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輝光電公司新聞
登錄興櫃的新纖集團旗下達輝光電(6434),為搶攻50吋至100吋以上大尺寸面板的光學膜市場,宣布投資35億至40億元,啟動擴產計畫,位於竹南廠的新產線預計明年第4季投產。
將以新產能、新產品為達輝光明年股票轉上市掛牌,布局更堅強的競爭力。
達輝光電成立於2006年10月,是新光合成纖維公司轉投資子公司,專產銷TAC膜(三醋酸纖維素)相關產品,主力應用於LCD的偏光板保護層。以下是達輝光總經理施火灶專訪紀要:
問:達輝光電今年剛辦現金增資,募集19.05億元資金,主要用途為何?
答:光學膜是資本密集度高的產業,達輝光電才上興櫃資本額已達46.36億元,可說是初入資本市場的「巨嬰」,估計再投資一條新產線的資本支出高達35億至40億元。今年登錄興櫃後,目標是明年轉上市掛牌。
隨著液晶電視面板的尺寸越來越大,達輝光位於竹南廠的第二條產線幅寬擴大為1960mm×1490mm,就是為了搶攻50吋至100吋以上大尺寸面板光學膜市場商機。
這次現金增資,原始股東國發基金也按原比例參與,增資後占比20.28%,而新纖持股約56.52%、新工環保持股比約10.79%。所募資將用於擴建第二條生產線,預計2014年第4季投產,未來量產後年產能將增加5,000萬平方米,台灣廠總產能擴至8,000萬平方米。
問:達輝光電台灣廠與德國子公司Lofo廠如何分工?
答:達輝光的願景是成為世界前三大TAC的供應者,母公司新纖在2006年6月併購瑞士Lonza集團子公司德國Lofo High Tech Film GmbH,正式跨入TAC膜產業,並成立達輝光電公司,但現在技術精進,已超越併購當時水準,甚至能把技術回饋德國廠。Lofo公司有12條舊生產線,總年產能為3,000萬平方米。
達輝除了用台灣廠的產能主攻量產型TAC膜外,也利用德國Lofo廠的12條大大小小的不同產線,進行新技術的研發,以及特殊技術膜的製造,專注於生產小量多樣的差異化光學膜產品。目前台灣及德國的產線,都是全產全銷。
台灣廠去年已經開始賺錢,德國Lofo則是小虧,今年上半年合併財報已轉虧為盈,每股稅後純益0.28元。
達輝主要客戶為偏光片廠、塗布廠,本土市場占營收七至八成,日本市場占營收一至二成,大陸比重較小。不過,達輝產品占台灣市場需求的10%之上。
將以新產能、新產品為達輝光明年股票轉上市掛牌,布局更堅強的競爭力。
達輝光電成立於2006年10月,是新光合成纖維公司轉投資子公司,專產銷TAC膜(三醋酸纖維素)相關產品,主力應用於LCD的偏光板保護層。以下是達輝光總經理施火灶專訪紀要:
問:達輝光電今年剛辦現金增資,募集19.05億元資金,主要用途為何?
答:光學膜是資本密集度高的產業,達輝光電才上興櫃資本額已達46.36億元,可說是初入資本市場的「巨嬰」,估計再投資一條新產線的資本支出高達35億至40億元。今年登錄興櫃後,目標是明年轉上市掛牌。
隨著液晶電視面板的尺寸越來越大,達輝光位於竹南廠的第二條產線幅寬擴大為1960mm×1490mm,就是為了搶攻50吋至100吋以上大尺寸面板光學膜市場商機。
這次現金增資,原始股東國發基金也按原比例參與,增資後占比20.28%,而新纖持股約56.52%、新工環保持股比約10.79%。所募資將用於擴建第二條生產線,預計2014年第4季投產,未來量產後年產能將增加5,000萬平方米,台灣廠總產能擴至8,000萬平方米。
問:達輝光電台灣廠與德國子公司Lofo廠如何分工?
