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華證券投資信託(公)公司新聞
全球股市「俄」夢纏身、波動幅度加大,導致近月各類型基金績效 「烏」雲罩頂,但台股基金表現抗跌。投信法人表示,預估歐美與俄 羅斯直接軍事衝突之可能性低,隨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下降、風險情緒 改善,加上總體經濟維持擴張、企業獲利延續成長,將提供全球股市 、台股下檔支撐。 復華投信投研團隊表示,鑒於地緣政治及美國聯準會貨幣緊縮政策 等不確定因素,現階段可採取中性持股、成長及價值股分散配置並重 方式,以因應近期國際政經情勢發展,持續看好仍具成長性的美股、 台股及科技產業,建議可逢低布局。 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預估台股2022年企業獲利 表現仍維持小幅成長,基本面仍佳,且目前預估本益比不及15倍,明 顯低於美股,為長期合理區間之中間,近期回檔反而提供波段布局時 點,建議可分批進場或透過定時定額等投資方法因應。 華南永昌永昌基金經理人盧彥瑋表示,維持看好台股仍為此波全球 科技升級的主要受惠市場,預期台股今年震盪偏多的看法。展望後市 ,俄烏戰火延燒增添台股波動風險,但整體科技產業依舊健康以及台 股長線本益比評價仍偏低,因此未來待不確定因素逐步緩解後,相信 基本面依舊會主導整體股市動向,台股基金仍可長抱。 野村中小基金經理人許敬基指出,今年的企業獲利將貼近基本面, 股價也將會回歸合理的本益比。 由於今年台股將是較為波動的一年,建議投資人布局重心以長期趨 勢股,如5G、晶圓代工、IC設計、HPC、伺服器、電動車等,並逢回 布局。
俄烏情勢緊張,美股波動幅度加大,美股周線收黑。不過,投信法人認為,除非俄烏戰況後影響能源供給,否則對股市影響有限,投資人可趁回逢低布局美股及以美國科技股為主的科技主題或全球股票型基金,掌握中長線投資機會。復華投信投研團隊指出,參考過去經驗,除非地緣政治事件使原油供給顯著減少,否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能相對短暫。彭博資訊統計,自1960年以來重大地緣政治變動,若無顯著影響原油供給,對美股標普500指數二個月影響約2%至6%,平均跌幅3.6%。目前美方表示不會對俄國原油制裁,且若被禁運,也不排除搭配對伊朗核協議的放鬆來減緩衝擊,使通膨不至於大幅上升。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表示,現階段美歐國家未捲入戰事、對俄制裁未波及能源供給並推升通膨前提下,評估俄烏衝突對美國經濟成長影響有限。隨供應鏈問題改善、比較基期走高,下半年通膨壓力可望減緩,聯準會緊縮速度放緩,將有助股市動能再起。復華投信指出,因「縮減恐慌」及俄烏衝突,已使美股下跌超出10%非經濟衰退的合理跌幅,根據自1980年以來的統計數據顯示,若美股標普500指數波段跌幅出現10%至15%,一年後多為正報酬,且平均漲幅超過兩成,建議中長線投資人可趁回檔逢低布局,若擔心不確定因素導致的波動風險,可透過定時定額、複合投資法等投資方法提高投資效率。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鑒於地緣政治變數,市場對聯準會3月利率會議一次升息2碼的預期大幅降低,未來一周將公布2月CPI數據,是Fed的3月利率會議前最後一份通膨報告,市場預估,2月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將攀升至7.9%及6.4%,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美股進一步波動。為應對高通膨,預估聯準會將升息1碼,就股市而言,由於市場已反映3月會議啟動升息的預期,只要聯準會未過於鷹派,對於股市的影響可望逐漸鈍化。
上個月全球股市「俄」夢纏身,導致基金績效「烏」雲罩頂,不過,台股各類型基金抗跌並名列前茅。此外,全球資源型基金受惠原物料價格推升,表現相對突出;俄羅斯及新興東歐基金則因身處風暴中心,績效敬陪末座。俄烏大戰開打,導致全球股市波動度大增,S&P 500波動指數(VIX)2月大漲逾兩成,美股四大指數月線翻黑;MSCI世界指數、新興市場指數分別下跌2.7%、3.1%;俄羅斯RTS、MSCI東歐指數則大跌逾三成,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則小跌0.1%。對應到基金績效上,根據理柏資訊投信投顧分類的統計顯示,台股各類股票型及台股平衡型基金表現突出,2月績效前十名就占了八檔,漲幅介於1%至3%,表現優於大盤;全球資源型漲幅2.1%位居第三名;歐洲及新興市場等區域股票型、海外高收益債、大中華股票及特別股基金報酬居末。復華投信投研團隊表示,預估歐美與俄羅斯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低,隨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下降、風險情緒改善,加上總體經濟維持擴張、企業獲利延續成長,將提供股市下檔支撐。考量地緣政治及美國聯準會貨幣緊縮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可採取中性持股、成長及價值股分散配置並重方式,因應近期國際政經情勢發展,持續看好仍具成長性的美股、台股及科技產業,建議可逢低布局。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預估台股2022年企業獲利表現仍維持小幅成長,基本面仍佳,且目前預估本益比不到15倍,明顯低於美股,約在長期合理區間的中間,近期回檔反而提供波段布局時點,建議可透過定時定額方式切入。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魏永祥表示,預期台股第1季行情仍偏多,在美台企業獲利仍處上修循環下,台股中期走勢可望維持多頭格局,但短線台股震盪幅度恐加大,可留意高股息與落後補漲個股的機會。持續看好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網通、光電等族群。
台股今年來因縮表之亂、地緣政治紛擾跌破月季線關卡,導致台股基金(國內投資股票型)規模中止成長步伐,不過,受益人數仍逆勢增加,且整體處於淨申購狀態,凸顯投資人對台股後市不看淡,勇於在行情震盪時逢低加碼。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受到大盤元月月線收黑影響,台股基金總規模上個月減少349.35億元、減幅8.4%,規模降至3,806.38億元。不過,受益人數不減反增,增加7,352人、漲幅1.3%。若進一步觀察,增加人數較多之基金,多為各家知名招牌基金,包括復華中小精選、統一黑馬、安聯台灣科技、野村優質等多檔基金入列,且單月多有逾億元的淨申購。復華投信投研團隊認為,從全球經濟及產業前景來看,整體基本面良好,科技業前景無虞,短期因供應鏈缺料致使部份子電子產業業績動能下滑,加上非基本面因素干擾,使台股轉區間震盪。不過,晶圓代工產能仍供不應求、科技應用長期發展仍支撐電子業及台股長多趨勢,若遇市場回檔,建議仍可站在買方,或透過定時定額等投資方法布局台股基金,掌握超額投資報酬機會。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先前美國聯準會升息議題導致全球股市恐慌下跌,台股以中小型股、高價股及高本益比的股票跌幅較重,但長期的基本面還是相當看好,可持續留意晶圓代工、矽晶圓、IC載板等半導體供應鏈,以及高速運算、車用電子等趨勢題材。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投資看長不看短,基本面和企業獲利仍是牽動股價的關鍵因素。整體來看,科技產業第1季淡季不淡,2022年資本支出持續增長,正面看待上半年基本面展望。
