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鼎生物科技(興)公司新聞
成立於2014年的三鼎生技,為北醫「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技轉之新創公司,獲鑽石基金投資,資本額5億,由北醫歐耿良教授所領軍,以人體重建醫材開發為目標,結合細胞培養系統、3D列印技術與「生物墨水」水膠為基礎,目標為生產客製化自體細胞醫材產品。
三鼎生技為台灣第一家生物3D列印公司,目前已獲得全球包括美、英、日等九個國家的專利,也將在今年12月掛牌,成為北醫第一家掛牌上市的大學衍生新創公司,創下北醫新創事業新里程碑。
三鼎生技透過創新卓越的先驅技術,開發出了人體組織器官重建平台(目前聚焦人體上顎組織重建與牙科矯正醫材),發展專屬、客製化訂製、個人化之高階醫療器材。
該司產品戴立美透明矯正系統,已於今年4月取得TFDA醫療器材許可。同時三鼎生技為國內唯一符合GLP、GMP、ISO標準的生物3D列印專屬工廠,廠內有自行開發一系列複合式生物3D列印設備,並取得美國FDA產品認證,亦是國際大廠Medtronic台灣唯一生物3D列印的ODM及OEM公司。
歐耿良非醫界出身卻成為北醫最年輕的院長,具有模具及材料的專業背景,跨域至北醫任教,透過將鈦合金材料靈活運用在人體植入材料上,製作出人工牙根、無痛針灸針、微創手術等一次性使用產品,獲得了許多全球性生物醫材的專利以及授權。
其中,影響牙醫界的人工牙根,是台灣製造的首開先例,牙醫界從此不必再仰賴進口而降低植牙費用,造福病人,歐耿良因此獲頒2011年醫學類十大傑出青年獎,及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未來期將台灣生技新創推向國際舞台。
三鼎生技為台灣第一家生物3D列印公司,目前已獲得全球包括美、英、日等九個國家的專利,也將在今年12月掛牌,成為北醫第一家掛牌上市的大學衍生新創公司,創下北醫新創事業新里程碑。
三鼎生技透過創新卓越的先驅技術,開發出了人體組織器官重建平台(目前聚焦人體上顎組織重建與牙科矯正醫材),發展專屬、客製化訂製、個人化之高階醫療器材。
該司產品戴立美透明矯正系統,已於今年4月取得TFDA醫療器材許可。同時三鼎生技為國內唯一符合GLP、GMP、ISO標準的生物3D列印專屬工廠,廠內有自行開發一系列複合式生物3D列印設備,並取得美國FDA產品認證,亦是國際大廠Medtronic台灣唯一生物3D列印的ODM及OEM公司。
歐耿良非醫界出身卻成為北醫最年輕的院長,具有模具及材料的專業背景,跨域至北醫任教,透過將鈦合金材料靈活運用在人體植入材料上,製作出人工牙根、無痛針灸針、微創手術等一次性使用產品,獲得了許多全球性生物醫材的專利以及授權。
其中,影響牙醫界的人工牙根,是台灣製造的首開先例,牙醫界從此不必再仰賴進口而降低植牙費用,造福病人,歐耿良因此獲頒2011年醫學類十大傑出青年獎,及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未來期將台灣生技新創推向國際舞台。
2014年12月成立的三鼎生技,技轉自台北醫學大學的「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由鑽石基金投資,資本額5億,以3D列印技術為基礎,導入「生物墨水」(bio-inks)為材料,以生產客製化自體細胞醫材產品為目標。目前,已與國、內外多個單位進行相關臨床試驗,同時積極推動國內相關法規建立,希望3D生物列印有機會成為台灣在國際上的精緻尖端產業。
歐耿良表示,使用生物墨水的生物3D列印仍少見,門檻高而極具挑戰。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技術人員已能透過電腦軟體的協助描繪出人體內組織器官的精確立體結構影像,因此,讓3D列印技術得以在生物醫學領域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03年,台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成立生醫器材研發中心實驗室,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醫療器材研發的轉譯,並與業界一直建立很好的連結。同時,為因應廠商的試製(prototyping)需求,建立了完整的生醫器材3D列印系統。
2006年,該實驗室更名成立「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由當時北醫的口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現為牙醫學系特聘教授)歐耿良擔任中心主任,目的希望能縮短醫療器材產業與基礎研究的落差,使研發試製品能更快投入市場。
