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證券(公)公司新聞
金管會3月31日宣布核准台新金合併新光金,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與新光金控董事長魏寶生都在昨(1)日對全體員工發出員工信,希望攜手共進,並期盼新金控邁向更宏大的發展願景,走出海外打國際盃,並成為台灣第四大金融控股公司。
吳東亮於員工信中指出,新光金歷史深厚,與台灣社會緊密連結,已成為許多家庭與企業的重要支柱;而台新金則是以積極創新的企業形象深植台灣客戶心中;雙方業務結構優勢互補且企業文化高度契合,再加上台新與新光同根相連的深厚情誼,將使融合更加順利。透過這次合併,將匯聚雙方的資源與專業,共同傳承品牌價值,擴大市場影響力,以更強大的實力迎接未來挑戰。
吳東亮昨日在工商協進會活動,被媒體問及新新併通過的感想,他只簡單說:「這當然是好事。」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稍晚轉述吳東亮心情時說,他除了非常高興,也十分感恩,畢竟「在這麼多人支持幫忙下,拿到台灣第一個這麼大的金控合意併購核准函」,而吳東亮早晨跟妻子彭雪芬講的第一句話是「我以後會更辛苦」,畢竟整併過程確實要費很多心力。
吳東亮強調,這不僅是兩家公司的結合,更是共同成就未來的關鍵時刻,每一位同仁都是台新金控最重要的夥伴。同時,這次合併不只是台新與新光發展的重要一步,也為台灣金融業的未來開啟新的可能,開創台灣金融業新典範。
魏寶生於員工信中分析兩家公司具有的優勢,新光銀行是最會賣新壽商品,尤其是CSM(合約服務邊際)的商品,全國之冠;元富證券的承銷經紀與自營業務,有其市場競爭優勢;新光投信這幾年不斷的創新商品,合併三年內,有望成為全國第三大的投信公司;新光租賃與創投的財務業務穩健成長,未來合併後必將壯大;新光金保代是全國唯一,協助新壽業務員發展全方位的產險業務;新光金控督導數位轉型、跨售績效與新壽及各子公司的經營績效,有其特色與專業能力;新光人壽雖將完成2026 IFRS 17與ICS接軌之後才與台新人壽合併,其間仍會繼續支持、強化合併後的各項業務發展。
台新人壽以銀行通路合作著稱,擁有穩健的資本結構與高資產客戶服務能力;台新銀行擁有領先的數位化能力與多國的海外營運據點;台新證券在股票承銷與股務代理領域表現卓越。
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的合併案正式獲得金管會核准,兩家金控於昨日舉行記者會,詳細說明合併的相關情況。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在會上強調,合併後將是「強強聯手」,預計在6月23日召開的股東會上,將進行合併的正式程序。
林維俊表示,合併基準日定於7月24日,當日新光金控的股東持有的股票將轉變為台新金控的股票,新光金控將正式下市。他強調,合併後的股利將分派給所有合併後的股東,預計在8月份可以領到股利。
在股利分派方面,林維俊透露,台新金控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39元,加上未分配盈餘約90億元,扣除資本公積後,有能力配發1元以上的股利。但具體的發放金額,還將根據資本需求、股利穩定性及競爭力的考量來決定。
關於子公司合併的規劃,林維俊指出,銀行合併的IT系統串接將耗時12個月,預計將在明年完成。人壽保險則需等到2026年1月接軌IFRS17後才會進行合併。投信及證券合併則較為簡單,預計合併期程會較前。
林維俊還提到,合併後的存續公司將是台新金控,而新光金控將成為消滅公司。由於台新人壽僅有3年多歷史,未來將先由新光人壽併入台新人壽,再更名為新光人壽。
對於外界關注的合併後高層人員的布局,林維俊表示,希望所有主管都能留下來一起努力,並提到新光金控總經理陳恩光將是得力的副手,他希望陳恩光能留下來。未來組織架構的具體情況,則將由顧問公司進行研究。
陳恩光則表示,合併後將成為台灣第四大金控,證券、銀行、人壽的互補性將帶來高成長性,員工都期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因此合併後他們都願意留下來。
林維俊最後透露,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的合併是台灣首宗金控合意併購核准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並在1日與妻子彭雪芬分享了他的感受,表示自己將會更加辛勤工作。
