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醣基生醫(興)公司新聞
2月23日星期二蔡英文生技之旅 辦座談 將赴南軟 與醣基、浩鼎、藥華藥、中天等十家業者交換意見 參訪園區內兩家公司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產業之旅23日將參訪南港軟體園區,了解國內生醫科技產業現況,並偕同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等人,和十家生技公司閉門座談,就經營環境改善、法規調整、人才培育進行深度交流;隨後將參訪兩家園區內的生技公司。據了解,參訪對象以抗癌新藥指標公司為主。
據指出,參與座談的生技公司包括醣基、浩鼎、藥華醫藥、中天生技集團等,至於參訪的公司,民進黨表示不便透露。
據透露,這場生技產業之旅雙方都是「大咖盡出」,民進黨方面除了蔡英文、陳建仁之外,智庫執行長林全、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等人也都將隨行;產業界方面則是由生策會居中協調,除了邀請十家具規模的生技公司參與2小時的座談,也挑選兩家可展示具體成果的公司於會後參訪。
蔡英文的生技產業之旅由生策會安排行程,規劃參訪南港軟體園區,生策會日前已彙集產業問題,屆時將在閉門會議中,向蔡英文團隊簡報生技產業的建言與心聲。蔡英文將生技醫藥產業視為最具前瞻性的產業,她在大選期間曾發表「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政策,宣示將強化全球連結、整合在地創新群聚,選定台北、新竹、中科及南科形成帶狀的「生技醫藥研發產業聚落」,引進國際人才、技術和資金;要推動國際法規標準的協合,並落實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為提振經濟,蔡英文農曆年後將展開產業請益之旅,落實五大創新研發產業計畫,以因應全球景氣和紅色供應鏈衝擊。幕僚規劃蔡英文從南到北,拜會五大產業基地,包括高雄的國防工業、台南綠能產業、台中智慧機械、桃竹物聯網,以及竹北生醫園區、南港園區等處。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產業之旅23日將參訪南港軟體園區,了解國內生醫科技產業現況,並偕同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等人,和十家生技公司閉門座談,就經營環境改善、法規調整、人才培育進行深度交流;隨後將參訪兩家園區內的生技公司。據了解,參訪對象以抗癌新藥指標公司為主。
據指出,參與座談的生技公司包括醣基、浩鼎、藥華醫藥、中天生技集團等,至於參訪的公司,民進黨表示不便透露。
據透露,這場生技產業之旅雙方都是「大咖盡出」,民進黨方面除了蔡英文、陳建仁之外,智庫執行長林全、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等人也都將隨行;產業界方面則是由生策會居中協調,除了邀請十家具規模的生技公司參與2小時的座談,也挑選兩家可展示具體成果的公司於會後參訪。
蔡英文的生技產業之旅由生策會安排行程,規劃參訪南港軟體園區,生策會日前已彙集產業問題,屆時將在閉門會議中,向蔡英文團隊簡報生技產業的建言與心聲。蔡英文將生技醫藥產業視為最具前瞻性的產業,她在大選期間曾發表「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政策,宣示將強化全球連結、整合在地創新群聚,選定台北、新竹、中科及南科形成帶狀的「生技醫藥研發產業聚落」,引進國際人才、技術和資金;要推動國際法規標準的協合,並落實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為提振經濟,蔡英文農曆年後將展開產業請益之旅,落實五大創新研發產業計畫,以因應全球景氣和紅色供應鏈衝擊。幕僚規劃蔡英文從南到北,拜會五大產業基地,包括高雄的國防工業、台南綠能產業、台中智慧機械、桃竹物聯網,以及竹北生醫園區、南港園區等處。
精準醫療引爆新商機,預期全球基因檢測產值約200億美元,因而吸引生醫廠商瘋卡位,賽亞、行動基因、創源、大江、基亞、世基、基龍米克斯等近30家基因檢測相關公司,正奮力上游。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精準醫學個人化概念會從癌症治療出發,擴及至基因組學、數據科學及病患合作等,台灣的醫療環境具有國際水平,若結合生醫產業將有發展優勢。
初步統計,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廠商搶攻精準醫學商機,除了大江、行動基因、賽亞和基龍米克斯投入基因檢測外,世基是搭配癲癇藥物、創源都鎖定新生兒篩檢,另外,康聯、基亞等公司都則開發診斷試劑。
賽亞基因是由擁有「基因定序之父」之稱的陳奕雄創立,該公司是大中華區唯一與跨國大藥廠合作,執行臨床實驗藥物基因組委外合同服務(CRO)的廠商。
賽亞總經理謝春成表示,賽亞目標是成為台灣最大醫檢集團,目前已整併的醫學檢驗市場,包含大華、益揚等醫事檢驗所,也成功架構醫療通路達2,000家以上的診所及醫院。
基龍米克斯則已建構國內業界規模最大的基因體核心實驗室,備有尖端高精密的第三代基因定序儀,每台每次能跑10個人的全基因定序,需連續7天作業,由於去年全基因定序產能超過已1,000人,今年營運十分樂觀
另外,備受關注的是由鑽石生技主導投資的醣基生醫,以及由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領軍的協和新藥。
醣基專攻醣類平台技術,應用於高療效低副作用的新藥開發以及與醣類相關精確的疾病治療和檢測。
協和新藥則是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檢查點PD-1藥物,目標是2年內有2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目前最具焦的是肺癌新藥。
根據統計,全球基因檢測產值約200億美元,最大宗為癌症檢測(50%),其次是科研服務(25%),其他還有產前檢測(10%∼15%)及傳染病檢測(5%∼10%)等。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精準醫學個人化概念會從癌症治療出發,擴及至基因組學、數據科學及病患合作等,台灣的醫療環境具有國際水平,若結合生醫產業將有發展優勢。
初步統計,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廠商搶攻精準醫學商機,除了大江、行動基因、賽亞和基龍米克斯投入基因檢測外,世基是搭配癲癇藥物、創源都鎖定新生兒篩檢,另外,康聯、基亞等公司都則開發診斷試劑。
賽亞基因是由擁有「基因定序之父」之稱的陳奕雄創立,該公司是大中華區唯一與跨國大藥廠合作,執行臨床實驗藥物基因組委外合同服務(CRO)的廠商。
賽亞總經理謝春成表示,賽亞目標是成為台灣最大醫檢集團,目前已整併的醫學檢驗市場,包含大華、益揚等醫事檢驗所,也成功架構醫療通路達2,000家以上的診所及醫院。
基龍米克斯則已建構國內業界規模最大的基因體核心實驗室,備有尖端高精密的第三代基因定序儀,每台每次能跑10個人的全基因定序,需連續7天作業,由於去年全基因定序產能超過已1,000人,今年營運十分樂觀
另外,備受關注的是由鑽石生技主導投資的醣基生醫,以及由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領軍的協和新藥。
醣基專攻醣類平台技術,應用於高療效低副作用的新藥開發以及與醣類相關精確的疾病治療和檢測。
協和新藥則是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檢查點PD-1藥物,目標是2年內有2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目前最具焦的是肺癌新藥。
根據統計,全球基因檢測產值約200億美元,最大宗為癌症檢測(50%),其次是科研服務(25%),其他還有產前檢測(10%∼15%)及傳染病檢測(5%∼10%)等。
成立於2013年的醣基,如今備受全球生技業界期待,主因當然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2004年初,世界頂尖科學雜誌《Science》以大篇幅介紹翁啟惠和著名的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舒茲共同合作,成功使大腸桿菌產生突變,並能直接大量生產醣蛋白,這項創新為基因藥物技術研究打開另一片新天地,也讓翁啟惠成為諾貝爾獎呼聲最高的候選人。
中研院最大技轉 造就醣基強健體質
沒想到,專利與著作等身的翁啟惠,卻將自己的17項專利,其中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分子疫苗等系列專利,全部無償捐給中研院,也開啟了醣基日後成立的基礎。身兼中天集團創辦人與醣基董事長的路孔明,說了一段小故事。「全世界的新藥有三成來自大藥廠,七成來自學研單位,但即使如此,許多隱藏在學校與研究機構有價值的專利,很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被看見。」
