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根據CMoney統計,8月以來債券ETF跌多漲少,而漲幅前十強的債券ETF中,又以短天期美債為大宗,依序為中信美國公債0-1(00864B)、群益0-1年美債、國泰US短期公債、富邦美債1-3年、永豐1-3年美公債、元大美債1-3、群益1-5Y投資級債、中信EM主權債0-5、新光美債1-3、國泰1-5Y非投等債。
法人指出,由於短天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高於長天期,且對升息敏感度又較長天期低,因此現階段短天期美債相對長天期債券ETF,更具有高息、價格低波動的特性,據彭博資訊,美國1年期公債殖利率達5.36%,高於5年期的4.31%、10年期的4.16%,巴菲特掌管的波克夏海瑟威第2季財報揭露,已大量買進殖利率約5%的美國短期公債。
元大投信指出,依歷史經驗,升息尾聲為進場債市最佳時機,除了相對高殖利率外,未來更有價格上漲空間, 目前各天期美債呈現殖利率倒掛,無意等待降息政策、承擔長債利率風險的投資人,可關注美國短期公債做為息收來源,以元大美債1-3為例,今年來三次季配年化配息率分別為4.4%、4.2%、4.8%,皆較長天期公債ETF更高。
市值型ETF納入存股名單,有助於參與台股市值成長的報酬潛力,元大臺灣ESG永續是市場唯一「季配+永續+市值型」的台股ETF,其追蹤的臺灣永續指數,是以包含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14項ESG評鑑篩選成分股後,透過市值加權方式決定權重。
目前有44檔台灣50成分股入列該指數,因此元大臺灣ESG永續主要持股與元大台灣50高度相似,目前股價也只有元大台灣50的四分之一,吸引不少小資族青睞。
元大臺灣ESG永續2019年8月成立以來,含息報酬率95.8%,換算年化報酬率19.04%,且年年配息並填息。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截至6月底,境內基金共有1,028檔,總規模為5.7兆台幣、境外基金為981檔,總規模為3.5兆台幣,2019年起境內基金規模正式超越境外基金,主要貢獻源自於近四年的ETF蓬勃發展,也帶動ETF占共同基金比重逐年升高。
台灣ETF回溯自2003年第一檔元大台灣50問世,當年底ETF規模為396億元,如今達到3.1兆元;而ETF檔數也從2003年底的1檔至現在234檔(含14檔期信ETF)。如今境內基金總規模為5.7兆,當中ETF總規模達到3.1兆元,ETF占共同基金比重達54%,為全球最高。
劉宗聖出席「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在「投資找專家」論壇分享「ETF投資策略與布局規畫」。ETF自2003年第一檔元大台灣50開始,20年來已有16家投信公司加入市場,同時前五大投信囊括88%ETF市占率,且均為境內投信,顯示ETF發展在地化。
元大投信ETF總規模1.03兆元,市占率34%,穩居龍頭;其中,台股ETF市占率58%,而首檔、3,420億元規模最大的元大台灣50,單一檔占台股ETF比重30%,與市面上多數產品不同之處,元大台灣50有一大半受益人是國際長期專業機構。至於債券ETF表現,元大投信規模市占18.3%、受益人數占52%。
近年台灣ETF成長主力之一的台股ETF,自2020年起發行的投信與產品檔數增加,重拾台灣的主場優勢,尤其高股息的火熱讓台股ETF成為近幾年規模增長最快的資產類別。
其次,債券ETF規模、人氣續創新高,2023年因預期聯準會升息近尾聲,一般投資人參與度明顯提升,受益人數連年翻倍成長,債券ETF受益人數增長至逾54萬人,加上法人客戶資金持續流入,規模續創新高近1.6兆元,持續坐穩亞洲最大。
在ETF的1.0時代,創造了「4 X 4 X 4 X 4」的大格局。第一個四是「股票、債券、商品、外匯」四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第二個四是「 原型、槓桿、反向、Smart Beta」類型產品。第三個四是「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第四個四是「零股、存股、ETF、APP」四大關鍵機制。
