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邑藥品科技(上)公司新聞
【生技新聞】 近期台灣生技產業沸騰不已,眾多優秀公司陸續進軍資本市場。火星生技於今日正式登錄興櫃,為市場帶來一股新鮮氣息。此外,諾貝兒、佑全、國邑藥品科技、共信-KY、漢達、台新藥、沛爾、向榮及望隼等九家業者也將在上半年掛牌,讓市場更加活絡。 火星生技以「大健康新零售」為定位,實收資本額達1.245億元,發行股數2.49億股,每股面額0.5元,今日興櫃參考價為6.5元。而其他將掛牌的公司則分為藥局連鎖通路、藥物開發及細胞治療三大族群,均預計在今年第1、2季完成上市及上櫃。 在藥局連鎖通路方面,諾貝兒與佑全將在2月底及3月底進行興櫃轉上櫃。諾貝兒是丁丁連鎖藥局的母公司,目前全台有92家藥局門市,而佳世達也持有諾貝兒28.54%的股權。佑全則至去年底共有162家店,並計劃每年以兩成速度展店,目標2026年達到200家。 至於藥物開發公司,國邑藥品科技、共信-KY、漢達三家公司都將在上半年興櫃轉上櫃,台新藥則目標上半年興櫃轉上市。這四家公司中,共信是全新藥物研發公司,而國邑藥品科技、漢達則是發展505(b)(2)的新劑型新藥公司。國邑藥品科技預計3月下旬上櫃,去年成功將新劑型藥L606的北美市場授權給Liquidia公司,签约金及里程碑金總計最高達2.25億美元。 沛爾生醫與向榮生技則是兩家細胞公司,已通過證交所核准創新板上市。沛爾生醫將於3月上旬掛牌,其首項CAR-T細胞產品PL001將啟動二期臨床試驗。向榮生技則目標在今年3、4月興櫃轉創新板上市,是国内少數細胞新藥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公司。 望隼則將成為精華、晶碩、亨泰光、視陽後,隱形眼鏡族群的新生力軍。這一波生技新軍的進軍,將為台灣資本市場帶來更多話題和機會。
火星生技*標榜為「大健康新零售」公司,實收資本額1.245億元,發行股數2.49億股,每股面額0.5元,今日登錄興櫃參考價為6.5元。
除了火星生技*之外,其餘將掛牌的公司分為藥局連鎖通路、藥物開發及細胞治療三大族群,都是今年第1、2季將完成上市及上櫃公司。
藥局連鎖公司諾貝兒與佑全將在今年2月底及3月底興櫃轉上櫃,諾貝兒是丁丁連鎖藥局母公司,丁丁目前全台有92家藥局門市,佳世達目前也持有諾貝兒28.54%股權;佑全至去年底共有162家店,公司規劃每年將以兩成速度展店,目標2026年可達200家。
藥物開發公司方面,國邑*、共信-KY、漢達三公司都預計上半年興櫃轉上櫃,台新藥目標上半年興櫃轉上市。這四家藥物開發公司除了共信是全新藥物研發公司之外,另外三家公司都是發展505(b)(2)的新劑型新藥公司。
國邑*預計3月下旬上櫃,該公司去年6月成功將新劑型藥L606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及第三類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PH-ILD)北美市場授權給Liquidia公司,簽約金、里程碑金合計最高2.25億美元;共信2月1日通過上櫃審議會准許上櫃,該公司治療中央型肺癌氣管阻塞的新藥PTS302去年6月起在大陸銷售後,目標今年轉盈。
漢達去年12月27日向櫃買中心提上櫃申請,外界估今年第2季可由興櫃轉上櫃,漢達去年靠胃食道逆流HND-002及多發性硬化症HND-020兩項學名藥帶動業績大幅成長,今年起新劑型藥獲利將超越學名藥。
台新藥去年12月下旬取得經濟部科技事業核准函後,展開上市申請,目標今年中旬由興櫃轉上市,其眼部術後發炎及止痛新藥APP13007期待今年3月取得美國藥證。
兩家細胞公司沛爾與向榮都已通過證交所核准創新板上市,沛爾生醫已確定3月上旬掛牌,公司首項CAR-T細胞產品PL001將啟動二期臨床,力拚為本土第一件上市之CAR-T產品。
向榮生技目標今年3、4月興櫃轉創新板上市,是國內少數細胞新藥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公司。
望隼去年11月下旬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將為精華、晶碩、亨泰光、視陽後,隱形眼鏡族群新生力軍。
朗齊生醫*將於18日登錄興櫃,主要是從事新藥開發,以未被市場所滿足及不易治癒的癌症用藥為優先;所營業務主要為生物技術服務、從事抗癌新藥開發及老藥新用等之專利技術開發。目前新藥開發策略除開發505(b)(1)新成分新藥外,亦進行505(b)(2)新藥研究。
朗齊公司將FDA已核准的藥物進行藥物重定位,找出藥物抗癌之作用機轉,使開發藥物不僅有新機轉藥物(First in class)的市場優勢,且可縮短開發時程及節省開發費用。另外,為使公司產品更具價值及市場競爭力,目前已啟動類病毒顆粒、奈米劑型抗癌新藥等專案開發。
