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租賃公司新聞
據最新財報資料顯示,中租控股旗下的仲利國際表現最為亮眼,截 至2025年3月底,已匯回現金股利人民幣69.02億元,折合新台幣約3 15億元,占六家公司匯回總額近95%。其他匯回金額依序為和運國際 租賃5.1億元、台新租賃3.97億元、台駿國際3.4億元、國旺國際2.8 2億元以及陽信融資1.6億元。
整體而言,儘管受到大陸經濟動能減緩、租賃市場競爭加劇與信用 風險升高等因素影響,大陸台資租賃公司2024年度盈餘規模較2023年 同期下滑近20%。其中,銀行系租賃公司表現尤為明顯,合計盈餘僅 約8.1億元,年減幅達49%。在此背景下,仍能穩定匯回資金的六家 公司,顯示其經營韌性與風險管理能力。
以仲利國際為例,2024年盈餘雖自2023年高峰的124億元降至102億 元,仍穩居台資租賃公司獲利之首,自2013年至今已累積創造盈餘逾 841億元,穩定提供母公司現金流與海外收益。其他如裕融租賃、和 運國際租與台駿國際,自2013年至2024年在大陸市場累積盈餘分別為 43.8億元、43.6億元與23.4億元,和運國際及台駿國際並已陸續將部 分盈餘匯回台灣。
儘管非銀行體系租賃公司整體表現優於銀行體系,但台新租賃與陽 信租賃兩家銀行體系業者亦匯回資金。台新租賃近年累計獲利9.78億 元,並匯回金額達3.9億元;陽信租賃人員雖精簡,是為小而美企業 ,自2013年起幾乎年年獲利,累計獲利3.13億元,已匯回1.62億元。
其他大陸台資租賃公司,截至目前尚無匯回紀錄,顯示其在資金調 度與營運策略上存在差異。台資租賃業者表示,隨著普惠金融政策推 動、承作利率下降以及壞帳風險升高,大陸租賃市場經營環境趨於嚴 峻,未來變數仍多,尤其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關稅政策再起的背景 下,更需審慎因應。
**台新金前十大股東名單曝光 台新租賃穩居第二**
台新金控公布前十大股東名單,持續由台灣石化合成持有最高股權,持股比從 3.64% 微幅增至 3.65%。值得注意的是,台新租賃持股比維持在 3.1%,穩坐第二大股東寶座。
台新金將於 6 月 14 日召開股東會,根據最新公告,前十大股東依持股多寡排名如下:
- 台灣石化合成 (49.6 萬張,3.65%)
- **台新租賃** (3.1%)
- 遠雄人壽 (1.34%)
- 花旗受託專戶 (1.22%)
- 先進總合國際股票指數基金 (1.2%)
- 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 (1.17%)
- 東賢投資 (1.16%)
- 全球人壽 (1.11%)
- 新光合纖 (1.04%)
- 昶禾 (1.03%)
展望今年,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表示,若通膨符合回落預期,歐美國家將緩步降息,有助帶動全球景氣復甦。不過仍需留意烏俄戰爭、地緣政治風險等潛在衝擊。
台新金將在6月14日舉行股東會,據台新金最新公告前十大股東明 細,依持有股票多寡排名包括,除台灣石化合成續居第一大,第二是 台新租賃3.1%,與去年持平;去年由第八大竄上第三大的遠雄人壽 ,持股小幅下滑至1.34%,仍居第三大;第四為花旗受託專戶,持股 下滑至1.22%;先進總合國際股票指數基金持股大增至1.2%,從去 年第七大躍升為第五大。
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持股由1.2%下降至1.17%,降為第 六大;新光吳家的東賢投資持股持平為1.16%,降為第七大;第八大 的全球人壽持股1.11%,較去年1.04%上升;第九大新光合纖持股1 .04%,與去年持平;第十大昶禾持股一樣持平1.03%。
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在年報中股東報告書中指出,今年若通膨符合 回落預期,歐美國家或將緩步審慎進入降息週期,受高利率環境抑制 的消費與投資需求有望回升,帶動全球景氣復甦。但仍須留意如烏俄 戰爭、以巴衝突、中美對抗等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日本央行結束長期 負利率政策等,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衝擊與影響。
