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晶創新投資控股(公)公司新聞
力晶集團已訂今日由力積電、愛普科技、智成電子和智慧記憶體科技四家公司同步發表集團卡位5G世代物聯網和AI人工智慧應用的運算記憶體(Computing in Memory),並由黃崇仁率領各公司主管聯袂主持,黃崇仁預料也會針對個人跨足航空業予以說明。
運算記憶體是採整合微控制器和記憶體的架構,訴求高運算效率及低耗能,未來由力積電製造並銷售,也是力積電未來主打的記憶體產品,主攻物聯網應用。
至於黃崇仁切入航空業擬籌組的飛聖航空,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資料,實收資本額7,000萬元,代表人為黃崇仁,公司所在地就登記於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也是力晶集團的地址,董事長為黃崇仁,董事包括智翔投資張亦中、世成科技陳柏霖。
力積電是力晶集團重返上市的代表公司,並與力晶集團在大陸合肥轉投資的晶合集國際切割,由原本的8吋晶圓代工廠鉅晶科技,在今年5月承接力晶科技三座12 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和資產並改名為力積電,專責8吋和12吋廠邏輯及記憶體及客製化邏輯IC製造及代工。
目前資本額 310.51億元,公司規劃明年底登櫃興櫃,2021年重新在台灣資本市場上市。
市場預期,一旦Computing in Memory整合技術平台問世,未來可 望對台灣龐大IT產業鏈開拓新的成長空間。鑒於5G商用化將帶動人工 智能、物聯網等新市場起飛,力晶集團旗下力晶積成電子製造(簡稱 力積電)、愛普科技、智成電子以及智慧記憶科技等四家企業,將於 12月4日下午2點,在台北君悅酒店三樓凱悅廳舉辦「Computing inM emory整合技術平台發表會」,向全球業界展示能大幅提升運算效能 、節能效率的IC設計、製造技術與成品,期能從晶片端著手,強化我 國IT產業鏈的創新動能。
黃崇仁日前於日本ET & IoT Technology 2019大展中發表專題 演講,透露力積電即將推出新技術,能提升影像神經網路運算10倍處 理效率,讓IC設計業者開發出體積更小單晶片電腦(Single Chip C omputer),進而降低AI、IoT應用服務設備開發成本,引起日本科技 同業不小的熱烈迴響,預期Computing in Memory整合技術平台正式 發表後,將成為科技產業界高度關切焦點。
據了解,Computing in Memory大型技術發表會將廣邀國內、外IC 設計、資通訊相關軟硬體廠商研發主管數百人參與,由力積電、愛普 、智成與智慧記憶四家公司高階主管,向業界說明這項全球首見的半 導體整合技術平台。
該會將於11月26日選出生策會新任會長及三位副會長,目前新會長以林百里呼聲最高,引起生技業關注。
生策會是國內最大民間生技業法人團體,工作為推動產業政策,影響力最大,此次理監事改選投票數為256張(總會員數380人),有效票為240張,投票率達67%,未投票者為124人。理事參選人逾60人,是歷年參選人數最高的一次。尤其多家電子大廠角逐理事,讓產業界頗為意外,月底會長之爭勢必激烈。
理事當選名單中有不少電子業大老,包括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可成董事長洪水樹、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研華董事長劉克振、瑞昱榮譽董事長葉博任、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等。
最特別的是,還有鴻海集團旗下的康聯生醫董事長吳良襄、美商科高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即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以及崇越科技集團的安永生物科技董事長郭智輝等。
