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未)公司新聞
為推廣金融知識,讓大學生從小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今年再度展開行動,聯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與全國各大學院校攜手合作,舉辦「金融知識普及計畫:深入校園金融知識講座」。這個計畫的目標是讓學生們在學習期間就能夠接觸到實用的金融知識,為未來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講座活動分為兩種型式,一種是「校園金融知識講座」,另一種則是「參訪臺灣股票博物館+講座」。這兩種型式都將持續120分鐘,並能夠根據學校的時間安排進行舉辦。為了滿足不同學校的需求,主辦單位精心規畫了10項主題供學校選擇,這些主題包括「理財觀念小改變,未來人生大不同」、「投資理財及風險管理(含虛擬資產商品性質及風險)」、「預約富足人生—從資產配置開始」等,內容實用豐富。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已經持續推動這項計畫多年,並獲得了合辦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活動的經費完全由主辦單位負擔,這讓各大學院校有機會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舉辦這樣的講座。若有意向的學校系所希望洽詢合作辦理,可以透過證基會服務專線(02)2397-1222分機332聯繫盧小姐。 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期待能看到更多學生對金融知識產生興趣,並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穩健地前行。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為了幫助大學生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今年再度推出「金融知識普及計畫:深入校園金融知識講座」。這個計畫已經進行多時,這次它和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攜手,邀請全國各大學院校參與,共同推廣金融教育。 活動將提供兩種不同的辦理型式,一種是「校園金融知識講座」,另一種則是「參訪臺灣股票博物館+講座」。每場活動的時間定為120分鐘,可以根據學校的時間安排來舉辦。 主辦單位精心規畫了10項主題供學校選擇,這些主題包括「理財觀念小改變,未來人生大不同」、「投資理財及風險管理」、以及「ESG投資與綠色永續金融」等,內容十分豐富且實用。 這項活動已經得到各合辦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熱烈迴響,顯見它在金融教育方面的影響力。而最讓人開心的是,活動的所有經費都由主辦單位全額贊助,這樣的安排讓學校和學生都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參與。 對於有興趣的學校,可以透過證基會的服務專線(02)2397-1222分機332聯繫盧小姐,尋求合作辦理的相關資訊。
永豐ESG低碳高息ETF經理人張怡琳表示,目前台股掛牌之高股息E TF共17檔,各具特色。早期的高股息ETF,純粹以殖利率作為成分股 篩選要求,聚焦在高股息標的;隨著全球綠色投資議題成為投資人關 注焦點,進而改良出除了殖利率以外,也考量成分股的ESG評分;而 近期受到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企業不得不面臨低碳轉型,以確 保具備綠色競爭力,因此更演化出第三代兼具低碳、ESG、高息三大 要素的高股息ETF,讓投資人聚焦息收標的同時,也能兼顧永續、低 碳商機。
張怡琳指出,為符合投資人高息需求,並迎合低碳趨勢,去年7月 推出首檔兼具低碳、ESG因子的高股息ETF 00930永豐低碳高息,今年 1月首次配息,僅花15天完成填息。採雙月配息的00930,將迎來第二 次配息,預計3月21日除息,想參與配息的投資人留意最後買進日為 3月20日。
講座分為「校園金融知識講座」及「參訪臺灣股票博物館+講座」兩種辦理型式,活動長度預定為120分鐘,可配合學校時間舉辦。主辦單位規畫10項主題提供學校參考選擇,包括「理財觀念小改變,未來人生大不同」、「投資理財及風險管理(含虛擬資產商品性質及風險)」、「預約富足人生—從資產配置開始」、「解讀財經資訊,掌握投資契機」、「運用共同基金存第一桶金」、「金融職場就業準備與職涯規畫」、「金融科技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含防範金融投資詐騙及洗錢防制)」及「ESG投資與綠色永續金融」等,內容豐富實用。