展望今年,報告書中認為,全球景氣有望回溫,歐美央行預計將緩 步降息,帶動資本市場樂觀情緒,有助銀行業放款需求及利差與投資 收益表現;歐美央行降息也有助降低壽險業匯率避險成本,且投資收 益展望樂觀;證券業則可望受惠資本市場活絡提振經紀業務收入及投 資收益。不過,因銀行業與證券業去年年盈餘基期較高,預期今年年 盈餘成長性將趨緩,壽險業盈餘成長性則較佳。
台新金控近期發布了最新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其中台新金董座吳東亮的盟友、石化業大佬吳澄清繼續以約47.6萬張的持股數,佔據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但持股比率從去年的3.72%微幅下降至3.64%。這也反映了前十大股東持股比率普遍下滑的趨勢。華南金控則在股權結構上相對穩定,前十大股東面孔及排名已連續三年沒有變動。
台新金將於6月16日舉行股東常會,並公告了最新的前十大股東名單。除了吳澄清之外,台新租賃的持股比率為3.1%,略低於去年的3.17%。而遠雄人壽的持股比率則從1.06%上升至1.39%,從第八大股東躍升至第三大股東。花旗受託專戶的持股比率則略為下滑,從去年的1.29%降至1.27%。
其他前十大股東包括摩根大通託管的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新光吳家掌控的東賢投資、摩根大通託管的先進總合國際股票指數基金、全球人壽、新光合成纖維和昶禾。這些股東的持股比率大多數與去年持平或略有變動。
華南金控的股權結構相當穩定,前十大股東的面孔和排名已連續三年保持不變。其中,台灣銀行、台銀人壽、第一銀行、元鼎投資、永財投資、財團法人林熊徵學田基金會、財政部和華泰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等前八大股東的持股比率也連續三年沒有變動。只有第九名的挪威中央銀行和第十名的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的持股比率略有不同,這也反映了華南金控股權結構的穩定性。
台新金控股東大洗牌!遠雄人壽躍升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率大增! 台新金控的最新股東排名來了,這次大洗牌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十大股東名單與去年相同,但持股數量都有所增加,但若以持股比率來看,今年卻普遍下滑。其中,持股比率增加最多的竟然是遠雄人壽,從去年的1.06%一舉躍升到1.39%,從第八大股東躍升為第三大股東,這個變化相當引人注目。 第一名仍然是台灣石化合成,持有47.6萬張股票,但持股比率從去年的3.72%降為3.64%。這家公司的代表人、石化業大老吳澄清,一直以來都是台新金董座吳東亮的盟友。在去年寶佳插旗台新金一役中,吳澄清更是大膽出手,一口氣拿出13億元,幫助吳東亮鞏固經營權。 第二名的寶座則由台新租賃繼續保持,持有40.5萬張股票,持股比率從去年的3.17%下降至3.1%。而第三名則有重大變動,遠雄人壽以持股18.2萬張、持股比率1.39%的成績,成為今年前十大股東中,唯一持股比率提升的公司。 這次台新金控的股東排名大洗牌,讓人看到金融市場的變化無常。遠雄人壽的崛起,也顯示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未來台新金控的發展走向,將更加受到市場關注。
台新金控最新前十大股東名單,第一大仍是台灣石化合成有47.6萬張,但持股比率從去年3.72%降為3.64%,而台灣石化合成代表人、石化業大老吳澄清,一直都是台新金董座吳東亮盟友,之前寶佳插旗台新金一役時,吳澄清更一口氣拿出13億元,幫吳東亮鞏固經營權。
第二是台新租賃有40.5萬張,持股比率由去年3.17%下降至3.1%;第三名則有大變動,由持股18.2萬張、占1.39%的遠雄人壽拿下,其為今年前十大股東中,唯一持股比率提升的公司。
台新金將在6月16日舉行股東常會,最新公告前十大股東,除最大 股東吳澄清外,其次為台新租賃持股3.1%,低於去年的3.17%。但 遠雄人壽持股從1.06%提高到1.39%,一舉從第八大股東竄上第三大 。第四是花旗受託專戶持股1.27%,也較去年1.29%下滑。
第五大股東為摩根大通託管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持股1.2 %,少於去年的1.27%。第六大股東為新光吳家掌控的東賢投資持股 1.16%、較去年1.18%下滑。第七大股東為摩根大通託管先進總合國 際股票指數基金持股的1.15%,與去年持平。第八大股東為全球人壽 持股1.04%、較去年1.09%下滑;第九大股東為新光合成纖維持股1 .04%,較去年1.06%減少;第十大股東為昶禾持股1.03%,少於去 年的1.05%。