朗齊生醫*輔導推薦證券商為華南永昌綜合、永豐金、凱基證券,興櫃認購價為18元。
上櫃股票部分,股票已上櫃家數有816家(包含外國公司30家)。櫃買中心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尚未掛牌家數有八家,包括進能服、創為精密、佑全、國邑*、昱展新藥、米斯特、安倉,以及諾貝兒,都是上櫃準新兵。已經通過上櫃審議委員會審議,俟董事會核議的有一家醫影。
待審議則有六家,包括了共信-KY、巨漢、路易莎、潤德、漢達,以及家碩。
興櫃股票方面,股票已櫃檯買賣家數有333家(包含外國公司四家),今年來興櫃新增掛牌公司有五家,包括威力德生醫、創泓科技、榮田、博弘,以及裕山。至於創櫃板,目前登錄創櫃板家數有111家。
生技產業再掀IPO熱潮,國邑藥品科技領軍,20家新軍積極备战
近年來,台灣生技產業風生水起,尤其是生技股王保瑞、高獲利的泰博成功轉上市後,不僅激勵了更多公司投身於IPO熱潮,還為2024年的新春帶來了滿滿的期待。根據初步統計,目前至少有20家台灣公司正在積極準備IPO,其中已經有7家公司如昱展新藥、藥華藥、佑全等,已經通過主管機關的審議,有望在第一季轉板掛牌。
在這波IPO熱潮中,昱展新藥表現格外亮眼。該公司預計在1月下旬掛牌,其核心產品為长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這項新藥已經以8.62億美元的授權金與國際戒毒藥龍頭藥廠Indivior達成合作。由於Indivior支付的1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8億元)簽約金已在2023年第四季入帳,這將使得昱展新藥的每股稅後純益(EPS)貢獻超過8元,並有望在2024年分配股利。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公司已與Indivior完成技術轉移,並正在進行下一階段的臨床試驗設計討論。ALA-1000有三種劑量,目前正與授權夥伴討論三期臨床試驗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第一季完成後,將向美國FDA提出申請,並在第二、三季展開臨床試驗。
而另一家有望在第一季上市的藥華藥,其市值在2023年封關時已達1,177億元。該公司的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日等三大市場的藥證,旗下PD-1抑制劑單株抗體新藥P1801和創新长效型干擾素P1101,也將進行治療末期腫瘤的一期臨床試驗,並已向衛福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審查,預計2025年完成劑量遞增階段。
這波生技IPO熱潮,除了保瑞、泰博的轉上市外,正瀚、金萬林轉創新板也在2023年12月中下旬掛牌,為市場帶來新活力。國邑藥品科技、昱展和佑全的上市案也獲得櫃買中心通過,而藥華藥、望隼、諾貝兒和沛爾也分別獲得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董事會、審議委員會的通過。法人普遍看好今年第一季度生技股將上演吸金大戲,帶來紅包行情。
此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漢達、醫影和樂迦再生等公司已向主管機關申請IPO,鑫品和生合則已在登錄興櫃,台新藥、全福、華上則已獲科技事業核准函,都將成為生技類股的生力軍。
有望問鼎上櫃生技股王的昱展新藥,預計1月下旬掛牌,該公司因 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以8.62億美元新藥授權國際戒毒癮 藥龍頭藥廠Indivior,由於Indivior支付1,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4.8億元)簽約金已於2023年第四季入帳,以目前資本額5.7億元計算 ,每股稅後純益(EPS)貢獻超過8元,不僅將讓昱展營運轉盈,202 4年並可望分配股利。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已與Indivior完成技轉,下一階段討 論三期臨床試驗設計方向。ALA-1000有三種劑量,正與授權夥伴討論 三期臨床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第一季完成後,向美國FDA提 出申請,第二、三季展開臨床。
