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證券(公)公司新聞
台灣科技新聞又傳來一大喜訊!大家耳熟能詳的宏碁(2353)近期轉投資的子公司——倚天酷碁創(2432),即將在本周三(31日)正式在創新板挂牌上市。這家新興公司,由宏碁以65.51%的股權控制,將以每股26元的價格進行上市,讓投資人們又多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選擇。 倚天酷碁創的主營業務涵蓋了電腦周邊產品、衣著包袋產品以及智慧移動等領域,展現了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公司董事長高樹國和總經理鍾逸鈞領軍,帶領著一支專業的團隊,不斷創新和進步。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倚天酷碁創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而在獲利表現方面,倚天酷碁創的表現更是亮眼。根據數據顯示,110年該公司的每股純益(EPS)為0.95元,而到了111年,EPS更是大漲至3.04元,這個成長速度令人驚艷。這也證明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此次倚天酷碁創的上市,除了吸引了廣大投資人的目光外,其輔導承銷商台新證券(台新證)也將在這場盛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台新證券作為倚天酷碁創的專業金融夥伴,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幫助公司順利登上創新板。 總結來說,倚天酷碁創的上市,不僅是宏碁轉投資策略的一個成功案例,也標誌著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家新興公司在未來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成長!
倚天酷碁主要業務包括電腦周邊產品、衣著包袋產品及智慧移動等 ,該公司董事長為高樹國、總經理鍾逸鈞,輔導承銷商為台新證,獲 利表現方面,110年EPS 0.95元、111年EPS為3.04元。
台新證券為感謝一路走來客戶的支持,特別推出「會員分級制度」,針對大戶、中實戶等級客戶提供「總統級」超頂級尊榮健檢服務,展現對客戶健康的關注。副總經理廖恩慶表示,在激烈的手續費競爭中,台新證券選擇以健檢服務作為區隔,強調「支持客戶健康才能永續經營」。 會員制上路的首個回饋活動,以健檢為禮物,廖恩慶強調「健康是1,財富是0」,提醒客戶在追求財富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健康。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但許多人為了家人而忽略自身健康,一旦健康亮起紅燈,財富也將失去意義。 台新證券與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提供會員專業的健檢服務,並擁有五星級設施與舒適環境。該中心不僅設有溫水游泳池、復健水療池,還提供健康餐點與五星級客房,是台新金控旗下高階主管的健檢選擇。 為獎勵高交易量客戶,台新證券會員制設定了不同的等級和回饋活動。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台股現貨交易量達20億元的客戶可獲得「輕奢健檢專案」,50億元的客戶則可享受2日「尊榮健檢專案」,而交易量達100億元的「尊爵會員」將獲贈價值超過14萬元的「尊爵CEO健檢專案」。 未來,台新證券將根據不同等級的會員需求,不斷規劃各種回饋活動,讓客戶享受更多專屬優惠。詳情請關注台新證券官網。
台新證券最新消息!证交所董事會於昨日(26日)正式通過了富世達(6805)的股票上市案。這個好消息讓市場頗為關注,預計富世達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掛牌,成為股民們的新選擇。這次上市案的成功,背後有著奇鋐(3017)19.25%的轉投資加持,再加上AI人工智能和母以子貴的雙重題材刺激,奇鋐的股價在26日一舉衝上208元的高點。 富世達目前資本額已達6.045億餘元,而主辦承銷商正是台新證券。台新證券在這次上市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為富世達提供了專業的金融服務,也再次展現了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專業度。隨著富世達的上市,預計將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目光,為台灣股市帶來新的活力。
