存開戶數1,481萬戶占比已達88%,等於有近九成都開戶了,即便可能「一人開多戶」,但開戶數與區間目標開戶人口數(20~69歲)距離已縮短,開戶動能下降。
二、純網銀從2022年初加入數存戶搶市,的確吸引了最後一波「嚐鮮族」,保鮮期過了,熱度自然降溫。
但也有業者認為,通常年底資金短絀,而2023年初獎金入帳、資金豐沛,加上又新增18歲可開戶(18歲至19歲人口約47萬人),也許2023年第1季開戶動能可能會略微回升。
據統計,「數存王」台新銀2022年底數存戶298.2萬戶、季增僅2%,國泰世華銀179.8萬戶、季增5.5%,連線商銀139萬戶、季增6%,老四是永豐銀134.4萬戶、季增3.5%,老五第一銀首破百萬戶達115.1萬戶、季增9%居五大行之冠。
以季增率來看,台新銀、LINE Bank和永豐銀均較上季走低,後兩家是連三季走低,又以LINE Bank「陡降」最明顯,從去年首季五成的成長力道,到去年第4季僅剩6%,降幅最大。
銀行主管坦言,數存戶本質還是「存款戶」,拚開戶數是要「養」客源,下一步是如何用授信、財管、保單讓這些客戶轉成實質獲利,那麼,該怎麼做才足以支撐獲利?銀行提出兩大關鍵。
一、從單獨「理財」走向「生活」生態圈,不再只做數存戶連結的投資理財,而是延伸到年輕世代生活,尤其這些平均開戶年齡不到40歲者關心Life Style更甚以往,各銀行要轉向連結樂、行、食、玩、學、家、寵等全方位。
二、各銀行更關切數存戶的數位體驗,包括與Mobile體驗、數位與實體通路的虛實整合、與運用新技術,才能提高客戶黏著度。
景氣前景不明,資金尋找停泊港,銀行業者指出,理財族目前擔心 保單買在匯率、利率相對低點,未來解約將出現損失,買股票基金澤 要花時間研究且也仍具風險,不如選擇定存中的「零存整付」,門檻 低又保本保息,甚至有許多數位帳戶、純網銀為搶客,活存利率動輒 飆2%∼3%以上,吸引資金湧入。
銀行業指出,所謂「零存整付」即「月供存款」,客戶要在指定的 時間內(如12、18、或24個月等),定時(如每月或每季)存入指定 金額,在整個計劃到期後一次提取本金和利息。零存整付的利息是以 複息計算,每期利息會自動滾存至下一期,變成本金的一部分,繼續 計算利息,隨著存入本金愈來愈大,收到
的利息亦會愈來愈多。
現行銀行業的零存整付,一年期利率都在1.4%以上,台新銀一年 期有1.435%、永豐銀一年期利率1.465%、華銀一年期給到1.47%, 而純網銀LINEBank為搶市,利率很敢給,4個月最高就達1.49%、1 2個月最高達2.01%。
不過,一般零存整付會有最低存入門檻,華銀每期起存門檻只要1 千元、台新銀3千元、永豐銀與LINE Bank則要1萬元。另外,有些也 會限制最高門檻,像台新銀就限制最高扣款金額為10萬元、LINE Ba nk限制300萬元。
目前市面上許多高利活存,門檻低、利率更比零存整付還要高,國 泰世華銀表示,現在針對年輕人推出「青年子帳戶活期存款專案」, 專案利率再隨著升息再升級,只要達成相關條件即可獲得5萬元內3. 375%的活存利率,不過,每期門檻最低是5千元、最高5萬元。
而華銀SnY數位帳戶近期也推出10萬內不限新舊戶,活儲利率給到 2.3%,也吸引爆量小資族開戶。
至於純網銀將來銀行雖沒有零存整付,但活儲20萬內利率1.5%、 超過者也有1%利息無上限;樂天銀行則是推街口支付連結樂天帳戶 付款,就有無上限活儲利率1.35%。
銀行業指出,所謂「零存整付」即「月供存款」,客戶要在指定的 時間內(如12、18、或24個月等),定時(如每月或每季)存入指定 金額,在整個計劃到期後一次提取本金和利息。零存整付的利息是以 複息計算,每期利息會自動滾存至下一期,變成本金的一部分,繼續 計算利息,隨著存入本金愈來愈大,收到
的利息亦會愈來愈多。
現行銀行業的零存整付,一年期利率都在1.4%以上,台新銀一年 期有1.435%、永豐銀一年期利率1.465%、華銀一年期給到1.47%, 而純網銀LINEBank為搶市,利率很敢給,4個月最高就達1.49%、1 2個月最高達2.01%。
不過,一般零存整付會有最低存入門檻,華銀每期起存門檻只要1 千元、台新銀3千元、永豐銀與LINE Bank則要1萬元。另外,有些也 會限制最高門檻,像台新銀就限制最高扣款金額為10萬元、LINE Ba nk限制300萬元。
目前市面上許多高利活存,門檻低、利率更比零存整付還要高,國 泰世華銀表示,現在針對年輕人推出「青年子帳戶活期存款專案」, 專案利率再隨著升息再升級,只要達成相關條件即可獲得5萬元內3. 375%的活存利率,不過,每期門檻最低是5千元、最高5萬元。
而華銀SnY數位帳戶近期也推出10萬內不限新舊戶,活儲利率給到 2.3%,也吸引爆量小資族開戶。
至於純網銀將來銀行雖沒有零存整付,但活儲20萬內利率1.5%、 超過者也有1%利息無上限;樂天銀行則是推街口支付連結樂天帳戶 付款,就有無上限活儲利率1.35%。
情人節將至,純網銀出招搶客。LINE Bank祭出三個情人節約會提 案,持LINE Bank快點卡刷卡皆享全通路LINE POINTS的1%筆筆回饋 無上限,還有LINE Pay與各家商戶加碼優惠。將來銀行則訴求天天都 是情人節,將將卡一般消費1.5%的N點回饋無上限,不管是買花、吃 大餐、住飯店都讓情人們省很大。
LINE Bank指出,三個情人節約會提案,一是針對選鮮花、大餐的 「老派浪漫」路線者,可至LINE Pay「精選花禮」合作店家購買情人 節花束,結帳以LINE Pay付款,2023年2月19日前消費可獲贈紅包一 個,紅包點數最高抽LINE POINTS的520點,綁定快點卡付款,不限金 額筆筆再享LINE Bank基本回饋LINE POINTS 1%無上限。
至LINE Pay「精選饗樂」合作餐飲消費,每周五六日結帳以LINEP ay付款,2023年2月10日至2023年2月26日單筆消費滿5,000元享LINE POINTS 300點回饋,綁定快點卡付款,不限金額筆筆再享LINE Ban k基本回饋LINE POINTS 1%無上限。
提案二是「濃情蜜意」享受情人節夜晚。即日起至2月底前入住全 台逾150間、由LINE Pay優質推薦的「精選旅宿」,住宿或於館內LI NE Pay店家單筆消費滿3,000元即可享有紅包一個,紅包點數最高LI NE POINTS 588點,消費以LINE Pay綁定快點卡,再享LINE Bank基本 回饋筆筆LINE POINTS 1%無上限。
提案三為「直球對決」送上甜蜜情人禮。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2 月28日前往LINE禮物「戀愛沒有限制」活動頁之「練愛傳情」活動專 區,購買或餽贈他人指定商品,集滿兩個章及四個章後可分別兌換一 次好禮,好禮價值總計百萬含Apple iPhone 14、點睛品18K鑽石戒指 等。
此外,若消費以LINE Pay綁定快點卡,再享有LINE Bank基本回饋 筆筆LINE POINTS 1%無上限。
將來銀行官網顯示,將將卡一般消費享1.5%的N點回饋無上限,對 於想吃情人節大餐的卡友,將將卡綁定icash Pay,每周五至周日於 指定餐飲消費單筆滿百元獲10%的OPEN POINT回饋(每月上限150點 ),想到飯店浪漫一晚的情人們,透過將將卡於將來銀行Agoda專屬 訂房網頁全額支付,可獲最高立折15%優惠(限量)。
LINE Bank指出,三個情人節約會提案,一是針對選鮮花、大餐的 「老派浪漫」路線者,可至LINE Pay「精選花禮」合作店家購買情人 節花束,結帳以LINE Pay付款,2023年2月19日前消費可獲贈紅包一 個,紅包點數最高抽LINE POINTS的520點,綁定快點卡付款,不限金 額筆筆再享LINE Bank基本回饋LINE POINTS 1%無上限。
至LINE Pay「精選饗樂」合作餐飲消費,每周五六日結帳以LINEP ay付款,2023年2月10日至2023年2月26日單筆消費滿5,000元享LINE POINTS 300點回饋,綁定快點卡付款,不限金額筆筆再享LINE Ban k基本回饋LINE POINTS 1%無上限。
提案二是「濃情蜜意」享受情人節夜晚。即日起至2月底前入住全 台逾150間、由LINE Pay優質推薦的「精選旅宿」,住宿或於館內LI NE Pay店家單筆消費滿3,000元即可享有紅包一個,紅包點數最高LI NE POINTS 588點,消費以LINE Pay綁定快點卡,再享LINE Bank基本 回饋筆筆LINE POINTS 1%無上限。
提案三為「直球對決」送上甜蜜情人禮。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2 月28日前往LINE禮物「戀愛沒有限制」活動頁之「練愛傳情」活動專 區,購買或餽贈他人指定商品,集滿兩個章及四個章後可分別兌換一 次好禮,好禮價值總計百萬含Apple iPhone 14、點睛品18K鑽石戒指 等。