在得票數方面,此次投票採「一人一票,最高可複選35人制」,由林百里搶下第一,取得逾200票。其次,同樣拿下200票左右的人選,則包括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台大前校長/生策會代理會長楊泮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程文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董事長蔡長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多為醫界重量級人士。
業界分析,代工廠毛利偏低,醫療產業毛利高,促使科技業近年來積極跨入智慧醫療相關領域,雖然醫療相關產品對代工廠營收貢獻仍偏低,但毛利貢獻度高,也讓國內電子代工廠紛紛跨入。此次生策會改選,除了全面排除政治人物、公職人員外,逾60位電子、醫界與藥業的主要負責人,參與競逐35名理事。
力積電股東臨時會完成監察人補選與修訂公司章程相關議案,董事長黃崇仁因身體不適未出席,由副董事長蔡國智主持。力積電受美中貿易戰、記憶體價格下滑與認列轉投資合肥晶合虧損等影響,上半年本業、業外都虧損,稅後虧損26.88億元,為連續多年獲利來首見虧損。
謝再居指出,隨著主要記憶體大廠庫存逐漸去化,DRAM價格止穩,今年景氣最壞時機已過,下半年已出現單月獲利,單季應會損益兩平,預期明年營運會比今年好。
他強調,力積電一半以上產能是記憶體代工,邏輯代工產能約45%,上半年受到美中貿易戰、記憶體價格下跌影響,產能利用率下滑,每月需提列產能閒置、跌價損失等費用,但今年最壞時機已過,下半年已出現單月獲利。謝再居指出,力積電希望發展成為「小台積電」,代工技術廣度涵蓋邏輯IC及DRAM、快閃記憶體製程,也可延伸到異質整合的未來性堆疊製程產品,提升獲利。
力晶集團已規劃在台重新上市,除轉型晶圓代工外,也將斥資2,780億元在新竹科學園區銅鑼基地興建月產能10萬片的12吋晶圓廠。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昨(18)出席台北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並發表專題演講。他強調,在AI和5G的世代,力晶掌握記憶體、邏輯和多元化整合製程技術,已經在AI的領域上貢獻了第一步,期許整個產業可以共同努力。
力晶先前因受DRAM市況崩跌導致淨值轉負、股票下櫃,公司轉型晶圓代工,截至去年連續六年大賺。不過,今年受美中貿易戰、記憶體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上半年合併營收167.57億元、年減36.4%;本業與業外都出現虧損,稅後淨損26.88億元,不如去年同期的獲利52.12億元,上半年每股淨損0.85元。
力晶表示,上半年除了受美中貿易戰衝擊和記憶體價格下滑影響,還有轉投資的中國合肥晶合虧損等多重因素拖累,導致業績下滑。不過,近期記憶體價格止跌回穩,預期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針對市場關注的重新掛牌計畫,力晶表示,仍維持原先的目標,預計在2021年重返上市,目前先想辦法將業績做好,進行打底的動作,強調雖然現在不直接受記憶體產業的循環,但是DRAM代工占總產能五成,客戶仍受景氣循環影響,因此,如何持續獲利,將是上市前的首要目標。
其中,漢唐吃下美光450億元無塵室工程,加上台積電南科18廠第二期及第三期旗艦廠無塵室工程大單,受惠最大;家登,京鼎、閎康等業者也都有訂單落袋,挹注營運。
漢唐日前法說會透露,目前在手訂單高達600億元;法人透露,美光新廠無塵室廠務工程由漢唐獨攬,台積電為5奈米打造的南科18廠第二期及第三期也將陸續開工,3奈米晶圓廠也會在明年開始動工興建,漢唐仍是主要廠務工程外包合作夥伴。
此外,華邦在高雄、力晶在苗栗銅鑼的全新12吋新晶圓廠投資案,以及旺宏的晶圓廠升級計畫,漢唐也都直接受惠。
漢唐今年上半年受惠兩岸無塵室工程大補,繳出每股純益7.69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佳績,法人看好,隨著未來兩年訂單持續認列,漢唐獲利持續創高可期。