台股2022年因縮減恐慌及俄烏衝突一觸即發加劇行情波動,投信法人指出,亂世布局建議可聚焦台股平衡型基金,藉由有攻有守的操作策略,掌握台股中長線投資契機。因俄烏情勢緊張,導致台股昨(15)日萬八再度失守,壓縮虎年開紅盤以來的漲勢。理柏資訊統計,近一周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小漲0.5%,同期間台股平衡型基金類平均漲漲幅則有近1%,部分基金更有逾2%,表現相對持穩。復華投信表示,台股平衡型基金主要訴求透過觀察景氣循環,以及市場氣氛來調整股票與債券等資產配置,經理人也會視狀況運用股票指數期貨避險,在選股上則會考量個股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及成長性,尋求長期獲利穩步成長的優質公司,相對適合穩健型投資布局或做為投資方法之母基金配置。根據回測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台股年化報酬率逾一成,復華投信投研團隊認為,在科技創新、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及評價相對便宜的情況下,短線逆風正是中長線布局的好時機。復華傳家二號基金經理人朱翡勵認為,地緣政治議題多屬干擾因子,除非真正開戰並引發能源供給顯著減少,但此機率很低,影響整體盤勢的仍是3月的Fed升息態度;儘管中小型股、高價股及高本益比股票跌幅相對較重,但長期基本面還是相當看好。朱翡勵認為,在不確定因素未解除前,選股將以能見度較高、獲利有機會優於預期的股票,以及能夠受惠供應鏈逐步紓解的題材。
美國科技股上個月因聯準會「來鷹的」湧現獲利了結賣壓,科技主題基金績效同步回檔,不過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科技股在升息前後報酬表現呈現先蹲後跳。投信法人認為,待消化貨幣緊縮不確定性後,科技股重回基本面檢視,具高成長性之半導體、電動車等產業將有機會再度吸引資金流入,建議可逢低分批布局。根據研究機構BCA Research近期出示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25年美國科技股在升息前3個月出現明顯波動,單月報酬中位數甚至呈現負報酬;升息後兩個月內表現亦不太理想,不過,之後就一路走揚。據統計,美股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此波自去年第4季高點修正以來,最高波段跌幅分別達16.8%、19.7%,比標普500指數的9.8%還重。不過,近日公債殖利率漲勢暫歇,加上財報助攻吸引逢低資金布局,帶動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重回月線之上,科技主題基金近周亦出現明顯反彈。復華投信投研團隊表示,成長股短期表現可能對利率走勢的敏感度較高,觀察疫情以來成長股與價值股的本益比差距,這波自去年11月以來的評價修正已近滿足點,隨美國企業財報陸續出爐,市場焦點將重回基本面。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研判,美股S&P500指數去年第4季整體企業財報獲利成長上修,其中科技和半導體類股財報優於預期,預期今年市場將受兩大力量相拉扯,一為美國聯準會升息影響股市評價,二為隨著解封腳步企業獲利逐步提升,因此選股方向將以具有高度獲利成長的股票為主軸。林子欽持續看好半導體上游及其設備、伺服器產業、新能源及電動車產業在未來仍具有高度成長性,為上半年選股重點,建議可透過布局相關受惠產業之科技主題基金,以一籃子股票布局,掌握趨勢產業商機。(李佳濟)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科技股在升息前後報酬表現呈現先蹲後跳 。投信法人認為,待消化貨幣緊縮不確定性後,科技股重回基本面檢 視,具高成長性之半導體、電動車等產業將有機會再度吸引資金流入 ,建議可逢低分批布局。 根據研究機構BCA Research近期出示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25年美 國科技股在升息前三個月出現明顯波動,單月報酬中位數甚至呈現負 報酬;升息後兩個月內表現亦不太理想,不過,之後就一路走揚。 據統計,美股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此波自去年第四季高點修 正以來,最高波段跌幅分別達16.8%、19.7%,比標普500指數的9. 8%還重。不過,近日公債殖利率漲勢暫歇,加上財報助攻吸引逢低 資金布局,帶動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重回月線之上,科技主題 基金近周亦出現反彈。 復華投信投研團隊表示,成長股短期表現可能對利率走勢的敏感度 較高,觀察疫情以來成長股與價值股的本益比差距,本波自去年11月 以來的評價修正已近滿足點,隨美國企業財報陸續出爐,市場焦點將 重回基本面。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研判,美股S & P500指數 去年第四季整體企業財報獲利成長上修,其中科技和半導體類股財報 優於預期,預期2022年市場將受兩大力量相拉扯,一為美國聯準會升 息影響股市評價,二為隨著解封腳步企業獲利逐步提升,因此選股方 向將以具有高度獲利成長的股票為主軸。
全球股市近期殺聲隆隆,台股2022年元月行情也失色,不過,投信法人認為,此波回檔並非基本面出問題,且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農曆年開紅盤後的30個交易日累積正報酬率達九成,建議可趁回檔逢低分批布局,掌握年後漲升契機。CMoney統計,2012年以來,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在農曆年開紅盤後的30個交易日累積報酬多為正報酬,僅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收黑,其中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同期報酬多優於加權指數,其中,2012、2014及2021年累積漲幅更有兩位數。復華投信投研團隊認為,經濟持續擴張,且下半年通膨壓力可望緩和,升息預期以及縮表引發對美股帶來的合理修正幅度約5%至10%;截至24日止,標普500指數今年來跌幅約7.5%,科技股指標那斯達克指數則有11%。目前市場已反映2022年聯準會將升息四次,並預期下半年可能縮表,預期本周聯準會會議應不至於有更鷹派舉措,待不確定性下降,市場情緒可望回穩,盤勢將回歸景氣及企業獲利表現,對台股後市表現並不看淡。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半導體龍頭法說會展望樂觀,並上調資本支出,且根據推估,2022年台股企業獲利增速的預期中位數也有17%,代表產業基本面無虞。就評價面來看,台股目前本益比不到15倍,仍處於長期合理區間,若因升息縮表等非基本面因素,導致行情回檔,將是不錯的逢低加碼時點,持續看好半導體供應鏈、IC設計、電動車、資料中心等產業能見度佳的受惠題材。若擔心消息面波動,可透過台股平衡基金或透過定時定額、複合投資法等機制提高投資勝率。日盛投信台股投資團隊指出,近期盤面輪動快速,類股表現分化,市場擔憂的升息影響評價問題預期將被強勁的企業獲利成長抵銷,通膨也可望在2022年第1季見高點,負面因子可望逐漸淡化。近日股市波動雖加大,但多頭格局並未改變,建議定額布局績優台股基金,把握投資機會。