此外,若消費以LINE Pay綁定快點卡,再享有LINE Bank基本回饋 筆筆LINE POINTS 1%無上限。
將來銀行官網顯示,將將卡一般消費享1.5%的N點回饋無上限,對 於想吃情人節大餐的卡友,將將卡綁定icash Pay,每周五至周日於 指定餐飲消費單筆滿百元獲10%的OPEN POINT回饋(每月上限150點 ),想到飯店浪漫一晚的情人們,透過將將卡於將來銀行Agoda專屬 訂房網頁全額支付,可獲最高立折15%優惠(限量)。
網路投保風潮盛行,近期就連純網銀將來銀行、LINE Bank也加入戰局。有別於傳統保險公司的投保方式,將來銀行推出的「將將保」端出三大亮點,分別是「市場首見的新商品及服務」、「投保流程RPA」及「落實普惠金融」,預期將優化網路投保流程,帶來全新的體驗。
擁有130萬用戶的LINE Bank近期也推出線上投保平台「LINE Bank快點保」,攜手富邦產險、泰安產險,讓用戶從每天使用的LINE上,24HR隨時隨地投保汽、機車強制險,成為國內第一家提供LINE上完成汽機車強制險投保的純網銀。
將來銀行表示,以數據觀察出發,發現不少國人用車「周間上下班、周末出遊」或「僅周末」用車,用車時段相當固定,因此與保險公司合作,端出市場首見的「符合平假日用車習慣」車險,也就是「真用到車時才保險」,保費可望較傳統車險便宜二至三成,以客製化的車險協助國人保險「買對不買貴」。
將將保目前可投保險種包括:汽機車強制險、任意險(下列險種可搭配組合:車體損失險、竊盜損失險、第三人責任險、乘客體傷責任險、駕駛人傷害險、超額責任險、道路救援險、附加車內寵物險)、租借車險(第三人責任險、車碰車車體損失責任險、乘客責任保險)及國內旅平險。
投保優惠包括:投保汽機車任意險享88折、投保機車強制險最多節省150元,投保汽車強制險省220元,3月底前,刷將將卡繳納保費,回饋1.5% N點無上限,且18至24歲青年刷將將卡滿千還加碼回饋100N點,因此投保將有雙重回饋,同享1.5% N點回饋無上限。
「LINE Bank快點保」透過創新金融科技直接解決過往線上投保繁瑣的痛點,凡是LINE Bank客戶且完成LINE Bank網路投保會員註冊,用戶只要輸入車牌號碼即可提供保費試算,實際投保時全程最少只需填三欄位:車牌號碼、引擎號碼(或車身號碼)、快點卡背面安全碼等,就能快速投保。
「快點保」為第一家供用戶以App隨時回查「我的保單」的純網銀,最少只需填三欄,輕鬆投保汽機車強制險。
擁有130萬用戶的LINE Bank近期也推出線上投保平台「LINE Bank快點保」,攜手富邦產險、泰安產險,讓用戶從每天使用的LINE上,24HR隨時隨地投保汽、機車強制險,成為國內第一家提供LINE上完成汽機車強制險投保的純網銀。
將來銀行表示,以數據觀察出發,發現不少國人用車「周間上下班、周末出遊」或「僅周末」用車,用車時段相當固定,因此與保險公司合作,端出市場首見的「符合平假日用車習慣」車險,也就是「真用到車時才保險」,保費可望較傳統車險便宜二至三成,以客製化的車險協助國人保險「買對不買貴」。
將將保目前可投保險種包括:汽機車強制險、任意險(下列險種可搭配組合:車體損失險、竊盜損失險、第三人責任險、乘客體傷責任險、駕駛人傷害險、超額責任險、道路救援險、附加車內寵物險)、租借車險(第三人責任險、車碰車車體損失責任險、乘客責任保險)及國內旅平險。
投保優惠包括:投保汽機車任意險享88折、投保機車強制險最多節省150元,投保汽車強制險省220元,3月底前,刷將將卡繳納保費,回饋1.5% N點無上限,且18至24歲青年刷將將卡滿千還加碼回饋100N點,因此投保將有雙重回饋,同享1.5% N點回饋無上限。
「LINE Bank快點保」透過創新金融科技直接解決過往線上投保繁瑣的痛點,凡是LINE Bank客戶且完成LINE Bank網路投保會員註冊,用戶只要輸入車牌號碼即可提供保費試算,實際投保時全程最少只需填三欄位:車牌號碼、引擎號碼(或車身號碼)、快點卡背面安全碼等,就能快速投保。
「快點保」為第一家供用戶以App隨時回查「我的保單」的純網銀,最少只需填三欄,輕鬆投保汽機車強制險。
純網銀不甘做「沙丁魚」各家展現「鯰魚」企圖心,趁年節紛推小 額信貸、轉帳紅包、高利存款來搶市。其中樂天銀行來說,推出超搶 眼方案,小額信貸10萬元回饋2,688元,LINE Bank快點卡訴求「即時 給點」,將來銀行祭出三張N倍券,啟動後活儲利率飆3.505%。
當年金管會設立純網銀,希望為銀行業帶來創新激活的「鯰魚效應 」,然而目前三家純網銀卻都還在虧損中。金管會日前也已經找三家 純網銀開會,純網銀對存款、授信、基金銷售、網路投保、與電商平 台合作等五大面向,都有爭取開放的業務,金管會也承諾可朝試辦或 調整法規等方向處理。趁年節三家純網銀也紛出招搶市,樂天國際銀 行推出樂天貸樂分小額信貸優惠方案。申貸新台幣10萬元,月付金最 低1,306元起,初期開辦費優惠388元(定價6,000元),成功申貸撥 款,再給2,688元的高額現金回饋,額度最高30萬元,最長可分84期 。
樂天銀指出,「樂天貸樂分」提供24小時全程線上申辦及簽約對保 服務,不需安排時間到分行處理,且額度最高30萬元,最長可分84期 ,是資金規劃的好夥伴。
LINE Bank表示,不管線上或實體店面刷卡消費、點平安燈,使用 LINE Bank快點卡,每筆刷卡消費可有筆筆LINE POINTS 1%回饋,回 饋無上限,且LINE?Bank「即時給點」,不用等到隔天、下個月,刷 卡當下就立刻賺到LINE POINTS,馬上可以用回饋點數再多買一項。
將來銀行說明,2023年起凡透過將來銀行App開戶且完成裝置綁定 ,可得3張30天期,額度5萬元N倍券,啟動後活儲利率將達3.505%。 針對存款實力更強客戶,提供活儲20萬內享優惠利率1.5%、超過20 萬享1%無上限優利方案。
當年金管會設立純網銀,希望為銀行業帶來創新激活的「鯰魚效應 」,然而目前三家純網銀卻都還在虧損中。金管會日前也已經找三家 純網銀開會,純網銀對存款、授信、基金銷售、網路投保、與電商平 台合作等五大面向,都有爭取開放的業務,金管會也承諾可朝試辦或 調整法規等方向處理。趁年節三家純網銀也紛出招搶市,樂天國際銀 行推出樂天貸樂分小額信貸優惠方案。申貸新台幣10萬元,月付金最 低1,306元起,初期開辦費優惠388元(定價6,000元),成功申貸撥 款,再給2,688元的高額現金回饋,額度最高30萬元,最長可分84期 。
樂天銀指出,「樂天貸樂分」提供24小時全程線上申辦及簽約對保 服務,不需安排時間到分行處理,且額度最高30萬元,最長可分84期 ,是資金規劃的好夥伴。
LINE Bank表示,不管線上或實體店面刷卡消費、點平安燈,使用 LINE Bank快點卡,每筆刷卡消費可有筆筆LINE POINTS 1%回饋,回 饋無上限,且LINE?Bank「即時給點」,不用等到隔天、下個月,刷 卡當下就立刻賺到LINE POINTS,馬上可以用回饋點數再多買一項。
將來銀行說明,2023年起凡透過將來銀行App開戶且完成裝置綁定 ,可得3張30天期,額度5萬元N倍券,啟動後活儲利率將達3.505%。 針對存款實力更強客戶,提供活儲20萬內享優惠利率1.5%、超過20 萬享1%無上限優利方案。
報復性出國潮發威,三年不出國,國人開始啟動出國度假熱潮,2 022年12月信用卡「刷爆」,因刷機票、旅行社等金額都呈現倍數成 長,加上國內旅遊及黑五、雙12購物節等,單月刷卡近3,337億元, 創同期新高、也是12月首次刷卡破3,000億元。
2022年全年信用卡總刷卡量達3兆4,903億元,亦是歷年新高,較2 021年成長12.3%,一年的刷卡金額可蓋出58棟台北101大樓。
國泰世華、中信、玉山、台新、台北富邦銀、花旗、永豐及聯邦銀 等前八大信用卡發卡行,2022年12月單月刷卡量都創其同期新高,八 家銀行信用卡刷卡量共達2,713億元,占所有信用卡刷卡量逾81%, 亦代表國人常用的信用卡已相對集中在前八大發卡行。
國泰世華銀12月刷卡量576億元,主要就是航空刷卡同比成長八倍 、旅行社刷卡成長400%,海外消費刷卡成長90%,全年國泰世華銀 亦以5,800億元,超車中信銀,拿下2022年全年「刷卡王」。
中信銀12月刷卡量549億元,全年以5,775億元,5億元差額居全年 刷卡量亞軍;玉山銀12月刷卡量446億、全年4,825億元,都居第三名 ;北富銀12月刷出352億元,拿下單月第四,主要就是旅遊相關刷卡 成長180%,全年刷卡量3,501億元,排名第五,與全年刷卡量第四名 的台新銀行,僅差324億元,2023年北富銀有新量販店卡助攻,即可 能挑戰全年刷卡量擠進前三名,台新銀12月刷卡337億元排第五,全 年是3,825億元,2023年亦看好旅遊刷卡潮,預估刷卡量會持續成長 。
另外如永豐銀行全年刷卡量1,295億元、聯邦銀1,125億元,亦都創 全年新高,分排第七與第八大,花旗銀信用卡全年刷出2,154億元, 雖未創新高,但亦排名第六強。