醣基關鍵技術之一的醣重組,就是翁啟惠的重大創新,但一直沒有人願意試,有一次路孔明便向中研院提議,「不如中天先拿出一筆錢來試試看,證明可不可行。」結果研究做了一整年,成果並不好,最後剩下幾百萬元,中研院依合約要還給中天,但路孔明說,既然都做到這裡了,剩下的錢留著繼續再做實驗。沒想到在後面幾個月中,竟做出比原來好百倍以上的效果,讓參與的科學家都非常興奮。
醣基在此情況下成立,翁啟惠也同意中研院將這批專利移轉給醣基,並創下中研院歷來最大的技轉金額。醣基最早募集12億元資本,中研院占半數股份,去年七月又完成第二次增資,以一股溢價40元發行,股本增加六億元,總計又募集了24億元。
不過,這次增資背後也有一段小插曲。增資過程中,翁啟惠覺得才短短一年多就要再向股東募資,要求醣基一定要擬定清楚的業務發展計畫(BP),詳述錢要怎麼用,「否則憑什麼一股向股東要40元?」
當時,原本計畫增資四億元,每股以40元增資,共募集16億元,但在董事會就有一位董事說,「醣基這麼好的案子,一定需要更多錢,乾脆增資32億元好了!」沒想到獲得在場股東一致鼓掌。
「當時這個會議,我實在是主持不下去,」路孔明說,大概很少有公司會不希望向股東多要一點錢,但這次卻是股東要給錢,而公司卻不能要,「因為我們不能失信於翁院長,最後只好與股東們協調折衷,在16億與32億元間取中間值,募資24億元。」
精英團隊領先研發 可發展多元化產品線
若統計前後兩次增資,總計股東投入醣基達30億元現金,也是迄今台灣新創生技公司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額。目前醣基延攬了20位國內外博士,未來預計要增加到50位,目前多項研究計畫都已展開,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
對於醣基的高端醣類新藥研發,除了有堅強的研發團隊外,還成立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含括了醣科學、抗體、化學、癌症、臨床、法規等專業的國際級精英科學家,他們在每半年一次的報告與討論會,都會提出建言,讓醣基可以確實將醣類技術平台,應用於新藥開發及醣類相關疾病的治療與檢測。
目前,醣基以自中研院移轉的17項專利為基礎,經過兩年又衍生出更多專利,目前專利數目已達到30項,同時也發展出六個技術平台,包括均相化抗體藥物、醣分子合成鑑定及開發應用、醣類疫苗與藥物、癌症與免疫相關之單株抗體、醣晶片及醣探針等,每個平台都能再發展出更多的產品線。
投入新藥開發已十多年,也是台灣唯一已成功開發兩項新藥的路孔明說,醣基站在巨人的肩膀,做的是最創新的新藥,其中很多技術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先端研究,有如在雲端上面,必須非常努力將這些技術逐一落實開發成功,未來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醣基積極挑戰全球新藥開發的企圖心,努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醣開發的重鎮,並極有希望成為全球生技業的Apple,如今在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加持與努力下,看來醣基已向這個目標,更邁進一步了。
中研院最大技轉 造就醣基強健體質
沒想到,專利與著作等身的翁啟惠,卻將自己的17項專利,其中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分子疫苗等系列專利,全部無償捐給中研院,也開啟了醣基日後成立的基礎。身兼中天集團創辦人與醣基董事長的路孔明,說了一段小故事。「全世界的新藥有三成來自大藥廠,七成來自學研單位,但即使如此,許多隱藏在學校與研究機構有價值的專利,很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被看見。」
醣基關鍵技術之一的醣重組,就是翁啟惠的重大創新,但一直沒有人願意試,有一次路孔明便向中研院提議,「不如中天先拿出一筆錢來試試看,證明可不可行。」結果研究做了一整年,成果並不好,最後剩下幾百萬元,中研院依合約要還給中天,但路孔明說,既然都做到這裡了,剩下的錢留著繼續再做實驗。沒想到在後面幾個月中,竟做出比原來好百倍以上的效果,讓參與的科學家都非常興奮。
醣基在此情況下成立,翁啟惠也同意中研院將這批專利移轉給醣基,並創下中研院歷來最大的技轉金額。醣基最早募集12億元資本,中研院占半數股份,去年七月又完成第二次增資,以一股溢價40元發行,股本增加六億元,總計又募集了24億元。
不過,這次增資背後也有一段小插曲。增資過程中,翁啟惠覺得才短短一年多就要再向股東募資,要求醣基一定要擬定清楚的業務發展計畫(BP),詳述錢要怎麼用,「否則憑什麼一股向股東要40元?」
當時,原本計畫增資四億元,每股以40元增資,共募集16億元,但在董事會就有一位董事說,「醣基這麼好的案子,一定需要更多錢,乾脆增資32億元好了!」沒想到獲得在場股東一致鼓掌。
「當時這個會議,我實在是主持不下去,」路孔明說,大概很少有公司會不希望向股東多要一點錢,但這次卻是股東要給錢,而公司卻不能要,「因為我們不能失信於翁院長,最後只好與股東們協調折衷,在16億與32億元間取中間值,募資24億元。」
精英團隊領先研發 可發展多元化產品線
若統計前後兩次增資,總計股東投入醣基達30億元現金,也是迄今台灣新創生技公司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額。目前醣基延攬了20位國內外博士,未來預計要增加到50位,目前多項研究計畫都已展開,預計明年就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審查(IND)。
對於醣基的高端醣類新藥研發,除了有堅強的研發團隊外,還成立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含括了醣科學、抗體、化學、癌症、臨床、法規等專業的國際級精英科學家,他們在每半年一次的報告與討論會,都會提出建言,讓醣基可以確實將醣類技術平台,應用於新藥開發及醣類相關疾病的治療與檢測。
目前,醣基以自中研院移轉的17項專利為基礎,經過兩年又衍生出更多專利,目前專利數目已達到30項,同時也發展出六個技術平台,包括均相化抗體藥物、醣分子合成鑑定及開發應用、醣類疫苗與藥物、癌症與免疫相關之單株抗體、醣晶片及醣探針等,每個平台都能再發展出更多的產品線。
投入新藥開發已十多年,也是台灣唯一已成功開發兩項新藥的路孔明說,醣基站在巨人的肩膀,做的是最創新的新藥,其中很多技術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先端研究,有如在雲端上面,必須非常努力將這些技術逐一落實開發成功,未來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醣基積極挑戰全球新藥開發的企圖心,努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醣開發的重鎮,並極有希望成為全球生技業的Apple,如今在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加持與努力下,看來醣基已向這個目標,更邁進一步了。
繼架構TaiwanHealthcare入口平台後,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昨(21)日表示,台灣生技產業已經站起來,為活絡資金能量,該集團透過旗下鑽石創投,引進君聯資本、摩根士丹利亞洲代表與20餘家創投,匯聚資金超過350億台幣,希望能形成戰略聯盟,共同投資生醫產業,預期很快就會有超過千億元的資金活水。
此外,昨天這幾家大陸知名創投也與國內大和基金、醣基、協和、三鼎、基米、原創、永生生技公司進行媒和,期能創造進一步的商機!媒合的公司中,大和基金就是由國發基金、日本大和證券集團合資成立。
亞太生技投資論壇登場
生技月重頭大戲、亞太生技投資論壇,由生策會和鑽石投資聯手主辦,今年是第二屆。此次邀集活躍兩岸及國際的聯想集團旗下的君聯資本、平安保險旗下的平安創投、摩根士丹利亞洲代表等,不僅來頭不小,且是「金光閃閃」。
大陸創投在台覓商機
路孔明表示,今(2015)年全球生技創投募集資金可望達7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生技創投過去兩年募資金額成長三倍,聚集速度驚人!雖然目前國際生技產業終端市場仍是國際藥廠天下,亞太新興國家若想佔有一席之地,一定要以創新的能力贏得這場全球賽局。
以台灣為例,不少學研單位在醣分子新藥、適體新藥等研發,都居全球領先地位,若加上產業資金協助,將有引領世界潮流機會,目前鑽石是和一流大學合作,未來預計每年創造5件台灣頂尖學術指標案。
台灣生技業擁本夢比
路孔明表示,台灣的創新技術已居亞太領先地位,生技產業已經站起來,在目前亞太地區對未獲利的公司尚未給予資本市場的協助下,台灣是僅次於美國市場,對還未有盈餘的生技公司有「overvalue(超值)」的市場,不僅可以掛牌上市,也有不錯的本夢比。