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近日向全體員工發出員工信,對台新金與新光金的合併表示樂觀,並強調雙方將攜手共進,共同邁向更宏大的發展願景。這次合併不僅是兩家公司的結合,更是台灣金融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吳東亮在員工信中指出,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在業務結構上具有互補性,兩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也高度契合。新光金控在台灣社會中擁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與眾多家庭和企業緊密相連,而台新金控則以其積極創新的形象深植台灣客戶心中。這次合併將匯聚雙方的資源與專業,共同傳承品牌價值,擴大市場影響力。
吳東亮在工商協進會活動上被問及合併通過的感想時,簡單表示「這當然是好事」。他除了非常高興,也十分感恩,認為這是眾多人的支持與幫助下取得的成果。他也承認整併過程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
新光金控董事長魏寶生在員工信中分析了兩家公司的優勢,指出新光銀行在賣新壽商品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元富證券在承銷經紀與自營業務上具有市場競爭優勢。新光投信近年來不斷創新,有望成為全國第三大的投信公司。此外,新光租賃與創投的財務業務穩健成長,新光金保代則是全國唯一,專注於新壽業務員的產險業務發展。
台新人壽以銀行通路合作著稱,擁有穩健的資本結構和高資產客戶服務能力;台新銀行則擁有領先的數位化能力與多國的海外營運據點;台新證券在股票承銷與股務代理領域表現卓越。
吳東亮強調,每一位同仁都是台新金控最重要的夥伴,這次合併不僅是台新與新光發展的重要一步,也為台灣金融業的未來開啟新的可能,開創台灣金融業新典範。
近期市場波動不斷,台股市場在美國課徵對等關稅及清明連假影響下,交投轉清淡,整體權值股表現較差,但具永續題材的台股ETF卻逆勢獲得資金青睞。其中,台新永續高息中小ETF、FT臺灣永續高息、兆豐永續高息、永豐ESG低碳高息等四檔ETF今年來均呈現正報酬,表現亮眼。
台新永續高息中小ETF經理人黃鈺民指出,近期台股加權指數維持區間震盪,大型權值股面臨壓力,短期不易有顯著反彈。然而,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表現優於大盤,建議投資人優先布局。黃鈺民強調,投資者在選股時,除了關注公司是否能持續獲利與穩健成長外,公司是否具有ESG永續經營理念也應為重點之一。
台新永續高息中小ETF追蹤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指數,今年來在ESG ETF類別中表現名列前茅,是唯一一檔聚焦永續、高息、中小型股的台股ETF。在台股拉回震盪期間,黃鈺民建議投資人留意逢低布局機會,並與其他市值股票型及債券型ETF產品互補,增進資產配置完整程度,降低持股重疊性,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FT臺灣永續高息ETF經理人江明鴻則認為,在市場波動加劇時期,高息投資策略的價值更加凸顯。他看好三大產業方向:公用事業與消費必需品、受惠於利差擴大的金融業,以及具通膨抗壓性的能源與基礎建設產業。江明鴻建議投資人採取70%、30%的核心衛星配置策略,以獲取穩定收益並把握市場輪動機會。
永豐ESG低碳高息ETF則選擇ESG高分且低碳的好企業,持股包括預期2025年獲利將表現亮眼的金融業。金融股作為內需股,較不受到關稅戰影響,加上殖利率題材,今年整體普遍看好。
川普關稅衝擊市場,台股已跌破各均線。在哀鴻遍野中,具永續題材的台股ETF獲資金避險青睞,八檔台股永續ETF不論2月來或今年來績效都打敗大盤,其中,台新永續高息中小(00936)、FT臺灣永續高息、兆豐永續高息、永豐ESG低碳高息等四檔今年來均正報酬。
近期權值股成外資提款機,權王台積電股價相較年初高點1,160元已回檔約二成,拖累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大幅拉回。台新永續高息中小ETF經理人黃鈺民表示,受美國課徵對等關稅及清明連假影響,近期台股交投明顯轉清淡,加權指數維持區間震盪,整體權值股表現較差,預期在關稅議題發酵完畢前,大型權值股仍將面臨壓力,短期不易有顯著反彈,反觀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表現優於大盤,建議優先布局。
黃鈺民表示,投資人在選股時,除注重公司是否能持續獲利與穩健成長外,公司是否具有ESG永續經營理念亦為關注重點之一。2月來績效第一的台新永續高息中小ETF追蹤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指數,今年來在ESG ETF類別中表現名列前茅,也是唯一一檔聚焦永續、高息、中小型股的台股ETF,以現階段台股拉回震盪期間,可留意逢低布局機會,可與其他市值股票型及債券型ETF產品互補,增進投資人資產配置完整程度,降低持股重疊性,達到投資組合分散風險效果。
