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上)公司新聞
台積電衝刺先進製程,資本支出、擴廠需求大增,法人指出,國內半導體設備、耗材概念股樂得「護國神山當靠山」,可望扮演下半年台股要角。
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除聯電、力積電、世界傳「漲聲」外,現在更傳出「老大哥」台積電第四季起先進製程將漲價一成、成熟型製程調漲兩成。明年首季起更將調漲成熟、先進製程也將分別調升15∼20%、10%。
台積電股價日前表現仍「積」弱不振,自5日596元前高一路回檔至20日低點552元,波段跌幅近8%。股價25日一甩連日下挫陰霾,跳空大漲13元、漲幅2.27%,市值也睽違五日重返15兆元大關,達15.17兆元,貢獻大盤116.91點。
「老大哥」領軍反彈,也帶動台積電概念股全面走強,昇陽半導體、環球晶股價聯袂漲停;辛耘、合晶、精材、中砂、世芯-KY、公準也大漲逾半根漲停板,光罩、家登、閎康、台勝科漲幅則落在3∼5%。
台積電全力衝刺先進製程研發,月初通過逾4,832億元資本支出預算,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半導體設備、耗材「未來很有機會」,加上台積電未來可望前往美國、日本、德國等地設廠,均讓國內半導體設備廠扮演舉足輕重地位。本土供應商中,辛耘、中砂25日分別大漲8.75%、5.44%,世芯-KY、公準、光罩、家登、閎康也收紅。
台積電日前慘淪外資「提款機」,但受惠美系外資出具報告力挺,認為根據台積電2021∼2023年資本支出千億美元推估,將可望提前於2024年「營收翻倍」。外資24日終結連五日倒貨7.37萬張,反手買超3,070張,25日更「續站買方」再加碼6,154張。
據統計,今年來已有迅得、穎崴、AES-KY、統新、展碁國際、長榮 鋼、志強-KY、鴻碩、IKKA-KY等九家公司在證交所上市,但受到疫情 影響,從6月來已有三個月沒有上市新兵報到,預期從9月來,將有密 集上市潮,若加計上述七家年底可望上市,則今年上市家數有機會回 升至16家,大幅超過去年受疫情影響僅有12家。
近來本土疫情已漸緩和,再加上去年年報及今年半年報陸續完成, 企業展開申請上市熱潮,同時,證交所董事會近二個月來快馬加鞭通 過上市案,24日通過宜新實業、森崴能源及全訊等三家上市案。
此外,之前證交所董事會通過、且已獲得主管機關核備的四家公司 ,也預計在第三季末、第四季初上市掛牌,其中,八方雲集、永豐實 、三商家購因要進行上市承銷作業,預計於9∼10月間上市掛牌交易 ,至於南光因是櫃轉市,不需公開承銷,也可望陸續掛牌。
隨著疫情漸受控制,再加上台股熱度高,企業上市意願增強,近來 有瑞鼎、洋基工程、上品、力積電、詠業、正基等多家公司已提出上 市申請,證交所已展開內審中,預期將陸續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若 獲相關程序通過,可望接續成為明年上半年準上市公司。
而受到市場關注的是,近來申請上市或即將在年底上市的準生力軍 ,整體而言,股價多屬於百元以上的高價股,將增添台股百元俱樂部 家數再寫新高。
以今年底可望上市八雲集、森崴能源、全訊等,目前在興櫃成交價 都在百元以上,而目前待審的半導體股瑞鼎更是400元俱樂部,以電 子無塵室工程為主的洋基工程、合成樹脂上品都是200元級高價股, 正基、詠業也是百元以上。
安格作為今年第16檔掛牌股票,掛牌首日漲幅高達97.73%,扣除第一上市公司後,僅次展碁國際的178.8%。安格今年上半年受惠遠距商機發威,帶動高速傳輸介面晶片銷量大幅增長,上半年營收達2.92億元,年增141.58%,毛利率更創57.52%新高、營益率28.59%,稅後盈餘6,596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17倍,每股盈餘3.13元。
今年以來16檔首次公開募股(IPO)掛牌首日皆有11∼180%不等的漲幅,其中以AES-KY的179.17%拔得頭籌,展碁國際、91APP*-KY、IKKA-KY也皆有翻倍報酬,若統計IPO迄今以來漲幅,同樣以AES-KY的364.29%居於首位,91APP*-KY也搭上數位轉型與遠距浪潮,股價大漲362.12%,另外亨泰光、全宇昕及長聖也有三位數漲幅。