2014年12月,透過鑽石基金的資金挹注,將「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的生醫器材3D列印技術轉譯出來,並成立三鼎生物科技公司(3D Global Biotech Inc.,以下簡稱三鼎),由歐耿良擔任總經理。
目前,三鼎的持股比例為鑽石生技投資60%,北醫與經營團隊等占40%,且資本額新台幣5億資金一次到位,堪稱目前學術界金額最大的一項技轉投資案,已預計明年中登上興櫃。
歐耿良直言表示,「成立公司的最大原因是,學校沒有工廠登記證、營利事業登記證,導致生產研發產品沒辦法進行相關認證。」
目前,三鼎已在汐止的科學園區啟用了約1,200坪符合GTP、GMP標準的生物3D列印專屬工廠,擁有高階自行設計具有美國FDA認證的3D Bio-Factory生物列印專利設備。
除核心設備外,三鼎已開發21項產品,共獲得全球包括美國、台灣等9個國家以上的專利保護。
歐耿良說明,生醫材料的3D列印分為兩種,一種是非人體組織的人工材料(如:鈦金屬、無機陶瓷或聚乳酸高分子等),另一種則是取自人體組織的生物墨水(bio-inks,如人體的幹細胞、體細胞採集後再培養的各式細胞等)。
「目前市面上的生醫產品大多使用人工材料,使用生物墨水的生物3D列印仍少見。」歐耿良同時表示,生物3D列印因存在材料安全性、功能性、結構設計、細胞來源和血管結構等問題,因此極具挑戰。
現階段,三鼎營運內容主要提供整合式醫療服務,包含手術前3D醫學影像重建分析及3D 列印術前評估模型;手術中重建人體組織器官之生物及金屬3D列印之植入式醫材;手術後促進傷口癒合之生物3D列印敷料等。
中期將發展個人化「複合式生物墨水」,著手人工血管、皮膚及乳房重建技術之開發,預計明年向衛福部申請生物3D列印的器官重建/移植臨床試驗,並計畫於數家醫學中心進行臨床試驗。
長期目標將開發個人化抗癌藥物緩釋載體,透過生物3D列印實現結合癌症治療藥物之人工血管,使癌症病患能擺脫長期服藥的困擾,降低用藥量,更安全且減少副作用,進而減輕龐大之醫療成本。
啟動英、美多國臨床試驗 佈局全球生物3D列印市場
目前,三鼎同時將臨床試驗鎖定在美國、英國等海外國家,並已開始執行。臨床試驗的項目則包括有植入式醫材、含細胞的生物3D列印,以及傷口上皮膚和骨頭的重建等等,預計收60個以上案例。
歐耿良強調:「台灣在生物3D列印領域上具有優勢。」他指出,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異在於台灣往精緻醫療發展,而這正適合生物3D列印這類精準的客製化醫療,加上台灣的高醫療水平,在臨床試驗的品質好且可信度高,未來,在國際上的臨床轉譯上將有一定的優勢。
歐耿良表示,使用生物墨水的生物3D列印仍少見,門檻高而極具挑戰。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技術人員已能透過電腦軟體的協助描繪出人體內組織器官的精確立體結構影像,因此,讓3D列印技術得以在生物醫學領域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03年,台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成立生醫器材研發中心實驗室,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醫療器材研發的轉譯,並與業界一直建立很好的連結。同時,為因應廠商的試製(prototyping)需求,建立了完整的生醫器材3D列印系統。
2006年,該實驗室更名成立「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由當時北醫的口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現為牙醫學系特聘教授)歐耿良擔任中心主任,目的希望能縮短醫療器材產業與基礎研究的落差,使研發試製品能更快投入市場。
2014年12月,透過鑽石基金的資金挹注,將「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的生醫器材3D列印技術轉譯出來,並成立三鼎生物科技公司(3D Global Biotech Inc.,以下簡稱三鼎),由歐耿良擔任總經理。
目前,三鼎的持股比例為鑽石生技投資60%,北醫與經營團隊等占40%,且資本額新台幣5億資金一次到位,堪稱目前學術界金額最大的一項技轉投資案,已預計明年中登上興櫃。
歐耿良直言表示,「成立公司的最大原因是,學校沒有工廠登記證、營利事業登記證,導致生產研發產品沒辦法進行相關認證。」
目前,三鼎已在汐止的科學園區啟用了約1,200坪符合GTP、GMP標準的生物3D列印專屬工廠,擁有高階自行設計具有美國FDA認證的3D Bio-Factory生物列印專利設備。