另外,有機會在第一季上市的生技市值王藥華藥,2023年封關市值 為1,177億元,該公司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 日等三大市場藥證外,旗下PD-1抑制劑單株抗體新藥P1801、創新長 效型干擾素P1101,兩者將搭配用於治療末期腫瘤的一期臨床試驗, 正式向衛福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審查,預計2025年先完成劑量遞增階 段。
這波生技IPO熱,是由保瑞、泰博轉上市,正瀚、金萬林轉創新板 分別在2023年12月中下旬掛牌點火;受惠櫃買中心12月1日通過國邑 *、昱展和佑全上市案,而藥華藥、望隼、諾貝兒和沛爾也分別獲臺 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董事會、審議委員會通過,法人看好今年第 一季生技股將上演吸金大戲,拉出紅包行情。
另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漢達、醫影和樂迦再生已 向主管機關申請,等待審議;鑫品和生合則已在登錄興櫃;台新藥、 全福、華上則已獲科技事業核准函,都將成為類股生力軍。
國邑藥品科技,這家台灣本土的創新藥物開發公司,近年來在業界中佔據了重要地位。隨著2024年第一季度的即將到來,許多新興公司陸續準備登場,國邑藥品科技也在其中。根據最新消息,這家公司將帶來什麼樣的驚喜,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近來,台灣的IPO市場呈現熱絡的氣氛,許多新興公司積極準備上市,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品牌和市值龐大的藥品公司。在這股熱潮中,國邑藥品科技也不例外,它正準備著在市場上展現自己的實力。 據了解,截至2023年底,已有19家準上市櫃公司獲得了臺灣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董事會的認可,準備在第一季登場。這些公司中,既有現觀科、藥華藥這樣的知名企業,也有世界健身-KY這樣的健身房品牌轉型上市的公司。 對於國邑藥品科技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該公司專注於藥物研發,並且擁有一支專業的團隊,這讓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而隨著市場對於創新藥物的需求不斷增加,國邑藥品科技有望在這個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國邑藥品科技並非單獨在這股IPO熱潮中冒進。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和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都表示,隨著疫情衝擊的降低,市場對2024年的展望相當樂觀。這也讓許多公司對於上市有了更多的信心。 在這股樂觀氛圍中,國邑藥品科技選擇了在這個時刻展現自己的力量。它將帶來的,不僅是新的藥物,更是對台灣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的貢獻。而這,正是我們對於國邑藥品科技最期待的。
健身房品牌World Gym健身俱樂部的世界健身-KY、市值王藥 華藥櫃轉市。投
資專家指出,在疫後IPO爆發、政策執勵,以及在市 場樂觀看今年指數高點
19,500點至2萬點下,2024年IPO市場精采可期 。
據統計,到2023年底,已獲臺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董事會過關 或主管
機關同意第一季準上市櫃公司有19家,其中,上市包括現觀科 、藥華藥、世界
健身-KY、阜爾運通、玖鼎電力、望隼、眾福科、KK T-KY、微矽電子-創、愛
爾達-創、沛爾生醫-創等11家;上櫃也有昱 展新藥、進能服、諾貝兒、佑全、
創為精密、國邑、安倉、米斯特等 八家。
對比於2023年上市櫃家數各為28家及17家,第一季上市櫃家數就已 大幅超
前,證券業估計,2024年IPO家數至少上看50家。
首先是1月15日現觀科擬以每股118元上市,接下來市值高達1,177 億元的生
技市值王藥華藥,去年底收346元,預計1月下旬櫃轉市,台 股上市生技板塊市
值陣容將大增至6,318億元,有望直追原本上櫃的 6,562億元。台股百元俱樂部
實力大增。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隨著疫情衝擊降低,加上政策積極 鼓勵券
商IPO送件,在台股IPO可達到「one stop shopping」,台股 是大中華地區IPO的
首選,具有流通性高、高本益比(PE)、高淨值 (PB)等優勢,預期2024年
