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邦科技(未)公司新聞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27)日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業第3季起揭開庫存修正序幕,各類應用砍單消息不斷,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面臨挑戰,所幸蘋果iPhone 14系列新機拉貨動能不弱,成為市況一片低迷下的救世主。
今年全球承受疫情、俄烏戰爭、大陸封城,以及通膨壓力高張等黑天鵝干擾,電子終端需求大幅降溫,拖累半導體市況。
集邦指出,先前面板相關驅動IC開始有砍單跡象,且訂單縮減幅度持續擴大,並延燒至非蘋手機相關應用,包含處理器、電源管理IC、COMS影像感測器(CIS)、中低階微控制器(MCU)等,都面臨砍單壓力。
集邦認為,所幸iPhone 14系列新機問世,帶來一定程度的備貨動能,預期本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營收在高價製程的帶動下,將維持成長態勢,且季增幅度可望略高於第2季(約3.9%)。
不過,值此半導體產業高庫存時期,集邦坦言,第3季全面揭開全球半導體業庫存修正序幕,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面臨挑戰。
國內晶圓代工指標廠對下半年展望已呈現不同調的狀況,台積電、聯電仍正向,力積電與世界先進則相對保守。
台積電財測預估,本季以美元計價,營收平均值可望季增11.2%,續戰新高,並調高年度美元計價營收年增幅預估,由原預期的三成,上調至年增30%之上的中位數區間(mid-thirties,約34%至36%)。
台積電分析,營運持續走強的動能,主要來自高速運算(HPC)、物聯網與車用需求強勁,帶動5奈米與7奈米製程持續成長,該公司並長期看好電子產品所需半導體含量持續成長,強化半導體長期結構需求。
聯電坦言,半導體業確實進入庫存調整期,但聯電透過差異化產品組合、特殊製程技術,以及堅強的客戶關係,將可度過市場周期性波動,看好第3季營運持穩、第4季產能利用率、平均單價(ASP)也穩健,維持今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增二成、且聯電成長性會優於產業平均的看法。
力積電方面,第3季配合面板廠與驅動IC客戶庫存調整,加上消費性電子受通膨與戰爭影響,會出現較大變動,期望客戶庫存調整到第3季末、第4季初到一段落,由於庫存去化腳步慢,預期客戶投片動能會在第4季至年底慢慢回覆。
世界先進直言,此波半導體庫存調整期最長恐需四季,該公司本季面臨降價壓力,產能利用率將從滿載驟降為81%至83%,營收將季減13.1%至15.7%,終止再創高走勢,並下修年度資本支出約4%、降至230億元。
今年全球承受疫情、俄烏戰爭、大陸封城,以及通膨壓力高張等黑天鵝干擾,電子終端需求大幅降溫,拖累半導體市況。
集邦指出,先前面板相關驅動IC開始有砍單跡象,且訂單縮減幅度持續擴大,並延燒至非蘋手機相關應用,包含處理器、電源管理IC、COMS影像感測器(CIS)、中低階微控制器(MCU)等,都面臨砍單壓力。
集邦認為,所幸iPhone 14系列新機問世,帶來一定程度的備貨動能,預期本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營收在高價製程的帶動下,將維持成長態勢,且季增幅度可望略高於第2季(約3.9%)。
不過,值此半導體產業高庫存時期,集邦坦言,第3季全面揭開全球半導體業庫存修正序幕,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面臨挑戰。
國內晶圓代工指標廠對下半年展望已呈現不同調的狀況,台積電、聯電仍正向,力積電與世界先進則相對保守。
台積電財測預估,本季以美元計價,營收平均值可望季增11.2%,續戰新高,並調高年度美元計價營收年增幅預估,由原預期的三成,上調至年增30%之上的中位數區間(mid-thirties,約34%至36%)。
台積電分析,營運持續走強的動能,主要來自高速運算(HPC)、物聯網與車用需求強勁,帶動5奈米與7奈米製程持續成長,該公司並長期看好電子產品所需半導體含量持續成長,強化半導體長期結構需求。
聯電坦言,半導體業確實進入庫存調整期,但聯電透過差異化產品組合、特殊製程技術,以及堅強的客戶關係,將可度過市場周期性波動,看好第3季營運持穩、第4季產能利用率、平均單價(ASP)也穩健,維持今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增二成、且聯電成長性會優於產業平均的看法。
力積電方面,第3季配合面板廠與驅動IC客戶庫存調整,加上消費性電子受通膨與戰爭影響,會出現較大變動,期望客戶庫存調整到第3季末、第4季初到一段落,由於庫存去化腳步慢,預期客戶投片動能會在第4季至年底慢慢回覆。
世界先進直言,此波半導體庫存調整期最長恐需四季,該公司本季面臨降價壓力,產能利用率將從滿載驟降為81%至83%,營收將季減13.1%至15.7%,終止再創高走勢,並下修年度資本支出約4%、降至230億元。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27)日公布第2季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報告,前十大廠排名不變,台積電仍是龍頭,三星、聯電分居第二、三位。
惟受缺貨潮告歇影響,前十大廠總營收季增率收斂至3.9%,台積電市占率也較前一季減少2個百分點、降至53.4%;三星則市占則略增至16.5%,季增2個百分點。台積電與三星競爭激烈,兩強第2季市占率一減一增,市場關注。
集邦統計,第2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為332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季增3.9%,龍頭台積電為181.45億美元,季增3.5%,增幅低於整體平均;三星為55.88億美元,季增4.9%;聯電為24.48億美元,季增8.1%,增幅傲視同業。
第四至第十名依序為: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力積電、世界先進、合肥晶合集成、高塔半導體。就前十大廠來看,僅力積電受制於客戶端投片量修正,營收呈現季減之外,其餘廠商第3季業績都優於第2季;三星、聯電、世界先進、合肥晶合集成季增幅度優於前十大平均。
集邦分析,整體而言,半導體長達兩年的缺貨潮已正式落幕,而品牌廠也因應市況轉變,逐漸暫緩備貨,所幸車用及工控相關需求持穩,是支撐第2季晶圓代工產值持續成長的關鍵。
惟受缺貨潮告歇影響,前十大廠總營收季增率收斂至3.9%,台積電市占率也較前一季減少2個百分點、降至53.4%;三星則市占則略增至16.5%,季增2個百分點。台積電與三星競爭激烈,兩強第2季市占率一減一增,市場關注。
集邦統計,第2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為332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季增3.9%,龍頭台積電為181.45億美元,季增3.5%,增幅低於整體平均;三星為55.88億美元,季增4.9%;聯電為24.48億美元,季增8.1%,增幅傲視同業。
第四至第十名依序為: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力積電、世界先進、合肥晶合集成、高塔半導體。就前十大廠來看,僅力積電受制於客戶端投片量修正,營收呈現季減之外,其餘廠商第3季業績都優於第2季;三星、聯電、世界先進、合肥晶合集成季增幅度優於前十大平均。
集邦分析,整體而言,半導體長達兩年的缺貨潮已正式落幕,而品牌廠也因應市況轉變,逐漸暫緩備貨,所幸車用及工控相關需求持穩,是支撐第2季晶圓代工產值持續成長的關鍵。
市調機構研究顯示,由於少量新增晶圓代工產能在第二季開出並帶 動晶圓出貨成長,以及部分晶圓代工價格調漲,推升第二季前十大晶 圓代工產值達到了331.97億美元規模,季成長率因消費性晶片進入庫 存調整及需求轉弱而收斂至3.9%。
集邦指出,第三季半導體生產鏈正式進入庫存修正,除首波面板驅 動IC及電視晶片砍單幅度持續擴大外,更延燒至非蘋智慧型手機應用 處理器(AP)與周邊電源管理IC及CMOS影像感測器(CIS),其它消 費性電子電源管理IC、中低階微控制器(MCU)等亦有庫存去化情況 ,使得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能否維持滿載面臨挑戰。