集保結算所推動「深入校園金融知識講座」已有多年經驗,並獲得各合辦學校教師及學生好評。活動經費由主辦單位全額贊助,歡迎各大學院校系洽詢合作辦理。證基會服務專線(02)2397-1222分機332盧小姐。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保」)近年來不斷展現其國際合作能量,近期更以亞太地區集保組織(ACG)投資人服務工作小組召集人的身份,與韓國、印尼等地的集保公司共同籌辦「2024年亞洲基金標準化論壇暨投資人服務研討會」。這場研討會在印尼圓滿落幕,吸引了超過80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專業人士參與,共同探討永續金融發展與集保機構在創造優質基金環境中的角色。
會議持續四天,不僅ACG會員機構的成員參與,還有來自美國、歐洲等地的集保公司及金融機構,如DT CC、Clearstream、Euroclear等,共同分享與交流。本次研討會的主題聚焦在「永續金融-集保機構打造更好的基金環境」,集保在會中詳細介紹了其在台灣基金市場的深耕成果。
集保不僅提供多元便利的基金生態系服務,還推出集保e手掌握App,透過這款App,投資者可以輕鬆整合基金資產,並享受基金股務的e化服務,這些創新做法讓台灣的創新與永續發展成果得以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除了集保的分享,會議還邀請了Calastone等全球知名基金網路業者,以及來自印尼、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等地的集保機構進行專題演講,共同探討永續發展下的數位優勢、ESG基金市場發展等議題。會議現場意見交流熱烈,充分展現了亞太地區集保產業的共榮共好。
自2018年以來,集保一直擔任ACG投資人服務工作小組召集人,透過舉辦研討會、主題式問卷調查及電子報等方式,不斷拓展會員機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亞太地區集保產業的發展。未來,集保將繼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分享永續金融的發展經驗,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全球能見度。
本次研討會為期四天,除ACG會員機構外,並吸引美國集保公司DT CC、國際證券保管機構Clearstream、Euroclear、印尼證券主管機關 、印尼交易所、保管銀行及資訊服務業者等共26家機構,近80位代表 與會,國際合作交流成果豐碩。
因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由集保主持之ACG「投資人服務研討會」 ,今年主題為「永續金融-集保機構打造更好的基金環境(Sustain ability-What CSDs Can Do to Facilitate a Better Fund Envir onment for Investors)」。
集保於會中分享其深耕台灣基金市場的成果,包括提供多元便利的 基金生態系服務,及集保e手掌握App的基金資產整合功能與基金股務 e化服務,讓台灣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卓越成果躍上國際舞台。
研討會亦邀請全球最大基金網路業者Calastone及印尼、巴基斯坦 、泰國、越南等多家集保機構進行專題演講與經驗分享,討論永續下 的數位優勢、ESG基金市場發展、透過KYC平台與整合投資人數位服務 以促進永續的基金環境等,現場意見交流氣氛熱烈。
集保自2018年於ACG推動成立投資人服務工作小組即擔任召集人, 創立以來持續透過舉辦國際研討會、主題式問卷調查分析及蒐集資訊 編製電子報等方式,致力打造成為ACG會員機構間之投資人服務交流 平台,藉由資訊交換與經驗分享,拓展合作契機,促進亞太地區集保 產業共榮共好,積極展現台灣資本市場多元成長動能。未來集保將持 續進行國際合作與交流,分享永續金融的發展經驗,提升我國資本市 場全球能見度。
台灣集保結算所,作為台灣金融市場的重要核心,近年來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隨著全球ESG投資風潮的興起,台灣ESG市場也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根據英國研究顧問公司ETF GI的統計,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球ESG ETF檔數及資產規模均呈倍數成長,這不僅反映了ESG投資的熱潮,也顯示了ESG投資在金融市場的重要性。