迎接2.0時代,ETF發展將從「生產製造」跨入「創新應用」,告別產品導向、標準化、交易導向的紅海市場,進入解決方案導向,提供差異化附加價值、客製化、需求推動、動態變化、以配息╱分紅為主、智能化投資產生的多元組合、人口老化退休理財下的配置導向、品質敏感的藍海市場。
過去投資人對於ETF偏重「單次單檔」交易導向,劉宗聖認為,將從交易導向的買黑賣紅,進入到配置導向的過程中,首先,投資人要避免過度集中以及重覆購買,舉例來說,買三檔只是名稱不同的台股高股息ETF,來打造「季季配」,反而是將風險全部集中在「台股」這個類別上,若遇到台股動盪行情,有可能填不了息、賠了價差。
其次,「過去的配息並不代表未來的配息,配息前請詳閱填息紀錄」,意思就是,買這些高股息不只有存本取息而已,基本上還是要能賺到資本利得,也就是能順利填息。若是為了配息而配,也會衍生出領了息卻賠了本的問題。
第三,為抑制通膨,聯準會這波升息循環暴力升息21碼,債券到期殖利率來到4%至6%間,吸引投資人逢低買進債券ETF,然而債券ETF會因額度不夠而在次級市場溢價,提醒投資人看到出現溢價要稍安勿躁。
第四,投資人熱烈湧入ETF的同時,也呼籲投資人要選擇所愛、愛你所選;不要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投資前要先了解商品、對風險以及屬性要做好KYC、KYP,先求不傷身體,再求療效。
如今領息不只能靠一檔產品,可以透過多檔產品組成多次配息組合,用股票型、債券型、外匯型、商品等ETF打造出適合的核心及衛星的資產配置。
隨著全球市場的波動,投資人對於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定期定額投資成為一種流行的策略。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台灣38家投信業者的每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總計達36.22億元,其中九家業者的定時定額金額更是破億元,金額高達31.2億元,佔整體定期定額資金的86%。這些業者中,元大投信便是其中之一,以其特色基金產品、穩健長線表現和品牌信賴度,吸引了大量投資人的關注。 元大投信旗下眾多長青基金,對台股與海外股票均有深入研究。在台股團隊方面,元大投信投注大量資源,特別關注AI題材帶動的台股上漲。近期台股在AI帶動下來到相對高檔,但也出現震盪,透過定時定額分散進場時點,成為參與台股的好方法。 PGIM保德信科技島基金經理人孫傳恕表示,今年台股漲幅近兩成,專業團隊的操盤選股,洞悉產業趨勢,並靈活操作,使得不少基金能夠打敗大盤,成為長線投資的首選。孫傳恕預測,短線台股將視美國CPI數據和輝達的财报表現,而年底前的台股走勢,則可從企業獲利表現判斷。歷史經驗顯示,指數年度報酬與獲利年增率相關係數高達86%,獲利年增率改善時,指數上漲機率較高。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則強調,下半年風格將以可抵禦景氣變化的大型成長股、受惠AI、電動車和綠能的趨勢以及政策概念為主流。雖然近期市場有漲多與美國評級等因素干擾,但長線仍看好AI商機的發展,應用層面將逐步擴大。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則提到,AI相關族群自5月以来持續成為市場主流,個股漲幅相當大,但長線仍看好AI商機的發展。黃俊斌預測,下半年供應鏈將進入密集出貨期,AI伺服器的需求成長期才剛開始,回檔時可逢低布局貢獻度較高的AI受惠股。
台灣金融市場的領航者,元大投信,近期盛大慶祝旗下ETF產品滿20週年。自2003年首創台灣首檔ETF——元大台灣50(0050)以來,元大投信不僅在ETF市場上打下堅實基礎,更以創新與責任心,成為投資人信賴的金融品牌。這20年間,元大投信的ETF產品深受投資人喜愛,其中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0056)兩檔ETF累計超過150萬受益人,成為市場上的明星產品。 為響應全球永續議題,元大投信積極推動數位帳單服務,減少紙張消耗,並透過email為投資人提供便利的配息通知。投資人只要在元大投信官網線上申請數位帳單,就有機會獲得LINE POINTS點數,與元大投信一起加入ESG永續行動。 