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光投信(未)公司新聞
近日,網絡上一則九年級生撰寫的「不爽七年級生炒高房價」的文章引發了廣泛討論。隨著就業和低薪問題持續困擾著年輕一代,許多年輕人對現狀感到憤世嫉俗。在此背景下,投信法人提出了一些建議,鼓勵年輕人善用時間資源,掌握五大理財守則,為自己的未來打造一條光明的道路。
新光投信強調,理財的首要守則是「計劃」。年輕人應該趁早訂立理財計劃,包括設定目標、訂定期限、選擇投資方式以及意外預留等。第二個守則是「預算」,年輕人雖然收入有限,但有效控制支出是實現夢想的重要一步。
「定投」是投資的基礎。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可以分批進場,降低市場風險和投資成本,幫助投資者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這是年輕人一開始工作就應該學習的理財方法,因為投資與時間賽跑,越早開始,未來越富有。
「續扣」是成功的關鍵。透過銀行、券商或投信等平台,選擇固定的扣款日期,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要堅持投資,不斷累積,獲利將會不遠。
最後一個守則是「停利」。設定合理的停利點,當投資獲利時,應該及時出場,實現獲利。對於波動大的市場,可以設定較高的停利點;對於波動較小的市場,則可以設定較低的停利點。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指出,年輕人雖然離退休還有很長時間,但應該有危機意識。他強調,無論年輕還是年長,都應該持有穩定的債券和能夠提供資本利得的股票。他建議,可以根據年齡來調整債券配置比重,並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適時增加積極部位。
金管會近日批准利安基金總代理權從先鋒投顧轉移給新光投信,從5月1日起,利安旗下基金將由新光投信負責台灣總代理業務。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表示,對於與利安的合作充滿期待,希望未來能夠為台灣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的亞洲投資選擇。新光投信自新經營團隊上任後,2019年已經發行了五檔海外ETF,並在2月獲准成為利安資金管理境外基金總代理,首批銷售的基金包括中國增長、日本、日本增長、印度、亞太、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均衡、新加坡信託、新馬、韓國等13檔境外基金,投資範圍涵蓋了東北亞及東南亞的多個單一國家。 利安亞太股票部董事蘇志凱指出,雖然中美貿易戰升溫,全球股市不斷下跌,但東南亞國家因為人口紅利、基礎建設和良好的經濟增長,股市前景看漲。目前外資對東南亞的投資處於歷史低點,因此預測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將會迎來一波資金流入。基於這個預測,利安計劃在今年發行一檔私募的越南基金,讓一般投資者也有機會參與。 利安資金管理公司是東南亞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自1986年成立以來,已擁有33年的亞洲股票與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管理經驗。未來,新光投信與利安攜手合作,將能夠利用利安母集團的優勢和在地投資經驗,為投資者提供更接近當地市場的投資機會。
境外基金總代理市場近兩年來經歷了大洗牌,據境外基金觀測站統計,共計有十家總代理出現變動,其中包括了利安、鋒裕匯理、PIMCO、瑞聯 UBAM、歐義銳榮、天利、法盛(原法儲銀)、駿利亨德森遠見、安本環球、東方匯理系列基金等知名公司。市場人士分析,這些變動主要因為銷售表現和全球策略所導致。若銷售表現亮眼,境外基金公司可能會選擇自行獨立拿回代理權;反之,銷售不如預期,總代理也容易被撤換。此外,部分業者也因全球策略調整而離開台灣市場。 在這波市場變動中,新光投信在2018年新經營團隊上任後,2019年積極擴大業務範圍,上半年發行了五檔海外ETF,並陸續掛牌上市。同年,新光投信成功搶下利安資金總代理的寶座。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表示,利安來自亞洲,對亞洲市場有深刻的理解。新光投信將與利安合作,於5月正式啟動總代理業務,期待未來能為台灣投資人提供更多元化的亞洲投資方案。 新光投信總經理陳文雄則指出,利安資金管理公司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成立於1986年,總部設於新加坡,擁有33年的亞洲股票與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管理經驗。截至2019年3月底,資產管理規模達到約411億美元。 新光投信總代理利安首波核准銷售的基金共13檔,包括利安資金中國增長、日本、日本增長、印度、亞太、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均衡、新加坡信託、新馬、韓國等,投資領域涵蓋了东北亞及東南亞等單一國家。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近期對投信業者的債券ETF發行政策進行調整,為了避免單一投資人過度集中於特定商品,金管會證期局要求投信業者實施多元化、分散化與流動性提供策略。這項政策對於台灣的投信業,特別是債券ETF市場,將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金管會的資料,目前台灣共有九家投信公司發行51檔債券ETF,其中,15家壽險業對這些ETF進行了集中投資,總金額達到5,007億元,佔整體投信公司債券ETF發行規模的97.7%。這意味著壽險業對特定ETF的投資過度集中,為了降低風險,金管會要求投信業者進行改善。