今年IPO股中籤戶若在掛牌首日賣出股票,皆能實現潛在獲利空間,承銷圈法人指出,安格蜜月行情的強勁展現,無疑對接下來準掛牌的公司增添士氣,尤其大盤處於量縮盤整過程,保守資金或更偏愛風險較低的投資方式,IPO股承銷價為吸引認購人潮,多屬大幅度的折價發行,有望成為資金出海口,以今年下半年的凌陽創新與安格申購期間分別吸引23.25萬與33.82萬張申購單來看,搶購熱潮有望持續延燒。
從遞件申請到到正式掛牌買賣約需三∼四個月時間來看,目前已遞件公司有機會年底前進入上市櫃,目前除轉上市三商家購、八方雲集、南光(櫃轉市)、永豐實、轉上櫃華景電、振宇五金已通過主管機關核准待掛牌外,全訊、森崴能源、穩得也通過上市櫃審議委員會;至於宜新實業、正基、詠業、力積電、上品、聯發國際等六檔也已遞件申請掛牌。
營收前十大排名中,遠壽蟬聯興櫃單月營收之冠,在鎳價上漲帶動不鏽鋼產品價格續揚下,興櫃不鏽鋼龍頭廠燁聯7月營收衝破「60億元大關」,躍居興櫃單月營收第二位。
力積電、瑞鼎、三商家購、采鈺、洋基工程、伊雲谷、永豐實則位居第三至九名;至於第十名則由6月中剛登錄興櫃的和淞科技拿下,躋身興櫃營收前十大。
鋼鐵族群10日面臨回檔,惟鋼鐵股基本面仍佳、報價持續走揚。燁聯受惠國際鎳、鉻鐵等原物料供應不穩定,造成價格高漲,決議調漲8月盤價,內銷價格每公噸大漲3,000∼7,500元,外銷價格每公噸勁揚150∼400美元。
燁聯7月營收63.35億元,首度突破60億元大關,月增38.69%、年增148.48%,創下近七年來單月新高,且擠下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一舉攀上興櫃單月營收第二大,僅次於遠壽;累計前七個月營收達315.34億元,年增逾五成。
友達轉投資之LCD驅動IC設計公司瑞鼎,7月營收22.65億元,月增9.8%、年增93.5%,連兩月呈現年月雙增;累計前七個月達137.02億元,年增82.42%。受惠整體驅動IC、電源管理IC需求強勁,瑞鼎上半年獲利18.33億元,每股純益(EPS)高達27.91元。
和淞科技今年6月17日登錄興櫃,專攻高科技產業氣體、化學品製程供應系統,包括系統設計、機台設備製造與銷售,屬於半導體設備供應鏈之一。受惠半導體產業供不應求,各大廠陸續擴產,7月營收達6.23億元,月增8.87%、年增17.93%。
安格將在5日上午進行電腦抽籤,以4日興櫃收盤均價217.76元與88元承銷價計算,隱含報酬率1.47倍,意謂中籤戶將有機會現賺12.98萬元。
但要成為幸運兒並不容易,安格此次上櫃前現增2,920萬元,公開申購股數僅696張,創下今年第三低,僅次亨泰光與穎崴,不過上述兩檔個股承銷價皆破百元,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也讓安格的中籤機率甚至低於200元統一發票中獎率。
安格4日也公布半年報成績,受惠遠距辦公趨勢帶動高速傳輸介面晶片銷量大幅增長,上半年營收達2.92億元,年增141.58%,毛利率更攀上57.52%新高、營益率28.59%,稅後盈餘6,596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17倍,每股盈餘3.13元。
相較同業,安格具備自主開發矽智財(IP)的能力,生產上更具彈性,故能快速調整產品規格,因應市場變化外,近年也成功開發USBType-C兼具電力傳輸及影像轉換功能的產品,展望下半年,安格也看好訂單動能將維持高檔,對營運前景抱持審慎樂觀態度。
凌陽創新打響下半年IPO行情熱潮後,安格也將緊隨其後,預計在8月中旬掛牌上櫃,另外準掛牌的公司還包含三商家購、八方雲集、永豐實、華景電與振宇五金等5檔個股;以及遞件申請IPO的全訊、森崴能源、宜新實業、正基、詠業、力積電、上品、穩得與聯發國際等9檔個股。
其中最受市場矚目的晶圓代工廠力積電也在7月30日遞件申請轉上市,法人預估最快將有機會在今年完成掛牌,自宣布以來,不但持續穩居興櫃成交王寶座,均價累計漲幅也達5.83%,4日收在71.87元。
