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上)公司新聞
漢唐公司派昨(19)日發出重訊,駁斥李惠文指控漢唐與旗下兩家子公司進行太陽能電廠建置案的關係人交易有瑕疵,強調該指控並非事實。
漢唐今年股東會全面改選九席董事(含三席獨董),公司派提名七席(含二席獨董)、大股東提名六席(含二席獨董),出現共計13名候選人超額參選爆炸局面。
和鑫光電董事長馬維欣也名列大股東提出的董事候選人名單之列,引發外界揣測,成為兩兆產業和工程產業界近來的熱門話題。
漢唐大股東與公司派在一個月前各提名過半董事席次參選名單曝光後,雙方不合問題浮上檯面。
由於兩派持股比例懸殊,引發經營權恐變天的疑慮。加上雙方近來無效溝通,讓大客戶台積電、力積電等表示嚴重關切,股東也在為委託書該交付誰而傷透腦筋。
權威研究機構ISS日前發布最新報告,表達反對大股東提出的減資30%議案;並支持公司派提名的七席董事和獨董,另餘兩席推薦李惠文及獨立董事廖德英的立場,大股東派隨後以「漢唐公司派公司治理有瑕疵」,對現有團隊提出抨擊。
大股東派質疑,漢唐先前與旗下兩家子公司進行太陽能電廠建置案的關係人交易,應依《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14條、第15條規定為之,但是漢唐疑似未進行法定程序即貿然進行交易。
台灣力晶積成電子製造公司在DRAM市場的表現亮麗,根據TrendForce的研究顯示,2021年第1季DRAM需求超過預期,這主要得益于遠距辦公和教學帶動的筆電需求持續增長,以及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Oppo、Vivo、小米為了補充華為受限後的市場空缺,加大了零組件採購力度。 雖然第1季各種零組件如IC、被動元件等缺貨問題頻繁出現,但這並沒有影響台灣DRAM供應商的出貨表現,反而因應市場需求,DRAM價格開始反轉上漲,帶動了整體DRAM產值的增長。第1季DRAM總產值達到192億美元,季增8.7%。 進入第2季,各類DRAM產品的需求預計將維持穩定,尤其是伺服器業者的備貨需求逐漸回溫。TrendForce預測,第2季DRAM的平均銷售單價將大幅上揚,出貨量也將持續增加,整體DRAM產值季成長率有望突破兩成。 在這波DRAM漲價潮中,台灣廠商的表現甚至超越三大原廠,特別是利基型的specialty DRAM,其漲幅非常驚人。南亞科(2408)因報價上漲,第1季營收季增21.7%,營業利益率也大幅提升。華邦的訂單需求穩健,DRAM營收季增9%,主要得益于specialty DRAM及NAND Flash業務的表現。不過,TrendForce指出,華邦2022年高雄路竹廠的量產才能夠有效緩解供貨緊缺的狀況。 力積電的第1季DRAM營收主要來自自家生產的標準型DRAM產品,成長約7%,若加上代工營收,成長率則達到16%。在這波缺貨潮中,三大台廠也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自身優勢產品,如南亞科將部分20奈米產能從DDR4調配回DDR3,因為DDR3目前的獲利水準較佳。
另一方面,雲端伺服器業者的備貨需求逐步回溫,即便各式零組件缺料如各類IC、被動元件等問題頻傳,仍使第1季各家DRAM供應商的出貨表現優於預期;而DRAM價格亦於第1季開始正式反轉向上,在出貨量與報價同步上升的情況下,除使原廠營收表現皆成長之外,也進一步推升2021年第1季DRAM總產值至192億美元,季增8.7%。
時序進入第2季,包括PC、mobile、graphics及specialty DRAM在內的各產品需求仍將維持穩健。此外,先前拉貨動能較疲軟的伺服器業者經過二至三季的庫存去化,加上預期DRAM價格將持續上揚,部分業者重啟新一輪的備貨潮。
TrendForce預期,第2季原廠DRAM平均銷售單價上揚幅度將十分顯著,配合出貨量持續向上,整體DRAM產值季成長率將有機會突破兩成。
台廠表現甚至優於三大原廠,主因是在此波DRAM漲價潮中,利基型的specialty DRAM率先領漲且漲幅最劇。