FT臺灣永續高息ETF經理人江明鴻表示,在市場波動加劇時期,高息投資策略的價值更加凸顯,股價愈跌,股利率反而愈高。展望後市,江明鴻特別看好三大產業方向,一是具備防禦性質的公用事業與消費必需品,這類產業在經濟波動時期仍能維持穩定現金流;二是受惠於利差擴大的金融業;三是具備通膨抗壓性的能源與基礎建設產業。
面對近期市場波動,建議投資人採取70%、30%的核心衛星配置策略,將70%資金配置於高股息ETF以獲取穩定收益,30%則投資個股以追求資本增值,並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在追求穩定收益之餘,把握市場輪動機會。
永豐ESG低碳高息ETF追蹤指述的選股邏輯則是篩選出ESG高分且低碳的好企業,持股包含2024年稅後盈餘首度突破兆元,預期2025年獲利也將表現亮眼的金融業,金融股是內需股,較不受到關稅戰影響,加上殖利率題材,今年整體普遍看好。
本周台灣櫃買市場迎來兩家新兵加入,光焱科技(7728)和浩宇生醫將分別於3月6日和3月7日上櫃掛牌,使得今年至今新增上櫃公司數量達到八家,上櫃家數累計至845家。光焱科技專注於模擬光源、半導體光電轉換測試儀器及晶圓級光電檢測設備的設計、組裝與銷售,董事長為柯歷亞,並由台新證券及國泰證券擔任推薦證券商,申請時資本額為1.23億元。該公司2023年度合併營收達3.33億元,稅後淨利為7,678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6.62元。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86億元,稅後淨利為8,817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16元;承銷價定為220元,與2月27日興櫃均價362.09元相比,價差顯著。
浩宇生醫則專注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複合性醫療器材開發,董事長為陳正,推薦證券商包括元富證券、華南永昌證券及凱基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6.23億元。浩宇生醫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2,248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6,572萬元,每股虧損為1.17元。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770萬元,稅後淨損為7,954萬元,每股虧損為1.31元。承銷價為23.4元,與2月27日興櫃均價37.03元相比,價差亦相當明顯。
上周櫃買中心同時審議通過昶瑞機電和久禾光申請上櫃的案,兩家公司均將成為櫃買市場的新兵。昶瑞機電主要從事直流電馬達吊扇的設計、製造及銷售,董事長為蔡翔如,推薦證券商包括富邦證券、元大證券及玉山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2.65億元。久禾光則專注於光學鏡頭的研發、製造與銷售,董事長為王世岳,推薦證券商包括宏遠證券、第一金證券及富邦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4.11億元。
截至3月2日,股票已上櫃的家數為843家,其中包含外國公司28家。今年累計上櫃掛牌的公司有六家。櫃買中心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但尚未掛牌的家數仍有九家,包括台灣精材、生合、友鋮、金利食安、築間、昕奇雲端及立誠等公司。
光焱科技主要是從事模擬光源、半導體光電轉換測試儀器及晶圓級光電檢測設備設計、組裝與銷售業務,董事長為柯歷亞,推薦證券商是台新證券及國泰證券,申請時資本額1.23億元。
光焱科技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3.33億元,稅後淨利為7,678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6.62元。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86億元,稅後淨利為8,817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16元;承銷價為220元,與2月27日興櫃均價362.09元相比,有不小的價差。