除核心設備外,三鼎已開發21項產品,共獲得全球包括美國、台灣等9個國家以上的專利保護。
歐耿良說明,生醫材料的3D列印分為兩種,一種是非人體組織的人工材料(如:鈦金屬、無機陶瓷或聚乳酸高分子等),另一種則是取自人體組織的生物墨水(bio-inks,如人體的幹細胞、體細胞採集後再培養的各式細胞等)。
「目前市面上的生醫產品大多使用人工材料,使用生物墨水的生物3D列印仍少見。」歐耿良同時表示,生物3D列印因存在材料安全性、功能性、結構設計、細胞來源和血管結構等問題,因此極具挑戰。
現階段,三鼎營運內容主要提供整合式醫療服務,包含手術前3D醫學影像重建分析及3D 列印術前評估模型;手術中重建人體組織器官之生物及金屬3D列印之植入式醫材;手術後促進傷口癒合之生物3D列印敷料等。
中期將發展個人化「複合式生物墨水」,著手人工血管、皮膚及乳房重建技術之開發,預計明年向衛福部申請生物3D列印的器官重建/移植臨床試驗,並計畫於數家醫學中心進行臨床試驗。
長期目標將開發個人化抗癌藥物緩釋載體,透過生物3D列印實現結合癌症治療藥物之人工血管,使癌症病患能擺脫長期服藥的困擾,降低用藥量,更安全且減少副作用,進而減輕龐大之醫療成本。
啟動英、美多國臨床試驗 佈局全球生物3D列印市場
目前,三鼎同時將臨床試驗鎖定在美國、英國等海外國家,並已開始執行。臨床試驗的項目則包括有植入式醫材、含細胞的生物3D列印,以及傷口上皮膚和骨頭的重建等等,預計收60個以上案例。
歐耿良強調:「台灣在生物3D列印領域上具有優勢。」他指出,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異在於台灣往精緻醫療發展,而這正適合生物3D列印這類精準的客製化醫療,加上台灣的高醫療水平,在臨床試驗的品質好且可信度高,未來,在國際上的臨床轉譯上將有一定的優勢。
領先全球,台灣首家生物3D列印公司三鼎,最快明年向衛福部申請生物3D列印的器官重建/移植臨床試驗,首案將鎖定乳癌患者,並啟動「癌症醫療/器官(乳房)重建」臨床程序,明年起將先在北醫附設醫院及其醫療體系旗下雙和、萬芳等三家醫院收40例台灣患者,將有機會改寫醫療史。
三鼎生技近期在台灣科學園區啟動800坪的生物3D列印專屬工廠,投資逾億元、將符合GTP、GMP標準,並擁有十餘部高階機械手臂,及自行設計具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完成的3D Bio-Factory生物列印專利設備。最快今年8月將落成,年底前完成美、台FDA查廠認證後即可投產。
三鼎生技是台北醫學大學衍生公司,由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擔任總經理,並由其技術團隊提供生物3D列印專利智財,目前已獲得全球包括美國、台灣等九個國家專利保護。
據悉,三鼎的股東也都是國內金控大咖,包括富邦、台新、玉山等大集團所注資的鑽石生技投資基金,公司當前資本額約5億元,其中,鑽石基金持股約六成,是主要大股東,而北醫與經營團隊等約占四成。
三鼎近期並扶植完成美國奈米晶片檢測技術公司LamdaGen,協助他們建構檢測平台並與之完成策略聯盟。LamdaGen技術屬於晶片檢測的一種,具有奈米光學檢測專利,利用表面共振的原理,僅15分鐘即可完成疾病篩檢。未來LamdaGen將是三鼎前端篩檢的合作夥伴。
在LamdaGen完成篩檢後,潛在的客戶即可儲存關鍵生物資料,未來一旦有狀況,即可取有關器官的幹細胞組織予以培養、列印後進行移植、重建手術。三鼎也接受專業醫療機構「下單」,只要對方提供關鍵的生物資料,即可複製對方所需要的「器官」。
另一方面,三鼎也正與國際多個大型保險集團洽商,將以醫療險附約的方式,讓被保人選擇性的購買生物3D列印的「儲存方案」,以大陸市場為例,單次價格約人民幣5萬到10萬元不等。未來只要被保險人有需求,即可協助器官重建,僅此領域的市場商機,保守估計單一國家就上百億元。
三鼎生技近期在台灣科學園區啟動800坪的生物3D列印專屬工廠,投資逾億元、將符合GTP、GMP標準,並擁有十餘部高階機械手臂,及自行設計具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完成的3D Bio-Factory生物列印專利設備。最快今年8月將落成,年底前完成美、台FDA查廠認證後即可投產。
三鼎生技是台北醫學大學衍生公司,由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擔任總經理,並由其技術團隊提供生物3D列印專利智財,目前已獲得全球包括美國、台灣等九個國家專利保護。
據悉,三鼎的股東也都是國內金控大咖,包括富邦、台新、玉山等大集團所注資的鑽石生技投資基金,公司當前資本額約5億元,其中,鑽石基金持股約六成,是主要大股東,而北醫與經營團隊等約占四成。