南亞科(2408)受到報價大漲的挹注,第1季營收季增21.7%,而營業利益率也隨著報價走揚而大幅進步,由上季的8.8%上升至17.1%。
華邦整體訂單需求仍十分穩健,不過第1季以specialty DRAM及NAND Flash業務表現較好,在利基型記憶體市況率先好轉的幫助下,DRAM營收也因此季增9%。
然而,TrendForce認為,需待華邦2022年高雄路竹廠加入量產後,才有機會舒緩供貨緊缺的態勢。
力積電營收僅計自家生產之標準型DRAM產品,不包含DRAM代工業務,其第1季DRAM營收成長約7%;若加總代工營收,成長則達到16%。
面臨此波缺貨潮,三大台廠皆趁勢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自身最具優勢的產品,以達到生產效益最大化,如南亞科將部分20奈米產能由DDR4調配回DDR3,因DDR3目前獲利水準優於DDR4。
記者:陳小妹
日期:2021年5月15日
標題:記憶體市場火熱,力晶積成電子製造受惠於DRAM價格上漲
內容:
最近,記憶體市場可說是熱鬧非凡,尤其是DRAM和NAND Flash的合約價格,第二季度出現了明顯的漲勢。其中,標準型DRAM合約價格大漲逾25%,利基型DRAM合約價格也續漲13~21%,SLC NAND及MLC NAND合約價格也止跌回升5~10%。這一連串的漲價,讓許多供應鏈企業如南亞科、威剛等受益匪淺。
根據市場分析,4月份DRAM及NAND Flash合約價格全面上漲,標準型DRAM因疫情持續,推動筆電出貨動能,主流規模8GB DDR4模組合約均價由3月的26美元大漲至32.4美元,8Gb DDR4顆粒合約均價由3.0美元漲至3.8美元,單月漲幅達25~27%。缺貨嚴重的2Gb DDR3顆粒合約均價漲達21%,伺服器DRAM合約均價也漲20%左右,MLC NAND合約均價也上漲近10%。
對於這一現象,市場普遍看好,認為筆記型電腦動能持續強勁,伺服器也恢復成長,手機需求維持穩健,再加上5G/AI的商用服務展開,也會推動5G智慧型手機需求,有助DRAM需求向上。此外,市場供給方面,由於DRAM廠資本支出保守,預計今年供給成長有限,DRAM產能將成長15~20%。而供應商庫存低水位,上半年供給成長有限,下半年各廠產能規劃將影響2022年供需平衡。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轉型到力積電,將業務主軸轉移到代工領域,也將直接受益於DRAM價格的上升。不過,由於現貨價格3月中旬以來價格停滯,合約價調漲後的溢價差已明顯縮小,對於以合約價買進DRAM貨源、但以現貨價出貨模組的模組廠來說,第二季度獲利成長動能恐趨緩,製造端受惠程度更佳。
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力積電(6770)在4月份的營收報告中,再創佳績,達到49.4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近三成。這一成績的實現,在於市場的暢旺,以及力積電本身在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此外,首季每股純益(EPS)也達到0.82元,顯示公司業績穩健。 與此同時,面板驅動IC廠瑞鼎(3592)也創下了單月營收的新高,達到21.47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也表現出公司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在價格漲幅的推動下,瑞鼎的股價近一個月來也小漲1.12%,給市場帶來正面的預期。 興櫃市場的營收情況也相當熱絡,上月營收資優生依次為遠壽、力積電、燁聯、瑞鼎等四檔公司。其他如洋基工程、三商家購、伊雲谷、永豐實、巧新等公司也繳出了年月雙增的佳績。其中,新入榜的采鈺公司也表現出色。 雖然全球面板市況暢旺,但短期內受到零組件短缺的影響,例如驅動IC、玻璃基板、PCB銅箔基板等,以及外資對於面板供需可能於第四季趨於平衡,甚至2022年出現供過於求的預測,使得驅動晶片族群股價承壓。然而,瑞鼎在4月的營收仍創下新高,年增長達101.88%,顯示公司在市場上的強勁表現。 軸承廠富世達也表現亮眼,首季營收達10.61億元,稅後純益1.16億元,每股純益(EPS)高達3.05元,逼近去年整年EPS的一半。4月營收更是首次突破5億元大關。Witsview報告預估,今年摺疊手機滲透率有望突破1%,甚至於2022年加速拉升至3.4%,特殊軸承市場成長可期。
