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未)公司新聞
董事長羅家慶表示,AI光電溫室為BIG SUN 歷時近20年努力所開發,超強固主體可對抗14級強烈颱風及瞬間17級陣風,保護農產品避受極端天候衝擊,保障農民收入,農業產出穩定。搭配iPV Tracker 360度AI智慧太陽能跟蹤系統,以AI智慧操控角度,可正向追蹤太陽也能逆向追蹤。
在太陽能模組40%覆蓋率下,農業溫室內的光線有60%~100%變化,如果配置LED光源,就成為白天及晚上都可加速農作物生長的植物工廠。
iPV Tracker太陽能追日系統,搭配雙面發電微透光模組,發電量比傳統固定型太陽能系統多出約四至八成。溫室的雨衣布具有強烈反光特性,可加大太陽能模組背面發電功能。逆向跟蹤太陽導光注入溫室時,也會產生發電量,應用在漁業,可維持傳統魚塭曬池的消毒作業方式。
AI智慧農電溫室配備維運走道,同時維護太陽能發電系統及溫室。清洗太陽能板也同時清洗溫室雨衣布,延長使用壽命。採用環保可回收的預鑄式水泥樁,使用年限長久穩固,清除回收時可拔起水泥樁,土地不會有殘留物。羅家慶說,溫室應用在寒帶地區,在下雪區域的排水槽下方配置加溫設備,可溶解大雪回收水資源,用於灌溉或民生用途,全球各地都可使用。
創新型的AI智慧光電溫室,人工智能操作加上IOT,以智慧管控提升效率,擴大農業與光電產出。自主供電不需額外電力來源,還可以賣電。為極端氣候下,拯救生靈的諾亞方舟。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電話(03)598-0288轉1135。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gSun Energy Technology經過十 年以上的研究發展,推出的iPV Eco Systems廣受好評,被譽為新時 代的諾亞方舟!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博士在其新書《艱難 抉擇》一書中說到,台灣有一家公司正在做一件事「化不可能為可能 」!這家公司就是位於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的「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BigSun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說,「化不可能為可能」其中有一件 就是在說,太陽光電追日系統下方種植咖啡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樹 電共生,BigSun公司獨家打造的iPV追日系統搭配雙面發電模組,已 創下每KW系統發電10.76KWH的紀錄,在這個創新發明及配套下衍生出 的應用系統,讓魚電共生有冬暖夏涼的養殖效益、預防強降雨造成漁 業損害的保護傘。
太陽能發電除了售電,也可以確保魚池用電安全更有保障,全球的 沙漠巨大!可以產出的太陽能綠電數量可觀,如果配合半日照的設計 加上溫室或網室可以增加許多的農作物產出,對於缺乏農產品的地區 將會是具有多贏效益的最好選擇,我們強烈建議所有的太陽能業者及 投資人都應該採用具有一地兩用的優良設計。
羅家慶表示,AI iPV追日魚電共生應用具有「生產魚產+綠能雙提 升,降低溫室效應提高漁農業產值最佳設備」諸多優點特性,例如, 架高設計應用於農電共生、魚電共生、樹電共生、畜電共生,搭配溫 室、網室應用的效果絕佳。太陽能板覆蓋40%比率時,AI系統可調整 60∼100%的光線進入溫室,可配合漁池傳統曬池塘消毒模式。物聯 網IOT可遠端監控及操控。提升光電轉換效率到最大值,發電比固定 增加50%以上。AI智能可變角度可正向跟蹤太陽也可逆向跟蹤太陽, 座標自動生成100年,全球任何緯度經度可用。
台灣太陽光電能源科技領軍企業BigSun在今年交出亮麗成績單,全年的太陽光電系統EPC訂單金額突破10億元,加上施工中的工程及新接訂單,總計達到12億元,比起去年全年營收3.2億元,成長超過3倍,連續三年運營持續成長。這家以技術自主為核心,培養在地人才,致力於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邁向新的高峰。