力積電將成為證交所今年來最重量級新股募股(IPO)案。力積電 是力晶集團減資分割獨立的晶圓代工廠,最大股東為力晶科技持股2 4.54%、董事長黃崇仁持股3.4%。力積電7月30日向證交所送件申請 股票上市,證交所表示,力積電為2021年以來第十家國內公司申請股 票上市,並在接獲力積電申請上市案後,火速對外發布新聞稿。
受到送件申請上市的利多消息激勵,力積電30日在興櫃成交價急拉 ,盤中幾波拉升,最高抵69.3元、大漲8.28%,最後收盤成交均價為 67.91元;成交量約39,276張。同時,目前各研究機構對力積電後市 都持樂觀看法,可見對其基本面的認同程度。
力積電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目前公司實收資本額340.52億元,主 產品為邏輯暨特殊應用產品、記憶體產品等,輔導券商為元大證券; 2020年稅前獲利47.9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23元。
力積電還沒上市,已吸引大小摩、瑞士信貸等外資追蹤,是近期頗受關注的興櫃個股。此前摩根大通看好,轉上市有利力積電能見度提高,成為外資未來偏好交易的半導體個股。
受聯電(2303)大漲加上上市利多激勵,力積電30日盤中漲幅擴大,11點後漲幅超過7%。
證交所資料顯示,力積電公司負責人為黃崇仁,登記實收資本額340.5億元,主產品為邏輯暨特殊應用產品、記憶體產品製造,2020年稅前純益47.9億元,EPS 1.23元。
興櫃6月營收表現不俗,營收前十大排名中,前七名為遠壽、力積電、燁聯、瑞鼎、三商家購、洋基工程、伊雲谷,後續則包括宏碁旗下資訊服務商宏碁資訊、台積電小金雞采鈺、太陽能產業的聚恆,排在8∼10位。
力積電6月營收再攀歷史新高,繼5月營收躍居「五字頭」大關後,6月更衝上52.05億元,單月營收連六個月改寫新猷;累計前半年營收285.74億元,年增近三成。
LCD驅動IC廠瑞鼎6月營收亦登上歷史次高的20.64億元,僅次於今年4月的21.47億元,連三月維持逾一倍之年成長幅度。儘管面板族群近期市場雜音不斷,美系外資也預估,LCD驅動IC第三季漲幅恐將再漲5∼10%。
台積電旗下小金雞采鈺6月營收達9.01億元,創單月營收新高;法人指出,下半年將進入接單旺季,顯見采鈺營運成長動能強勁。
教育部表示,成大、清大、台大也已完成校內程序,提出創新計畫 書至教育部,教育部已組成審議會,逐案審議中,獲審議通過學校, 後續即得依規劃期程辦理招生等相關事宜。據了解,如果一切順利, 最快110學年度(今年8月起)就有研究學院可以正式成立。
根據政府規劃,未來12年希望在台、成、清、陽明交大四大名校與 企業共同成立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培養約4,800名半導體高階研發等 人才,產學合作首度鬆綁組織、人事、採購、人才培育等限制,並以 成立「半導體學院」為首要目標。企業斥資將不低於政府的國發基金 ,知情官員透露,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至少1、200億元,必須視實際 執行而定。
官員舉例,陽明交通大學出資企業包括台積電等七大企業,但每家 企業出資金額又不同,不過,原則是企業斥資不得低於政府的國發基 金,所以至少是一半一半。政府規劃初期,曾初步評估12年約需192 億元,企業和政府各出資96億元,不過,經過和企業界溝通後,經費 規模已縮小。
車用晶片荒掀起全球對台灣半導體需求,而台積電、聯發科高層去 年也向總統蔡英文反映半導體人才荒。因此,行政院提出「國家重點 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送入立法院,列為立法院上 會期優先法案,立法院5月快馬加鞭在休會前完成三讀,希望每年增 額養成400名碩博士。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2月18日邀集相關部會首長經濟部長王美花等 ,與台積電、聯發科、聯電、力積電等半導體公司高層研商成立半導 體研究學院,包含企業出資不低於政府、法規鬆綁、課程設計等。據 了解,多數科技業均贊同出資,只要能夠緩解國內半導體人才短缺問 題,至於金額則待進一步協商。