2023年信用卡可能有新的戰局,如國泰世華銀未能續發COSTCO聯名 卡,在2022年12月一口氣新發近86.8萬新卡,就是將COSTCO卡轉為C UBE卡;中信銀亦不再續辦國旅卡專案,轉換為中信商旅鈦金卡,加 上中油卡及LINE Pay卡續熱,單月亦新發卡逾22.2萬張,因此2022年 12月信用卡新發卡張數近147.3萬張,創單月最大新發卡量。
2022年全年信用卡總刷卡量達3兆4,903億元,亦是歷年新高,較2 021年成長12.3%,一年的刷卡金額可蓋出58棟台北101大樓。
國泰世華、中信、玉山、台新、台北富邦銀、花旗、永豐及聯邦銀 等前八大信用卡發卡行,2022年12月單月刷卡量都創其同期新高,八 家銀行信用卡刷卡量共達2,713億元,占所有信用卡刷卡量逾81%, 亦代表國人常用的信用卡已相對集中在前八大發卡行。
國泰世華銀12月刷卡量576億元,主要就是航空刷卡同比成長八倍 、旅行社刷卡成長400%,海外消費刷卡成長90%,全年國泰世華銀 亦以5,800億元,超車中信銀,拿下2022年全年「刷卡王」。
中信銀12月刷卡量549億元,全年以5,775億元,5億元差額居全年 刷卡量亞軍;玉山銀12月刷卡量446億、全年4,825億元,都居第三名 ;北富銀12月刷出352億元,拿下單月第四,主要就是旅遊相關刷卡 成長180%,全年刷卡量3,501億元,排名第五,與全年刷卡量第四名 的台新銀行,僅差324億元,2023年北富銀有新量販店卡助攻,即可 能挑戰全年刷卡量擠進前三名,台新銀12月刷卡337億元排第五,全 年是3,825億元,2023年亦看好旅遊刷卡潮,預估刷卡量會持續成長 。
另外如永豐銀行全年刷卡量1,295億元、聯邦銀1,125億元,亦都創 全年新高,分排第七與第八大,花旗銀信用卡全年刷出2,154億元, 雖未創新高,但亦排名第六強。
2023年信用卡可能有新的戰局,如國泰世華銀未能續發COSTCO聯名 卡,在2022年12月一口氣新發近86.8萬新卡,就是將COSTCO卡轉為C UBE卡;中信銀亦不再續辦國旅卡專案,轉換為中信商旅鈦金卡,加 上中油卡及LINE Pay卡續熱,單月亦新發卡逾22.2萬張,因此2022年 12月信用卡新發卡張數近147.3萬張,創單月最大新發卡量。
純網銀開業後持續虧損,但翻開三家業者的營運成績單,最晚開業的將來銀行,去(2022)年10月底存放比高達9.3%、超車樂天商銀的5.3%;經營生態圈有成的LINE BANK最「衝」,不僅存放比高達43.4%,客戶數、存款與放款餘額也全數奪下冠軍。
以最晚開業的將來銀行而言,2022年3月29日正式開業,至今還沒滿周歲,還是隻「小小鯰魚」,仍需要時間逐步成長茁壯。
純網銀業者表示,開業初期,業者均祭出高額補貼「獲客」,導致淨值迅速減損,除LINE Bank已完成減增資,去年10月底淨值達到136.6億元外,將來銀淨值跌至78.7億元,累積虧損快逼近資本額三分之一的法定上限,今年就會推動現金增資。
對於今年將來銀將推動的增資案,高層透露,細節仍須和股東們討論,但確實可能像LINE Bank一樣,先辦理減資、再增資,具體增資的金額仍未定,但100億元應該足夠、不需要再額外增加金額。
據了解,將來銀內部希望今年第3季資金就能到位,因此,今年第2季,增資案就會提報董事會。
對於純網銀業者何時才有機會獲利,高層表示,目前評估需要五年時間,所以接下來的四年,必須努力擴充產品線,純網銀只靠個人信用貸款是絕對活不下來的,未來除了積極爭取房貸業務外,不排除也要加入更多的貸款項目,才有機會獲利。另外,一般銀行可以做的外匯、信託項目,純網銀業者在正在積極籌備與爭取。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9月底將來銀開戶數達18.8萬,在所有國銀數存帳戶中排名第15,優於兆豐銀行、新光銀行、遠東銀行、樂天商銀、臺灣銀行與上海商銀等。目前最新的開戶數已超過25萬。
專注經營生態圈的LINE Bank,9月底客戶數高達131萬戶,僅次於台新銀與國泰世華銀,為全體國銀數存戶第三大。樂天銀則是12.4萬戶。
在存款餘額方面,去年底LINE Bank存款餘額406.8億元、將來銀212.7億元、樂天銀則是190億元。至於放款餘額,LINE Bank努力衝刺信貸業務,放款餘額來到176.7億元,將來銀行19.6億元,樂天銀9.96億元。
目前三家純網銀的獲利來源主力為個人信貸,LINE Bank與樂天行已出現400萬元的逾放,將來銀因開業較晚且鎖定優質客戶,目前未有逾放,為唯一逾放比為0%的純網銀業者。
以最晚開業的將來銀行而言,2022年3月29日正式開業,至今還沒滿周歲,還是隻「小小鯰魚」,仍需要時間逐步成長茁壯。
純網銀業者表示,開業初期,業者均祭出高額補貼「獲客」,導致淨值迅速減損,除LINE Bank已完成減增資,去年10月底淨值達到136.6億元外,將來銀淨值跌至78.7億元,累積虧損快逼近資本額三分之一的法定上限,今年就會推動現金增資。
對於今年將來銀將推動的增資案,高層透露,細節仍須和股東們討論,但確實可能像LINE Bank一樣,先辦理減資、再增資,具體增資的金額仍未定,但100億元應該足夠、不需要再額外增加金額。
據了解,將來銀內部希望今年第3季資金就能到位,因此,今年第2季,增資案就會提報董事會。
對於純網銀業者何時才有機會獲利,高層表示,目前評估需要五年時間,所以接下來的四年,必須努力擴充產品線,純網銀只靠個人信用貸款是絕對活不下來的,未來除了積極爭取房貸業務外,不排除也要加入更多的貸款項目,才有機會獲利。另外,一般銀行可以做的外匯、信託項目,純網銀業者在正在積極籌備與爭取。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9月底將來銀開戶數達18.8萬,在所有國銀數存帳戶中排名第15,優於兆豐銀行、新光銀行、遠東銀行、樂天商銀、臺灣銀行與上海商銀等。目前最新的開戶數已超過25萬。
專注經營生態圈的LINE Bank,9月底客戶數高達131萬戶,僅次於台新銀與國泰世華銀,為全體國銀數存戶第三大。樂天銀則是12.4萬戶。
在存款餘額方面,去年底LINE Bank存款餘額406.8億元、將來銀212.7億元、樂天銀則是190億元。至於放款餘額,LINE Bank努力衝刺信貸業務,放款餘額來到176.7億元,將來銀行19.6億元,樂天銀9.96億元。
目前三家純網銀的獲利來源主力為個人信貸,LINE Bank與樂天行已出現400萬元的逾放,將來銀因開業較晚且鎖定優質客戶,目前未有逾放,為唯一逾放比為0%的純網銀業者。
支付業者吹起興櫃風,悠遊卡2023年興櫃登錄首日盤中就飆破百元 ,最終收在最高價105元,漲幅高達110%,拿下興櫃金融股王,激勵 支付業者競相投入拚上興櫃。據了解,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也將 在2023年計劃興櫃,街口電支預計2024年興櫃。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底止,電子支付帳戶總使用者人 數已突破2,000萬人達約2,077萬人,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 約115.8億元。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從早期的5家增加至11家,另有20家 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含銀行及郵局)。
以使用人數來看,目前專營業者仍以街口電支588萬人居冠、其次 為一卡通530萬人、全支付215萬人排第三,悠遊卡196萬、歐付寶10 2萬分居第四、第五。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指出,街口電支預計2024年可達「單月損益兩 平」,2023年會努力增加三大獲利來源,即繳費成本下降、特店與線 上商店手續費、跨境支付獲利,且2024年規劃興櫃。
支付業者獲利難,就連龍頭街口,即便特店已達30萬點,2022年前 十月交易達286億元、儲值達22.5億元,依然累虧八年,日前再增資 1億元,資本額拉高至6.1億元。但梅驊接手後,累積虧損開始減少, 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已降至4億以下,2024年估可單月 損益兩平。
梅驊強調,2023年發展重點有四大主軸,一是會員分級分五級,高 活躍客戶可有更好的回饋;二要讓賠錢的繳費業務降低成本、轉虧為 盈;三為增加跨境O2O收益;四將發展Fintech HUB和更多金融業合作 。