群益、台新等投顧分析,根據統計,4月DRAM及NAND Flash合約價呈現全面上漲走勢,其中,標準型DRAM因疫情持續、推動筆電出貨動能,主流規模8GB DDR4模組合約均價由3月的26美元大漲至32.4美元,8Gb DDR4顆粒合約均價由3.0美元漲至3.8美元,單月漲幅25~27%,缺貨嚴重的2Gb DDR3顆粒合約均價漲達21%,伺服器DRAM合約均價也漲20%左右,MLC NAND合約均價也上漲近10%。
法人指出,對照南亞科對第2季的看法,包括網通、電視與機上盒等消費型電子產品需求暢旺供給吃緊,筆記型電腦動能持續強勁,伺服器也恢復成長,手機需求維持穩健,再加上5G/AI的商用服務展開,也會推動5G智慧型手機需求,有助DRAM需求向上。
另外,觀察市場供需,前幾年DRAM廠資本支出保守,預計今年供給成長有限,DRAM位元年成長15~20%;目前供應商庫存低水位,上半年供給成長有限,持續觀察下半年各廠產能規劃是否影響2022年供需平衡。其中,DDR3產能在DRAM大廠逐漸減少,三星也策略將部分產能移往生產CMOS Sensor,力晶轉型到力積電,也將業務主軸轉移到代工領域,中系晶圓廠擁有成熟製程產能,但又受制中美貿易戰下,想擴產也買不到設備,所以供給更受限,因此DDR3漲幅高於DDR4。
法人表示,預期在DRAM價格逐季上漲下,擁有DRAM晶圓產能的南亞科將直接受惠,不過,現貨價3月中旬以來價格停滯,合約價調漲後的溢價差已明顯縮小,對於以合約價買進DRAM貨源、但以現貨價出貨模組的模組廠來說,第2季獲利成長動能恐趨緩,製造端受惠程度更佳。
觀察興櫃營收,上月仍由遠壽、力積電、燁聯、瑞鼎四檔「營收資優生」拿下第一至四名,後續則依序為洋基工程、三商家購、伊雲谷、永豐實、巧新,以及新入榜的采鈺,共三檔繳出年月雙增佳績。
全球整體面板市況持續熱絡,惟短期受驅動IC、玻璃基板、PCB銅箔基板等零組件短缺影響,此外,外資亦分析,面板供需恐於第四季趨於平衡,甚至於2022年再出現供過於求,使驅動晶片族群股價承壓,興櫃前股王瑞鼎股價近一個月來跌近15%。不過,瑞鼎4月營收創歷史新高,月增12.35%、年增101.88%,激勵其股價10日小漲1.12%。
此外,軸承廠富世達則是首季、4月營收皆美,首季營收10.61億元,稅後純益1.16億元,每股純益(EPS)更高達3.05元,等於單一季度,獲利就逼近去年整年EPS6.24元的一半;4月營收則首度突破5億元大關。展望後市,據Witsview報告預估,今年摺疊手機滲透率有望突破1%,甚至於2022年加速拉升至3.4%,特殊軸承市場成長可期。
櫃買中心統計資訊顯示,興櫃公司109年EPS前十大,其中圓點奈米公司賺進三個股本,EPS達32.58元,主要是受惠去年核酸檢測前段的純化及核酸萃取需求商機;其餘依序為:敏成(16.46元)、眾智(14.93元)、綠界科技(14.11元)、瑞鼎(13.12元)、洋基工程(11.37元)、八方雲集(10.55元)、台灣精銳(9.60元)、凌陽創新(9.09元)、秀育(8.17元)。除7家公司EPS高於10元,24家EPS介於5元到10元間。
其中興櫃市場成交量最大的采鈺科技及力積電兩公司,109年EPS各為7.18元、1.23元。已遞件申請股票轉上市的三商家購、八方雲集、永豐實等3家公司表現不俗,109年EPS分別為3.04元、10.55元、6.12元。另股票申請轉上櫃,且已排定5月6日審議上櫃案的凌陽創新公司,其109年EPS也達9.09元。
