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華醫藥(上)公司新聞
孤兒藥指的是一些專門用於治療罕見疾病的特效藥物,取自孤兒孤苦無依且乏人重視的概念。由於藥物的開發需要成本,如果藥物的市場需求太小,除非開出天文數字的售價,正常情況下藥物開發上難以收回成本,經常導致罕見疾病患者無力負擔購買所需藥物的費用。
為了鼓勵開發商投入資源開發此類藥物,各國在社會福利方面多有規定該類藥物的開發商,可以享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藥華總經理林國鐘表示,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孤兒藥的定義(Orphan-Drug Designation,ODD),為美國境內罹病人數少於20萬人的疾病,此種藥物或生物製劑能符合提供安全性和有效的治療、診斷或預防罕見疾病;其開發的藥廠所享權益為期7年的市場獨家銷售專屬權,並且得到法規單位的支持以及能降低開發的費用,而台灣是全球第4個支持並給予優惠的國家。
為了鼓勵開發商投入資源開發此類藥物,各國在社會福利方面多有規定該類藥物的開發商,可以享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藥華總經理林國鐘表示,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孤兒藥的定義(Orphan-Drug Designation,ODD),為美國境內罹病人數少於20萬人的疾病,此種藥物或生物製劑能符合提供安全性和有效的治療、診斷或預防罕見疾病;其開發的藥廠所享權益為期7年的市場獨家銷售專屬權,並且得到法規單位的支持以及能降低開發的費用,而台灣是全球第4個支持並給予優惠的國家。
藥華董事長詹青柳和總經理林國鐘兩人結識30年,是學妹、學長關係,都拿到密蘇里大學博士學位和密西根大學博士後研究,兩家因為住的很近,一直維持好關係。
林國鐘的專長是前端的新藥研發,曾任職於生技製藥大廠Biogen公司十多年,主導了Angiomax、Adentri與Pegylated-Avonex多項計畫,有過在兩年內建立及領導一藥物開發團隊,成功開發出一治氣喘藥物,將其發展至臨床試驗階段,並成功授權得1.5億美元授權金的輝煌戰績。
而詹青柳強項是藥物吸收研發,對後段的劑型開發有心得,她曾任職於ISIS Pharmaceutical公司、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深諳藥品查驗上市規劃、藥物配方、新劑型開發,因此,一開始就被林國鐘鎖定是未來創業夥伴。
眼看著美國生技製藥業的萌芽,讓林國鐘很想回來台灣創業,199 8年,他和聲名大噪的林福坤一起回來台灣演講。
林福坤就是為Amgen(美國安進)創造獲利奇蹟的大功臣。他開發 EPO(紅血球生長激素)藥物,讓Amgen以投入不到5千萬美元的資金,卻創造最高逾800億美元的市值,到如今超過上千億美元的累積產品銷售額和高獲利。
不過,即使有林福坤的光環,台灣那時對生技新藥開發依舊十分陌生,林國鐘的籌資並不順利,但他依舊招兵買馬,慫恿詹青柳和他一起回來創業,詹青柳說:「只要你找到錢,我就辭掉工作回台灣!」
結果林國鐘的那一桶5億元創業資金,籌了5年,當時的股東是國發基金和耀華玻璃合計40%,中鼎、健亞、復盛、李成家等產業界30%,另外30%來自於經營團隊尋覓的家族天使資金,因為資金有了,詹青柳果真第二天就辭職,回台灣報效國家。
詹青柳說,藥華一路走來,都十分辛苦,當年為了寫報告向FDA申請臨床,都得了五十肩,而新藥開發過程資源欠缺、四處找資金的痛苦,到現在看到臨床的數據結果,才稍有苦盡甘來的感覺。
林國鐘的專長是前端的新藥研發,曾任職於生技製藥大廠Biogen公司十多年,主導了Angiomax、Adentri與Pegylated-Avonex多項計畫,有過在兩年內建立及領導一藥物開發團隊,成功開發出一治氣喘藥物,將其發展至臨床試驗階段,並成功授權得1.5億美元授權金的輝煌戰績。
而詹青柳強項是藥物吸收研發,對後段的劑型開發有心得,她曾任職於ISIS Pharmaceutical公司、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深諳藥品查驗上市規劃、藥物配方、新劑型開發,因此,一開始就被林國鐘鎖定是未來創業夥伴。
眼看著美國生技製藥業的萌芽,讓林國鐘很想回來台灣創業,199 8年,他和聲名大噪的林福坤一起回來台灣演講。
林福坤就是為Amgen(美國安進)創造獲利奇蹟的大功臣。他開發 EPO(紅血球生長激素)藥物,讓Amgen以投入不到5千萬美元的資金,卻創造最高逾800億美元的市值,到如今超過上千億美元的累積產品銷售額和高獲利。
不過,即使有林福坤的光環,台灣那時對生技新藥開發依舊十分陌生,林國鐘的籌資並不順利,但他依舊招兵買馬,慫恿詹青柳和他一起回來創業,詹青柳說:「只要你找到錢,我就辭掉工作回台灣!」
結果林國鐘的那一桶5億元創業資金,籌了5年,當時的股東是國發基金和耀華玻璃合計40%,中鼎、健亞、復盛、李成家等產業界30%,另外30%來自於經營團隊尋覓的家族天使資金,因為資金有了,詹青柳果真第二天就辭職,回台灣報效國家。
詹青柳說,藥華一路走來,都十分辛苦,當年為了寫報告向FDA申請臨床,都得了五十肩,而新藥開發過程資源欠缺、四處找資金的痛苦,到現在看到臨床的數據結果,才稍有苦盡甘來的感覺。
藥華醫藥昨(4)日舉行十周年大會,總經理林國鐘表示,公司旗下長效干擾素藥物P1101,月底前將陸續進入歐洲、美國、兩岸等地臨床三期試驗,力拚2015年新藥上市。
長效干擾素藥物P1101,在歐美被認定為孤兒藥,歐美市場規模超過百億美元,兩岸肝病市場也可期,藥華此藥品未來若能順利上市,將是國內首個孤兒藥問市。
藥華2003年成立,為旅美生技專家林國鐘所創,大股東包括國發基金、經濟部轉投資的耀華玻璃、中鋼、宏亞食品家族、閎泰投資等,科技大廠看好藥華,近期陸續傳出光寶科、宏達電、聯電等科技大廠陸續入股的消息。
藥華昨日舉行成立十周年大會暨罕見血液疾病研討會,邀請歐洲合作夥伴AOP、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前「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產品開發」辦公室主任帝莫西(Timothy Cote)等國際專家與會;國內部分,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上智創投總經理張鴻仁等參與。
業界指出,藥華的P1101屬孤兒藥,該類藥物在國際間享有「快速審查、優惠定價、市場獨占」優勢,一旦進入臨床三期,在病人收案人數也相對較少情況下,取得藥證、貢獻公司的機會也優於一般新藥,因此藥華在台灣生技領域可望「後發先至」。
藥華表示,公司的P1101適應症分別為「慢性肝炎」及血小板增生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等疾病,其中,在血液疾病方面的歐洲、中東銷售權利,已於2009年移轉給奧地利孤兒藥公司AOP。
林國鐘指出,未來歐洲臨床將由AOP主導,但藥品上市後銷售額的三成(含權利金、原料費用),須付給藥華作為授權權利金,若依百億美元市場規模來看,未來貢獻潛力可觀;AOP二期臨床試驗數據也將由雙方共享,近期藥華將以此申請進入美國FDA臨床三期試驗。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藥華醫藥昨(4)日宣布旗下新藥P1101將陸續進入臨床三期,是繼浩鼎、智擎、太景、寶齡富錦後,又報新喜的新藥公司。法人預期,由於台灣新藥可望於明年陸續取得藥證,也意味台灣即將正式進入新藥元年。
長效干擾素藥物P1101,在歐美被認定為孤兒藥,歐美市場規模超過百億美元,兩岸肝病市場也可期,藥華此藥品未來若能順利上市,將是國內首個孤兒藥問市。