LINE Pay則指出,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對各種發展持正 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劃會再公布。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底止,電子支付帳戶總使用者人 數已突破2,000萬人達約2,077萬人,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 約115.8億元。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從早期的5家增加至11家,另有20家 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含銀行及郵局)。
以使用人數來看,目前專營業者仍以街口電支588萬人居冠、其次 為一卡通530萬人、全支付215萬人排第三,悠遊卡196萬、歐付寶10 2萬分居第四、第五。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指出,街口電支預計2024年可達「單月損益兩 平」,2023年會努力增加三大獲利來源,即繳費成本下降、特店與線 上商店手續費、跨境支付獲利,且2024年規劃興櫃。
支付業者獲利難,就連龍頭街口,即便特店已達30萬點,2022年前 十月交易達286億元、儲值達22.5億元,依然累虧八年,日前再增資 1億元,資本額拉高至6.1億元。但梅驊接手後,累積虧損開始減少, 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已降至4億以下,2024年估可單月 損益兩平。
梅驊強調,2023年發展重點有四大主軸,一是會員分級分五級,高 活躍客戶可有更好的回饋;二要讓賠錢的繳費業務降低成本、轉虧為 盈;三為增加跨境O2O收益;四將發展Fintech HUB和更多金融業合作 。
LINE Pay則指出,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對各種發展持正 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劃會再公布。
國內行動支付業者,掀起登錄興櫃新風潮。繼歐付寶、悠遊卡後,市場傳出,第三方支付LINE Pay計畫在今(2023)年登錄興櫃;力拚2024年單月達損益兩平的街口電子支付,也規畫2024年達成在興櫃市場掛牌的目標。
對於市場傳言,LINE Pay昨(4)日回應,「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我們對各種發展持正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畫會再公布。」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昨日證實,街口確實有在2024年登錄興櫃的計畫,在此之前,街口將致力改善財務體質,2023年將有四大重點,包括執行會員分級制度、讓街口的繳費稅業務由虧轉盈,推動跨境O2O(線上線下整合),以及和更多金融業攜手合作。
梅驊解釋,所謂執行會員分級制度是指:對用戶行為細緻分類,從交易、轉帳、繳費等消費行為來看活躍度分析,預備會將用戶分成五個級別,若為高活躍客戶,未來就能獲得更好回饋。
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為國內行動支付龍頭,截至去年10月,全台用戶數突破1,100萬戶,全台支付據點突破42.5萬處,累計今年前十月,交易總金額突破4,3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四成,總交易筆數超過5.4億筆,較去年同期成長五成,等同每0.05秒就有1筆LINE Pay交易。
在電子支付業者方面,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去年10月底,街口的使用者人數588萬戶最高,一卡通530萬戶居次。據悉,目前街口的特約店數超過30萬戶,交易金額286億元、儲值金額達22.5億元。
梅驊在去年6月1日接任街口董事長,接下來三年將以「單月獲利損益兩平」為目標,他坦言「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放眼全世界,幾乎沒有單靠電支業務就能獲利的案例。
梅驊昨天受訪時表示,街口的財務狀況已經逐步改善,累積虧損持續減少,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金額縮小至3至4億元,以此推估,到2024年,應該就能達成「單月損益兩平」的目標。
對於國內行動支付業者近年吹起登錄興櫃風潮,電支業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可藉此籌措資金,二是可證明公司財務狀況透明、能夠接受市場的公開檢驗。
電支業者表示,「電支是很燒錢的行業,上興櫃讓公司可以進到公開市場拿到資金,同時也能證明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透明、可供市場檢驗。」
目前國內已有兩家電支業者登錄興櫃,分別是歐付寶與悠遊卡,市場傳出,第三方支付LINE Pay今年也有登錄興櫃計畫,街口則計畫2024年在興櫃市場掛牌。
行政院設定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90%的目標,國發會統計,最近三年,每年約有5%的成長幅度,截至2021年已達72.2%,預估2025年有望達標。
對於市場傳言,LINE Pay昨(4)日回應,「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我們對各種發展持正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畫會再公布。」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昨日證實,街口確實有在2024年登錄興櫃的計畫,在此之前,街口將致力改善財務體質,2023年將有四大重點,包括執行會員分級制度、讓街口的繳費稅業務由虧轉盈,推動跨境O2O(線上線下整合),以及和更多金融業攜手合作。
梅驊解釋,所謂執行會員分級制度是指:對用戶行為細緻分類,從交易、轉帳、繳費等消費行為來看活躍度分析,預備會將用戶分成五個級別,若為高活躍客戶,未來就能獲得更好回饋。
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為國內行動支付龍頭,截至去年10月,全台用戶數突破1,100萬戶,全台支付據點突破42.5萬處,累計今年前十月,交易總金額突破4,3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四成,總交易筆數超過5.4億筆,較去年同期成長五成,等同每0.05秒就有1筆LINE Pay交易。
在電子支付業者方面,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去年10月底,街口的使用者人數588萬戶最高,一卡通530萬戶居次。據悉,目前街口的特約店數超過30萬戶,交易金額286億元、儲值金額達22.5億元。
梅驊在去年6月1日接任街口董事長,接下來三年將以「單月獲利損益兩平」為目標,他坦言「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放眼全世界,幾乎沒有單靠電支業務就能獲利的案例。
梅驊昨天受訪時表示,街口的財務狀況已經逐步改善,累積虧損持續減少,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金額縮小至3至4億元,以此推估,到2024年,應該就能達成「單月損益兩平」的目標。
對於國內行動支付業者近年吹起登錄興櫃風潮,電支業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可藉此籌措資金,二是可證明公司財務狀況透明、能夠接受市場的公開檢驗。
電支業者表示,「電支是很燒錢的行業,上興櫃讓公司可以進到公開市場拿到資金,同時也能證明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透明、可供市場檢驗。」
目前國內已有兩家電支業者登錄興櫃,分別是歐付寶與悠遊卡,市場傳出,第三方支付LINE Pay今年也有登錄興櫃計畫,街口則計畫2024年在興櫃市場掛牌。