然而蘋果iPhone新機推出後需求強度優於預期,為低迷的消費性晶 片市場帶來備貨動能,集邦預期第三季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規模在 高價製程的帶動下,將維持成長態勢,且季增幅度可望略高於第二季 。
集邦指出,龍頭大廠台積電受惠於高效能運算(HPC)、物聯網( IoT)、車用電子等晶片備貨需求強勁,第二季營收規模季增3.5%達 181.45億美元,因第一季調漲價格墊高營收基期,所以季成長率出現 收斂。以營運表現來看,在HPC客戶推出採用先進製程新產品推升下 ,5奈米及4奈米表現最好,7奈米及6奈米受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況前 景不明朗而遭客戶修正訂單。
三星第二季營收規模季增4.9%達55.88億美元,主要是5奈米及4奈 米產能轉換順利及良率持續改善,至於採用環繞閘極(GAA)架構的 3奈米製程雖已宣布量產,但最快要到年底才能對營收有所貢獻。
集邦指出,第三季半導體生產鏈正式進入庫存修正,除首波面板驅 動IC及電視晶片砍單幅度持續擴大外,更延燒至非蘋智慧型手機應用 處理器(AP)與周邊電源管理IC及CMOS影像感測器(CIS),其它消 費性電子電源管理IC、中低階微控制器(MCU)等亦有庫存去化情況 ,使得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能否維持滿載面臨挑戰。
然而蘋果iPhone新機推出後需求強度優於預期,為低迷的消費性晶 片市場帶來備貨動能,集邦預期第三季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規模在 高價製程的帶動下,將維持成長態勢,且季增幅度可望略高於第二季 。
集邦指出,龍頭大廠台積電受惠於高效能運算(HPC)、物聯網( IoT)、車用電子等晶片備貨需求強勁,第二季營收規模季增3.5%達 181.45億美元,因第一季調漲價格墊高營收基期,所以季成長率出現 收斂。以營運表現來看,在HPC客戶推出採用先進製程新產品推升下 ,5奈米及4奈米表現最好,7奈米及6奈米受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況前 景不明朗而遭客戶修正訂單。
三星第二季營收規模季增4.9%達55.88億美元,主要是5奈米及4奈 米產能轉換順利及良率持續改善,至於採用環繞閘極(GAA)架構的 3奈米製程雖已宣布量產,但最快要到年底才能對營收有所貢獻。
市調研究顯示,目前NAND Flash正處於供過於求,下半年起買方著 重去化庫存而大幅減少採購量,賣方開出破盤價以鞏固訂單,使第三 季NAND晶圓(wafer)價格跌幅達30∼35%,但各類NAND Flash終端 產品仍疲弱,原廠庫存因此急速上升,預期將導致第四季NAND Flas h總體平均價格跌幅擴大至15∼20%。
法人指出,下半年在需求低迷及供給增加情況下,DRAM及NAND Fl ash價格同步大跌,預期跌勢會延續到明年第一季,對於威剛、宇瞻 、群聯等模組業者來說,下半年營收規模將較上半年明顯衰退,第四 季恐會是營運低點。
集邦表示,因為需求低迷導致NAND Flash下半年價格大跌,多數原 廠的NAND Flash產品銷售也將自今年底前正式步入虧損,意即部分供 應商在運營陷入虧損的壓力下,對於採取減產以降低虧損是可能的對 應方式。
在消費型固態硬碟(Client SSD)方面,由於下半年採買需求遠不 及上半年,加上PC品牌目前不看好明年需求,而降低庫存是當務之急 ,從而使供應商加大消費型SSD價格彈性以便衝刺出貨。而今年PCIe 4.0介面SSD出貨持續攀升,更多供應商推出176層3D NAND產品提升該 介面滲透率,供應端普遍鎖定512GB容量採取綁量或連續兩季合併議 價的策略,加劇該容量價格競爭,預估第四季PC應用消費型SSD價格 跌幅將擴大至15∼20%。
企業用固態硬碟(Enterprise SSD)方面,第四季伺服器整機出貨 將下滑預期下,採購量也因此下降,但在消費類別產品需求大幅減少 之際,原廠急於轉向擴大企業用SSD銷售,各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競爭 勢必會隨著更多產品問市而加劇,故預測第四季企業用SSD價格將季 跌15∼20%。
在NAND晶圓方面,即使部分模組廠歷經幾季的庫存調整有些微紓解 壓力,但整體市況仍不容樂觀,因此備貨態度極其被動。零售端的S SD與記憶卡碟等產品需求更是隨著消費型產品持續積弱不振,無法成 為NAND晶圓價格支撐的力量,而供應端又持續放大供應,製程轉進更 高層數的步伐也未減緩。
集邦表示,由於NAND晶圓價格走跌趨勢已難以避免,迫使原廠加速 製程轉進以優化成本結構的壓力。此外,第三季起原廠已開始削價競 爭,導致合約價快速逼近各廠現金成本。
法人指出,下半年在需求低迷及供給增加情況下,DRAM及NAND Fl ash價格同步大跌,預期跌勢會延續到明年第一季,對於威剛、宇瞻 、群聯等模組業者來說,下半年營收規模將較上半年明顯衰退,第四 季恐會是營運低點。
集邦表示,因為需求低迷導致NAND Flash下半年價格大跌,多數原 廠的NAND Flash產品銷售也將自今年底前正式步入虧損,意即部分供 應商在運營陷入虧損的壓力下,對於採取減產以降低虧損是可能的對 應方式。
在消費型固態硬碟(Client SSD)方面,由於下半年採買需求遠不 及上半年,加上PC品牌目前不看好明年需求,而降低庫存是當務之急 ,從而使供應商加大消費型SSD價格彈性以便衝刺出貨。而今年PCIe 4.0介面SSD出貨持續攀升,更多供應商推出176層3D NAND產品提升該 介面滲透率,供應端普遍鎖定512GB容量採取綁量或連續兩季合併議 價的策略,加劇該容量價格競爭,預估第四季PC應用消費型SSD價格 跌幅將擴大至15∼20%。
企業用固態硬碟(Enterprise SSD)方面,第四季伺服器整機出貨 將下滑預期下,採購量也因此下降,但在消費類別產品需求大幅減少 之際,原廠急於轉向擴大企業用SSD銷售,各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競爭 勢必會隨著更多產品問市而加劇,故預測第四季企業用SSD價格將季 跌15∼20%。
在NAND晶圓方面,即使部分模組廠歷經幾季的庫存調整有些微紓解 壓力,但整體市況仍不容樂觀,因此備貨態度極其被動。零售端的S SD與記憶卡碟等產品需求更是隨著消費型產品持續積弱不振,無法成 為NAND晶圓價格支撐的力量,而供應端又持續放大供應,製程轉進更 高層數的步伐也未減緩。
集邦表示,由於NAND晶圓價格走跌趨勢已難以避免,迫使原廠加速 製程轉進以優化成本結構的壓力。此外,第三季起原廠已開始削價競 爭,導致合約價快速逼近各廠現金成本。
全球面板供過於求,導致面板報價全面走跌,面板產業進入寒冬,面板雙虎友達及群創早已減產因應,如今加上大陸面板龍頭陸續減產提升價格,法人觀察,隨著大陸廠商減產提升價格,有助價格回穩。
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去年獲利創歷史新高,但面板景氣反轉向下,今年8月友達及群創營收為31個月、30個月來新低,台灣面板廠已調降產能利用率並鼓勵員工休假,以因應產業寒冬。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日前公布9月下旬面板報價,雖然32吋電視面板、11.6吋IT面板價格與9月上旬持平,但觀察9月各尺寸面板仍全數走跌,跌幅在3%至7%間。
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面板價格續跌對業者營運壓力不小,因此認真執行減產計畫,目前大部分大尺寸面板價格逼近成本,保守預估最快10月後,65吋以下電視面板價格可望止跌。
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去年獲利創歷史新高,但面板景氣反轉向下,今年8月友達及群創營收為31個月、30個月來新低,台灣面板廠已調降產能利用率並鼓勵員工休假,以因應產業寒冬。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日前公布9月下旬面板報價,雖然32吋電視面板、11.6吋IT面板價格與9月上旬持平,但觀察9月各尺寸面板仍全數走跌,跌幅在3%至7%間。
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面板價格續跌對業者營運壓力不小,因此認真執行減產計畫,目前大部分大尺寸面板價格逼近成本,保守預估最快10月後,65吋以下電視面板價格可望止跌。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22)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受高通膨導致消費性產品需求疲軟影響,第4季DRAM報價跌幅將擴大為13%至18%。法人認為,DRAM報價跌跌不休,將牽動南亞科(2408)、華邦、威剛等相關業者後市。