藥華2003年成立,為旅美生技專家林國鐘所創,大股東包括國發基金、經濟部轉投資的耀華玻璃、中鋼、宏亞食品家族、閎泰投資等,科技大廠看好藥華,近期陸續傳出光寶科、宏達電、聯電等科技大廠陸續入股的消息。
藥華昨日舉行成立十周年大會暨罕見血液疾病研討會,邀請歐洲合作夥伴AOP、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前「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產品開發」辦公室主任帝莫西(Timothy Cote)等國際專家與會;國內部分,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上智創投總經理張鴻仁等參與。
業界指出,藥華的P1101屬孤兒藥,該類藥物在國際間享有「快速審查、優惠定價、市場獨占」優勢,一旦進入臨床三期,在病人收案人數也相對較少情況下,取得藥證、貢獻公司的機會也優於一般新藥,因此藥華在台灣生技領域可望「後發先至」。
藥華表示,公司的P1101適應症分別為「慢性肝炎」及血小板增生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等疾病,其中,在血液疾病方面的歐洲、中東銷售權利,已於2009年移轉給奧地利孤兒藥公司AOP。
林國鐘指出,未來歐洲臨床將由AOP主導,但藥品上市後銷售額的三成(含權利金、原料費用),須付給藥華作為授權權利金,若依百億美元市場規模來看,未來貢獻潛力可觀;AOP二期臨床試驗數據也將由雙方共享,近期藥華將以此申請進入美國FDA臨床三期試驗。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藥華醫藥昨(4)日宣布旗下新藥P1101將陸續進入臨床三期,是繼浩鼎、智擎、太景、寶齡富錦後,又報新喜的新藥公司。法人預期,由於台灣新藥可望於明年陸續取得藥證,也意味台灣即將正式進入新藥元年。
生技富爸爸光環,八月大發光!繼醣聯有了日本富爸爸大塚藥廠入股外,8月27日台康揭牌成立,富爸爸是來自於前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台耀和生技中心;同時,將在8月登錄興櫃的還有永豐餘的太景 、杏輝的杏國,讓8月的富爸爸效應點綴的十分熱鬧。
初步統計,下半年生醫業的掛牌熱潮,除可望在九月轉上櫃大江生醫比較沒有富爸爸題材外,其餘大都家世顯赫。
安成挾著董事長陳志明在海外盛名,及旗下9大學名藥將陸續在美國上市,可望在明年展現強勁爆發力;永昕有東洋董事長林榮錦加持;而佳醫子公司久裕和轉投資的科妍都將分別上櫃和上市;宏碁轉投資的商之器和國發基金投資的藥華,也是來勢洶洶,目前藥華未上市行情已高達140元。
而即將率先在八月父親節效應中發酵的是台康、杏國和太景。
台康是台耀在今年1月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的先導工廠成立,5月募資3.1億元,吸引徐立德旗下的環宇創投加入,與中信創投、DCB的22%技術股成為三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投資6千萬元,而讓台康擁有實力深厚的富爸爸。
另外,太景則因治療社區性肺炎用藥的奈諾沙新藥,已在兩岸進行新藥查驗登記(NDA)申請,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和中國藥監局(SFDA)將搶登首發藥證機構下,也讓奈諾沙星將拿下第一張新藥藥證,指標意義濃厚,而太景也將成為國內首家每股發行面額不採10元的上市櫃公司,為了規劃月底登錄興櫃,該公司可望在下旬舉行法說會。
至於今年因入股德國新藥廠MG,取得新藥Endo TA G -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聲名大噪的杏國,目前除了Veregen已取得藥證,今年將可開始貢獻營收外,尚有5個新藥研發中,備受矚目的是用於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技術來源為美國Mac uCLEAR新藥研發公司,杏國是以一百萬美元入股Mac uCLEAR,雙方合作在美國和台灣進行二/三期臨床。
即將要上演一波「母以子貴」行情的生醫公司,近日已因杏國將掛牌,讓杏輝創下波段新高價。另外,台耀也因基本面漸入佳境,加上轉投資台康,股價走勢也不弱。
初步統計,下半年生醫業的掛牌熱潮,除可望在九月轉上櫃大江生醫比較沒有富爸爸題材外,其餘大都家世顯赫。
安成挾著董事長陳志明在海外盛名,及旗下9大學名藥將陸續在美國上市,可望在明年展現強勁爆發力;永昕有東洋董事長林榮錦加持;而佳醫子公司久裕和轉投資的科妍都將分別上櫃和上市;宏碁轉投資的商之器和國發基金投資的藥華,也是來勢洶洶,目前藥華未上市行情已高達140元。
而即將率先在八月父親節效應中發酵的是台康、杏國和太景。
台康是台耀在今年1月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的先導工廠成立,5月募資3.1億元,吸引徐立德旗下的環宇創投加入,與中信創投、DCB的22%技術股成為三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投資6千萬元,而讓台康擁有實力深厚的富爸爸。
另外,太景則因治療社區性肺炎用藥的奈諾沙新藥,已在兩岸進行新藥查驗登記(NDA)申請,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和中國藥監局(SFDA)將搶登首發藥證機構下,也讓奈諾沙星將拿下第一張新藥藥證,指標意義濃厚,而太景也將成為國內首家每股發行面額不採10元的上市櫃公司,為了規劃月底登錄興櫃,該公司可望在下旬舉行法說會。
至於今年因入股德國新藥廠MG,取得新藥Endo TA G -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聲名大噪的杏國,目前除了Veregen已取得藥證,今年將可開始貢獻營收外,尚有5個新藥研發中,備受矚目的是用於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技術來源為美國Mac uCLEAR新藥研發公司,杏國是以一百萬美元入股Mac uCLEAR,雙方合作在美國和台灣進行二/三期臨床。
即將要上演一波「母以子貴」行情的生醫公司,近日已因杏國將掛牌,讓杏輝創下波段新高價。另外,台耀也因基本面漸入佳境,加上轉投資台康,股價走勢也不弱。
台灣蛋白質藥蓬勃發展,台灣喜康昨(17)日宣布聯合美國奇異(GE)公司建構蛋白質藥廠,近期包括藥華與永昕也陸續完成、宣布建廠,另外潤雅、醣聯也都有設廠準備,至於泉盛旗下抗體新藥則屢報佳音。
業界表示,台灣蛋白質藥三年內將有爆發動能,搶攻全球超過千億美元的蛋白質藥物市場。
其中,永昕近期宣布接獲德國大藥廠訂單,將興建多個2,000公升拋棄式蛋白質藥物反應槽;公司目前專注開發旗下兩項蛋白質藥物,包括抗風濕性關節炎的TuNEX、抗白血球低下症的GranNEX,最快2016年可完成授權,推升公司進入高成長。
無獨有偶,藥華醫藥公司去年斥資3億元在中科設立的蛋白質藥廠,近期也通過國際蛋白質藥物GMP生產認證。
此外,包括前財政部長徐立德則聯手台耀、國發基金成立台康生技,今年初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先導工廠,都顯示台灣蛋白藥的生產量能。
業界表示,台灣蛋白質藥三年內將有爆發動能,搶攻全球超過千億美元的蛋白質藥物市場。
其中,永昕近期宣布接獲德國大藥廠訂單,將興建多個2,000公升拋棄式蛋白質藥物反應槽;公司目前專注開發旗下兩項蛋白質藥物,包括抗風濕性關節炎的TuNEX、抗白血球低下症的GranNEX,最快2016年可完成授權,推升公司進入高成長。
