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世博-KY公司新聞
台灣生技產業再掀市值競賽高潮!將於8日登錄興櫃的育世博-KY,帶著56.6億元的大股本,預計以每股26元的參考價掛牌,市值將突破147億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由於育世博-KY背後的股東來頭不小的「富爸爸」,市場預期其市值有望躍升十大行列。 在這次生技股市值競賽中,育世博-KY的股本規模將成為生技第四大,僅次於神隆、北極星-KY和晟德。而根據8月4日的收盤價,藥華藥以1,149億元的市值穩坐龍頭寶座,合一以869.8億元位居亞軍,美時、保瑞、北極星分別以760.2億元、694.5億元和633.8億元進入前五名。此外,大樹、晟德、大學光等公司市值也均超過300億元,進入外資投資基本要件市值10億美元的雷達區。 育世博-KY擁有創新的抗體細胞連結(ACC)及免疫細胞包含γδ2T細胞兩大核心技術平台,董事長楊育民曾經擔任羅氏製藥全球技術營運總裁,並與雅琪創投共同創立韌力生技,在莫德納生產mRNA新冠疫苗的過程中一炮而紅。執行長蕭世嘉則是ACC技術的發明人,此技術的發展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Carolyn Bertozzi有關。 育世博-KY的股東陣容也相當亮眼,包括北極星大股東陳賢哲、鴻海創辦人郭台銘、Yahoo創辦人楊致遠、宏達電創辦人及大眾控股、晟德集團等重量級投資者均加入投資行列。法人預期,育世博-KY的加入將為台灣生技股帶來新的活水,吸引更多海外公司來台掛牌,為台股帶來新的吸睛和吸金機會。
育世博-KY,這個名字最近在台灣的股市可是熱門得很啊!你知道嗎?這家公司即將在興櫃市場的兩個板塊進行股票登錄,一邊是興櫃一般板,另一邊則是興櫃戰略新板。這對投資者來說,可是個大好機會! 育世博-KY可是專注在研發新世代細胞新藥的免疫療法上,他們的技術可是相當尖端。針對那些還沒有得到足夠治療的實體腫瘤和血液癌症患者,他們應用ACC技術平台,開發了一系列的「異體」和「現成型」細胞新藥(ACE)製劑產品。這些產品聽起來就很高科技對吧?確實如此,而且他們已經發行了566,032,580股普通股,每股認購價是26元。這個價格相對來說還算合理,對投資者來說,這可是個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再來是鐳洋科技,這家公司的名字你可能聽過,它可是我們國內低軌衛星國家隊的成員呢!實收資本額3億元,近年來積極在太空產業鏈上布局。他們開發了低軌衛星地面接收站和通訊酬載系統的陣列天線,這些天線可是具有自動化陣列天線校正演算法,能夠快速校驗陣列天線的特性。每股認購價高達70元,看得出來這家公司對自己的技術相當有信心。 這兩家公司的登錄,對於興櫃市場來說,無疑是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個觀察和參與的絕佳時機。無論是育世博-KY的細胞新藥技術,還是鐳洋科技的太空產業布局,都值得我們關注和期待。
育世博-KY,這家被視為台灣細胞治療領域最具潛力的公司,即將以一個令人驚艷的價格26元參考價登錄興櫃市場。法人普遍看好,育世博的市值將與近期創下1,030元歷史新高的保瑞一較高下,預計將帶動整個生技股市場進入一個新的競爭時代,市值和獲利將成為競爭的焦點,並推動產業進入良性發展。 育世博擁有高知度的大股東,以及創新的抗體細胞連結和γ δ2T細胞技術兩大平台,這些都是該公司興櫃掛牌的強大後盾。以26元價格掛牌,育世博讓投資者能夠以較低成本參與其中。然而,育世博的股本高達56.6億元,若能吸引大量投資者湧入,將輕鬆達到百億市值,成為外資和國際藥廠關注的焦點。 另一方面,保瑞作為高獲利股的代表,今年獲利預計將達到3.5至4倍股本,優渥的配股和持續成長力道,讓其本益比達到25至30倍,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是一個理想的投資選擇。保瑞能否重回千元大關,將成為生技股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從整體生技市值來看,新藥和高獲利股仍然是市場的主流。藥華藥、合一、北極星、中裕、康霈、漢達、浩鼎等代表的本夢比族群,與美時、保瑞、大樹、大學光、葡萄王、晶碩、大江等本益比族群,將繼續引領市場風潮。 在利多不斷的新藥群中,台耀子公司台新藥開發的眼部術後發炎及疼痛藥物APP13007,已向美國FDA提出新藥上市查驗登記;北極星的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BM)二期臨床試驗啟動收案;台康生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預計年底前由策略夥伴Sandoz向美國FDA提出申請。而在高獲利股方面,隨著半年報陸續出爐,保瑞、美時、大樹、大學光等公司也將持續報出佳音,為類股行情增添動能。