條文明定,研究學院所提出的「創新計畫」期程,為8年以上、12 年以下,計畫結束後由教育部核可申請續辦,每次延長以8至12年為 限;創新計畫結束前,研究學院應提出結果報告。
聯亞藥的股價好表現,也讓已通過二期臨床解盲的高端疫苗22日成功解除分盤交易的限制後,在23日股價終場也上漲7.63%,收在275元。
聯亞藥迄今雖未轉盈,去年每股虧損0.86元,今年截自4月止自結每股虧損0.48元,但今年5月營收卻成功創下同期新高,推升今年前5個月營收達2.2億元,年增27.61%。聯亞藥作為集團新冠疫苗生產鏈裡負責混合及針劑充填等疫苗代工製造的重要角色,同樣搭上聯亞生技新冠疫苗月底解盲題材,加上自家旗下紅血球生成素UB-851成功完成三期臨床期中數據解盲,準備向食藥署(TFDA)申請藥證,成功造就此次興櫃新兵傳奇。
聯亞藥登錄興櫃首日股價收在215元、均價收在191.47元,以30元參考價計算,漲幅高達616.67%,遠高於今年以來聯寶、晶鑽生醫及晉弘等個股創下的紀錄,單日成交值更達19.64億元,擠下力積電、采鈺及綠界科技等興櫃人氣股。惟法人指出,根據興櫃今年以來掛牌首日漲幅超過1倍的個股觀察,往往在1、2日的蜜月行情見高點後,就出現量縮價跌的現象,甚至連台積電的小金雞采鈺也在觸碰620元高價後一路回檔,所幸近期在外資買盤介入後重見起色。
雖然今年上半年因傳統IPO淡季關係,遞件上市櫃家數合計僅10檔個股,但同期間登錄興櫃個股家數卻高達28檔,創下近5年興櫃上半年登錄家數新高。承銷圈法人指出,據悉各券商下半年擬申請上市或上櫃者仍積極準備中,中性看待全年度IPO市場。
目前力積電掛牌興櫃,率先吸引瑞士信貸和摩根大通關注,為近年罕見再有潛力個股廣泛獲得外資追蹤。
摩根大通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哈戈谷列舉三點喊進力積電,首先,晶圓產業的產能緊俏,8吋、12吋報價上漲,有利公司獲利。
其次力積電深耕利基型記憶體,同步受惠記憶體復甦循環。
第三是WoW堆疊技術應用廣泛,未來潛能不止於虛擬貨幣。
摩根大通推估,上述利多將帶動力積電下半年毛利率有突破性發展,去年下半年公司的毛利率為23.8%,今年預估提升到45%,推算年度每股稅後純益提高到4.2元,2022年成長到5.4元。
四大晶圓代工廠向來不對價格置評。聯電昨(14)日強調,今年平均銷售價格(ASP)將有雙位數成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先前則公開表示,「現在半導體晶圓代工價格每季都在漲,沒有下來的痕跡」,晶圓製造廠可以說是占上風,「如果IC設計客戶毛利率超過我的,我一定漲價!」,凸顯對報價揚升的態勢充滿信心。
供應鏈分析,疫情帶動的居家工作、遠距教學風潮使得筆電、平板等終端裝置銷售不墜,車用需求也暴增,推升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微控制器(MCU)、CIS影像感測器等晶片用量大幅提升,這些晶片主要以成熟製程生產,在晶片廠大舉卡位產能下,台積電,聯電、世界與力積電等晶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至今年底均被客戶一掃而空,推升報價一路走揚。
隨著需求持續強勁,也讓晶圓代工交期大幅拉長。供應鏈透露,以聯電為例,一個新產品以12吋晶圓生產,最快交期為17周,最慢可能會到兩季甚至三季,8吋方面快則14周,最慢長達兩季,相較過去普遍兩個月可交付給客戶驗證,當前交期較往年長一個半月。
交期大拉長,也讓晶圓代工廠不畏終端需求放緩疑慮影響,先前市場就預期晶圓代工廠第3季將再調整報價,漲幅落在15%左右,不過近期傳出依據不同客戶和不同製程別,有的漲幅上看三成,遠高於業界預期。
今年以來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未見舒緩,法人預期四大晶圓代工廠本季營收都有機會寫新猷。第3季傳統旺季來臨,伴隨報價漲幅高於預期,四大代工廠營運將旺上加旺。
瑞銀2021年台灣論壇預計於6月21∼23日舉行,因應新冠疫情持續蔓延,仍採線上模式進行,目前確定與會的企業家數超過60家,多數為台灣企業,還有多家企業正在邀請中。隨電子傳統旺季到來,這次釋出的觀點可望直接牽動資金意向,是台股電子旺季投資風向球。