行政院設定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90%的目標,國發會統計,最近三年,每年約有5%的成長幅度,截至2021年已達72.2%,預估2025年有望達標。
2022年最「燒錢」的產業,應是保險業。據金管會3日公布,產險 業2022年共六家公司辦理理增,金額總計達985億元,創台灣產險業 60年來單年最高增資金額,壽險業因強化淨值或財務結構,2022年也 有六家公司現增,金額共587.03億元,是近三年來新高,合計保險業 股東2022年共增資逾1,572億元。
2022年有五家金控辦理現增,共計844億元,是近四年新高,其中 ,國泰金控現增525億元,有350億元增資國泰人壽、100億元增資國 泰世紀產;台新金控現增53億元,其中50億元是增資台新人壽;新光 金控現增122億元,其中93億元是現增新光人壽;國票金現增30億元 ,及永豐金年底申報生效要現增114億元,但資金應是2023年第一季 才會到位。
還有七家銀行辦理現增,即上海銀、連線銀、遠東銀、台中銀、新 光銀、華泰銀、陽信銀,共348億元左右,亦是近五年新高,合計金 融業2022年現增金額(扣除子公司重複部分),共近2,142億元,創 歷史單年新高。
產險業因防疫保單慘賠,六家承保防疫險最多的產險公司2022年都 有現增,其中和泰產二次現增共260億元,國泰產二次增資共200億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二次現增合計近200億元,中信產險是增資三次共 155億元,富邦產險是現增一次金額150億元,兆豐產僅先完成一次現 增20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從2017年到2022年,產險業2017年有一 家產險公司增資6.7億元,2021年也是一家現增,金額僅1.08億元, 2022年六家合計增資985億元。
壽險業2022年亦有六家公司現增,台新人壽50億元、新光人壽93億 元,第一金人壽增5億元、安達人壽增資1.04億元,後因債市波動, 不少壽險公司淨值減少,國壽為強化淨值及為未來接軌IFRS17等預作 準備,提早增資共35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則是完成二次增資共87.2 6億元,目前仍在進行5億股現增,預計2023年第一季才會完成。
2022年有五家金控辦理現增,共計844億元,是近四年新高,其中 ,國泰金控現增525億元,有350億元增資國泰人壽、100億元增資國 泰世紀產;台新金控現增53億元,其中50億元是增資台新人壽;新光 金控現增122億元,其中93億元是現增新光人壽;國票金現增30億元 ,及永豐金年底申報生效要現增114億元,但資金應是2023年第一季 才會到位。
還有七家銀行辦理現增,即上海銀、連線銀、遠東銀、台中銀、新 光銀、華泰銀、陽信銀,共348億元左右,亦是近五年新高,合計金 融業2022年現增金額(扣除子公司重複部分),共近2,142億元,創 歷史單年新高。
產險業因防疫保單慘賠,六家承保防疫險最多的產險公司2022年都 有現增,其中和泰產二次現增共260億元,國泰產二次增資共200億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二次現增合計近200億元,中信產險是增資三次共 155億元,富邦產險是現增一次金額150億元,兆豐產僅先完成一次現 增20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從2017年到2022年,產險業2017年有一 家產險公司增資6.7億元,2021年也是一家現增,金額僅1.08億元, 2022年六家合計增資985億元。
壽險業2022年亦有六家公司現增,台新人壽50億元、新光人壽93億 元,第一金人壽增5億元、安達人壽增資1.04億元,後因債市波動, 不少壽險公司淨值減少,國壽為強化淨值及為未來接軌IFRS17等預作 準備,提早增資共35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則是完成二次增資共87.2 6億元,目前仍在進行5億股現增,預計2023年第一季才會完成。
純網銀吞虧 金管會助糧草 電支機構的管理銀行、證券商及保險公司等三類法人開戶將獲鬆綁
純網銀三家小鯰魚雖然創新活潑,為國銀帶來一股新氣象,卻仍處 於虧損中,樂天國際銀行、LINE Bank與將來銀行當初開業計畫書中 ,預計開業後三至五年才可達損益兩平,不過在國內法規下,純網銀 業務受限多,恐拉長獲利時點,金管會也逐步鬆綁幫找出路,新開放 純網銀可開辦企業戶開戶業務。
為因應數位化發展,金管會開放純網銀設立,樂天國際銀行、連線 銀行(LINE Bank)及將來銀行,分別在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 24日及2022年1月22日正式開業營運。截至2022年9月底,整體開戶數 累計達162萬4,083戶,10月底存款餘額總計808.38億元、放款206.2 3億元,整體存放比約僅26%,三家虧損少則逾5億元、多則達20億元 。
三家純網銀初期都不可免俗投入資源盼吸引顧客開戶,但2022年優 惠已不若一開業時那麼高,畢竟資源有限不可能一直撒下去。未來若 要生存就必須找出黏著度高、貢獻度高的主力客群,且不可能只發展 消金,企金也是重要的一塊大餅。
原本純網銀僅開放「個人及股東三人以下的獨資企業開戶」,但在 三家純網銀的爭取下,金管會2022年11月已宣布純網銀可試辦三類法 人開戶業務,包括「為開立專用存款合作帳戶電支機構的管理銀行、 開立證券交割帳戶的券商,及開立保費繳納專戶的保險公司」,這三 類法人可進行線下「面對面」身分驗證開戶。
就金管會數據來看,三家純網銀發展策略明顯不同。衝最快的LIN E Bank各項數字皆領先,開戶數及存款、放款總額皆最高,截至202 2年9月底,開戶數上衝131萬戶、存款達406.79億、放款達176.65億 元、淨值為136.55億元,但虧損也最大,2022年前十月累計稅前虧損 20.62億元,也是首家先減資25億、再增資75億元的純網銀。
最慢開業的國家隊「將來銀行」一開行就以創新的「N倍券」券吸 睛,存戶可在指定期限內自選放大利率的時點,讓存款利率放大,因 此客戶數也快速累積至18.8萬戶,開業9個月後,截至2022年10月底 存款數達211.71億元、放款達19.62億元,淨值為78.71億元,前十月 稅前虧損達9.79億元。
最先開業但最保守的樂天國際銀行,目前開戶數破十萬戶達12.39 萬戶。截至2022年10月底存款數達189.88億元、放款達9.96億元、淨 值86.67億元,前十月稅前虧損最少的5.57億元。
純網銀三家小鯰魚雖然創新活潑,為國銀帶來一股新氣象,卻仍處 於虧損中,樂天國際銀行、LINE Bank與將來銀行當初開業計畫書中 ,預計開業後三至五年才可達損益兩平,不過在國內法規下,純網銀 業務受限多,恐拉長獲利時點,金管會也逐步鬆綁幫找出路,新開放 純網銀可開辦企業戶開戶業務。
為因應數位化發展,金管會開放純網銀設立,樂天國際銀行、連線 銀行(LINE Bank)及將來銀行,分別在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 24日及2022年1月22日正式開業營運。截至2022年9月底,整體開戶數 累計達162萬4,083戶,10月底存款餘額總計808.38億元、放款206.2 3億元,整體存放比約僅26%,三家虧損少則逾5億元、多則達20億元 。
三家純網銀初期都不可免俗投入資源盼吸引顧客開戶,但2022年優 惠已不若一開業時那麼高,畢竟資源有限不可能一直撒下去。未來若 要生存就必須找出黏著度高、貢獻度高的主力客群,且不可能只發展 消金,企金也是重要的一塊大餅。
原本純網銀僅開放「個人及股東三人以下的獨資企業開戶」,但在 三家純網銀的爭取下,金管會2022年11月已宣布純網銀可試辦三類法 人開戶業務,包括「為開立專用存款合作帳戶電支機構的管理銀行、 開立證券交割帳戶的券商,及開立保費繳納專戶的保險公司」,這三 類法人可進行線下「面對面」身分驗證開戶。
就金管會數據來看,三家純網銀發展策略明顯不同。衝最快的LIN E Bank各項數字皆領先,開戶數及存款、放款總額皆最高,截至202 2年9月底,開戶數上衝131萬戶、存款達406.79億、放款達176.65億 元、淨值為136.55億元,但虧損也最大,2022年前十月累計稅前虧損 20.62億元,也是首家先減資25億、再增資75億元的純網銀。
最慢開業的國家隊「將來銀行」一開行就以創新的「N倍券」券吸 睛,存戶可在指定期限內自選放大利率的時點,讓存款利率放大,因 此客戶數也快速累積至18.8萬戶,開業9個月後,截至2022年10月底 存款數達211.71億元、放款達19.62億元,淨值為78.71億元,前十月 稅前虧損達9.79億元。