現階段國內主要記憶體相關廠商均普遍保守看後市,南亞科不諱言,第3季DRAM市況比預期差,下半年價格恐難逃逐季修正,復甦最快要等到明年。
華邦董事長焦佑鈞日前也說,市況非常難判斷,客戶持續觀望,今年下半年營運恐不如上半年。威剛認為,第3季記憶體市場面臨旺季不旺,公司下半年策略仍將持續降低庫存。
另一方面,各界關注大陸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龍頭長江存儲可能遭美國列入黑名單,威剛表示,長江存儲為該公司供應商之一,但供貨占比相對有限,主要供應大陸市場及客戶指定品牌用途。
威剛強調,該公司供應商全面而多元,NAND晶片採購同時與全球七家原廠合作,即便長江存儲遭美國列管,對威剛貨源及業務發展並無明顯影響。
集邦最新研究顯示,各終端買方因記憶體需求明顯下滑而延緩採購,導致供應商庫存壓力進一步升高。該機構預測,各大DRAM供應商為求增加市占的策略不變,市場上已有第3季與第4季合併議價,或「先談量再議價」的情形,皆是導致第4季DRAM價格跌幅擴大至13%至18%的原因。
PC DRAM方面,集邦分析,由於筆電需求疲弱,PC OEM仍將著重去化DRAM庫存,而DRAM供應端在營業利益仍佳前提下,並未實際減產,導致位元產出持續升高,供應商庫存壓力日益明顯。
現階段國內主要記憶體相關廠商均普遍保守看後市,南亞科不諱言,第3季DRAM市況比預期差,下半年價格恐難逃逐季修正,復甦最快要等到明年。
華邦董事長焦佑鈞日前也說,市況非常難判斷,客戶持續觀望,今年下半年營運恐不如上半年。威剛認為,第3季記憶體市場面臨旺季不旺,公司下半年策略仍將持續降低庫存。
另一方面,各界關注大陸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龍頭長江存儲可能遭美國列入黑名單,威剛表示,長江存儲為該公司供應商之一,但供貨占比相對有限,主要供應大陸市場及客戶指定品牌用途。
威剛強調,該公司供應商全面而多元,NAND晶片採購同時與全球七家原廠合作,即便長江存儲遭美國列管,對威剛貨源及業務發展並無明顯影響。
集邦最新研究顯示,各終端買方因記憶體需求明顯下滑而延緩採購,導致供應商庫存壓力進一步升高。該機構預測,各大DRAM供應商為求增加市占的策略不變,市場上已有第3季與第4季合併議價,或「先談量再議價」的情形,皆是導致第4季DRAM價格跌幅擴大至13%至18%的原因。
PC DRAM方面,集邦分析,由於筆電需求疲弱,PC OEM仍將著重去化DRAM庫存,而DRAM供應端在營業利益仍佳前提下,並未實際減產,導致位元產出持續升高,供應商庫存壓力日益明顯。
隨著5G、電動車等新應用百花齊放,對高頻、高速運算、高速充電需求大增,傳統以矽及砷化鎵為材料的第一代與第二代半導體在溫度、頻率、功率等已達極限,無法用於嚴苛環境,具備高能效、低能耗的第三代半導體成為市場當紅炸子雞,吸引鴻海、聯電等大型集團積極搶進,試圖開啟新的獲利方程式。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推估,第三代半導體產值將從2021年的9.8億美元,至2025年將成長至47.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48%。
其中,碳化矽(SiC)適合高功率應用,如儲能、風電、太陽能、電動車、新能源車等對電池系統具高度要求的產業。
從鴻海與聯電集團布局來看,鴻海集團本來就已經深耕半導體上中下游領域,從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與設備均非常完整。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公開強調,鴻海要發展的半導體,不是昂貴困難的先進製程,而是鎖定成熟製程,更何況這些成熟製程的IC,都是未來電動車要使用到的零組件,因此,鴻海的半導體大業,其實是為了電動車的發展而布局。
儘管外界對鴻海集團發展半導體的技術仍有些疑慮,但鴻海半導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指出,很多事情他無法明講,因為一旦講出來,競爭對手就會模仿他們。不過,鴻海在半導體製程上,有自己的特殊製程技術、特殊的know how,進而讓鴻海的電動車半導體元件,與眾不同。
聯電主要透過轉投資聯穎光電切入第三代半導體,初期鎖定6吋氮化鎵(GaN)產品,考量目前業界氮化鎵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較少,聯穎也建置技術平台,完成後會把平台開放給設計公司客戶使用,擴大接單利基。
聯電近期則擴大第三代半導體布局,今年陸續自行購置蝕刻、薄膜新機台,下半年陸續進駐8吋AB廠,瞄準8吋晶圓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的經濟效益優於6吋晶圓的方向,全力搶攻商機。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推估,第三代半導體產值將從2021年的9.8億美元,至2025年將成長至47.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48%。
其中,碳化矽(SiC)適合高功率應用,如儲能、風電、太陽能、電動車、新能源車等對電池系統具高度要求的產業。
從鴻海與聯電集團布局來看,鴻海集團本來就已經深耕半導體上中下游領域,從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與設備均非常完整。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公開強調,鴻海要發展的半導體,不是昂貴困難的先進製程,而是鎖定成熟製程,更何況這些成熟製程的IC,都是未來電動車要使用到的零組件,因此,鴻海的半導體大業,其實是為了電動車的發展而布局。
儘管外界對鴻海集團發展半導體的技術仍有些疑慮,但鴻海半導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指出,很多事情他無法明講,因為一旦講出來,競爭對手就會模仿他們。不過,鴻海在半導體製程上,有自己的特殊製程技術、特殊的know how,進而讓鴻海的電動車半導體元件,與眾不同。
聯電主要透過轉投資聯穎光電切入第三代半導體,初期鎖定6吋氮化鎵(GaN)產品,考量目前業界氮化鎵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較少,聯穎也建置技術平台,完成後會把平台開放給設計公司客戶使用,擴大接單利基。
聯電近期則擴大第三代半導體布局,今年陸續自行購置蝕刻、薄膜新機台,下半年陸續進駐8吋AB廠,瞄準8吋晶圓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的經濟效益優於6吋晶圓的方向,全力搶攻商機。
陸系面板大廠華星光8.6代線(t9),將於第四季投產,月產能上 看12萬片,主力尺寸鎖定台廠擅長的IT面板,雖然華星光已經遞延第 二期產能,但面板產業整體供過於求的態勢沒有改變,陸資大廠擴產 、對已經殺到見骨的面板價格投下震撼彈。
集邦資深研究副總邱宇彬13日表示,各大尺寸面板價已貼近材料成 本,導致價格已經殺不太下去,但因終端需求持續低迷,還無法見到 價格反彈曙光。由於品牌、通路的庫存水位仍高,上半年適逢產業淡 季,邱宇彬預期,面板產業景氣恐到明年上半年才觸底。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終端需求低迷、庫存水位居高不下之外,華星 光8.6代生產線將於第四季投產,邱宇彬透露,該條生產線第一期月 產能上看12萬片,第二期(約6萬片)雖然因整體景氣混沌而遞延, 但是該條生產線鎖定台廠擅長的IT面板,今年全球NB出貨因疫情紅利 消退,將從去年的2.5億台摔至2億台,t9線的投入,台廠首當其衝。
據悉,目前NB面板包括LGD、BOE及台灣面板雙虎,合計囊括全球8 0%的市占率,台廠因無力在大尺寸生產線上投資,已將LCD TV拱手 讓給陸資廠,這次華星光以大尺寸生產線反攻IT面板,不僅是下半年 唯一投產的新線,也可能左右面板價格。
據了解,華星光的8.6代線造價350億人民幣,股東陣容堅強,官股 、地方政府的資金挹注,玻璃基板尺寸為2250mm×2600mm,原定今年 9月建成投產,儘管全球景氣疑雲重重,通貨膨脹、戰爭重創消費信 心,對終端需求造成巨大壓力,不過該條生產線投產進度未變,估明 年可望放量生產。
邱宇彬認為,面板價格雖已殺不下去,但是否真的觸底?t9生產線 的投產、各大面板廠是否再進一步祭出減產計畫,都替價格後勢增添 變數。
根據邱宇彬估計,目前品牌端的庫存約8∼10周,通路端的庫存約 11∼12周,庫存總金額不算太嚇人,但是對照萎靡不振的終端需求, 仍有沉重的庫存去化壓力,目前庫存去化已經步入第五個季度,他預 估,還需要二至三季去庫存。