台灣ETF市場自2003年開始發展至今,總規模已突破3兆元,投資人數逾600萬人。元大台灣50作為最具指標性的ETF,20年來穩定參與台股上市企業市值成長,累積報酬超過550%,成為國人投資ETF的重要里程碑。2007年問世的元大高股息(0056)則為台灣ETF市場帶來新的投資風潮,推動存股領息蔚為風潮。 元大投信不僅提供多元化的ETF產品,還積極推動數位化發展,從短中期的多元資產配置到長期的退休理財規畫,大量導入金融科技與創新技術。2021年推出的「元大基金先生」APP,更是投信業的創新之作,讓投資人能簡易方便地管理主、被動基金資產。 為慶祝ETF 20周年,元大投信特別推出申請ETF數位帳單即可抽LINE POINTS點數活動,並於9月30日前完成線上申請的投資人,將有機會獲得LINE POINTS 20點。此外,投資人還可在11日至12日參加在世貿1館舉辦的「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於元大投信攤位完成數位帳單申請或加入元大投信LINE官方帳號,完成闖關任務還可獲得限量精美小禮。 今日活動開幕當日,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被稱為「ETF教父」,將於現場「投資找專家」論壇分享「ETF投資策略與布局規畫」,根據美國後升息時代的現況,提供民眾ETF投資策略建議。
目前每月定時定額金額超過億元的業者有保德信、統一、國泰、群 益、復華、摩根、安聯、元大、野村,分析這些人氣投信旗下多有台 股與海外股票長青基金,而在台股團隊更是投注相當多研究資源,眼 見這波台股在AI題材帶動之下來到相對高檔,近期再度出現震盪,透 過定時定額分散進場時點,不失為參與台股的好方法。
PGIM保德信科技島基金經理人孫傳恕指出,台股今年來漲幅近兩成 之多,同期台股基金在專業團隊的操盤選股之下,因為洞悉產業趨勢 ,並配合類股輪動靈活操作,在兼顧大型股與中小型股,以及電子、 金融、傳產不同步調的成長機會之下,不少基金繳出大幅打敗大盤的 好成績,成為投資人參與台股長線成長的首選。
孫傳恕表示,短線台股將視今晚美國CPI數據以及本月下旬輝達的 財報數據表現,至於到年底前的台股走勢,可從企業獲利表現判斷, 根據歷史經驗,2014年以來指數年度報酬與獲利年增率相關係數高達 86%,每當獲利年增率較前季改善,則指數該季度上漲機率較高,由 於今年第三季台股獲利仍為負值,大盤要大幅揚升的機率較低,反而 是隨著第四季企業獲利可望恢復正成長,加上第四季向來有旺季行情 加持,指數創高機率將大幅提升。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 雖近期有漲多與美國被降評等因素干擾 ,但下半年的風格上主要仍為可抵禦景氣變化的大型成長股、受惠A I、電動車和綠能的趨勢以及政策概念為主流,且重點是在檢視相關 族群的長期競爭力。從產業基本面來看,雖目前產業仍以短急單來因 應不高的能見度,但普遍共識是今年下半年有望優於上半年、營運有 望逐季向上。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指出,AI相關族群從5月以來持續 成為市場主流,熱度也沸騰到高點,在個股漲幅都相當大的情況下, 面臨獲利回吐的賣壓。但長線仍看好AI商機仍將持續發酵,應用層面 逐步擴大,尤其近期包括微軟、Alphabet和Meta,接連於最新一季的 財報說明會中,重申續投AI應用服務並積極採購AI伺服器,下半年供 應鏈有望進入密集出貨期,AI伺服器的需求成長期才剛開始,回檔可 逢低布局貢獻度較高的AI受惠股。
元大投信發揮企業影響力,響應全球永續議題,全面推動ETF數位帳單,減少紙張消耗,透過email輕鬆掌握配息通知,投資人只要上元大投信官網線上申請數位帳單,就有機會抽中LINE POINTS點數,與元大投信一起加入ESG永續行動。
台灣ETF自2003年創立第一檔開始截至今年已走過20年,整體總規模正式突破3兆元,投資人數逾600萬人。最具指標意義的0050,20年來穩定參與台股上市企業市值成長,成立以來創造超過550%累積報酬,更開啟國人投資ETF的重要里程碑,成為最具指標性的投資標的。
針對市值成長與高股息兩大台股投資主軸,2007年再有台灣第一檔高股息ETF 0056問世,為台灣ETF開啟另一個篇章,帶動存股領息蔚為風潮,國內ETF從2003年的一檔0050,發展多元化商品包含市值型、高股息型、槓桿反向型、主題型、債券型等,至今已達240檔ETF商品。