論壇依慣例由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揭開序幕,本次討論主題除關注全球總經變化,產業面上聚焦電子硬體與傳統車用供應鏈的競爭、先進邏輯半導體產業前景、科技產業是否進入多元重新在地化趨勢,也聚焦當紅ESG投資主題。
將出席瑞銀論壇與客戶進行線上座談的企業有:台積電、聯電、欣興、大立光、聯發科、宏碁、亞德客-KY、亞泥、華碩、友達、國泰金、中租-KY、中信金、玉山金、台光電、富邦金、巨大、創意、美食-KY、景碩、京元電、聚陽、美律、富邦媒、南亞科、億豐、聯詠、力積電、寶雅、統一超、瑞昱、穩懋、緯穎等。海外企業有:慧榮科技、奇景光電、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等。
最大權值股、台股護國神山台積電將於17日除息,每股配發2.5元現金股利,總配發金額648.25億元,挹注台股資金活水。
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徐振志認為,從台積電自2020年下半年的高產能利用率來看,5月營收較為緩和,研判與客戶對晶圓拉貨排程、不利的匯率因素有關。不過,因新產能擴張有限,供應依然十分緊張,不需要擔心台積電中長期營運表現,短期來看,台積電原將於第二季出貨的所有晶片,應會如期全數出貨給客戶端,看好第二季營收財測仍可達標。
此屆元大創富論壇受邀企業,包括近來市場討論度高的企業,如南 亞科、力積電、群創與台達電等,藉由線上交流透析未來產業趨勢。 在總經專題議程中,由元大投顧產經學專家顏承暉博士打頭陣,分享 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展望,以宏觀的總經角度,以三大方向解析未來 的經濟情勢;並力邀國內知名財經專家財金文化謝金河董事長就「疫 情後的世界新局-全球與台灣經濟趨勢與投資策略」做精闢闡述,以 淺顯易懂的方式分析全球與台灣經濟趨勢與投資策略。
在科技產業議題上,由近期人氣竄升的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曲建 仲博士針對近來受全球矚目的半導體產業,深入探討積體電路設計與 矽智財產業的應用商機;另在顛覆全球產業的電動車專題上,由元大 (上海)中國電子產業張亞文分析師以經濟視野,深度剖析中國科技 巨頭爭相入局電動車,對智慧網聯化所帶來的萬億增量。
從時事看趨勢,元大金控歷屆創富論壇整合集團內豐富的研究資源 ,提供法人機構與投資人最新的理財觀點,並秉持亞太區最佳金融服 務提供者的角色,提供跨業暨跨境完整金融服務,滿足客戶投資理財 等全方位金融需求,實現「在地生活,全球理財」願景。
興櫃5月營收前十大排名中,仍以遠壽、力積電、燁聯、瑞鼎穩居前4名,三商家購、伊雲谷、洋基工程、永豐實、世紀風電及采鈺,則排在5∼10位。
據統計,5月營收年月雙增之興櫃公司,包括力積電、燁聯、三商家購、伊雲谷、永豐實、世紀風電、采鈺、富世達、八方雲集、力智等99檔,等於近四成興櫃股為「年月雙增績優股」。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受惠晶圓代工需求暢旺,漲價效益推波助瀾,5月營收51.81億元,月增4.69%、年增32.55%,單月營收首度突破50億元大關,創下新高紀錄。力積電目前包括驅動IC、電源管理IC、記憶體等產品均產能滿載,法人看好,力積電產能可望一路吃緊至明年底,激勵其股價10日上漲3.26%,登逾一個月新高。
國內疫情緊張,快篩需求激增,法人指出,安特羅旗下抗原快篩產品接單量幾乎「一夕爆增」,推升其5月營收較上月大增近十倍。
為因應陸續發生的外籍移工新冠肺炎確診事件,及為確保員工健康 與工作環境安全,並響應政府鼓勵企業針對移工進行快篩檢測,旺宏 將以自有經費,自6月9日起針對外籍員工,以及居住地緣或工作而有 潛在感染風險之同仁、外包廠商駐廠人員等約近1,000人展開預防性 防疫快篩作業。
旺宏表示,這項快篩作業是由旺宏主動自費委託醫院專業醫事人員 至旺宏員工休閒活動中心前廣場執行,以分流、分組、保持防疫安全 距離等流程進行檢測。安排受檢的對象除了300多名外籍員工外,還 包括住居竹南或頭份等地區的同仁或外包廠商駐廠人員約600人。