台灣股市又傳好消息!本周兩家新秀——育世博-KY和鐳洋科技-新將分別登錄興櫃市場,讓興櫃公司家數衝上319家,創今年來新高。育世博-KY將於8日登錄興櫃一般板,專注研發新一代細胞新藥的免疫療法,針對實體腫瘤及血液癌症的治療。他們以抗體細胞連結技術和免疫細胞為核心,全力開發強效抗癌新藥。育世博-KY的興櫃認購價為26元,由台新、元大、兆豐證券擔任輔導推薦。 另一邊,鐳洋科技-新則選擇在10日登錄興櫃戰略新板。該公司從事射頻測試、智動化產品代理和先進射頻研發產品的銷售。隨著全球通訊技術從5G向B5G/6G進發,鐳洋科技-新將技術應用於零組件和產品,如晶片、天線、模組等,並著重於智慧城市、智慧工業、智慧交通和智慧醫療等領域。該公司的興櫃認購價為70元,由凱基、富邦證券擔任輔導推薦。 這兩家新星的加入,無疑為台灣股市帶來更多活力。市場觀察家們都對這兩家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台北訊】近年來,隨著政府政策的扶持與國際市場的推波助瀾,台灣的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產業發展迅猛,幾乎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眾多專業CDMO廠商如台康、保瑞、永昕等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而泰福、中裕、北極星藥業、益安等公司也紛紛布局CDMO業務。在產品項目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及細胞藥物更成為CDMO發展的新興領域。 育世博-KY董事長楊育民強調,台灣生技業發展CDMO不應只是代工,而應以技術製程為核心,專注於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病毒載體、疫苗、蛋白質、抗體等高障礙門檻的CDMO生產。 今年生醫族群CDMO相關題材可分為三大類。首先是永昕生醫、台耀化學、保瑞藥業與台康生技等公司,他們分別朝新發展項目、新產線布局。例如,永昕生醫將興建細胞治療先導工廠,預計2024年完工;台康生技則斥資16億元興建微生物細胞生產線,2025年投產;保瑞藥業也將啟動新一波的海外藥廠併購。 第二類是原本發展自有產品的公司,如國光生技、泰福生技、北極星藥業及益安生技等,他們今年都開始跨足CDMO布局。例如,北極星藥業投資20億元興建的CDMO廠將於9月前動工,益安生技的子公司益興生技位在新北市的CDMO廠也將啟用。 第三類則是ADC藥物、細胞藥物及病毒載體等新興產品。例如,晟德集團持股四成的建誼生技投資6億打造ADC生產線,預計明年第4季投產;永昕生技與日立集團合作,打造亞洲最大CDMO細胞廠;啟弘生技則正在打造國內唯一病毒載體CDMO廠,預計明年投產,2025年接單。
新世代異體細胞新藥公司育世博-KY將在8日以參考價26元登錄興櫃,預計將帶動生技股的比價行情。董事長楊育民強調,公司將採取「創新抗癌新藥開發」與「產品技術平台授權策略」雙管齊下的商業策略,與國際市場快速接軌,並目標每隔1至1.5年推出一款新藥進入臨床試驗。 育世博-KY被看好為台灣最具潛力的細胞治療股,資本額達56.6億元,董監持股比例高達44.5%。公司主要股東包括國內外創投,以及重量級人物陳賢哲、郭台銘、楊致遠、宏達電創辦人及大眾控股、晟德集團等。 執行長蕭世嘉透露,育世博擁有兩大技術平台:抗體細胞連結(ACC)與γδ2T免疫細胞。ACC技術來自諾貝爾獎得主Carolyn Bertozzi的點擊化學成果,能將免疫細胞裝上導彈,提升細胞新藥的功能性。而γδ2T細胞技術則利用其先天與後天免疫特性,相比於CAR-T技術,安全性更高,且能大量製造。 目前育世博的製程已能將產率放大至1萬倍。蕭世嘉表示,公司正透過這兩大技術平台開發新藥,其中治療淋巴癌的ACE1831已獲美國FDA核准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台灣TFDA也於5月核准進行試驗,目標明年底完成收案。此外,治療HER2陽性實體腫瘤的ACE1702已在台灣啟動一期臨床試驗,並計劃明年第一季向美國FDA申請人體臨床試驗,適用於頭頸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等症狀。
育世博-KY這個台灣生技新秀近期來可是風光無比,公司創始人楊育民,曾是羅氏製藥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現任育世博董事長,他帶領著公司走上一條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發展道路。楊育民強調,台灣生技產業要發展CDMO,不能只是做代工,而是要透過技術製程賺錢,打造出類似「生技台積電」的知名品牌。 近期美國公布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和藥價降低政策,對生技製藥業和創新公司來說確實是一大挑戰,讓募資變得困難。