根據知名入口網站及多家金融機構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民 眾認為退休至少要準備新台幣1千萬元以上。復華投信表示,因應台 灣「三高一低」現象,建議退休理財愈早開始愈好,透過每個月投資 至少1萬元、年化報酬率6∼12%標的,輔以長期持續投資,靠複利累 積的慢錢,就有機會達標。 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指出,台灣正處於高齡化、高房價、高物價 、低利率的「三高一低」現況,加上薪水難漲,不少人認為只靠薪資 所得要累積千萬退休金相當困難;由於目前無風險利率或債券等投資 產品收益率偏低,股市雖然報酬率較高,但波動大,造成投資與不投 資都兩難;若只靠勞退、勞保年金,恐怕因替代率偏低,不足以應退 休後的生活開銷,因此,靠自己並透過投資方法來提升累積退休金的 效率最保險。 周輝啟認為,正確的投資觀念,或者要達到累積退休金等投資理財 目標,主要是透過投資賺取經濟與企業獲利成長基本面的錢,這種錢 不僅是比較確定的錢,而且只要投資時間夠長,也是比較可以賺到的 錢,並且會有複利效果。復華投信進一步提出「退休金攻略」作法, 建議每個月投資至少1萬元,選擇年化報酬率6∼12%標的長期持續投 資,讓複利效果發威;根據數據回測顯示,月扣1萬元、年化報酬率 8%,約25年可達成存到千萬退休金的目標,若將扣款金額提高至2萬 元、年化報酬率12%,達陣時間則可縮減至15年左右。 周輝啟表示,退休理財不能只看短期績效高低,從上述回測數據顯 示,要達成累積千萬退休金的目標比你想像的容易,不一定得先有一 大筆錢,或者找到超高報酬率的投資商品,而是要有耐心,捨棄賺波 段、追高殺低、變數太多的快錢,搭配合適的產品,才能獲取長期複 利的慢錢,達成退休理財目標。
根據回測數據顯示,台股近20年以來的年化報酬率達兩位數,表現比美股及全球股市還搶眼,預期在科技新浪潮、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帶動下,開啟台股長多格局,使台股成為退休理財不可或缺的優質配置。
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不過回顧近兩年全球股市表現,強勢市場如台股、美股等市場仍繳出亮眼成績單。
理柏資訊統計,台股加權股價指數近三年年化報酬率達32%,優於美股S&P 500、MSCI世界指指數的26%、20%;若拉長投資時間,台股近五年報酬率仍有逾二成,拉長至20年仍有11%,同樣優於美股及全球股市表現。
2021年台股大盤漲幅23.6%,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超過四成。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預期台股將持續受惠5G、AIoT等新科技應用蓬勃發展,使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仍有超額投資報酬機會,而且就過去數據顯示,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若中長期績效在類型前二分之一,其表現皆優於同期間台股大盤及高股息指數,凸顯台股基金也是投資台股的好工具,建議可納入做為長線布局投資工具。
復華投信指出,選對投資市場等於找到投資致勝捷徑,透過上述回測數據顯示,投資台股基金可有效率累積退休金,若擔心行情高檔震盪,建議可透過金利high定時定額趨吉避凶,或以一筆資金投入透過一檔母基金及多檔子基金循環機制的複合投資法,賺取台股複利的慢錢,達到退休理財目標。
兆豐投信台股投資團隊表示,過去資金行情帶動股市,轉入下一階段由基本面帶動的景氣行情,在東協國家景氣有機會復甦,供應鏈逐步恢復正常下,預估第1季台股有表現機會。
投資策略上,1月有上市櫃公司財報及法說會行情,中長期全球疫苗覆蓋率提升,終端消費電子需求攀升,台灣強勁出口動能可望延續。看好類股如半導體、利基型IC設計、載板、電子紙、電動車相關,建議以相關基金掌握台股行情。
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不過回顧近兩年全球股市表現,強勢市場如台股、美股等市場仍繳出亮眼成績單。
理柏資訊統計,台股加權股價指數近三年年化報酬率達32%,優於美股S&P 500、MSCI世界指指數的26%、20%;若拉長投資時間,台股近五年報酬率仍有逾二成,拉長至20年仍有11%,同樣優於美股及全球股市表現。
2021年台股大盤漲幅23.6%,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超過四成。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預期台股將持續受惠5G、AIoT等新科技應用蓬勃發展,使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仍有超額投資報酬機會,而且就過去數據顯示,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若中長期績效在類型前二分之一,其表現皆優於同期間台股大盤及高股息指數,凸顯台股基金也是投資台股的好工具,建議可納入做為長線布局投資工具。
復華投信指出,選對投資市場等於找到投資致勝捷徑,透過上述回測數據顯示,投資台股基金可有效率累積退休金,若擔心行情高檔震盪,建議可透過金利high定時定額趨吉避凶,或以一筆資金投入透過一檔母基金及多檔子基金循環機制的複合投資法,賺取台股複利的慢錢,達到退休理財目標。
兆豐投信台股投資團隊表示,過去資金行情帶動股市,轉入下一階段由基本面帶動的景氣行情,在東協國家景氣有機會復甦,供應鏈逐步恢復正常下,預估第1季台股有表現機會。
投資策略上,1月有上市櫃公司財報及法說會行情,中長期全球疫苗覆蓋率提升,終端消費電子需求攀升,台灣強勁出口動能可望延續。看好類股如半導體、利基型IC設計、載板、電子紙、電動車相關,建議以相關基金掌握台股行情。
台股企業獲利亮眼,在頻創新高的盈餘及現金股利帶動下,主動式 操作的台股基金也興起配息熱,成為投資台股掌握資本利得及配息收 益的熱門理財工具。法人預估2021年台股企業稅後盈餘有望挑戰4兆 元大關,現金股利上看2.4兆元,預期在獲利、股利雙利多帶動下, 提升台股投資吸引力。
也因為台股有「利」可圖,基金業者順應時勢推出配息型產品,近 兩年陸續成立了五檔,包括復華台灣好收益、永豐臺灣ESG永續優選 、國泰台灣高股息、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富邦台灣永續發展高 股息等基金,配息方式則有月配、季配、半年配、年配,或搭配年終 配等方式相當多元,且募集成績不俗。
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就評價面觀察,因台股獲 利持續成長,目前本益比目前約15倍左右,位處中長期中間水準,由 於台股獲利能力仍佳且評價具吸引力,逢低可分批布局於主動式操作 、具收益分配機制的台股基金,同步獲取台股成長及股利收益機會。
第一金台灣工業菁英30ETF基金經理人曾萬勝表示,聯準會已承認 通膨並不是暫時性,可能加速縮減購債,並提早於今年開始升息。不 過,在勞動力市場快速改善下,升息代表經濟前景樂觀,預期今年台 股還有高點可期。
兆豐投信台股投資團隊指出,新冠疫情反而加速科技創新與數位生 活的腳步,科技及電子類股在未來後疫情時代仍將持續受惠生產力進 步的大循環,使得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獲利面佳的優質科技趨勢成 長股,例如IC設計服務、晶圓代工、ABF、ESL、車用電子等相關族群 未來商機可期。
兆豐萬全基金經理人陳彼得表示,未來投資標的選擇的主軸將放在 2022年獲利成長性高的趨勢族群。