浩宇生醫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從事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複合性醫療器材開發,董事長為陳正,推薦證券商是元富證券、華南永昌證券及凱基證券,申請時資本額6.23億元。
浩宇生醫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2,248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6,572萬元,每股虧損為1.17元。
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770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7,954萬元,每股虧損為1.31元。承銷價為23.4元,與2月27日興櫃均價37.03元相比,也有逾13元的價差。
上周櫃買中心分別審議通過昶瑞機電、久禾光申請上櫃案,兩家公司都是準上櫃新兵。
昶瑞機電主要從事直流電馬達吊扇設計、製造及銷售,董事長為蔡翔如,推薦證券商是富邦證券、元大證券及玉山證券,申請時資本額2.65億元。
久禾光主要從事光學鏡頭研發、製造與銷售,董事長為王世岳,推薦證券商是宏遠證券、第一金證券及富邦證券,申請時資本額4.11億元。
截至3月2日,股票已上櫃家數843家(包含外國公司28家),今年來累計上櫃掛牌公司有六家。櫃買中心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尚未掛牌家數九家,除本周即將掛牌的光焱科技、浩宇生醫,還有台灣精材、生合、友鋮、金利食安、築間、昕奇雲端、立誠。
運動護具領域的領航者——翔旭國際,今(某日)與台新證券正式簽署股票上市櫃輔導契約,共同展開新篇章。此次合作,旨在讓翔旭國際進軍資本市場,發揮其創新與領先的產品優勢。
翔旭國際,作為運動頭盔、身體防護裝備及相關配件的專業製造商,其產品線涵蓋冰上曲棍球、籃球、棒球、美式足球等多種專業運動。該公司以歐美市場為主,客戶群體多為業界知名品牌,是國內運動護具領域的佼佼者。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SkyQuest的報告,2022年全球運動防護裝備市場規模達到95億美元,並預計將在未來數年持續成長。2023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99.3億美元,並在2031年時增長至141.2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CAGR)達4.5%。這一成長趨勢反映了全球對運動防護裝備需求的增加,以及對高品質、技術先進產品的追求。
翔旭國際以其嚴格的品質管理和不斷的技術創新,迅速獲得了國內外知名品牌的青睞,並與這些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公司團隊在輔護具領域耕耘多年,擁有深厚的研發能力、熟練的材料應用與設計技巧,以及嚴格的品質控制與專業實驗室測試標準,這一切都有力地保障了其產品的高品質。
在選擇台新證券作為主辦承銷商時,翔旭國際考慮到台新證券在輔導上市櫃方面的優異表現。台新證券將借助其豐富的輔導經驗和優秀的造勢與配售能力,與翔旭國際攜手邁向上市櫃,成為國內運動休閒產業及資本市場的新兵。
未來,翔旭國際將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加速公司在智能護具領域的布局,並計劃投入AI感應輔具及護具品項的開發,以實現醫療運動領域的成功轉型。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SkyQuest之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運動防護裝備市 場規模為95億美元,預計從2023年的99.3億美元成長到2031年的141 .2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4.5%。主因為全球運動防護裝 備市場正處於成長軌道,人們對職業運動和賽事商業化的興趣日益濃 厚,推動了對高品質和技術先進裝備的需求。
翔旭國際為全球知名高品質運動護具及配件製造廠商,憑藉嚴格品 質管理與持續技術創新,迅速獲得國內外知名品牌青睞,建立長期穩 固之合作關係;公司團隊長年耕耘於輔護具領域,不僅具備深厚研發 能力、熟稔輔護具材料應用與設計,更擁有嚴格品質控制及專業實驗 室測試標準之高品質生產量能,在陸續取得運動大廠供應商認證的同 時,亦持續提升產品創新性及防護效果。