「ESG」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簡稱,這一概念最早出於聯合國於2004年發表的《Who Cares Wins》報告。台灣在ESG市場的發展也不遑多讓,金管會於2021年7月發布了ESG相關主題投信基金的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要求投信在發行ESG基金時,必須對投資目標、衡量標準、投資策略等進行詳盡揭露,以確保投資人能夠全面了解ESG基金的投资特點。
截至2023年12月底,台灣上市櫃ESG ETF共有14檔,資產規模超過3,700億元。這些ESG ETF採取的策略、標準、模型相當多樣,包括公司治理評鑑、臺灣永續評鑑、Sustainalytics ESG風險分數等。集保結算所也設立了ESG基金專區,方便投資人查詢相關資訊。
為了推動台灣ESG市場的發展,金管會成立了「推動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案小組,並設立了專區供投資人查詢。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檯買賣中心也設立了ESG相關指數化商品專區及永續指數化商品專區,提供更全面的ESG資訊。
雖然ESG投資市場前景廣闊,但投資人仍需留意ESG ETF的風險,包括折溢價風險、追蹤誤差風險等。在投資前,投資人應詳閱公開說明書,了解商品資訊,並衡量自身財務目標與風險承受度,以實現穩妥的投資。
台灣股市近期來表現熱鬧,農曆年休市前,指數一度攀升至「萬八」高檔,不少投資者紛紛尋求獲利了結,觀望以待。不過,隨著2024年來,ETF市場再度火熱起來,受益人數創下新高,整體ETF增加50萬人至893.8萬人,預計年後將挑戰900萬大關。其中,<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46檔ETF受益人增加50.06萬人,持續創新猷。 隨著農曆年後的買盤歸隊,許多重量級ETF將在2月底除息,預計將為ETF市場帶來更多買氣。今年來,人氣增溫的前十大標的,剛好都有萬人以上的買盤進場。在這些標的當中,台股高股息ETF仍然是最受投資者歡迎的市場,共有五檔上榜;其次是債券ETF,也多達四檔;海外股票ETF方面,則是國泰北美科技。 其中,首檔台股月配ETF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今年來仍然維持高人氣,受益人數增加9.2萬人,總計達到60.002萬人,創下自身新高,也改寫了ETF受益人數增長最快的紀錄。高股息ETF方面,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元大高股息、群益半導體收益、國泰永續高股息等都有不少新進投資者加入。 在債券ETF方面,長天期美債和月月配最受投資者青睞,群益ESG投等債20+、國泰20年美債、元大美債20年、國泰10Y+金融債等都有相當的人氣。而國泰北美科技因為連續兩年配息率逾9%,加上美股科技股的強勢走勢,今年來含息價格上漲9%,是前十大人氣增溫標的中表現最強的一檔,吸引了不少買盤關注。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經理人許忠成表示,AI應用放量為產業帶來新的長期成長動能,成分股兼具息收及股價動能,是投資者掌握台股成長契機不可或缺的投資配置。他建議投資者採取定時定額及逢低分批的方式,來獲取相關的收益機會。
農曆兔年將至,台股行情預熱,投資人對於抱個股過年有些猶豫不決,不過高股息ETF的投資人數卻不斷攀升。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上周台股ETF受益人數增加15,019人,其中高股息ETF占比超過半數,總受益人數達到6,398,739人。特別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受益人數周增8,524人,顯示投資者對於穩定收益的偏好。法人分析,高股息ETF因為買賣成本低、配息穩定,即使台股指數在萬八以上,仍有不少投資者願意投資。財富管理專家建議,投資者可以將年終獎金轉投基金ETF,既能培養理財習慣,也能避免選時的困擾。至於外資對台股的看法,則是看多台灣經濟與企業獲利,加上殖利率優勢,預計外資將持續回流台股。
「ESG」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簡稱,最早出現於聯合國於2004年發表的《Who Cares Wins》報告,該報告是由金融機構提出建言,並指出應更好地將ESG概念結合至分析、資產管理、證券經紀等業務中。
回到台灣市場,先就台灣ESG相關主題投信基金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來看。國際間對於何謂「ESG基金」,有不同的定義與標準,例如歐盟在2021年3月公布歐盟永續金融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SFDR),並依照其ESG的實踐程度分為三大類基金(符合第6條定義的淺綠色基金、符合第8條定義的綠色基金、符合第9條定義的深綠色基金)。
資訊揭露完整