集邦資深研究副總邱宇彬13日表示,各大尺寸面板價已貼近材料成 本,導致價格已經殺不太下去,但因終端需求持續低迷,還無法見到 價格反彈曙光。由於品牌、通路的庫存水位仍高,上半年適逢產業淡 季,邱宇彬預期,面板產業景氣恐到明年上半年才觸底。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終端需求低迷、庫存水位居高不下之外,華星 光8.6代生產線將於第四季投產,邱宇彬透露,該條生產線第一期月 產能上看12萬片,第二期(約6萬片)雖然因整體景氣混沌而遞延, 但是該條生產線鎖定台廠擅長的IT面板,今年全球NB出貨因疫情紅利 消退,將從去年的2.5億台摔至2億台,t9線的投入,台廠首當其衝。
據悉,目前NB面板包括LGD、BOE及台灣面板雙虎,合計囊括全球8 0%的市占率,台廠因無力在大尺寸生產線上投資,已將LCD TV拱手 讓給陸資廠,這次華星光以大尺寸生產線反攻IT面板,不僅是下半年 唯一投產的新線,也可能左右面板價格。
據了解,華星光的8.6代線造價350億人民幣,股東陣容堅強,官股 、地方政府的資金挹注,玻璃基板尺寸為2250mm×2600mm,原定今年 9月建成投產,儘管全球景氣疑雲重重,通貨膨脹、戰爭重創消費信 心,對終端需求造成巨大壓力,不過該條生產線投產進度未變,估明 年可望放量生產。
邱宇彬認為,面板價格雖已殺不下去,但是否真的觸底?t9生產線 的投產、各大面板廠是否再進一步祭出減產計畫,都替價格後勢增添 變數。
根據邱宇彬估計,目前品牌端的庫存約8∼10周,通路端的庫存約 11∼12周,庫存總金額不算太嚇人,但是對照萎靡不振的終端需求, 仍有沉重的庫存去化壓力,目前庫存去化已經步入第五個季度,他預 估,還需要二至三季去庫存。
市調統計指出,今年第二季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營收達395.58億 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成長動能來自於資料中心、網通、物聯 網等需求帶動。
高通繼續穩坐全球第一,在手機、射頻前端、車用與物聯網部門皆 有成長表現,中低階手機應用處理器(AP)銷售疲軟,但高階手機A P需求相對穩健,第二季營收年增45%達93.78億美元。排名第二的輝 達(NVIDIA)受益於繪圖處理器(GPU)在資料中心的擴大應用,其 營收占比提升過半至53.5%,彌補遊戲應用業務年減13%的衰退,季 度營收年增21%達70.86億美元。
超微在併購賽靈思(Xilinx)及Pensando後,嵌入式部門及資料中 心部門帶來相當大的營收貢獻,季度營收年增70%達65.50億美元, 全球排名為第三。
在台灣業者部份,聯發科在手機、智慧裝置平台、電源管理晶片皆 保持成長,但受中系品牌手機銷售不振壓抑,季度營收年增放緩達1 8%為52.86億美元。產品以面板驅動IC為大宗的聯詠,受到面板、消 費終端需求下滑的影響,營收下滑至10.69億美元,成為排名中唯二 年減的業者。瑞昱網通產品組合表現良好,WiFi需求仍然穩定,然仍 受消費性以及電腦市場疲弱影響,營收僅年增12%達10.36億美元。
集邦表示,第二季雖多數IC設計業者營收仍能保持年增,但受到總 體經濟不確定性與消費電子市況不佳的影響,成長力道明顯放緩,且 逐漸堆積起高庫存。進入今年下半,下游庫存尚未進行有效去化,I C設計業者在去年高基期以及目前市況不佳的情況下,營收維持成長 已不易,消費型IC產品亦需數個季度進行庫存去化,庫存年增率需堤 防再度與營收年增率拉大差距,考驗其新品研發、投產規劃與產品銷 售的策略,將成一大挑戰。
高通繼續穩坐全球第一,在手機、射頻前端、車用與物聯網部門皆 有成長表現,中低階手機應用處理器(AP)銷售疲軟,但高階手機A P需求相對穩健,第二季營收年增45%達93.78億美元。排名第二的輝 達(NVIDIA)受益於繪圖處理器(GPU)在資料中心的擴大應用,其 營收占比提升過半至53.5%,彌補遊戲應用業務年減13%的衰退,季 度營收年增21%達70.86億美元。
超微在併購賽靈思(Xilinx)及Pensando後,嵌入式部門及資料中 心部門帶來相當大的營收貢獻,季度營收年增70%達65.50億美元, 全球排名為第三。
在台灣業者部份,聯發科在手機、智慧裝置平台、電源管理晶片皆 保持成長,但受中系品牌手機銷售不振壓抑,季度營收年增放緩達1 8%為52.86億美元。產品以面板驅動IC為大宗的聯詠,受到面板、消 費終端需求下滑的影響,營收下滑至10.69億美元,成為排名中唯二 年減的業者。瑞昱網通產品組合表現良好,WiFi需求仍然穩定,然仍 受消費性以及電腦市場疲弱影響,營收僅年增12%達10.36億美元。
集邦表示,第二季雖多數IC設計業者營收仍能保持年增,但受到總 體經濟不確定性與消費電子市況不佳的影響,成長力道明顯放緩,且 逐漸堆積起高庫存。進入今年下半,下游庫存尚未進行有效去化,I C設計業者在去年高基期以及目前市況不佳的情況下,營收維持成長 已不易,消費型IC產品亦需數個季度進行庫存去化,庫存年增率需堤 防再度與營收年增率拉大差距,考驗其新品研發、投產規劃與產品銷 售的策略,將成一大挑戰。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30)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第2季全球智慧手機產量約2.92億支,季減6%,並較去年同期衰退5%,主因大廠優先調節庫存,加上大陸封控使得需求更惡化。就品牌排名來看,三星仍位居龍頭,蘋果居次,其後依序為,OPPO、小米、vivo等大陸品牌。
集邦分析,三星作為歐洲的銷售主力,受俄烏戰爭影響被迫展開一連串針對成品及零組件的庫存調節,包含大規模促銷、暫停零組件採購等,第2季生產量大幅季減近16.3%、降為6,180萬支。
展望第3季,集邦預期三星仍專注於通路庫存調節,加上對於後勢展望保守,預估單季生產總數將較第2季持平至小幅成長。不過,近年三星積極投入折疊機研發和行銷,成功延續折疊機的熱潮,同時也成為該市場的領頭羊,以今年全球約莫1.1%的折疊機市占來看,三星將囊括近九成市占。
蘋果第第2季產出量為4,820萬支,居全球第二。展望第3季,蘋果四款新機中的iPhone 14 Pro及Pro Max處理器將升級至A16,記憶體起始容量提升至6GB以及256GB,主鏡頭像素增加為4,800萬,加上Face ID外觀設計變更等,預估起始定價也將隨之上揚。不過,在全球高通膨及匯差壓力下,蘋果可望採取更謹慎的定價格策略以免影響銷售,預估價格上漲幅度有機會落在100美元內。
大陸品牌方面,第2季OPPO(含Realme、OnePlus等次品牌)生產量3,880萬支,季減4.2%,位居第三。小米(含Redmi、POCO、Black Shark等次品牌)第2季生產量3,800萬支,季減14.6%,居第四。vivo(含iQoo)因為首季即開始大幅調整生產節奏,第2季生產量回升至2,570萬支,季增12.7%,排第五位。
展望本季,考量市場上諸多負向因素,以及通路庫存仍待消化,集邦認為,OPPO、小米、vivo生產量僅約略持平第2季,但均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10%以上退,顯示2022下半年市場旺季表現堪憂。
集邦分析,三星作為歐洲的銷售主力,受俄烏戰爭影響被迫展開一連串針對成品及零組件的庫存調節,包含大規模促銷、暫停零組件採購等,第2季生產量大幅季減近16.3%、降為6,180萬支。
展望第3季,集邦預期三星仍專注於通路庫存調節,加上對於後勢展望保守,預估單季生產總數將較第2季持平至小幅成長。不過,近年三星積極投入折疊機研發和行銷,成功延續折疊機的熱潮,同時也成為該市場的領頭羊,以今年全球約莫1.1%的折疊機市占來看,三星將囊括近九成市占。
蘋果第第2季產出量為4,820萬支,居全球第二。展望第3季,蘋果四款新機中的iPhone 14 Pro及Pro Max處理器將升級至A16,記憶體起始容量提升至6GB以及256GB,主鏡頭像素增加為4,800萬,加上Face ID外觀設計變更等,預估起始定價也將隨之上揚。不過,在全球高通膨及匯差壓力下,蘋果可望採取更謹慎的定價格策略以免影響銷售,預估價格上漲幅度有機會落在100美元內。
大陸品牌方面,第2季OPPO(含Realme、OnePlus等次品牌)生產量3,880萬支,季減4.2%,位居第三。小米(含Redmi、POCO、Black Shark等次品牌)第2季生產量3,800萬支,季減14.6%,居第四。vivo(含iQoo)因為首季即開始大幅調整生產節奏,第2季生產量回升至2,570萬支,季增12.7%,排第五位。
展望本季,考量市場上諸多負向因素,以及通路庫存仍待消化,集邦認為,OPPO、小米、vivo生產量僅約略持平第2季,但均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10%以上退,顯示2022下半年市場旺季表現堪憂。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29)日公布2021年全球前十大DRAM模組廠排名,台廠共有威剛(3260)、十銓、宜鼎、宇瞻等四家入榜,威剛蟬聯第二;宜鼎以年度營收年增率高達64.7%,拿下成長王寶座。