元大投信除提供產品多元化服務,更以投資人需求出發,積極推動數位化發展,從短中期的多元資產配置到長期的退休理財規畫,大量導入金融科技與創新技術。2021年推出的「元大基金先生」APP更是投信業創舉,簡易方便、利於投資人管理主、被動基金資產,一機在手即可投資狀況,並推動ETF數位帳單,以e化行動落實環境永續,提供投資人多元投資管道與服務,讓數位理財更為普及。
配合ETF 20周年活動,元大投信推出申請ETF數位帳單即可抽LINE POINTS點數活動,只要在9月30日前完成線上申請即有機會獲得LINE POINTS 20點。民眾也可於今(11)日至明(12)日至世貿1館參與「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於元大投信攤位完成數位帳單申請或加入元大投信LINE官方帳號,完成闖關任務還可獲得限量精美小禮。
今日活動開幕當日,擁有「ETF教父」之稱的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更將於活動現場「投資找專家」論壇分享「ETF投資策略與布局規畫」,根據美國後升息時代的現況,透過股票型、外匯型、黃金等ETF商品進行資產配置組合,提供民眾ETF投資策略建議。
隨著炎炎夏日,學校暑假開始,捐血人數逐漸減少,加上天氣熱得讓人不想外出,這讓血液庫存面臨嚴峻挑戰。不過,元大金控為了應對這個問題,辦理了本年度第二次「元大愛心捐血活動」,結果共募得739袋熱血,為各地血液庫存注入了強大的支持。 元大金控一直以積極參與社會公益聞名,他們將營運據點當作社區共好的核心,號召全台據點的員工、供應商以及鄰里共同參與,形成一股強大的在地力量。從7月初開始,活動從外縣市展開,最後一週則由台北市的五個捐血點接棒,讓捐血更加便利。 在活動中,許多元大投信的員工表示,加入公司後才開始參與捐血,而且經常是同事們一起約好下樓捐血,這讓他們感到非常滿足。元大人壽的員工則分享,大學時曾經想捐血卻被退貨,但現在飲食作息健康,終於能夠順利捐血。而元大銀行的員工則表示,已經習慣定期參加集團的捐血活動,因為捐血車就在公司樓下,非常方便。 自2011年以來,元大金控已經連續七年榮獲台灣血液基金會頒發的「捐血績優企業團體」獎項,而「元大愛心捐血活動」也已經持續辦理了13年,成為集團的標準活動。透過Facebook粉絲團「元大GoodNews」與「元大愛無限」,元大金控廣泛傳遞公益捐血訊息,吸引更多有愛心的人加入捐血行列,希望以此拋磚引玉,提倡社會參與的精神,讓熱血不斷,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正向的力量。
元大金控積極落實社會參與,將營運據點作為社區共好核心,舉行 號召全台據點同仁、供應商及地方鄰里,串聯在地力量,帶動民眾踴 躍挽起衣袖、捐出熱血響應「元大愛心捐血活動」。7月初由外縣市 起跑,最後一周由台北市五個捐血點接棒,在公司門口即可捐血,引 發熱烈迴響,不少同仁放下手邊工作,排隊等候獻出血液做愛心。
元大投信同仁表示,來到元大後才開始捐血,且經常都是整群同事 相約下樓挽袖,能夠一起幫助別人感覺很棒。元大人壽同仁分享,大 學時曾經想要捐血,可惜當時被退貨,開始上班以後,飲食作息比較 健康,終於通過檢測順利捐血。第四次參加捐血的元大銀行同仁說, 已經習慣定期參加集團舉辦的捐血活動,捐血車就在公司樓下,不影 響工作很方便。
元大金控連續七年榮獲台灣血液基金會「捐血績優企業團體」肯定 ,自2011年以來,「元大愛心捐血活動」已持續辦理13年,為集團指 標活動,串聯旗下各據點「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以實際行動善盡 企業社會責任。
元大金控透過Facebook粉絲團「元大GoodNews」與「元大愛無限」 宣傳號召,廣泛傳遞公益捐血訊息,吸引更多有愛人士加入捐血行列 ,期能拋磚引玉,提倡擴大善循環,號召大家發揮「社會參與」精神 ,讓熱血源源不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正向力量。