台新證券副總經理廖恩慶表示,國內證券商手續費殺價競爭激烈, 「為在藍海與紅海中間,殺出一個黃海」,台新證券決定在價格競爭 當中做出區隔,即送給高交易量客戶頂級健檢,「支持客戶健康才能 永續經營下去。」
台新證券會員制上路第一個回饋活動,以健檢當作禮物,廖恩慶強 調,健康是「1」,財富是「0」,沒有1在前面,再多0終究都是0, 提醒所有客戶,為生活努力之餘,千萬不能忘記善待自己。
內政部統計,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但一項調查顯示, 國人臨終前平均躺在病床上的時間長達八年,許多人為了給家人最好 的生活,長期忽視自己身體狀況,一旦健康亮起紅燈,家人將失去倚 靠,財富也頓時失去意義。
「您的卓越守護了家人,台新證券將守護您的卓越」,這次特別與 知名的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提供會員最專業的服務,健檢將全程 由專人引導、使用影像醫學尖端設備,並由醫師團隊完成精準判讀。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除擁有媲美五星級飯店的高級設施與舒適環境外 ,溫水游泳池、復健水療池、健康餐點、五星級客房休憩專區一應俱 全,不少台新金控旗下高階主管也都是在永越進行健康檢查。
台新證券客戶在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台股現貨交易量達 新臺幣20億元取得「菁英會員」資格,將獲贈「輕奢健檢專案」;年 交易量達新臺幣50億元的「白金會員」則可獲得2日「尊榮健檢專案 」。
至於年交易量達新臺幣100億元最高等級的「尊爵會員」將獲得價 值超過14萬元的「尊爵CEO健檢專案」。
為提供客戶更有感的專屬優惠,台新證券會員制正式上路,未來將 持續根據不同等級的會員需求規劃一系列的回饋活動,好康一波接一 波,詳情逕洽台新證券官網。
富世達為奇鋐(3017)轉投資19.25%的轉投資公司,受AI人工智 慧題材激勵及母以子貴雙題材激勵,奇鋐26日股價衝上208元。富世 達目前資本額6.045億餘元,主辦承銷商為台新證券。
【台灣金融新聞】 雖然股巿波動讓不少證券商的業績受到影響,但仍有幾家表現亮眼。根據最新數據,台灣前四月證券商業績出爐,其中元大證、凱基證、富邦證、群益證、永豐金證等五家證券商的獲利都突破了10億元大關。在這些公司中,元大證表現尤其出色,4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了9.05億元,雖然比3月份的13.03億元有所下降,但仍然在業界中佔有一席之地。 凱基證、富邦證、永豐金證、群益證等公司4月份的獲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準。凱基證4月份獲利3.84億元,富邦證獲利3.8億元,永豐金證獲利2.35億元,群益證獲利1.855億元,這些數字都低於3月份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致和證4月份的獲利為2.307億元,比3月份的0.982億元有顯著增長,其累計EPS達到2.447元,在證券商中名列前茅。而累計前四月的稅後純益方面,元大證以39.43億元的總獲利位居第一,凱基證和富邦證分別以22.76億元和20.2億元位居第二和第三。 另外,台新證券、第一金證、玉山證、康和證、國票證、福邦證、華南永昌證券等公司的累計前四月獲利則在4.3億元到2.56億元之間。而大展證、合庫證、宏遠證及美好證等公司的累計獲利則低於1億元。
21家主要證券商4月業績多數呈現較3月衰退,其中龍頭券商元大證 4月稅後純益9.05億元,低於3月的13.03億元;凱基證、富邦證、永 豐金證、群益證等4月獲利各3.84億元、3.8億元、2.35億元、1.855 億元,也都低於3月的6.43億元、5.4億元、2.80億元與3.725億元。 僅致和證4月獲利2.307億元,優於3月的0.982億元。
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方面,呈現大者恆大局面,元大證累計獲利3 9.43億元居首位,凱基證22.76億元、富邦證20.2億元,分居二、三 名,群益證及永豐金證分別為12.915億元、10.38億元。累計獲利高 過5億元,依序有:元富證(8.18億元)、致和證(6.532億元)、兆 豐證(6.43億元)、國泰證(5.8億元)、統一證(5.263億元)。