至於5家外國企業興櫃公司109年都處於虧損局面,華勝-KY每股虧損0.05元、共信-KY每股虧損0.89元、北極星藥業-KY每股虧損1.01元、納諾*-KY每股虧損2.2元、太和-KY每股虧損2.43元。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先前表示,半導體產業出現結構性問題,產能短缺問題無法解決,除了需求端強勁之外,也沒有新產能開出,產能供不應求將延續到明年,晶圓代工價格自去年底以來漲價幅度已達30-40%,預期還會再漲一波。據悉,力積電目前所有產品產能均滿載,包括驅動 IC、電源管理 IC、記憶體等。
黃崇仁進一步指出,像車用、5G、AIoT等晶片新需求快速興起,其中,並非所有晶片都仰賴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其實有更大一部分是4-0.1奈米的製程需求,導致市場對於成熟製程的晶片需求出現大爆發,黃崇仁強調,力積電可以提供低成本的12吋鋁製成平台,比起相同技術節點的8吋鋁製成,成本上可大幅降低三成。
中芯也是大陸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龍頭兆易創新最大代工廠,美方擴大設備出口限制,中芯未來為兆易創新代工同步受阻。現階段NOR晶片供不應求,價格一路上揚,華邦、旺宏等NOR晶片廠將迎來更多客戶轉單,漲價態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華邦、旺宏近期業績火熱,首季營收同步創高。業界人士指出,一旦中芯取得DUV設備受限,勢必使得華邦、旺宏湧進更多訂單,產品漲價態勢更加不可收拾,帶動兩家公司營收、毛利率持續向上。
韓媒BusinessKorea報導,美國國會指定成立的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已建議美國政府,禁止出口DUV等技術的設備到大陸。此前,美國前總統川普已禁止荷蘭商曝光機大廠艾司摩爾(ASML)出口先進製程必備的紫外光(EUV)曝光機到大陸,重創中芯先進製程技術發展布局。
川普當時的出口限制令,並未包含7奈米以上、成熟製程生產必備的DUV設備,隨著美國國會力挺,要求政府擴大對大陸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並將禁令延伸至DUV設備。
業界認為,在美國國會力挺下,拜登政府擴大現縮設備出口大陸的機會大,對中芯將是一大重擊,以成熟製程為主的聯電、力積電等的台廠更為搶手。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先前就分析,疫情導致筆電等宅經濟需求大好,並使得4G轉換至5G的腳步加快,相關行動裝置對IC用量大增,加上車用市場回溫,這些動能推升14奈米以上晶圓代工成熟製程供不應求。
同時,中芯為大陸最大NOR晶片廠兆易創新代工的產能也會受影響。據悉,兆易創新每月委由中芯代工1萬片晶圓,若中芯無法再取得DUV機台,未來勢必會將有限的產能專注於非NOR晶片業務,將導致提供兆易創新的NOR晶片大為縮減,華邦、旺宏等將迎來更多轉單。
【即時新聞】 哇塞!聯發科3月份的合併營收竟然突破401億元,創下單月新高,還是歷史上的紀錄呢!這個數字比預期的還要亮眼,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第一季的合併營收也超過了1080億元,年增長77.5%,超過了市場預期的964到1041億元的預測範圍,真的讓人驚艷。 聯發科說,這個成長主要來自智慧型手機、物聯網和電視晶片的出貨量增加。尤其是天璣系列5G智慧手機晶片的出貨量很棒,加上4G和3G智慧手機晶片的需求強勁,還有WiFi和電源管理IC等產品的成長,都對營收有著不小的貢獻。 法人們分析,由於5G智慧手機市場預計會超過5億台,去掉蘋果的20%左右,還有超過4億台的市場等著高通和聯發科去搶占。而聯發科有台積電、力積電等大廠的全力支援,晶片供應完全沒問題。 聯發科還趁著高通因為德州廠停工和產能限制,出貨受阻的機會,搶下了許多訂單。預計第二季的5G手機晶片出貨量會更上一层樓,單季合併營收有望繼續成長雙位數,再創新高。 聯發科真的是太厲害了,看來未來還會有更多令人驚艷的成績出現呢!