正進行建廠的台積南科18廠,美光台中廠和華邦高雄廠新晶圓廠興建案,預估明年陸績進行裝機,其中在前段製程部分,美商應材是最大的設備供應商,預料也將同步挹注為應材代工各項備品的京鼎訂單動能,且為數可觀。
另外,台積電5奈米全數導入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也將帶動更大的EUV光罩盒傳送需求,為獲得艾司摩爾認證的家登帶來可觀訂單。家登看好,隨著台積電7奈米和7奈米強化版產能擴增,加上晶圓廠陸續量產,有信心今年營收創歷史新高。
截至4月止,全國依法須進用身心障礙者的義務機關(構)總計1萬7,490家,應進用身心障礙者5萬8,640人,實際進用8萬3,443人,超額進用2萬4,803人,占應進用身障者42.30%,而未足額進用單位計1,746家,占總應進用家數9.98%,其中公立單位46家,私立單位1,700家,不足進用人數合計2,597人,公立單位不足72人、私立單位不足2,525人。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表示,公立單位未足額進用46家,多數是不足進用1人,計有41家,占公立未足額單位89.13%,而不足額進用人數排名第一為國立中興大學,主要原因是該校配合教育部實施各大專校院教學助理全面納保政策,未及遞補身障人力致不足進用,該校已重新盤點各系所員工數及職缺,並與台中市政府合作持續媒合進用身心障礙者。
私立單位部分,發展署指出,未足額進用1,700家中,不足進用1人的計有1,372家,占私立未足額單位80.71%,而其中不足額進用人數排名第一仍為力晶科技。發展署解釋,力晶5月因公司組織整併後,公司總人數減少後,未達法定進用身心障礙者義務機關門檻應進用67人的規定。
勞動部強調,該部所屬各分署、縣市政府等300餘個就業服務據點均可提供就業媒合服務,對於有個別化職業重建需求之身心障礙者,該部亦運用各項職業重建服務包括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支持性及庇護性就業等,協助其提升就業競爭力,雇主也可運用政府補助措施及職務再設計等協助,開發出更多身障人士可從事的職務工作。民眾若想瞭解更多求職徵才訊息及協助措施可進入「台灣就業通網站」查詢。
力晶指出,這次現金增資為全體力晶科技股東以特定人身分才可認購,如果放棄認購權亦不得將認購權利移轉他人。此外,發行新股如因實際作業需要而須變動、或其他相關未盡事宜,授權董事長依公司法或其相關法令規定全權處理之。
這次的現增,是力晶自2006年以來、睽違14年來的現增案,目的也是藉由力晶脫離負債後,在DRAM景氣下滑之際,藉由現增案充實營運資金,並在邁向重返上市之路時,讓原股東享有低於市價的優惠。
因此,這次力積電現增價僅溢價10.1元,幾乎和面額相近,力晶的淨值在去年第4季時達17.98元。
力晶公告此次的現增認股基準日為7月17日;員工認購需在7月22日到8月23日之間繳款,前力晶小股東則於8月26日至9月06日期間繳款。因此預定9月可完全募集40多億元的資金。
力晶集團為重返上市,去年9月將100%持股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為力積電,並在今年5月1日再把力晶的12吋廠併入力積電,力晶集團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董事長將由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擔任。
美光近年來在台灣不斷擴大營運,先前取得的達鴻、大鴻等在中科的廠房,已經被美光打造成先進封測廠,並在2018年10月正式開幕。不僅如此,美光更於2019年1月以5.33億元取得橋椿金屬的廠房,供應鏈指出,由於新購土地緊鄰新設的美光先進封測廠,美光預計將其新購土地與現有封測廠整合,規劃打造成DRAM封測及製造廠,待新廠落成之後,美光在DRAM產能將會大幅提升,使台灣穩坐美光DRAM生產製造最大基地。