華南金前十大股東面孔及排名連三年皆相同,且前八大股東持股比 也連三年皆相同,僅第九名的挪威中央銀行、第十名梵加德新興市場 股票指數基金近三年持股比率略有不同,顯示華南金的股權結構相當 穩定,變化相當小。
前八大股東、持股比率皆不變,分別為台灣銀行、台銀人壽、第一 銀行、元鼎投資、永財投資、財團法人林熊徵學田基金會、財政部、 華泰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第九大股東挪威中央銀行持股比去年微 增至1.1%,今年維持1.1%。第十大股東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 金前年持股1.05%,去年加碼至1.06%,今年小幅減碼至1.03%。
其中台資租賃業前五大─中租控股旗下的仲利國際、仲津國際、和運國際租賃、裕融租賃及王道銀行集團的台駿國際首季都賺逾1億。
仲利國際首季稅後盈餘30億元,獲利更是「一枝獨秀」,單家獲利即占全體獲利的75%。另和運國際租賃、裕融國際、台駿國際、永豐金租賃及台新租賃等首季成長率高達458%∼85%;此外,金控下的台新津融資、陽信融資及台中銀租賃等首季的獲利成長率分別是98%、43%及164%。
但28家台資租賃首季財報也不是全都如此亮麗,其中超過十家租賃公司首季獲利情況比去年同期差,另外還有四家公司處於虧損。
分析台資租賃營運兩極化的表現,台資租賃業者表示,除了個別公司體質問題,表現差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有些台資租賃公司在第一季有稅務利益入帳,使獲利明顯成長;二是大陸最新出台的中央的金融監管法規,將融資槓桿倍數從原淨值十倍調降為八倍,使得淨值低的租賃業者承作業務量能受限。
第三則是大陸新法規規定,投資車廠業者才可以承作汽車分期融資業務,也就是一般租賃公司不能承作小客車個人售後租回融資業務使部分租賃業者營運受影響。
台資租賃業者對今年營運仍表樂觀,受大陸疫情漸緩,各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祭出補助措施,人行也要求各銀行儘可能給予支持,受惠產業也包括租賃公司。經中美貿易問題,迫使大陸極力促使產業升級,主管機關積極輔助產業發展各項措施,由於業者購置機器設備需求仍多,此也有利今年租賃業營運。
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融資租賃(中國)近期展現強勁的營運力道,就在10日,這家公司在中國南京成功完成了3年期、總額達5億元人民幣的聯貸簽約。這次签约的完成,旨在滿足未來業務擴張的資金需求。签约儀式上,台新租賃董事長陳力雄透過視訊與各銀行團代表共同簽署,這也標誌著台新租賃繼2018年7月首次獲得大陸銀行團3.5億元人民幣聯貸額度,以及2019年4月獲得台灣銀行團1億美元聯貸額度後,再次獲得銀行團的聯貸支持。 此次參與聯貸的銀行團,除了台資銀行的積極參與外,還有來自大陸及外資銀行的熱烈響應。原計劃籌募的聯貸金額為3億元人民幣,結果以5.0375億元人民幣的成案金額,超額認購率達到168%,這一數字充分顯示了銀行團對台新租賃營運績效的肯定,以及對其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 台新租賃自在大陸深耕近10年,目前已在22個城市設立了服務據點。公司主營各類機械設備、醫療設備、乘用車和商用車等動產的融資租賃業務,為客戶提供全面、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公司往來客戶已超過1萬餘戶。
這次聯貸銀行團除了台資銀行積極支持,大陸以及外資銀行也熱烈響應。台新租賃原預計籌募聯貸金額人民幣3億元,最終以人民幣5.0375億元成案,超額認購率達168%,顯示銀行團對台新租賃營運績效的肯定及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
台新租賃在大陸深耕近10年,共22個城市設有服務據點,主營各類機械設備、醫療設備、乘用車和商用車等動?的融資租賃業務,?客戶持續提供全面、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往來客戶達1萬餘戶。