金管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表示,已經發函給各投信公司,要求針對現有債券ETF進行多元化、分散化與流動性提供等三大標準的改善。其中,最受到市場關注的是,強化ETF的流動性和報價功能。要求每檔ETF都要有「造市者」,並對造市者的功能進行落實,若未能達到標準,將會受到處分。
對於新成立的ETF,金管會也提出了嚴格的規定。新成立的ETF在成立初期就要提出分散計畫,並確保單一投資人的占比不得超過五成。若超過五成,半年後需要進一步降低至三成,否則將禁止再送相同類型的新基金。目前,有九檔債券ETF正處於核准或申報生效的過程中,這些ETF在成立前都必須提交分散計畫給證期局。
這項政策的實施,將對台灣的投信業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新光投信這樣的投信公司來說,必須重新評估其產品策略,以符合金管會的新規定。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將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並促進市場的多元化發展。
台灣壽險資金大舉湧入債券ETF市場,據金管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已掛牌的債券ETF規模達到5,121億元,其中壽險業投資占比高達97.9%。特別是南山人壽、群益投信、台灣人壽和新光人壽等壽險公司,其投資的基金部位甚至超過了基金規模的9成以上,引發外界對於「量身訂作」和規避國外投資限額的質疑。
保險局注意到,部分基金幾乎只有一個投資人,這讓人質疑是否存在壽險公司為了規避投資限制而操控基金配息的現象。立法院也開始關注這個議題,擔心市場流動性不足。針對此,保險局正在調查壽險公司投資債券ETF的情況,並提出了幾項調整方案,包括增加匯率風險係數、調整現有係數以及增加淨值控管指標等。
然而,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則強調,基金流動性並無問題。她表示,投資人賣出ETF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ETF交易市場,二是直接向投信贖回。因為債券ETF是追蹤指數的,所以投信在投資人贖回時,會將一籃子債券賣出,這樣的流程確保了市場的流動性。
對於投資人過度集中的問題,蔡麗玲認為,這是因為債券ETF募集初期原始投資人較少所造成的集中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基金規模的擴大,參與者會增加,集中度自然會降低。
台灣櫃買中心將自今年3月起,與大昌證券、日盛證券、元富證券、兆豐證券、富邦證券、統一證券、華南永昌證券、群益金鼎證券等八家證券商攜手合作,於全台各地舉辦20場「108年度櫃買市場投資人講座」。這一系列講座將在櫃買中心官網上公布詳細場次資訊,並鼓勵投資人積極參與。
櫃買中心透露,本次講座內容十分豐富,將邀請知名專業講師為投資人解析台股市場的投資展望。此外,為配合2020年3月23日開始實施的逐筆交易新制,以及預計今年會有證券商發行的指數投資證券(ETN)掛牌交易,櫃買中心特別安排了關於逐筆交易制度、上櫃ETF、ETN等專題演講,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全球資本市場的最新脈動,並深入了解櫃買市場的新制度及特色商品。
這20場講座中,台北將舉辦8場,地點都在櫃買中心;板橋、新竹、台中、嘉義、高雄等地則各舉辦1至6場不等。講師陣容強大,包括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新光投信總監呂忠達、大慶投顧總經理賴建承、元大投信基金經理周宜縉、元大投信經理林良等,都是業界知名人士。首場講座將於3月13日在兆豐證券高雄分公司舉行。
櫃買中心強調,這系列投資講座完全免費,並已開放大眾報名參加。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至櫃買中心網站查詢詳細場次時間、地點、專題演講主題、報名網址等相關資訊。講座開始時間為下午2點25分,部分場次還會提供專題演講的影音檔,可連結至櫃買市場投資人講座影音專區。