法人表示,美光新廠的無塵室工程設備已經由漢唐奪下,累計漢唐已經拿下美光數百億元的訂單,預期款項將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陸續認列,推動漢唐業績持續成長。
事實上,漢唐在台灣的訂單除了美光之外,還拿下台積電、華邦電、力晶及旺宏等晶圓廠訂單,漢唐在半導體產業中的無塵室工程設備市占率超越7成水準,其中更有7成營收比重來自於半導體產業。
因此受惠於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大投資帶動,法人表示,漢唐2019年新簽下的訂單金額高達461.33億元,預期將分為三年逐步消化訂單,最快今年下半年就可以開始認列訂單金額,可望推動漢唐2019年業績再創歷史新高。漢唐不評論法人預估財務數字。
漢唐今年前四月合併營收85.6億元,寫下歷史同期新高,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07.9%。法人表示,漢唐已經與中國大陸、台灣等晶圓廠及面板廠簽約,隨著先進製程及擴充產能需求帶動下,漢唐2019年業績可望逐季成長。
成立39年的洋基工程,主要從事高科技廠房機電及無塵室統包工程服務,受惠於兩岸半導體廠擴產,並成為光學大廠的穩定供應商,近年營運穩步成長。洋基實收資本額2.93億元,去年營收逾54.17億元,稅後純益4.04億元,每股純益16.15元。
洋基工程的主要客戶包括台積電、力晶、大立光、華通、精材、燿華等。今年累計前四月合併營收18.77億元,年增83.3%。上周四(6日)興櫃參考價195.99元。
洋基工程董事長賴有忠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2019年經營方針除積極開發高科技產業統包服務,業務範圍將拓展到各產業,並與廠商結為夥伴關係。同時耕耘大陸市場,開發新市場、新客戶。
賴有忠表示,今年總體經濟充滿不確定性,許多國際機構認為全球經濟成長將不如去年,尤其是政治干擾將影響貿易、投資、製造活動乃至於資本支出。他指出,洋基主要客戶集中在高科技公司,若產業調降資本支出,將直接影響公司獲利。
勞動部最新公告顯示,台灣著名半導體大廠力晶科技在身心障礙者就業方面表現亮眼,已連續9個月位居私立單位未足額進用身心障礙者義務機關的榜首。為了幫助力晶科技達到足額進用目標,新竹市勞工局已積極介入,並規劃專案輔導,期望在6月份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根據公告,截至1月底,全國應進用身心障礙者的義務機關共有1萬7,348家,應進用人數達5萬7,882人。實際進用人數為8萬2,076人,超額進用2萬4,194人,超額進用率達41.80%。不過,仍有1,752家機關未達足額進用標準,其中公立單位64家,私立單位1,688家,不足進用人數合計2,565人。 在公立單位中,中央研究院以應進用190人,實際進用185人,不足進用5人的狀況,排名公立單位未足額進用第一。而私立單位方面,力晶科技法定應進用49人,實際進用25人,不足進用24人,已連續9個月居首。去年3月,新竹市府已主動與力晶科技會談,並規劃專案輔導,目標在6月達到足額進用。 其他未足額進用的私立單位中,世界先進排名第二,中原大學則排名第三。不過,中原大學已在2月份達到足額進用標準。勞動部強調,各機關應積極推動身心障礙者就業,共同為台灣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截至1月止,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全國應進用身心障礙者的義務機關(構)計1萬7,348家,應進用身心障礙者5萬7,882人,實際進用8萬2,076人,已超額進用2萬4,194人,超額進用41.80%。
而未足額進用單位計1,752家,占總應進用家數10.10%,其中公立單位64家、占未足額進用單位3.65%,私立單位1,688家、占未足額進用單位96.35%,不足進用人數合計2,565人。