IPO市場將會是精采的一年。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市場對2024年展望樂觀,主管機關也 持樂觀
態度,並順勢做大資本市場,企業積極IPO也代表大股東對後 市看法樂觀。
最受到關注的是,過往證券商IPO費用一個案子僅收500萬元,但此 次由永
豐金證券輔導的世界健身-KY承銷費用,包括輔導費用700萬元 及承銷手續費
700萬元,合計達1,400萬元,寫下台股近年來罕見的「 天價」。世界健身-KY
是近期市場重要指標,目前暫訂每股承銷價13 2元。
國邑藥品科技(6875)近期大膽邁出重要步伐,公司於18日公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開發的新藥L608,成功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授予治療系統性硬化症(SSc)孤兒藥的資格認定(ODD)。這對國邑來說,無疑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意味著公司將在全球市場上發揮更大作用。 總經理甘霈表示,他們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興奮,並且對未來充滿期待。他透露,L608在澳洲已完成一期臨床試驗,並已開始收案。接下來,他們計劃向FDA以及歐盟的藥物管理局(EMA)等法規單位進行諮詢,積極爭取進行全球二、三期臨床試驗,目的是要搶佔這個超過10億美元的市場商機。 甘霈還提到,L608原本用於治療肺動脈高壓,但現在已經擴大適應症範圍,專注於治療與系统性硬化症相關的雷諾現象和指端潰瘍疾病。這種新藥採用吸入給藥方式,患者可以在家中進行治療,每天只需給藥兩次,大大提高了治療的便利性和順暢性。 系统性硬化症,俗稱硬皮症,是一種罕见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皮膚、內臟器官及血管組織纖維化。目前,美國尚無任何治療藥物獲准上市,而在歐洲,只有Iloprost獲准使用,但這種治療方式需要患者連續住院並進行靜脈輸注,對患者和醫院來說都是一大負擔。 國邑的L608則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患者可以透過吸入的方式在自家進行治療,每日只需兩次,這對於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具有顯著的幫助。由於取得FD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國邑將能夠獲得加速審查以及新藥上市後7年的市場獨占權利等優惠措施。 根據Sheer Analytics and Insights的研究,全球系统性硬化症藥物市場在2020年已達到18億美元,預計到2031年將成長到4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8%。這個市場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國邑藥品科技正準備著迎接這個挑戰,並努力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選擇。
甘霈表示,除原用來治療肺動脈高壓,L608也擴大適應症,鎖定與 系統性硬化症相關雷諾現象和指端潰瘍疾病,該新藥在澳洲進行一期 臨床試驗健康受試者收案。
系統性硬化症又稱硬皮症,是一種罕見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 病徵為皮膚、內臟器官及血管組織纖維化,最顯著的表現是手腳血液 循環異常,目前在美國並無任何治療藥物獲准上市,在歐洲僅有Ilo medine核准上市,但其治療方式必須讓病患連續5天住院且每日持續 5∼6小時的靜脈輸注,才能維持約9周療效,這對病患與醫院都是相 當大的負擔。
國邑的L608則是採取吸入給藥方式並可讓病患自行居家治療,且每 日只需給藥2次,明顯提高治療的方便性與順從性。此次取得美國FD A孤兒藥資格認定後,未來將可獲得美國加速審查以及新藥上市後7年 的市場獨占權利等優惠措施。
根據Sheer Analytics and Insights的研究資料,2020年全球系統 性硬皮症藥物市場規模為18億美元,預估2031年可達43億美元,年複 合成長率超過8%。