路孔明指出,台灣的生醫公司要靠單打獨鬥根本做不大,亞太投資論壇扮演的角色,是把台灣的門打開,讓國際資金看到台灣。這次論壇,除鑽石生技管理資產規模達80億外,君聯資本、平安創投投資生技產業的資產規模各為90億元、50億元,加上其他與會的20餘家創投,總計匯集超過350億元的生技投資能量,預計明年有機會達到700億,未來很快就會有千億資金活水。
此外,昨天這幾家大陸知名創投也與國內大和基金、醣基、協和、三鼎、基米、原創、永生生技公司進行媒和,期能創造進一步的商機!媒合的公司中,大和基金就是由國發基金、日本大和證券集團合資成立。
亞太生技投資論壇登場
生技月重頭大戲、亞太生技投資論壇,由生策會和鑽石投資聯手主辦,今年是第二屆。此次邀集活躍兩岸及國際的聯想集團旗下的君聯資本、平安保險旗下的平安創投、摩根士丹利亞洲代表等,不僅來頭不小,且是「金光閃閃」。
大陸創投在台覓商機
路孔明表示,今(2015)年全球生技創投募集資金可望達7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生技創投過去兩年募資金額成長三倍,聚集速度驚人!雖然目前國際生技產業終端市場仍是國際藥廠天下,亞太新興國家若想佔有一席之地,一定要以創新的能力贏得這場全球賽局。
以台灣為例,不少學研單位在醣分子新藥、適體新藥等研發,都居全球領先地位,若加上產業資金協助,將有引領世界潮流機會,目前鑽石是和一流大學合作,未來預計每年創造5件台灣頂尖學術指標案。
台灣生技業擁本夢比
路孔明表示,台灣的創新技術已居亞太領先地位,生技產業已經站起來,在目前亞太地區對未獲利的公司尚未給予資本市場的協助下,台灣是僅次於美國市場,對還未有盈餘的生技公司有「overvalue(超值)」的市場,不僅可以掛牌上市,也有不錯的本夢比。
路孔明指出,台灣的生醫公司要靠單打獨鬥根本做不大,亞太投資論壇扮演的角色,是把台灣的門打開,讓國際資金看到台灣。這次論壇,除鑽石生技管理資產規模達80億外,君聯資本、平安創投投資生技產業的資產規模各為90億元、50億元,加上其他與會的20餘家創投,總計匯集超過350億元的生技投資能量,預計明年有機會達到700億,未來很快就會有千億資金活水。
串聯生技價值鏈,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鑽石投資基金將作為資金、人才庫和技術的能量平台,除了與中研院、台大、交大、陽明等學研機構合作外,也將聯手國際知名實驗室,共同開發新藥和創新醫材。
路孔明指出,鑽石將與全球頂尖的生化實驗室合作,共同研究發展國際級的生技新藥,合作模式可能採合資或轉由集團旗下新藥公司共同開發。
積極與學研單位接軌的鑽石基金,投資的領域中,被視為最有機會開發世界級新藥的「醣基生醫」,是技轉來自於中研院包括醣蛋白、醣晶片等系列產品與技術專利;另一家「協和新藥」,也與中研院、台大、北醫等學研單位,簽署6大項技轉合約成立。
「協和新藥」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等多項藥物的開發,目前最受矚目是來自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開發的肺癌新藥,協和目標兩年內有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創新醫材部分,鑽石投資的三鼎生技,專攻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並通過認證結合生物列印技術
路孔明說,醣基生醫和協和新藥是兩個擁有大平台專利技術的新藥公司,在未來在台灣的生技產業必然會扮演關鍵角色。三鼎生技也以兩岸3D列印細胞與器官的龍頭做為目標,現在已取得多項合作合約,預定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
除此之外,為鼓勵創新研發,激發創業動能,鑽石也和台大、交大和陽明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計畫還要再和成大、清大結盟。
路孔明表示,國內對於新創團隊的早期投資較國外相對保守,而與學校合作,創立種子基金,就是希望青年學子能勇於投資大膽做夢。
鑽石基金是國內最大的生技創投,該基金投資績效耀眼,除了技轉中研院醣體技術成立的醣基外,還包括美國永生、基龍米克斯、環瑞醫和安特羅、原創、賽亞等。
路孔明指出,鑽石將與全球頂尖的生化實驗室合作,共同研究發展國際級的生技新藥,合作模式可能採合資或轉由集團旗下新藥公司共同開發。
積極與學研單位接軌的鑽石基金,投資的領域中,被視為最有機會開發世界級新藥的「醣基生醫」,是技轉來自於中研院包括醣蛋白、醣晶片等系列產品與技術專利;另一家「協和新藥」,也與中研院、台大、北醫等學研單位,簽署6大項技轉合約成立。
「協和新藥」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等多項藥物的開發,目前最受矚目是來自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開發的肺癌新藥,協和目標兩年內有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創新醫材部分,鑽石投資的三鼎生技,專攻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並通過認證結合生物列印技術
路孔明說,醣基生醫和協和新藥是兩個擁有大平台專利技術的新藥公司,在未來在台灣的生技產業必然會扮演關鍵角色。三鼎生技也以兩岸3D列印細胞與器官的龍頭做為目標,現在已取得多項合作合約,預定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
除此之外,為鼓勵創新研發,激發創業動能,鑽石也和台大、交大和陽明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計畫還要再和成大、清大結盟。
路孔明表示,國內對於新創團隊的早期投資較國外相對保守,而與學校合作,創立種子基金,就是希望青年學子能勇於投資大膽做夢。
鑽石基金是國內最大的生技創投,該基金投資績效耀眼,除了技轉中研院醣體技術成立的醣基外,還包括美國永生、基龍米克斯、環瑞醫和安特羅、原創、賽亞等。
唐獎生技獎近日揭曉,得主由「抗癌免疫治療」領域囊括,由於台灣生技業界在全球抗癌免疫治療應用居於領先地位,而國內有關公司包括尖端醫、醣聯、浩鼎、藥華、醣基、鑫品等,也因此同獲國際青睞。
唐獎自6月18日起陸續公布四大獎項,永續、生技、法治、漢學得獎人名單,生技領域由兩人共得,包括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系主任與免疫治療研究平台執行主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及日本京都大學講座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
其中,艾利森博士的團隊證明CTLA-4阻斷T細胞抑制性受體,為控制免疫系統的重要關鍵;本庶佑的研究團隊則證明PD-1是人體免疫T細胞上的抑制受體,數種抗PD-1的抗體已由美國FDA核准為治療癌症的試驗用新藥。
有專家預言PD-1與PDL-1阻斷劑深具潛力,將引領肺癌治療走向全新境界,而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抗CTLA-4抗體和抗PD-1抗體的組合來治療癌症,已經證實能顯著延長癌症病患生命。
由於免疫治療領域屢報佳音,在該領域深耕已久的台灣新藥公司,也同獲市場矚目,業界指出,台灣尖端的轉錄因子新藥,因能提升造血幹細胞活化能力,提升自體免疫能力大躍進,也將成為免疫抗癌藥物的大推手。
唐獎自6月18日起陸續公布四大獎項,永續、生技、法治、漢學得獎人名單,生技領域由兩人共得,包括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系主任與免疫治療研究平台執行主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及日本京都大學講座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
其中,艾利森博士的團隊證明CTLA-4阻斷T細胞抑制性受體,為控制免疫系統的重要關鍵;本庶佑的研究團隊則證明PD-1是人體免疫T細胞上的抑制受體,數種抗PD-1的抗體已由美國FDA核准為治療癌症的試驗用新藥。
有專家預言PD-1與PDL-1阻斷劑深具潛力,將引領肺癌治療走向全新境界,而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抗CTLA-4抗體和抗PD-1抗體的組合來治療癌症,已經證實能顯著延長癌症病患生命。
由於免疫治療領域屢報佳音,在該領域深耕已久的台灣新藥公司,也同獲市場矚目,業界指出,台灣尖端的轉錄因子新藥,因能提升造血幹細胞活化能力,提升自體免疫能力大躍進,也將成為免疫抗癌藥物的大推手。
來自中研院技術授權的醣基,在醣體新藥熱度中,近日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溢價40元,大股東全都認。董事長路孔明表示,募集的24億元資金,規畫投入包括預防性或治療性的抗乳癌、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具全球市場的大藥。
