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邦科技(未)公司新聞
法人指出,相較於多數科技業應用仍面臨庫存調整挑戰,台積電再次下修年度展望,面板報價持續走升,在電子業中堪稱「獨強」,後續報價還會繼續漲,是市場能見度與展望相對出色的族群,友達、群創邁入轉虧為盈態勢確立,成為電子業普遍不景氣下逆勢一枝獨秀的廠商。
隨著價格逐步墊高,面板雙虎轉機味十足,吸引資金卡位,昨天聯袂收紅,群創收盤價15.85、漲0.1元,友達漲0.3元、收15.85元。
面板雙虎正向看待後市,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表示,目前看來庫存已回到健康水準,友達近期陸續有急單湧入,客戶也開始洽談新產品開發,以及下半年到明年的布局,預期下半年市況會比上半年好很多。
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則指出,確定下半年需求會比上半年好,包括電競、商用筆電機種都將進入換機潮。
集邦統計,7月下旬電視面板漲勢凌厲,65吋產品均價162美元,較前期漲4美元,月漲幅4.5%;55吋產品均價119美元,較前期漲3美元,月漲幅5.3%;43吋產品均價63美元,較前期漲2美元,月漲幅5%;32吋產品均價36美元,較前期1美元,月漲幅5.9%居冠。
其中,主流55吋電視面板已登上近兩年來新高價,業界認為,這個價位應足以讓面板廠處於獲利。
集邦科技研究副總范博毓指出,進入第3季後,電視面板採購動能持續增強,且維持增長趨勢,預計將季增7%至8%。
面板廠對漲價的信心也更充足,對於第3季力拚電視面板轉虧為盈的態度更加堅定,因此會持續推升價格,預期電視面板報價漲勢可望延續。
另一家專業研調機構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預估,隨著現階段面板上中下游庫存並不高,加上面板廠嚴控產能利用率,電視面板漲價可期,伴隨IT面板市場漸漸回溫,明年面板業將迎來爆發性成長。
監視器面板方面,范博毓預期,以消費性機種為主的品牌或是規模較小的二三線品牌被調漲機率較高,其中,7月Open Cell產品調漲約0.2至0.5美元。模組產品上,21.5吋調漲0.2美元,23.8吋調漲0.2美元,27吋則持平。
至於筆電面板,進入第3季,面板廠開始釋放調漲筆電面板價格的想法。目前可觀察到低階TN產品無論是HD或是FHD機種的需求,都較高階IPS機種需求好,因此預期品牌客戶多半可接受TN面板價格微幅上漲。目前預期7月筆電面板價格,主流尺寸14吋與15.6吋TN機種價格可望上調0.1美元,IPS機種則持平。
台灣面板產業逆勢崛起!集邦科技揭示下半年實現由虧轉盈目標
【台北訊】根據集邦科技旗下的TrendForce顯示器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台灣面板廠在下半年將迎來由虧轉盈的佳績。這主要得益于生產水位的嚴謹控管和按需生產的策略,預計5代以上LCD面板的供需比將落在2.1%,整體市場供給緊俏。
報告強調,下半年將是傳統旺季,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將提升,供需比預估在3.3~3.7%之間,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況。雖然2022年受到通膨影響,電視銷售不佳,但面板廠為了快速去化庫存和減輕營運壓力,自去年第三季開始進行大規模生產調整。
隨著兩個季度的管控,面板廠的庫存水位已明顯下降。第一季適逢需求淡季,供需比從去年第四季的-7.1%上升至0.6%,雖然距離供需平衡的3%仍有差距,但庫存減少已為後續面板價格上漲奠定基礎。
報告還顯示,第二季大世代線玻璃產出面積季增約13%,應用備貨需求也同步上升,季增約13.6%,供需比約0.5%,與第一季相持平。由於市場供給緊張,LCD電視面板報價也因此上漲。
第三季面板廠的財務壓力有所緩解,生產意願提高,但尚未達到單季轉盈目標,因此面板廠仍持續進行生產管控。整體來看,面板供給吃緊的情況預計在第三季將有所緩解,供需比預估約3.3%。
至於第四季,將是今年最後的出貨衝刺時刻,部分面板廠有望實現單季獲利。儘管供需比可能上升到3.7%,但仍在供需平衡區間。TrendForce提醒,目前電視面板市場的供需狀況並不完全反映真實情況,下半年的關注焦點將聚焦於面板廠的稼動率調整和終端銷售變化。
受高通膨衝擊,2022年電視銷售不佳,加上大尺寸電視面板因高昂 運費影響品牌布局,不僅造成面板需求面積的減少,也讓面板報價持 續下探,面板廠為快速去化廠內的庫存及營運壓力,自2022年第三季 起開始大規模調節生產水位。在經歷兩個季度管控後,自2023年第一 季起面板廠不管是電視,亦或是IT面板庫存水位已有明顯下滑。儘管 第一季因適逢傳統需求淡季,導致供需比相較去年第四季的-7.1%, 上升至0.6%,距離供需平衡值的3%仍有一定的距離,但庫存相較前 兩季已明顯減少,支撐了後續面板漲價。