台灣的規範則是金管會在2021年7月發布ESG相關主題投信基金的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讓投信在發行ESG相關基金時的資訊揭露能有一致格式,且也強化在基金公開說明書上ESG揭露事項的完整性。
此監理原則要求投信在申報(請)發行的書件(公開說明書、發行計畫等)上應至少揭露該ESG基金的投資目標與衡量標準,例如主要投資重點與採用的ESG標準的關連性;也要揭露其投資策略與方法,例如其採用的策略模型及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流程之具體作法,其他審查監理原則如投資比例配置、參考績效指標、排除政策、風險警語、盡職治理參與、定期揭露等均有規範。
進一步來看台灣ESG ETF現況,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國上市櫃ESG ETF共有14檔,資產規模超過3,700億元。各檔ESG ETF所採取的策略、標準、模型相當多樣,包含採用公司治理評鑑、臺灣永續評鑑、Sustainalytics ESG風險分數、MSCI ESG評級、FTSE Russell之ESG評鑑模型等。投信在發行ESG基金時,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需通過上述監理原則之審查,才能在發行後稱為ESG基金。
ESG基金的資訊可以在集保結算所基金資訊觀測站中的ESG基金專區取得,且臺灣證券交易所及櫃檯買賣中心也有設立ESG相關指數化商品專區及永續指數化商品專區,可查詢ESG ETF及ESG ETN相關資訊。
投資人也可在證交所設立的ESG InfoHub網站找到上市公司的ESG資訊,包含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等,並進行跨產業、公司等比較。
同時為因應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金管會成立「推動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案小組,下設四個分組,分別由證期局、證交所、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及櫃買中心擔任召集人,成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區」,投資人可在此查詢最新國際趨勢及我國推動之藍圖。
留意市場風險
ESG ETF近幾年由於國際趨勢及投資大眾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意識提升,在台灣吸引許多資金投入,但投資人亦應留意ESG ETF仍具備折溢價風險、追蹤誤差風險、市場風險、集中度風險、流動性風險、終止上市風險等,在購買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了解商品資訊,並衡量自身財務目標與風險承受度,以實現穩當的投資。
根據集保結算所統計至2月2日,2024年以來,246檔ETF合計受益人增加50.06萬人,衝上893.8萬人,持續締造新猷;隨著農曆年後買盤歸隊;如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群益ESG投等債20+等重量級ETF將在2月底除息,ETF市場將有望再增添買氣。
進一步來看今年以來人氣增溫前十大標的,剛好都有萬人以上的買盤進場,以類型區分,台股高股息ETF仍是投資人最熱衷的市場,一共五檔上榜;其次為債券ETF,也多達四檔;另一海外股票ETF是國泰北美科技。
首檔台股月配ETF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今年仍然維持高人氣,開年以來再增加9.2萬人,是受益人增加最多的一檔,總受益人數至60.002萬人,不僅再度創下自身新高,也改寫ETF受益人數增長最快紀錄,成立34周受益人衝上60萬人。
高股息ETF仍各有擁護者,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增加7.9萬人、元大高股息增加5.04萬人、群益半導體收益增加3.08萬人、國泰永續高股息增加1.4萬人。
在債券部分,長天期美債和月月配最受買盤青睞,群益ESG投等債20+增加5.5萬人、國泰20年美債增加2.3萬人、元大美債20年增加1.7萬人、國泰10Y+金融債增加1.2萬人。
國泰北美科技因連續兩年配息率逾9%,加上美股科技股維持強勁走勢,今年以來含息價格上漲9%,是前十大人氣增溫標的中表現最強一檔,因此吸引買盤關注,今年以來增加1.3萬投資人入場。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經理人許忠成表示,AI應用放量持續提供產業新的長期成長動能及擴張循環,成分股皆為各電子次產業兼顧息收及股價動能的標的,仍是投資人金龍年掌握台股成長契機不可或缺的投資配置,建議可採定時定額及逢低分批方式,獲取相關收益機會。