三鼎近期並扶植完成美國奈米晶片檢測技術公司LamdaGen,協助他們建構檢測平台並與之完成策略聯盟。LamdaGen技術屬於晶片檢測的一種,具有奈米光學檢測專利,利用表面共振的原理,僅15分鐘即可完成疾病篩檢。未來LamdaGen將是三鼎前端篩檢的合作夥伴。
在LamdaGen完成篩檢後,潛在的客戶即可儲存關鍵生物資料,未來一旦有狀況,即可取有關器官的幹細胞組織予以培養、列印後進行移植、重建手術。三鼎也接受專業醫療機構「下單」,只要對方提供關鍵的生物資料,即可複製對方所需要的「器官」。
另一方面,三鼎也正與國際多個大型保險集團洽商,將以醫療險附約的方式,讓被保人選擇性的購買生物3D列印的「儲存方案」,以大陸市場為例,單次價格約人民幣5萬到10萬元不等。未來只要被保險人有需求,即可協助器官重建,僅此領域的市場商機,保守估計單一國家就上百億元。
串聯生技價值鏈,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鑽石投資基金將作為資金、人才庫和技術的能量平台,除了與中研院、台大、交大、陽明等學研機構合作外,也將聯手國際知名實驗室,共同開發新藥和創新醫材。
路孔明指出,鑽石將與全球頂尖的生化實驗室合作,共同研究發展國際級的生技新藥,合作模式可能採合資或轉由集團旗下新藥公司共同開發。
積極與學研單位接軌的鑽石基金,投資的領域中,被視為最有機會開發世界級新藥的「醣基生醫」,是技轉來自於中研院包括醣蛋白、醣晶片等系列產品與技術專利;另一家「協和新藥」,也與中研院、台大、北醫等學研單位,簽署6大項技轉合約成立。
「協和新藥」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等多項藥物的開發,目前最受矚目是來自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開發的肺癌新藥,協和目標兩年內有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創新醫材部分,鑽石投資的三鼎生技,專攻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並通過認證結合生物列印技術
路孔明說,醣基生醫和協和新藥是兩個擁有大平台專利技術的新藥公司,在未來在台灣的生技產業必然會扮演關鍵角色。三鼎生技也以兩岸3D列印細胞與器官的龍頭做為目標,現在已取得多項合作合約,預定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
除此之外,為鼓勵創新研發,激發創業動能,鑽石也和台大、交大和陽明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計畫還要再和成大、清大結盟。
路孔明表示,國內對於新創團隊的早期投資較國外相對保守,而與學校合作,創立種子基金,就是希望青年學子能勇於投資大膽做夢。
鑽石基金是國內最大的生技創投,該基金投資績效耀眼,除了技轉中研院醣體技術成立的醣基外,還包括美國永生、基龍米克斯、環瑞醫和安特羅、原創、賽亞等。
路孔明指出,鑽石將與全球頂尖的生化實驗室合作,共同研究發展國際級的生技新藥,合作模式可能採合資或轉由集團旗下新藥公司共同開發。
積極與學研單位接軌的鑽石基金,投資的領域中,被視為最有機會開發世界級新藥的「醣基生醫」,是技轉來自於中研院包括醣蛋白、醣晶片等系列產品與技術專利;另一家「協和新藥」,也與中研院、台大、北醫等學研單位,簽署6大項技轉合約成立。
「協和新藥」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等多項藥物的開發,目前最受矚目是來自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開發的肺癌新藥,協和目標兩年內有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創新醫材部分,鑽石投資的三鼎生技,專攻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並通過認證結合生物列印技術
路孔明說,醣基生醫和協和新藥是兩個擁有大平台專利技術的新藥公司,在未來在台灣的生技產業必然會扮演關鍵角色。三鼎生技也以兩岸3D列印細胞與器官的龍頭做為目標,現在已取得多項合作合約,預定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
除此之外,為鼓勵創新研發,激發創業動能,鑽石也和台大、交大和陽明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計畫還要再和成大、清大結盟。