最先開業但最保守的樂天國際銀行,目前開戶數破十萬戶達12.39 萬戶。截至2022年10月底存款數達189.88億元、放款達9.96億元、淨 值86.67億元,前十月稅前虧損最少的5.57億元。
三家純網銀「小鯰魚」上路分別已一至二年,最晚開業的「國家隊 」將來銀行發展快速已後來居上,新的一年各家將出什麼新招令人關 注。將來銀行透露,2023年三大目標「客戶數拚50萬、放款衝百億、 產品線更多元」,將來銀行目前存放比仍低,已在申請房貸業務執照 ,希望今年放款可衝百億元,並期望下半年可開辦「外匯、信託」業 務,讓產品線更多元,提供客戶一站式服務。
將來銀行指出,該行目前客戶數達26萬戶、存款已達250億元規模 ,但放款只有30億元存放比僅1成多相當低,雖然2022年努力將信貸 衝到30億元、比傳統銀快很多,但信貸無擔保也不能亂衝,以免風險 過高,因此今年重點會放在「房貸」業務,現正向金管會溝通中,希 望今年放款可達百億元。
就一般銀行經驗來看,放款的規模必須達1,500億元才可能損益兩 平,所以未來還是要靠企業放款、房貸來達成,不能只靠信貸。
根據金管會數據顯示,將來銀行今年虧損恐達資本額三分之一,增 資勢在必行。將來銀行表示,2023年會讓產品線更齊全。2022年11月 已上架保險商品,2023年期待可以開始做房貸業務,第三季至第四季 會上架外匯、基金商品,至於證券業務會與證券商合作,讓客戶不只 在將來銀行存款、借款,還有更多財富管理的選擇。
純網銀為了突圍,除了衝開戶數、存款規模,也不斷推出創新產品 。將來銀行、LINE Bank都已經在去年11月就宣布可開賣保險商品。
LINE Bank首波主打的「LINE Bank快點保」兩大特色主要解決兩大 痛點,一是投保流程快,最少只需填三個欄位,就能快速投保;二是 「LINE Bank保險鬧鐘」的設計,可自行設定「LINE提醒通知」,車 險到期前將收到LINE訊息、提醒投保。
至於樂天國際銀行放款進度落後是最大營運瓶頸,樂天銀大股東國 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日前法說會中強調,2023年將積極與電子支付業 者合作,提供特定族群專案貸款,並積極爭取3人以上法人開戶及法 人放款,以提升樂天銀行的獲利。
將來銀行指出,該行目前客戶數達26萬戶、存款已達250億元規模 ,但放款只有30億元存放比僅1成多相當低,雖然2022年努力將信貸 衝到30億元、比傳統銀快很多,但信貸無擔保也不能亂衝,以免風險 過高,因此今年重點會放在「房貸」業務,現正向金管會溝通中,希 望今年放款可達百億元。
就一般銀行經驗來看,放款的規模必須達1,500億元才可能損益兩 平,所以未來還是要靠企業放款、房貸來達成,不能只靠信貸。
根據金管會數據顯示,將來銀行今年虧損恐達資本額三分之一,增 資勢在必行。將來銀行表示,2023年會讓產品線更齊全。2022年11月 已上架保險商品,2023年期待可以開始做房貸業務,第三季至第四季 會上架外匯、基金商品,至於證券業務會與證券商合作,讓客戶不只 在將來銀行存款、借款,還有更多財富管理的選擇。
純網銀為了突圍,除了衝開戶數、存款規模,也不斷推出創新產品 。將來銀行、LINE Bank都已經在去年11月就宣布可開賣保險商品。
LINE Bank首波主打的「LINE Bank快點保」兩大特色主要解決兩大 痛點,一是投保流程快,最少只需填三個欄位,就能快速投保;二是 「LINE Bank保險鬧鐘」的設計,可自行設定「LINE提醒通知」,車 險到期前將收到LINE訊息、提醒投保。
至於樂天國際銀行放款進度落後是最大營運瓶頸,樂天銀大股東國 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日前法說會中強調,2023年將積極與電子支付業 者合作,提供特定族群專案貸款,並積極爭取3人以上法人開戶及法 人放款,以提升樂天銀行的獲利。
國內三家純網銀上線後持續虧損,對於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成長,達到損益兩平、轉虧為盈目標,純網銀「國家隊」將來銀行高層表示,「2023年是產品大爆發的一年」,將持續爭取放寬法人業務、承作房貸、外匯與買賣海外基金等,讓小小「鯰魚」逐步壯大。
金管會將於10日召開純網銀會議,邀請樂天商銀、LINE Bank與將來銀三家業者面對面溝通,理解純網銀業者的需求,以及希望主管機關能開放哪些業務。
將來銀在去年3月29日開業,目前上線僅九個多月,將來銀高層笑稱,將來銀還是隻未滿周歲的「小小鯰魚」,2023年的目標是積極擴張產品線,雖然會積極獲客、但不會過度燒錢,今年底目標為客戶數50萬戶、放款餘額100億元並完成增資案,初步預估,第3季底資金就能到位。
金管會將於10日召開純網銀會議,邀請樂天商銀、LINE Bank與將來銀三家業者面對面溝通,理解純網銀業者的需求,以及希望主管機關能開放哪些業務。
將來銀在去年3月29日開業,目前上線僅九個多月,將來銀高層笑稱,將來銀還是隻未滿周歲的「小小鯰魚」,2023年的目標是積極擴張產品線,雖然會積極獲客、但不會過度燒錢,今年底目標為客戶數50萬戶、放款餘額100億元並完成增資案,初步預估,第3季底資金就能到位。
LINE Bank(連線銀行)、將來和樂天3家純網銀在2022年全部開張 ,其中樂天銀行已營運屆滿2年,以央行分析的「本國銀行營運績效 」來看,截至2022年第三季,樂天銀行和連線銀行的年率化平均權益 、資產報酬率分別為-7.34%、-26.4%,將來銀行的平均員工貢獻度 (年率化稅前淨利/員工人數)擴大為-464.7萬元,顯示3家均處於 全面吸收存款和獲利續虧損,銀行業賴以維生
的放款融資利息收入和 消金手收費收入,尚未產生效益。
台灣純網銀生意都難做,反觀新加坡4家由新加坡貨幣管理局(MA S)核照的純網銀,包括GXS銀行,MariBank,ANEXT,Green Link, 也同樣在這兩年來經歷一樣的命運,和傳統新銀行一模一樣,市場遊 戲規則改變的掌握,限制網銀的可用性和影響。據了解,由Grab an d Singtel擁有的GXS銀行,目前僅從特定員工和客戶接受存款,遊戲 和電子商務集團Sea旗下的MariBank,僅供其母公司Sea的員工使用。
新加坡金融市場分析師Deviana Chuo指出,「純網銀來晚了」,當 業者拿到官方核發營運執照、完成進入市場準備後,馬上面臨傳統銀 行根深蒂固的市場激烈競爭,甚至時不我與,這兩年來因疫情讓大多 數傳統銀行,用力改善數位金融服務,更多的線上金融商品,如財務 規劃和更便宜的外匯交易都變得十普遍,純網銀原先想像的數位優勢 被明顯擠壓。
持有樂天國際商業銀行股份48%的國票金控,近日法說會中董事長 魏啟林說明樂天銀行現況。他表示,樂天銀行的存款數的穩定增長, 及客戶結構相對是健康,經營團隊重視資本投資效率,對於行銷費用 的ROI精算管控,將有助於損益兩平的目標達成。
的放款融資利息收入和 消金手收費收入,尚未產生效益。
台灣純網銀生意都難做,反觀新加坡4家由新加坡貨幣管理局(MA S)核照的純網銀,包括GXS銀行,MariBank,ANEXT,Green Link, 也同樣在這兩年來經歷一樣的命運,和傳統新銀行一模一樣,市場遊 戲規則改變的掌握,限制網銀的可用性和影響。據了解,由Grab an d Singtel擁有的GXS銀行,目前僅從特定員工和客戶接受存款,遊戲 和電子商務集團Sea旗下的MariBank,僅供其母公司Sea的員工使用。
新加坡金融市場分析師Deviana Chuo指出,「純網銀來晚了」,當 業者拿到官方核發營運執照、完成進入市場準備後,馬上面臨傳統銀 行根深蒂固的市場激烈競爭,甚至時不我與,這兩年來因疫情讓大多 數傳統銀行,用力改善數位金融服務,更多的線上金融商品,如財務 規劃和更便宜的外匯交易都變得十普遍,純網銀原先想像的數位優勢 被明顯擠壓。
持有樂天國際商業銀行股份48%的國票金控,近日法說會中董事長 魏啟林說明樂天銀行現況。他表示,樂天銀行的存款數的穩定增長, 及客戶結構相對是健康,經營團隊重視資本投資效率,對於行銷費用 的ROI精算管控,將有助於損益兩平的目標達成。
存款戶逐高利而居,導致各銀行積極推出高利存款專案吸引客戶,國銀也推出新台幣高利專案,甚至喊到3%,同樣吸引國內投資人目光。
聯邦銀2023年的數位帳戶高利新台幣專案也曝光,到明年1月20日為止,最高可以享有3%高利活儲優惠,聯邦銀New New Bank存戶原本就享有2%高利活儲,但如果完成指定任務,則可以優惠加碼1%利率,最高利率喊到3%,但限定餘額10萬元以內。將來銀行也在12月推出1年期年息1.6%的優利定存,每人最高可存500萬元。