根據2月2日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台股ETF的受益人最新一周微增15,019人,56檔台股ETF中,以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周增8,524人居冠,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富邦臺灣中小及群益半導體收益等都增加逾千人。
法人表示,高股息ETF有愈來愈多投資人持有,主要看好接下來進入個股公布配息旺季,加以利率看跌,高股息ETF投資績效過往一年不差,買賣成本相對股票為低,所以,即使台股指數已在相對高檔,仍有意願買高股息ETF的投資人還是不少;反而不少大型權值股,隨著大盤站上萬八,股價已處在相對高檔,投資人反而不願抱股過年。
財富管理專家表示,以台股來說,可運用年終獎金進一步規劃基金ETF理財,穩健投資人可以台股高息ETF為核心配置穩固資產。建議可留意訴求高息、能為投資人帶來穩健收益的台股高息ETF投資契機。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投資人可將部分年終獎金用於投資基金ETF,既培養理財習慣,亦能以此免除擇時進場的困擾,時間拉長還能攤平投入成本,並參與台股中長期投資契機。野村投信表示,目前資金對台股看法呈現「外資看多台股,內資順勢而為」。對外資而言,台灣經濟溫和成長、企業獲利也是正成長,產業具競爭力,加上殖利率長期在全球平均水準之上,成為吸引外資長期買盤的誘因,外資長線買盤將逐漸回籠。
隨著台灣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基金規模不斷攀升,對投信公司及保管銀行的作業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應對日益繁複的交割指示作業,現行以人工作業傳真的方式已經顯得費時費力,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錯。為此,台灣第一銀行積極參與信託公會的規劃,與集保建置了「交割指示傳送平台」,透過電子化方式進行基金交割指示,大幅提升了雙方的作業效率和自動化水平。
基金保管機構在履行其職責時,每日都需要處理大量的事務,包括個別約定指示傳輸方法、核對交割指示來源、將資料鍵入系統等。這些過程通常需要大量人力,成本高昂,而且容易出現錯誤。集保傳輸平台的建置,將大大簡化這些流程,減少人工操作,提高準確性和效率。
第一銀行於2月5日率先與投信公司上線使用這個平台,實現了交割指示的單一化、傳檔彈性化、文件電子化、服務擴大化、自動化等目標。這一举措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還降低了人力成本。
第一銀行自1988年開辦保管業務以來,已經超過30年歷史,目前保管資產規模超過1兆元。為了應對市場變化,該行不斷自我革新,自行開發新保管系統,並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發的新型「專利證書」。此外,導入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先進技術,以提升作業效率和降低人工錯誤。
第一銀行榮獲第二屆多元信託創新獎的「最佳基金保管信託獎-優質獎」,這是對其優質服務的肯定。未來,第一銀行將持續優化基金保管作業,提供客戶迅速、安全、正確的保管銀行服務,確保業績穩定成長。
【新聞報導】 哈囉,大家好!今個天來跟大家報導一則關於台灣金融市場的好消息!隨著我們國內證券投信基金的快速成長,投信公司跟保管銀行之間的交割指示作業變得越來越複雜,以前都是靠人工傳真,這樣子費時又費力,還容易出錯。但現在,第一銀行大動作啦! 今天(5日),第一銀行正式上線了一個超給力的「交割指示傳送平台」,這個平台是由信託公會規劃、集保建置的,透過電子化方式辦理基金交割指示,這下子可真是為我們的工作流程帶來大進步啊! 以前,基金保管機構每天都要處理一堆事務,還得跟投信公司一一約定傳輸方法,這樣子自然耗時又耗力。現在有了這個平台,我們可以輕鬆對照資料,進行後續交割,還可以直接傳真結果給投信公司,簡直是太方便了! 第一銀行自從1988年開始辦理保管業務,超過30年了,保管資產規模也超過了1兆元。為了跟上法規的腳步,提升作業效率,降低人工錯誤,他們還是搞出了自己的新保管系統,還是拿到了智慧財產局的專利證書呢! 這次的改進,可是讓我們的工作流程大加分,也讓我們的服務更完善。第一銀行還是那個我們信賴的老牌銀行,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真不愧是獲得過多元信託創新獎的優質服務提供者呢! 記得哦,這個新平台是為了讓我們的工作更高效,更簡便,也是第一銀行對客戶服務的又一次升級。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好消息,一起期待吧!