力積電因為有一名本國籍員工確診染疫,力積電表示,該員工6月 5日短暫進公司隨即因家人確診而返家隔離,期間雖無症狀經PCR檢測 於8日結果為陽性,力積電已掌握其感染源與相關接觸史,並採取相 應防疫措施,該事件不影響公司營運及出貨,其餘細節基於保護個資 不便說明。
力積電表示,秉持防疫優先及保護員工健康原則,已落實執行分流 分班與居家辦公措施,以降低群聚風險,同時,力積電全體300餘位 外籍勞工也都已於日前完成快篩且全部為陰性。
力積電指出,因家庭群聚染疫的員工屬非生產相關的支援部門,對 力積電營運、產銷並無影響,與其接觸的5位同仁已匡列隔離並回報 衛生主管單位,現正持續加強廠內相關防疫監測。
其中,台積電第一季營收季增2%達129.02億美元,市占率達55%穩居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寶座。集邦預期第一季營收成長主要受惠於先進製程,包括7奈米營收季增23%,主要受惠於超微、聯發科、高通等訂單挹注,16奈米及12奈米營收季增10%則是受惠於聯發科5G射頻晶片及比特大陸礦機晶片強勁需求。第一季5奈米營收下滑則是因為蘋果進入生產淡季。
三星晶圓代工第一季營收季減2%至41.08億美元,市占率17%,主要是德州奧斯汀LineS2於2月受暴風雪襲擊而斷電停工,暫停投片將近一個月所致。
聯電雖主攻成熟製程,但在電源管理IC、整合觸控功能面板驅動IC(TDDI)、OLED面板驅動IC、CMOS影像感測器(CIS)、WiFi系統單晶片(SoC)等產品需求驅動下,除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出貨動能亦相當強勁,在產能供不應求下調漲價格,帶動第一季營收季增5%至16.77億美元,市占率達7%。
格芯(GlobalFoundries)第一季營收季減16%達13.01億美元,市占率降至5%,主要是受到其出售新加坡8吋晶圓廠Fab3E予世界先進影響,今年第一季起已不再有任何來自該廠客戶的最終採購或未消化訂單。至於中芯國際第一季營收季增12%達11.04億美元,主要受惠於成熟製程強勁需求,雖然已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但先前已備有相當高的零組件及原物料庫存,故目前各項營運皆正常運作。
力積電第一季營收季增14%達3.88億美元,首次超前高塔(Tower)並位居全球前六大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則持續受惠大尺寸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車用晶片等訂單強勁,加上平均銷售單價上漲,第一季營收季增7%達3.27億美元,全球排名維持第八。
台灣晶圓代工產業近期陷入一場产能吃緊的風波,根據Susquehanna金融集團的數據顯示,晶片業客戶從下單到出貨的「前置時間」已經拉長到17周,創下自2017年以來最長的紀錄,這對於整個產業來說,已經進入了所謂的「危險區域」。 這家金融機構指出,4月的交期比3月時的16周還要長,而且這個情況已經持續了四個月。其中,電源管理用晶片的交期更是拉長到了23.7周,比3月增加了約四周;工業用微控制器的交期也拉長了三周,而耳機用晶片的交期則是長達52周以上。由於交期過長,一些晶片業的客戶不得不重新設計產品,調整生產優先順序,甚至放棄產品生產計畫。 在這波晶圓代工需求強勁的浪潮中,台積電、聯電、世界、力積電等業者訂單滿手。為了應對客戶的需求,台積電已啟動了三年千億美元的大擴產計畫,並將今年的資本支出提高到破紀錄的300億美元。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最近的法說會上預告,整體半導體需求依舊強勁,他預測產能短缺將持續到2022年,而成熟製程的短缺狀況則將持續到2023年。 聯電和力積電的產能已經滿到今年底,由於需求持續強勁,先前已經造成晶片交期持續拉長。供應鏈人士透露,以聯電為例,一個新產品以12吋晶圓生產,最快交期為17周,最慢可能會到兩季甚至三季,8吋方面快則14周,最慢長達兩季,相較過去普遍兩個月可交付給客戶驗證,當前交期較往年長一個半月。 力積電在晶圓代工也以成熟製程為主,供應鏈人士指出,根據不同產品別,交期也不盡相同,但整體來看與聯電相似。 由於訂單急速增加,晶圓代工廠去年下半年以來已陸續啟動取消折讓、部分漲價等抑制措施,力求改善交期,並順勢篩選重複下單的需求。 不過,業界觀察到,今年首季晶片交期較往年拉長一倍,第2季交期再拉長情況增幅相對有限,並出現疲態,相較首季僅增加約一周至冤周不等,較往年也僅增數周,未再倍增,這反映了近期半導體部分終端應用新增訂單已放緩。