BigSun過去曾經是兩岸單晶太陽能電池製造技術的領先廠商,年營收達43.5億元,但面對中國大陸的激烈競爭,公司積極轉型,從單一產品製造向下游太陽能系統整合發展,並在全球範圍內申請專利保護,確保產品創新與市場競爭力。目前,BigSun擁有176件太陽光電專利,其中超過110件為先進系統專利,並在全球40個先進國家取得智慧財產權保護。
BigSun董事長羅家慶表示,公司正計劃在美國進行股票上市,目前已有400位以上股東支持,並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上市的道路上,採取SPAC、DPO、IPO等多元策略。羅家慶強調,BigSun的智慧財產權足以獲得國際投資人的認同,預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將為投資人帶來巨大的獲利機會。
除了市場拓展,BigSun還致力于產品創新,其AI iPV追日系統結合一地兩用設計,如樹電共生、農電共生、魚電共生等,為全球太陽光電系統帶來新氣象,並有助於達成電站ESG境界。羅家慶透露,公司引領全球再生能源成基載能源的新產品-AIE CSP,已正式進行商品化,預計將大量儲存再生能源,擴大再生能源應用至全天候。
AI ECSP的能量密度達1,800,優於氫能600,磷酸鋰鐵電池約200,且使用壽命達30年,不會有效率衰減問題,與汙染環境疑慮。配合iPV追日一地兩用生態化的應用,BigSun讓再生能源應用邁向主要能源,同時達到ESG境界,並通過AI控制最佳化發電效率,節省人力成本。
【台北訊】近日,為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節能減碳,台北市政府舉辦了2023年零碳標竿獎頒獎典禮。在此次活動中,臺安醫院和臺北郵局分別在工商產業甲、乙組中奪得特優獎,展現了台灣企業在節能減碳方面的領先地位。其中,臺安醫院透過ESCO節能計畫進行空調機房改造,大幅提升系統效率並減少碳排放;而臺北郵局則與中華電信、台灣愛淨合作,全面改造冰水機房,導入多項節能技術,減碳成果顯著。此次比賽共有32家企業參賽,總共省下817萬度電,減碳量達4,159公噸,相當於11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北市府也將持續推動節能減碳政策,並提供工商業免費節能評估輔導,共同向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為表彰北市工商業者以實際行動落實能源設備改善,與北市府共同 邁向2050淨
零排放,市府產發局與環保局25日舉行2023台北市零碳標 竿獎頒獎典禮,此次工
商產業組有32家企業參賽,共省下817萬度電 ,總減碳量4,159公噸,將近11座大
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
今年度零碳標竿獎工商產業甲、乙組共有17家績優廠商獲殊榮肯定 。工商產
業甲組(能源大用戶)特優獎為「臺安醫院」,透過ESCO節 能績效保證計畫進
行空調機房改造,導入磁浮離心式冰水主機、水泵 變流量、冷卻水塔濕球溫度與
能源可視化等技術,使系統效率由1.0 5提升至0.57kW/RT,減碳量達303.4公噸,
可供企業減碳借鏡。優等 獎由「合作金庫(總行大樓)」、「臺大醫院附設兒童
醫院」獲得殊 榮。典範獎由「中華郵政總公司」、「富邦人壽」及「台北金融大
樓 」獲獎;激勵獎有「美麗信花園酒店」、「中國人壽敦北大樓」、「 臺北南山
廣場」節能綜合表現優良,成為企業學習節能減碳方向之標 竿。
工商產業乙組特優獎「中華郵政臺北郵局」,以ESCO專案模式與「 中華電
信」、「台灣愛淨」攜手合作,全面改造冰水機房,更導入空 調AI智能控制、全
區LED照明、屋頂型太陽光電與電動車遞送郵件, 減碳量達133.1公噸,措施多元
且節能減碳成果豐碩。優等獎由「華 南銀行南松山分行」、「臺灣菸酒台北啤酒
工場」獲得殊榮;典範獎 則由「英業達(士林總部)」、「特力屋士林分公司」
及「中華電信 台北營運處北投機房」獲獎;激勵獎有「台新銀行內湖大樓」、
「中 國信託萬華分行」節能綜合表現優良推薦獲為企業學習之標竿。
面對未來極端氣候與淨零排放等挑戰,北市府持續委託台灣綠色生 產力基金