【台北訊】近日,櫃買中心董事會在24日召開會議,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決策。會議中,不僅對證券業的規章細則進行了修正,還通過了四檔股票上櫃申請案,其中就包括备受矚目的國邑藥品科技(6875)。 在證券業規則方面,櫃買中心為了加強證券商承作債券附條件交易之風險管理,特別修正了「證券商營業處所債券附條件買賣交易細則」第十一條之三。此外,為了實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期貨信託事業之日常監理資料申報作業數位化,也對「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則」進行了相關修正。 在規章修正的過程中,櫃買中心也對「外國有價證券櫃檯買賣審查準則」、「資訊軟體公司申請股票上櫃之補充規定」及「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則」等3項規章進行了調整,以應對行政院組織調整和現行上櫃審查實務運作的需求。 除了規章修正,櫃買中心還在會議中通過了佑全藥品(6929)、國邑藥品(6875)、創為精密(6899)、昱展新藥(6785)等四檔股票上櫃申請案。這四家公司將有望成為明年首季櫃買市場的新生力量,特別是國邑藥品科技,這家公司的申請獲得通過,將為櫃買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櫃買市場表現亮眼,日K線連續十個交易日紅盤,周K線也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櫃買指數在24日收高226.64點,上漲0.31點,漲幅達0.14%。這一點從三大法人周買超前十大個股的成交量也可看出,其中世界股以26,823張成交量居首,先進光、光洋科分居二、三名。 綜觀櫃買中心此次董事會的決策,不僅為證券市場帶來更多元化的發展,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選擇。國邑藥品科技的加入,無疑將為櫃買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上周櫃買市場逆勢揚升,日K線連十紅、周K線連五紅,24日櫃買指 數收高226.64點上漲0.31點、漲幅0.14%,周櫃買指數上漲3.89點、 周漲幅1.75%。其中三大法人周買超前十大個股,以世界2萬6,823張 居首位,先進光6,555張、光洋科6,165張分居二、三名;其餘依序為 :鈺創(4,030張)、僑威(3,991張)、原相(3,818張)、力致( 3,710張)、旭品(3,682張)、佳邦(2,963張)、正德(2,782張) 等,相關個股近期走勢持續受到注意。
櫃買中心24日下午召開第10屆第30次董事、監察人聯席會議,會中 通過下列規章修正案(將陳報主管機關核定後公告施行)及上櫃申請 案。
第一、為加強證券商承作債券附條件交易之風險管理機制,修正「 證券商營業處所債券附條件買賣交易細則」第十一條之三。
第二、為落實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期貨信託事業之日常監理資料申 報作業數位化,修正「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則」第十 一條之六。
第三、為因應行政院組織調整,暨配合現行上櫃審查實務運作,修 正「外國有價證券櫃檯買賣審查準則」、「資訊軟體公司申請股票上 櫃之補充規定」及「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則」等3項 規章。
第四、配合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發布之「審計準 則委員會所發布規範會計師服務案件準則總綱」、證交所創新板上市 公司及創新板第一上市公司被另一已上市櫃公司持股達一定門檻終止 上市之比例調整,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對於建設公司認列收入方式規 範。
修正「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則」、「外國有價證券 櫃檯買賣審查準則」、「集團企業申請股票上櫃之補充規定」及「建 設公司申請上櫃之補充規定」等4項規章。
另一方面,櫃買中心也一舉通過佑全、國邑、創為精密、昱展新藥 等四檔股票上櫃申請案。
年底IPO進度加速狂飆!上週櫃買中心上櫃審議三連發,陸續通過了佑全(6929)、國邑藥品科技(6875)以及昱展新藥(6785)三家公司的上櫃申請,這三家公司與生技題材緊密相關,上櫃生技小尖兵的聲勢浩大,預計將持續吸引資金湧入。櫃買中心在8日、9日、10日分別通過了佑全、國邑藥品科技、昱展新藥的上櫃審議,這是今年來第15至17檔通過審議的上櫃股。