另台新證、第一金證、玉山證、康和證、國票證、福邦證、華南永 昌證券等累計前四月獲利介於4.3億元到2.56億元之間,大展證、合 庫證、宏遠證及美好證等累計獲利低於1億元。
【台股即時新聞】 今夏台股波動中見機會 權證避險降稅帶來三大好處 隨著今年上半年台股的調整,市場上普遍認為若股價有進一步的拉回修正,將是個極佳的進場時機。業內人士預測,下半年將迎來總統大選的「選舉行情」,指數預期將在13,000至16,500點之間波動。 在這波股巿動盪中,權證市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目前權證成交量僅佔整體證券市場的不到0.9%,但權證避險降稅政策的實施,為發行商帶來了提供更優質投資環境的動力。這項降稅政策對投資者來說,至少有三個明顯的好處: 一、權證買賣價差縮窄:由於造市券商的避險成本降低,這將直接反映在報價成本上,讓投資者在進出時的成本降低。 二、權證報價數量增加:稅負的降低讓造市券商更有信心追殺個股價格,進而能夠布出更大的買賣單量。 三、權證發行檔數增加:避險金額的節省可以讓發行商針對特定題材的個股增加發行量,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除了權證之外,結構型商品如股權連結商品也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這類商品能夠客製化,讓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中,以低成本獲得關注的股票,同時也能夠獲得可觀的利息收益。 <台新證券>等金融機構看好這波市場動態,並積極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投資選擇,助投資者抓住機會,賺取豐厚的報酬。
雖然現在權證成交量平均占全體證券市場不到0.9%,但在權證避險降稅後,發行商更有誘因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予投資大眾,因此,降稅至少影響三個層面:
一、權證買賣價差:因造市券商避險成本降低,將反映在報價成本上,使報價更為縮窄,減少投資人一進一出買賣成本;二、權證報價數量:稅負降低使造市券商更有底氣追殺個股價格,進而布出更大買賣單量;三、權證發行檔數:省下來的避險金額可針對題材性個股增加發行量,使投資人選擇更多。
此外,權證的多空靈活性、槓桿性及流動性早已超越多數金融工具,相信在避險降稅的推波助瀾下,能見度將提升不少。除權證外,股權連結之結構型商品也是許多客戶偏好操作的商品之一,主要是該商品可客製化,投資人在大盤與個股走勢飄忽的情形下,可藉由這個商品用低成本接到自己所關注的股票,也可收到高的利息收益。
台新證券再傳佳音!近期,台灣知名公司聯策(6658)向證交所送件申請股票上市,這不僅是112年度第三家申請上市的國內公司,也再次證明了台灣股市的活力與吸引力。聯策公司由林文彬擔任負責人,公司實收資本額約3億元,主要從事視覺自動化及應用、智慧製造、濕製程設備與材料以及生產設備等領域。去年(111年)公司稅前盈餘達1.7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更是亮麗的3.97元。此次股票承銷機構包括元富證券、中信證券以及台新證券,讓人期待聯策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現。
聯策公司負責人為林文彬,目前公司實收資本額約3億元,主要產 品包括視覺自動化及應用與智慧製造、濕製程設備與材料及生產設備 ;111年稅前盈餘約1.7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97元;股票 承銷機構為元富證、中信證及台新證。
台股近期表現強勁,首季行情震盪不斷,卻讓證券商業績亮麗升溫。其中,元大證券在首季獲利達30.39億元,成為業績龍頭;凱基證、富邦證、群益證等也都賺逾10億元。以每股稅後純益(EPS)來看,致和證、富邦證、凱基證三家證券商首季EPS超過1元。3月份台股維持堅強走勢,月指數上揚364.27點,月成交量也創新高。21家主要證券商公布首季業績,元大證3月稅後純益13.03億元,優於前月;凱基證、富邦證、群益證等也都有亮眼表現。首季稅後純益方面,元大證、凱基證、富邦證、群益證、永豐金證前五名;每股稅後純益則是致和證、富邦證、凱基證分別蟬聯冠軍、亞軍、季軍。
台股3月維持趨堅走勢,月K線連三紅,月指數上揚364.27點(月漲 幅2.35%),3月的月成交量為5兆4,363億元,日均值為2,363.6億元 ,也較2月的日均值2,040.3億元增加15.8%,證券商整體業績持續受 惠大盤價量齊揚行情。