會提供工商業免費節能評估輔導。補助申請資訊:https:/ /www.tpcopower.org.tw/。
2023年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Sun)轉型效益逐漸顯現,全年 太陽光電
系統EPC訂單突破10億元大關,施工中的工程及新接訂單合 計達12億元,較去
年全年營收3.2億元成長3倍以上,連續3年營運持 續成長。
BigSun自創立以來,一向主張技術自主,培養在地子弟兵,為台灣 再生能
源產業發展效力。一度是兩岸單晶太陽能電池專業製造技術領 導廠,年營收達
43.5億元,豐厚獲利,然如同全世界各國太陽能電池 同業一般,不敵中國大陸
的低價傾銷戰;所幸,BigSun在面臨巨變急 流勇退,積極向下游發展轉型,研
發創新太陽能系統產品,快速申請 全球各國專利保護,避免重蹈以往太陽能電
池只申請台灣專利的遺憾 ;現在BigSun擁有太陽光電專利176件,超過110件為
先進系統專利, 更在全球40個先進國家取得智慧財產權保護專利,產品在國內
打下一 定基礎後,全力發展國際市場。
BigSun董事長羅家慶說,為了進軍美國、中東及其他大型市場,B igSun計
劃在美國申請股票上市,目前400位以上股東中,已獲得逾6 成股東支持,由於
美國科技公司的無形資產比例已經超過90%以上, BigSun公司智慧財產權足以
獲得國際投資人的認同,預料在美國納斯 達克股票上市對BigSun投資人的獲利
成長機會最大。未來在納斯達克 上市路徑將採SPAC、DPO、IPO等3種選擇,目
前已在配合會計師辦理 股權登記中。
目前BigSun的專利系統產品完善,其中,AI iPV追日系統結合一地 兩用設
計成為iPV ECO System,可讓樹電共生、農電共生、魚電共生 、樹林式停車
場、畜牧場等應用,為全球太陽光電系統帶來新氣象, 由於太陽光電系統用地
廣闊,一地兩用有助達成電站ESG境界。
羅家慶強調,BigSun引領全球再生能源成基載能源的新產品-AIE CSP,挑
戰全球能量密度最高、價格最便宜的儲能發電系統,中國發 明專利核准後,已
正式進行商品化,預計完成商品化後,將可大量儲 存再生能源,擴大再生能源
應用至全天候。
AI ECSP能量密度達1,800,優於氫能600,磷酸鋰鐵電池約200,且 使用壽
命達30年,也不會有效率衰減問題,與汙染環境疑慮,配合i PV追日一地兩用
生態化的應用,讓再生能源應用邁向主要能源,同時 達到ESG境界,導入AI控
制可讓發電效率最佳化,節省人力。
今年夏天,全球各地紛紛打破歷史最高溫紀錄,氣候變遷的威脅日益顯著。在這樣的情況下,糧食安全與綠色能源成為了兩大亟待解決的課題。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董事長羅家慶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AI智慧光電農業,讓太陽能發展更上層樓。
羅家慶表示,為了應對溫室效應,我們必須加速發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選擇。然而,傳統的太陽能發電需要大量的土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BIG SUN推出了AI智慧光電農業,將AI與光電技術結合,打造出第三代溫室。
這個AI光電溫室可是經過了近20年的研發,它的主體結構非常堅固,可以抵禦14級強颱風和瞬間17級陣風的襲擊,有效地保護農產品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確保農業產出的穩定性。
此外,溫室內的iPVTracker追日系統,利用AI智慧操控,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變換角度,正向追蹤太陽,也可以逆向追蹤。在太陽能模組40%覆蓋率下,溫室的光線可達到60至100%,若再配置LED光源,就成為了白天黑夜都能加速農作物生長的植物工廠。
羅家慶還透露,這個360度AI智慧太陽能追蹤系統,搭配雙面發電微透光模組,發電量估計比傳統固定型太陽能系統多出四至八成。溫室的雨衣布具有強烈反光特性,能夠加大太陽能模組背面的發電功能。逆向追蹤太陽導光注入溫室時,也能產生發電量,這種技術應用在漁業,可以維持傳統魚塭曬池的消毒作業。