TrendForce統計,第二季大世代線玻璃產出面積季增約13%,但各 應用的備貨需求也同步上升,季增約13.6%,供需比約0.5%,與第 一季的0.6%幾乎持平。由於市場供給持續緊張,在面板市場占有8成 產能的LCD電視面板報價也因此翻揚。
第三季面板廠在財務壓力較上半年稍微趨緩,生產意願高於第二季 ,但尚未實現單季轉盈的目標,因此面板廠仍持續進行生產管控。不 過整體產能利用率調升,面板供給吃緊的情況應在第三季可緩解,供 需比預估約3.3%,達到供需平衡區間。
第四季為今年最後衝刺出貨的時間點,倘若部分面板廠得以轉為單 季獲利,第四季不排除各面板廠對於稼動率調整會有不一致的狀況, 造成供需比可能上升到3.7%,唯仍在供需平衡區間。值得注意的是 ,TrendForce指出,目前電視面板市場供需不完全反映真實的狀況, 供需平衡主要是仰賴於面板廠過去一年謹慎控制產出的結果,因此下 半年關注重點仍是在於面板廠的稼動率調整、以及終端銷售的變化。
集邦科技分析:美國加碼AI晶片出口禁令,市場需求旺導致輝達A800晶片價格飆漲
近日,中美晶片戰局越演越烈,市場傳聞美國將加碼對中國的AI晶片出口禁令,對此,台灣知名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進行了深入分析。
根據集邦科技的報告,美國商務部可能在7月下旬對中國加碼出口禁令,要求相關半導體廠商在出口產品給中國及其他相關國家客戶時,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證。這項政策影響了包括輝達在內的AI晶片龍頭企業。
輝達的A800晶片,作為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降規版」AI晶片,近期價格不斷攀升。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輝達A800晶片價格已從兩周前的不到9萬元,跳漲至現在的10萬元以上,短短一周內價格上漲超過30%。
由於ChatGPT等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熱潮,AI晶片的需求急速增加,集邦科技指出,這些大模型訓練需要超過3萬張輝達生產的A100晶片。而美國去年底已經限制了輝達向中國出口A100及H100兩款頂級AI晶片,因此輝達推出A800晶片以應對市場需求。
集邦科技還指出,輝達A800系列晶片在中國市場早已供應緊缺。在近期舉行的MWC上海展上,中國電腦龍頭聯想集團展出的搭載輝達A800晶片的高端伺服器,供應情況非常緊張,訂單下來也要等上10個月才有貨。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何寧則透露,搭載輝達晶片的高端伺服器,供貨週期約在30周左右。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輝達A800晶片的價格還將繼續攀升,對於未來的市場走向,集邦科技將持續關注並進行深入分析。
華爾街日報稍早報導,美國商務部可能在7月下旬加碼出口禁令, 相關半導體廠商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國與其他相關國家 客戶出口產品,據傳輝達A800晶片也在限制名單之列。
澎湃新聞報導,輝達在中國的一家代理商透露,輝達A800晶片兩周 以前的價格還不到9萬元,現在各代理商普遍認為A800晶片價格還有 望再攀高,惜售氣氛下已是「一天一個價」。如果購買的量多,每片 價格可以壓到10多萬元,量少的話至少每片11萬元起跳,一周以來的 漲幅至少20%∼30%,且代理商賣不賣還是未知數。
今年以來由於ChatGPT等各類人工智慧大模型掀起熱潮,這些大模 型訓練需要大量的AI晶片,包括輝達在內的AI晶片需求激增。
集邦科技稍早分析,類似ChatGPT的模型需要超過3萬張輝達生產的 A100晶片。美國去年底開始限制輝達不得向中國出口A100及H100兩款 頂級AI晶片,輝達因此針對中國市場推出「降規版」的A800晶片。
報導指出,輝達A800系列晶片在中國市場早就供應緊缺。中國電腦 龍頭聯想集團今年6月在MWC上海展上,展出搭載輝達A800晶片的高端 伺服器,當時相關人士透露,這款伺服器供應非常緊張,即便立刻下 單,也要等待10個月左右才有貨。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何寧則表示,搭 載輝達晶片的高端伺服器,供貨週期約在30周左右。
記憶體產業暖風吹,集邦科技預測第3季DRAM價格穩定
記者:陳大維
台灣記者報導:近來,記憶體產業逐漸回暖,這股暖風也吹拂著台灣市場。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最新報告,由於DRAM供應商陸續啟動減產,並受到季節性需求的支撐,預計今年第3季DRAM均價跌幅將收斂,跌幅估在持平至5%以內。