備受關注的醣基,是在去年技轉中研院17項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和抗流感藥物與檢測等系列產品,該產品的發明人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他把全部專利奉獻給中研院。
該技轉案,中研院以技術入股持有5成股權,以去年成立時的12億股本估算,中研院折合股本對價約6億元,創台灣最大技轉授權案。而這次醣基辦理的現增,由於中研院未出資,因此,股權也由5成降至37%,仍是最大股東;不過,原始股東中天、台新、潤泰等認購熱烈,外界根本無法加入此輪增資。
路孔明表示,醣基計畫3年內將有2∼3個藥物將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其中投入研發的抗乳癌、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具全球市場的大藥,單一藥物的市場都超過10億美元。
另外,胰臟癌和流感檢測、攝護腺癌疫苗以及第二代乳癌疫苗,也積極規畫進入臨床實驗。為加速藥物開發進度,醣基也大力網羅人才,最近從生技中心退休的執行長汪嘉麟,將轉任醣基擔任副執行長,而曾擔任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營運長的王玲美則已加入團隊。
生醫業表示,台灣的醣體研究技術一直都領先國際,除了翁啟惠被美國化學界公認為酵素有機合成及醣類研究的權威,曾獲分量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亞瑟科博獎(Arthur C.Cope Award)、美國總統年青化學獎、國際醣化學獎、德國宏博(Humboldt)資深科學家獎外;中研院士李遠川亦因研究醣分子,獲醣生物學會「羅莎琳德康菲德終身成就獎」,李遠川是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的兄長。
備受關注的醣基,是在去年技轉中研院17項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和抗流感藥物與檢測等系列產品,該產品的發明人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他把全部專利奉獻給中研院。
該技轉案,中研院以技術入股持有5成股權,以去年成立時的12億股本估算,中研院折合股本對價約6億元,創台灣最大技轉授權案。而這次醣基辦理的現增,由於中研院未出資,因此,股權也由5成降至37%,仍是最大股東;不過,原始股東中天、台新、潤泰等認購熱烈,外界根本無法加入此輪增資。
路孔明表示,醣基計畫3年內將有2∼3個藥物將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其中投入研發的抗乳癌、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具全球市場的大藥,單一藥物的市場都超過10億美元。
另外,胰臟癌和流感檢測、攝護腺癌疫苗以及第二代乳癌疫苗,也積極規畫進入臨床實驗。為加速藥物開發進度,醣基也大力網羅人才,最近從生技中心退休的執行長汪嘉麟,將轉任醣基擔任副執行長,而曾擔任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營運長的王玲美則已加入團隊。
生醫業表示,台灣的醣體研究技術一直都領先國際,除了翁啟惠被美國化學界公認為酵素有機合成及醣類研究的權威,曾獲分量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亞瑟科博獎(Arthur C.Cope Award)、美國總統年青化學獎、國際醣化學獎、德國宏博(Humboldt)資深科學家獎外;中研院士李遠川亦因研究醣分子,獲醣生物學會「羅莎琳德康菲德終身成就獎」,李遠川是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的兄長。
醣體新藥逐步嶄露頭角,不僅吸引醣基、浩鼎、醣聯、泉盛、基亞等新藥廠爭相卡位;包括日本大塚、三菱等知名國際藥廠也來台尋找入股和授權機會,也讓國內的「醣」艦隊待價而沽。
生技時代月刊總編輯林明定表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將「醣」科學,以套裝方式技轉給產業,一方面代表「醣」科學已逐漸成熟為醫藥開發技術的新支流,一方面也有意整合同一技術平臺的能量,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台灣生技艦隊,讓台灣在未來10年內,有機會出現具有典範意義的大型新藥公司。
最早投入的醣聯,是台灣第一個結合癌症醣分子抗原與人源單株抗體開發抗癌新藥的生技公司,開發的治療大腸癌的抗體新藥GNX-8在動物實驗中,即受到大塚青睞,而以2億美元授權,而後大塚又以每股100元、總計2.76億元參與私募,取得5%股權。
另外,進度最快的浩鼎,開發乳癌治療性疫苗OBI-822正在多個國家(台灣、美國、香港、印度、韓國)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由於台灣罹患乳癌的比例高,因此衛服部也特許浩鼎在國內同時進行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目前也完成三期收案,是國際上第一個進入三期臨床的醣分子癌症疫苗。浩鼎也開發了新一代治療性癌症疫苗OBI-833,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展開臨床1期人體試驗,並將適應症瞄準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療的難治癌症,如胃癌、胰腺癌等。
由於台灣的醣體新藥技術領先國際,也吸引國際大廠爭相來台投資,除了大塚外,三菱也和醣聯策略聯盟,另外,浩鼎、泉盛和基亞也是被點名標的。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希望能先開發出一個台灣品牌的新藥,授權案會等藥品到一個最高價碼時再談。
生技時代月刊總編輯林明定表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將「醣」科學,以套裝方式技轉給產業,一方面代表「醣」科學已逐漸成熟為醫藥開發技術的新支流,一方面也有意整合同一技術平臺的能量,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台灣生技艦隊,讓台灣在未來10年內,有機會出現具有典範意義的大型新藥公司。
最早投入的醣聯,是台灣第一個結合癌症醣分子抗原與人源單株抗體開發抗癌新藥的生技公司,開發的治療大腸癌的抗體新藥GNX-8在動物實驗中,即受到大塚青睞,而以2億美元授權,而後大塚又以每股100元、總計2.76億元參與私募,取得5%股權。
另外,進度最快的浩鼎,開發乳癌治療性疫苗OBI-822正在多個國家(台灣、美國、香港、印度、韓國)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由於台灣罹患乳癌的比例高,因此衛服部也特許浩鼎在國內同時進行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目前也完成三期收案,是國際上第一個進入三期臨床的醣分子癌症疫苗。浩鼎也開發了新一代治療性癌症疫苗OBI-833,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展開臨床1期人體試驗,並將適應症瞄準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療的難治癌症,如胃癌、胰腺癌等。
由於台灣的醣體新藥技術領先國際,也吸引國際大廠爭相來台投資,除了大塚外,三菱也和醣聯策略聯盟,另外,浩鼎、泉盛和基亞也是被點名標的。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希望能先開發出一個台灣品牌的新藥,授權案會等藥品到一個最高價碼時再談。
戲稱到瑞華醫藥集團任職是「壯膽」的陳紹琛認為,生醫業進軍海外,要採取「先歐美再中國」策略,目前台灣生技業雖然活潑,卻不一定會成功,不管是企業或投資人,一定要用最謹慎的態度面對,以下為他的看法紀要:
問:你去年底退休,包括醣基等很多生技公司都希望網羅,為何選了瑞華?
答:我過去在FDA的工作經驗可能對臨床、藥品審查能貢獻的機會較多,醣基開發的產品還是在很早期階段,我可能派不上用場。
瑞華醫藥集團(新東陽為最大股東)旗下的北極星開發的肝癌標靶藥物ADI-PEG 20,三期臨床2015年中應可收完,因此,我能發揮的也有限,吳伯文(瑞華執行長)找我加入團隊,應該是「壯膽」吧!未來比較能和FDA溝通。
問:ADI-PEG 20何時可上市?北極星或瑞華有規劃上市嗎?
答:ADI-PEG 20除了肝癌外,也有十幾種適應症在臨床中,目前是按照進度進行,順利的話,2017年有取得藥證。至於北極星或瑞華應有機會擇一上市吧!