台灣投資市場再創紀錄!近期債券ETF的熱潮不斷升溫,累計追募金額已達6,800億元,總規模衝破1.6兆元,創下新高。這股熱潮背後,是因為市場普遍認為目前債券殖利率攀升至近年高點,加上聯準會(Fed)升息尾聲已至,投資債券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這波升息循環中,Fed已經進行了21碼升息,將基準利率升至5.25%至5.50%,為近年來罕見的「股息、債息雙高時代」。這也使得市場資金開始雙向布局,債券ETF因為具有約定好的債息,相對穩定,加上節稅優勢,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青睞。 特別是元大投信旗下的元大美債20年ETF,今年以來表現亮眼,投資人數達15.7萬人,成為債券ETF的人氣冠軍。8月16日除息0.28元,單季殖利率達0.89%,年化殖利率則為3.5%,發行單位數增加3,450萬個,總發行單位數達34.9億個,規模達1,067億元,排行債券ETF第二。由於已達到可募集額度上限,元大美債20年自8月3日起暫停受理初級市場申購。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經理人游日傑建議,核心資產投資者可以選擇理想的高股息ETF,透過領取的配息或新累積的資金,配置在不同資產類別標的上,進行多元化投資。
【台股ETF動態】高股息ETF近期表現搖盪,AI概念股漲後回檔影響波動度
近來,高股息ETF因成分股包含廣達、光寶科等AI概念股而漲勢強烈,讓投資者存股變成飆股。然而,隨著AI概念股的回檔,近一周來ETF的波動度明顯加大,部分ETF跌幅甚至超過大盤。不過,也有逆勢抗跌的ETF出現。
據CMoney統計,台股加權報酬指數及電子報酬指數近一個月年化波動度分別為12.6%、15.5%,近一周股價跌幅則分別為1.4%、2.3%。在台股高股息ETF規模前五大中,復華台灣科技優息波動度雖然高於大盤,但低於電子指數,主要因為6月底成分股調整時已剔除波動性較高的個股,近期股價則抗跌、上漲1.1%。
元大台灣高股息低波則因選股納入本益比條件,並在6月指數定審時增持防守型類股,近期波動度低於大盤,但近一周報酬仍略輸大盤。富邦特選高股息30的波動度較高,但同期間跌幅在1%以內,也算抗跌。
不過,元大台灣高股息和國泰永續高股息因持股中包含熱門AI概念股,近一周雙雙跌幅逾4%,波動度升至19.2%、21.1%。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則在連續兩月配出0.11元後,市場買氣熱絡,逆勢溢價,提醒投資人留意合理的折溢價。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經理人許忠成表示,AI概念股短線獲利了結導致台股波動,但AI仍是中長期產業應用需求,相關供應鏈仍有潛力。元大投信建議,投資者可同時考慮市值型ETF,參與台股市值成長的潛力。
受到AI概念股漲多修正影響,根據CMoney統計,以還原淨值近一個月年化波動度,台股加權報酬指數及電子報酬指數分別為12.6%、15.5%,近一周股價跌幅分別為1.4%、2.3%。
檢視台股高股息ETF規模前五大標的,規模220億元、聚焦電子科技股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波動度雖高於大盤,但低於電子指數,因6月底年度成分股調整時就剔除波動性較高的個股,部分熱門AI概念股功成身退,近一周股價抗跌、上漲1.1%。
規模在300億元之列的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因選股有納入本益比條件,加上6月指數定審獲利了結電腦及周邊設備股,並增持食品、電信等防守型類股,近期波動度低於大盤,不過近一周報酬仍輸大盤;至於富邦特選高股息30波動度雖較高,但同期間跌幅則在1%以內,也算抗跌。
2,000億元之上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因前十大持股多有熱門AI概念股,包含緯創、廣達、英業達、光寶科等,致使近一周雙雙跌幅逾4%,波動度升至19.2%、21.1%。
近期台股震盪加劇,大部分台股ETF呈現折價,惟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在連續兩月配出0.11元後,市場買氣熱絡,迅速晉升第五大台股高股息ETF,連日逆勢溢價,2日達到1.04%,提醒投資人宜留意合理的折溢價。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經理人許忠成表示,台股AI概念股短線出現獲利了結,導致台股出現較大波動,但AI為中長期新的產業應用需求,相關受惠供應鏈仍有可為,加以其他子產業庫存調整陸續告一段落,接棒帶動企業獲利回溫,支撐台股盤堅向上格局。