集邦科技分析,在PC DRAM方面,三大原廠集中減產DDR4的效益將在第3季顯現。雖然DDR4目前仍是供過於求,單季跌幅約在3%至8%,但DDR5因原廠力守價格,並未完全滿足買方需求,估約持平至季跌5%以內。整體來看,第3季PC DRAM均價將持平至季跌5%以內。
在Consumer DRAM方面,集邦指出,市場交易依舊冷清,SK海力士延長中國大陸無錫廠DDR3及DDR4 4Gb供應,華邦電也進入量產階段,投片將逐季增加。雖然市場仍是供過於求,但由於原廠已陸續減產,加上虧損嚴重,研判第3季Consumer DRAM均價跌幅將收斂,估約持平至季減5%以內。
集邦強調,在DRAM供應商陸續啟動減產,整體DRAM供給位元逐季減少,加上季節性需求支撐,減輕供應商庫存壓力,因此第3季DRAM均價將持平至季減5%。不過,集邦也提醒,供應商全年庫存還在高水位,今年DRAM均價落底翻揚壓力大,實際反彈時間恐須等到2024年。
南亞科、華邦電、威剛等業界領袖也對市場前景保持樂觀。南亞科表示,在部分負面因素可望逐步趨緩下,下半年終端庫存有機會正常化,DRAM記憶體市場需求將回穩。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預計,整體半導體景氣最壞的情況已過,市場各需求面已普遍回溫,預計景氣將反彈回升。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則表示,本季有望率先反彈,合約價估在第3季觸底。
集邦表示,在PC DRAM方面,三大原廠集中減產DDR4的效益將在第3季顯現,而DDR4目前仍是供過於求,單季跌幅約在3%至8%;DDR5因原廠力守價格,加上尚未完全滿足買方需求,估約持平至季跌5%以內,第3季整體PC DRAM均價持平至季跌5%以內。
在Consumer DRAM方面,集邦指出,市場交易依舊冷清,同時SK海力士延長中國大陸無錫廠DDR3及DDR4 4Gb供應,華邦電也進入量產階段,投片將逐季增加,所以Consumer DRAM市場仍是供過於求,但因原廠已陸續減產,加上虧損嚴重,研判第3季Consumer DRAM均價跌幅將收斂,估約持平至季減5%以內。
整體來說,在DRAM供應商陸續啟動減產,致使整體DRAM供給位元逐季減少,加上季節性需求支撐,減輕供應商庫存壓力,因此第3季DRAM均價將持平至季減5%,不過,集邦強調,目前供應商全年庫存還在高水位,今年DRAM均價落底翻揚壓力大,儘管供給端減產有助單季跌幅收斂,但實際反彈時間恐須等到2024年。
南亞科先前曾說,在部分負面因素可望逐步趨緩下,以及供應商資本支出調整的因應,下半年終端庫存有機會正常化,DRAM記憶體市場需求將回穩,同時CPU新平台及DDR5需求增加,有利伺服器及個人電腦市場。
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在先前股東會上說,整體半導體景氣最壞的情況已過,市場各需求面已普遍回溫,預計景氣將反彈回升,惟反彈力道尚未明朗化,不過正向看待今年營運可望逐季成長,下半年表現可望優於上半年。
威剛董事長陳立白也說,伴隨DRAM大廠減產、降低資本支出效益顯現,本季有望率先反彈,合約價估在第3季觸底。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筆電市場回光返照,供應鏈訂單逐漸恢復
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日公布最新市場分析,指出全球筆電市場終於在連續六季衰退後,出現了轉機。根據報告,第2季全球筆電出貨量達到4,045萬台,季增率達到15.7%,顯示市場正在逐步回溫。
在庫存壓力緩解以及通路回補需求增強的背景下,集邦預估第3季筆電出貨量將增至4,308萬台,季增率為6.5%。宏碁、華碩、廣達、仁寶、緯創等知名供應鏈企業的訂單量也將逐漸恢復,市場前景看漲。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表示,筆電市場需求已經開始回歸健康水準,雖然客戶為了降低風險,訂單仍以急單為主,能見度較短,但預計第3季筆電出貨量將季增個位數百分比。第4季雖然可能會辛苦一點,但初估也能繼續成長,Chromebook市場明年下半年有機會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廣達集團近期受惠於旗下雲達科技搭上AI熱潮,股價直線上升,重回電子代工股王寶座。廣達大陸上海廠三大產品線「蘋果」、「特斯拉」和「伺服器」的產能已全數拉滿,隨著蘋果最新MacBook的發表,廣達有望再獲得更多的組裝大單。
蘋果近年將不少產線移至東南亞,廣達在泰國的產能和生產良率已相當出色,市場普遍看好蘋果新機的發布將帶動全球筆電出貨量最少季增近10%,為廣達等供應鏈業績帶來利多。
緯創也公布第2季筆電出貨量,單季出貨量達460萬台,季增17.94%。緯創對第3季出貨量持樂觀態度,並預計將優於第2季。節慶促銷和傳統季節性動能將進一步刺激備貨需求,推動全球筆電出貨量成長。