無獨有偶,藥華醫藥公司去年斥資3億元在中科設立的蛋白質藥廠,近期也通過國際蛋白質藥物GMP生產認證。
此外,包括前財政部長徐立德則聯手台耀、國發基金成立台康生技,今年初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先導工廠,都顯示台灣蛋白藥的生產量能。
台灣蛋白質藥廠台灣喜康昨(17)日宣布,將在中國大陸武漢投資近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打造首例以「台灣技術、大陸生產」的大型抗體、癌症用藥生產廠,為台灣蛋白質藥發展報佳音;喜康總裁喬石瑞並表示,喜康未來將「根留台灣,進軍全球」。
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昨日舉行,喬石瑞與喜康總經理林穗紅共同出席,喬石瑞並擔任下午論壇與談人。他表示,近期將引入策略夥伴,共同打造大型藥廠。據喜康網站揭露,該策略夥伴應為奇異(GE)醫療集團。
據悉,GE醫療集團總部位於英國倫敦,隸屬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年營收超過170多億美元、有4.3萬名員工,目前與全球超過百個國家進行醫療技術合作。
業界預估,喜康三年內可望成為亞太最大型蛋白質藥廠,而目前雙方合作雖僅止技術層面,但是否有技術入股成分,值得進一步關注。
喜康成立於去年12月25日,資本額超過15億元,股東包括美國伯樂創投、中華開發、美國KPCB創投等,均持有約20%不等股權,公司經營團隊也持有兩成以上股權。
據悉,喜康團隊主要是全球藥廠巨擘羅氏旗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型蛋白質藥廠Genentech中過去研發腫瘤、抗體藥物的技術團隊,因此在蛋白質相似藥、抗體新藥等領域均駕輕就熟。
林穗紅表示,目前公司在南港有實驗室,另在竹北生醫園區投資約2,000萬元先建構蛋白質藥物先導工廠,最快在2014年第3季投產。
近期,喜康將與GE醫療共同在武漢建構大型蛋白質藥廠,建構四個2,000公升蛋白藥物反應槽,最快可望在2016年投產。
喜康網站揭露,公司已於今年首季入駐武漢光谷生物城,將聯合GE醫療建設國際化抗體藥物生產基地。喜康表示,策略夥伴將於今日在英國揭露該訊息,將是GE醫療最大抗體藥廠建構案。
至於產品線,喜康表示,公司目前旗下有多個抗體、腫瘤領域藥物,由於公司技術團隊擁有開發多個蛋白質藥物的經驗,因此將先以蛋白質相似藥推入市場。
產品進度方面,喜康最快的產品為「抗淋巴癌」藥物,已做完臨床前試驗,即將進入人體臨床,若順利2016年可望上市,年市場規模超過10億美元。
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昨日舉行,喬石瑞與喜康總經理林穗紅共同出席,喬石瑞並擔任下午論壇與談人。他表示,近期將引入策略夥伴,共同打造大型藥廠。據喜康網站揭露,該策略夥伴應為奇異(GE)醫療集團。
據悉,GE醫療集團總部位於英國倫敦,隸屬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年營收超過170多億美元、有4.3萬名員工,目前與全球超過百個國家進行醫療技術合作。
業界預估,喜康三年內可望成為亞太最大型蛋白質藥廠,而目前雙方合作雖僅止技術層面,但是否有技術入股成分,值得進一步關注。
喜康成立於去年12月25日,資本額超過15億元,股東包括美國伯樂創投、中華開發、美國KPCB創投等,均持有約20%不等股權,公司經營團隊也持有兩成以上股權。
據悉,喜康團隊主要是全球藥廠巨擘羅氏旗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型蛋白質藥廠Genentech中過去研發腫瘤、抗體藥物的技術團隊,因此在蛋白質相似藥、抗體新藥等領域均駕輕就熟。
林穗紅表示,目前公司在南港有實驗室,另在竹北生醫園區投資約2,000萬元先建構蛋白質藥物先導工廠,最快在2014年第3季投產。
近期,喜康將與GE醫療共同在武漢建構大型蛋白質藥廠,建構四個2,000公升蛋白藥物反應槽,最快可望在2016年投產。
喜康網站揭露,公司已於今年首季入駐武漢光谷生物城,將聯合GE醫療建設國際化抗體藥物生產基地。喜康表示,策略夥伴將於今日在英國揭露該訊息,將是GE醫療最大抗體藥廠建構案。
至於產品線,喜康表示,公司目前旗下有多個抗體、腫瘤領域藥物,由於公司技術團隊擁有開發多個蛋白質藥物的經驗,因此將先以蛋白質相似藥推入市場。
產品進度方面,喜康最快的產品為「抗淋巴癌」藥物,已做完臨床前試驗,即將進入人體臨床,若順利2016年可望上市,年市場規模超過10億美元。
台灣新藥開發能量大發功!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局長康照洲昨 (17)日宣布,TFDA領先美國2個月核發全球第一張肺癌新藥Afatin ib(妥復克)藥證;妥復克是由德國百靈佳開發,由台大醫院主導全球臨床的新藥。
康照洲表示,在亞洲,肺癌占所有癌症的14%,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8%,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及死亡率都高居第一。由於亞洲肺癌患者人數佔全世界一半以上,發生率最高的地區在東亞,中國每年診斷出超過50萬新的肺癌病例,日本每年超過86,000病例,台灣每年超過9,000例。新一代標靶藥物的核准上市,亦象徵作為第一線治療肺癌的新趨勢,提供肺癌病患藥物治療的新選擇。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藥華總經理林國鍾、台灣微脂體總經理葉志鴻表示,這宣示台灣也有審核核發新藥的實力,在TFDA勇於核准國外藥廠新藥下,將有助於本土廠商開發中新藥的上市時程。
生醫界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太景今年3月提出新藥上市申請的奈諾沙星,而讓本土研發已進入三期臨床中的新藥公司備受看好,包括浩鼎、基亞、藥華、台微體等公司身價亦是水漲船高。
康照洲表示,TFDA除了在5月已核准新一代不可逆性標靶藥物-Afa tinib外,通過評鑑的50家PIC/S GMP藥廠,也成為歐、美、日藥廠釋單的對象,陸續已有藥廠接受國際大藥廠委託製造,並有藥廠正與美、歐及日洽談合作開發或外銷計畫,將可大舉提升國內生醫產業形象,增加國際曝光度。
TFDA是自今(102)年1月1日起,以官方身份領先日本與韓國,正式成為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第43個會員,顯示我國藥廠GMP 管理制度與稽查水準已受國際認可。
康照洲表示,在亞洲,肺癌占所有癌症的14%,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8%,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及死亡率都高居第一。由於亞洲肺癌患者人數佔全世界一半以上,發生率最高的地區在東亞,中國每年診斷出超過50萬新的肺癌病例,日本每年超過86,000病例,台灣每年超過9,000例。新一代標靶藥物的核准上市,亦象徵作為第一線治療肺癌的新趨勢,提供肺癌病患藥物治療的新選擇。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藥華總經理林國鍾、台灣微脂體總經理葉志鴻表示,這宣示台灣也有審核核發新藥的實力,在TFDA勇於核准國外藥廠新藥下,將有助於本土廠商開發中新藥的上市時程。
生醫界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太景今年3月提出新藥上市申請的奈諾沙星,而讓本土研發已進入三期臨床中的新藥公司備受看好,包括浩鼎、基亞、藥華、台微體等公司身價亦是水漲船高。