興櫃市場3月份的營收報告已經出爐,結果超乎預期,共有超過150家企業實現了年輕和月輕雙增的佳績,這一成績占到了總數的六成左右。在這些公司當中,半導體產業的表現特別出色,帶動了晶圓代工和設備製造廠的營收大幅上升。其中,力積電(6770)的3月營收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本土無塵室工程大廠洋基工程(6691)也因應台灣半導體大客戶擴廠的需求,接單量不斷增加,營收成功突破10億元大關,創下了歷史新高,與前月和前年相比,成長了一倍以上。 近期,興櫃市場上多家公司傳出IPO的進度,像是宏碁旗下的通路代理商展碁國際在3月底成功上市,以及長榮集團轉投資的長榮鋼也在12日轉上市,這些過去都是興櫃營收排行榜上的常勝軍,因此3月份的營收排行出現了「大搬風」。從3月份的營收來看,遠壽、力積電、燁聯和瑞鼎奪下了前四名的寶座,接下來則是洋基工程、三商家購、永豐實、伊雲谷、巧心和秀育等公司,當中還有8家公司實現了年輕和月輕雙增的成績。 在半導體需求持續火熱的背景下,台灣四大晶圓廠,包括台積電、世界先進、聯電和力積電等,今年第一季的運營表現都相當亮眼。特別是力積電,3月份的營收達到了48.06億元,比上個月增長了34.62%,比去年同月份增長了30.25%,創下了興櫃上市以來的新高;累計前三個月的營收為243.58億元,年增長率為9.43%。 無塵室工程大廠洋基工程,3月份的營收也衝上了11.39億元,比上個月和去年同期的營收分別大增了2倍和1.9倍。隨著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決定啟動三年內斥資一千億美元的擴產能和新建廠計劃,加上市場上傳聞台積電可能會在法說會上宣布將今年的資本支出上調至310億美元,法人預期洋基工程作為台積電概念股,今年的運營表現有望大勝去年。
興櫃近期多家公司傳出IPO進度,包括宏碁旗下的通路代理商展碁 國際於3月底上市,以及長榮集團轉投資長榮鋼亦於12日轉上市,過 去均為興櫃營收排行榜常勝軍,因此3月營收排行出現「大搬風」。 觀察3月營收,仍由遠壽、力積電、燁聯及瑞鼎奪下前四位,後續則 依序為洋基工程、三商家購、永豐實、伊雲谷、巧心及秀育,當中高 達8檔繳出年月雙增成績。
半導體需求持續火熱,台灣四大晶圓廠包括台積電、世界先進、聯 電、力積電等,今年首季營運表現佳。力積電3月營收衝上48.06億元 ,月增34.62%、年增30.25%,創下登錄興櫃來新高;累計前三月營 收243.58億元,年增9.43%。
無塵室工程大廠洋基工程,3月營收攻上11.39億元,較上月、去年 營收分別大增2、1.9倍。隨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決定啟動三年斥資 一千億美元,擴建產能與興建新廠,加上市場盛傳,台積電可望於法 說會宣布上調今年資本支出至310億美元。法人預期,洋基工程作為 台積電概念股,今年營運可望大勝去年。
聯發科3月合併營收401.47億元、月增23.3%、年成長75.9%,累 計2021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1,080.33億元、季增12.1%,相較2020年 同期明顯成長77.5%,寫下單月及單季合併營收同創新高,且第一季 合併營收更超越先前公司公告的964∼1,041億元財測區間。
■首季獲利 有望倍數成長
針對營收成長,聯發科指出,主要產品線如智慧型手機、物聯網與 電視晶片出貨皆同步成長。法人表示,聯發科第一季受惠於天璣系列 5G智慧手機晶片出貨暢旺,加上4G/3G智慧手機晶片需求持續強勢, 加上WiFi及電源管理IC等成長型產品亦有亮眼表現,因此使第一季合 併營收改寫新高水準,且稅後淨利將有機會相較2020年同期倍數成長 ,並且寫下歷史新高。
據了解,由於5G智慧手機市場需求在2021年可望超過5億支以上水 準,扣除掉蘋果大約20%左右的市占率後,仍有至少約4億支的非蘋 陣營規模,高通、聯發科等兩大手機晶片廠都想搶下這塊市場大餅。
■供貨無虞 大搶高通訂單
其中,聯發科由於有台積電、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以及日月光 投控、京元電等封測廠全力支援,因此5G/4G智慧手機晶片供貨相對 高通無虞。供應鏈預期,隨著工作天數恢復正常,加上高通產能受限 ,因此聯發科第二季5G手機晶片將有望更上一層樓,推動單季合併營 收繼續成長雙位數水準,再度改寫新高可期。