路孔明表示,國內對於新創團隊的早期投資較國外相對保守,而與學校合作,創立種子基金,就是希望青年學子能勇於投資大膽做夢。
鑽石基金是國內最大的生技創投,該基金投資績效耀眼,除了技轉中研院醣體技術成立的醣基外,還包括美國永生、基龍米克斯、環瑞醫和安特羅、原創、賽亞等。
產官學協力,歷年新藥最大投資。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昨(9)日宣布,由科技部、生策會聯手選題,從學界找出三項潛力技術,由國內生技最大基金鑽石生技投入18億元,引入產業界夥伴,一口氣成立三家新創企業,為內閣改組後由官方領軍的生技投資首例。
新藥新創投資案是由張善政在昨日第11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上宣布,張善政表示,台灣新藥開花結果的時間到了,而此次產官學合作的新創企業投資案就是個見證,這樣型態的投資是鼓勵學界開發新藥,是一個不得了的投資指標。
此次產官學新藥新創投資案,是由科技部主導、生策會搭橋並且共同透過專家選題,引入國內最大生技創投基金鑽石生技注資18億元,成立三家新藥公司。這三家公司分別為協和、欣耀、3D Global Biotech;其資本額分別為協和10億元、欣耀3億元、3D Global Biotech則為5億元。
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此次以「協和新藥」為主要標的的新創公司投資,是由鑽石(產)、台大與北醫(學)、中研院(研)三方攜手,之所以取名為「協和」,也是以「協」字由三個「力」加起來,代表攜手合作、眾志成城的意思。
協和新藥方面,是主要技術來自上述學研單位授權多項小分子(化學)與DNA創新藥物研發成果,目前擁有多項具抑制EGFR-TKI抗藥性肺癌細胞生長、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生長之新穎化合物。此外,還有因唐獎生醫獎而暴紅的拮抗PD1、CTLA-4的適體藥物,預計兩年內至少兩項產品進入人體臨床(IND)。
其次,欣耀生醫的主要技術,則為國防醫學院等研究機構授權代謝酵素調控技術平台新藥,目前已經完成無肝毒副作用的止痛藥「安泰拿疼」(SalfTynadol),現正進入臨床一期b階段試驗;並經人肝體外篩選,找到多個治療脂肪肝技術,正申請國際專利中。
此外,3D Global Biotech則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的整合式醫療服務系統、生物列印墨水、生物列印機台技術及功能性電漿技術,是台灣首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的高階醫材公司。
新藥新創投資案是由張善政在昨日第11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上宣布,張善政表示,台灣新藥開花結果的時間到了,而此次產官學合作的新創企業投資案就是個見證,這樣型態的投資是鼓勵學界開發新藥,是一個不得了的投資指標。
此次產官學新藥新創投資案,是由科技部主導、生策會搭橋並且共同透過專家選題,引入國內最大生技創投基金鑽石生技注資18億元,成立三家新藥公司。這三家公司分別為協和、欣耀、3D Global Biotech;其資本額分別為協和10億元、欣耀3億元、3D Global Biotech則為5億元。
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此次以「協和新藥」為主要標的的新創公司投資,是由鑽石(產)、台大與北醫(學)、中研院(研)三方攜手,之所以取名為「協和」,也是以「協」字由三個「力」加起來,代表攜手合作、眾志成城的意思。
協和新藥方面,是主要技術來自上述學研單位授權多項小分子(化學)與DNA創新藥物研發成果,目前擁有多項具抑制EGFR-TKI抗藥性肺癌細胞生長、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生長之新穎化合物。此外,還有因唐獎生醫獎而暴紅的拮抗PD1、CTLA-4的適體藥物,預計兩年內至少兩項產品進入人體臨床(IND)。
其次,欣耀生醫的主要技術,則為國防醫學院等研究機構授權代謝酵素調控技術平台新藥,目前已經完成無肝毒副作用的止痛藥「安泰拿疼」(SalfTynadol),現正進入臨床一期b階段試驗;並經人肝體外篩選,找到多個治療脂肪肝技術,正申請國際專利中。
此外,3D Global Biotech則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的整合式醫療服務系統、生物列印墨水、生物列印機台技術及功能性電漿技術,是台灣首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的高階醫材公司。