據統計,今年1月公立義務機關未足額進用排名第1的中央研究院法定應進用190人,實際進用185人,不足進用5人,主要是增加短期工讀人力,致應進用身障者人數增加而未及足額進用;排名第2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3為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勞動部解釋,以上3家機關因陸續招募身障者及短期人力約滿後應進用人數減少等情形,已在2月皆達足額進用。
私立未足額義務單位中,力晶科技法定應進用49人,實際進用25人,不足進用24人。勞動部指出,力晶從去年5月起已連9月居首,新竹市府在去年3月21日已主動拜會,規劃以專案方式進用身心障礙者,並訂定今年6月足額進用的目標。
第二名為世界先進,由於這期不足人數增加15人;第三名為中原大學,不過,勞動部表示,中原大學已在今年2月足額進用。
專攻RISC-V架構的CPU矽智財廠商晶心科(6533)再傳佳音,市場盛傳晶心科成功簽下力晶的記憶體內運算(Computing-in-Memory)大單,未來力晶將在DRAM上的運算處理器導入晶心科的IP,預計授權金將於2019年進入公司口袋,未來力晶量產,晶心科也將同步獲益。此外,力晶正在研發新一世代的DRAM,預計將導入運算晶片,提升DRAM運算速度,運算晶片將採用晶心科的64、32位元IP,並有望在2019年簽下授權合約,為晶心科業績帶來挹注。晶心科方面則對單一客戶狀況不評論。
未來DRAM導入RISC-V運算晶片後,將可實現資料在記憶體晶片上直接運算,預計能夠加大記憶體傳輸頻寬並降低功耗,適用於需要大量資料運算的資料中心,或是強調低功耗的物聯網環境。實際上,RISC-V架構IP近兩年來受到許多家國際大廠支持,中國大陸、印度官方也將其視為主要支持對象,原因在於RISC-V架構的開源特性。現在,輝達(NVIDIA)、威騰(WD)及阿里巴巴等大廠都已經宣布將導入RISC-V架構開發晶片,推動RISC-V生態系統的發展。
法人分析,晶心科一旦獲得力晶採用,授權合約金將於2019年順利入袋,隨著資料中心需求不斷擴增,物聯網領域的高速發展,力晶新世代DRAM有機會在近幾年開始進入量產,為晶心科帶來可觀的權利金收入,對晶心科業績形成強心針。晶心科2019年第一季合併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126%至7,839萬元,創下歷史同期次高水準。晶心科總經理林志明表示,對2019年的授權金、權利金等業績來源成長充滿信心。
晶心科持續推動RISC-V架構發展,2018年的RISC-V產品佔營收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一。法人看好,隨著晶心科RISC-V在2019年第一季加碼推出應用於DSP、FPGA及Linux等應用的IP,授權合約數將再度成長,佔營收比重也可望穩定增加,為晶心科2019年業績帶來上升動力。
市場傳出,力晶目前正在進行新一世代DRAM研發,未來DRAM上將會導入運算晶片,讓DRAM運算速度更上一層樓,且當中的運算晶片將會採用晶心科64、32位元的IP,並可望在2019年簽下授權合約,挹注晶心科業績成長。晶心科不評論單一客戶狀況。
據了解,未來DRAM導入RISC-V的運算晶片後,就可望讓資料直接在記憶體晶片上運算,可望達到加大記憶體傳輸頻寬並降低功耗,導入到需要大量資料運算的資料中心,或是強調低功耗的物聯網環境使用。
事實上,RISC-V架構IP近兩年以來,除了獲得許多家國際大廠加入聯盟之外,更被中國大陸、印度官方視為主要支持對象,原因在於RISC-V架構具有開源特性,現在輝達(NVIDIA)、威騰(WD)及阿里巴巴等大廠都已經宣布將導入RISC-V架構開發晶片,讓RISC-V生態系逐步蓬勃發展。
法人指出,晶心科一旦獲得力晶採用,授權合約金將可望在2019年順利入袋,且未來資料中心需求不斷擴增,加上物聯網領域正在高速發展,力晶新世代DRAM有機會在近幾年開始進入量產,屆時將替晶心科帶來相當可觀的權利金收入,讓晶心科的業績提前注入一劑強心針。
晶心科2019年第一季合併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126%至7,839萬元,改寫歷史同期次高水準。晶心科總經理林志明表示,有信心2019年的授權金、權利金等業績來源都可望同步成長。