21家主要證券商公布自結3月及首季業績,元大證3月稅後純益13. 03億元,優於2月的10.26億元;凱基證3月稅後純益6.43億元、富邦 證3月稅後純益5.4億元、群益證3月稅後純益3.725億元,也分別優於 2月獲利5.72億元、5.3億元、3.411億元。
3月獲利較佳依序還有:統一證(3.054億元)、永豐金證(2.80億 元)、元富證(2.30億元)、兆豐證(2.08億元)、國泰證(1.9億 元)、福邦證(1.307億元)、玉山證(1.30億元);另華南永昌證 、國票證、第一金證、台新證、康和證等單月獲利介於0.5億元到1億 元之間。至於美好證也擺脫1、2月連續虧損,3月轉獲利0.043億元。
累計首季稅後純益方面,前五大依序是:元大證(30.39億元)、 凱基證(18.92億元)、富邦證(15.3億元)、群益證(11.059億元 )、永豐金證(8.03億元),元富證7.70億元排名第六。
首季稅後純益較高還有:國泰證(4.7億元)、兆豐證(4.65億元 )、台新證(4.3億元)、致和證(4.224億元)、康和證(4.201億 元)、第一金證(3.31億元)。另福邦證、玉山證、華南永昌證、國 票證首季獲利高於2億元,各為2.906億元、2.85億元、2.20億元、2 .15億元。至於每股稅後純益方面,致和證股本較小優勢,首季EPS達 1.583元,暫居證券商EPS首位,富邦證1.44元排第二,凱基證1.01元 為第三名;其餘EPS較高依序為:福邦證(0.73元)、康和證及玉山 證(均為0.71元)、台新證(0.62元)、國泰證(0.61元)、第一金 證(0.54元)、群益證(0.51元)、永豐金證(0.50元)、元富證( 0.48元)。
【台北訊】台灣金融業的最新獲利情況顯示,14家上市金控在3月份的獲利表現呈現逐漸回穩的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這14家金控單月合計獲利達299.23億元,首季累計獲利778.11億元,雖然還沒回到過去千億元的水準,但已經逐漸從去年的衰退中回彈。 在這波獲利回昇中,銀行業依然是金控獲利的支柱。14家金控旗下的13家銀行,首季稅後共獲利740.5億元,佔金控首季獲利的95%以上。不過,壽險和產險子公司則在首季出現虧損,分別達65.46億元和53億元以上。值得關注的是,13家證券子公司首季則賺得近105億元,成功彌補了產壽險子公司的虧損。 在眾多金控中,中信金在3月份蟬聯獲利王,而富邦金則在3月份獲利大漲65.2億元,累計獲利達139.1億元,僅以不到10億元的差距搶得首季獲利冠軍。富邦金第一季獲利雖然較去年同期衰退近7成,但子公司北富銀和富邦證券的獲利則創下同期新高和次高紀錄。 特別是台新金控,其第一季稅後純益達42.9億元,年增率驚人地達136.44%。這主要得益于旗下台新銀行和台新證券的獲利提升。台新銀3月份的稅後純益達13.7億元,首季累計42.9億元,表現穩健。至於資產質量,截至3月底,台新銀的逾放比低至0.11%,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183.46%,顯示了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
金控獲利重心亦風水輪流轉,首季以銀行獲利為主要支撐,14家金 控旗下的13家銀行,首季稅後共獲利740.5億元,占金控首季95%以 上,九家壽險子公司首季虧損65.46億元,產險子公司亦虧損逾53億 元,13家證券子公司首季則賺近105億元,彌補產壽險子公司的虧損 。
中信金前二月蟬聯金控獲利王,3月富邦金稅後大賺65.2億元,前 三個月累計稅後純益139.1億元,以不到10億元差距,搶回首季獲利 冠軍寶座,且單月獲利、累積獲利與每股盈餘再度站上三冠王。富邦 金第一季獲利雖較去年同期衰退近7成,且是2019年以來同期新低, 但子公司北富銀3月獲利創同期新高、富邦證券第一季獲利創同期次 高。挹注金控每股稅後純益至1.12元。
中信金第一季稅後純益129.59億元居第二名,中信金說明,今年首 季子公司中信銀行動能動強,除利息收入外,法金也有大型聯貸案帶 動,整體稅後純益成長53%,台壽則因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且投資處 分獲利較少,呈現虧損8.82億元,但防疫險提損比實際發生高,後續 有機會回沖。
再從各金控第一季獲利年增率來看,表現最佳的台新金稅後純益4 2.9億元、年成長136.44%,其次兆豐金稅後純益107.76億元、年成 長78.23%,最落後的是新光金,第一季虧損90.82億元,也是第一季 唯一虧損的金控。