翔旭國際選擇台新證券作為主辦承銷商,重點考量台新證券近年在 輔導上市櫃領先同業的優異表現,將借重其豐富的輔導經驗與優異的 造勢與配售能力,攜手翔旭國際邁向上市櫃,成為國內運動休閒產業 及資本市場的新兵,期望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加速公司布局智能 護具領域,未來亦將投入AI感應輔具及護具品項之開發,實現醫療運 動領域的成功轉型。
本周台灣櫃買市場再迎兩家新兵,資訊軟體服務業的凱鈿(7737)今日正式登錄興櫃,而溢泰實業也將在7日登錄興櫃,今年興櫃市場新登錄的公司已達13家。凱鈿公司主要業務涉及程式設計、軟體開發、商業分析及廣告服務等,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AI智能化工作流程和數據解決方案,以幫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及組織的敏捷性,進而優化決策流程。
凱鈿的業務範圍涵蓋亞洲、北美和歐洲,其中亞洲地區營收貢獻達46.7%,北美33.7%,歐洲則為13.4%。公司董事長蘇柏州透露,未來將深化AI與文件數據技術的結合,開發更先進的數據解決方案,並加強拓展海外市場,將目光聚焦於日本、東南亞及美國等市場。
而溢泰實業將於7日登錄興櫃,專注於淨水設備及其濾芯耗材、戶外車載用品(如車頂架、車尾架等)以及工業水處理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公司的輔導推薦證券商包括凱基、中國信託和永豐金證券,興櫃認購價為90元。
這兩家新公司的登錄,將為台灣興櫃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顯示了台灣資訊科技和實業領域的發展潛力。凱鈿和溢泰實業的加入,預示著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凱鈿主要業務項目為程式設計、軟體開發、商業分析及一般廣告服務等業務,致力於提供多元的AI智能化工作流程及數據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能及組織敏捷力,優化決策流程。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元大、台新、凱基證券,興櫃認購價為68元。
凱鈿目前亞洲地區營收貢獻達46.7%,北美33.7%,歐洲13.4%。凱鈿董事長蘇柏州表示,將深化AI與文件數據技術的結合,開發更智慧化的數據解決方案,也會加強拓展海外企業用戶市場,將優先進軍日本、東南亞及美國市場。
溢泰實業將於7日登錄興櫃,主要從事淨水設備及其濾芯耗材、戶外車載用品(車頂架、車尾架等)及工業水處理研發、製造及銷售。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凱基、中國信託、永豐金證券,興櫃認購價為90元。
台股在2024年開出龍年紅盤,指數大漲28.47%,首度突破23,000點大關,展現出強勁的升勢。在這波升盤潮中,AI熱潮延燒,帶動權證市場交易熱絡,吸引了大量投資人的高度關注。
工商時報主辦的「第15屆台灣權王大賽」也交出亮眼成績,總買入金額達285.78億元,實動率54.23%,創下辦賽以來新高,顯見權證市場的活力。
在21日的頒獎典禮上,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親臨致詞,強調權證商品在台灣資本市場發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金管會近年來不斷推動權證市場的發展,包括實施流動性提供者機制、開放期貨型權證、調降權證避險交易稅率等措施,以降低權證發行成本,並期望證券商能夠推出更多元化的權證商品,提升民眾參與意願。
彭金隆也提醒投資人,權證商品雖然具有槓桿效果,能帶來高獲利,但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投資人應該量力而為,逐步累積投資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工商時報舉辦的「台灣權王」競賽已邁入第15年,累積參與人數高達57萬人,總買入金額突破2,000億元,對權證市場的推廣和宣導發揮了重要作用。透過權證交易競賽、實體講座及媒體宣傳等多元化的方式,讓更多投資人了解權證投資的正確觀念和相關專業知識。
在本屆台灣權王大賽中,八大券商共同協辦,各展長才。永豐金證券以總累積實動戶數最多獲頒「最佳性能獎」,中國信託證券則以平均總買入金額成績亮眼榮獲「最佳進步獎」。國泰證券以實動率最高奪得「最佳動能獎」,元大證券則以總買入金額最高獲頒「最佳旺市獎」。