與傳統溫室不同,AI智慧農電溫室配備了維運走道,可以同時維護太陽能發電系統和溫室,清洗太陽能板時也會清洗雨衣布,這樣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此外,溫室採用了環保可回收的預鑄式水泥樁,使用年限長久穩固,未來清除回收時可拔起水泥樁,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
羅家慶還提到,這種溫室適用於寒帶地區,在雪區域的排水槽配置加溫設備,可以溶雪回收水資源,用於灌溉或民生用途。
AI光電溫室由BIG SUN歷時近20年打造,超強固主體可對抗14級強颱及瞬間17級陣風,有效保護農產品避免受到極端天候衝擊,農業產出穩定。iPVTracker追日系統以AI智慧操控,可變換角度正向追蹤太陽,也能逆向追蹤,在太陽能模組40%覆蓋率下,溫室光線可達60至100%,若配置LED光源,就成為白天及晚上都可加速農作物生長的植物工廠。
羅家慶表示,360度AI智慧太陽能追蹤系統,搭配雙面發電微透光模組,發電量估計較傳統固定型太陽能系統多出四至八成。溫室的雨衣布具有強烈反光特性,加大太陽能模組的背面發電功能。逆向追蹤太陽導光注入溫室時,也會產生發電量,應用在漁業,可維持傳統魚塭曬池的消毒作業方式。
有別於傳統溫室無法清洗雨衣布,AI智慧農電溫室配備維運走道,同時維護太陽能發電系統及溫室,清洗太陽能板也同時清洗雨衣布,延長使用壽命。此外,採用環保可回收的預鑄式水泥樁,使用年限長久穩固,未來清除回收時可拔起水泥樁,土地不會有殘留物。羅家慶說,溫室應用在寒帶地區,可在下雪區域的排水槽配置加溫設備,可溶雪回收水資源,用於灌溉或民生用途。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主要是太陽光電易受環境影響,24日實際 發電量較以往減少220萬瓩,但北部直到傍晚下雨前都是高溫炎熱天 氣,用電量比平常增加110萬瓩,一減一增情況下,讓備轉容量率比 平常減少約7%。
為解決光電無法出力情況,抽蓄機組緊急上線救援。吳進忠說,2 4日早上抽蓄機組10部就有7部跳下去救援,除了今年303停電事件之 外,很少會讓這麼多水力機組投入發電,還好傍晚北部降雨同時也降 溫,讓整體供電吃緊情況才得以解除。
此外,除抽蓄水力上場救援外,24日台電連澎湖尖山電廠也啟動遠 端救援。當台灣澎湖之間的海底電纜串連後,澎湖尖山電廠就轉為緊 急備援機組,遇上這次光電發電量大幅減少,尖山電廠機組緊急上場 救援。同時台電也讓核二廠與核三廠的緊急輕油發電機投入供電,需 量競價與輔助服務也近乎全數啟用,才順利度過白天用電尖峰供電吃 緊窘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24日備轉容量率低於6%亮出警戒橘燈外,上 一次供電亮橘燈是在今年6月29日,當時在用電尖峰時,因南部在午 後雷陣雨之前已烏雲密佈,導致太陽光電無法發電,讓備轉容量率低 至3.37%,是近期最低。
現在BigSun公司正在努力商品化的革命性專利新創技術「ECSP」24小時全天候熔鹽儲能蒸汽發電供電系統,它可以搭配應用在太陽能儲能、風能儲能、離峰儲能,創造出顛覆性的功能,讓再生能源成為穩定的基載發電,預計兩年後上市銷售。
BigSun專利創新技術ECSP
BigSun公司指出,以目前市場現況,再生能源必須要有便宜的儲能設備才能夠符合市場的低成本需求,專利創新技術ECSP儲能的成本不到鋰電池的十分之一,它可以做到三天內的儲能發電需求,屬於中程儲能設備,「就目前台灣初步計算從太陽能發電透過ECSP儲能再由蒸汽渦輪發電機發電,其25年成本攤提已經可以達到每度台幣3.6元的超低境界」,在美國的雅利桑那州的超強日照區域更可達到每度台幣1.6元的超低價格。
ECSP發明專利產品開發後定位於全球性的商品,BigSun公司期望跟全球有意願的再生能源業者及大型的投資機構合作,共同推展成為全球氣候變遷風險下減碳行動做出最大的貢獻,期待珍視綠能投資人的參與與支持。
ECSP帶動再生能源新轉機
現在全球電力能源市場估計每年規模超過新台幣100兆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3%;這些電力市場目前還是以傳統能源為主,如果要用再生能源來替代傳統火力發電及核能發電,需要有「儲能」技術輔助,以克服其先天上間歇性供電的限制。