元大投信建議,投資人在存高股息ETF的同時,也可同步納入市值型ETF於存股名單,參與台股市值成長的報酬潛力。
為打壓頑強的通膨,Fed本輪升息循環達到21碼,將基準利率升至5.25%至5.50%,因此,今年成為少見的「股息、債息雙高時代」,市場資金對此展開雙向布局,相對於高股息ETF,債券ETF領的是約定好的債息,相對穩定。
同時債券ETF具有節稅優勢,因其配息收益計入海外利息所得,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一般投資人新台幣670萬元內可免稅(自然人),且因其配息來源屬於境外所得,故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是集合固定息收及眾多優勢的產品。
今年以來長天期美債ETF含息價格漲幅在2%之上,其中,元大美債20年擁有15.7萬投資人,是債券ETF中的人氣冠軍,8月16日除息0.28元,以2日收盤價換算,單季殖利率達到0.89%,年化殖利率為3.5%,2日發行單位數增加3,450萬個,總發行單位數達到34.9億個,規模來到1,067億元,排行債券ETF第二大;根據元大投信公告,元大美債20年因已達可募集額度上限,自8月3日起暫停受理初級市場申購。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經理人游日傑指出,核心資產投資人可以挑選理想的高股息ETF;後續透過領取的配息或新累積的資金,配置在不同資產類別標的上。
日本央行最新公布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並上修通膨預期,這對投資者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近年來,日股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表現亮麗,讓許多人對日本股市產生了興趣。就在這個時候,元大投信出手了,他們看準了這波日股的成長機會,並提出了一系列的投資建議。 首先,日本正逐步擺脫長期通縮的困境,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大支持。而全球主要股市中,日本股市還沒有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這也讓許多投資者看到了機會。根據法人觀察,目前日本股市的內、外資籌碼狀況非常熱絡,投資人的交割款餘額創下了新高,這顯示了市場的活力。 元大投信強調,日股作為全球第三大成熟市場,其「股價淨值比」相對低估,這意味著日股的價值仍有上升空間。此外,美銀的全球經理人調查也顯示,目前全球大型科技股資金過度集中,而日股則相對冷門,這也讓日股投資趨勢有長期發展的潛力。 再來,日圓匯率的貶值對日本製造業來說是一大福音,這不僅帶動了企業獲利,也推升了日股表現。元大投信看準了這股趨勢,他們的日本龍頭企業基金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在8月1日首次追加募集獲准,預計將再掀市場熱潮。 最後,元大投信強調,布局日本股市,等於是掌握了AI電動車、智慧工廠、尖端醫療等最新科技浪潮。他們的日本龍頭企業基金聚焦於精密工業、先進科技、尖端醫療三大領域,讓投資人能夠簡單參與日股的核心成長力,搶先布局日股的榮景。
2023年,對台灣資產管理業界來說,可是個歷史性的一年。主動基金邁入40週年紀念,ETF也迎來20週年的里程碑。這20年間,ETF的發展可謂艱苦卓絕,但這並不意味著主動型基金和傳統產品就會消失。事實上,它們都在不斷進步,只是策略上有所不同。從整體市場的發展和循環來看,過去這20年,正是ETF崛起和發展的階段。 從2019年開始,境內基金規模正式超越境外基金,並跨越了4兆元的關卡。截至今年6月底,規模已經達到5.1兆元,其中ETF占比2.7兆元。現在,ETF甚至可以與複委託一較高下。這些成就,都得益于ETF在第一個1.0時代所創造的「4×4×4×4」大格局。 