晶心科持續大力推動RISC-V架構發展,2018年的RISC-V產品佔營收比重就已經接近三分之一水準。法人看好,隨著晶心科RISC-V在2019年第一季加碼推出應用在DSP、FPGA及Linux等應用的IP,授權合約數將可望再度成長,佔營收比重也可望穩定增加,挹注晶心科2019年業績上升。
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昨(31)日表示,力晶集團在大陸的布局進展得相當順利,與合肥當地政府合作成立了一座12吋晶圓廠,專注於生產驅動IC,目前月產能已經達到了1萬片。對於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控告福華晉華,以及美國司法部介入調查的案情,黃崇仁表示這是一樁非常嚴重的案件,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他認為,這類事件在過去相當罕見,已經引發了當地的寒蟬效應,預計將會阻斷中國大陸發展DRAM的腳步。 黃崇仁進一步指出,許多市場調查機構曾預測大陸將對DRAM市場造成干擾,但隨著晉華和合肥長鑫等廠商投產受阻,預計將減輕對DRAM市場的負面影響。只要美中貿易戰等不確定因素得以解決,DRAM市場預計在下半年會有所回溫。 關於聯電將研發團隊轉移至福建晉華開發DRAM的消息,黃崇仁透露,力晶在短期內不會急於接收這些研發人員,也不會前往大陸或為大陸廠商開發DRAM產品。對於與合肥市政府合資的晶合,黃崇仁強調,晶合將專注於代工面板驅動IC,不會生產DRAM產品。 對於外傳力晶與合肥官方拆夥的謠言,黃崇仁嚴正澄清,這只是謠言,晶合生產驅動IC的計畫仍按原定計劃進行,目前月產能已提升至1萬片。 黃崇仁還提到,美中貿易紛爭的不確定性讓各產業都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半導體產業也不例外。原本大陸科技廠在新年度轉換時會備有較多的庫存,但目前由於不確定性較高,廠商們會先降低庫存水位。預計在第二季庫存調整消化後,下半年市場應會有所回溫。
晶圓代工龍頭力晶創新投資控股在去年表現亮眼,全年合併營收達499.19億元,成長7.8%,法人預估去年獲利超過100億元,連續6年獲利破百億。力晶執行長黃崇仁對今年市場持樂觀態度,並強調將發展運算型記憶體,整合DRAM及邏輯IC。此外,力晶旗下合資廠晶合集成電路(Nexchip)月產能已達一萬片,未來將持續擴增產能。對於力晶重新上市,黃崇仁表示將依規畫進行,預計2021年在台灣重新掛牌上市櫃。
台灣工商界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的關切不斷升高,近期在經濟部舉行的記者會上,對於能源主管單位對於未來電源規畫的回應,讓不少業者感到擔憂。隨著減煤政策的推進,2021年台灣可能面臨缺電危機,但政府並未積極保留穩定的核電廠作為備援,反而寄望於20%不穩定的綠電,這一決策讓不少投資者感到憂心忡忡。 在記者會上,經濟部未能提供長期的電源規畫,也未能明確提出2025年、2030年的能源配比,這讓人們對於台灣的能源政策充滿疑慮。經濟部呼籲地方政府不要再對燃煤電廠增加限制,但這恐怕會使能源政策存在更多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工商界普遍期待政府能重啟核電,以確保供電穩定性。特別是台積電3奈米、力晶、華邦等重要的半導體投資案,都需要品質極佳、高穩定的電力供應。即便台積電允許使用20%的綠電,但其餘80%仍需依靠基載電力。而經濟部對於綠能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包括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必須達成目標。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經濟部在購買費率上對開發商進行了大幅讓利,以促進綠能發展。這一政策雖然短期內可能帶來效益,但長遠來看,對於工商界尤其是高科技產業的影響仍待觀察。
力晶科技轉型成功,連續六年獲利百億元,明年計畫重返上市!