串聯生技價值鏈,科技部、生策會、鑽石基金合作拋磚引玉,昨(9)日宣佈由鑽石投資18億元技轉來自於台大、中研院、北醫、國防醫學院等發明,新創立協和新藥、欣耀生醫與3D GLOBAL BIOTECH INC.等3家新創事業。技轉金將採技術入股模式,作價持股由2成起跳。
該投資案由科技部、生策會聯手選題,從學界找出3項包括小分子新藥、無肝毒止痛藥,以及近年十分夯的高階3D植入式醫材潛力技術,由國內最大生技創投-鑽石基金投資。
走出實驗室成新創企業
生策會長陳維昭表示,以往早期研發創新、高風險的技術,一般創投都不願意出資,造成技術只能停留在實驗室。因此,生策會與鑽石生技2012年簽訂合作,從新創獎平台選題,針對早期創新的學界技術,協助籌資新創企業,讓這些EARLY-STAGE研發成果有機會開花結果,且透過企業投資提供學界創業育成種子基金。
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對學界新創公司將採長期投資,目前經營團隊除了原本學界研發人員外,已經從國外延攬有成功經驗的科學家一起加入,預計首輪資金由鑽石投資,隨著產品陸續進入階段性過程,也將啟動第二波的募資潮。
新藥後年可望臨床試驗
路孔明表示,鑽石協助創立的3家新創企業中,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藥物的協和新藥,預計2016年至少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協和已聘請李文成博士,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兼研發長;李文成曾任職於美國BIOGEN IDEC藥物化學部副主任,以及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化學部副總裁。
另外,欣耀生醫則技轉國防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代謝酵素調控技術平台,目前已完成無肝副作用之疼痛用藥安泰拿疼的PHASE IA。
至於3D GLOBAL BIOTECH INC.,則專注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的高階醫材公司。短期鎖定客製化人工植牙,中期將結合生物列印技術,進行客製化骨替代物及乳房重建,長期將生產個人化抗癌藥物緩釋載體。
該投資案由科技部、生策會聯手選題,從學界找出3項包括小分子新藥、無肝毒止痛藥,以及近年十分夯的高階3D植入式醫材潛力技術,由國內最大生技創投-鑽石基金投資。
走出實驗室成新創企業
生策會長陳維昭表示,以往早期研發創新、高風險的技術,一般創投都不願意出資,造成技術只能停留在實驗室。因此,生策會與鑽石生技2012年簽訂合作,從新創獎平台選題,針對早期創新的學界技術,協助籌資新創企業,讓這些EARLY-STAGE研發成果有機會開花結果,且透過企業投資提供學界創業育成種子基金。
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對學界新創公司將採長期投資,目前經營團隊除了原本學界研發人員外,已經從國外延攬有成功經驗的科學家一起加入,預計首輪資金由鑽石投資,隨著產品陸續進入階段性過程,也將啟動第二波的募資潮。
新藥後年可望臨床試驗
路孔明表示,鑽石協助創立的3家新創企業中,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藥物的協和新藥,預計2016年至少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協和已聘請李文成博士,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兼研發長;李文成曾任職於美國BIOGEN IDEC藥物化學部副主任,以及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化學部副總裁。
另外,欣耀生醫則技轉國防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代謝酵素調控技術平台,目前已完成無肝副作用之疼痛用藥安泰拿疼的PHASE IA。
至於3D GLOBAL BIOTECH INC.,則專注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的高階醫材公司。短期鎖定客製化人工植牙,中期將結合生物列印技術,進行客製化骨替代物及乳房重建,長期將生產個人化抗癌藥物緩釋載體。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