集邦強調,第2季市場回補機種多集中於中、低階的消費型機種,零售價格落在400美元至600美元之間。入門消費型機種以及Chromebook的需求率先回溫,北美、印尼、印度的教育標案訂單開始釋出,烏克蘭的教育重建需求也陸續浮現。
全球第1季筆電出貨量達3,390萬台,季減13%。集邦調查顯示,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終端通路3月起筆電回補訂單開始顯現,隨著筆電市況重返季成長軌道,台廠相關供應鏈後市看俏。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日前透露,電子業歷經市場一年多庫存去化後,筆電市場需求終於有回歸健康水位的跡象,雖然客戶為避免風險,訂單仍以急單為主、能見度較短,但預期第3季筆電出貨可望季增個位數百分比,第4季雖然辛苦,但初估也能繼續成長,Chromebook明年下半有機會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廣達最近受惠於旗下雲達科技搶搭近日瘋起的AI狂潮,帶動股價直升,重回電子代工股王寶座。廣達大陸上海廠三大產品線「蘋果」、「特斯拉」和「伺服器」產能已全數拉滿,隨著蘋果最新的MacBook發表,有望再抱走組裝大單。
蘋果近年將不少產線移至東南亞,過去幾代MacBook組裝訂單幾乎都由廣達拿下,而廣達泰國廠產能及生產良率已相當不錯,市場看好蘋果新機將帶動全球筆電出貨最少季增近10%,有望為廣達等供應鏈業績再添利多。
代工廠緯創也公布第2季筆電出貨量,單季出貨量達460萬台,季增17.94%,緯創看好第3季出貨將優於第2季,且受到傳統季節性動能支撐,節慶促銷也會進一步刺激備貨需求,帶動全球筆電出貨量成長。
集邦透露,入門消費型機種以及Chromebook需求在第2季率先回溫,北美、印尼、印度的教育標案訂單已開始釋出;而烏克蘭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協助下,相關教育重建需求也陸續浮現。
集邦強調,隨著消費者可支配所得受限經濟環境影響,因此市場回補機種多集中於中、低階的消費型機種,零售價格則落400美元至600美元之間。
【集邦科技報導】
近年來,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似乎開始回暖,尤其是電視產業。根據集邦科技的研究預測,今年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將達到4,663萬台,這個數字相較於前一季增加了7.5%,年增長則達到2%,這也是過去七個季度來首次年增率超過2%的好消息。
分析指出,第二季的出貨成長主要受益於中國品牌在618電商節慶的備貨動能強烈,同時,部分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售表現超過預期。展望第三季,隨著傳統旺季的到來,預計電視出貨量將繼續上漲,季增率預計達到13.5%,總量約為5,292萬台。
在面板方面,雖然6月開始55吋以下的電視面板已經進入獲利階段,但面板廠家仍堅持根據需求生產,並嚴格控制生產稼動率,目的是為了維持面板價格在第三季旺季備貨高峰時期的漲勢。
然而,目前市場上終端需求受到通脹的壓抑,消費者大宗購買的仍然是低單價的電視機種。集邦科技指出,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的走勢並不一致,品牌為了將獲利最大化,目前只能透過提前鋪貨來降低整機生產成本。
預計第四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將收斂至4.5%,總量約為5,513萬台,這比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了5.1%,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下修。
在消費者採購規格方面,受到通脹與升息的影響,北美地區的消費者對電視產品的採購規格出現了分化。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自年初累積至5月底,年成長率約為2.9%,其中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198美元的產品已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
中國品牌在618期間為了爭取更多市占率,第二季出貨量不斷上升,其中海信和TCL的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海信甚至刷新了單季出貨紀錄,達到725萬台,年增長率達到33.3%,成為電視品牌中表現最佳者。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上看4,663萬台,季增7.5%!