目前再生能源仍然無法單獨達成基載電力的任務,因為它必須要結合各式各樣的儲能系統,才有辦法達到穩定供電的目標。
因此再生能源只要突破「基載發電」的障礙,它就可以無限量發展,就不再是附屬能源的角色,而是直接進入主要基載電力的境界,真的到了那一天,他的爆發力將變得十分的巨大。
再生能源全天候電站
BigSun公司的iPVTracker+ECSP+Steam turbine複循環系統可打造出全球最便宜的全天候太陽能電力,為人類太陽能發電的發展往前推進一大步。BigSun公司表示,相對於大型的蒸氣渦輪發電系統都非常巨大,一組超大型蒸汽渦輪發電機可以超過1GW,一般的火力發電廠也都有數百MW,而BigSun的ECSP可將太陽能發電變成彈性分散性能源,大小均可因地調整適合的組合型系統來發展,全民都可以投入建設;只要做好土地規劃利用,很容易就能快速的建立起電站,它也可以整合成大型的集中型發電廠,可以說是具有高度彈性的創新發明設計。
ECSP目前使用範圍不限於太陽能、風能,離峰儲能也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可說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更大的特色是,在30年的發電期間,系統不會有任何效益率降低的問題。
由於熔鹽屬於肥料的一種,因此電站除役後不會有環保的問題,傳統太陽能電站饋線及變電站的利用率非常低,通常只有年平均三到四小時的利用率,透過ECSP這個系統可以將利用率提高到24小時,備載天數可以拉長到兩至三天,是屬於中長程的儲能發電系統,有別於目前應用最廣的鋰電池屬於短程小型系統,應用市場有明顯的區隔,不會直接競爭。
農電打造RE100 & ESG
碳排放是21世紀全球各國最頭痛的問題,是全球暖化的元凶。目前全球各國正致力於降低碳排放,以減緩溫室效應的發生,太陽能的發展就是為了要解決這個頭痛問題的處方之一,然而在建立太陽能電站的同時也是必須先排碳。這個排碳的過程如果沒有碳捕捉技術仍然無法完美的減碳。
種樹是最容易簡單的天然減碳方法,如果太陽能跟種樹結合它將形成完美的組合,因此我們花數億元打造了太陽能跟咖啡樹共生的農電體系,獲得農委會優良農電的肯定,iPV太陽能發電產生電力的同時,咖啡樹也在吸收二氧化碳,並且長出果實供人們享用。
農電體系同時也創造了在地就業機會,讓弱勢的農民能夠有穩定的工作,一個太陽能電站通常它的使用期間都超過20年,在這20年期間內,如果能夠將在地就業+太陽能發電+碳捕捉+農業產出結合在一起,它將會是本世紀最完美的組合。
根留台灣 走向全球
BigSun的發明是國際級的產品,台灣只是小眾市場適合練兵,對於大型的產品還是必須要有大型的市場來消化,因此BigSun決定投資境外公司,尋求國際資本合作機會,計畫到美國那斯達克SPAC掛牌上市,母公司仍然根留台灣持續研發高新產品,為全球人類創造更新、更有價值的創新研發產品,未來在適當時機重回台灣資本市場IPO上市。
BigSun公司期盼台灣的資本市場在未來也有如同美國納斯達克SPAC的上市機制,讓台灣新創有潛力的企業,能夠快速地透過在地資本市場崛起,多打造幾座台灣的護國神山。公司網站:www.BigSun-energy.com,電話:(03)598-0288,Email:summer@bigsun-energy.com,歡迎資訊分享及討論。
ECSP發明專利技術不同於傳統熔鹽儲能蒸氣發電CSP,傳統CSP需要較大的規模才能夠運作,維護也相對不容易等限制,ECSP專利採用類似汽車內燃機汽缸的運作原理,在熔鹽儲存槽內設計高壓腔體,透過噴水的模式讓水瞬間蒸發成高壓水蒸氣,通過多腔體的設計在定性及定量的設計下,可計算穩定的蒸氣產生量及溫度壓力,透過保溫管路或者是持續加溫管路連結渦輪發電機產生電力,降壓後的蒸氣及高溫水可應用在製程或者回收再加溫、再加壓形成循環系統提高整體的效率,是全球水蒸氣發電兩大方法之一。
ECSP專利技術可結合應用於氣電共生系統、純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或離峰儲能發電系統,特別是可應用於再生能源24小時供電系統,尤其是太陽能最需要這種儲能系統;業者強調,有了它才能突破白天發電晚上不發電,太陽光電供電不穩定的罩門,未來當ECSP專利在商品成功運轉後將帶動全球太陽能安裝量提高4-7倍的使用量,將從白天3-5個小時的供電時間,提高到可24小時全天候供電的境界,從長久來看他的貢獻將無可限量與難以估計的巨大價值。