但楊育民看得很開,他認為這個低潮將在明年逐漸過去,現在正是台灣生技產業啟動併購、尋求美國策略聯盟的黃金時機。 育世博自2017年由楊育民和細胞治療專家蕭世嘉共同創立,短短6年間已成功募得2.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8億元)資金,成為業界吸金高手。楊育民表示,他和蕭世嘉都在台灣成長,希望能回饋社會,幫助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他自嘲自己很幸運,具備了成功三大要件:努力工作、身體健康、運氣好。 去年1月,楊育民與雅琪創投常務董事Rovert Nelson共同創立韌力生技,首輪募資就達8億美元,引起矚目。韌力生技接獲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代工訂單,總計募資已逾2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逾660億元),今年更獲得美國政府4.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3億元)的低息長期貸款。 楊育民對韌力生技的定位非常清晰,他認為韌力應該專注於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病毒載體、疫苗、蛋白質、抗體等複雜藥物的生產製造,這種高門檻的CDMO生產才是台灣應該追求的方向,而非僅僅做大量代工。
長聖(6712)這家台灣生技公司最近可真是風光無比啊!7月份的營收竟然達到了6,060萬元,創下了單月新高,月增長還有5.8%,年增長則是7.2%,這個成績可是連續七個月保持正成長呢!前七個月的營收也達到了3.37億元,同樣寫下了同期新高。這麼好的成績,讓人不禁期待它未來的發展。 其實,長聖能夠有這樣的表現,多虧了細胞委託製造訂單的暢旺。長聖總經理黃文良表示,公司擁有三大技術新藥平台,並且運用特管辦法的雙軌營運策略,在細胞委託製造方面表現突出,不僅在核准項目數量、核准件數量、病患採用數量方面領先,與合作醫院也建立了指標地位。 黃文良還透露,長聖正在進行多項細胞產品的臨床試驗計畫,尤其是在異體細胞新藥領域。他們的CAR-T申請治療晚期復發/難治性實體腫瘤的Phase I/IIa新藥臨床試驗,適用症包括肺癌、乳癌、惡性腦癌與大腸直腸癌。如果這個項目獲得核准,長聖將成為亞洲第一家自行開發並以AI技術研發C AR-T,具有可異體並以HLA-G為標靶治療實體腫瘤能力的生技公司。 另外,他們的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適用症也很廣泛,包括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多發性硬化症、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等。其中,UMSC01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二A期試驗已經獲得美國FDA及台灣TFDA的核准,是國內進度最快、也是第一家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再生醫療業者。而UMSC01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臨床試驗也將在2023年7月啟動收案,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臨床試驗也已經進入最後一階段的驗證階段。 不僅如此,長聖的轉投資育世博-KY(6976)也將在8日登錄興櫃,法人預期下半年業績、獲利將再跳升。看來,長聖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讓人對它充滿期待。
長聖生物科技(股)公司(證券代號:6712)在昨日(1日)公布7月份營收達6,060萬元,這個數字比起上個月增長了5.8%,年比則增長了7.2%,這是公司連續第七個月呈現正成長,並創下了新的月營收紀錄。截至今年,長聖累計營收已達3億3,743萬元,同樣創下了歷年同期新高。 隨著另一家細胞治療公司育世博(KY)於8月8日登錄興櫃市場,長聖持有育世博7,338張股票,市場分析師預測,這將對長聖下半年的獲利產生正面影響,並可能帶動長聖全年獲利再創高峰。 長聖總經理黃文良強調,公司目前在生技領域擁有三大技術新藥平台,並運用特管辦法的雙軌營運策略,在細胞委託製造方面表現亮眼,不僅在核准項目數量、核准件數量、病患採用數量上領先,與合作醫院也建立了指標地位。 在新生藥開發方面,長聖在細胞產品領域進行了多項臨床試驗計劃,尤其是在異體細胞新藥領域,CAR001(CAR-T)申請治療晚期復發或難治性實體腫瘤的Phase I/IIa新藥臨床試驗,適用於肺癌、乳癌、惡性腦癌與大腸直腸癌。一旦該藥獲得核准,長聖將成為亞洲第一家自行開發並以AI技術研發CAR-T,具有可異體(Off-the-Shelf)並以HLA-G為標靶治療實體腫瘤能力的生技公司。 