集邦指出,過去兩年在疫情造成生活型態改變助益下,遠距教育需求增長,電子產品銷售暢旺,帶動DRAM模組出貨上揚,統計2021年全球DRAM模組市場整體銷售額達181億美元(約新台幣5,485億元),年成長約7%。
綜觀前十大DRAM模組廠,美商金士頓(Kingston)以年營收142.61億美元、市占率78.7%居冠,取得絕對寡占優勢,凸顯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難以改變。
台灣共有威剛、十銓、宜鼎、宇瞻等四家業者名列前十大廠。其中,威剛出貨以消費型產品為大宗,2021年受惠於宅經濟需求,出貨量與銷售單價都明顯增長,並且積極優化成本、提升毛利,年營收達6.4億美元,排名第二,年增18.5%,市占率也由前一年的3.2%增至3.5%。
十銓、宜鼎、宇瞻分別居第八、九、十位。
其中,十銓2021年營收小幅年減3.4%、降至1.68億美元,市占率為0.9%,主要受奇亞幣市場不如預期,導致相關產品出貨下滑,但十銓近年積極耕耘工控市場,可望使其後續營收表現穩定成長。
集邦指出,過去兩年在疫情造成生活型態改變助益下,遠距教育需求增長,電子產品銷售暢旺,帶動DRAM模組出貨上揚,統計2021年全球DRAM模組市場整體銷售額達181億美元(約新台幣5,485億元),年成長約7%。
綜觀前十大DRAM模組廠,美商金士頓(Kingston)以年營收142.61億美元、市占率78.7%居冠,取得絕對寡占優勢,凸顯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難以改變。
台灣共有威剛、十銓、宜鼎、宇瞻等四家業者名列前十大廠。其中,威剛出貨以消費型產品為大宗,2021年受惠於宅經濟需求,出貨量與銷售單價都明顯增長,並且積極優化成本、提升毛利,年營收達6.4億美元,排名第二,年增18.5%,市占率也由前一年的3.2%增至3.5%。
十銓、宜鼎、宇瞻分別居第八、九、十位。
其中,十銓2021年營收小幅年減3.4%、降至1.68億美元,市占率為0.9%,主要受奇亞幣市場不如預期,導致相關產品出貨下滑,但十銓近年積極耕耘工控市場,可望使其後續營收表現穩定成長。
由於高通膨壓力持續使全球經濟疲弱,各消費應用需求自第二季起 持續下修,預估至年底都將不見起色。儘管伺服器需求雖穩,卻也進 入庫存調節階段,使NAND Flash市場供過於求態勢日益嚴重。
集邦調查指出,由於賣方不再堅持固守價格跌幅,導致第三季NAN D Flash價格從原先預估季減8∼13%,跌幅擴大至季減13∼18%,且 在原廠產出規劃不減下,第四季跌勢恐將持續。
在消費型固態硬碟(Client SSD)方面,由於教育用Chromebook及 筆電出貨展望進一步下調,使得原先因應原料污染而提前備貨的庫存 反成為沉重負擔,因此各PC品牌客戶須持續消化上半年SSD庫存,導 致第三季訂單下修。
再者,由於176層3D NAND的消費型SSD產品供貨逐步放大,成本結 構進一步優化成為價格下跌背景成因。同時,下半年長江存儲的消費 型SSD低價搶市,期望獲得更多筆電客戶採用,故集邦預估價格跌幅 將擴大至季減10∼15%。
在企業用固態硬碟(Enterprise SSD)方面,企業訂單需求隨著全 球經濟放緩而趨於保守,第三季企業用SSD採購動能有下滑跡象,同 時中國雲端服務業者訂單亦未有起色。供應商期待新一代伺服器平台 出貨一再遞延而失去需求支撐,導致下半年企業用SSD市況不若上半 年。
由於消費類產品的NAND Flash均價相對較低且需求展望差,供給方 轉而希望透過加大企業用SSD類別出貨,以支撐營收成長。觀察買方 態度,在預期價格至少走跌至2023年第二季的心理因素下,採購行為 並不因賣方積極推動而轉為熱絡,賣方只好釋放更多讓價空間,預估 第三季合約價跌幅再擴大至季減10∼15%。
在NAND晶圓(wafer)方面,由於終端需求展望低迷,模組廠仍不 改少量購貨的策略,因而不會帶給NAND晶圓需求明顯支撐。原廠NAN D晶圓仍在降價求售,且在需求展望轉好前,下半年NAND晶圓報價仍 會逐季下挫。隨著庫存壓力與日俱增,原廠已有承受NAND Flash價格 重挫侵蝕獲利的心理準備,估第三季NAND晶圓合約價跌幅仍維持季減 15∼20%。
集邦調查指出,由於賣方不再堅持固守價格跌幅,導致第三季NAN D Flash價格從原先預估季減8∼13%,跌幅擴大至季減13∼18%,且 在原廠產出規劃不減下,第四季跌勢恐將持續。
在消費型固態硬碟(Client SSD)方面,由於教育用Chromebook及 筆電出貨展望進一步下調,使得原先因應原料污染而提前備貨的庫存 反成為沉重負擔,因此各PC品牌客戶須持續消化上半年SSD庫存,導 致第三季訂單下修。
再者,由於176層3D NAND的消費型SSD產品供貨逐步放大,成本結 構進一步優化成為價格下跌背景成因。同時,下半年長江存儲的消費 型SSD低價搶市,期望獲得更多筆電客戶採用,故集邦預估價格跌幅 將擴大至季減10∼15%。
在企業用固態硬碟(Enterprise SSD)方面,企業訂單需求隨著全 球經濟放緩而趨於保守,第三季企業用SSD採購動能有下滑跡象,同 時中國雲端服務業者訂單亦未有起色。供應商期待新一代伺服器平台 出貨一再遞延而失去需求支撐,導致下半年企業用SSD市況不若上半 年。
由於消費類產品的NAND Flash均價相對較低且需求展望差,供給方 轉而希望透過加大企業用SSD類別出貨,以支撐營收成長。觀察買方 態度,在預期價格至少走跌至2023年第二季的心理因素下,採購行為 並不因賣方積極推動而轉為熱絡,賣方只好釋放更多讓價空間,預估 第三季合約價跌幅再擴大至季減10∼15%。
在NAND晶圓(wafer)方面,由於終端需求展望低迷,模組廠仍不 改少量購貨的策略,因而不會帶給NAND晶圓需求明顯支撐。原廠NAN D晶圓仍在降價求售,且在需求展望轉好前,下半年NAND晶圓報價仍 會逐季下挫。隨著庫存壓力與日俱增,原廠已有承受NAND Flash價格 重挫侵蝕獲利的心理準備,估第三季NAND晶圓合約價跌幅仍維持季減 15∼20%。
美國商務部祭出新禁令,禁止對中國出口3奈米以下的EDA(電子設 計自動化)工具。對此研調機構集邦認為,在沒有美系EDA工具的支 援下,中國IC設計業從晶片設計初期、乃至於後端的系統設計,都將 陷入發展困境,恐將影響中國半導體長遠的發展。
在美國商務部祭出禁止對中國出口3奈米製程以下的EDA工具後,集 邦指出,中國即使在本次限制生效前大量採購EDA取得授權,之後軟 體也需連網回原廠進行授權(License)更新才能使用,對此美國可 以確實進行管制。
雖然短期內中國IC設計業還沒有使用更先進的GAA(環繞閘極技術 )EDA需求。但3∼5年後要往3奈米先進製程設計時,必然會有跨入的 必要,在沒有美系EDA工具的支援下,中國IC設計從晶片設計初期到 後段的系統設計,都將陷入困境,且中國晶圓製造也有使用EDA的需 求,在美系設備加上軟體雙重限制之下,恐將影響中國半導體長遠的 發展。
對於中國來說,華大九天是中國EDA產業的龍頭,但其技術、營收 規模與整體影響力仍遠不及美系EDA業者。華大九天的「類比電路設 計EDA」和「平板顯示電路設計EDA」較為成熟,而「數位電路設計E DA」與「晶圓製造EDA」仍大幅落後於美系EDA,並且尚未進入GAA研 發。
且觀察在2019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當時美系EDA業者包括 Synopsys與Cadence也受禁令影響,無法授權EDA給予華為海思,而歷 時3年對美系業者EDA部門乃至整體營收皆未見直接衝擊,且禁令確實 達成對華為的打擊。
集邦指出,目前EDA軟體市場呈現寡占局勢,主要廠商有美國Syno psys、Cadence、Siemens等三大EDA軟體廠。截至2021年三大廠商市 占率分別是 Synopsys 32%、Cadence 30%、Siemens 13%,三大廠 商市占率合計達75%。
以全球EDA軟體市場來看,估計2020∼2024年其市場規模將自81億 美元成長至13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3.8%。
在美國商務部祭出禁止對中國出口3奈米製程以下的EDA工具後,集 邦指出,中國即使在本次限制生效前大量採購EDA取得授權,之後軟 體也需連網回原廠進行授權(License)更新才能使用,對此美國可 以確實進行管制。
雖然短期內中國IC設計業還沒有使用更先進的GAA(環繞閘極技術 )EDA需求。但3∼5年後要往3奈米先進製程設計時,必然會有跨入的 必要,在沒有美系EDA工具的支援下,中國IC設計從晶片設計初期到 後段的系統設計,都將陷入困境,且中國晶圓製造也有使用EDA的需 求,在美系設備加上軟體雙重限制之下,恐將影響中國半導體長遠的 發展。