目前ECSP專利技術已進入實質設計階段,邁向全面性整合商品化階段。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高層主管表示,美國是創新發明的天堂,除了本身有巨大的市場及全球影響力,對於最新的發明創新都會給予巨大的投資與支持;網路交易平台亞馬遜、阿里巴巴、特斯拉等非常多的世界超級大公司都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包含SPAC特殊目收購公司也是美國上市制度的創新產品。
太陽光電公司董事長羅家慶指出,今年是SPAC爆發的年度;美國納斯達克最新的上市方式SPAC已經超越IPO成為美國最火紅的掛牌方式,完成上市的資金已經超過1700億美元,同時也等待全球的獨角獸企業前往合併上市。「近期通過跟SPAC公司合併成功案例Grab的估值約400億美元最為轟動,這是一家擁有三億會員的東南亞叫車平台,合併後獲得SPAC已募集的45億美元現金。」
羅家慶說,在成立15年的期間,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Sun Energy)同仁共同創新發明下,共申請了169件全球專利,在跟美國SPAC公司洽談合併前的第三方公正單位鑒價,經國際鑒定公司做競爭力比對分析,其中董事長羅家慶發明的「iPV 追日系統、ECSP電力熱儲能發電系統29件發明專利」最有發展潛力;評鑒為現今全球太陽能公司專利競爭力前四強,估計合併公允價值在新台幣325億元左右,如果依SPAC特異獨行的估價方式估值更可能達到450億元。
全球的電力市場規模高達26兆億度以上,其中80%以上仍屬於一般傳統性排碳及核子能源,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將是相當巨大且具有高度前景的。
羅家慶董事長創新發明的「ECSP結合iPV 追日系統」的估值高度受到關注,設計目標是以形成全球最便宜的太陽能電力24小時供電系統,直接引領巨型的太陽能系統電站從白天的3-5小時發電提升為最大24小時全天候供電的主要能源系統電站;若是此一發明專利能成功應用在廣大的太陽能電站,其有形及無形價值將無可限量。
台灣太陽光電能源科技領航農電共生新境界
台灣農電共生之路,走過多年,已見成效,不僅環保、友善,更創造了豐富的經濟價值。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董事長羅家慶,便是這條道路上的一位佼佼者。他去年榮獲農委會頒發的優良農電獎項,並與大家分享了他成功經驗。
羅家慶強調,覆蓋率和空間營造是衡量農電共生的兩大重要指標。覆蓋率50%是發電與土地保護的平衡點,而空間營造則關乎人們的生活品質,太陽能板下的空間,應該成為各種生物與工作人員的友善環境。
BIG SUN運用「iPV追日系統+雙面發電模組+架高兩樓」的創新技術,實現了超級發電,同時帶來了合理的投資報酬和環保的環境。這不僅為農業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也為農電或漁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甚至對普羅物種的生長環境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饋線資源貴重,應當珍惜。太陽能發電作為分散式能源,對電力饋線的需求日益增加。若不重視饋線利用率,饋線容量將迅速枯竭,對太陽能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國內再生能源電力產出低落,耗用公共資源成本增加,我們應該通過提升單位發電能力來改善,專業的行政管理者更應該重視高效率的太陽能系統,避免饋線枯竭的危機。
羅家慶表示,覆蓋率、空間營造是友善的度量衡。簡單來說,50%覆蓋率是平衡發電跟土地環保的中心位置;另一個指標是空間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大家生活的追求目標,太陽能板底下的立體空間也要成為各物種與工作人員的友善指標,太陽能電站有責任與義務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及其他物種的生長存活空間。