首先,這個「四」指的是四種不同的資產類別:股票、債券、商品、外匯。第二個「四」則是:原型、槓桿、反向、smart beta,其中smart beta類型產品近幾年備受市場青睞。第三個「四」是: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主管機關在法規和政策上的開放,是ETF熱絡發展的重要推手。最後一個「四」是:零股、存股、ETF、App,這四大關鍵機制,近年來共同推動了台灣跨證券、投信領域的生態系統變革。 這20年來,ETF的「4×4×4×4」框架得以堅強地支撐起來。從業者的發行角度和產品發展模式來看,零和、競合到整合,是這過程中的三大關鍵。現在,ETF已經超過200檔,對投資人來說,選擇變得有些困難。現狀是,超過一半的規模集中在債券,超過八成的受益人持有台股,超過500萬的投資人則是配息族。 因此,我們應該鼓勵投資人從「交易導向」轉向「配置導向」,從「配息族」變成「配置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
【台北訊】近期ETF市場熱鬧非凡,不僅高股息ETF表現亮眼,債券ETF也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其中,元大投信的元大美債20年(00679B)以其成立時間最久、受益人數最多的優勢,成為市場上的明星產品。該ETF的受益人數已達15.7萬人,每受益權單位將配發0.28元,換算單季殖利率達0.8%,年化約3.5%。此外,其追蹤的ICE美國政府20+年期債券指數,當前殖利率為4.1%。 除了元大美債20年,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中信美國公債20年以及中信優先金融債等三檔債券ETF也表現出色。中信高評級公司債的受益人數為6.7萬人,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13元;中信美國公債20年的受益人數為2.1萬人,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273元;中信優先金融債的受益人數為1.5萬人,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14元。這三檔ETF的單期殖利率分別為0.3%、0.8%、0.3%,年化殖利率則為4.3%、3.4%、4.5%。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以及中信優先金融債的配息金額連續兩個月保持一致。四檔ETF的實際配息金額將於8月14日公告,8月16日除息,投資人若想參與配息,最晚需在8月15日前買進並持有,配息發放日為9月11日。 元大投信指出,市場預測7月FOMC會議將是最後一次升息,若後續經濟數據引發美債殖利率上揚,將再次帶來買點。過往經驗顯示,升息尾聲是進場布局債券的好時機,建議投資人把握聯準會(Fed)停止升息前的買進機會。 中信優先金融債經理人張尹表示,隨著美股第2季超級財報陸續公布,銀行股財報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惠Fed持續升息獲得更多淨利息收入。雖然信貸損失準備金增加,但幅度不大,存款金額未再外流,顯示大多數銀行已脫離今年第1季美國區域銀行危機陰霾。 投資人在參加ETF配息時,應留意配息率與追蹤指數息率的差異,並注意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報酬率,配息金額會自ETF淨值扣除,宜一併留意淨值的變動。
元大投信近日針對日本股市發表了最新的投資分析報告,強調在多項有利因素下,日本股市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報告指出,日本央行最新公布的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以及上修通膨預期,顯示日本經濟正在逐步走出長期通縮的陰影。這對於日本企業的獲利和股市的表現都是一個正面訊號。
報告還提到,由於日圓匯率的貶值,日本製造業加速回流,帶動企業加薪,從而推動消費和企業獲利的正向循環。元大投信認為,這將對日股產生積極影響。