櫃買中心今年預定上櫃家數達24家,興櫃包含戰略新板則是45家,截至目前為止,申請登錄興櫃的共計56家,已經提前達標。而就今年上櫃申請狀況來看,目前還有諾貝兒、安倉、米斯特等3檔個股正在申請掛牌上櫃,尚未進行上櫃審議。至於已經同意櫃檯買賣契約但尚未掛牌的公司,則有衛司特、進能服、伯鑫、竣邦-KY、欣新網、寶陞等6檔正在排隊中。加上今年已掛牌上櫃的11檔,預計今年全年上櫃掛牌家數將接近20家。
佑全主要從事連鎖藥妝及藥局的經營,董事長為鄭振文,推薦證券商包括台新證券和華南永昌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4億元。今年前三季營收達23.11億元,稅後純益為891.4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21元。
國邑藥品科技則專注於新劑型新藥的研發,董事長為王建治,推薦證券商包括國泰綜合證券、元大證券、第一金證券和統一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5.85億元。今年前三季營收為3.15億元,稅後純益為9,980.6萬元,EPS為0.89元。
昱展新藥則專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新劑型新藥開發,董事長為林東和,推薦證券商包括中國信託證券、富邦證券和群益金鼎證券,申請時資本額為5.7億元。今年前三季營收為80萬元,稅後淨損為2,481.7萬元,每股虧損為0.44元。
台灣櫃買中心不斷推動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截至今年10月,上櫃、興櫃、創櫃板的家數已經達到1,242家。在這其中,上櫃新增12家,興櫃新增56家,創櫃板新增17家。上櫃股票方面,目前已有813家上櫃公司(包括29家外國公司),今年新增12家。而櫃買中心已經同意六家公司的櫃檯買賣契約,尚未掛牌,這些公司都是上櫃準新兵。其中,已通過上櫃審議委員會審議,待董事會核議的有四家,包括創為精密、佑全、國邑藥品科技,以及10日剛通過審議的昱展新藥。另外,有三家公司正在等待審議,分別是諾貝兒、安倉和米斯特。 國邑藥品科技作為一家具有創新力的藥品開發公司,也是此次上櫃的焦點之一。該公司專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新藥開發,董事長林東和領導著團隊不斷追求創新。國邑藥品科技在申請上櫃時的資本額為5.70億元,10日的興櫃均價收在206.32元,顯示市場對其發展前景的期待。 興櫃股票方面,目前已有322家櫃檯買賣公司(包括4家外國公司),今年新增56家,其中13家為戰略新板。創櫃板則有107家已登錄公司,今年新增17家。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台灣資本市場的活躍,也顯示了更多企業積極尋求上市掛牌,以拓展業務和提升企業價值。
上櫃股票部分,股票已上櫃家數有813家(包含外國公司29家),今年來上櫃掛牌公司有12家。櫃買中心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尚未掛牌家數有六家,包括衛司特、進能服、伯鑫、竣邦-KY、寶陞、欣新網,都是上櫃準新兵。已經通過上櫃審議委員會審議,俟董事會核議的有四家,包括創為精密、佑全、國邑*,以及10日甫通過審議的昱展新藥。待審議則有三家,包括諾貝兒、安倉,以及米斯特。
昱展新藥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從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新劑型新藥開發,董事長為林東和,推薦證券商是中國信託綜合證券、富邦綜合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申請時資本額5.70億元,10日興櫃均價收在206.32元。
興櫃股票方面,股票已櫃檯買賣家數有322家(包含外國公司四家),今年來興櫃掛牌有56家(包含13家戰略新板)。目前登錄創櫃板有107家,今年來登錄家數有17家。
櫃買中心上周分別於8日、9日、10日依序通過佑全、國邑、昱展新 藥三家上櫃審議,成為今年來第15∼17檔通過審議的上櫃股。
櫃買中心今年喊出上櫃家數24家、興櫃包含戰略新板45家的目標, 截至目前為止申請登錄興櫃共56家,已提前達標。而關注今年上櫃申 請狀況,目前申請掛牌上櫃但尚未進行上櫃審議的個股中,扣除自撤 及退件者,尚有諾貝兒、安倉及米斯特3檔。
至於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但尚未掛牌者,則有衛司特、進能服、 伯鑫、竣邦-KY、欣新網、寶陞等6檔排隊中,加計今年來已掛牌上櫃 的11檔,今年全年上櫃掛牌家數可望逼近20家。