康照洲表示,TFDA除了在5月已核准新一代不可逆性標靶藥物-Afa tinib外,通過評鑑的50家PIC/S GMP藥廠,也成為歐、美、日藥廠釋單的對象,陸續已有藥廠接受國際大藥廠委託製造,並有藥廠正與美、歐及日洽談合作開發或外銷計畫,將可大舉提升國內生醫產業形象,增加國際曝光度。
TFDA是自今(102)年1月1日起,以官方身份領先日本與韓國,正式成為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第43個會員,顯示我國藥廠GMP 管理制度與稽查水準已受國際認可。
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吸引電子業競相轉投資。蛋白質新藥公司藥華醫藥6月將辦理現金增資6.16億元,昨(29)日法人圈指出,聯電、宏達電都有意入股,認購額度上看本次現增20%,原股東光寶科也將加碼,為科技業搶進生技再立新里程碑。
藥華昨日與凱基證券、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行輔導上櫃暨簽證會計師合作簽約儀式,由藥華董事長詹青柳、總經理林國鐘,以及凱基證董事長魏寶生、安永所長王金來共同簽署。
藥華這次增資目的,主要是籌備「新一代干擾素P1101」兩岸臨床三期試驗資金,以及後續藥物開發經費,共計將發行7,000張,每股定價88元,總發行金額約6.16億元;原股東於6月3日前將認購完畢,再來開放新投資者進場。
法人圈指出,藥華為國內指標性新藥公司,旗下研發「新一代干擾素P1101」,2009年技轉給國際孤兒藥公司AOP,臨床二期數據出色,一度傳出國際大藥廠爭相技轉。近期,歐、美地區將啟動三期臨床,最快2015年將申請上市,吸引聯電、宏達電等電子公司的目光。
據悉,聯電將由旗下投資公司宏誠參與,宏達電則由董事長王雪紅控有的弘茂投資子公司鴻達為主,本次認購的比率,上看現增總額的20%。對兩大科技巨擘入股,藥華不願證實,僅表示確實有許多「大咖」有意進場,但目前仍是原股東認股階段,等6月3日後才開放由董事長、總經理洽特定人,屆時一切情況才會明朗。
藥華指出,P1101目前數據證實可成功治療困難的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生症」,並被歐、美都認定為孤兒藥,享有「自由定價、優先審查、獨占市場」的各項優勢,粗估在歐美市場有超過百億美元的市場商機。
除了治療血液疾病外,藥華將在大中華區將P1101開發為治療慢性肝炎藥物。法人指出,該藥物未來若進入大陸市場,也有機會申請藥品審查綠色通道,市場潛力更雄厚。藥華由旅美藥物專家林國鐘於2003年創辦,目前股本約16.81億元,股東包括國發基金持有13%,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家族也持有約兩成。另外,汽車電子領域的閎泰科技旗下投資公司,也是藥華長年支持者,持有股權上看三成。
藥華昨日與凱基證券、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行輔導上櫃暨簽證會計師合作簽約儀式,由藥華董事長詹青柳、總經理林國鐘,以及凱基證董事長魏寶生、安永所長王金來共同簽署。
藥華這次增資目的,主要是籌備「新一代干擾素P1101」兩岸臨床三期試驗資金,以及後續藥物開發經費,共計將發行7,000張,每股定價88元,總發行金額約6.16億元;原股東於6月3日前將認購完畢,再來開放新投資者進場。
法人圈指出,藥華為國內指標性新藥公司,旗下研發「新一代干擾素P1101」,2009年技轉給國際孤兒藥公司AOP,臨床二期數據出色,一度傳出國際大藥廠爭相技轉。近期,歐、美地區將啟動三期臨床,最快2015年將申請上市,吸引聯電、宏達電等電子公司的目光。
據悉,聯電將由旗下投資公司宏誠參與,宏達電則由董事長王雪紅控有的弘茂投資子公司鴻達為主,本次認購的比率,上看現增總額的20%。對兩大科技巨擘入股,藥華不願證實,僅表示確實有許多「大咖」有意進場,但目前仍是原股東認股階段,等6月3日後才開放由董事長、總經理洽特定人,屆時一切情況才會明朗。
藥華指出,P1101目前數據證實可成功治療困難的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生症」,並被歐、美都認定為孤兒藥,享有「自由定價、優先審查、獨占市場」的各項優勢,粗估在歐美市場有超過百億美元的市場商機。
除了治療血液疾病外,藥華將在大中華區將P1101開發為治療慢性肝炎藥物。法人指出,該藥物未來若進入大陸市場,也有機會申請藥品審查綠色通道,市場潛力更雄厚。藥華由旅美藥物專家林國鐘於2003年創辦,目前股本約16.81億元,股東包括國發基金持有13%,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家族也持有約兩成。另外,汽車電子領域的閎泰科技旗下投資公司,也是藥華長年支持者,持有股權上看三成。
針對聯電、宏達電等透過旗下公司投資藥華醫藥,聯電發言人劉啟東昨(29)日表示,生技產業前景不錯,旗下創投公司確實開始積極、主動找案子,只要有適當的機會,不排除繼續布局,做為聯電轉投資的另外一塊新標的。
至於宏達電和光寶科則為董事長個人投資。據了解,藥華2003年成立時,光寶科董事長宋恭源因看好該公司新藥發展,以個人名義投資,持股5%以下。
光寶科投資人暨公共關係處處長王玉玲表示,光寶目前並沒有跨足生技產業,如果是董事長個人的投資也不便回應。
宏達電發言系統對此不予回應。據了解,鴻達是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個人投資公司,董事長是威盛財務長陳鴻文。
至於宏達電和光寶科則為董事長個人投資。據了解,藥華2003年成立時,光寶科董事長宋恭源因看好該公司新藥發展,以個人名義投資,持股5%以下。
光寶科投資人暨公共關係處處長王玉玲表示,光寶目前並沒有跨足生技產業,如果是董事長個人的投資也不便回應。
宏達電發言系統對此不予回應。據了解,鴻達是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個人投資公司,董事長是威盛財務長陳鴻文。
台灣蛋白質藥品開發能量逐漸發光!永昕因接獲德國大藥廠訂單, 6月20日將興建2千公升新產能;前財政部長徐立德則聯手台耀、國發基金成立台康生技,搶進代工市場。
此外,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個人名義和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合資10億元,在竹北生醫園區建造全球最高階的「P3等級蛋白質藥廠」。
據統計,全球蛋白質新藥逾9成專利將於2020年到期,可望釋出高達860億美元商機,因此吸引韓國三星、LG鉅資投資建廠。國內東洋集團、台康、藥華、潤雅等藥廠也紛紛卡位,布局最快的東洋是採兵分兩路模式搶進兩岸市場,台灣由永昕主導,大陸則由東曜跨足生物相似藥領域。
另外,新成立的台康,則是台耀在今年1月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的先導工廠成立。台康最近以每股10元,合計募資3.1億元,將資本額擴大至4.08億元,吸引徐立德旗下的環宇創投加入,與中信創投、DCB的22%技術股成為三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投資6千萬元,是今年第一個生技投資案。
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台灣在蛋白質新藥開發能量已聚足,除了有新藥公司投入開發外,永昕研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TuNEX已進入台灣TFDA三期臨床,由於有藥品開發經驗,加上原本就有實驗量產,因此日前已接獲德國藥廠訂單。