日盛台灣永續成長股息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美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 繼續擴張,激勵美股續揚,提供台股反彈助力,短線上將持續以高檔 震盪居多,在消費季、電動車、低軌衛星及第三代半導體等題材加持 下,樂觀看待台股後市。
也因為台股有「利」可圖,基金業者順應時勢推出配息型產品,近 兩年陸續成立了五檔,包括復華台灣好收益、永豐臺灣ESG永續優選 、國泰台灣高股息、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富邦台灣永續發展高 股息等基金,配息方式則有月配、季配、半年配、年配,或搭配年終 配等方式相當多元,且募集成績不俗。
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就評價面觀察,因台股獲 利持續成長,目前本益比目前約15倍左右,位處中長期中間水準,由 於台股獲利能力仍佳且評價具吸引力,逢低可分批布局於主動式操作 、具收益分配機制的台股基金,同步獲取台股成長及股利收益機會。
第一金台灣工業菁英30ETF基金經理人曾萬勝表示,聯準會已承認 通膨並不是暫時性,可能加速縮減購債,並提早於今年開始升息。不 過,在勞動力市場快速改善下,升息代表經濟前景樂觀,預期今年台 股還有高點可期。
兆豐投信台股投資團隊指出,新冠疫情反而加速科技創新與數位生 活的腳步,科技及電子類股在未來後疫情時代仍將持續受惠生產力進 步的大循環,使得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獲利面佳的優質科技趨勢成 長股,例如IC設計服務、晶圓代工、ABF、ESL、車用電子等相關族群 未來商機可期。
兆豐萬全基金經理人陳彼得表示,未來投資標的選擇的主軸將放在 2022年獲利成長性高的趨勢族群。
日盛台灣永續成長股息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美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 繼續擴張,激勵美股續揚,提供台股反彈助力,短線上將持續以高檔 震盪居多,在消費季、電動車、低軌衛星及第三代半導體等題材加持 下,樂觀看待台股後市。
法人普遍看好今年科技類股可重返市場主流,首季投資聚焦於具有規格升級、成長能見度高的科技類股,包括Intel、AMD傳輸介面進化,以及硬體新產品上市、伺服器等族群。
台股去年底以來強勢上漲,加權指數自去年12月24日到今年1月4日以來屢屢改寫歷史新高,這波漲勢主要由科技股領漲,電子類股漲幅更勝大盤,期間電子類股成交量能平均近七成,近日更一度達75%以上水準,也帶動科技相關台股基金績效跟著水漲船高。
根據統計,投信發行25檔台股科技型基金在這段時間績效超過1.5%的基金共有七檔,包括台中銀數位時代2.9%、景順台灣科技2.5%、富蘭克林華美台股傘型之高科技2.1%、國泰科技生化2.0%、野村高科技1.8%、野村e科技1.8%、PGIM保德信科技島1.7%等。
保德信投信分析,統計顯示,近十年第1季電子指數上漲機率高達八成,且消費電子大展CES與巴塞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等重量級科技展都在第1季登場,挹注科技股話題與熱度;展覽中的最新技術可望成為電子股潮流所在,例如CES今年的展出主要聚焦四大趨勢,包括數位服務、AI跨產業應用、聯網裝置、元宇宙等,都值得投資人留意。
復華投信表示,美國聯準會尚未開始連續升息、經濟周期未現尾聲前,股優於債延續。短期因供應鍊缺料致使部分子電子產業業績動能下滑,台股亦轉區間震盪,但晶圓代工產能仍供不應求,科技應用長期發展仍支撐電子業及台股長多趨勢。
保德信投信表示,在雲端運算應用發展下,全球伺服器市場持續成長,5G、AI及邊緣運算等應用將成為未來市場主要趨勢動能。根據研究機構預估,2021年伺服器ODM台廠占全球產能將高達近九成之多,預期2022台廠伺服器出貨量增幅上看6%,相較2021年的5.2%再成長,儘管全球缺料問題不僅影響伺服器主機板上零組件,也為其他關鍵零組件的供貨時程帶來阻力,然而在雲瑞應用快速發展的趨勢之下,今年唯一變數將為Power IC產能是否足以滿足市場需求。
台股去年底以來強勢上漲,加權指數自去年12月24日到今年1月4日以來屢屢改寫歷史新高,這波漲勢主要由科技股領漲,電子類股漲幅更勝大盤,期間電子類股成交量能平均近七成,近日更一度達75%以上水準,也帶動科技相關台股基金績效跟著水漲船高。
根據統計,投信發行25檔台股科技型基金在這段時間績效超過1.5%的基金共有七檔,包括台中銀數位時代2.9%、景順台灣科技2.5%、富蘭克林華美台股傘型之高科技2.1%、國泰科技生化2.0%、野村高科技1.8%、野村e科技1.8%、PGIM保德信科技島1.7%等。
保德信投信分析,統計顯示,近十年第1季電子指數上漲機率高達八成,且消費電子大展CES與巴塞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等重量級科技展都在第1季登場,挹注科技股話題與熱度;展覽中的最新技術可望成為電子股潮流所在,例如CES今年的展出主要聚焦四大趨勢,包括數位服務、AI跨產業應用、聯網裝置、元宇宙等,都值得投資人留意。
復華投信表示,美國聯準會尚未開始連續升息、經濟周期未現尾聲前,股優於債延續。短期因供應鍊缺料致使部分子電子產業業績動能下滑,台股亦轉區間震盪,但晶圓代工產能仍供不應求,科技應用長期發展仍支撐電子業及台股長多趨勢。
保德信投信表示,在雲端運算應用發展下,全球伺服器市場持續成長,5G、AI及邊緣運算等應用將成為未來市場主要趨勢動能。根據研究機構預估,2021年伺服器ODM台廠占全球產能將高達近九成之多,預期2022台廠伺服器出貨量增幅上看6%,相較2021年的5.2%再成長,儘管全球缺料問題不僅影響伺服器主機板上零組件,也為其他關鍵零組件的供貨時程帶來阻力,然而在雲瑞應用快速發展的趨勢之下,今年唯一變數將為Power IC產能是否足以滿足市場需求。
展望今年全球股市,復華投信認為,美國啟動縮減購債加上通膨議題,雖然可能使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但在經濟持續擴張、企業獲利成長下,股優於債趨勢持續,著眼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趨勢發展,建議可布局成長股來對抗市場波動,投資市場首選「美國」及「台灣」股票,或以區域布局聚焦具競爭優勢的亞太新能源供應鏈。
復華投信副總王萬里表示,疫情影響淡化,經濟回復常軌,寬鬆資金環境不易改變,若投資及消費信心維持高檔,將有利全球股市多頭格局延續,投資布局建議採成長、景氣循環兼顧的策略。
王萬里預估,產業供應鏈仍緊俏,其中半導體應用越來越廣,處於超級循環階段,仍是市場焦點,或可留意5G╱6G、Data Center、AIoT、雲端軟體及元宇宙概念等長線科技成長題材,以及因應能源轉型、減碳趨勢受惠的電動車、風電及太陽能;傳產族群則可關注疫情受控後關注航空、餐飲、旅遊、實體零售復甦。
王萬里認為,科技產業的成長性佳,半導體及軟體類股主要看營收增速,較成熟的硬體類股則關注利潤率變化;展望今年仍可找到預期企業獲利成長二、三成以上的個股,透過高成長性來抵禦評價波動。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暨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表示,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雲端服務收入與支出加速成長,隔離及封城措施促發無接觸科技應用,在5G、雲端運算技術加持下,帶動相關企業服務及消費性電子供應鏈需求,挹注軟硬體科技股營收獲利成長動能。