基金保管機構係依投信公司之運用指示從事保管、處分、收付基金資產,每日例行事務繁雜,除需個別約定指示傳輸方法外,傳輸方法亦不一,需要大量的人力作業成本,保管銀行除須核對並確認交割指示來自投信公司有權人員,還須將接收的資料,鍵入內部系統與交割指示核對無誤後,才能辦理後續交割,最後再將處理結果以書面傳真回覆給投信公司,整個過程中保管銀行多以人工作業,費時費力且極易產生錯誤。
鑑於集保傳輸平台已建置完成,並獲得金管會同意投信公司與保管銀行間可透過「交割指示傳送平台」辦理交割指示,第一銀行將全面推動使用,並已完成系統相應設定和調整,搶先於今日與投信公司正式上線使用,以達到傳輸單一化、傳檔彈性化、文件電子化、服務擴大化、自動化、降低人力和提升作業效率等效能。
第一銀行自1988年開辦保管業務迄今已逾30年,目前保管資產規模超過1兆元,隨著基金市場的蓬勃發展,為符合與時俱進的法規要求、提升作業效率、降低人工錯誤等,第一銀行自行開發新保管系統,並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發新型「專利證書」,持續運用科技與創新,導入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優化作業流程,以因應數位轉型發展,同時以提供客戶完整的保管服務為目標,並曾獲工商時報主辦、信託公會協辦之第二屆多元信託創新獎之「最佳基金保管信託獎-優質獎」。
基金保管機構是依投信公司的運用指示從事保管、處分、收付基金 資產,每日例行事務繁雜,除需個別約定指示傳輸方法外,傳輸方法 也不一,需大量人力作業成本,保管銀行除須核對並確認交割指示來 自投信公司有權人員,還須將接收的資料,鍵入內部系統與交割指示 核對無誤後,才能辦理後續交割。最後再將處理結果以書面傳真回覆 給投信公司,整個過程多以人工作業,費時費力且極易錯誤。
鑑於集保傳輸平台已建置完成,並獲得金管會同意投信公司與保管 銀行間可透過「交割指示傳送平台」辦理交割指示,一銀將全面推動 使用,並已完成系統相應設定和調整,搶先於2月5日與投信公司上線 使用,以達到傳輸單一化、傳檔彈性化、文件電子化、服務擴大化、 自動化、降低人力和提升作業效率等效能。
一銀自1988年開辦保管業務迄今已逾30年,目前保管資產規模超過 1兆元,隨基金市場蓬勃發展,為符合與時俱進的法規要求、提升作 業效率、降低人工錯誤等,自行開發新保管系統,並取得經濟部智慧 財產局核發新型「專利證書」,持續運用科技與創新,導入RPA(機 器人流程自動化)等優化作業流程,以因應數位轉型發展,同時以提 供客戶完整的保管服務為目標,曾獲工商時報主辦、信託公會協辦的 第二屆多元信託創新獎的「最佳基金保管信託獎-優質獎」。
擁有最佳基金保管服務團隊的一銀,將持續優化基金保管作業,提 供客戶各項迅速、安全、正確的保管銀行服務。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基金表現亮眼,受益人數持續攀升。從2024年1月起,該基金受益人數已達118.8萬人,超越知名企業台積電的117.7萬人,位居第二,僅次於中鋼的123.3萬人。這也意味著該基金已成功晉升為投資人數第二大標的。 在持股前十名中,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位居第三,深受22歲以下學生族、上班族和家庭主婦等三大群組的喜愛。2023年,該基金受益人數較2022年增加38.6萬人,規模也大增1,118.33億元,連續兩年超過千億元。 根據證交所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底,該基金的定期定額戶數已超過21.6萬戶,在所有ETF中排名第二。這一成績的取得,與該基金的高報酬率密不可分。2023年,該基金報酬率達到45%以上,於1月31日公告的最新配息,2024年首季配息再加碼,配息金額0.4元,以當日收盤價21.63元估算,年化配息率高達7.4%。 儘管台股即將封關,但對於該基金的未來走向,市場法人普遍持樂觀態度。雖然1月17日外資單日賣超782億元,一度引發市場恐慌,但實際上,外資持有台灣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仍較高,這主要是由於股市大漲,外資只是進行部位調節,而非看壞台股。
儘管2023年台灣ETF市場股債ETF百花齊放,國泰永續高股息整體受 益人數仍較2022年增加了38,6萬人,規模大增1,118.33億元,連續兩 年增加超過千億元;證交所公布最新的2023年12月資料亦顯示,其定 期定額戶數已超過21.6萬戶,在所有ETF中排名第二大。
2023年報酬率高達45%以上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基金1月31日公告 最新配息,2024年首季配息再加碼,配息金額0.4元,以31日收盤價 21.63元估算,年化配息率高達7.4%。預期農曆年後可望帶動高股息 ETF市場另一波買氣。
台股即將封關,該續抱還是要進行調節,市場法人表示,雖然1月 17日外資單日賣超782億元,一度引發市場恐慌,但其實同步觀察外 資持有台灣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可以看出外資持有台股水位仍高, 主因是股市大漲,才調節部位,並非看壞台股。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成為金融穩定性關鍵,強化國際連結貢獻卓越