台新金指出,前三月獲利年增136.44%,主要是旗下台新銀行、台 新證券獲利均大幅提升,台新銀3月稅後純益13.7億元,前三月稅後 純益42.9億元,核心業務獲利動能持續穩健,淨收益較前月成長;資 產品質維持穩健,截至3月底,逾放比為0.11%,備抵呆帳覆蓋率為 1,183.46%。
台新證券》欣興科技(3037)近期表現亮眼,不僅因應AI、HPC等新興市場需求,高階載板產品需求穩定,且股價已經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三大法人也積極回補持股,近六個交易日累計買超達4.0萬張。去年欣興科技實現稅後純益269.19億元,年增1.24倍,每股稅後純益(EPS)達20.08元,創下歷年新高;董事會還決議每股配發8元現金股利,同樣創下新紀錄,以24日收盤價148元計算,殖利率高達5.41%。 未來展望方面,欣興科技在產能上,S1廠產能逐步恢復,楊梅新廠進入試產階段,光復廠則在10月開始土建工程,預計下半年稼動率將逐步提升。此外,新伺服器平台的推出,以及新應用投資浪潮的興起,以及庫存回補需求,都將為今年營運帶來正面影響,預計營運表現將先蹲後跳,帶來亮麗成績。
欣興去年稅後純益高達269.19億元,年增1.24倍,每股稅後純益( EPS)20.08元,雙創歷年新高;董事會也擬每股配發8元現金股利, 同樣締造歷史新猷,以24日收盤價148元計算,殖利率5.41%。
展望後市,欣興產能上,S1廠產能恢復、楊梅新廠進入試產、光復 廠10月開始土建,下半年稼動率逐步提升,搭配新伺服器平台推出、 新應用投資浪潮興起、庫存回補需求,今年營運有望先蹲後跳。
台股擺脫去年12月拉回下挫741.86點陰影,2023年元月在美股連續 走揚及外資回補買超效應,帶動盤勢反彈行情,指數接連站回半年線 、月線之上,新春後延續盤堅攻堅行情再站上萬五關卡,全月指數累 計上揚1,127.51點(漲幅7.98%),受春節長假因素影響,元月成交 值2兆5,032億元換算13個營業日的日均值1,925億元。
首波已有13家主要證券商公佈自結元月業績,雖然營運天數較少, 但證券商自營、承銷、新金等部門受惠元月台股量價齊揚行情,整體 業績表現不俗。
其中,龍頭券商元大證券單月稅後純益7.10億元,群益證及永豐金 證單月各賺3.92億元、2.26億元,統一證、福邦證、致和證等3家獲 利高於億元,分別為1.337億元、1.049億元、1.045億元。
多家金控旗下券商也維持獲利,台新證元月稅後純益1億元,第一 金證、玉山證、國票證各獲利0.61億元、0.53億元及0.43億元,大展 證獲利0.378億元,僅美好證、宏遠證兩家元月呈現虧損,各虧損0. 402億元、0.054億元。
與上月(去年12月)業績相比較,元大證去年12月獲利9.96億元, 元月獲利為其71%比重,永豐金證去年12月也大賺4.38億元;但群益 證、統一證、福邦證、致和證、第一金證等,元月獲利都優於去年1 2月業績,其中群益證去年12月獲利1.66億元,元月獲利衝高到3.92 億元成長1.36倍,統一證、致和證、福邦證等去年12月獲利都不到1 億元,元月獲利有翻升表現。
目前還有富邦、凱基、國泰、華南永昌、兆豐、元富、合庫等證券 商,仍待公布業績,預期多呈現獲利持穩表現。
而隨著2月大盤指數再攻堅站上年線以及進逼萬六關卡,櫃買指數 也迭創波段新高,證券商積極衝刺業務,希望挹注累計業績攀升。
工商時報與券商攜手推動權證市場,舉辦權王大賽第十三年,共累 計超過56萬人參與,總買入額逾新台幣1,600億元。本屆吸引近3千人 參賽,累積總買入金額高達225億元,為權證市場帶來亮眼績效。
七大券商推廣權證市場不遺餘力,永豐金證券以「報名人數最多, 總買入金額最高、總報酬率最高」獲頒「最佳卓越獎」;元大證券則 是本屆實動率最高,達67.48%,獲頒「最佳動能獎」;台新證券各 項成績表現較上屆(第十屆)參加績效進步,平均總買入金額成長2 0.18%,獲頒「最佳突破獎」。
群益金鼎證券各項成績皆有不錯表現,線上活動參與踴躍,獲頒「 最佳旺市獎」。中國信託證券則事實動率為券商平均之上、達52.34 %,且分公司推動績效良好,獲頒「最佳潛能獎」;兆豐證券本屆客 戶總報酬率表現亮眼,報酬率達3.17%,獲頒「最佳績效獎」;凱基 證券本屆實動率較上屆參與明顯提升,為券商平均之上、達63.34% ,獲頒「最佳業績獎」。
今年最特別的是,最大獎「權王大贏家」由去年冠軍得獎者蟬聯, 今年第二度參賽,就突破自己的紀錄,因由不同券商下單,且獲利表 現都大勝,在本屆一次就抱回冠軍和季軍兩項大獎,競賽中獲利金額 合計高達4,700萬元,更勝去年的3,864.8萬元。
得獎者分享,贏家心法就是「跟著市場走」,去年行情大震盪,他 說「多空都有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