就區域布局上,林子欽分析,美國鞏固其領導地位,科技創新仍具優勢;亞太地區有強大的供應鏈做後盾,中國因應美方制裁而進行國產替代,並在新能源產業居全球領先地位,且有出口競爭力。選股著重區域產業優勢,例如美國科技領導品牌、日本半導體設備及原料、台灣晶圓代工及IC設計、韓國及中國新能源車供應鏈、中國太陽能產業等。(李佳濟)
復華投信副總王萬里表示,疫情影響淡化,經濟回復常軌,寬鬆資金環境不易改變,若投資及消費信心維持高檔,將有利全球股市多頭格局延續,投資布局建議採成長、景氣循環兼顧的策略。
王萬里預估,產業供應鏈仍緊俏,其中半導體應用越來越廣,處於超級循環階段,仍是市場焦點,或可留意5G╱6G、Data Center、AIoT、雲端軟體及元宇宙概念等長線科技成長題材,以及因應能源轉型、減碳趨勢受惠的電動車、風電及太陽能;傳產族群則可關注疫情受控後關注航空、餐飲、旅遊、實體零售復甦。
王萬里認為,科技產業的成長性佳,半導體及軟體類股主要看營收增速,較成熟的硬體類股則關注利潤率變化;展望今年仍可找到預期企業獲利成長二、三成以上的個股,透過高成長性來抵禦評價波動。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暨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表示,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雲端服務收入與支出加速成長,隔離及封城措施促發無接觸科技應用,在5G、雲端運算技術加持下,帶動相關企業服務及消費性電子供應鏈需求,挹注軟硬體科技股營收獲利成長動能。
就區域布局上,林子欽分析,美國鞏固其領導地位,科技創新仍具優勢;亞太地區有強大的供應鏈做後盾,中國因應美方制裁而進行國產替代,並在新能源產業居全球領先地位,且有出口競爭力。選股著重區域產業優勢,例如美國科技領導品牌、日本半導體設備及原料、台灣晶圓代工及IC設計、韓國及中國新能源車供應鏈、中國太陽能產業等。(李佳濟)
因應通膨升溫,市場預期美國將於2022年開始升息,因利差將擴大 而受惠的美國金融股,持續吸引資金流入。投信法人表示,由於抵押 權型REITs與金融股連動性高,預期將可雨露均霑,建議納入配置, 作為對抗通膨的投資工具。
復華投信表示,升息除了對銀行業有利之外,抵押權型REITs主要 收入來源為賺取房貸相關產品的借貸利差,業務模式與銀行相似,也 將因此受益。
據統計,美國抵押權型REITs指數與道瓊美國金融指數,過去五年 相關係數均介於0.8∼0.9之間,顯示美國抵押權型REITs與金融股走 勢,具高度相關性,美國抵押權型REITs將是升息環境的受惠族群。
FH富時不動產ETF基金經理人許忠成表示,預計美國本次升息循環 的幅度與次數,均將低於過去平均,景氣持續擴張加上未來疫情趨緩 後的復甦力道,市場流動性仍非常寬裕,對賺取利差的抵押權型REI Ts仍是利多。
第一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在聯準會升息壓 力籠罩下,資金迅速轉進REITs資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動產租 金通常隨著物價上漲而調整;二是本次升息反映景氣復甦情況,由於 經濟活動重啟,將刺激商辦、廠辦、住宅租賃需求,有利REITs產業 獲利提升。
日盛長照產業收益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研究團隊表示,在疫苗施打率 走高、人口結構老化等雙重利多下,銀髮住宅、技術護理之家及長照 機構的後市表現可期。
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李文孝也說,美國通貨膨脹時 代正式來臨,REITs資產因具備抵禦通膨能力,據統計,在高通膨環 境下,也就是CPI大於3%以上的期間,REITs指數平均年報酬18%, 表現更勝美股,主要在於通膨上漲租金也會跟著漲,對於不動產為正 面效益,有利REITs股價表現。另一方面,減債恐慌亦為布局REITs良 機,根據經驗,REITs指數在縮減購債前,偏向震盪盤整,但開始縮 減購債後明顯走強,甚至出現爆發性成長,如2004∼2006年及2015∼ 2018年二次升息過程,REITs每年均上漲,因此,在通膨環境下,RE ITs是最佳的資產配置。
復華投信表示,升息除了對銀行業有利之外,抵押權型REITs主要 收入來源為賺取房貸相關產品的借貸利差,業務模式與銀行相似,也 將因此受益。
據統計,美國抵押權型REITs指數與道瓊美國金融指數,過去五年 相關係數均介於0.8∼0.9之間,顯示美國抵押權型REITs與金融股走 勢,具高度相關性,美國抵押權型REITs將是升息環境的受惠族群。
FH富時不動產ETF基金經理人許忠成表示,預計美國本次升息循環 的幅度與次數,均將低於過去平均,景氣持續擴張加上未來疫情趨緩 後的復甦力道,市場流動性仍非常寬裕,對賺取利差的抵押權型REI Ts仍是利多。
第一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在聯準會升息壓 力籠罩下,資金迅速轉進REITs資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動產租 金通常隨著物價上漲而調整;二是本次升息反映景氣復甦情況,由於 經濟活動重啟,將刺激商辦、廠辦、住宅租賃需求,有利REITs產業 獲利提升。
日盛長照產業收益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研究團隊表示,在疫苗施打率 走高、人口結構老化等雙重利多下,銀髮住宅、技術護理之家及長照 機構的後市表現可期。
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李文孝也說,美國通貨膨脹時 代正式來臨,REITs資產因具備抵禦通膨能力,據統計,在高通膨環 境下,也就是CPI大於3%以上的期間,REITs指數平均年報酬18%, 表現更勝美股,主要在於通膨上漲租金也會跟著漲,對於不動產為正 面效益,有利REITs股價表現。另一方面,減債恐慌亦為布局REITs良 機,根據經驗,REITs指數在縮減購債前,偏向震盪盤整,但開始縮 減購債後明顯走強,甚至出現爆發性成長,如2004∼2006年及2015∼ 2018年二次升息過程,REITs每年均上漲,因此,在通膨環境下,RE ITs是最佳的資產配置。
台股去年類股百花齊放,大盤屢創新高,展望2022年,復華投信認 為,台股目前評價處於相對低位、企業獲利佳具高殖利率優勢,加上 科技轉型與創新增添基本面動能,在三大優勢驅動下,台股將有挑戰 2萬點的實力,透過選股策略或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布局仍有超額 投資報酬機會。
台股站上萬八新高,市場不免出現泡沫化疑慮。復華中小精選暨台 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疫情導致美歐央行大放水,但新興 市場未受資金青睞,外資已連續兩年賣超台股逾台幣五千億;台股不 僅沒有被灌水,反而因為企業獲利提升使本益比降至近五年低位,評 價面仍相對便宜。
沈萬鈞指出,台股大盤長期平均殖利率約4%,2021年上市公司獲 利年增率平均達70%,很有機會增發股息。儘管美國可能升息,但利 率是從目前的0∼0.25%緩步向上,台股的殖利率仍具投資吸引力。
沈萬鈞認為,儘管2022年上市櫃企業成長力道放緩,但是在全球數 位浪潮與科技創新推波助瀾下,台灣身處核心供應鏈地位仍然將受益 ,若是以2022年上市櫃公司預估獲利成長0∼5%、預估本益比15倍為 長期合理水準,並以14∼17倍本益比計算,推估台股2022年大盤合理 指數區間為1萬6,000點至2萬點。