台新證券在本屆大賽中表現亮眼,獲得「最佳新星獎」。群益金鼎證券和兆豐證券分別以累積買入金額與平均總買入金額成長率最快、實動戶數成長率優異獲頒「最佳突破獎」和「最佳潛能獎」。凱基證券則以實動率與平均買入金額穩定成長獲頒「最佳活躍獎」。
台灣科技產業近年來的發展異常迅速,尤其是以輝達為代表的AI產業,其突破性的技術創新不僅帶動了整個產業的進步,也對台灣的相關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股AI熱潮的推動下,台灣的相關產業逐漸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
針對這樣的市場趨勢,台新證券展開了積極的權證發行策略,不僅擴大了權證的發行力度,還在發行策略上保持高度的靈活性。這樣的行動旨在滿足投資者對這些新興產業的投資需求,並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台新證券深知市場分析的重要性,因此不斷提供專業的市場分析報告及最新的產業動態。這些報告不僅幫助投資者深入了解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還協助他們捕捉投資機會,從而把握住這些潛力巨大的市場機會。
在權證交易方面,台新證券認識到其在高波動市場環境中的優勢。權證交易以其較低的初始投資成本和較高的槓桿效應,為投資者提供了獲得更高收益潛力的機會。在市場波動中,投資者可以通過採用買進跨式或勒式策略,即同時買入認購權證與認售權證,來捕捉市場高波動性帶來的潛在收益。
這種策略能夠有效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強投資的靈活性和風險管理能力,幫助投資者在變動的市場環境中獲取更佳回報。台新證券將繼續為投資者提供這樣的服務,以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工商時報並於21日舉行頒獎典禮,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親臨頒獎,致 詞時表示,權證商品是台灣資本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提供 投資人一項理財、獲利工具外,同時也有避險功能。
彭金隆指出,金管會近年持續協助權證市場發展,相關作為包括實 施流動性提供者機制、開放期貨型權證、調降權證避險交易稅率等, 降低權證發行成本,期望證券商能夠推出更多元的權證商品,並提供 更有利於投資人的權證報價,提升民眾參與意願。
彭金隆也提醒,權證商品具槓桿效果,高獲利伴隨高風險,投資人 應量力而為,循序漸進累積投資經驗,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模式。
工商時報舉辦「台灣權王」競賽活動來到第15年,開賽至今高達5 7萬人參與,累積總買入金額突破2,000億元,為權證市場帶來亮眼績 效;期間扮演重要金融商品推廣、宣導角色,透過舉辦權證交易競賽 、實體講座及媒體宣傳,更多元化的方式宣傳及曝光,並邀請專家分 享,積極推廣權證投資之正確觀念及相關專業知識。
「第15屆台灣權王大賽」計有臺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集保結 算所、券商公會,以及元大、中國信託、兆豐、永豐金、台新、國泰 、凱基、群益金鼎等八家券商共同協辦。
在本屆台灣權王大賽中,八大券商推廣權證市場不遺餘力,永豐金 證券以「積極推動競賽活動,總累積實動戶數最多」獲頒「最佳績效 獎」;中國信託證券以「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平均總買入金額成績亮 眼」榮獲「最佳精進獎」;國泰證券則以「本屆實動率最高,達69. 95%」奪得「最佳動能獎」;元大證券則以「本屆競賽總買入金額最 高」,獲頒「最佳旺市獎」。
台新證券因本屆參與各項指標表現優異,獲得「最佳新星獎」;群 益金鼎證券在本屆競賽中累積買入金額與平均總買入金額成長率成長 最快,獲頒「最佳突破獎」;兆豐證券實動戶數成長率表現優異,獲 頒「最佳潛能獎」;而凱基證券實動率與平均買入金額穩定成長,獲 頒「最佳活躍獎」。
此外,台新證提供專業的市場分析報告及最新的產業動態,幫助投 資人深入了解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協助投資人抓住這些 潛力巨大的市場機會。