問:今年已開始有太景、寶齡、智擎和基亞等公司,陸續要拿藥證,如何看台灣生技產業,算是成功了嗎?
答:可能我是在FDA任職,看過很多三期完成期末分析又被打回票,甚至新藥上市後再下市的案例,因此,只要不是已經取得藥證或已上市銷售,都不能算是成功,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共識。
問:對新藥和新醫材開發業者,你有何建議?
答:還是要先進歐美市場再進中國,比較能掌握時間。
大陸目前的法規還不是很完善,包括臨床和病患資料的收集並未完全上軌道,雖然兩岸醫藥合作協議已簽了,但顯然沒有進度。
台灣新藥公司已陸續向美國進軍,也有新藥進入二、三期臨床,這是很好的現象,等到歐美等先進國家的藥證取得了,再前進中國,時程應該可以縮短很多。
問:你去年底退休,包括醣基等很多生技公司都希望網羅,為何選了瑞華?
答:我過去在FDA的工作經驗可能對臨床、藥品審查能貢獻的機會較多,醣基開發的產品還是在很早期階段,我可能派不上用場。
瑞華醫藥集團(新東陽為最大股東)旗下的北極星開發的肝癌標靶藥物ADI-PEG 20,三期臨床2015年中應可收完,因此,我能發揮的也有限,吳伯文(瑞華執行長)找我加入團隊,應該是「壯膽」吧!未來比較能和FDA溝通。
問:ADI-PEG 20何時可上市?北極星或瑞華有規劃上市嗎?
答:ADI-PEG 20除了肝癌外,也有十幾種適應症在臨床中,目前是按照進度進行,順利的話,2017年有取得藥證。至於北極星或瑞華應有機會擇一上市吧!
問:今年已開始有太景、寶齡、智擎和基亞等公司,陸續要拿藥證,如何看台灣生技產業,算是成功了嗎?
答:可能我是在FDA任職,看過很多三期完成期末分析又被打回票,甚至新藥上市後再下市的案例,因此,只要不是已經取得藥證或已上市銷售,都不能算是成功,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共識。
問:對新藥和新醫材開發業者,你有何建議?
答:還是要先進歐美市場再進中國,比較能掌握時間。
大陸目前的法規還不是很完善,包括臨床和病患資料的收集並未完全上軌道,雖然兩岸醫藥合作協議已簽了,但顯然沒有進度。
台灣新藥公司已陸續向美國進軍,也有新藥進入二、三期臨床,這是很好的現象,等到歐美等先進國家的藥證取得了,再前進中國,時程應該可以縮短很多。
生醫能量再添薪火,知名生技專家陸續返台就定位!前美國FDA藥品審查處副處長陳紹琛,已確定出任瑞華醫藥集團擔任執行副總經理;而糞便檢測幽門桿菌試劑發明人伊慶燧則花落寶齡。
另,擁有新藥開發經驗的潤惠總經理顧曼芹,可望在明(10)日展旺股東會董監改選後榮任董事長。
顧曼芹目前任職的潤惠生技,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和生技天后許照惠投資;而展旺生技則以原料藥開發為主,主力產品是碳青黴烯類抗生素( Carbapenem)類的Meropenem(美洛培南)及Imipenen(伊諾培南),近年該公司在大股東新力美極力整頓後,今年力拚損平,且由於已獲高科技事業核准函,估第四季可望轉上櫃。
法人圈認為,顧曼芹接任展旺董座後,預期對該公司未來營運佈局有助,此也激勵該股近一個月來,股價漲幅近一倍,6日興櫃股價以36.99元收盤。
隨著台灣生技能量逐步發光,加上資本市場活絡,近年不斷吸引生技專家回流,且人事搬風也頗為熱鬧,除了前羅氏全球技術總裁楊育民已擔任藥華獨立董事外,曾任生技中心副執行長的林陽生也接掌基亞研發長,前聯亞總經理蘇經天則轉任為和鑫生技總經理。
最受矚目的是原本要新接醣基執行長的蘇懷仁,因科技部長張善政不放人,將繼續留任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首席顧問,預計7月Si2C成立周年時,將公佈透過育苗計畫已輔導2家新創公司,切入新穎性神經再生用導管及高階齒顎醫材。
去年風光成立的醣基生醫,研發標的主要來自於中研院技轉的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等系列產品專利,該產品發明人為中研院長翁啟惠,而此包裹模式的技轉是出自於蘇懷仁的規劃。原本蘇懷仁想透過諾曼地登陸方式,用旗艦大隊放大翁啟惠的發明,期待為台灣拿下諾貝爾獎。
不過,由於Si2C的設計也是來自於蘇懷仁,讓他與Si2C早已畫下等號,且手中已有新創公司標的下,最後蘇懷仁決定留任,但營運長王玲美則去了醣基。
另,擁有新藥開發經驗的潤惠總經理顧曼芹,可望在明(10)日展旺股東會董監改選後榮任董事長。
顧曼芹目前任職的潤惠生技,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和生技天后許照惠投資;而展旺生技則以原料藥開發為主,主力產品是碳青黴烯類抗生素( Carbapenem)類的Meropenem(美洛培南)及Imipenen(伊諾培南),近年該公司在大股東新力美極力整頓後,今年力拚損平,且由於已獲高科技事業核准函,估第四季可望轉上櫃。
法人圈認為,顧曼芹接任展旺董座後,預期對該公司未來營運佈局有助,此也激勵該股近一個月來,股價漲幅近一倍,6日興櫃股價以36.99元收盤。
隨著台灣生技能量逐步發光,加上資本市場活絡,近年不斷吸引生技專家回流,且人事搬風也頗為熱鬧,除了前羅氏全球技術總裁楊育民已擔任藥華獨立董事外,曾任生技中心副執行長的林陽生也接掌基亞研發長,前聯亞總經理蘇經天則轉任為和鑫生技總經理。
最受矚目的是原本要新接醣基執行長的蘇懷仁,因科技部長張善政不放人,將繼續留任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首席顧問,預計7月Si2C成立周年時,將公佈透過育苗計畫已輔導2家新創公司,切入新穎性神經再生用導管及高階齒顎醫材。
去年風光成立的醣基生醫,研發標的主要來自於中研院技轉的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等系列產品專利,該產品發明人為中研院長翁啟惠,而此包裹模式的技轉是出自於蘇懷仁的規劃。原本蘇懷仁想透過諾曼地登陸方式,用旗艦大隊放大翁啟惠的發明,期待為台灣拿下諾貝爾獎。
不過,由於Si2C的設計也是來自於蘇懷仁,讓他與Si2C早已畫下等號,且手中已有新創公司標的下,最後蘇懷仁決定留任,但營運長王玲美則去了醣基。
醣分子創新研究可望掀起新一波新藥革命下,國內產、學界合力發功!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宗益月前獲美國化學會年輕研究學者獎,是首位獲獎的台灣學者;而基亞(3176)和浩鼎(4174)在肝癌和乳癌新藥三期收案都近尾聲中,也有機會取得全球第一張醣體新藥藥證。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首席顧問蘇懷仁指出,由於國內醣體開發技術領先全球,因此,應用全面齊進的旗鑑大隊式搶攻,拿下全球先發權。
蘇懷仁表示,全球新藥發展可分成三個階段,即「藥業的三個地平線」,第一個地平線的領頭羊是「小分子藥物」(即化學合成的藥物),其高峰期落在1975年至1990年,代表廠商是默克;第二個則是基因定序後掀起的大分子(蛋白質)藥物高峰,從1982年開始迄今,市場市佔率幾乎是由大分子藥物囊括,Genentech是最大贏家。
不過,第三個地平線世代的新藥物領域,台灣則很有機會脫穎而出。蘇懷仁認為,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帶領團隊開發碳水化合物(醣)的研發,在全球具有執牛耳的關鍵地位,加上國內廠商已陸續投入,未來有機會串出完整供應鏈,創造台灣新藥產業的新商機。
據統計,國內目前包括醣基、浩鼎、醣聯、泉盛、中天、基亞都已投入醣分子新藥研究,進度最快的是基亞和浩鼎,基亞治療肝癌新藥的PI-88預計年底完成三期臨床收案,明年年中進行期中分析,順利的話,有機會趕在2014、2015年取得藥證;而浩鼎治療乳癌的OBI-822/821,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三期臨床收案,也力拚在2015取得藥證,由於全球目前尚無利用醣合成方法開發的新藥,這也讓基亞和浩鼎有機會搶攻全球第一張醣體新藥藥證。
另外,共取得中研院技轉19項專利的醣基生醫,則因為產品多元化,有機會建立醣體王國。