沈萬鈞表示,隨基期墊高,2022年選股首重企業獲利成長的持續性 ,電子股仍是布局重心。由於台灣電子業與供應鏈展現強健的競爭力 ,國際地位提升,諸多國外大廠來台尋求合作,大台灣時代正悄悄成 形。受惠科技進化、規格升級、產品設計,帶來的產值將翻倍成長, 持續看好5G/AIoT/半導體/高速運算/車用電子等題材,傳統產業 則看好有獲利保護的個股。
理柏資訊統計(截至2021/12/30),2021年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 平均績效達44%,表現明顯超越加權股價指數的27%(含息)。復華 投信指出,就過去統計顯示,主動操作累積長期較高報酬,建議仍然 可以透過一般股票型、中小股票型或具收益分配機制之台股基金,掌 握台股新高行情投資機會,或是透過台股平衡基金配置,兼顧報酬並 控制下檔風險。
台股站上萬八新高,市場不免出現泡沫化疑慮。復華中小精選暨台 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疫情導致美歐央行大放水,但新興 市場未受資金青睞,外資已連續兩年賣超台股逾台幣五千億;台股不 僅沒有被灌水,反而因為企業獲利提升使本益比降至近五年低位,評 價面仍相對便宜。
沈萬鈞指出,台股大盤長期平均殖利率約4%,2021年上市公司獲 利年增率平均達70%,很有機會增發股息。儘管美國可能升息,但利 率是從目前的0∼0.25%緩步向上,台股的殖利率仍具投資吸引力。
沈萬鈞認為,儘管2022年上市櫃企業成長力道放緩,但是在全球數 位浪潮與科技創新推波助瀾下,台灣身處核心供應鏈地位仍然將受益 ,若是以2022年上市櫃公司預估獲利成長0∼5%、預估本益比15倍為 長期合理水準,並以14∼17倍本益比計算,推估台股2022年大盤合理 指數區間為1萬6,000點至2萬點。
沈萬鈞表示,隨基期墊高,2022年選股首重企業獲利成長的持續性 ,電子股仍是布局重心。由於台灣電子業與供應鏈展現強健的競爭力 ,國際地位提升,諸多國外大廠來台尋求合作,大台灣時代正悄悄成 形。受惠科技進化、規格升級、產品設計,帶來的產值將翻倍成長, 持續看好5G/AIoT/半導體/高速運算/車用電子等題材,傳統產業 則看好有獲利保護的個股。
理柏資訊統計(截至2021/12/30),2021年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 平均績效達44%,表現明顯超越加權股價指數的27%(含息)。復華 投信指出,就過去統計顯示,主動操作累積長期較高報酬,建議仍然 可以透過一般股票型、中小股票型或具收益分配機制之台股基金,掌 握台股新高行情投資機會,或是透過台股平衡基金配置,兼顧報酬並 控制下檔風險。
台股2021年強強滾,復華投信認為,台股目前具有三大優勢,包括評價處於相對低位、企業獲利佳具高殖利率優勢、科技轉型與創新增添基本面動能,2022將有挑戰2萬點的實力,高點可能落在第4季,透過選股策略或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布局仍有超額投資報酬機會。
台股在2021年封關前站上「萬八」,2022年開紅盤首日持續創高,但市場不免擔心泡沫化。不過,復華投信股票研究處投資副總、復華中小精選暨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企業獲利提升使本益比降至近五年低位,評價面仍相對便宜;台股大盤長期平均殖利率約4%,儘管美國可能升息,但利率是從目前的0~0.25%緩步向上,台股的殖利率仍具投資吸引力。
沈萬鈞認為,雖然2022年上市櫃企業成長力道放緩,但台灣身處核心供應鏈仍將受益,若以2022年上市櫃公司預估獲利成長0~5%、預估本益比15倍是長期合理水準,以14~17倍本益比計算,推估台股2022年大盤合理指數區間為1萬6,000點至2萬點,「如果出現修正的震盪,絕對是進場好時機」。
沈萬鈞強調,今年台股將回到法人盤,較去年更需要選股策略,建議投資人透過專業經理人選股的台股基金投資。他認為,電子股仍是今年布局重心,因台灣電子業與供應鏈展現強健的競爭力,國際地位提升,諸多國外大廠來台尋求合作,大台灣時代正悄悄成形。持續看好5G/AIoT/半導體/高速運算/車用電子等題材,傳統產業則看好有獲利保護的個股。
復華投信副總王萬里預估,電子產業供應鏈仍緊俏,其中,半導體處於超級循環階段仍是市場焦點,或可留意5G/6G、Data Center、AIoT、雲端軟體及元宇宙概念等長線科技成長題材;傳產族群則可關注疫情受控後關注航空、餐飲、旅遊、實體零售復甦。
復華投信股票投資處投資副總、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暨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表示,半導體設備長線樂觀,地緣政治促使半導體成為戰略物資,對半導體設備長線看好。
台股在2021年封關前站上「萬八」,2022年開紅盤首日持續創高,但市場不免擔心泡沫化。不過,復華投信股票研究處投資副總、復華中小精選暨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企業獲利提升使本益比降至近五年低位,評價面仍相對便宜;台股大盤長期平均殖利率約4%,儘管美國可能升息,但利率是從目前的0~0.25%緩步向上,台股的殖利率仍具投資吸引力。
沈萬鈞認為,雖然2022年上市櫃企業成長力道放緩,但台灣身處核心供應鏈仍將受益,若以2022年上市櫃公司預估獲利成長0~5%、預估本益比15倍是長期合理水準,以14~17倍本益比計算,推估台股2022年大盤合理指數區間為1萬6,000點至2萬點,「如果出現修正的震盪,絕對是進場好時機」。
沈萬鈞強調,今年台股將回到法人盤,較去年更需要選股策略,建議投資人透過專業經理人選股的台股基金投資。他認為,電子股仍是今年布局重心,因台灣電子業與供應鏈展現強健的競爭力,國際地位提升,諸多國外大廠來台尋求合作,大台灣時代正悄悄成形。持續看好5G/AIoT/半導體/高速運算/車用電子等題材,傳統產業則看好有獲利保護的個股。
復華投信副總王萬里預估,電子產業供應鏈仍緊俏,其中,半導體處於超級循環階段仍是市場焦點,或可留意5G/6G、Data Center、AIoT、雲端軟體及元宇宙概念等長線科技成長題材;傳產族群則可關注疫情受控後關注航空、餐飲、旅遊、實體零售復甦。
復華投信股票投資處投資副總、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暨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表示,半導體設備長線樂觀,地緣政治促使半導體成為戰略物資,對半導體設備長線看好。
展望2022年,復華投信認為,台股目前評價處於相對低位、企業獲 利佳具高殖利率優勢,加上科技轉型與創新增添基本面動能,在三大 優勢驅動下,台股將有挑戰兩萬點的實力。
復華中小精選暨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疫情導致美歐 央行大放水,但新興市場未受資金青睞,外資已連續兩年賣超台股, 台股不僅沒有被灌水,反而因為企業獲利提升使本益比降至近五年低 位,評價面仍相對便宜。
沈萬鈞指出,台股大盤長期平均殖利率約4%,2021年上市公司獲 利年增率達70%,很有機會增發股息。儘管美國可能升息,但利率是 從目前的0∼0.25%緩步向上,台股的殖利率仍具投資吸引力。
沈萬鈞認為,2022年上市櫃企業成長力道放緩,但在全球數位浪潮 與科技創新推波助瀾下,台灣身處核心供應鏈地位仍將受益,若以2 022年上市櫃公司預估獲利成長0∼5%、預估本益比15倍為長期合理 水準,並以14∼17倍本益比計算,推估台股2022年大盤合理指數區間 為1萬6,000點至2萬點。
復華中小精選暨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疫情導致美歐 央行大放水,但新興市場未受資金青睞,外資已連續兩年賣超台股, 台股不僅沒有被灌水,反而因為企業獲利提升使本益比降至近五年低 位,評價面仍相對便宜。