權證交易在高波動市場環境中具有多項優勢,提供較低的初始投資 成本和較高的槓桿效應,使投資人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 潛力。針對高波動的市場環境,投資人可以考慮採用買進跨式或勒式 策略,即同時買入認購權證與認售權證,從而捕捉市場高波動性帶來 的潛在收益。這樣的策略能有效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強投資的靈 活性和風險管理能力,幫助投資人在變動的市場環境中獲取更佳回報 。
台股在2024年交出亮眼成績單,加權指數突破2萬點大關,全年漲幅達28.47%,僅次於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動能。根據台灣證交所的數據,台股上市股票市值達74兆元,全球排名從第17名躍升至第12名,成交值也從第19名躍升至第10名。
在這股市場熱潮中,國內券商業績亦水漲船高。2024年業績統計顯示,富邦證以每股稅後純益(EPS)6.20元獨占鎂鋒,凱基證以5.57元EPS緊追其後。玉山證、國泰證、永豐金證、台新證、元大證、統一證、華南永昌證、中信銀證等公司也入圍EPS前十大,群益證、兆豐證及元富證的EPS也均超過2元,共同記錄下台股證券的豐收年。
展望2025年,多項利多因素將繼續支撑台股市場。首先,現股當沖交易證交稅稅率將減半,並延長至2027年底,為市場投資人提供穩定的交易環境。其次,全球高通膨現象預期持續放緩,多數央行降息,全球貿易量預計年增率將從2024年的2.7%升至3.0%。第三,IMF等國際機構預測全球貿易量將持續成長,台灣將受益於AI浪潮及全球數位轉型,電子業穩步擴張,出口成長態勢可望延續。
在這樣的背景下,券商業將持續優化交易平台與服務品質,爭取更多投資人的青睞,打造更優質的投資環境,期待在2025年再創新高峰。
台股的亮眼表現也帶動國內券商的收益。統計2024年業績,富邦證 以每股稅後純益(EPS)6.20元居冠,凱基證EPS達5.57元次之;EPS 前十大依序為玉山證(5.44元)、國泰證(5.42元)、永豐金證(3 .50元)、台新證(3.41元)、元大證(3.21元)、統一證(3.0元) 、華南永昌證(2.91元)、中信銀證(2.26元)等,而群益證、兆豐 證及元富證也高於2元,各為2.25元、2.20元、2.11元,共同寫下台 股證券的豐收年。
2025年多項利多因素有望繼續支撐台股市場。首先,現股當沖交易 證交稅稅率減半課徵千分之1.5,已確定延長至2027年底,為市場投 資人提供明確且穩定的交易環境,讓投資人不必再猜測整體交易成本 或政策變化,投資人對市場更有信心的情況下,可以維持市場動能, 促進證券市場的長遠發展。
第二,若從全球經濟層面觀察,2025年預期全球高通膨現象持續放 緩,多數央行可望接續降息,WTO則預估2025年全球貿易量年增率將 從2024年的2.7%續升至3.0%(10月預估)。
第三,IMF等國際機構普遍預測2025年全球貿易量仍將成長,顯示 終端需求維持復甦,加上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推展, 出口成長態勢可望延續;台灣也預估能持續受益於AI浪潮及全球數位 轉型,帶動電子業穩步擴張,增添出口成長力道,並提振企業投資信 心。
展望2025年,在預期台股持續走強的態勢下,券商業者將持續優化 交易平台與服務品質,爭取更多投資人的青睞,打造更優質的投資環 境,期待於2025年再創新高峰。
臺灣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近期展開了一項重要的合作計劃,即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並與各大券商攜手,共同推動「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的座談會。這一連串的活動,旨在整合資本市場資源,為大、中、小型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以促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並朝向國際化發展。
在最近的座談會中,凱基證券、富邦證券以及台新證券等券商積極參與,展現了對於促進企業發展的熱情與責任。特別是台新證券,其資深副總經理葉盛弘表示,公司充當了企業與主管機關之間的橋樑,幫助企業獲取資金、招募人才,並優化管理制度。
證交所副總經理杜惠娟在活動中強調,台灣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不斷提升,目前已挂牌上市公司超過1,031家,總市值達74兆元,在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中市值排名第12,成交日均值為4,176億元,全球排名第九。這些數據顯示了台灣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