科技帶來新的商機,BIG SUN以「iPV追日系統+雙面發電模組+架高兩樓」,用超級發電創造多方合理的投資報酬,及環保友善的環境,更多就業機會及更多農電或漁電,甚至普羅物種的生長環境,都是無可替代的有形與無形價值。
饋線是寶貴的資源,應該珍貴使用。太陽能發電是分散式能源,對於電力饋線需求殷切,若不重視饋線利用率,饋線容量將很快枯竭,對於太陽能的發展相當不利。國內再生能源電力產出低落,耗用公共資源的成本增加,應該透過提升單位發電能力來改善,專業的行政管理者應該更加重視高效率的太陽能系統,避免饋線枯竭。
專精於農漁牧太陽能發電的BIGSUN公司指出,每一種農作物所需要 的陽光是不一樣的,在適當的光照比率下興建太陽能系統,這對於某 些農作物是好的,至於如何讓兩者都能有巨大的成功?溫室農產品有 機化是重大的趨勢。
BIGSUN公司分析,要成功的祕訣在於做對的投資,溫室對於精緻農 業是必要的投資,但純粹投資溫室精緻農業而不附加太陽能發電,不 能產生最大的效益。至於哪一種太陽能技術能夠加值農業?BIGSUN公 司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際種植的經驗,證明使用可變動太陽能板受光 方向的iPV雙軸追日系統最能夠符合農作物的需要。
BIGSUN公司表示,可360度旋轉的iPV太陽能追日系統透過程式控制 ,可讓早晚溫和的陽光進入溫室讓植物吸收,且盡量擋住中午前後強 烈照射的陽光,減少烈日對於農作物的傷害;這個時候農業與太陽能 就產生了「相生」的效果,這是農電共生的好處,對於魚電共生也有 相同的效果,比如魚池需要陽光曝曬消毒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能夠 透過程式控制讓全部的陽光進入魚池,甚至把高處的陽光在導入增加 日照的強度讓陽光消滅細菌的能力提高,這也是一種「相生」的表現 。
BIGSUN公司的iPV追日系統在台灣與日本已有六年以上的實際對抗 颱風經驗,可對抗瞬間17級的強風,在日本的一百多座iPV追日型太 陽能電站都順利度過近二年強颱的考驗。
BIGSUN公司推估,以1公頃的溫室大棚栽種有機農作物,一年產值 可逾新台幣5百萬元,若加上裝設iPV雙軸太陽能追日系統,其發電收 益也能上看5百萬元左右。
BIGSUN的iPVTracker太陽能追日系統採用雙軸,讓太陽光電面板360°旋轉,並借鑒斜張橋設計原理用鋼索將支架固定以確安全,同時提高30%∼50%的年度電網利用率,投資回收較固定型PV系統增加1.5至1.6倍。
配合全球「一地多用」的先進觀念,iPVTracker通過將支架升高實現「一地多用」,使太陽光電在發電的同時,下方土地依然可實現種植、養殖、觀光等各種用途,真正達到太陽能與生態環境共存共生。
BIGSUN舉漁業養殖場為例說明,若建設水面漂浮式太陽光電系統,會導致原有漁業因缺氧而無法繼續,但BIGSUN可通過將iPVTracker支架升高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殖」,且可通過該系統實現自動餵養、捕撈,冬季增溫、夏季增氧等智慧化運作。
BIGSUN表示,iPVTracker在設置成本上會較一般固定式太陽光電系統增加1成至2成,但相對的發電量更可提高5成以上,且通過一地多用,可提高土地利用價值;而土地價值是無限的。
iPVTracker智慧追日系統利用其大幅提升發電量、以及提高電網與土地利用率等優勢,獲全球多國市場大量採用,不僅在台灣市場的PV雙軸追日系統的市佔率第一名,在日本市場也居當地市場領先地位,在全球重視追日PV發電市場趨勢下,iPVTracker迎來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技術為基礎的策略下,BIGSUN積極進行高效益雙軸追日系統、電廠監控管理系統與農光互補的有機生技產品之研究開發,並尋求和國內外相關產業或學術單位結盟,推動資訊、技術交流,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目前BIGSUN追日系統的「一地多用」模式已在各地成功應用並得到不錯的回饋,為了進一步推廣,BIGSUN已啟動全球授權商招募,現已有客戶成為其授權商並在各國展會上展示。由於獲得BIGSUN授權的業者可自行根據需求設計支架鋼構,同時又運用BIGSUN最關鍵的iPVTracker傳動結構技術,利用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加速iPVTracker的全球銷售速度。