新光投信公司再創佳績,旗下新光中國政金綠債(00774B)今(27)日正式掛牌上市,為台灣集中市場ETF檔數達到117檔。這次上市的新光中國政金綠債,是由台灣證交所中債金融估值中心編制的綠色債券指數,這家中心可是少數有能力編制中國綠色債券指數的公司之一呢!它們的綠色指數可是符合國際標準,讓使用中債價格指標產品的內地使用者們,能夠全面覆蓋中國境內所有的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還有超過九成的銀行類金融機構呢。 這次上市的新光中國政金綠債,追蹤的是「中債-10年期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綠色增強指數」,這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個納入ESG概念的綠色債券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怡君表示,這個指數主要以「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為主,占比超過九成,而綠色債券因其稀有性及發行比重較小,在這個指數裡占比約5%,主要發行機構是政策性銀行所發行的「國開綠債」。未來,這個比重還會隨著綠色債發行情況及市值占比的變化而變動。 這個綠債ETF的殖利率在2月22日時已經達到約3.53%,採取半年配息一次的方式,風險收益等級為RR2,相當適合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新光投信公司這次推出的新光中國政金綠債,不僅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也對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貢獻良多。
新光投信再創佳績!旗下新光中國政金綠債ETF即將於27日掛牌上市,成為證交所第117檔ETF,引領投資風潮。這款ETF以「中債-10年期國債及政策銀行債綠色增強指數」為標的,由中債金融估值中心精心編製,篩選出符合發行條件、剩餘期限、上市時間、餘額及國際評級等嚴格標準的利率債和綠色債券,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專注於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投資工具。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台灣ETF市場持續蓬勃發展,自2019年初以來市場熱度不減。新光ICE美國權值(00776)及新光投等債15+(00775B)兩檔ETF,於2月15日正式在證交所掛牌上市,使得上市ETF檔數達到116檔。這兩檔ETF的推出,為投資人提供了布局投資等級債及美國大型權值股的新選擇。 近年來,ETF因其交易成本低、投資組合透明度高以及投資便利性等優勢,受到國人廣泛喜愛。根據證交所統計,截至1月底,上市ETF規模已超過4,100億元。 美國近期經濟數據表現強勁,1月ISM製造業指數從2018年12月的54.3上升至56.6,非製造業指數也達到56.7,顯示高檔擴張態勢。同時,製造業原物料價格指數從去年12月的54.9大幅回落至1月的49.6,顯示美國近期通膨延續溫和態勢。 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寬鬆,這對美股及美國投資等級債的走升有正面影響。新光ICE美國權值ETF經理人牟宗堯表示,在企業財報行情的推動下,美股行情可樂觀預期。投資人可透過在國內集中市場交易美國大型權值股ETF,來參與美股市場,避免選股困擾,快速掌握投資機會。 另一方面,新光投等債15+ETF經理人鄭翰紘指出,經歷2018年第四季股市震盪後,投資者在追求財富成長的同時,若能配置定期配息的固定收益投資商品,將能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新光投等債15+採季配息,標的指數成分為到期期限15年以上美元計價的消費、能源、電信、銀行和保險等產業之高評等投資等級債券,在市場風險升高時,有助於減少股市震盪造成的心理壓力,適合偏好債息收益及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 目前,美國升息接近尾聲,是承接美國投資等級債高信評商品的好時機。
國際股市沸騰,台股在13日一早就衝上10,140點,看起來預熱得很!但後來台積電等大權值股壓回來,10,100點的關卡來得又去得快。不過,外資可是不斷湧進,上市市場連續四個交易日買超,上櫃市場則是創下連11個交易日買超的新紀錄,合計成交量爆表到1,914億元,這是近兩個半月來的成交新高呢! 在這波台股反彈行情中,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預測,這波多頭行情有可能持續到3月,而且指數還會挑戰去年10月創下的10,272~10,429點的大跳空缺口。這意味著,台股的春天可能還沒結束。 而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也指出,市場資金開始向中小型股傾斜,這個趨勢預計會持續下去。在13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櫃買市場達62.72億元,超過上市市場的40.16億元,這讓上櫃、上市兩市場形成了一強一弱的走勢。 這波行情背後,還有幾個支持的理由。首先是美國財報好於預期,基本面不差;其次,中美貿易戰的休兵截止期將延後;再者,美國政府關門和築牆問題也可能解決;還有,元月滬港通成交量暴增,A股止跌回穩;最後,摩根士丹利預估今年全球主被動式基金將流入大陸700~1,250億美元,這是過去三年平均數的2~3.5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官股券商這幾個月來可是趁機賣股,累計賣超達249.54億元,這也是影響指數的一個因素。