杜惠娟還提到,證交所不斷透過招商及引資,為企業提供暢通及便利的籌資管道,吸引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此外,2021年設立的台灣創新板(TIB)也是為了鼓勵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新創企業掛牌,並將在明年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以幫助更多創新企業發展。
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李淑暖則表示,櫃買中心成立30周年來,透過上櫃、興櫃及創櫃板等多層次市場,協助不同規模的公司邁向資本市場。近兩年申請上櫃的公司產業類別多元,包括大數據、資訊安全及餐飲業等,這些企業通過上櫃流程,不僅能優化公司制度及內部控制,還能提升企業知名度。
總之,這次「資本市場服務團」的成立,以及與券商的密切合作,將為台灣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同時也將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臺灣資本市場再掀新篇章,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攜手推動優質企業邁向資本市場。近期,兩大機構共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並於11月27日與富邦證券、12月12日與凱基證券,以及12月20日與台新證券分別辦理座談會,共謀資本市場未來發展。
證交所副總杜惠娟在致詞中強調,臺灣資本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目前市值排名全球第12,成交日均值全球第9,顯示市場的強大潛力。她提到,證交所不斷透過招商及引資,為企業提供便利的籌資管道,並透過科技事業上市制度和新創板(TIB)等政策,鼓勵新創企業發展。
杜惠娟副總進一步指出,證交所與各種創新性潛在案源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上市前的輔導諮詢服務,以及上市後的多元化籌資管道,以幫助企業提升曝光度和能見度,實現永續經營目標。
櫃買中心副總李淑暖在座談會上提到,櫃買中心成立30周年來,透過上櫃、興櫃及創櫃板等多層次市場,協助不同規模公司邁入資本市場。她強調,企業通過上櫃流程,不僅能優化公司制度,也能提升企業知名度。
台新證券資深副總葉盛弘表示,台新證券在輔導企業過程中,扮演著企業與主管機構之間的橋樑角色,幫助企業順利邁向資本市場。他強調,座談會的舉辦,讓企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臺灣資本市場,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市場板塊。
此次座談會邀集了逾20家優質企業參與,涵蓋半導體、數位雲端、生技醫療、資訊服務等領域。會中,市場服務團隊介紹了臺灣資本市場現況與優勢,並提供申請上市櫃的諮詢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元大證券11月獲利月增41.55%、達25.62億元,穩居券商獲利之冠 ,富邦、凱基、群益金鼎、國泰、台新、國票證券也逆勢月成長。
川普關稅2.0重擊台股,美股費半指數一度跌破年線,加權指數11 月震盪走低,外資單月大舉提款2,729億元,拖累大型權值股大幅回 檔修正,連帶券商獲利也受到連累。
21家上市櫃與金控券商中,元大、富邦、凱基、群益金鼎、台新、 國泰、國票等證券商逆勢繳出月增佳績,大展、合庫、宏遠、致和證 券則是呈現虧損。
11月台股受川普利空打擊,市場觀望氛圍轉趨濃厚,且外資提款力 道也加劇,單月日均成交值3,831億元,連續三個月平均成交金額未 達4,000億元,法人指出,就月K角度觀察,台股8、9兩月留下長下影 線,10、11月則是留上影線,顯示多空兩股力道出現拉鋸戰。
21家上市櫃與金控券商中,獲利前五大券商全數繳出月增佳績,元 大證11月稅後純益月增率高達41.55%、衝上25.62億元,持續穩居券 商獲利龍頭,富邦、凱基、群益金鼎、國泰證也分別月增60.38%、 21.86%、66.8%、19.23%;另台新、國票證則是大幅成長,分別較 前月增加1.13倍及2.13倍。
然在股市震盪以及成交量持續萎縮下,中小型券商獲利受到壓抑, 大展、合庫、宏遠、美好、致和等五家11月全數虧損;其中,大展證 連續三個月虧損,致和證更是自8月以來、連續四個月虧損,今年來 獲利縮水至6.8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