預定明年3月到美國德州達拉斯接受頒獎的新科化學獎得主吳宗益表示,醣基第一階段已鎖定發展抗攝護腺癌、抗腦膜炎W135型的疫苗。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首席顧問蘇懷仁指出,由於國內醣體開發技術領先全球,因此,應用全面齊進的旗鑑大隊式搶攻,拿下全球先發權。
蘇懷仁表示,全球新藥發展可分成三個階段,即「藥業的三個地平線」,第一個地平線的領頭羊是「小分子藥物」(即化學合成的藥物),其高峰期落在1975年至1990年,代表廠商是默克;第二個則是基因定序後掀起的大分子(蛋白質)藥物高峰,從1982年開始迄今,市場市佔率幾乎是由大分子藥物囊括,Genentech是最大贏家。
不過,第三個地平線世代的新藥物領域,台灣則很有機會脫穎而出。蘇懷仁認為,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帶領團隊開發碳水化合物(醣)的研發,在全球具有執牛耳的關鍵地位,加上國內廠商已陸續投入,未來有機會串出完整供應鏈,創造台灣新藥產業的新商機。
據統計,國內目前包括醣基、浩鼎、醣聯、泉盛、中天、基亞都已投入醣分子新藥研究,進度最快的是基亞和浩鼎,基亞治療肝癌新藥的PI-88預計年底完成三期臨床收案,明年年中進行期中分析,順利的話,有機會趕在2014、2015年取得藥證;而浩鼎治療乳癌的OBI-822/821,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三期臨床收案,也力拚在2015取得藥證,由於全球目前尚無利用醣合成方法開發的新藥,這也讓基亞和浩鼎有機會搶攻全球第一張醣體新藥藥證。
另外,共取得中研院技轉19項專利的醣基生醫,則因為產品多元化,有機會建立醣體王國。
預定明年3月到美國德州達拉斯接受頒獎的新科化學獎得主吳宗益表示,醣基第一階段已鎖定發展抗攝護腺癌、抗腦膜炎W135型的疫苗。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宗益,當選美國化學會2014年醣科學「年輕研究學者獎」,是全球第12人、台灣第1位獲獎的學者。若追溯幾乎拿過所有國際化學大獎,並有醣合成研發成功技轉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台灣醣體研究一脈相傳30年的經驗,傳為美談。
台灣的醣體研究技術一直都領先國際,除了翁啟惠被美國化學界公認為酵素有機合成及醣類研究的權威,曾獲分量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亞瑟科博獎(Arthur C.Cope Award)、美國總統年青化學獎、國際醣化學獎、德國宏博(Humboldt)資深科學家獎外,中研院士李遠川亦因研究醣分子,獲醣生物學會「羅莎琳德康菲德終身成就獎」,李遠川是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的兄長。
另外,最近才獲獎的吳宗益,則是投入新的醣合成方法開發,用以合成與癌症或感染性疾病相關的醣分子;並將醣分子製成醣晶片,用於疾病或致病原檢測;目前正與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發醣疫苗於癌症或感染性疾病治療與預防。
吳宗益表示,台灣醣體研究領先國際,主要是有十分完整的基因體中心,包括幹細胞、基因研究、化學合成、檢測儀器、質譜等,加上翁啟惠等專家的指導,搶佔了先機。
至於在產品技轉方面,成果也很輝煌。翁啟惠開發的「酵素抑制劑」,1987年技術移轉給美國第一大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另外開發的「醣類合成技術」,也在1994 年技轉給費城的Neose醣類製造公司。
1998年,他自己創辦的 Combichem公司,開發的「高速化學平台」也以2億美元賣給杜邦製藥。
今年翁啟惠也將他的發明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和抗流感藥物與檢測產品都奉獻給中研院,並以技術入股5成股權,折合股本對價約6億元,技轉給醣基生醫。
另外,由張東玄主導的醣聯開發的大腸癌新藥,則是在人體臨床前,就以2.2億美元授權給日本大塚製藥。
台灣的醣體研究技術一直都領先國際,除了翁啟惠被美國化學界公認為酵素有機合成及醣類研究的權威,曾獲分量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亞瑟科博獎(Arthur C.Cope Award)、美國總統年青化學獎、國際醣化學獎、德國宏博(Humboldt)資深科學家獎外,中研院士李遠川亦因研究醣分子,獲醣生物學會「羅莎琳德康菲德終身成就獎」,李遠川是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的兄長。
另外,最近才獲獎的吳宗益,則是投入新的醣合成方法開發,用以合成與癌症或感染性疾病相關的醣分子;並將醣分子製成醣晶片,用於疾病或致病原檢測;目前正與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發醣疫苗於癌症或感染性疾病治療與預防。
吳宗益表示,台灣醣體研究領先國際,主要是有十分完整的基因體中心,包括幹細胞、基因研究、化學合成、檢測儀器、質譜等,加上翁啟惠等專家的指導,搶佔了先機。
至於在產品技轉方面,成果也很輝煌。翁啟惠開發的「酵素抑制劑」,1987年技術移轉給美國第一大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另外開發的「醣類合成技術」,也在1994 年技轉給費城的Neose醣類製造公司。
1998年,他自己創辦的 Combichem公司,開發的「高速化學平台」也以2億美元賣給杜邦製藥。
今年翁啟惠也將他的發明包括醣蛋白、醣晶片、醣探針和抗流感藥物與檢測產品都奉獻給中研院,並以技術入股5成股權,折合股本對價約6億元,技轉給醣基生醫。
另外,由張東玄主導的醣聯開發的大腸癌新藥,則是在人體臨床前,就以2.2億美元授權給日本大塚製藥。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首席顧問蘇懷仁指出,新藥研發牽涉研發選題、價值鏈及募資等三面向,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開發系列醣類新藥技術平台領先國際,有機會搶進國際舞台,並帶動相關領域發展。
蘇懷仁認為,隨著小分子藥物的高峰期逐步被蛋白質藥物取代下,並吸引國際藥廠爭相投入此領域中,台灣生醫產業的勝出必須是小分子及蛋白質藥物外的新領域,而翁啟惠帶領的團隊開發碳水化合物(醣)的研發在全球具有執牛耳的關鍵地位,如果能有發展,將能帶動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
就初步統計,國內目前投入醣類新藥的開發,有浩鼎的乳癌新藥、醣基拿下中研院的醣類技術授權,另外,醣聯開發的大腸癌等新藥,也與醣抗體有關。
蘇懷仁表示,由於在小分子及蛋白質藥物領域,國際大藥廠已有很清楚的發展方向,台灣產業有跡可循,但如果是新領域或是其他新藥的發展,工具就還沒成熟,因此,中研院的醣類技術很有機會,未來這些在實驗室的產品轉向商品化,就會帶來新的領域。
近年都積極參與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會議(BTC),並給予意見的蘇懷仁表示,台灣生醫產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已比起兩年前已好很多,特別是在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已足以支應後期臨床的研發支出。
蘇懷仁表示,生技股這幾年飆漲不少,泡沫化管理將是未來重要的議題。特別是新藥即使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仍有不小的失敗機率,一旦像汽球一樣愈升愈高,到最後最大最重點的汽球破了,是否會造成資本市場的信心潰散,是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設的。