不過,在三星德州奧斯汀廠遭逢大雪停工後,使高通搭配5G手機晶 片一同出貨的射頻IC出貨受阻,加上三星先進製程良率低於台積電, 因此在當前訂單大量湧入之時,高通出貨自然無法因應客戶需求,聯 發科也趁勢搶下轉單潮,最快有機會在下半年開始大舉發酵。
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近期表現亮眼,與聯發科、台積電、聯電等大廠合作關係緊密,讓其在競爭對手面前出貨動能穩定無虞。根據市場分析,聯發科第一季合併營收有望挑戰千億元大關,並預計全年營運將邁向新高峰。 由於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全面吃緊,聯發科早在2020年中就搶下台積電、聯電及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的大量產能。而競爭對手高通受美國政府禁令影響,以及三星德州奧斯汀廠因大雪停工,使得高通後續出貨供給緊張,聯發科則順勢搶下中國、韓國等品牌大廠訂單。 聯發科最新財測預估,2021年第一季合併營收將落在964~1041億元之間,較去年第四季持平至成長8%。目前聯發科前兩月合併營收約為678.86億元,只要3月合併營收達到282.14~362.14億元,即可達成財測目標。 法人看好,由於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過去的手機晶片價格戰暫時停歇,聯發科在2020年已經搶下全球智慧手機晶片出貨王,預計2021年手機晶片出貨將更上一層樓。加上電源管理IC及特殊應用晶片等成長型產品線的出貨持續衝刺,聯發科第二季及第三季合併營收仍有機會持續上升,2021年前三季營運將可望逐季攀升。
當前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全面吃緊,在訂單暢旺帶動下,IC設計廠不斷加碼向半導體供應鏈下單,聯發科早在2020年中就向台積電、聯電及力積電等各大晶圓代工廠搶下大量產能,不過觀察聯發科競爭對手高通,受限於中芯仍被美國政府禁令影響,且三星德州奧斯汀(Austin)廠又因大雪停工,讓高通後續出貨供給緊張,使聯發科順勢搶下中國、韓國等品牌大廠訂單。
根據聯發科釋出財測,預估2021年第一季合併營收將落在964∼1041億元之間,相較2020年第四季持平至成長8%。以聯發科今年前兩月合併營收約為678.86億元換算,代表3月合併營收僅需要282.14∼362.14億元,即可達成財測目標。
法人指出,高通受限於晶圓代工產能不足,聯發科順勢搶下競爭對手訂單,使5G、4G及3G晶片出貨量持續攀升,可望使第一季合併營收衝上千億元關卡,並且改寫單季新高表現。
展望後續營運,由於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狀況,讓過去常見的手機晶片價格戰暫時停歇,因此法人看好,聯發科在2020年一舉搶下全球智慧手機晶片出貨王之後,2021在年手機晶片出貨成長更上一層樓帶動,加上電源管理IC及特殊應用晶片(ASIC)等成長型產品線出貨持續衝刺,聯發科第二季及第三季合併營收仍有機會持續上升,從目前狀況來看,至少2021年前三季營運將可望逐季攀升。
台灣晶圓代工市場近期熱絡非凡,12吋晶圓代工報價上揚,8吋晶圓代工產能競標更是不設限,這些消息都顯示出市場需求的強烈。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知名廠商都將在這波市場熱潮中獲益良多。特別是台積電,市場傳出今年和明年將連續兩年取消銷貨折讓,這是十年來首次,顯見市場需求之強。台積電因為在先進製程上領先,對價格有相當的議價能力,未來對非長期合作客戶可能會採取浮動報價或逐季漲價。世界先進今年目標細線寬產能年增幅度超過20%,營收預期年成長16.4%。聯電也將在第二季持續調漲價格,幅度介於15%至30%之間。而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則預期,晶圓代工價格漲勢將持續,從2020年以來已經調漲了30%至40%,市場供需緊張,漲價潮將會持續下去。