科技市場調查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在昨日(2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預測,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望達到4,663萬台,這將比上一季增長7.5%,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成長了2%。這次出貨量的增加,主要是在於傳統旺季備貨高峰的挹注下,預計本季的出貨量將會持續季增13.5%,達到5,292萬台。
市場分析人士對於這個預測持正面看法,認為隨著電視出貨量的不斷上升,將對群創(3481)、友達等企業的後市帶來積極影響。集邦科技表示,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的年增率為2%,這是近七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年成長,顯示終端庫存已經經歷長時間的去化,並已經回到了健康水平。
特別是,在618電商檔期大陸品牌的備貨動能強勁,以及面板價格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下游追貨的意願也相對較高。預期品牌將根據實際需求來調整備貨量。雖然6月起55吋(含)以下的電視面板尺寸已經進入獲利階段,但面板廠仍堅守按需生產的原則,嚴格控制產能利用率,以維持面板價格至第三季旺季備貨高峰。
然而,由於終端需求受到高通膨的壓抑,消費需求主要集中於低單價機種。集邦科技預測,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的走勢不對齊,品牌為了將獲利最大化,目前只能透過提前鋪貨來降低整機生產成本。預計第四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收斂至4.5%,總量約為5,513萬台,較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了5.1%,並不排除有進一步下修的可能。
此外,集邦科技還指出,由於面板價格的持續上升,今年32吋至75吋電視在大陸618促銷價格均比去年雙11上調了10%至20%。為了維持銷售額的成長,品牌陸續轉向85吋或更大尺寸,並提供優惠。在618期間,大陸品牌海信和TCL的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其中海信的單季出貨量達到了725萬台,年增33.3%,是品牌中表現最佳的。
在另一方面,受高通膨和升息的持續影響,集邦科技觀察到今年消費者對電視產品的採購規格出現了分化,北美地區的這種現象最為明顯。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今年前五月年成長約2.9%,其中沃爾瑪(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198美元,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海信(Hisense)58吋促銷價268美元,名列第三。ONN和海信今年在北美地區的銷售量大幅提升,並擠下TCL和VIZIO,分別奪得銷售第二及第三名,市占率分別為18.3%和13.5%。
集邦表示,第2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年增2%,是近七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年成長,顯示終端庫存經歷長時間去化後,已回到健康水位,尤其大陸品牌在618電商檔期備貨動能強勁,加上因應電視面板價格續漲,下游追貨意願高,預期品牌後續將視實際需求變化來備貨。
即使6月起55吋(含)以下電視面板尺寸已進入獲利階段,面板廠仍堅守按需生產,嚴格控制產能利用率,以維持電視面板漲勢至第3季旺季備貨高峰。但終端需求受高通膨壓抑,消費需求大宗應仍以低單價機種為主。
集邦指出,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走勢分歧,品牌為將獲利最大化,目前僅能透過提前鋪貨降低整機生產本,預估第4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收斂至4.5%,總量約5,513萬台,較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5.1%,不排除有再下修可能。