林榮錦表示,永昕將興建2千公升哺乳動物細胞槽,預計今年11月完工,明年3月投產,第一年供貨德國藥廠後,2015年TuNEX亦可望取得藥證上市,由於預期產能將明顯不足,永昕將持續擴建數個2千公升的發酵槽。
至於由DCB分割成立的台康,原本即有哺乳動物細胞槽和微生物發酵槽,過去製程為傳統的不鏽鋼發酵槽,近年來拋棄式製程漸成趨勢,由於該發酵槽改為一次單次使用高分子袋,固定資產少,污染風險低,比較有效率,且在永昕已使用拋棄式製程下,台康研究團隊已積極評估採不鏽鋼和拋棄式同步進行的混合式製程的可行性。
另外,藥華斥資3億元在中科興建的蛋白質藥廠,則已獲CGMP認證,預估量產規模是100萬針。
此外,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個人名義和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合資10億元,在竹北生醫園區建造全球最高階的「P3等級蛋白質藥廠」。
據統計,全球蛋白質新藥逾9成專利將於2020年到期,可望釋出高達860億美元商機,因此吸引韓國三星、LG鉅資投資建廠。國內東洋集團、台康、藥華、潤雅等藥廠也紛紛卡位,布局最快的東洋是採兵分兩路模式搶進兩岸市場,台灣由永昕主導,大陸則由東曜跨足生物相似藥領域。
另外,新成立的台康,則是台耀在今年1月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的先導工廠成立。台康最近以每股10元,合計募資3.1億元,將資本額擴大至4.08億元,吸引徐立德旗下的環宇創投加入,與中信創投、DCB的22%技術股成為三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投資6千萬元,是今年第一個生技投資案。
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台灣在蛋白質新藥開發能量已聚足,除了有新藥公司投入開發外,永昕研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TuNEX已進入台灣TFDA三期臨床,由於有藥品開發經驗,加上原本就有實驗量產,因此日前已接獲德國藥廠訂單。
林榮錦表示,永昕將興建2千公升哺乳動物細胞槽,預計今年11月完工,明年3月投產,第一年供貨德國藥廠後,2015年TuNEX亦可望取得藥證上市,由於預期產能將明顯不足,永昕將持續擴建數個2千公升的發酵槽。
至於由DCB分割成立的台康,原本即有哺乳動物細胞槽和微生物發酵槽,過去製程為傳統的不鏽鋼發酵槽,近年來拋棄式製程漸成趨勢,由於該發酵槽改為一次單次使用高分子袋,固定資產少,污染風險低,比較有效率,且在永昕已使用拋棄式製程下,台康研究團隊已積極評估採不鏽鋼和拋棄式同步進行的混合式製程的可行性。
另外,藥華斥資3億元在中科興建的蛋白質藥廠,則已獲CGMP認證,預估量產規模是100萬針。
台灣生技月(Bio Taiwan)將於7月下旬啟動,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今年將「鎖定專業、擴大舉辦」的全球研發型新藥、新醫材公司為主軸;法人預估,生技月來臨前,將讓暫時偃旗的新藥股再點火。
法人指出,包括專注新藥開發的中天(4128)、東洋等大型生技集團,及浩鼎、寶齡、台微體、安成、智擎、藥華、基亞、健亞、友華等研發型、創新型生技公司,都有機會搭上和國際大廠的合作題材,而引起廣大投資人的青睞。
近期,「全球藥廠來台尋求結盟」議題夯,李鍾熙表示,今年「第12屆台灣生技月(Bio Taiwan)」將匯聚全球藥廠巨擘來台結盟,並力圖轉型為更專業的新藥、新醫材等創新技術展覽會。
其中,包括全球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SK)、默克(Merck)、諾華(Novartis)等都將來台與會,並尋求台灣醫學中心、臨床試驗機構等合作,可望加碼投資。
本次,除了大陸將鎖定「生物相似藥」(即蛋白質相似藥)領域來台尋求合作外,李鍾熙也透露,日本團也將有「大咖級」生技創投基金將來台。
法人指出,包括專注新藥開發的中天(4128)、東洋等大型生技集團,及浩鼎、寶齡、台微體、安成、智擎、藥華、基亞、健亞、友華等研發型、創新型生技公司,都有機會搭上和國際大廠的合作題材,而引起廣大投資人的青睞。
近期,「全球藥廠來台尋求結盟」議題夯,李鍾熙表示,今年「第12屆台灣生技月(Bio Taiwan)」將匯聚全球藥廠巨擘來台結盟,並力圖轉型為更專業的新藥、新醫材等創新技術展覽會。
其中,包括全球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SK)、默克(Merck)、諾華(Novartis)等都將來台與會,並尋求台灣醫學中心、臨床試驗機構等合作,可望加碼投資。
本次,除了大陸將鎖定「生物相似藥」(即蛋白質相似藥)領域來台尋求合作外,李鍾熙也透露,日本團也將有「大咖級」生技創投基金將來台。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昨(19)晚率領國內12家生技業廠商前往美國芝加哥,出席「BIO 2013生技展」,此行將促銷國內農業生技、生技新藥研發成果,並希望促成跨國醫藥公司來台投資或合作。
這12家廠商分別是台灣微脂體、藥華醫藥、永昕、善笙、金樺、因華、健永、普生、台灣永生、漢聖、瑞寶基因、德士通。
政府、法人生技相關單位也都參與,包括國科會、經濟部、衛生署、農委會、台大醫院、生技中心、工研院、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等,代表團成員多達百人,將向全球展示台灣近年來「爆發」的生技實力。
張善政將和英國製藥大廠葛蘭素史克(GSK)商談,拜會美商亞培公司二個事業體艾伯維(AbbVie)、亞培(Abbott)等生技大廠,AbbVie是以創新、研發西藥為主,Abbott以奶粉、成人營養品、醫療器材、視力保健、檢驗醫學等多元化的醫療產品為主。
張善政表示,此行將向全球介紹台灣生技產業的新政策措施,希望引進國際知名大廠來台設立據點,或促成和國內生技廠商合作案。
今年起「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已將藥品、醫材、醫管列為未來三年積極推動的產業項目,以創造成功案例,建立Branding Taiwan品牌,讓台灣生技產業邁向國際。
2004年起政府開始參與BIO活動,在展場設立國家主題館展覽,並進行國際招商活動,吸引國際生技公司來台設立據點。去年就促成國際知名藥廠輝瑞來台與台大醫院簽約進行新藥臨床試驗。
BIO2013生技展於22日至25日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舉行。
台灣形象館將以農業生技、研究機構與產學生醫科研、生技新藥研發成果為主題,展覽期間也將舉辦台灣生技商機論壇等。
這12家廠商分別是台灣微脂體、藥華醫藥、永昕、善笙、金樺、因華、健永、普生、台灣永生、漢聖、瑞寶基因、德士通。
政府、法人生技相關單位也都參與,包括國科會、經濟部、衛生署、農委會、台大醫院、生技中心、工研院、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等,代表團成員多達百人,將向全球展示台灣近年來「爆發」的生技實力。
張善政將和英國製藥大廠葛蘭素史克(GSK)商談,拜會美商亞培公司二個事業體艾伯維(AbbVie)、亞培(Abbott)等生技大廠,AbbVie是以創新、研發西藥為主,Abbott以奶粉、成人營養品、醫療器材、視力保健、檢驗醫學等多元化的醫療產品為主。
張善政表示,此行將向全球介紹台灣生技產業的新政策措施,希望引進國際知名大廠來台設立據點,或促成和國內生技廠商合作案。