除了高利新台幣專案,國內銀行提高的新台幣牌告利率也將在本周起陸續調升,因央行上周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升息後,臺銀等公股行庫已經在上周五(16日)跟進,調升各天期存款牌告利率,估計各銀行牌告利率本周起將陸續反映,足額調升機率高,國人存款可以領到更多利息。
國銀業者指出,銀行之所以持續推高利存款專案,原因在於存款戶逐高利而居。光比較三大純網銀最新10月月底餘額不含郵匯轉存款,將來銀行單月就增加30.69億元至211.71億元,單月增加存款金額稱霸三大純網銀之冠,超過連線銀行(LINE Bank)單月增加29.67億元,因將來銀行在第3季推出超過3%高利新台幣存款,當時活儲利率最高喊到3.1%,吸引資金流入。
聯邦銀2023年的數位帳戶高利新台幣專案也曝光,到明年1月20日為止,最高可以享有3%高利活儲優惠,聯邦銀New New Bank存戶原本就享有2%高利活儲,但如果完成指定任務,則可以優惠加碼1%利率,最高利率喊到3%,但限定餘額10萬元以內。將來銀行也在12月推出1年期年息1.6%的優利定存,每人最高可存500萬元。
除了高利新台幣專案,國內銀行提高的新台幣牌告利率也將在本周起陸續調升,因央行上周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升息後,臺銀等公股行庫已經在上周五(16日)跟進,調升各天期存款牌告利率,估計各銀行牌告利率本周起將陸續反映,足額調升機率高,國人存款可以領到更多利息。
國銀業者指出,銀行之所以持續推高利存款專案,原因在於存款戶逐高利而居。光比較三大純網銀最新10月月底餘額不含郵匯轉存款,將來銀行單月就增加30.69億元至211.71億元,單月增加存款金額稱霸三大純網銀之冠,超過連線銀行(LINE Bank)單月增加29.67億元,因將來銀行在第3季推出超過3%高利新台幣存款,當時活儲利率最高喊到3.1%,吸引資金流入。
網路世界當前正面臨數位治理、資料治理等議題,台灣近期推動數位中介法,掌握許多民眾使用行為的LINE台灣首度在公聽會中提出反對意見,直指相關法規有執行的問題,更可能有違憲疑慮。LINE台灣董事長暨執行長陳立人指出,要用戶信任不容易,作為平台業者是「身體力行」,靠長期行動積累正面印象,獲得寶貴的用戶數位信任。
陳立人長期關注對數位社群的治理與管理,「江湖傳言」LINE可以看到所有用戶的通話資料,他笑說「只是江湖傳言,我們沒有這種能力」,在點對點加密後,LINE也無法還原資料,至今LINE未傳出資料外洩的爭議,LINE每年並定時公布〈透明度報告〉,逐年統計公告各國司法、警政等政府機關想要向LINE調取的資料次數。
陳立人指出,LINE不是對所有調查要求都合作,「要我們妥協的條件非常高」。LINE公布的透明度報告,相當於企業公告對用戶的數據和隱私的保護,當官方機構以面對重大風險、重大案件調查需求,需要調用資料時,也須與民眾隱私保護平衡,平台業者需要審慎的提供訊息。
日前數位中介法爭論時,陳立人對相關議題格外關注。他強調,無論這項法令最後是否繼續推動,政府都要考慮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不是數位平台業者對法令有意見,而是社會大眾會有看法,應該聽取民眾意見。
陳立人長期關注對數位社群的治理與管理,「江湖傳言」LINE可以看到所有用戶的通話資料,他笑說「只是江湖傳言,我們沒有這種能力」,在點對點加密後,LINE也無法還原資料,至今LINE未傳出資料外洩的爭議,LINE每年並定時公布〈透明度報告〉,逐年統計公告各國司法、警政等政府機關想要向LINE調取的資料次數。
陳立人指出,LINE不是對所有調查要求都合作,「要我們妥協的條件非常高」。LINE公布的透明度報告,相當於企業公告對用戶的數據和隱私的保護,當官方機構以面對重大風險、重大案件調查需求,需要調用資料時,也須與民眾隱私保護平衡,平台業者需要審慎的提供訊息。
日前數位中介法爭論時,陳立人對相關議題格外關注。他強調,無論這項法令最後是否繼續推動,政府都要考慮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不是數位平台業者對法令有意見,而是社會大眾會有看法,應該聽取民眾意見。
從「等下我LINE你」開始,LINE在台灣從即時通訊軟體出發,以通訊平台的基礎,發展出金融、支付、購物、生活等服務,已形成台灣最大數位生活圈。
LINE台灣董事長暨執行長陳立人指出,在大眾生活基礎上,以驅動人才永續、落實數位治理、建構社會韌性三大方向發展,結合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不斷創新,才會發想出更多元便利的數位生活模式。
陳立人日前接受本報專訪,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過去二、三年的疫情期間,LINE如何推動創新服務,讓台灣民眾即使面對疫情影響,生活能更便利,LINE也能兼顧產業的數位轉型?
答:LINE和其他企業一樣面對疫情挑戰,我們是一面面對挑戰、一面面對服務,團隊需要反應非常快。例如LINE Today的服務上,我們發現用戶在疫情期間很焦慮,需要精準而充分的資訊,因此推動每天衛福部的直播服務,吸引很多人收看,就連溫馨鼓勵的防疫習慣貼圖,也有很多人下載。
這些都是在緊急狀況下,對時局和用戶關心,以平台角度思考創造出的好點子。例如去年6月遇上三級警戒時,突然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電商大季節卻堵車,買菜也成了問題;第二件事是LINE Taxi沒有生意,因此將之結合,讓生鮮業者的產品透過LINE Taxi送到家中,彼此獲得幫助,連帶也讓餐廳找到客戶。
問:規劃創新服務上的核心理念有哪些方向?如何讓團隊發想與民眾生活結合的創新?
答:LINE的工作氛圍是「不要去擋他們」,主管可以去鼓勵各個團隊發想,鼓勵做出自己的概念。比較重要的是維持核心理念「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做他們需要的服務」,跨部門合作,以這種態度思考,就會有一致的方向。
描繪社交圖像 拚電商業務
以LINE的業務範圍來看,有幾個大的方向,第一是通訊,我們會持續做好,維繫大量用戶,把語音通訊做更好;要滿足情感或資訊上的需求,是數位內容的領域,我們看到內容需求一直以來都有,只是載具改變,激發出內容的新形式,就會去布局好幾項目,為了用戶情感,以資訊、數位的方式去滿足用戶與創作者的互動,得到好的內容。以這種想法就會思考「有沒有好的機會做更好的數位內容」而發展。
在電商這一塊,除需要情感上的滿足,有更多服務透過平台做得很好,LINE既然連結很多人,我們描繪出社交圖像,就可以進行送禮服務,只要有LINE就可以送禮物。
其實送禮功能也轉型過兩次,一開始是酷券,後來是禮品小舖,因為當時使用習慣、品項和促銷選擇比較少,我們發現有相當比例是大家買來自用,關心折購,後來我們繼續積累品項,找到商家加入,增加電子和實體商品,重新打造體驗,從社交擴增到社交圖像,整理一遍後又轉回禮物的道路上,這次就成功了。
疫情期間見面機會變少,但人際連結仍在,禮物只是從見面給,變成LINE給對方,加上一個訊息。策略的轉變準備到位,加上剛好環境配合,轉變就成功了。我們發現,A送給第一次收禮物的B,B下個月就會試著送C,這個下一次做為第一次送禮的人的比率很高,可見這個體驗很成功。
投入內容事業 做好兩件事
問:LINE積極投入內容事業部分,如何看訂閱制前景,以OTT TV來說,台灣市場競爭激烈,LINE TV競爭優勢為何?
答:2002年就已投入內容事業,相對於當時,現在的環境很成熟,但你問夠不夠好?我相信應該還可以更好。從平台角度看,用戶要相信這個內容,「下個月還會需要」,願意付錢,而平台提供的產品,這個月和下個月都要很好。
平台要願意一直承諾好的服務,消費者需要是不是穩定滿足。
我相信內容服務是大眾需要的,訂閱制方面,作為平台要做到幾件事,第一是表達經營的善意和承諾,用戶簽訂年約,我們透過各種方式做好,承諾有這樣的品質與內容;另一方面是找到創作活水,開發原創內容,向這一方向努力。
多年來從老三台時代到現在24小時都有新聞,內容豐富度也提升到數百個頻道,用戶甚至已經習慣必須有這樣的選擇,BBC、CNN等頻道在這樣的競爭中也建立品牌,消費者不會以一個OTT為滿足,全球大平台有資源上的優勢,在大市場、擴大資金投入,但是區域型的OTT把單一市場需求做好做透是一個優勢。
全球平台很難做單一市場的OTT內容,像台劇、台灣綜藝都很重要,我反而韓劇買的比較少。其實即使是電視的日播劇,我們發現放在OTT仍然吸引觀眾,我們依然滿足這種網路觀影的需求。
如果深入挖掘需求,就有機會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我希望消費者即使是第二選擇,也要選到我們。
問:台灣學界、官方都推動網路產業與媒體的分潤制,如何看此議題?