集邦分析,面板價格續漲,今年32吋至75吋電視在大陸618促銷價格均較去年雙11上調10%至20%。品牌為維持銷售額成長,陸續轉往85吋或更大尺寸祭出優惠。大陸品牌為在618期間搶下更多市占率並提升出貨量,海信和TCL第2季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海信更是刷新單季出貨紀錄、達725萬台,年增33.3%,是品牌廠中表現最佳。
另一方面,受高通膨與升息持續影響,集邦觀察到今年消費者對電視產品採買規格出現分化,以北美地區最明顯。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今年前五月年成長約2.9%,暢銷機種包含沃爾瑪(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198美元,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
海信(Hisense)58吋促銷價268美元,名列第三。ONN和海信今年不僅在北美地區銷售量大幅提升,同時也擠下TCL和VIZIO拿下北美市場銷售第二及第三名,市占率分別18.3%和13.5%。
研調機構分析,第二季出貨成長主要受惠中國品牌在618電商節慶 備貨動能強勁,以及部分中國品牌海外市場銷售優於預期,預期進入 第三季傳統旺季,電視出貨量估將季增13.5%,約達5,292萬台。
即便6月開始55吋以下電視面板尺寸已進入獲利階段,面板廠仍持 續履行依照需求生產,嚴格控制生產稼動率,目的就是要維持電視面 板漲勢至第三季旺季備貨高峰。
但目前看來終端需求受高通膨壓抑,消費需求大宗應仍以低單價機 種為主。
TrendForce表示,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走勢分歧,品牌為了將 獲利最大化,現下僅能透過提前鋪貨降低整機生產本,故預估第四季 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將收斂至4.5%,約5,513萬台, 較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5.1%,後續不排除有再下修的可能。
受高通膨與升息持續影響,TrendForce觀察到今年消費者對於電視 產品採買規格出現分化,其中以北美地區最明顯。
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自年初累積至5月底年成長約2.9%,暢銷機 種包含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 198美元,已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海信58吋促銷價268美元 ,名列第三。而今年ONN和海信不僅在北美地區銷售量大幅提升,同 時也擠下TCL和VIZIO拿下北美市場銷售第二及第三名,市占率分別為 18.3%和13.5%。
受到面板價格持續上漲,今年32∼75吋電視在中國618促銷價格均 較去年雙11上調10∼20%。品牌為了維持銷售額成長,陸續轉往85吋 或是更大的尺寸祭出優惠。
中國品牌為了在618期間搶下更多市占率而提升第二季出貨量,海 信和TCL第二季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海信更是刷新單季 出貨紀錄,達725萬台,年增33.3%,為電視品牌中表現最佳。
台股衝破萬七大關,半導體族群成為領軍軍團!近期AI相關題材的熱潮不斷推升高速運算(HPC)的熱度,讓台積電這樣的領頭羊連兩個月營收都保持正成長。5月份的營收達到1,765.37億元,月增長達19.4%,雖然年減4.9%,但這個成長力道已經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 台積電的3、5、7奈米產能利用率不斷攀升,第二季度營收預計會符合先前152億至160億美元的財測預估。加上AI相關訂單的持續增温,台積電下半年的業績有望超越上半年,公司預估下半年營收將比上半年成長超過2成。 集邦的預估顯示,2023年AI伺服器出貨量將大幅增長,未來三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上調至29%。本年度AI晶片出貨量預計將增長46%,這波AI話題有望持續延燒至下半年,對半導體族群的營收表現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國際市場方面,本周將進行超級央行周,美國、歐洲及日本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估美國將暫停升息一次,但關鍵還在於7月會議是否會再次升息,而聯準會(Fed)內部對於利率的看法已經出現較大分歧。 總結來看,這輪半導體30期的受惠題材帶動,市場續創波段新高。短期內,市場的焦點仍然在國際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需要關注各國央行政策的實施情況。技術面上,半導體30期續創波段新高,但短線乖離拉大,投資者需留意追高風險。