此外,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的適用症包括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多發性硬化症、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等,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是UMSC01臨床進展最快的適用症,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核准進入臨床二A期試驗,使長聖成為國內第一家以急性心肌梗塞領域進展最快的再生醫療業者。 其他以UMSC01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臨床一期/二A期試驗,已於今年7月啟動收案,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一期臨床試驗也已進入最後一階段Cohort 3臨床試驗的驗證階段。 長聖表示,公司已於今年6月向美國FDA申請Pre-IND諮詢會議,探討第三個奈米新藥技術平台在癌症治療的進一步開發計畫。未來,公司將持續推動免疫療法、核酸藥物、癌症疫苗等研究,並持續投入異體新藥研究,以滿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搶攻全球百億美元的細胞治療市場商機。
育世博-KY(6976)即將在8月8日以26元的承銷價正式登錄興櫃,公司執行長蕭世嘉近日透露,育世博-KY擁有抗體細胞連結(ACC)及免疫細胞包含γδ2T細胞為核心技術,目前已有兩項異體細胞新藥進入臨床一期階段。其中,淋巴癌新藥ACE1831預計明年底前將看到30-50%的收案全性數據;實體腫瘤藥ACE1702也將有望明年進入臨床二期。 育世博董事長楊育民強調,公司是一間堅守台灣的生技企業,面對美國生技股自2020年開始的下滑,他預期明年AI投資熱潮退去後,資金將回流至生技股。不過,育世博自始至終以在台灣IPO為目標。 蕭世嘉進一步解釋,育世博的關鍵ACC技術來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Carolyn Bertozzi的研究成果,並結合公司自主發展的γδ2T細胞技術,兩大技術平台專注於新世代異體現成型細胞新藥的研發,有望突破技術瓶頸,提升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辨識與毒殺能力,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目前,育世博的主要產品ACE1831已從今年5月起在台灣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旨在研究其安全性、耐受性與劑量,預計明年底前將有30-50%的收案全性數據。而ACE1702則是針對HER2陽性實體腫瘤開發的藥物,目前在台灣與美國均已獲准進行一期臨床試驗,並有望明年進入二期。 楊育民表示,育世博採取「創新抗癌新藥開發」及「產品技術平台授權策略」雙引擎並進的商業策略,目前正積極與國際各大藥廠洽談授權相關事宜。
台灣生技新鮮聞!育世博-KY(6976)即將登錄興櫃市場,帶來抗癌新藥亮點!這家專注於細胞治療的創新公司,將於8月8日正式開始在興櫃市場交易。育世博-KY透露,他們正在研發的兩項抗癌細胞新藥——ACE1831及ACE1702,都已進入一期臨床試驗階段,目標是為癌症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公司將發行566,032,580股普通股,註冊地在英屬開曼群島,認購價為26元。8月2日,育世博-KY將舉行興櫃前法說會,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發展策略。 育世博-KY由現任董事長楊育民與執行長蕭世嘉於2017年共同創立。楊育民擁有多年跨國藥廠管理經驗,曾於默克、羅氏與Juno Therapeutics等大藥廠擔任要職;蕭世嘉則是公司核心技術「抗體細胞連結技術(ACC)」的發明人。此外,公司還有曾於Genetech與Sanofi S.A.任職的生物製程專家林立源擔任技術長。 育世博-KY以ACC技術平台為基礎,結合自家的智慧財產——δγ2T細胞與oNK細胞,研發出一系列連結抗體的「異體」與「現成型(off-the-shelf)」細胞新藥製劑產品。目前,公司研發進度最快的兩項抗癌新藥ACE1831與ACE1702,已獲台灣與美國法規機關IND核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 對於未來發展,育世博-KY有著清晰的短期與長期目標。短期內,他們將完成ACE1831及ACE1702的臨床一期試驗,並將其他產品如ACE2016、ACE1708等進入臨床試驗。長期來看,育世博-KY將推動ACE系列細胞新藥發展至後期臨床,並爭取最快速度通過法規機關核准上市。同時,公司也將發展雙標靶細胞新藥、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等新產品,為台灣生技產業帶來更多新機遇。