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台新租賃)近期在業務發展上再創佳績。就在5月10日,台新租賃在南京與多家銀行團體締結了一筆三年期、人民幣5億元的聯貸合約,這筆資金將用於未來的業務擴張。這次签约儀式雖然是通過視訊進行的,但仍然見證了台新租賃董事長陳力雄與各銀行團代表共同簽署的歷史性時刻。 從2018年7月首度獲得大陸銀行團的人民幣3.5億元聯貸,到2019年4月再獲臺灣銀行團美金1億元聯貸,台新租賃的信用和實力早已獲得業界認可。此次成功簽約,不僅是對其過去表現的肯定,也顯示了銀行團對台新租賃未來發展的信心。 本次聯貸項目共有8家銀行參與,由國泰世華銀行(中國)統籌主辦,上海分行擔任代理行及貸款行。華南銀行深圳分行、上海儲蓄銀行無錫分行及南京銀行南京分行也擔任共同主辦。參與的貸款行還包括玉山銀行(中國)深圳分行、臺灣銀行上海嘉定支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上海分行及首都銀行(中國)上海分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台資銀行積極參與外,大陸以及外資銀行也熱情響應,展現了對台新租賃的支持。 原計劃籌募的人民幣3億元,在銀行團的大力支持下,最終達成了人民幣5.0375億元的額度,超額認購率達到168%。這一結果不僅證明了台新租賃的優秀營運表現,也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期待。
本次銀行團聯貸共有8家銀行參與,由國泰世華銀行(中國)統籌主辦,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上海分行作為代理行及貸款行,而華南銀行深圳分行、上海儲蓄銀行無錫分行及南京銀行南京分行擔任共同主辦,參貸銀行則由玉山銀行(中國)深圳分行、臺灣銀行上海嘉定支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上海分行及首都銀行(中國)上海分行組成。本次聯貸銀行團除了台資銀行積極支持外,大陸以及外資銀行也熱烈響應。
台新租賃原預計籌募聯貸金額人民幣3億元,而在銀行團的大力支持下,最終以人民幣5.0375億元成案,超額認購率達168%,顯示銀行團對台新租賃營運績效的肯定。
台灣的投資大陸租賃業者在去年創下亮眼成績,整體獲利超過95億元,年增長率達到9.56%。然而,這背後的成長故事並非一帆風順,疫情後的營運情況出現了兩極化的現象。近期,我們對台資租賃業在內地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
根據我們取得的數據,近三年來,台資租賃業在內地的虧損家數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僅有一家虧損,到了2018年增至三家,2019年底則有五家出現虧損,甚至有公司連續三年都在虧損。這讓不少租賃業者對今年的營運前景感到擔憂,預估若未能慎選客戶,呆帳情況可能會加劇,營運壓力將更加顯著。
但與此同時,租賃業龍頭中租控股卻對大陸市場保持信心。該公司策略長廖英智表示,隨著大陸製造業逐漸復工,他們對大陸營運情況仍充滿信心。
在台灣對內地投資的融資租賃公司中,截至2019年底,還有30家台資租賃公司在大陸發展,其中十家屬金控,五家商業銀行,五家租賃公司,以及兩家為一般企業投資。
在這30家台資租賃公司中,中租控股旗下的仲利國際及仲津國際表現突出,近三年來獲利呈現二位數成長,且兩家公司獲利占大陸台資租賃獲利的比例,也從2017年的58%、2018年的81%,提升至2019年的86%。
不僅如此,王道銀行集團旗下的台駿國際以及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租賃,2019年稅後盈餘分別達到3.29億元和2.22億元,在內地營運的台資租賃公司中表現相當出色。
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及租賃公司的資料顯示,近三年台資租賃業虧損 家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在大陸的台資租賃公司在2017年有一家虧損 、2018年有三家,到了2019年年底已五家虧損。甚至有公司近三年都 是虧損。
因此,租賃業者私下預估,今年有些公司若先前沒有慎選客戶,出 現呆帳的情況會增加,今年營運情況可能會更加嚴峻。
反觀租賃業龍頭中租控股在大陸客戶都是製造業,在大陸逐漸復工 後,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表示,對於大陸營運情況仍深具信心。
國內投資中國大陸融資租賃公司原計35家,依投資者背景區分主要 為金融、租賃、一般企業等,歷經數年營運,少數公司整併、退出, 截至2019年底,尚有30家台資租賃公司在大陸發展,有十家屬金控、 五家商業銀行、五家租賃公司以及兩家為一般企業投資。