受惠HPC產品拉貨動能,台積電3、5、7奈米產能利用率攀升,第二 季營收有望符合先前152億至160億美元的財測預估;而因AI相關訂單 需求增溫,台積電下半年業績有望優於上半年,公司預估下半年營收 將較上半年成長2成以上。
據集邦預估,2023年AI伺服器出貨量將大幅增長,未來三年間年複 合成長將上調至29%,本年度AI晶片出貨量預計將增長46%,本波A I話題有望延燒至下半年,未來反映營收相關題材,半導體族群表現 可期。
國際來看,本周超級央行周,美國、歐洲、及日本央行將公布利率 決議。市場預估,本次美國將暫停升息一次,惟重點仍聚焦在7月會 議是否再進一步升息,且聯準會(Fed)內部對於利率看法目前已出 現較大分歧。
總結來看,本輪半導體30期受惠題材帶動,續創波段新高,短期焦 點仍在國際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留意各國央行政策實施情況。技術 面上,半導體30期續創波段新高,惟短線乖離拉大,須留意追高風險 。
集邦科技最新公布的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報告顯示,台積電在首季的表現實在太亮眼了!整體業績雖然季減近二成,但台積電卻逆勢增長,市占率衝上了60.1%,成為真正的龍頭!其他台灣廠商的量能相較之下就顯得有些萎縮了。像是聯電就被格羅方德超車,從第四名跌到了第五名;而高塔則是從力積電和世界先進手中搶走了第七名的寶座。 展望未來,集邦科技預測本季的產值還是會下滑,但季減幅會比首季的小。這個結果讓人不禁想問,台積電是怎麼做到這麼強勁的?雖然美中貿易戰和半導體市況逆風,但大陸的兩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和華虹上季的市占率還是同步上升了。中芯國際的市占率從前一季的4.7%回到5%以上,華虹則從2.6%上升到3%,這兩家公司的強勢表現,讓人不得不佩服大陸晶圓代工廠的復甦力。 在整體排名上,台積電穩坐龍頭寶座,第二名的三星市占率雖然從前一季的15.8%降到12.4%,但排名還是沒變。台積電的市占率則是從58.5%升到了60.1%,這個數字超過了六成,看來先進製程的競爭還是台積電略勝一籌。格羅方德則是從6.2%的市占率增長到6.6%,成為了第三名,超車了聯電的6.4%。 聯電雖然退居第四名,但市占率還是小幅上升了。中芯、華虹、高塔則分別位居第五至第七名,其中高塔的表現尤其亮眼,連連超車力積電和世界先進,讓這兩家公司只能退居第八和第九名。最後一名則是韓國的東部高科。 從今年首季的排名來看,前十名都是前一季的老面孔,這也讓人感受到市場的穩定性。台灣在這個排名中拿下了四席,遠遠傲視其他國家,大陸和韓國則各有兩席,分列第二。 集邦科技指出,首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的營收季減了18.6%,總計約273億美元。雖然受終端需求疲弱和淡季效應影響,但預計本季的衰退幅度會比首季的小。個別廠商方面,台積電已經預告本季營運可能會衰退,而世界先進和中芯國際則預計營收將會季成長,但下半年的復甦力道還有待觀察。
展望本季,集邦認為產值恐持續下滑,惟季減幅可望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兩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上季市占率同步提升,中芯由前一季的4.7%重返5%大關之上、達5.3%,居第五位;華虹由2.6%攻上3%整數關卡,居第六,透露即便美中貿易戰美國大力打壓陸企,加上半導體市況逆風下,大陸晶圓代工廠仍強勢突圍,擴大市占。
就首季整體排名來看,台積電穩居龍頭,第二名為三星,兩家公司排名不變,惟三星市占率從前一季的15.8%降至12.4%;台積電市占率則由58.5%升至60.1%,突破六成大關,凸顯先進製程大戰,台積電仍技高一籌。
去年第4季排名第四的格羅方德市占率從6.2%增至6.6%,擠下聯電的6.4%成為老三。聯電退居第四,惟市占率仍小幅季增約0.1個百分點。
中芯、華虹、高塔分居第五至七名,高塔接連超車力積電與世界,使得力積電與世界退居第八、九名,第十名則為韓國東部高科。
從今年首季前十名的名單來看,都是前一季出現的老面孔。就區域別來看,台灣持續拿下四席,傲視其他國家,大陸與韓國各兩席同列第二。
集邦指出,受終端需求持續疲弱,以及淡季效應加乘影響,首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季減18.6%,約為273億美元,預期本季晶圓代工產值將持續衰退,不過季衰退幅度會較首季的季減18.6%收斂。