櫃賣中心8日審議通過佑全上櫃案,佑全主要從事連鎖藥妝及藥局 之經營,董事長為鄭振文,推薦證券商係台新證券及華南永昌證券, 申請時資本額4億元;業績表現方面,佑全今年累計前三季營收為23 .11億元、稅後純益891.4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21元。
國邑、昱展新藥兩家也分別於9日、10日通過上櫃審議。
其中,國邑主要從事新劑型新藥之研發,董事長為王建治,推薦證 券商係國泰綜合證券、元大證券、第一金證券及統一證券,申請時資 本額5.85億元;業績方面,國邑今年前三季為營收3.15億元,稅後純 益9,980.6萬元,EPS 0.89元。
此外,昱展新藥則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從事中樞神經系統 疾病之新劑型新藥開發,董事長為林東和,推薦證券商為中國信託證 券、富邦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申請時資本額5.7億元;昱展新藥今 年前三季營收為80萬元、稅後淨損為2,481.7萬元,每股虧損則為0. 44元。
櫃買中心這週可是忙翻天了,一連三天都有新聞發布,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我們國內知名的連鎖藥局——佑全(6929)成功通過上櫃審議,這是第四季度的第三檔上櫃公司呢!而這週還有兩家新藥研發商,國邑藥品科技和昱展新藥,也將陸續進行上櫃審議,櫃買IPO的腳步可是越來越快啦! 說到佑全,這家公司可是從事連鎖藥妝及藥局經營的大將,董事長鄭振文領軍,申請時的資本額就有4億元。看它今年的業績表現,累計前三季營收23.11億元,稅後純益也有891.4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21元,看來這個季節真的是賺得滿滿的! 接著是昱展新藥,這家公司專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新藥開發,董事長林東和領導著團隊。不過,今年的前三季營收只有80萬元,每股虧損還有0.44元,看來新藥研發這行還是得經過一段艱苦的過程。 再來是國邑藥品科技,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是王建治,他帶領團隊從事新藥研發。今年前三季的營收有3.15億元,稅後純益則達到9,980.6萬元,EPS也有0.89元,比起上半年的虧損1.18元來說,真的是轉虧為盈了! 隨著疫情的緩和,企業們開始重啟上市計畫,櫃買中心也立下了上櫃24家、興櫃加戰略新板共45家的目標。從第四季度開始,櫃買中心已經審議通過了欣新網、創為精密、佑全等三家公司上櫃,今年至今已有長佳智能、南俊國際、綠茵、宏碩系統、騰雲等11家公司掛牌上櫃,年底前還是會加速進度的。 目前來看,今年截至8日,申請登錄興櫃的家數已經達到56家,戰略新板公司也有13家,已經達到年初的目標。但申請上櫃的家數還只有19家,離目標還差五家,只剩最後兩個月的衝刺期了。櫃買中心可是全力以赴,力拚達到年底的目標啊!
台灣股市新鮮事!宸曜(6922)即將在今天(9日)上櫃掛牌,承銷價設定在82元,跟昨天的興櫃均價113.67元相比,確實有一點點差距。這個消息讓市場上櫃市場又多了一個新兵。櫃買中心在8日已經審議通過了佑全上櫃的案子,接下來還會在9日和10日分別審議國邑藥品科技和昱展新藥的上櫃案。 9日,櫃買中心將舉辦宸曜上櫃掛牌典禮,上午9點整將進行「新股上櫃敲鑼」儀式,當天也會有證券承銷商和簽證會計師一同出席,共同見證這個重要時刻。 宸曜這家公司專注於工業電腦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去年(2022年)的合併營收達到12.81億元,稅後淨利有1.7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7.59元。今年上半年(2023年)的合併營收則是5.32億元,稅後淨利5,431萬元,EPS為2.32元。 而佑全,這家從事連鎖藥妝及藥局經營的公司,董事長是鄭振文,推薦證券商包括台新綜合和華南永昌綜合證券。佑全去年的營收為33.02億元,稅後淨利1.00億元,EPS為2.40元。今年前三季的營收則是23.10億元,稅後淨利891萬元,EPS為0.21元。 另一家上櫃的國邑藥品科技,則是以科技事業身份申請上櫃,專注於新劑型新藥的研發。董事長是王建治,推薦證券商有國泰綜合、元大、第一金和統一綜合證券。國邑去年營收為0元,但稅後淨損有2.66億元,每股虧損2.70元。今年前三季的營業收入為3.14億元,稅後淨利則扭虧為盈,達到9,980萬元,EPS為0.89元。
櫃買中心將於9日舉辦「宸曜上櫃掛牌典禮」,上午9時整進行「新股上櫃敲鑼」儀式,並邀請輔導其上櫃的證券承銷商及簽證會計師共同與會。