近三年大陸台資租賃公司獲利情況以中租控股旗下仲利國際及仲津 國際最佳,逐年呈現二位數成長,且兩家公司獲利占大陸台資租賃獲 利占比,也從2017年的58%、2018年的81%,2019年已到86%。
此外,王道銀行集團旗下的台駿國際以及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租賃 2019年稅後盈餘分別是3.29億元、2.22億元,表現在中國大陸營運的 台資租賃公司中也相對出色。
台新金控3日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林維俊對於法人關注的彰銀董事改選案,強調目前彰銀案已回高院更審,只開過準備庭,還沒有進一步的更新進度。他提到,台新對於彰銀案的立場始終是「可進也可退」,「進」是指依2005年合約,台新可以合併彰銀,並透過募資來支應合併所需的資金;「退」則是彰銀恢復為公股,雙方會協商台新持股由政府買回。 林維俊還解釋了日前申請將原持股由私募改為公開發行的原因,他說這是「先準備好」,預計3月至4月間可以完成必要的程序。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林維俊表示,疫情還在進行中,對於大陸曝險的初步評估,投資方面最大比重為大陸主權債加上四大行金融債,這部分風險非常低。至於據點風險,子公司台新銀行在大陸並無子行或分行,去年獲利9,800萬元的台新租賃,整體投資占公司總權益的比率為0.95%,全部授信資產約115億元,占授信總額的0.5%,對公司影響相當小。 台新租賃在大陸的各據點員工已經全面清查,均無染疫情況,目前復工率約84%。林維俊指出,從1月和2月的營業狀況來看,台灣部分一切正常;大陸業務方面,30天逾期略有提高至約3%,但經過逐一聯繫後,確認客戶均有還款意願,主要是因為封城影響,無法外出匯錢還款。 台新金2019年全年稅後淨利達144.9億元,創歷年新高,年成長12%,每股稅後盈餘(EPS)1.19元,股東權益報酬率9.54%,至去年底每股淨值12.86元。
林維俊也再度解釋,日前申請原持股由私募改公開發行,就是「先準備好」,預估3月至4月間可走完必要的程序。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林維俊表示,目前疫情尚在進行中,針對大陸曝險的初步評估,投資方面最大比重為大陸主權債加上四大行金融債,這部分的風險非常低;至於據點的風險上,子公司台新銀行在大陸並無子行或分行,至於去年獲利9,800萬元的台新租賃,整體投資占公司總權益的比率為0.95%,全部授信資產約115億元,占授信總額的0.5%,影響非常小。
台新租賃各據點的大陸員工已經全面清查,均無染疫的情況,目前復工率約84%。林維俊指出,目前就1月以及2月營業狀況來看,台灣部分如常;大陸業務方面,發現30天逾期略有提高到約3%,但經過逐一連絡後,確認客戶均有還款意願,「不是不還,是無法還」,主要是因為封城的影響,根本無法外出匯錢還款。
台新金2019年全年稅後淨利144.9億元,創歷年新高、年成長12%,每股稅後盈餘(EPS)1.19元,股東權益報酬率9.54%,至去年底每股淨值12.86元。
在陸的台資租賃業總獲利續成長,看似台資租賃業未受中美貿易戰 及大陸景氣趨緩影響,但事實上,有一半以上台資租賃公司,前三季 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台資租賃業獲利成長是幾家營運佳公司撐起。
根據股市觀測站的資料顯示,前三季28家台資租賃業中有五家虧損 ,去年同期只有三家虧損;至年獲利在1億元以上的家數為六家,也 較去年同期少了一家。所以,今年較去年同期成長的家數只有13家, 另有15家是衰退。
在台資租賃業中,中租控股旗下兩家公司仲利國際及仲津國際前三 季獲利合計61億元,已占全體獲利的85%;裕隆汽車集團旗下的裕融 國際,及王道銀行集團的台駿國際,也都有13∼30%成長。
至於在中美貿易戰及大陸景氣趨緩之際,有些公司逆勢冒出。租賃 業者表示,今年因大陸汽車市場嚴重衰退,以致汽車金融租賃公司相 對經營狀況不佳,獲利跟著減少。
至於從事回租業務,因主動開發客戶且最近大陸資金緊縮企業廠商 需求殷切,反而利差較大這些公司今年獲利反而成長,如仲利國際( 中租控股)、台駿國際(王道銀行)、台新租賃以及國旺國際(國票 金控)、合庫國際和陽信資融今年前三季均有成長。
台駿國際從2015年起至今累積盈餘已達7億2,000萬元,股東權益報 酬率是各台資租賃業中最高。