今年起「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已將藥品、醫材、醫管列為未來三年積極推動的產業項目,以創造成功案例,建立Branding Taiwan品牌,讓台灣生技產業邁向國際。
2004年起政府開始參與BIO活動,在展場設立國家主題館展覽,並進行國際招商活動,吸引國際生技公司來台設立據點。去年就促成國際知名藥廠輝瑞來台與台大醫院簽約進行新藥臨床試驗。
BIO2013生技展於22日至25日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舉行。
台灣形象館將以農業生技、研究機構與產學生醫科研、生技新藥研發成果為主題,展覽期間也將舉辦台灣生技商機論壇等。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18)日宣布,由藥華醫藥公司斥資3億元,去年在中科設立的蛋白質藥廠,已經通過歐盟PIC/S(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認證,成為首座國人自行打造、符合歐盟法規的蛋白質藥廠。
藥華成立於2003年成立,為旅美生技專家林國鐘所創立,大股東包括國發基金、經濟部耀華玻璃、中鋼、宏亞食品家族、閎泰投資等。另外,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恭源也看好該公司新藥發展,日前也以個人名義投資,持股5%以下。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藥華在中科打造的蛋白質藥廠,已經通過衛生署查核,符合PIC/S生產規範,昨日正式發證給藥華。由於台灣甫於去年下半年成為歐盟PIC/S組織會員,藥華也因此成為國內唯一符合歐盟法規資格的蛋白質廠。
藥華表示,這座蛋白質藥廠取得PIC/S認證後,配合新藥「P1101」啟動臨床三期試驗,這座廠房初期可供應臨床試驗期間所需先導藥品,並能滿足上市後初期需求,目前「首期」年產能可達到百萬針,銷售額度超過10億元,最快明年投資新廠二、三期,供應全球藥品原料所需。
藥華的新藥「P1101」為新一代干擾素,可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B、C型肝炎等;近期分別將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兩岸間陸續啟動臨床三期,公司預期,最快預計2015年即可取得藥證。
據了解,藥華的「P1101」歐盟市場,2009年已授權給德國藥廠AOP,但藥華仍掌握生產權,由於P1101在歐洲的臨床二期結果良好,這項藥品已陸續取得歐、美藥品管理單位的「孤兒藥」認定,由於孤兒藥西方各享有七到十年的獨賣權,且在北美市場超過百億美元,前景可期。
在歐洲以外的市場,傳出輝瑞、禮來等國際巨擘都有意「搶親」;對此,內部透露,近期公司評估該藥物潛力大、臨床三期執行金額不高,公司已決定「自己做」。
中鋼表示,藥華研發的新藥,是國內唯一由國人研發且握有完整權利的新藥,後市看好;目前台安旗下的生技創頭基金投資藥華比重在5%以下,但長線將繼續加碼。
藥華成立於2003年成立,為旅美生技專家林國鐘所創立,大股東包括國發基金、經濟部耀華玻璃、中鋼、宏亞食品家族、閎泰投資等。另外,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恭源也看好該公司新藥發展,日前也以個人名義投資,持股5%以下。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藥華在中科打造的蛋白質藥廠,已經通過衛生署查核,符合PIC/S生產規範,昨日正式發證給藥華。由於台灣甫於去年下半年成為歐盟PIC/S組織會員,藥華也因此成為國內唯一符合歐盟法規資格的蛋白質廠。
藥華表示,這座蛋白質藥廠取得PIC/S認證後,配合新藥「P1101」啟動臨床三期試驗,這座廠房初期可供應臨床試驗期間所需先導藥品,並能滿足上市後初期需求,目前「首期」年產能可達到百萬針,銷售額度超過10億元,最快明年投資新廠二、三期,供應全球藥品原料所需。
藥華的新藥「P1101」為新一代干擾素,可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B、C型肝炎等;近期分別將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兩岸間陸續啟動臨床三期,公司預期,最快預計2015年即可取得藥證。
據了解,藥華的「P1101」歐盟市場,2009年已授權給德國藥廠AOP,但藥華仍掌握生產權,由於P1101在歐洲的臨床二期結果良好,這項藥品已陸續取得歐、美藥品管理單位的「孤兒藥」認定,由於孤兒藥西方各享有七到十年的獨賣權,且在北美市場超過百億美元,前景可期。
在歐洲以外的市場,傳出輝瑞、禮來等國際巨擘都有意「搶親」;對此,內部透露,近期公司評估該藥物潛力大、臨床三期執行金額不高,公司已決定「自己做」。
中鋼表示,藥華研發的新藥,是國內唯一由國人研發且握有完整權利的新藥,後市看好;目前台安旗下的生技創頭基金投資藥華比重在5%以下,但長線將繼續加碼。
藥華醫藥生技昨(18)日表示,因應公司藥品研發,近期辦理現金增資,額度共4,000萬美元(近新台幣12億元),現有大股東國發基金、中鋼等泛公股都有意願再加碼。
藥華醫藥因應旗下孤兒藥「P1101」即將進入臨床三期,及產品線上多項藥物都已經陸續進入臨床試驗,公司表示,為了儘速完成產品上市、銷售,必須進行新一輪現金增資。
根據了解,藥華目前股本16.81億元;公司去年第4季啟動現金增資,由於多家國內外生技創投看好該公司新藥潛力而湧入,其中包括兩家國際創投共投資約5%,另外包括國發基金、中鋼等都願意加碼參與。
此外,民股大股東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家族,目前持股約7到8%,車用電子大廠閎泰旗下創投公司也加碼,包括該公司創辦人陳朝和家族,共持股近三成。
在電子業中,還有光寶科技集團董事長宋恭源個人也看好投入。
藥華說,目前公司除了P1101外,還有另外三項新藥都將陸續進入臨床試驗,其中有一個牛皮癬用藥,兩年間可望進入臨床三期,屆時藥廠必續擴建,屆時也必須再投資數億元。
藥華醫藥因應旗下孤兒藥「P1101」即將進入臨床三期,及產品線上多項藥物都已經陸續進入臨床試驗,公司表示,為了儘速完成產品上市、銷售,必須進行新一輪現金增資。
根據了解,藥華目前股本16.81億元;公司去年第4季啟動現金增資,由於多家國內外生技創投看好該公司新藥潛力而湧入,其中包括兩家國際創投共投資約5%,另外包括國發基金、中鋼等都願意加碼參與。
此外,民股大股東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家族,目前持股約7到8%,車用電子大廠閎泰旗下創投公司也加碼,包括該公司創辦人陳朝和家族,共持股近三成。
在電子業中,還有光寶科技集團董事長宋恭源個人也看好投入。
藥華說,目前公司除了P1101外,還有另外三項新藥都將陸續進入臨床試驗,其中有一個牛皮癬用藥,兩年間可望進入臨床三期,屆時藥廠必續擴建,屆時也必須再投資數億元。
中鋼旗下台安生技創投今(18)日將宣布,加碼投資藥華醫藥及心悅生醫,由於該兩家公司所研發的新藥均已進入孤兒藥臨床三期,台安生技將藉此分享該市場百億美元商機。
藥華醫藥近期喜訊頻傳,由於旗下藥物P1101將籌措第三期臨床資金,近期募資受到中鋼等股東加碼外,去年投資3億元的台中中科蛋白質藥廠,傳出因應旗下孤兒藥將啟動歐美臨床三期,可望提前投產,將成為台灣首家蛋白質藥廠。台灣官民雙方都有意投資籌建蛋白質藥廠多年,由藥華拔得頭籌,具有指標意義。
藥華醫藥近期喜訊頻傳,由於旗下藥物P1101將籌措第三期臨床資金,近期募資受到中鋼等股東加碼外,去年投資3億元的台中中科蛋白質藥廠,傳出因應旗下孤兒藥將啟動歐美臨床三期,可望提前投產,將成為台灣首家蛋白質藥廠。台灣官民雙方都有意投資籌建蛋白質藥廠多年,由藥華拔得頭籌,具有指標意義。