前兩批太陽光電土地回饋金比率差很大,首批由兆洋公司得標的高雄案、台南案,雖然面積小、設備裝置容量較少,但回饋金比率僅7%∼8%。相較之下,第二批台中、嘉義案回饋金為13%∼15%,幾乎是倍數成長。
國產署近日公布今年第二批太陽光電二宗土地標租情況,包括日益能源標得的台中市后里案(10,164坪)、昶恆科技搶下的嘉義布袋案(3,873坪),保證金依序為224萬元、85.3萬元,兩案都有三家廠商投標。
台中后里案設備裝置容量4,380峰瓩(kwp),若按照經濟部太陽光電窗口試算,粗估系統設置價格約1.5億元,而每年電能躉售收入為2,343萬元,但其收入必須回饋國產署13.22%。整體而言,后里案20年躉售商機扣除回饋金與裝置成本後上看近2.4億元。
嘉義布袋案設備裝置容量則為1,935峰瓩,若同樣比照試算,粗估系統設置價格約5,800萬元,而每年電能躉售收入為1,035萬元、須回饋給國產署15.2%。整體而言,布袋案20年躉售收入扣除回饋金、裝置成本後上看1.1億元。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愛地球,極力響應農電共生太陽發電系統,並以具有360度全方位運轉優勢的iPV Tracker,提升農電系統農業種植成功率及發電量。農委會嘉義農試分所張淑芬博士與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太農生技團隊成功種植追日密咖啡,50%的覆蓋率下產量遠大於全日照,董事長羅家慶表示,太陽能與農業結合是最好的一地多用能源解決方案,BIG SUN今年將結合國內外資金合作開發太陽能電站,案場開發已有突破性的進展。回顧台灣近10年的太陽能發展軌跡,2008年裝置容量僅5.58MW,2019將增至4GW以上;以1MW 5000萬計,可創造1,300億產值;「太陽能設備逾九成為國產,亦即逾九成GDP來自台灣」。
政府強調綠能與燃氣為未來的供電主力,業者看好太陽光電的競爭力與日俱增。太陽能每度電從2010年12.97元,降至目前4.29元,10年內跌幅高達66%。3-5年內可望成為與市電競爭的能源新選項,也是降低電價的一大動能。羅家慶分析,太陽光電每年電價降幅4~5%,依此推估,2023-2024年將來到3元,足以跟市電價格競爭,競爭力不言可喻。
BIG SUN也針對儲能產業,研發熔鹽儲熱的關鍵技術,該技術可發展30KW到100MW儲能系統,具有全天候供電、不會衰減的優勢,已取得台灣、日本、歐盟發明專利,現在正開始尋找合作對象開發新商品,全力轉型為全天候綠能供應商。
太陽光電公司董事長羅家慶坦承,2019年是企業轉型的第一年,挑 戰很大,機會也很大。首先,團隊在興建太陽能電站上擁有豐富的經 驗,十三年來陸續在台灣、日本各興建440個、80個電站,全球共興 建550個電站,今年團隊將努力爭取各式太陽能電站興建案,深耕台 灣市場之外,也放眼全球各地市場。
農漁牧光電共構解決方案是多年來太陽光在興建太陽能電站所蓄積 的一大競爭利基,方案結合自有專利的iPV雙軸追日系統+雙面發電 透光模組+高架H高基樁,預估系統發電量可增加50%∼200%,更是 一地多用,達到三贏(地方、政府、業者)、五利(政策推行、綠能 發電、友善生態、地主收租、養殖收穫)、真正共生共好。
羅家慶指出,發展「太陽能一地多用」農漁牧光電共構系統是太陽 光在台推動太陽能發電的重要布局,今年起將加大力道推動廣泛用於 農業、漁業、畜牧業,利用高基樁兩層樓的設計,50%透光率上層追 日系統高效率發電,下層為種植高經濟作物,養魚或畜牧養鴨,希望 結合台灣農漁牧業大量推動發展,如此既不浪費土地又能增加在地就 業機會,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後就可以做到無限創能、無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