生技股市場再掀掛牌熱潮,年底前至少有6家公司搶先登錄興櫃或戰略新板,其中育世博-KY(6976)最受矚目。這家公司的背後有旅美生醫巨擘楊育民和前松瀚科技董座陳賢哲的強力加持,加上其他知名投資者的加入,讓人對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在這波登錄熱潮中,邦睿(6955)和心誠鎂(6934)也受到關注。邦睿專注於不孕症領域,已開發出全球最小型的全自動精子品質分析檢測儀,並推出精子優選器,大幅提升人工受孕成功率。心誠鎂則是華人最大生技創投VIVO(維梧資本)的投資對象,預計將在19日舉辦興櫃前法人說明會。 永立榮(6973)則將於20日在戰略新板掛牌,由前璨圓董事簡奉任創辦,技術核心為羊水幹細胞,擁有全球唯一分離培養羊水幹細技術。去年,公司吸引麗豐旗下香港克麗緹娜公司入股,雙方合作開發美容保養品,預計年底前有系列產品上市。 育世博-KY規畫8月初登錄興櫃,除了陳賢哲主導的Digital Mobile Venture已拿下36.95%股權外,還有郭台銘、楊致遠等科技大咖加入,至今已募集2.6億美元資金。 另一家受矚目的公司是圓祥(6945),專注於開發特異性抗體新藥,目前黃斑部病變用藥IBI-302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AP505雙特異性抗體、AP201雙特異性抗體也取得一期臨床試驗核准。圓祥實收資本額6.47億元,浩鼎持股達41.12%。
育世博-KY(6976)最近可是大动作啊!跟馬偕紀念醫院簽下了廣泛性細胞新藥合作開發的MOU,這意味著兩家單位將攜手前進,共同開發新藥,還包括臨床試驗、實驗室使用、製造新藥產品,以及特定醫療技術的檢查和儀器使用管理呢!這對台灣的創新醫藥研發來說,可是個大好機會。 說到育世博-KY,這可是由旅美生醫界大老楊育民和細胞治療專家蕭世嘉一手創立的。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在現成型異體細胞新藥領域領先一步,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的癌症治療方案。現在,他們即將正式進入興櫃市場,預計7月24日開始公開發行,最快8月就能在興櫃交易了。 馬偕紀念醫院一直以來都是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的代名詞,這次與育世博的合作,正是看中了它們在細胞治療領域的潛力。兩家單位將結合各自專業領域,開拓全新的合作模式,希望為台灣的創新醫藥研發帶來新的突破,提升我們的醫療水平。
育世博-KY今(6)日宣布完成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的D輪融資,這次融資由科技大亨陳賢哲領投的Digital Mobile Venture主導。這筆錢將會用來加強公司異體現成型細胞新藥的研發,特別是針對實體腫瘤和血液腫瘤的治療,包括兩款在研藥物ACE1831和ACE2016。 ACE1831是一款針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抗CD20異體Gamma Delta 2 T細胞療法,目前正進行臨床一期試驗。而ACE2016則是一款針對表達EGFR的實體腫瘤的抗EGFR異體Gamma Delta 2 T細胞療法。 育世博-KY被看作是台灣細胞治療領域的明星公司,由旅美生技專家楊育民和細胞治療專家蕭世嘉於2017年創立。短短6年間,公司已成功籌集到2.6億美元(約新台幣78億元)的資金,在生技業界中堪稱吸金高手。 公司的股東背景相當強大,包括雅虎創辦人楊致遠、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和松翰董事長陳賢哲。陳賢哲不僅是育世博的最大股東,其持股比例超過30%。近年來積極跨足科技業的陳賢哲,對育世博的發展投入了極大的支持。 育世博執行長蕭世嘉表示,這次籌集到的資金將會直接用於推進臨床和臨床前候選藥物的發展,並持續驗證公司的抗體細胞連結技術和異體現成型Gamma Delta 2 T細胞平台,以推動創新、有效且價格合理的現成型異體細胞療法的發展。 育世博所創新發展的抗體細胞連結技術(ACC)是點擊化學在活體細胞上的應用,這項技術源自於Carolyn Bertozzi教授的基礎研究成果,該成果去年還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能將多種不同專一性標的之抗體與免疫細胞連結起來,包括Gamma Delta 2 T細胞,形成一種強大的細胞新藥。與傳統的病毒載體傳遞基因或基因工程的CAR-T細胞療法不同,ACC技術更適合開發能夠幫助更多癌症患者的異體現成型細胞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