國發基金轉投資新藥公司藥華醫藥公司,傳出其研發的新藥抗紅血球增多症新藥(P1101)將授權給跨國大藥廠,授權金額上看8,000 萬美元(超過新台幣22億元),將成為今年以來台灣最大新藥授權案。
業界傳出,藥華目前洽談的對象有五家國際藥廠,包括全球第1大的輝瑞藥廠,主要是針對北美市場。對於這項傳言,藥華醫藥經理李淑芬昨(13)日否認,她指出公司確實有在評估國際授權案,但截至目前為止,董事會尚未決定要將新藥對外授權。
藥華醫藥創立於2003年,是由旅美生技專家林國鐘所創立,目前資本額近15億元,大股東包括行政院國發基金、經濟部耀華玻璃及電子領域閎泰投資等,另一位較引人注意的大股東,是以「七七乳加巧克力」出名的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而國發基金持有藥華股權約15%,耀華玻璃持有近10%,公股持有近四分之一股權。
藥華指出,P1101是一項治療罕見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的新藥,目前已經被歐盟認定為「孤兒藥」,藥華在2009年已將這項新藥授權給歐洲的孤兒製藥公司,未來可在歐洲、中東及俄國所屬的北亞地區銷售。
針對北美市場發展,藥華表示,P1101在全球市場高達百億美元規模,其中歐、美即占七成,且美國為最大市場,至於如何進入美國市場,仍會尊重董事會決議。
據了解,藥華醫藥是透過「生技巴菲特」之稱的史蒂芬博樂(Steven Burrill)成立的博樂生技顧問公司牽線,與國際藥廠媒合;博樂於國際生技產業素有口碑,因此多家北美國際藥廠都釋出意願,表示有意技轉該藥物。
藥華表示,未來P1101不論在歐洲或美國上市後,都將由藥華在中科設立的蛋白質藥廠生產。
業界傳出,藥華目前洽談的對象有五家國際藥廠,包括全球第1大的輝瑞藥廠,主要是針對北美市場。對於這項傳言,藥華醫藥經理李淑芬昨(13)日否認,她指出公司確實有在評估國際授權案,但截至目前為止,董事會尚未決定要將新藥對外授權。
藥華醫藥創立於2003年,是由旅美生技專家林國鐘所創立,目前資本額近15億元,大股東包括行政院國發基金、經濟部耀華玻璃及電子領域閎泰投資等,另一位較引人注意的大股東,是以「七七乳加巧克力」出名的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而國發基金持有藥華股權約15%,耀華玻璃持有近10%,公股持有近四分之一股權。
藥華指出,P1101是一項治療罕見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的新藥,目前已經被歐盟認定為「孤兒藥」,藥華在2009年已將這項新藥授權給歐洲的孤兒製藥公司,未來可在歐洲、中東及俄國所屬的北亞地區銷售。
針對北美市場發展,藥華表示,P1101在全球市場高達百億美元規模,其中歐、美即占七成,且美國為最大市場,至於如何進入美國市場,仍會尊重董事會決議。
據了解,藥華醫藥是透過「生技巴菲特」之稱的史蒂芬博樂(Steven Burrill)成立的博樂生技顧問公司牽線,與國際藥廠媒合;博樂於國際生技產業素有口碑,因此多家北美國際藥廠都釋出意願,表示有意技轉該藥物。
藥華表示,未來P1101不論在歐洲或美國上市後,都將由藥華在中科設立的蛋白質藥廠生產。
台灣生技新藥產業逐漸開花結果,近2年來,東洋轉投資的智擎、永豐餘轉投資的太景都出現成功授權案,若再加上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投資的藥華醫藥,也傳出有機會將新藥授權海外,業界認為,台灣生技業已逐步進入新藥授權爆發期。
行政院開發基金昨(13)日表示,10年前政府大力推動生技,並號召旅外生技專家回國,由於當時「生技」還屬創新產業;由於風險高、價值鏈長的特性,不被市場所了解,而國發基金因此成為「主力」,協助產業界育成。
今年9月間,智擎正式掛牌上櫃,由於授權金陸續認列,也讓智擎股價一路飆漲,如今已經衝到近200元的高價;國發基金表示,若以當初投資智擎的成本換算今日股價,國發基金帳面獲利有數十億元,根本是「一覺睡醒就變富翁」。
行政院開發基金昨(13)日表示,10年前政府大力推動生技,並號召旅外生技專家回國,由於當時「生技」還屬創新產業;由於風險高、價值鏈長的特性,不被市場所了解,而國發基金因此成為「主力」,協助產業界育成。
今年9月間,智擎正式掛牌上櫃,由於授權金陸續認列,也讓智擎股價一路飆漲,如今已經衝到近200元的高價;國發基金表示,若以當初投資智擎的成本換算今日股價,國發基金帳面獲利有數十億元,根本是「一覺睡醒就變富翁」。
藥華醫藥的創辦人、現任總經理林國鐘,原本是美商生技大廠高階主管,2003年返台創辦公司迄今整整10年,可謂「十年磨一劍」,而陪著藥華一路成長、不斷為經營團隊加油打氣的股東中,宏亞食品創辦人張添也是其中重要人士。
林國鐘回台創業後,公司創立10年內曾飽經不少經營糾紛,連最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曾與林國鐘對簿公堂,對他的經營能力一度感到懷疑。
最激烈爭端出現於2009年7月間,藥華召開股東會,爆發官股與民股兩派勢力激烈衝突,最後由林國鐘所代表的民股勢力占了上風,這些民股支持者中,張添就是其中一位力挺的要角。
近幾年藥華經營權穩定下來,張添自始至終都力挺藥華到底。
林國鐘回台創業後,公司創立10年內曾飽經不少經營糾紛,連最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曾與林國鐘對簿公堂,對他的經營能力一度感到懷疑。
最激烈爭端出現於2009年7月間,藥華召開股東會,爆發官股與民股兩派勢力激烈衝突,最後由林國鐘所代表的民股勢力占了上風,這些民股支持者中,張添就是其中一位力挺的要角。
近幾年藥華經營權穩定下來,張添自始至終都力挺藥華到底。
宏亞食品(1236)轉投資的藥華醫藥,位於中科園區蛋白質新藥廠昨(29)日落成啟用,藥華總經理林國鐘說,中科廠年產可達100萬支針劑所需藥量,藥品預計2015年上市,2017年營收將上看百億規模。
藥華並訂明年登錄興櫃,2014年掛牌上櫃。目前,藥華實收資本額為14.61億元,經濟部與國發基金各占約10%股權,宏亞持股約占8%。去年藥華營收逾5,000萬元,今年預估可達8,000萬元,年增60%。
藥華中科廠昨天舉行落成典禮,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前台灣銀行董事長張秀蓮、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台中市長胡志強,以及與藥華合作密切的歐洲製藥代表AOP研發總監克里斯多福凱雷德、凱鵬華盈中國基金董事長黃瑞晉都到場見證。
看到藥華新廠落成,尹啟銘感觸良多,他說,十幾年前台灣生物科技與新藥研發仍屬新興產業,為求開創新局,1997年時任經濟部次長的他,率團到美國波士頓參訪,因緣際會下與林國鐘初次見面,並鼓勵他回台投資,如今終於開花結果。
林國鐘表示,根據歐盟EMA規範,用於臨床3期人體臨床試驗的藥物,必須與未來上市的藥物在同一地點製造。因此藥華歷經兩年規劃,終於在中科園區興建完成符合EMA及FDA規範的cGMP蛋白質新藥廠。
藥華這座新藥廠斥資3億元、占地近千坪,主要使用均豪精密三、四樓廠房,廠區共分為微生物發酵區(生產干擾素蛋白質生物用藥)、哺乳類動物細胞發酵區(生產單抗生物用藥)等兩大區塊。
林國鐘表示,蛋白質新藥廠正式運作後,藥物全程製造時間僅需幾個星期,一次生產近10萬支針劑所需藥量,可為公司帶來相當龐大的利潤,預計2015年藥品上市後,年營收可達數十億元,2017年上看百億元。
藥華後續還有二、三期擴廠計畫,包括在中科廠投入單株抗體的抗癌藥,預計2014年建廠完成,第3期蛋白質新藥廠,則訂2015年啟動,2017年投產。