答:多年前我們開始做內容事業,這個議題就是大家在努力。我們希望消費者可以理解,要付費讓大家做更好的東西,我們也與內容業者有很多種合作模式。例如短影音VOOM的作者,我們給予資源,幫助他們經營品牌,例如官方帳號等,以穩定提供好的內容。
我們也去採購或是一起投資製作,有些項目需要專業的團隊、劇組,當規模與資金比較大的挹注時,我們也投入。對我們而言,跟創作者要有友好的關係,落實和對待對方,給他們需要的資源,給消費者足夠好的產品。
所以我們的合作模式不是用分潤,而是用免費的行銷資源提供,包括官方帳號,或是透過銷售廣告,也是另一種合作關係。像LINE Today授權上,採購內容已經有商業型態的合約,不用等法律介入就已經有了。
LINE台灣董事長暨執行長陳立人指出,在大眾生活基礎上,以驅動人才永續、落實數位治理、建構社會韌性三大方向發展,結合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不斷創新,才會發想出更多元便利的數位生活模式。
陳立人日前接受本報專訪,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過去二、三年的疫情期間,LINE如何推動創新服務,讓台灣民眾即使面對疫情影響,生活能更便利,LINE也能兼顧產業的數位轉型?
答:LINE和其他企業一樣面對疫情挑戰,我們是一面面對挑戰、一面面對服務,團隊需要反應非常快。例如LINE Today的服務上,我們發現用戶在疫情期間很焦慮,需要精準而充分的資訊,因此推動每天衛福部的直播服務,吸引很多人收看,就連溫馨鼓勵的防疫習慣貼圖,也有很多人下載。
這些都是在緊急狀況下,對時局和用戶關心,以平台角度思考創造出的好點子。例如去年6月遇上三級警戒時,突然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電商大季節卻堵車,買菜也成了問題;第二件事是LINE Taxi沒有生意,因此將之結合,讓生鮮業者的產品透過LINE Taxi送到家中,彼此獲得幫助,連帶也讓餐廳找到客戶。
問:規劃創新服務上的核心理念有哪些方向?如何讓團隊發想與民眾生活結合的創新?
答:LINE的工作氛圍是「不要去擋他們」,主管可以去鼓勵各個團隊發想,鼓勵做出自己的概念。比較重要的是維持核心理念「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做他們需要的服務」,跨部門合作,以這種態度思考,就會有一致的方向。
描繪社交圖像 拚電商業務
以LINE的業務範圍來看,有幾個大的方向,第一是通訊,我們會持續做好,維繫大量用戶,把語音通訊做更好;要滿足情感或資訊上的需求,是數位內容的領域,我們看到內容需求一直以來都有,只是載具改變,激發出內容的新形式,就會去布局好幾項目,為了用戶情感,以資訊、數位的方式去滿足用戶與創作者的互動,得到好的內容。以這種想法就會思考「有沒有好的機會做更好的數位內容」而發展。
在電商這一塊,除需要情感上的滿足,有更多服務透過平台做得很好,LINE既然連結很多人,我們描繪出社交圖像,就可以進行送禮服務,只要有LINE就可以送禮物。
其實送禮功能也轉型過兩次,一開始是酷券,後來是禮品小舖,因為當時使用習慣、品項和促銷選擇比較少,我們發現有相當比例是大家買來自用,關心折購,後來我們繼續積累品項,找到商家加入,增加電子和實體商品,重新打造體驗,從社交擴增到社交圖像,整理一遍後又轉回禮物的道路上,這次就成功了。
疫情期間見面機會變少,但人際連結仍在,禮物只是從見面給,變成LINE給對方,加上一個訊息。策略的轉變準備到位,加上剛好環境配合,轉變就成功了。我們發現,A送給第一次收禮物的B,B下個月就會試著送C,這個下一次做為第一次送禮的人的比率很高,可見這個體驗很成功。
投入內容事業 做好兩件事
問:LINE積極投入內容事業部分,如何看訂閱制前景,以OTT TV來說,台灣市場競爭激烈,LINE TV競爭優勢為何?
答:2002年就已投入內容事業,相對於當時,現在的環境很成熟,但你問夠不夠好?我相信應該還可以更好。從平台角度看,用戶要相信這個內容,「下個月還會需要」,願意付錢,而平台提供的產品,這個月和下個月都要很好。
平台要願意一直承諾好的服務,消費者需要是不是穩定滿足。
我相信內容服務是大眾需要的,訂閱制方面,作為平台要做到幾件事,第一是表達經營的善意和承諾,用戶簽訂年約,我們透過各種方式做好,承諾有這樣的品質與內容;另一方面是找到創作活水,開發原創內容,向這一方向努力。
多年來從老三台時代到現在24小時都有新聞,內容豐富度也提升到數百個頻道,用戶甚至已經習慣必須有這樣的選擇,BBC、CNN等頻道在這樣的競爭中也建立品牌,消費者不會以一個OTT為滿足,全球大平台有資源上的優勢,在大市場、擴大資金投入,但是區域型的OTT把單一市場需求做好做透是一個優勢。
全球平台很難做單一市場的OTT內容,像台劇、台灣綜藝都很重要,我反而韓劇買的比較少。其實即使是電視的日播劇,我們發現放在OTT仍然吸引觀眾,我們依然滿足這種網路觀影的需求。
如果深入挖掘需求,就有機會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我希望消費者即使是第二選擇,也要選到我們。
問:台灣學界、官方都推動網路產業與媒體的分潤制,如何看此議題?
答:多年前我們開始做內容事業,這個議題就是大家在努力。我們希望消費者可以理解,要付費讓大家做更好的東西,我們也與內容業者有很多種合作模式。例如短影音VOOM的作者,我們給予資源,幫助他們經營品牌,例如官方帳號等,以穩定提供好的內容。
我們也去採購或是一起投資製作,有些項目需要專業的團隊、劇組,當規模與資金比較大的挹注時,我們也投入。對我們而言,跟創作者要有友好的關係,落實和對待對方,給他們需要的資源,給消費者足夠好的產品。
所以我們的合作模式不是用分潤,而是用免費的行銷資源提供,包括官方帳號,或是透過銷售廣告,也是另一種合作關係。像LINE Today授權上,採購內容已經有商業型態的合約,不用等法律介入就已經有了。
問:LINE是生活圈的先行與領先者,如何持續拓展、保持領先地位?怎麼看元宇宙社群的未來?
答:LINE與其說生活圈,更像生態系,非常有機,不會希望都自己做,而是結合很多元件,大家跨業做,例如外送的蔬菜箱就是新創業者,他們直接配送更能保留利潤,LINE Taxi配送,也不是我們自己做物流,透過各方很有機的協作,久而久之會不斷拓展,生態系會有一些交集。
我們即使有電商、有自己的支付,也是支持所有支付工具,我們知道很難用一個工具去滿足所有人,消費者會有自己的用途,有些工具有其利基,消費者就會偶爾用一下,我們要考慮的是用戶的需求。
要把生態圈做大,首先我們態度很open(開放) ,就像LINE Bank在發展服務,LINE有些想法還在準備,我們各自對外拓展發現兩邊都在做,就很自然合作。未來網路社群與元宇宙間是生態系間的交集,近期剛推出NFT交易的Dosi平台,還在beta version,有人問「你們是不是來太晚」,但回頭看整個區塊鏈行業、看最近數位貨幣的起落和高低變化,都有不一樣的狀況,誰也不知道。
前一波入場時,用戶可能覺得好像要先懂很多,才能弄清楚怎麼買,現在我們想把這個交易方式做簡單,可能是早進場做這件事的。
Web 3就像遊戲,我們要把這個像拼圖的技術一步步堆疊起來,這個技術可以去中心化,我們也可以先做NFT產品,兼顧透明性和機制本身去中心化。很多人可以有技術在平台上發展,我以中心化的角度把資安做好,也是一個重點。
答:LINE與其說生活圈,更像生態系,非常有機,不會希望都自己做,而是結合很多元件,大家跨業做,例如外送的蔬菜箱就是新創業者,他們直接配送更能保留利潤,LINE Taxi配送,也不是我們自己做物流,透過各方很有機的協作,久而久之會不斷拓展,生態系會有一些交集。
我們即使有電商、有自己的支付,也是支持所有支付工具,我們知道很難用一個工具去滿足所有人,消費者會有自己的用途,有些工具有其利基,消費者就會偶爾用一下,我們要考慮的是用戶的需求。
要把生態圈做大,首先我們態度很open(開放) ,就像LINE Bank在發展服務,LINE有些想法還在準備,我們各自對外拓展發現兩邊都在做,就很自然合作。未來網路社群與元宇宙間是生態系間的交集,近期剛推出NFT交易的Dosi平台,還在beta version,有人問「你們是不是來太晚」,但回頭看整個區塊鏈行業、看最近數位貨幣的起落和高低變化,都有不一樣的狀況,誰也不知道。
前一波入場時,用戶可能覺得好像要先懂很多,才能弄清楚怎麼買,現在我們想把這個交易方式做簡單,可能是早進場做這件事的。
Web 3就像遊戲,我們要把這個像拼圖的技術一步步堆疊起來,這個技術可以去中心化,我們也可以先做NFT產品,兼顧透明性和機制本身去中心化。很多人可以有技術在平台上發展,我以中心化的角度把資安做好,也是一個重點。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