宸曜主要是從事工業電腦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22年度合併營收為12.81億元,稅後淨利為1.7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59元。2023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5.32億元,稅後淨利為5,431萬元,EPS為2.32元。
佑全主要從事連鎖藥妝及藥局經營,董事長為鄭振文,推薦證券商是台新綜合及華南永昌綜合證券。佑全2022年度營收為33.02億元,稅後淨利為1.00億元,EPS為2.40元。2023年前三季營收為23.10億元,稅後淨利為891萬元,EPS為0.21元。
國邑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從事新劑型新藥的研發,董事長為王建治,推薦證券商是國泰綜合、元大、第一金及統一綜合證券。國邑2022年度營收為0元,稅後淨損為2.66億元,每股虧損為2.70元。2023年前三季營業收入為3.14億元,稅後淨利為9,980萬元,EPS為0.89元。
櫃買8日審議通過佑全上櫃案,佑全主要從事連鎖藥妝及藥局之經 營,董事長為鄭振文,申請時資本額4億元;業績表現方面,佑全今 年累計前三季營收為23.11億元、稅後純益891.4萬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0.21元。
另外,昱展新藥、國邑則將分別於9日與10日進行上櫃審議。昱展 新藥主要從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新劑型新藥開發,董事長為林東和 ,今年前三季累計營收80萬元,每股虧損0.44元。
而國邑則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從事新劑型新藥之研發,董事 長為王建治,累計前三季營收3.15億元,稅後純益9,980.6萬元、EP S則為0.89元,相較上半年累計每股虧損1.18元,順利虧轉盈。
今年來疫情趨緩,企業重啟上市計畫,櫃買中心年初喊出上櫃家數 24家、興櫃包含戰略新板45家的目標。據統計,櫃買中心第四季以來 ,共審議通過欣新網、創為精密、佑全三家公司之上櫃案,今年截至 目前則已有長佳智能、南俊國際、綠茵、宏碩系統、騰雲等11家公司 掛牌上櫃,預料年底前也將加速作業。
觀察現階段上櫃IPO狀況,今年來截至8日止,申請登錄興櫃的家數 為56家,含戰略新板公司13家,已率先達到年初設定的標準;不過, 申請上櫃家數目前僅19家,距離目標仍差五家,距離年底僅剩最後兩 個月衝刺期,櫃買中心也將全力衝刺、力拚達標。
台灣生醫產業在近年來的發展,可說是逆勢上漲,即使在全球市場波動的環境下,台灣的生醫股依然堅強。這種成長勢頭,不僅吸引了國際目光,也讓許多投資人對台灣生醫市場充滿信心。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因素讓台灣生醫產業如此耀眼。
首先,我們必須提到的是,台灣政府對生醫產業的支持。2007年啟動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以及資本市場的支持,都為生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盾。這些政策讓無論是研發還是市場營銷,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台灣生醫產業的實際表現。在美國那斯達克生醫指數下跌,香港恒生醫療保健或生物科技指數跌幅更達64%的背景下,台灣生醫指數卻逆勢上漲,成長超過10%。這種成長速度,讓許多海外生醫公司紛紛詢問回台上市櫃的可能性。
而這一點,也與台灣生醫產業的深耕有關。台灣生醫產業已經推動了約40年,技術及產品線愈來愈被國際重視。這些技術和產品,不僅吸引了國際大廠高階人才的回台貢獻,也帶動了臨床試驗的推進,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好消息。
當然,這並不是說台灣生醫產業就沒有挑戰。全球生醫資本市場的低谷,對台灣生醫產業來說,也是一個機會。現在正是最佳募資時點,加速研發進程,才能更具國際競爭力。同時,危機入市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策略。
總之,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前景,無論是從政策、市場還是技術上,都相當看好。未來,我們可以期待台灣生醫產業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