蘇懷仁認為,隨著小分子藥物的高峰期逐步被蛋白質藥物取代下,並吸引國際藥廠爭相投入此領域中,台灣生醫產業的勝出必須是小分子及蛋白質藥物外的新領域,而翁啟惠帶領的團隊開發碳水化合物(醣)的研發在全球具有執牛耳的關鍵地位,如果能有發展,將能帶動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
就初步統計,國內目前投入醣類新藥的開發,有浩鼎的乳癌新藥、醣基拿下中研院的醣類技術授權,另外,醣聯開發的大腸癌等新藥,也與醣抗體有關。
蘇懷仁表示,由於在小分子及蛋白質藥物領域,國際大藥廠已有很清楚的發展方向,台灣產業有跡可循,但如果是新領域或是其他新藥的發展,工具就還沒成熟,因此,中研院的醣類技術很有機會,未來這些在實驗室的產品轉向商品化,就會帶來新的領域。
近年都積極參與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會議(BTC),並給予意見的蘇懷仁表示,台灣生醫產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已比起兩年前已好很多,特別是在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已足以支應後期臨床的研發支出。
蘇懷仁表示,生技股這幾年飆漲不少,泡沫化管理將是未來重要的議題。特別是新藥即使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仍有不小的失敗機率,一旦像汽球一樣愈升愈高,到最後最大最重點的汽球破了,是否會造成資本市場的信心潰散,是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設的。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基因體中心副研究員吳宗益領導的研究團隊,繼乳癌疫苗後,再度以合成方式開發出攝護腺癌及抗腦膜炎W135型的醣分子疫苗,研究成果分別刊登在《美國化學會期刊》與《德國應用化學期刊》。
翁啟惠團隊長期致力於癌症的特殊醣分子研究,因為不同的細菌或癌細胞會有不同的醣分子結構,而癌細胞增生會讓醣分子明顯異常。疫苗製作方法,是先找出抗原分子,再做成抗體。
二○○五年一位日本教授發現RM2抗原醣分子和攝護腺的惡化呈正相關,當攝護腺惡化,RM2抗原也會跟著變多,有機會利用此分子當成抗原,發展出攝護腺癌疫苗。
翁啟惠研究團隊領先全球,成功以化學合成出複雜的RM2醣分子,接上可引發免疫反應的蛋白CRM197,成為製備攝護腺癌的候選疫苗,再配合可增加免疫力的佐劑,以老鼠當成疫苗動物模式,測試結果,顯示此疫苗可誘導出具消滅攝護腺癌細胞的有效抗體。
台灣泌尿醫學會理事長黃一勝表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攝護腺癌位居第七位,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中有將近三十人,一年約有一千五百多名攝護腺癌新增病例。
攝護腺癌主要發生在五十、六十歲以上的男性,與常攝取高脂肪飲食有關,年齡愈長的男性更要注意採取低脂肪飲食,只要及早發現且癌細胞惡性度低,十年以上的存活率很高。
第一作者、台大化學系博士生莊宏揚表示,攝護腺癌疫苗的癌細胞毒殺實驗,在血清提高到十分之一時,有將近六十%的癌細胞會死亡,且只殺死RM2醣分子癌細胞。
醣分子疫苗也可抗腦膜炎
研究團隊也針對腦膜炎W135型菌開發藥物或疫苗,成功製備出貳、肆、陸、捌及拾醣不同長度結構的疫苗,在小鼠成功誘導出抗體;殺菌實驗是在提高血清八分之一時,一半的腦膜炎細菌死亡。
腦膜炎第一作者、中研院基因體中心與陽明生化所的博士生王嘉宏表示,合成四醣結構的疫苗即已有效,八醣的效果最好,由於合成方式簡單,預期可有相當大的產業價值。此兩項疫苗研究已經技轉給醣基生醫公司,可望十年內問世。
翁啟惠團隊長期致力於癌症的特殊醣分子研究,因為不同的細菌或癌細胞會有不同的醣分子結構,而癌細胞增生會讓醣分子明顯異常。疫苗製作方法,是先找出抗原分子,再做成抗體。
二○○五年一位日本教授發現RM2抗原醣分子和攝護腺的惡化呈正相關,當攝護腺惡化,RM2抗原也會跟著變多,有機會利用此分子當成抗原,發展出攝護腺癌疫苗。
翁啟惠研究團隊領先全球,成功以化學合成出複雜的RM2醣分子,接上可引發免疫反應的蛋白CRM197,成為製備攝護腺癌的候選疫苗,再配合可增加免疫力的佐劑,以老鼠當成疫苗動物模式,測試結果,顯示此疫苗可誘導出具消滅攝護腺癌細胞的有效抗體。
台灣泌尿醫學會理事長黃一勝表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攝護腺癌位居第七位,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中有將近三十人,一年約有一千五百多名攝護腺癌新增病例。
攝護腺癌主要發生在五十、六十歲以上的男性,與常攝取高脂肪飲食有關,年齡愈長的男性更要注意採取低脂肪飲食,只要及早發現且癌細胞惡性度低,十年以上的存活率很高。
第一作者、台大化學系博士生莊宏揚表示,攝護腺癌疫苗的癌細胞毒殺實驗,在血清提高到十分之一時,有將近六十%的癌細胞會死亡,且只殺死RM2醣分子癌細胞。
醣分子疫苗也可抗腦膜炎
研究團隊也針對腦膜炎W135型菌開發藥物或疫苗,成功製備出貳、肆、陸、捌及拾醣不同長度結構的疫苗,在小鼠成功誘導出抗體;殺菌實驗是在提高血清八分之一時,一半的腦膜炎細菌死亡。
腦膜炎第一作者、中研院基因體中心與陽明生化所的博士生王嘉宏表示,合成四醣結構的疫苗即已有效,八醣的效果最好,由於合成方式簡單,預期可有相當大的產業價值。此兩項疫苗研究已經技轉給醣基生醫公司,可望十年內問世。
浩鼎 (4174) 董事長張念慈表示,用於治療末期轉移性乳癌的疫苗OBI 822/821,臨床進度超前,預計明年第一季完成收案,2016年取得藥證上市,目前已決定擴大募資15億元加速歐美三期臨床試驗及尋找有利公司壯大的策略投資機會。
張念慈表示,OBI 822/821除乳癌外,短期內也將新增卵巢癌適應症,並自二期開始啟動,且希望在ECFA架構下,能取得中國食品藥物管理局(SFDA)快速審批,讓兩岸取得藥證時間差距不會太遠。
被認為有機會創造台灣品牌第一個打進國際新藥市場的浩鼎,由於OBI 822/821收案進度超前,吸引不少醫生和生技專家投資,昨日股東會,股東針對醣基、醣聯和浩鼎新藥的異同和作用發言,讓張念慈、副董事長許友恭和總經理黃秀美等經營團隊,秀了一場好似醫學課程的股東會。
張念慈指出,針對末期轉移性乳癌病患的OBI 822/821新藥,目標是將存活率及不復發率較目前提高五成,其中過半存活的時間將從18個月延長至27個月;不復發率則由6個月增至9個月。預計總收案342名,去年底累計已招募99名,今年至今收案已達98個,如果下半年收案速度與上半年相當,預計明年第一季就將完成收案,假設進度一切順利,2016年藥品應可上市,浩鼎亦將配合該臨床進度,預計2年內將上櫃。
另外,浩鼎今年預計辦理增資,規模從原定的10億元增至15億元,主要是用於OBI 822/821的歐美三期臨床資金,並將尋找有利公司壯大的策略投資機會。
張念慈表示,OBI 822/821除乳癌外,短期內也將新增卵巢癌適應症,並自二期開始啟動,且希望在ECFA架構下,能取得中國食品藥物管理局(SFDA)快速審批,讓兩岸取得藥證時間差距不會太遠。
被認為有機會創造台灣品牌第一個打進國際新藥市場的浩鼎,由於OBI 822/821收案進度超前,吸引不少醫生和生技專家投資,昨日股東會,股東針對醣基、醣聯和浩鼎新藥的異同和作用發言,讓張念慈、副董事長許友恭和總經理黃秀美等經營團隊,秀了一場好似醫學課程的股東會。
張念慈指出,針對末期轉移性乳癌病患的OBI 822/821新藥,目標是將存活率及不復發率較目前提高五成,其中過半存活的時間將從18個月延長至27個月;不復發率則由6個月增至9個月。預計總收案342名,去年底累計已招募99名,今年至今收案已達98個,如果下半年收案速度與上半年相當,預計明年第一季就將完成收案,假設進度一切順利,2016年藥品應可上市,浩鼎亦將配合該臨床進度,預計2年內將上櫃。
另外,浩鼎今年預計辦理增資,規模從原定的10億元增至15億元,主要是用於OBI 822/821的歐美三期臨床資金,並將尋找有利公司壯大的策略投資機會。