在市場情況方面,日本股市的投資人交割款餘額創下新高,日本央行和退休年金持有大量日股,海外資金也紛紛湧入,顯示日股交易熱度上升且穩定。此外,日股市場近七成由法人持有,以日本龍頭股為主,這些龍頭企業的長期競爭力獲得市場認可。
從「股價淨值比」來看,日股相對於美股和東證指數仍處於低估狀態。美銀的全球經理人調查也顯示,日股在大型科技股資金過度集中的背景下,仍具有相對低估的價值。
元大投信建議,投資者可以透過元大日本龍頭企業基金參與日股的成長機會。該基金聚焦於日本最有競爭力的「精密工業、先進科技、尖端醫療」三大領域,讓投資者能夠簡單地參與日股的核心成長力。
值得注意的是,元大日本龍頭企業基金首次募集即獲得市場關注,預計將在8月1日進行第一次追加募集,這將再次掀起投資日本股市的熱潮。
總之,元大投信的報告強調,在多項有利條件下,日本股市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而元大日本龍頭企業基金則是投資者參與這一機遇的優良選擇。
近日來,台灣ETF市場熱度攀升,各大投信公司爭相發展ETF產品,競爭格局越發激烈。根據統計,截至7月底,台灣ETF市場占有率前五名分別是元大投信、國泰投信、富邦投信、中國信託投信和群益投信,合計佔有率達87%,顯示出ETF市場的巨大潛力。其中,元大投信以32.7%的市場占有率穩坐龍頭寶座,其產品線齊全,數量達48檔,成為市場的佼佼者。 元大投信自2020年8月起未發行新ETF,但近年來主要策略聚焦於優化旗下產品,並對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教育,進入2.0時代。同時,國泰投信、中國信託投信、群益投信等公司也積極耕耘ETF市場,旗下產品線不斷擴充。例如,國泰投信主動與被動比達2:5,旗下國泰永續高股息ETF更是突破2,000億元規模,成為市場的焦點。 凱基投信、復華投信等公司則積極切入主題式股票ETF市場,搶攻高股息市場。統一投信以主動操盤聞名,旗下ETF產品規模也突破百億元。而資產管理老字號兆豐投信也從ETF市場急起直追,近一年發行三檔股票ETF,展現強大的發展潛力。 總結來說,台灣ETF市場在投信公司的積極發展下,已經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局面。各家公司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ETF產品,吸引了大量投資人的關注。未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ETF產品將成為更多投資人選擇的投資工具。
ETF這20年真的是很不容易,但也不代表著主動型基金或者原來的一些產品就沒落了,事實上都是持續發展中,只是有不同的策略性選擇。
不可諱言地說,2019年起境內基金規模能夠正式超越境外基金並跨過4兆元的門檻,截至今年6月底達到5.1兆元,就是占比達2.7兆元的ETF。如今ETF也可以與複委託相庭抗禮,關鍵是ETF在第一個1.0時代,創造了「4×4×4×4」的大格局。
第一個四是「股票、債券、商品、外匯」四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第二個四是「 原型、槓桿、反向、smart beta」,尤其這幾年市場偏好smart beta類型產品。第三個四是「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主管機關在法規及政策的開放,是ETF熱絡發展的關鍵元素之一。
第四個四是「零股、存股、ETF、App」四大關鍵機制,近年ETF的崛起,代表著台灣跨證券、投信領域產生了一個新的生態系統。零股開放解決了小資族的入手痛點,做到資金分散;存股可以解決行情高高低低的問題,做到時間分散;加上ETF簡直就是絕配,因為ETF就是標的分散的代表;App數位化、智能化,交易更加便利。所以這20年來將ETF「4×4×4×4」的框架撐起來。
不論從業者的發行角度、產品發展模式來看,零和、競合到整合是三大關鍵。
現在的ETF超過200檔,也對投資人造成選擇上的痛點,現況是超過一半的規模集中在債券,超過八成的受益人持有台股,超過500萬的投資人屬於配息族。由此來看,我們應該讓投資人模式從「交易導向」轉成「配置導向」,從「配息族」走向「配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