總統大選落幕,台灣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存,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的金融治理與穩定性倍受關注。其中,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中保管結算所」)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升溫以及全球金融和產業的緩慢復甦,台灣的金融環境日益複雜。在少數執政的局勢下,金融政策的方向更加受到矚目。在此情境下,集中保管結算所的穩定性成為保障金融市場正常運作的重要支柱。
集中保管結算所的優勢在於與產業結合,發展綠色金融,並與產業攜手走向國際。這種做法有助於台灣產業金融供應鏈的發展,同時也能夠提供南向和印太地區產業所需的資金,為台灣金融穩定性貢獻一份力量。
此外,台灣在金融基礎建設方面也亟待提升。由於地緣政治風險,我們必須強化金融國安和國際連結。政府應該理解金融基礎建設的國際化是達到金融韌性、強化國安的必要手段。
近年來,台灣在交易所整合方面積極推動,其中,集中保管結算所的整合案懸而未決。為此,台灣應該立即推動解決法制障礙,成立交易所控股公司來整合這四個機構,並將控股公司股票在證交所子公司上市,釋股給國際大交易所,以結盟互相持有對方股權。
韓國的金融服務委員會在組織名稱和組織上更注重金融發展和金融服務,這對台灣金融業的發展具有啟示意義。台灣應該朝向金融發展、金融服務的方向改組金管會,並摒棄保守僵化的官僚心態,強調發展,以提升台灣金融業的國際地位。
總之,在面對多種挑戰的時候,集中保管結算所的穩定性對於台灣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同時,政府應該積極推動金融基礎建設的國際化,並改組金管會,以提升台灣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
正是因為面對國會不過半,將來金融政策方向上,必須是共識先行、且發展優先於管制、且應務實可行。我國多年一直是口號多於執行,由以往的亞太金融中心或亞太籌資中心等等口號,要超越香港趕過新加坡,這很多是忽略台灣和新加坡與香港的不同,相較新加坡與香港,我國在人才、法制、語言都居於劣勢,但台灣優勢在於我國有產業,前述二地主要重點發展都在金融,所以我國應該從我們的優勢出發,金融要和產業結合,並發展在地的綠色金融,並與產業攜手共行走向國際,協助台灣產業金融供應鏈發展,並建立提供南向和印太地區產業所需資金為主的供應鏈金融。
再者我國需要有更多的金融基礎建設,因地緣政治風險,我們更要做到強化金融國安和國際連結,政府必須理解金融基礎建設的國際化是達到金融韌性、強化國安的必要手段,我國常常政策喊得響徹天,卻沒有做好的金融基礎建設,以交易所整合為例,多年一直討論的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集保結算公司四合一整合案懸而未決、不願推動,我國應立即推動解決法制障礙,成立交易所控股公司來整合這四個機構,控股公司股票並應於證交所子公司上市,並釋股給國際大交易所,以結盟互相持有對方股權,國際間的結盟也到處可見。
1998年德國期貨交易(DTB)和瑞士衍生性商品交易所(Soffex)合併成立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其後Eur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組成交易所聯盟;2000年10月,巴黎、阿姆斯特丹和布魯塞爾等三個交易所合併成立泛歐交易所(Euronext),當我國交易所國際化之後,交易所公司不單單只是我國的交易所,而是世界擁有的交易所,交易所控股公司股權的國際化除了可強化國際資本連結外,對我國金融國安,絕對有幫助。
另外,無論朝野在學界和實務界也開始強力呼籲,要求政府對「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名並做組織改革,金融在台灣如果只有監督和管理,不強調發展,金融業絕對只有死路一條,少數執政更應該虛心傾聽業界和人民的聲音,金融主管機關不該只是金融警察,也應該是一個鋪橋造路的發展機關,以韓國而言,其最高金融主管機關名稱是「金融服務委員會」,由組織名稱來看,其強調「金融服務」我國卻是困守「金融監督管理」,以韓國的金融服務組織上更包括:規劃協調局、金融創新局、財政政策局、金融消費局、金融業局、資本市場局、金融與企業重組局、金融情報部門、金融集團監管局。
其組織分類兼顧功能性和發展性,我國卻是略以業別分類(銀行局、保險局、證期局和檢查局),故在金管會名稱和組織上應朝向金融發展、金融服務的方向改組前進,機關文化上更要摒棄保守僵化的官僚心態,小國金融更需要強調發展,國家的產業和金融才有可能向上提升,而非停滯不前,單單強調監管和穩定,台灣金融在國際上,永遠是弱小的小朋友,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