對於中國來說,華大九天是中國EDA產業的龍頭,但其技術、營收 規模與整體影響力仍遠不及美系EDA業者。華大九天的「類比電路設 計EDA」和「平板顯示電路設計EDA」較為成熟,而「數位電路設計E DA」與「晶圓製造EDA」仍大幅落後於美系EDA,並且尚未進入GAA研 發。
且觀察在2019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當時美系EDA業者包括 Synopsys與Cadence也受禁令影響,無法授權EDA給予華為海思,而歷 時3年對美系業者EDA部門乃至整體營收皆未見直接衝擊,且禁令確實 達成對華為的打擊。
集邦指出,目前EDA軟體市場呈現寡占局勢,主要廠商有美國Syno psys、Cadence、Siemens等三大EDA軟體廠。截至2021年三大廠商市 占率分別是 Synopsys 32%、Cadence 30%、Siemens 13%,三大廠 商市占率合計達75%。
以全球EDA軟體市場來看,估計2020∼2024年其市場規模將自81億 美元成長至13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3.8%。
盤勢分析:
第三季迄今,資金緊縮的趨勢沒有太大改變,但衝擊最大的時期可 能已經過去,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9月 份Fed升息2碼的機率為56%,而高於升息3碼的機率為44%。
主要原因在於通膨再高有限,以具指標性的西德州輕原油為例,3 月最高曾出現每桶130.5美元的高價隨後反轉,8月初最低來到每桶8 7.01美元,跌幅33.32%,全美汽油平均價格相較6月份的歷史紀錄5 .016美元,跌幅也超過2成。
能源價格走低凸顯出世界景氣降溫,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上個 月三度下修2022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調降後分別為3.2% 及2.9%,世界銀行則是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至2.9%,遠低於 1月推估的4.1%。
接下來的主要挑戰是本欄先前一再提醒的「庫存管理」,如PC品牌 大廠華碩及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庫存相較第一季增加,預估去化 要到今年年底,如此一來,產業重回成長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的旺季 。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的報告也透露,不少關鍵零組件報價進入下行趨 勢,電視、顯示器及筆電面板報價全面下滑,消費記憶體第三季價格 恐將由原預期的8%至13%跌幅擴大為下跌13%至18%,第四季的價 格還會再跌3%至8%,NAND Flash價格也是跌跌不休。
去化庫存靠消費,惟因俄烏戰事、通膨、疫情等影響,相關統計呈 現矛盾,如美國8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為55.1,優於預 估的52.5和前值51.5,但另一機構統計的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卻從 6月份修正後的98.4降至95.7,創2021年2月以來最低。
其原因應是民眾需求隨著國際政經環境變化,對亟需削減存貨的企 業來說,降價求售或是最佳途徑,而遞延或降低拉貨亦同步進行,本 年旺季需求或將平淡。
操作建議:
基本面雖疲軟,股市表現卻強勁,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和費城半導體 指數彈幅已經超過20%,符合華爾街定義的多頭,先以強勁的中級反 彈視之,台股則以加權指數是否能站穩季線為觀察重點。
短線上,將持股提高至中水位,以7月營收和半年報優於預期的族 群如網通、汽車零組件、儲能、航太零組件、材料、工業電腦、金融 、觀光餐飲、零售通路等族群為主,但仍應保持警戒心,應注意停利 (損)點的設立並確實執行。
中長期而言,可以台灣50、高股息、中小、ESG永續等指數型ETF分 批逢低建立部位,做為下一波行情的基本持股。
第三季迄今,資金緊縮的趨勢沒有太大改變,但衝擊最大的時期可 能已經過去,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9月 份Fed升息2碼的機率為56%,而高於升息3碼的機率為44%。
主要原因在於通膨再高有限,以具指標性的西德州輕原油為例,3 月最高曾出現每桶130.5美元的高價隨後反轉,8月初最低來到每桶8 7.01美元,跌幅33.32%,全美汽油平均價格相較6月份的歷史紀錄5 .016美元,跌幅也超過2成。
能源價格走低凸顯出世界景氣降溫,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上個 月三度下修2022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調降後分別為3.2% 及2.9%,世界銀行則是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至2.9%,遠低於 1月推估的4.1%。
接下來的主要挑戰是本欄先前一再提醒的「庫存管理」,如PC品牌 大廠華碩及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庫存相較第一季增加,預估去化 要到今年年底,如此一來,產業重回成長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的旺季 。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的報告也透露,不少關鍵零組件報價進入下行趨 勢,電視、顯示器及筆電面板報價全面下滑,消費記憶體第三季價格 恐將由原預期的8%至13%跌幅擴大為下跌13%至18%,第四季的價 格還會再跌3%至8%,NAND Flash價格也是跌跌不休。
去化庫存靠消費,惟因俄烏戰事、通膨、疫情等影響,相關統計呈 現矛盾,如美國8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為55.1,優於預 估的52.5和前值51.5,但另一機構統計的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卻從 6月份修正後的98.4降至95.7,創2021年2月以來最低。
其原因應是民眾需求隨著國際政經環境變化,對亟需削減存貨的企 業來說,降價求售或是最佳途徑,而遞延或降低拉貨亦同步進行,本 年旺季需求或將平淡。
操作建議:
基本面雖疲軟,股市表現卻強勁,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和費城半導體 指數彈幅已經超過20%,符合華爾街定義的多頭,先以強勁的中級反 彈視之,台股則以加權指數是否能站穩季線為觀察重點。
短線上,將持股提高至中水位,以7月營收和半年報優於預期的族 群如網通、汽車零組件、儲能、航太零組件、材料、工業電腦、金融 、觀光餐飲、零售通路等族群為主,但仍應保持警戒心,應注意停利 (損)點的設立並確實執行。
中長期而言,可以台灣50、高股息、中小、ESG永續等指數型ETF分 批逢低建立部位,做為下一波行情的基本持股。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對下半年記憶體市況看法趨於保守 ,並下調2022年會計年度第四季(6∼8月)業績展望。市調機構集邦 科技指出,韓系原廠在產出不斷增加的壓力下,讓價意願明顯提高, 第三季消費性DRAM合約價跌幅擴大至13∼18%。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調查DRAM市況,韓系原廠在產出不斷增加的 壓力下,為刺激供應商與客戶拉貨,讓價意願明顯提高,促使價格跌 幅持續擴大。除了韓系廠積極讓價,來自現貨的低價顆粒亦在市場流 通,其他供應商不得不跟進,積極降價求售,使得第三季消費性DRA M價格跌幅從原先預估的季跌8∼13%,快速擴大至季跌13∼18%。
展望第四季,在終端庫存尚未完全去化以前,拉貨動能難以回溫。 集邦認為,供過於求的市況尚未獲得改善以前,預期消費性DRAM價格 將持續下探,使得第四季消費性DRAM價格持續走跌,跌幅約3∼8%, 且不排除跌幅將有擴大的可能性。
以DDR3而言,去年在韓系廠積極的定價策略之下,價格處於高水位 ;以4Gb DDR3顆粒為例,與過去最低價格相比約有六成的漲幅。觀察 終端的應用,客戶在新案選擇導入DDR4,除了成本的考量外,台灣D RAM廠的DDR3顆粒尺寸也是一重要因素,顆粒放大將壓縮到其他零組 件的陳列空間。