藥華今年成立屆滿9年,在新藥研發上已初見成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在2009年將P1101肝炎藥授權給AOP。AOP將P1101使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2009年開始進行人體試驗,日前完成臨床第2期人體試驗。
藥華並訂明年登錄興櫃,2014年掛牌上櫃。目前,藥華實收資本額為14.61億元,經濟部與國發基金各占約10%股權,宏亞持股約占8%。去年藥華營收逾5,000萬元,今年預估可達8,000萬元,年增60%。
藥華中科廠昨天舉行落成典禮,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前台灣銀行董事長張秀蓮、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台中市長胡志強,以及與藥華合作密切的歐洲製藥代表AOP研發總監克里斯多福凱雷德、凱鵬華盈中國基金董事長黃瑞晉都到場見證。
看到藥華新廠落成,尹啟銘感觸良多,他說,十幾年前台灣生物科技與新藥研發仍屬新興產業,為求開創新局,1997年時任經濟部次長的他,率團到美國波士頓參訪,因緣際會下與林國鐘初次見面,並鼓勵他回台投資,如今終於開花結果。
林國鐘表示,根據歐盟EMA規範,用於臨床3期人體臨床試驗的藥物,必須與未來上市的藥物在同一地點製造。因此藥華歷經兩年規劃,終於在中科園區興建完成符合EMA及FDA規範的cGMP蛋白質新藥廠。
藥華這座新藥廠斥資3億元、占地近千坪,主要使用均豪精密三、四樓廠房,廠區共分為微生物發酵區(生產干擾素蛋白質生物用藥)、哺乳類動物細胞發酵區(生產單抗生物用藥)等兩大區塊。
林國鐘表示,蛋白質新藥廠正式運作後,藥物全程製造時間僅需幾個星期,一次生產近10萬支針劑所需藥量,可為公司帶來相當龐大的利潤,預計2015年藥品上市後,年營收可達數十億元,2017年上看百億元。
藥華後續還有二、三期擴廠計畫,包括在中科廠投入單株抗體的抗癌藥,預計2014年建廠完成,第3期蛋白質新藥廠,則訂2015年啟動,2017年投產。
藥華今年成立屆滿9年,在新藥研發上已初見成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在2009年將P1101肝炎藥授權給AOP。AOP將P1101使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2009年開始進行人體試驗,日前完成臨床第2期人體試驗。
為搶攻孤兒藥、抗癌藥,或愛滋病後期用藥的市場商機,包括興櫃的中裕、智擎、上櫃的基亞,及明年打算申請興櫃掛牌的藥華醫藥,最近都忙著卡位。其中,藥華投資3億元,興建cGMP蛋白質新藥廠,昨(29)日正式啟用。
藥華總經理林國鐘表示,旗下中科蛋白質新藥廠,年產量可達100 萬支針劑,預計2015年底前,新藥可上市銷售,屆時,年營收可達1 0億元。
為擴大營運規模,公司計畫投資6億元,再進行二期擴產,生產單株抗體的癌症用藥。另公司還有三期擴產計畫。
孤兒藥「P1101」,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 (PV),藥華委託歐洲的AOP公司,2009年開始進行人體試驗,日前已完成臨床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明年將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藥華並已授權AOP,未來可在歐洲、中東及前蘇聯自治共和國等地上市銷售。
藥華新廠是以符合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規範興建的cGMP蛋白質新藥廠。林國鐘透露,新廠明年會申請EMA查廠,2014年前再將申請美國FDA查廠。
曾任美國FDA新藥審查委員的藥華董事長詹青柳表示,新廠一期,是以微生物發酵培養,生產干擾素蛋白質生物用藥。至於規畫中的二期,是用哺乳類動物細胞,培養單株抗體的抗癌用藥,及可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用藥,最快二期工程最快2013年底可擴產完成。
藥華的大股東中,包括國發基金與經濟部掌控的耀華玻璃管委會,各占1成股權、宏亞食品董事張添,約占7%∼8%股權,電子業者老闆陳朝和約占2成股權。詹青柳說,藥華經營團隊及友人,則擁有約 50%股權。
藥華的「P1101」可用於治療骨髓造血細胞增生疾病(血小板增生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及某些癌症等。
詹青柳說,未來美國市場,公司將委託策略夥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搶攻美國罕見血液疾病用藥。至於台灣等亞洲市場,藥華除了搶攻上述孤兒藥商機外,還會搶攻B、C型肝炎用藥,針對未來公司營運規畫,詹青柳說,藥華明年先申請興櫃掛牌案,後年再申請轉上櫃。
藥華新事業發展部處長李淑芬指出,孤兒藥「P1101」上市後,公司2017年營收上看百億元。據了解,藥華去年營收4千多萬元,今年營收目標上看7、8千萬元,目前營運還沒有轉虧為盈,明年營收目標上看1億元。
藥華總經理林國鐘表示,旗下中科蛋白質新藥廠,年產量可達100 萬支針劑,預計2015年底前,新藥可上市銷售,屆時,年營收可達1 0億元。
為擴大營運規模,公司計畫投資6億元,再進行二期擴產,生產單株抗體的癌症用藥。另公司還有三期擴產計畫。
孤兒藥「P1101」,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 (PV),藥華委託歐洲的AOP公司,2009年開始進行人體試驗,日前已完成臨床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明年將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藥華並已授權AOP,未來可在歐洲、中東及前蘇聯自治共和國等地上市銷售。
藥華新廠是以符合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規範興建的cGMP蛋白質新藥廠。林國鐘透露,新廠明年會申請EMA查廠,2014年前再將申請美國FDA查廠。
曾任美國FDA新藥審查委員的藥華董事長詹青柳表示,新廠一期,是以微生物發酵培養,生產干擾素蛋白質生物用藥。至於規畫中的二期,是用哺乳類動物細胞,培養單株抗體的抗癌用藥,及可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用藥,最快二期工程最快2013年底可擴產完成。
藥華的大股東中,包括國發基金與經濟部掌控的耀華玻璃管委會,各占1成股權、宏亞食品董事張添,約占7%∼8%股權,電子業者老闆陳朝和約占2成股權。詹青柳說,藥華經營團隊及友人,則擁有約 50%股權。
藥華的「P1101」可用於治療骨髓造血細胞增生疾病(血小板增生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及某些癌症等。
詹青柳說,未來美國市場,公司將委託策略夥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搶攻美國罕見血液疾病用藥。至於台灣等亞洲市場,藥華除了搶攻上述孤兒藥商機外,還會搶攻B、C型肝炎用藥,針對未來公司營運規畫,詹青柳說,藥華明年先申請興櫃掛牌案,後年再申請轉上櫃。
藥華新事業發展部處長李淑芬指出,孤兒藥「P1101」上市後,公司2017年營收上看百億元。據了解,藥華去年營收4千多萬元,今年營收目標上看7、8千萬元,目前營運還沒有轉虧為盈,明年營收目標上看1億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