記者:陳大頭
台北訊 - 來自台灣的力晶科技,近年來在晶圓代工領域發揮驚人表現,據內部估算,去年獲利超過百億元,創下連續六年達到百億元獲利的驚奇紀錄。這家曾經在台灣DRAM業界矚目的公司,如今轉型成功,再次站上商業舞台的巔峰。
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表示,集團計畫明年將由改名後的力積電申請登興櫃,並預估2021年重返上市。黃執行長回憶起力晶過去的困境,提到2008年因DRAM價格崩盤,導致嚴重虧損,股票甚至下櫃。但如今,力晶科技已成功轉型,並在晶圓代工市場中穩定發展。
黃崇仁透露,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後,接單狀況良好,去年獲利再度超過百億元,每股純益逾4元。他強調,力晶雖然無法和台積電一樣拚先進製程,但透過積累的記憶體製造經驗,在利基型產品上找到一片新天地。
隨著第五代行動通訊(5G)、物聯網、車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黃崇仁認為,未來終端產品將具有更多運算能力,這對力晶來說是個巨大的機會。他透露,力晶正與以色列公司合作開發整合型記憶體,並積極開發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
此外,力晶也積極爭取蘋果供應鏈的驅動IC廠重回力晶投片,並在苗栗銅鑼新建全新12吋廠,以應對未來的市場需求。黃崇仁對力晶的未來充滿信心,並期待公司能夠在晶圓代工市場中繼續創造驚奇。
另外,黃崇仁對今年DRAM市場看法亦不悲觀。他指出,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大廠都縮減資本支出,今年全球DRAM位元成長率將低於20%,並創新低,但包括5G、人工智慧等新應用,卻需要搭載更多DRAM。由此來看,第二季中下旬DRAM市況就會止穩,對下半年市場抱持樂觀看法。
此外,力晶在大陸合肥的合資12吋晶圓代工廠晶合集成電路(Nexchip),去年底月產能已拉升到一萬片規模。近期市場雖然傳出力晶可能會與大陸投資方拆夥消息,不過黃崇仁否認此事。晶合總經理黎湘鄂指出,晶合的營運符合預期,在面板驅動IC及感測器的代工業務穩健成長,未來將會持續擴增產能,特別是大陸面板廠新產能持續開出,對驅動IC需求持續成長,晶合可望爭取更多相關晶片代工訂單。
不過,黃崇仁強調,根據力晶及美光的協議,晶合不會生產DRAM,力晶在台灣的三座12吋廠仍會以DRAM代工為主。未來力晶本身會開發出可應用在物聯網等邊緣運算的運算型記憶體,能夠將DRAM及邏輯IC整合在單顆晶片,今年下半年就可開始投片生產。
對於力晶重新上市一案,黃崇仁表示,將依當初的規畫進行,應可順利在2021年於台灣重新掛牌上市櫃。根據力晶的企業架構調整計畫,旗下8吋晶圓代工廠鉅晶電子去年更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今年將收購力晶所屬的三座12吋晶圓廠,並執行銅鑼科學園區內的12吋晶圓廠興建及營運,力晶就成為控股公司角色。
昨日記者會上,經濟部提不出長期電源規畫、也提不出2025、2030年能源配比,經濟部呼籲地方不要再新增對燃煤電廠限制。恐使能源政策存在風險。
工商界都寄望重啟核電以穩定供電,尤其是台積電3奈米、力晶、華邦等半導體投資案,都需要品質極佳、高穩定的電力,即便台積電要用20%綠電,其餘80%也要靠基載電力;經濟部主要指望的是綠能,包括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務必要「使命必達」,這也就是為何經濟部日前在躉購費率上對開發商大幅讓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