無塵室大廠漢唐積成電子製造近期內部風雲變色,一股強烈的經營權之爭正在緩緩升温。現任董事暨創辦人王燕群的遺孀李惠文帶領的大股東派,與董事長陳朝水領導的公司派之間,為了股東會的改選日期,即將於5月28日到來,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隔空對決。 漢唐公司派在昨日(19日)發出重訊,對李惠文指控的關係人交易瑕疵進行反駁,強調這些指控並非事實。今年漢唐的股東會將全面改選九席董事(含三席獨立董事),公司派提名了七席(含二席獨董),而大股東則提名了六席(含二席獨董),共計13名候選人,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格局。 和鑫光電董事長馬維欣也成為了大股東提名名單上的關鍵人物,這一舉動讓兩兆產業和工程產業界沸沸揚揚,成為近來的熱門話題。漢唐大股東與公司派在一個月前各自提名過半董事席次後,雙方的不合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由於兩派持股比例相差懸殊,讓人們對經營權可能發生變動感到擔憂。再加上雙方近來無法有效溝通,讓大客戶如台積電、力積電等表示了嚴重關切,而股東們也在為委託書該交付給誰而傷透腦筋。 近期,權威研究機構ISS發布了最新報告,對大股東提出的減資30%議案表示反對,並支持公司派提名的七席董事和獨立董事,另外兩席則推薦李惠文及獨立董事廖德英。大股東派隨後以「漢唐公司派公司治理有瑕疵」為由,對現有團隊進行抨擊,質疑漢唐先前與旗下兩家子公司進行太陽能電廠建置案的關係人交易,疑似未依《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14條、第15條規定進行法定程序即進行交易。
Susquehanna指出,4月交期比3月時的16周進一步拉長,且是連續第四個月都大幅拉長。該機構統計,4月電源管理用晶片的交期高達23.7周,比3月拉長約四周;工業用微控制器交期也拉長三周,耳機用晶片更長達52周以上。晶片業的一些客戶也被迫重新設計產品,調整生產優先順序,甚至完全放棄產品生產計畫。
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台積電、聯電、世界、力積電等業者訂單滿手。因應客戶需求,台積電已啟動三年千億美元大擴產計畫,今年資本支出也拉高到破紀錄的300億美元。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在法說會上預告,整體半導體需求依舊強勁,目前看來,產能短缺將至2022年,成熟製程短缺狀況更將持續到2023年。
聯電、力積電產能已滿到今年底,由於需求持續強勁,先前已造成晶片交期持續拉長。供應鏈透露,以聯電來說,一個新產品以12吋晶圓生產,最快交期為17周,最慢可能會到兩季甚至三季,8吋方面快則14周,最慢長達兩季,相較過去普遍兩個月可交付給客戶驗證,當前交期較往年長一個半月。
力積電在晶圓代工也以成熟製程為主,供應鏈指出,依據不同產品別,交期也不盡相同,不過整體來看與聯電相似。
由於此波訂單又急又猛,為了釐清是重複下單或真實需求,晶圓代工廠去年下半年以來,已陸續啟動取消折讓、部分漲價等抑制措施,力求改善交期、順勢篩選重複下單需求。
不過,業界觀察,今年首季晶片交期較往年拉長一倍,第2季交期再拉長情況增幅相對有限,並出現疲態,相較首季僅增加約一周至冤周不等,較往年也僅增數周,未再倍增,反映近期半導體部分終端應用新增訂單已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