台積電轉投資的子公司,專注於影像感測器後段製程的生產與服務商——采鈺,昨日(6日)正式登錄興櫃,股價一開始就強勁上漲,以每股240元開盤,結果竟然一舉衝破500元大關,最高時價達到566元,最終收盤於507元,壓過瑞鼎、綠界科技,成為興櫃股王。以台積電持有采鈺2億1,361萬股計算,市值一躍至1,209億元,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采鈺這個興櫃新兵,昨日一登場就寫下了興櫃紀錄,單日漲幅高達111%,成交金額逾31.4億元,成交量606萬2,384股,排名當日興櫃第三大,僅次於力積電、北極星。這次的強勁表現,不僅凸顯了台積電作為「富爸爸」的撐腰作用,也顯示了市場對采鈺的極高期待。 采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12月,當時是台積電與外資夥伴豪威合資成立的。到了2006年,台積電收購了全部股權,成為台積電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專注於影像感測器後段製程,如彩色濾光膜製造、晶圓級測試、晶圓級光學薄膜製造等,與前三大影像感測器廠合作超過十年,是大量出貨高階智慧手機的重要供應商,同時也是全球車用感測器第二大供應商。 在技術方面,采鈺的鍍膜製程技術在2016年通過手機廠驗證,並已應用於多代3D光學感測元件產品,穩定出貨。此外,采鈺的屏下光學指紋感測器自2018年量產以來,已獲多個品牌智慧手機採用,成為重要的接單利器。 在財務方面,采鈺去年營收近69.5億元,稅後純益20.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純益達7.18元。今年前兩月營收約10.7億元,稅後純益2.5億元,每股純益0.86元。昨日采鈺以每股240元登錄興櫃,股價在盤中一度衝上566元,雖然最終漲幅有所收斂,但這次強勁的表現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晶圓代工市場再掀競標熱潮!近期,由於8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一批0.13微米8吋產能競標得標價竟高達1,000美元,創下近十年來新高價。這次競標潮讓人聯想起2017年至2018年的被動元件大缺貨熱潮,當時業界採用競標方式搶貨,如今這種情況再度上演,凸顯了晶圓代工市場的供應壓力。 由於市場需求強勁,今年上半年8吋晶圓代工價格有望逐步走高,不過價格會根據客戶合作關係和製程等因素有所不同。據悉,近期有晶圓代工業者釋出逾百片0.13微米8吋產能供客戶競標,由大陸IC設計廠得標,這次的競標價格再次證明了晶圓代工市場的競爭激烈。 在這波競標潮中,台積電、聯電、世界、力積電等擁有產能的晶圓代工廠具有絕對優勢。由於車用整合元件(IDM)業者積極建立未來一年庫存部位,短期內8吋晶圓代工仍將持續吃緊,這也將促使競拍潮延續至本季。 市場調查機構ICinsight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0年,不分8吋或12吋,每片晶圓代工售價僅中芯均價下滑,去年每片晶圓均價估約684美元。而此次0.13微米8吋產能競標得標價,每片高達1,000美元,這一價格的跳漲,讓人不禁想到那些非交不可的產品或特殊利基型產品,可能才是這樣出手的原因。 總結來說,晶圓代工市場的競標熱潮,不僅反映了供應壓力的緊張,也體現了業界對於未來市場的信心。
采鈺昨天以興櫃新兵之姿奪下興櫃股王之餘,也寫下多項昨天興櫃紀錄,包括單日漲幅111%、成交金額逾31.4億元,都是昨天興櫃個股之冠;昨天成交量606萬2,384股,則是當日興櫃第三大(居力積電、北極星之後)。
台積電近年積極孵育「小金雞」,包括IP商創意、封測廠精材都已成為市場交頭熱絡的標的,采鈺昨天登錄興櫃第一天就呈現價量齊揚走勢,更凸顯台積電這個富爸爸撐腰下,市場對采鈺寄予厚望。
采鈺成立於2003年12月,原為台積電與外資夥伴豪威合資成立的公司。2006年,台積電買回股權,目前為台積電子公司。
采鈺從事影像感測器後段製程生產與服務,包括彩色濾光膜製造、晶圓級測試、晶圓級光學薄膜製造,已與前三大影像感測器廠合作超過十年,大量出貨高階智慧手機,目前也是全球車用感測器第二大供應商。
法人透露,采鈺鍍膜製程技術在2016年通過手機廠驗證,已採用於數代的3D光學感測元件產品,目前持續穩定出貨。另外,采鈺屏下光學指紋感測器2018年量產,也獲採用於多個品牌智慧手機,都是接單利器。
采鈺去年營收近69.5億元,稅後純益20.9億元,營收、獲利同創歷史新高,每股純益7.18元。今年前二月營收約10.7億元,稅後純益2.5億元,每股純益0.86元。
采鈺昨日以每股240元登錄興櫃交易,股價表現強勁,盤中一度衝上566元,惟終場漲幅收斂,收在5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