就個別廠商來看,台積電先前已釋出本季營運恐較上季衰退的看法;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則因去年下半年成熟製程提前進行庫存調整至今年首季,兩家公司都認為本季營收將呈現季成長,但下半年復甦力道仍待觀察。
台股近期走勢呈現高檔多空震盪,不過在這波波動中,營運成長性佳的業績題材股表現亮眼,吸引投資人關注。其中,富采(3714)和明基材(8215)等公司因短線股價抗震性佳,成為市場焦點。投資者可考慮利用權證來放大獲利空間。 近期,集邦科技(TrendForce)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LED產業正在復甦,其中LED照明市場的需求恢復最為明顯,預計將帶動LED晶片產值回歸成長軌道。由於大陸LED照明晶片價格上漲,市場對此持正面看法。在此背景下,富采等廠商受惠於產業回暖。 富采預計,本季業績將略優於第1季,但由於消費性市場需求尚未明顯回升,彈升力道受限。公司研判,Mini LED背光及車用產品將是帶動下半年營運回升的重要動力。今年全年資本支出維持60億元不變,主要用於Micro LED等擴產計劃。 另一邊,明基材則表示,受惠於東南亞市場的復甦以及大陸市場的回溫,今年來自醫療事業的營收有望翻倍增長。此外,合併醫材廠衛普的營收貢獻,將使全年營收超越去年。在偏光片本業方面,明基材受益於電視面板急單挹注,目前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雖然市場對高價機種的需求疲弱,導致偏光片平均單價(ASP)受壓,但公司預期下半年價格有望回升。整體來看,第2季營收有望超越第1季。 今年以來,明基材的顯示材料等營收占比達65%至70%,而隔離膜、消費及專業醫療占比則在30%至35%之間。
富采方面,根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近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LED產業迎來復甦,以LED照明市場需求恢復最明顯,有望進一步帶動LED晶片產值回歸成長軌道,加上近期大陸LED照明晶片喊漲,外界看好。隨LED產業回溫,富采等廠商受惠大。
富采預期,本季會略優於第1季,但彈升力道仍不強勁,主因消費性市場需求仍未明顯回升,下半年會比第2季好。
富采研判,Mini LED背光及車用產品是帶動下半年營運回升的重要力道,今年全年資本支出維持60億元不變,主要用於Micro LED等擴產。
至於明基材,公司表示,受惠東南亞市場復甦,加上大陸等市場回溫,今年來自醫療事業營收有望翻倍增長,加上合併醫材廠衛普營收貢獻,全年營收將優於去年。
偏光片本業表現部分,明基材表示來自電視面板急單挹注,目前產能利用率拉高至近滿載。惟因市場對高價機種需求疲弱,偏光片平均單價(ASP)有壓。
預期下半年價格有望回升。整體看來,第2季營收有望比第1季好。
今年以來,明基材顯示材料等營收仍達65%至70%,其它包括隔離膜、消費及專業醫療占比30%至35%。
集邦科技最新調查顯示,由於大陸經濟復甦力道疲弱,LED照明晶片市場出現了價格上漲的現象。其中,低功率LED照明晶片價格上漲3至5%,特殊尺寸的LED照明晶片則漲幅高達10%。這一漲價對於LED照明業者的虧損減少具有積極影響。 隨著LED照明晶片價格的漲幅,LED族群在股市中的表現也相對強勁。例如,億光電和富采電分別在1日上漲了2.43%和0.78%,其中億光電甚至攻上了漲停板價位。 國內LED封裝廠表示,確實有部分LED晶片價格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大陸市場需求不佳,導致有廠商退出市場,供給面減少。然而,由於終端需求不佳,這次價格調漲可能僅為一次性調漲,若晶片價格持續上漲,可能會進一步驚嚇原本就疲弱的市場需求。 集邦科技指出,LED商業照明是整體LED照明市場中回溫最快的應用。自2018年起,LED照明產業進入低谷期,部分中小型業者退出市場,傳統照明供應鏈業者也轉型至顯示及其他高毛利市場,進而導致供給減少,庫存處於較低水準。 近期,部分LED業者進行漲價,主要針對照明類LED晶片,其中低於300密耳的低功率照明晶片漲幅最多,約為3至5%;特殊尺寸的LED照明晶片漲幅最高可達10%。 2022年,全球LED終端需求明顯下滑,LED照明、LED顯示屏等市場持續低迷,導致上游LED晶片產業產能利用率降低,市場供給過剩,價格持續下跌。據集邦科技研究,量價齊跌導致2022年全球LED晶片市場產值年減23%,僅27.8億美元。2023年,隨著LED產業的復甦,尤其是LED照明市場需求的恢復,預計全球LED晶片產值可達29.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