沈萬鈞指出,台股大盤長期平均殖利率約4%,2021年上市公司獲 利年增率達70%,很有機會增發股息。儘管美國可能升息,但利率是 從目前的0∼0.25%緩步向上,台股的殖利率仍具投資吸引力。
沈萬鈞認為,2022年上市櫃企業成長力道放緩,但在全球數位浪潮 與科技創新推波助瀾下,台灣身處核心供應鏈地位仍將受益,若以2 022年上市櫃公司預估獲利成長0∼5%、預估本益比15倍為長期合理 水準,並以14∼17倍本益比計算,推估台股2022年大盤合理指數區間 為1萬6,000點至2萬點。
展望2022年第1季投資市場表現,復華投信認為,美國聯準會已開始縮減購債,但並不影響美股長多走勢,在央行尚未連續升息、經濟週期未達尾聲前,股優於債仍是未來基調,建議可以風險性資產為主軸,可聚焦股票、平衡型及REITs基金配置。
復華投信表示,2022年總體經濟與企業獲利增速自高檔回歸正常,儘管期間仍可能受疫情變動影響,但在各國積極應對及疫苗施打率提升下,預估對金融市場影響有限,建議強勢資產市場占比可達六成,聚焦成長性仍看好的台股股票型、台股平衡型及科技主題型基金;低檔市場比例二成,可留意大陸A股,受惠升息及通膨議題的資產證券化基金可占二成。
復華投信認為,台灣科技產業受惠多項長多趨勢不變,藉由選股策略佈局具備營運動能、題材性之中小型個股,仍有機會賺取超額報酬。復華中小精選基金至28日為止,今年來漲幅逾五成,明顯超越大盤,中長期績效居台股中小股票型基金前茅,規模133億元為該類型第一大,深受投資人青睞;基金經理人沈萬鈞透過靈活操作,選擇產業趨勢向上或競爭力強的中小型股為核心持股,持股以半導體供應鏈、具業績題材動能的電子零組件為主軸,搭配利基型傳產為輔,全方位掌握台股新高行情投資機會。
若擔心台股高檔行情震盪,復華投信建議,可布局二成於台股平衡型基金。復華人生目標基金為靈活投資的台股平衡型基金,歷年來已囊括四次理柏台灣基金獎3、5、10年期大滿貫獎項;目前基金持股比重近八成,操作偏積極,經理人會依總體經濟、資金動能、價值評估及技術指標等,調整資產配置,可納入作為布局台股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部位。
今年來費城半導體指數、那斯達克指數引領美股多頭,復華投信預估,在新科技應用推陳出新帶動下,科技股成長動能仍可期,建議配置二成於以科技主題為主軸的全球股票型基金。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聚焦全球科技創新題材,美國科技股配置逾五成,為比重第一大,其次是大中華及日本的近三成,基金經理人林子欽布局網羅元宇宙、電動車、AI、5G等成長爆發題材,掌握萬物聯網大勢淘金帶來的產業新動能,並以景氣循環位置及各類股相關性來管控整體投資風險。
A股受政策調控影響,包括大型互聯網、私人教育企業的監管政策,到恒大地產等房地產公司債務違約,以及缺電引發的能耗雙控政策,使今年來行情表現相對疲弱。
復華投信認為,A股經過今年修正後,滬深300指數本益比降至低於長期平均的11.5倍,以科技網路股為主的MSCI中國指數本益比也由年初的16倍下降至13倍,均低於全球主要股市評價,整體投資風險報酬比已相對合理,建議可配置兩成資金,逢低分批布局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
美國聯準會近期偏鷹派言論及Omicron病毒的影響,使REITs市場隨國際股市走跌,但復華投信仍看好在疫苗施打率持續提升下,有利REITs租金基本面改善,建議可配置二成資金參與其投資機會。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基金主要投資於受惠房價與租金上揚、具高股息特性的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及不動產相關股票,追求上漲動能;透握布局全球,積極掌握區域輪動趨勢,並降低單一市場風險,提升投資勝率。
復華投信表示,2022年總體經濟與企業獲利增速自高檔回歸正常,儘管期間仍可能受疫情變動影響,但在各國積極應對及疫苗施打率提升下,預估對金融市場影響有限,建議強勢資產市場占比可達六成,聚焦成長性仍看好的台股股票型、台股平衡型及科技主題型基金;低檔市場比例二成,可留意大陸A股,受惠升息及通膨議題的資產證券化基金可占二成。
復華投信認為,台灣科技產業受惠多項長多趨勢不變,藉由選股策略佈局具備營運動能、題材性之中小型個股,仍有機會賺取超額報酬。復華中小精選基金至28日為止,今年來漲幅逾五成,明顯超越大盤,中長期績效居台股中小股票型基金前茅,規模133億元為該類型第一大,深受投資人青睞;基金經理人沈萬鈞透過靈活操作,選擇產業趨勢向上或競爭力強的中小型股為核心持股,持股以半導體供應鏈、具業績題材動能的電子零組件為主軸,搭配利基型傳產為輔,全方位掌握台股新高行情投資機會。
若擔心台股高檔行情震盪,復華投信建議,可布局二成於台股平衡型基金。復華人生目標基金為靈活投資的台股平衡型基金,歷年來已囊括四次理柏台灣基金獎3、5、10年期大滿貫獎項;目前基金持股比重近八成,操作偏積極,經理人會依總體經濟、資金動能、價值評估及技術指標等,調整資產配置,可納入作為布局台股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部位。
今年來費城半導體指數、那斯達克指數引領美股多頭,復華投信預估,在新科技應用推陳出新帶動下,科技股成長動能仍可期,建議配置二成於以科技主題為主軸的全球股票型基金。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聚焦全球科技創新題材,美國科技股配置逾五成,為比重第一大,其次是大中華及日本的近三成,基金經理人林子欽布局網羅元宇宙、電動車、AI、5G等成長爆發題材,掌握萬物聯網大勢淘金帶來的產業新動能,並以景氣循環位置及各類股相關性來管控整體投資風險。
A股受政策調控影響,包括大型互聯網、私人教育企業的監管政策,到恒大地產等房地產公司債務違約,以及缺電引發的能耗雙控政策,使今年來行情表現相對疲弱。
復華投信認為,A股經過今年修正後,滬深300指數本益比降至低於長期平均的11.5倍,以科技網路股為主的MSCI中國指數本益比也由年初的16倍下降至13倍,均低於全球主要股市評價,整體投資風險報酬比已相對合理,建議可配置兩成資金,逢低分批布局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
美國聯準會近期偏鷹派言論及Omicron病毒的影響,使REITs市場隨國際股市走跌,但復華投信仍看好在疫苗施打率持續提升下,有利REITs租金基本面改善,建議可配置二成資金參與其投資機會。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基金主要投資於受惠房價與租金上揚、具高股息特性的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及不動產相關股票,追求上漲動能;透握布局全球,積極掌握區域輪動趨勢,並降低單一市場風險,提升投資勝率。
2021年將結束,金管會到12月27日為止,三局共已開出340張罰單 ,總罰金額3億381萬元,連同2020年計算,連續第二年罰鍰金額破3 億元,2021年最大被罰苦主是銀行業,首次年度罰鍰金額破億元。
金管會28日再開罰三家銀行,都是理專或行員挪用客戶資金、或與 客戶有不當資金往來。中信銀是有兩位理專挪用52位客戶、逾2.3億 元用於投資期貨,且透過數個人頭帳戶進行資金移轉與領現交付,中 信銀未建立完善內控及監控,被罰1,400萬元。
永豐銀則是對新進仍未過試用期的年輕行員,設定過高業績目標, 導致理專代客戶墊付房貸壽險保費、後又挪用客戶249萬元資金,被 罰400萬元;板信亦有一位行員在4年10個月的時間內,挪用一位客戶 的資金430萬元,被罰200萬元。