台股昨日反彈,大盤拉出長紅,上漲207點,收於9,590點,並成功填補上周跳空下跌缺口。多檔個股漲跌幅超越大盤,其中新鉅科(3630)、金像電、勝麗等個股因技術面多頭排列及法人買超,躍為盤面上攻先鋒。光學鏡頭廠新鉅科據傳成功打入神盾、匯頂等指紋辨識指標廠供應鏈,出貨量有望提升,帶動股價上漲。PCB大廠金像電則因營運動能增強,外資將目標價提升至18元,股價持續走高。市場解讀,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強勁成長,聯準會主席發表鴿派貨幣政策演說,消除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進而帶動台股上漲。三大法人轉賣為買,合計買超105億元。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預估指數將接近9,700點附近遇上檔壓力,短期盤面將以族群輪動的方式呈現,市場焦點在網通、光纖、5G、CES展、電競以及跌深反彈等相關個股。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則認為,大盤昨日表現可視為技術性反彈,科技權值股狀況仍缺乏買盤強力推升。
台灣投信市場再創紀錄,ETF熱潮帶動整體規模突破2.5兆元大關!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台灣投信公募基金(不含期信)規模已達2.58兆元,年增率達11%。其中,ETF的發展尤為亮眼,規模從2017年底的3,504億元激增至6,730億元,成長超過九成,創下歷史新高。 這波ETF熱潮吸引了眾多新兵加入戰場,包括凱基、統一、合庫、第一金、新光、中國信託和合庫投信等,這些公司首次發行ETF,為市場帶來新鮮血液。而大型投信如群益、國泰、元大、復華和富邦投信等,則因債券ETF熱銷,規模也至少增加400億元。 在眾多投信公司中,群益投信的增長幅度和金額都領先群倫,年來規模增加超過百億元,讓市場刮目相看。國泰投信也大幅增加669億元,與群益投信一同站上2千億元大關。元大投信則因在台股、陸股、商品與外匯等方面的ETF相關商品齊全,規模也持續成長,2018年首次逼近3千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凱基投信作為新加入ETF戰場的中小型投信,其規模大幅攀升,增長超過百億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而群益、復華、國泰三家投信的ETF成長率更是驚人,至少有200%以上的增幅。 投信業者分析,今年投資市場波動大,主動式投資績效變動也隨之加大,投資人風險意識提高,這是ETF基金熱賣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債券ETF,幾乎成為今年投信市場上募集最佳的明星商品。 展望2019年,市場波動預期將延續2018年的態勢,債券ETF、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等收益性較為明確的商品仍將成為市場焦點。在主動式基金2018年績效不佳的背景下,被動式投資的風潮可能會持續,部分投信業者也將繼續發行各類型的ETF,預期市場熱度不會消退。
台灣ETF市場再掀熱潮,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搶頭香,總募集金額近千億!今年ETF市場預計將百花齊放,元大投信推出的全球人工智慧ETF以AI營收為核心,成為首檔高純度AI ETF。台新投信則推出台新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單日正向2倍ETF,提供放大陸股波動的工具。復華則募集美國金融股等三檔ETF,其中股票型基金發行價20元,債券型基金則定價60元,創同類型最高價格。其他投信如富邦、國泰、新光、中國信託、永豐、凱基等,則多以債券ETF為主。
【新聞報導】 近來,全球人工智能(AI)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台灣資產管理業者也紛紛聚焦AI,力圖把握投資機會。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全球已有近5,000家人工智慧企業,美國以2,039家企業數量領先全球,中國則以1,040家企業位居第二。 在這股AI熱潮中,台灣企業也開始積極布局。以世界級腳踏車龍頭巨大(Giant)為例,它將AI技術應用於電動自行車控制器,通過軟硬整合,讓電動自行車能夠自動偵測車況,並根據不同路況提供適合的動能輔助力道,進而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國際研究分析機構Gartner也指出,台灣企業對AI的應用已從觀望轉為積極布局。例如,零售業可利用AI進行精準行銷,金融業則聚焦AI防詐騙,醫療業則利用AI判讀醫學影像,製造業則運用AI檢測產品品質。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表示,全球AI競技場中,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則在學術發表方面急起直追。印度在AI科技研究領域也取得顯著進展,論文數量位居全球第三。 新光投信則預測,2019年AI發展趨勢將更加明確。根據顧能(Gartner)預測,語音辨識產業化可行性最高,自動駕駛則是市場最期待的AI應用。此外,智慧機器人、自然語音處理及智慧虛擬助理等領域也處於蓬勃發展階段。 雖然目前科技股回檔整理,但黃詩琴認為,具備AI題材的相關個股反而成為逢低入手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