租賃業者進一步指出,在大陸深耕數年的台資租賃公司,已大致了 解大陸市場生態,如能自行培訓業務人員、審查專才、甄選行業、區 隔市場者,只要不做同業競爭,即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未來仍具發展 潛力,未來前景仍有可為,畢竟大陸市場還是比台灣大很多。
台灣租賃業界近年來表現亮眼,即便在大陸市場的環境變化中,台資租賃公司依然逆勢上揚,創下佳績。根據最新數據,27家台資租賃業者在2018年的税後盈餘達84億元,較2017年同期成長47%。這一成長力道,讓人驚艷於台資租賃業在市場中的堅強地位。 在這27家台資租賃公司中,表現最亮眼的當屬中租控股集團的仲利國際與仲津國際,以及裕隆集團的裕融國際、王道銀行集團的台駿國際、台新金控的台新租賃,以及和泰車集團的和運國際租賃等,去年均獲利超過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主任委員顧立雄近期在立法院的質詢中提到,國銀轉投資大陸的租賃公司,累積虧損16.63億元,稅後純益11.09億元,授信資產達545億元,但逾期放款金額高達32.2億元,逾放比達5.91%。這些數據讓外界對於大陸台資租賃營運情況產生疑慮。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市場人士分析,國銀轉投資的租賃業獲利不如預期,主要原因是受到母公司法規的束縛,無法「接地氣」,業務展開較為困難。而台資租賃公司則因為更具彈性和適應力,能夠在大陸市場中穩步發展。 特別是中租控股集團旗下的仲利國際與仲津國際,去年獲利分別達64.68億元與6.27億元,這兩家公司獲利佔整體的近85%。不過,在這27家台資租賃公司中,仍有四家公司去年處於虧損狀態,其中三家為銀行轉投資的租賃公司,顯示了大陸台資租賃業者在賺錢與虧錢之間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其中營運表現最佳的前六大台資租賃公司,分別是中租控股集團的 仲利國際、仲津國際,裕隆集團的裕融國際,王道銀行集團的台駿國 際,台新金控的台新租賃以及和泰車集團的和運國際租賃等,去年獲 利都達億元以上。
金管會主任委員顧立雄上周在立法院回答立委質詢時曾提及國銀轉 投資大陸的租賃公司情況,統計到今年2月底共有20家在大陸租賃公 司,累積虧損16.63億元,稅後純益11.09億元,授信資產部分有545 億元,逾期放款32.2億元、逾放比5.91%。
市場人士指出,國銀在大陸轉投資租賃業的獲利情況不如預期,讓 外界似乎感覺大陸台資租賃營運情況「每況愈下」。但實際情況卻非 如此,台資租賃業者在大陸發展情況,國銀轉投資的租賃業的確不如 一般租賃業,除了先天因素,主要是因為國銀轉投資租賃業受制於母 公司層層法規限制,所以無法「因地制宜」,換句話就是「沒有接地 氣」,因此業務較難以施展。
依公開資訊的資料顯示,這27家台資轉投資租賃公司獲利,主要仍 來自於中租控股集團旗下二家公司─仲利國際以及仲津國際,去年獲 利分別是64.68億元、6.27億元,這兩家公司獲利數字即占了近8成5 。
至於27家台資租賃業中,仍有四家公司去年仍處於虧損,而且有三 家租賃業去年虧損金額比前一年更大,但這三家都是屬於銀行轉投資 的租賃公司,可說大陸台資租賃業者賺不賺錢,現在呈現兩樣情。
台新租賃(中國)去年10月在南京開幕,台新租賃(天津)今年7 月開業,台新金內部評估,南京和分公司主要經營江(長江)南業務,台新租賃(天津)則管理江北業務。
林維俊指出,經過近半年的規劃,南京子公司已有2家分公司,天津也有3家分公司,明年則鎖定大連等地,甚至連海西都在評估範圍內,將會於明年完成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兩年10據點的計畫。
台新租賃(天津)是租賃、保理及貿易分期營業的「三合一」執照,是大陸第二家、也是外資第一家。林維俊表示,台新租賃的獲利都採取重新投入公司的作法,因此目前帳上僅損益兩平。
至於台新銀因受限OECD規定,還無法登陸設分行,但林維俊表示,今年年底前金控還要償還次順位債66億元,雙重槓桿比率將下降,等到明年應該可以降至115%以下,就符合主管機關登陸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規定。
除台新銀,中信銀則瞄準人民幣存款約新台幣3兆元的商機,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指出,開放DBU辦理人民幣業務後,會中信銀會以外幣產品、財富管理的優勢搶進,且人民幣是強勢貨幣,未來放款會鎖定以人民幣收入的企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