銀行局今年累計到12月28日為止,共已有13件罰案,罰鍰金額1億 1,289萬元,比去年全年罰鍰增29%,主要是銀行法罰鍰上限由1,00 0萬元拉高到5,000萬元。
銀行局2021年單一罰鍰金額最高是台新銀行因為理專挪用客戶資金 被罰3,000萬元;第二高是日盛金大股東建群投資(CTL)持股申報, 未符合大股東持股透明行動方案,被裁罰金額2,500萬元,第三高是 中信銀28日被罰的1,400萬元。
2020年開出67張罰單、罰鍰金額1億3,560萬元的保險局,2021年已 有71張罰單,但罰鍰金額1億1,500萬元,則比去年少。
保險局2021年罰鍰金額有前四大苦主,第一名是台北富邦銀行因銀 行通路銷售保單疏失罰900萬元,第二名有三家並列,即富邦產險、 富邦人壽及美商安達產物,也因金檢相關缺失,各被罰600萬元。
證期局2021年已開出256張罰單(證券期貨業加上市櫃公司),罰 鍰金額共7,592萬元,件數比2020年多,但金額則少近10%。
證期局2021年罰鍰金額前三大,共七家公司,罰鍰金額第一高的是 三家投信即群益投信、統一投信、復華投信受託辦理勞動基金全委投 資疏失,每家各被罰450萬元;第二是KY公司康友未依規定申報財報 ,罰336萬元;第三有三家券商並列,即券商在證交所主機共置的疏 失,處三家券商各被罰144萬元,即康和證、國泰證及永豐金證券。
金管會28日再開罰三家銀行,都是理專或行員挪用客戶資金、或與 客戶有不當資金往來。中信銀是有兩位理專挪用52位客戶、逾2.3億 元用於投資期貨,且透過數個人頭帳戶進行資金移轉與領現交付,中 信銀未建立完善內控及監控,被罰1,400萬元。
永豐銀則是對新進仍未過試用期的年輕行員,設定過高業績目標, 導致理專代客戶墊付房貸壽險保費、後又挪用客戶249萬元資金,被 罰400萬元;板信亦有一位行員在4年10個月的時間內,挪用一位客戶 的資金430萬元,被罰200萬元。
銀行局今年累計到12月28日為止,共已有13件罰案,罰鍰金額1億 1,289萬元,比去年全年罰鍰增29%,主要是銀行法罰鍰上限由1,00 0萬元拉高到5,000萬元。
銀行局2021年單一罰鍰金額最高是台新銀行因為理專挪用客戶資金 被罰3,000萬元;第二高是日盛金大股東建群投資(CTL)持股申報, 未符合大股東持股透明行動方案,被裁罰金額2,500萬元,第三高是 中信銀28日被罰的1,400萬元。
2020年開出67張罰單、罰鍰金額1億3,560萬元的保險局,2021年已 有71張罰單,但罰鍰金額1億1,500萬元,則比去年少。
保險局2021年罰鍰金額有前四大苦主,第一名是台北富邦銀行因銀 行通路銷售保單疏失罰900萬元,第二名有三家並列,即富邦產險、 富邦人壽及美商安達產物,也因金檢相關缺失,各被罰600萬元。
證期局2021年已開出256張罰單(證券期貨業加上市櫃公司),罰 鍰金額共7,592萬元,件數比2020年多,但金額則少近10%。
證期局2021年罰鍰金額前三大,共七家公司,罰鍰金額第一高的是 三家投信即群益投信、統一投信、復華投信受託辦理勞動基金全委投 資疏失,每家各被罰450萬元;第二是KY公司康友未依規定申報財報 ,罰336萬元;第三有三家券商並列,即券商在證交所主機共置的疏 失,處三家券商各被罰144萬元,即康和證、國泰證及永豐金證券。
2021年進入倒數兩周,美國聯準會也畫好升息路徑,正是提前布署2022年投資配置的時刻。調查國內基金管理規模前十大投信公司對明年首季基金建議,科技股、高收債並列最推薦投資基金,台股超車美股獲得超過半數基金公司推薦,美股名次降至第三,可做為投資人配置參考。
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至11月底,規模前十大投信依序為元大、國泰、群益、復華、富邦、中信、安聯、凱基、柏瑞、野村。相對於前一季調查,扣除柏瑞向來以債券商品為主,科技股基金幾乎獲得九票近全壘打的推薦,並於10月以來走勢相對其他類股突出,帶給投資人亮麗績效,科技股在本次調查獲得八票,唯二未推薦的是富邦、柏瑞,富邦這次轉推薦金融股,柏瑞則未推薦股票型商品。
「科技創新財是重要的投資趨勢。」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以來,民眾生活、產業發展甚至更為倚賴科技創新協助,建議投資人瞄準在全球科技趨勢中角色越來越吃重的台股、科技創新領頭羊的美股。
台股方面,李宏正預估,台灣2022年GDP仍有4%左右,在晶圓代工、IC設計領軍擴張下,台灣相對其他新興市場仍有優勢,且不少權值股具備高殖利率、長線資金有望卡位布局,也有助支撐指數,故農曆年前在景氣熱絡與作帳作夢行情下,正面看待台股。
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表示,科技股仍是台灣最重要、也是扎根很深產業,非科技類股也有些機會,看好半導體產業鏈、電動汽車產業鏈、高速運算與高速傳輸、升息環境與內需成長等四大主題。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在供給仍緊俏、需求持續增溫、海運等問題仍在下,台股部分產業仍將持續上修獲利。以股價而言,第4季及明年第1季淡季影響多已反映,預期明年第1季晶圓代工、電源管理 IC、ABF、矽晶圓仍將供不應求,上游電子供應鏈淡季不淡。
在固定收益產品方面,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李宏正認為,明年經濟成長動能雖放緩,但預估企業獲利仍有5~10%正成長,支撐信用市場保持穩定,高收益債違約率預估將低於長期均值;從收益率角度來看,高收益債明顯高於投資級債,且存續期較短,高收益債投資價值高於投資等級債券。
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至11月底,規模前十大投信依序為元大、國泰、群益、復華、富邦、中信、安聯、凱基、柏瑞、野村。相對於前一季調查,扣除柏瑞向來以債券商品為主,科技股基金幾乎獲得九票近全壘打的推薦,並於10月以來走勢相對其他類股突出,帶給投資人亮麗績效,科技股在本次調查獲得八票,唯二未推薦的是富邦、柏瑞,富邦這次轉推薦金融股,柏瑞則未推薦股票型商品。
「科技創新財是重要的投資趨勢。」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以來,民眾生活、產業發展甚至更為倚賴科技創新協助,建議投資人瞄準在全球科技趨勢中角色越來越吃重的台股、科技創新領頭羊的美股。
台股方面,李宏正預估,台灣2022年GDP仍有4%左右,在晶圓代工、IC設計領軍擴張下,台灣相對其他新興市場仍有優勢,且不少權值股具備高殖利率、長線資金有望卡位布局,也有助支撐指數,故農曆年前在景氣熱絡與作帳作夢行情下,正面看待台股。
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表示,科技股仍是台灣最重要、也是扎根很深產業,非科技類股也有些機會,看好半導體產業鏈、電動汽車產業鏈、高速運算與高速傳輸、升息環境與內需成長等四大主題。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在供給仍緊俏、需求持續增溫、海運等問題仍在下,台股部分產業仍將持續上修獲利。以股價而言,第4季及明年第1季淡季影響多已反映,預期明年第1季晶圓代工、電源管理 IC、ABF、矽晶圓仍將供不應求,上游電子供應鏈淡季不淡。
在固定收益產品方面,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李宏正認為,明年經濟成長動能雖放緩,但預估企業獲利仍有5~10%正成長,支撐信用市場保持穩定,高收益債違約率預估將低於長期均值;從收益率角度來看,高收益債明顯高於投資級債,且存續期較短,高收益債投資價值高於投資等級債券。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