集邦指出,基於以上考量,客戶轉進DDR4的進度比預期樂觀,因此 在DDR3市場規模明顯收斂的情況下,展望未來補跌空間大。而DDR4目 前的價格雖處於相對低點,但其製程較DDR3先進,且三大原廠仍有持 續轉進新製程的規劃,成本將有效收斂,故預期價格走勢仍將持續走 跌。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對下半年記憶體市況看法趨於保守 ,並下調2022年會計年度第四季(6∼8月)業績展望,預期營收將達 先前預估68∼76億美元區間的下緣,說明個人電腦及遊戲產業需求正 在減弱。
美光表示,受到總體經濟環境和供應鏈吃緊影響,客戶調整庫存的 情況將更為明顯,美光將減少2023年會計年度的資本支出。不過,在 美國總統拜登周二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完成立法後,美光隨即宣布從現在起到2030年,將投資400億美元在 美國製造晶片,希望爭取美國政府補貼。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調查DRAM市況,韓系原廠在產出不斷增加的 壓力下,為刺激供應商與客戶拉貨,讓價意願明顯提高,促使價格跌 幅持續擴大。除了韓系廠積極讓價,來自現貨的低價顆粒亦在市場流 通,其他供應商不得不跟進,積極降價求售,使得第三季消費性DRA M價格跌幅從原先預估的季跌8∼13%,快速擴大至季跌13∼18%。
展望第四季,在終端庫存尚未完全去化以前,拉貨動能難以回溫。 集邦認為,供過於求的市況尚未獲得改善以前,預期消費性DRAM價格 將持續下探,使得第四季消費性DRAM價格持續走跌,跌幅約3∼8%, 且不排除跌幅將有擴大的可能性。
以DDR3而言,去年在韓系廠積極的定價策略之下,價格處於高水位 ;以4Gb DDR3顆粒為例,與過去最低價格相比約有六成的漲幅。觀察 終端的應用,客戶在新案選擇導入DDR4,除了成本的考量外,台灣D RAM廠的DDR3顆粒尺寸也是一重要因素,顆粒放大將壓縮到其他零組 件的陳列空間。
集邦指出,基於以上考量,客戶轉進DDR4的進度比預期樂觀,因此 在DDR3市場規模明顯收斂的情況下,展望未來補跌空間大。而DDR4目 前的價格雖處於相對低點,但其製程較DDR3先進,且三大原廠仍有持 續轉進新製程的規劃,成本將有效收斂,故預期價格走勢仍將持續走 跌。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對下半年記憶體市況看法趨於保守 ,並下調2022年會計年度第四季(6∼8月)業績展望,預期營收將達 先前預估68∼76億美元區間的下緣,說明個人電腦及遊戲產業需求正 在減弱。
美光表示,受到總體經濟環境和供應鏈吃緊影響,客戶調整庫存的 情況將更為明顯,美光將減少2023年會計年度的資本支出。不過,在 美國總統拜登周二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完成立法後,美光隨即宣布從現在起到2030年,將投資400億美元在 美國製造晶片,希望爭取美國政府補貼。
受品牌廠積極調整庫存影響,面板需求大幅衰退,8月上旬電視、IT面板報價同步走弱,其中55吋主流電視面板均價一年來跌幅逾62%,成為重災區。IT用面板各主流尺寸跌幅亦近三、四成,面板廠陷入苦戰,啟動放暑假模式減產因應。
俄烏戰爭、原物料漲價及通膨壓力,導致全球消費市場需求不振,面板市況隨之下行,台、陸、日和韓面板廠均調降產能稼動率度小月。今年第2季結束連七季獲利雙雙轉虧損的友達(2409)和群創啟動鼓勵員工休假措施因應。展望第3季,雙虎保守看待,恐仍難逃度小月低迷市況。
第3季是傳統品牌廠於旺季前的備貨季節,但經濟不明朗,運輸暢通後再令通路庫存升高,品牌客戶減少拉貨,以調整庫存優先。友達認為,目前通路庫存需要一段時間消化,而大陸同業庫存又高於一般水準,讓消化時間更長。因此旺季需求期望值低,保守看待市場需求。
群創表示,外在變數對經濟前景及終端需求的影響程度仍不明朗,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同時視情況調整產能利用率。
集邦科技旗下WitsView公布8月上旬面板報價,反映終端需求低迷,各尺寸電視、IT面板呈下跌走勢,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預期,8月大尺寸電視面板跌幅仍大,但在面板廠減產效應下,監視器、筆電等IT用面板跌幅可望收斂。
范博毓表示,電視整體需求偏弱,即使各面板廠開始調控產能,但對價格跌勢收斂幫助有限,估8月55吋以下尺寸仍將下跌1至3美元。大尺寸面板需求則更疲軟,加上部分品牌開始洽談第4季促銷採購價格,估65、75吋面板將分別下跌10美元及14美元。
俄烏戰爭、原物料漲價及通膨壓力,導致全球消費市場需求不振,面板市況隨之下行,台、陸、日和韓面板廠均調降產能稼動率度小月。今年第2季結束連七季獲利雙雙轉虧損的友達(2409)和群創啟動鼓勵員工休假措施因應。展望第3季,雙虎保守看待,恐仍難逃度小月低迷市況。
第3季是傳統品牌廠於旺季前的備貨季節,但經濟不明朗,運輸暢通後再令通路庫存升高,品牌客戶減少拉貨,以調整庫存優先。友達認為,目前通路庫存需要一段時間消化,而大陸同業庫存又高於一般水準,讓消化時間更長。因此旺季需求期望值低,保守看待市場需求。
群創表示,外在變數對經濟前景及終端需求的影響程度仍不明朗,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同時視情況調整產能利用率。
集邦科技旗下WitsView公布8月上旬面板報價,反映終端需求低迷,各尺寸電視、IT面板呈下跌走勢,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預期,8月大尺寸電視面板跌幅仍大,但在面板廠減產效應下,監視器、筆電等IT用面板跌幅可望收斂。
范博毓表示,電視整體需求偏弱,即使各面板廠開始調控產能,但對價格跌勢收斂幫助有限,估8月55吋以下尺寸仍將下跌1至3美元。大尺寸面板需求則更疲軟,加上部分品牌開始洽談第4季促銷採購價格,估65、75吋面板將分別下跌10美元及14美元。
受終端需求降溫、客戶端進行庫存調整影響,DRAM、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等記憶體產品市場庫存都在兩個月以上,牽動南亞科、華邦、威剛、十銓等業者後市。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指出,在下半年旺季需求展望不明狀態下,部分DRAM供應商開始有較明確的降價意圖,尤其發生在需求相對穩健的伺服器領域有去化庫存壓力,此情況將使第3季DRAM報價由原先預估季減3%至8%,擴大至季減近10%,若後續引發原廠競相降價求售,跌幅恐超越一成。
從庫存水位來看,業界指出,電腦代工廠仍處於連續性下修出貨展望,綜觀各家DRAM庫存水位,平均超過二個月以上,伺服器DRAM方面,買家庫存也落在約七至八周。
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日前在法說會上坦言,第3季的成本和產品價格皆往不利方向發展,毛利率下跌機會大,整體營運將出現挑戰。
雖然產業遇逆風,但南亞科持續推進製程,目前已成功開發出10奈米1A製程,下半年進入量產,1B製程展開試產,1C製程亦進入設計研發階段,預計導入的極紫外光(EUV)技術也在研發中。
威剛認為,今年外在變數最多的第2季谷底已過,第3季雖然記憶體價格較上半年轉弱,但公司採取高靈活度的採購與庫存策略,可保持營運彈性。
威剛強調,下半年電競、工控、馬達與控制系統、電動三輪車等產品也依進度逐步提升出貨量能,都有助營運維持穩定發展。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指出,在下半年旺季需求展望不明狀態下,部分DRAM供應商開始有較明確的降價意圖,尤其發生在需求相對穩健的伺服器領域有去化庫存壓力,此情況將使第3季DRAM報價由原先預估季減3%至8%,擴大至季減近10%,若後續引發原廠競相降價求售,跌幅恐超越一成。
從庫存水位來看,業界指出,電腦代工廠仍處於連續性下修出貨展望,綜觀各家DRAM庫存水位,平均超過二個月以上,伺服器DRAM方面,買家庫存也落在約七至八周。
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日前在法說會上坦言,第3季的成本和產品價格皆往不利方向發展,毛利率下跌機會大,整體營運將出現挑戰。
雖然產業遇逆風,但南亞科持續推進製程,目前已成功開發出10奈米1A製程,下半年進入量產,1B製程展開試產,1C製程亦進入設計研發階段,預計導入的極紫外光(EUV)技術也在研發中。
威剛認為,今年外在變數最多的第2季谷底已過,第3季雖然記憶體價格較上半年轉弱,但公司採取高靈活度的採購與庫存策略,可保持營運彈性。
威剛強調,下半年電競、工控、馬達與控制系統、電動三輪車等產品也依進度逐步提升出貨量能,都有助營運維持穩定發展。