中天生技 (4128) 集團旗下泉盛生技 (4154) 今(15)日舉行法說會,泉盛生技董事長林衛理表示,與中研院合作開發的抗體新藥FB811為全球第一個醣體均相化抗體新藥,預計最快年底送件美國申請IND人體臨床,將與國際藥廠羅氏分食全球超過260億美元(約合台幣7800億元)的抗過敏新藥市場。
林衛理指出,與市場銷售額高達73億美元的Rituxan抗體藥物相較,可提升100倍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活性,提升5倍「補體依賴型」細胞毒殺(CDC)活性,這項醣體均相化技術,對全球抗體產業發展將產生革命性創新影響,FB811利用醣均化的技術能讓醣體混合物,轉化成最佳療效的單一醣體,該技術不僅可使用在所有上市的抗體藥物上,以提升活性,且也更能符合法規。FB811預計今年至明年申請進入美國FDA的IND(人體臨床)。
Rituxan醣體均相化新藥是由全球醣蛋白化學研究權威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與團隊發明的「化學酵素-醣重組」,與泉盛生技的「抗體功效驗證」技術平台合作研發而成。 醣體均相化抗體的平台技術已由中研院提出專利保護,除了Rituxan由中研院與泉盛共有智財權利外,其他抗體醣體均相化發展權利已由醣基生醫取得授權。
目前被核准用於淋巴癌和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 Rituxan (原廠羅氏製藥,台灣品名為「莫須瘤」),2012年排名全球藥物銷售額第五名,市場銷售額高達73億美元。林衛理指出,FB811在生物活性上,相較於目前被核准用於淋巴癌和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 Rituxan,可大幅提升毒殺癌細胞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活性,顯示FB811具有更好療效,降低使用劑量,提升藥物安全,造福更多需要治療的患者,預計最快年底送件美國申請IND。
醣體均相化技術平台適用於多數抗體藥物之活性提升,除可應用於目前已核准銷售的多種抗體新藥,並可用於研發中的抗體藥物,革命性改變全球抗體藥物發展模式。現階段包括許多國際大藥廠皆已投入大量資源於抗體藥物的醣體修飾研發,但因醣體均相化技術門檻太高,目前全球尚無發展出任何新藥進入臨床,潛在商機巨大。
林衛理強調,公司的技術平台是將抗體藥物藉由減醣加醣技術,修飾成僅具有最適療效的單一醣組合分子,革命性改變現階段抗體藥物皆為醣體「混合物」的概念,朝向「單一成分」化合物的方向發展。就如同目前全球主流的小分子化學藥物,也是由起始的「混合物」,發展成現階段全球各國政府均共同規範遵循,具有品質、療效與安全性一致性的「單一成分」化合物一樣。
林衛理指出,與市場銷售額高達73億美元的Rituxan抗體藥物相較,可提升100倍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活性,提升5倍「補體依賴型」細胞毒殺(CDC)活性,這項醣體均相化技術,對全球抗體產業發展將產生革命性創新影響,FB811利用醣均化的技術能讓醣體混合物,轉化成最佳療效的單一醣體,該技術不僅可使用在所有上市的抗體藥物上,以提升活性,且也更能符合法規。FB811預計今年至明年申請進入美國FDA的IND(人體臨床)。
Rituxan醣體均相化新藥是由全球醣蛋白化學研究權威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與團隊發明的「化學酵素-醣重組」,與泉盛生技的「抗體功效驗證」技術平台合作研發而成。 醣體均相化抗體的平台技術已由中研院提出專利保護,除了Rituxan由中研院與泉盛共有智財權利外,其他抗體醣體均相化發展權利已由醣基生醫取得授權。
目前被核准用於淋巴癌和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 Rituxan (原廠羅氏製藥,台灣品名為「莫須瘤」),2012年排名全球藥物銷售額第五名,市場銷售額高達73億美元。林衛理指出,FB811在生物活性上,相較於目前被核准用於淋巴癌和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 Rituxan,可大幅提升毒殺癌細胞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活性,顯示FB811具有更好療效,降低使用劑量,提升藥物安全,造福更多需要治療的患者,預計最快年底送件美國申請IND。
醣體均相化技術平台適用於多數抗體藥物之活性提升,除可應用於目前已核准銷售的多種抗體新藥,並可用於研發中的抗體藥物,革命性改變全球抗體藥物發展模式。現階段包括許多國際大藥廠皆已投入大量資源於抗體藥物的醣體修飾研發,但因醣體均相化技術門檻太高,目前全球尚無發展出任何新藥進入臨床,潛在商機巨大。
林衛理強調,公司的技術平台是將抗體藥物藉由減醣加醣技術,修飾成僅具有最適療效的單一醣組合分子,革命性改變現階段抗體藥物皆為醣體「混合物」的概念,朝向「單一成分」化合物的方向發展。就如同目前全球主流的小分子化學藥物,也是由起始的「混合物」,發展成現階段全球各國政府均共同規範遵循,具有品質、療效與安全性一致性的「單一成分」化合物一樣。
在國際大藥廠爭相投入醣體新藥研發,中研院近日將17項包括醣蛋白、醣晶片等系列產品專利,技轉由鑽石基金、潤泰集團、玉山金控成立的醣基生醫,並技術入股5成股權,折合股本對價約6億元,創台灣最大技轉授權案。
這些包括醣蛋白、醣晶片、 醣探針和抗流感藥物與檢測產品的發明人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他已將全部專利奉獻給中研院。翁啟惠表示,未來若新藥開發成功,中研院將有享有40%的回饋金,另60%為政府所有。
新成立的醣基生醫,主要是由去年才成立的鑽石基金主導,資本額規劃是20億元,第一階段募資12億元,中研院以技術授權入股持有50%的股權,也是中研院成立以來的最大技轉授權案。
據了解,中研院是在2月25日至3月10日期間公告要技術授權醣分子系列產品,3月8日並舉辦說明會,當時雖有多家廠商前往,但醣分子技術太新,未來還要投入相當龐大的費用下,不是一般的生醫公司有能力負擔,最後是由鑽石基金結合金控集團遞件得標。
資金規模達40億元的「鑽石生技投資基金(Diamond Bio Venture,簡稱DBV)」,是由中天、台新、富邦和潤泰集團合資成立,鎖定以蛋白質、醣類化合物,以及世界領先、最好的新藥標的或技術平台為主要投資目標。
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醣分子的技術,台灣是領先國際的,此次投資成立醣基,就是希望能集合資金投入研發,讓台灣的生醫打進國際。
這些包括醣蛋白、醣晶片、 醣探針和抗流感藥物與檢測產品的發明人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他已將全部專利奉獻給中研院。翁啟惠表示,未來若新藥開發成功,中研院將有享有40%的回饋金,另60%為政府所有。
新成立的醣基生醫,主要是由去年才成立的鑽石基金主導,資本額規劃是20億元,第一階段募資12億元,中研院以技術授權入股持有50%的股權,也是中研院成立以來的最大技轉授權案。
據了解,中研院是在2月25日至3月10日期間公告要技術授權醣分子系列產品,3月8日並舉辦說明會,當時雖有多家廠商前往,但醣分子技術太新,未來還要投入相當龐大的費用下,不是一般的生醫公司有能力負擔,最後是由鑽石基金結合金控集團遞件得標。
資金規模達40億元的「鑽石生技投資基金(Diamond Bio Venture,簡稱DBV)」,是由中天、台新、富邦和潤泰集團合資成立,鎖定以蛋白質、醣類化合物,以及世界領先、最好的新藥標的或技術平台為主要投資目標。
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醣分子的技術,台灣是領先國際的,此次投資成立醣基,就是希望能集合資金投入研發,讓台灣的生醫打進國際。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