終端品牌因應庫存高而停止拉貨,導致面板報價續跌,面板廠紛紛調降產能利用率因應。據集邦科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面板廠第3季產能利用率將滑落至七成,季減近7.3個百分點;其中,夏普估降至59.3%,上季率先展開調節產能利用率的友達,本季傳出產能利用率降至五成。
受面板報價跌跌不休影響,友達、群創第2季單季都陷入虧損,雙雙終止連七季獲利,合計淨損逾103億元,並都吃光首季盈餘,導致上半年均繳出赤字成績單,並同步釋出本季展望保守訊息,法人預期恐持續虧損。
友達估第3季面板出貨量將季減15%,但因產品組合改善,產品均價(ASP)可望持平上季,並視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產能利用率。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坦言,今年全球市場出現的灰犀牛、黑天鵝比去年底預期的多,俄烏戰爭加劇通貨膨脹,包含原物料、石油、天然氣、化學材料、氣體都上漲,讓產業整體成本上升很多。
另一方面,各國央行抑制通膨進行升息,將使消費性產品需求受到排擠效應。他強調,友達將持續致力朝更高端、高附加價值的方向拓展,以維持營運穩定。
面對面板產業景氣下行,群創表示,動態調整產品組合及成本控管以達到獲利最佳化,並發展高值化、差異化產品,建構多元化的面板應用場域及生態系來發揮「長尾效應」,保持領先技術與產品優勢,維持長期競爭力。
受面板報價跌跌不休影響,友達、群創第2季單季都陷入虧損,雙雙終止連七季獲利,合計淨損逾103億元,並都吃光首季盈餘,導致上半年均繳出赤字成績單,並同步釋出本季展望保守訊息,法人預期恐持續虧損。
友達估第3季面板出貨量將季減15%,但因產品組合改善,產品均價(ASP)可望持平上季,並視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產能利用率。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坦言,今年全球市場出現的灰犀牛、黑天鵝比去年底預期的多,俄烏戰爭加劇通貨膨脹,包含原物料、石油、天然氣、化學材料、氣體都上漲,讓產業整體成本上升很多。
另一方面,各國央行抑制通膨進行升息,將使消費性產品需求受到排擠效應。他強調,友達將持續致力朝更高端、高附加價值的方向拓展,以維持營運穩定。
面對面板產業景氣下行,群創表示,動態調整產品組合及成本控管以達到獲利最佳化,並發展高值化、差異化產品,建構多元化的面板應用場域及生態系來發揮「長尾效應」,保持領先技術與產品優勢,維持長期競爭力。
集邦科技(TrendForce)、以賽亞調研(Isaiah Research)兩大研究機構昨(4)日公布最新調查,英特爾(Intel)原先計畫將Meteor Lake當中tGPU晶片組委外台積電,不過,相關計畫由2023上半年再度遞延至2023年底。
外界解讀,由於英特爾是台積電3奈米首批大咖客戶之一,英特爾遞延該晶片量產時程,將使台積電3奈米產能擴充放緩,恐壓抑明年成長動能。
兩大研究機構調查預測,英特爾部分委外訂單大幅減少且遞延,將使明年投片量近腰斬,牽動台積電後續3奈米擴產計畫踩煞車,換言之,台積電3奈米首發指標大客戶只剩蘋果獨撐,台積電已緊急通知設備供應商調整2023年設備訂單。
台積電昨(4)日回應,公司不評論個別客戶業務。公司產能擴充項目按照計畫進行。英特爾也未回應。
英特爾是台積電大客戶之一,研究機構數據顯示,英特爾2021年居台積電第六大客戶,該年營收貢獻約7.2%,若英特爾相關先進製程需求放緩或延後,對台積電勢必造成衝擊。
分析師指出,台積電沒說的是擴充項目雖然仍按計畫進行,但因客戶需求變化,估計2023年實際擴充的規模,將較最初2021年預期規模大幅縮減。
集邦科技指出,相關產品最初規劃於2022下半年量產,後因產品設計與製程驗證問題遞延至2023上半年。近期該產品量產時程又因故再度遞延至2023年底,使得2023年原預訂的3奈米產能近乎全面取消,投片量僅剩下少量進行工程驗證。
集邦科技指出,此舉已大幅衝擊台積電擴產計畫,造成3奈米製程自2022下半年至2023年首波客戶僅剩下蘋果M系列及A17晶片,讓台積電已決議放緩擴產進度,讓產能不過度閒置造成巨大的成本壓力。
此外,以賽亞調研指出,台積電擴產計畫依客戶需求調整,原先2023年3奈米的擴產規模估將減少月產1萬至1.5萬片,其中,估計英特爾在台積電3奈米投片的繪圖處理器(GPU)產品原預計2023年底達到每月1.5萬片至2萬片的投片量。
外界解讀,由於英特爾是台積電3奈米首批大咖客戶之一,英特爾遞延該晶片量產時程,將使台積電3奈米產能擴充放緩,恐壓抑明年成長動能。
兩大研究機構調查預測,英特爾部分委外訂單大幅減少且遞延,將使明年投片量近腰斬,牽動台積電後續3奈米擴產計畫踩煞車,換言之,台積電3奈米首發指標大客戶只剩蘋果獨撐,台積電已緊急通知設備供應商調整2023年設備訂單。
台積電昨(4)日回應,公司不評論個別客戶業務。公司產能擴充項目按照計畫進行。英特爾也未回應。
英特爾是台積電大客戶之一,研究機構數據顯示,英特爾2021年居台積電第六大客戶,該年營收貢獻約7.2%,若英特爾相關先進製程需求放緩或延後,對台積電勢必造成衝擊。
分析師指出,台積電沒說的是擴充項目雖然仍按計畫進行,但因客戶需求變化,估計2023年實際擴充的規模,將較最初2021年預期規模大幅縮減。
集邦科技指出,相關產品最初規劃於2022下半年量產,後因產品設計與製程驗證問題遞延至2023上半年。近期該產品量產時程又因故再度遞延至2023年底,使得2023年原預訂的3奈米產能近乎全面取消,投片量僅剩下少量進行工程驗證。
集邦科技指出,此舉已大幅衝擊台積電擴產計畫,造成3奈米製程自2022下半年至2023年首波客戶僅剩下蘋果M系列及A17晶片,讓台積電已決議放緩擴產進度,讓產能不過度閒置造成巨大的成本壓力。
此外,以賽亞調研指出,台積電擴產計畫依客戶需求調整,原先2023年3奈米的擴產規模估將減少月產1萬至1.5萬片,其中,估計英特爾在台積電3奈米投片的繪圖處理器(GPU)產品原預計2023年底達到每月1.5萬片至2萬片的投片量。
記憶體市況低迷,南亞科(2408)昨(3)日公告7月營收降至43.96億元,下探近兩年半來低點,月減16.02%,年減44.7%。公司坦言,第3季成本、價格都朝不利方向推進,毛利率下滑機率大,營運較具挑戰。
南亞科前七月營收423.73億元,年減12.3%。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指出,終端市場受高通膨、俄烏戰爭、大陸封控、物流及消費者購買力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需求減弱,不利記憶體業發展。
就需求端看,李培瑛認為,5、6月出貨量明顯下滑,第3季是否有旺季效應,及第4季市況,還要看通膨能否受控制、各國刺激消費方案效果如何,及區域性戰爭是否減緩等兩大因素影響。
法人預期,南亞科第3季出貨量恐不如預期,加上價格修正,成本持續墊高,營收、獲利估將較第2季下滑,本季旺季不旺幾乎確定。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DRAM市場需求位元成長僅8.3%,是近年少見低於10%,遠低於供給位元成長約14.1%,研判2023年DRAM市場在供過於求的情勢下,仍相當嚴峻,價格恐持續下滑。
集邦認為,高通膨持續衝擊消費市場需求,品牌廠以優先修正庫存為首要目標,尤其前兩年面對疫情造成的上游零組件缺料問題,品牌廠超額下單,使得目前筆電整機庫存去化緩慢,2023年筆電需求將進一步走弱。
南亞科前七月營收423.73億元,年減12.3%。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指出,終端市場受高通膨、俄烏戰爭、大陸封控、物流及消費者購買力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需求減弱,不利記憶體業發展。
就需求端看,李培瑛認為,5、6月出貨量明顯下滑,第3季是否有旺季效應,及第4季市況,還要看通膨能否受控制、各國刺激消費方案效果如何,及區域性戰爭是否減緩等兩大因素影響。
法人預期,南亞科第3季出貨量恐不如預期,加上價格修正,成本持續墊高,營收、獲利估將較第2季下滑,本季旺季不旺幾乎確定。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DRAM市場需求位元成長僅8.3%,是近年少見低於10%,遠低於供給位元成長約14.1%,研判2023年DRAM市場在供過於求的情勢下,仍相當嚴峻,價格恐持續下滑。
集邦認為,高通膨持續衝擊消費市場需求,品牌廠以優先修正庫存為首要目標,尤其前兩年面對疫情造成的上游零組件缺料問題,品牌廠超額下單,使得目前筆電整機庫存去化緩慢,2023年筆電需求將進一步走弱。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