答:達輝光的願景是成為世界前三大TAC的供應者,母公司新纖在2006年6月併購瑞士Lonza集團子公司德國Lofo High Tech Film GmbH,正式跨入TAC膜產業,並成立達輝光電公司,但現在技術精進,已超越併購當時水準,甚至能把技術回饋德國廠。Lofo公司有12條舊生產線,總年產能為3,000萬平方米。
達輝除了用台灣廠的產能主攻量產型TAC膜外,也利用德國Lofo廠的12條大大小小的不同產線,進行新技術的研發,以及特殊技術膜的製造,專注於生產小量多樣的差異化光學膜產品。目前台灣及德國的產線,都是全產全銷。
台灣廠去年已經開始賺錢,德國Lofo則是小虧,今年上半年合併財報已轉虧為盈,每股稅後純益0.28元。
達輝主要客戶為偏光片廠、塗布廠,本土市場占營收七至八成,日本市場占營收一至二成,大陸比重較小。不過,達輝產品占台灣市場需求的10%之上。
新纖集團旗下達輝光電(6434)本月12日登錄興櫃。法人表示,國內兩大偏光板廠皆為達輝客戶,公司接單穩定,此外,達輝因應4K2K電視、AMOLED面板需求成長,開發相關利基型耐高熱膜,有助產品毛利率提升,對營運有正面助益。
法人指出,儘管整體面板產業不景氣,但達輝主要生產之面板材料TAC膜,技術進入門檻相對高,目前技術發展已趨於成熟,產品品質穩定,有助接單量提升。
法人指出,儘管整體面板產業不景氣,但達輝主要生產之面板材料TAC膜,技術進入門檻相對高,目前技術發展已趨於成熟,產品品質穩定,有助接單量提升。
達輝光電總經理施火灶,在員工眼中是個為人海派,性格豪邁的業務高手;在母公司新光合纖任職逾30年期間,屢屢創下彪炳戰功。
2011年調任達輝光總座後,他就成功帶領台灣廠2012年轉虧為盈,今年加計德國廠的合併損益終於獲利。施火灶謙虛的說,成立七年的達輝光整體獲利,這是前人種樹累積的成果。
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繁的「寶特瓶」,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稱,就是施火灶取的。
33年前,新纖營業部經理的施火灶,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取了個既接近英文簡稱,又響亮的中文名稱,一舉打響「寶特瓶」名號,被各界沿用迄今。
施火灶的管理風格紀律嚴明,跟他開會的員工沒人敢遲到。施火灶也以身作則,每天早上八點前,就會從台北驅車抵達竹南工廠;連出國巡察海外工廠也不例外。
對於,被譽為「救火隊」,施火灶在新纖集團內,締造「賣什麼,什麼產品線就獲利」的佳績。施火灶自謙,他是什麼都不會的「通才」,於是什麼產品,他都能銷售。
2011年調任達輝光總座後,他就成功帶領台灣廠2012年轉虧為盈,今年加計德國廠的合併損益終於獲利。施火灶謙虛的說,成立七年的達輝光整體獲利,這是前人種樹累積的成果。
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繁的「寶特瓶」,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稱,就是施火灶取的。
33年前,新纖營業部經理的施火灶,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取了個既接近英文簡稱,又響亮的中文名稱,一舉打響「寶特瓶」名號,被各界沿用迄今。
施火灶的管理風格紀律嚴明,跟他開會的員工沒人敢遲到。施火灶也以身作則,每天早上八點前,就會從台北驅車抵達竹南工廠;連出國巡察海外工廠也不例外。
對於,被譽為「救火隊」,施火灶在新纖集團內,締造「賣什麼,什麼產品線就獲利」的佳績。施火灶自謙,他是什麼都不會的「通才」,於是什麼產品,他都能銷售。
新纖(1409)集團轉投資TAC膜廠達輝(6434)今(12)日登錄興櫃,登錄價新台幣15.8元。雖然今年下半年面板業景氣反轉向下,不過達輝董事長吳東昇信心滿滿,強調「要危機入市!」達輝是自有技術,而且TAC膜投資額大,進入障礙高,有信心業績會愈來愈好。
光電業再添新兵,新纖集團繼增亮膜廠友輝之後,今日TAC膜廠達輝也登錄興櫃,並且計畫在明年推動公司上市。達輝目前資本額已經有46.36億元,吳東昇表示,這是一個高資本密集度的產業,一條生產線的投資額是35億元起跳,進入障礙高。達輝是全球第三家有能力量產TAC膜的公司,目前公司有一條生產線,明年還會再投資增設一條新的生產線。雖然下半年面板業景氣稍差,但是人類眼睛看的螢幕其實愈來愈大,面板面積也在成長,所以要在危機入市,也對未來業績表現有信心。
達輝在今年8月已成功募資19.05億元,原始股東國發基金也按比例參與增資,增資後占比約20.28%,而新纖持股約56.84%、新工環保持股比率約14.18%。此次募資將用於擴建第二條生產線之用,預計 2014年第4季試車生產,屆時可以增加年產能5,000萬平方米。
達輝台灣廠去年已經開始賺錢,德國Lofo則是小虧,今年第2季公司正式轉虧為盈,稅後淨利為9,220萬元。達輝總經理施火灶表示,目前產能利用率約70%∼80%,明年目標全產全銷。公司也針對4K2 K面板和觸控面板開發出具有高溫穩定性的膜種,另外還有應用在3D 面板的位向差膜。而今年也和台灣面板廠合作,開發AMOLED應用膜種,布局下一世代顯示器應用產品。
光電業再添新兵,新纖集團繼增亮膜廠友輝之後,今日TAC膜廠達輝也登錄興櫃,並且計畫在明年推動公司上市。達輝目前資本額已經有46.36億元,吳東昇表示,這是一個高資本密集度的產業,一條生產線的投資額是35億元起跳,進入障礙高。達輝是全球第三家有能力量產TAC膜的公司,目前公司有一條生產線,明年還會再投資增設一條新的生產線。雖然下半年面板業景氣稍差,但是人類眼睛看的螢幕其實愈來愈大,面板面積也在成長,所以要在危機入市,也對未來業績表現有信心。
達輝在今年8月已成功募資19.05億元,原始股東國發基金也按比例參與增資,增資後占比約20.28%,而新纖持股約56.84%、新工環保持股比率約14.18%。此次募資將用於擴建第二條生產線之用,預計 2014年第4季試車生產,屆時可以增加年產能5,000萬平方米。
達輝台灣廠去年已經開始賺錢,德國Lofo則是小虧,今年第2季公司正式轉虧為盈,稅後淨利為9,220萬元。達輝總經理施火灶表示,目前產能利用率約70%∼80%,明年目標全產全銷。公司也針對4K2 K面板和觸控面板開發出具有高溫穩定性的膜種,另外還有應用在3D 面板的位向差膜。而今年也和台灣面板廠合作,開發AMOLED應用膜種,布局下一世代顯示器應用產品。
新纖旗下達輝光電(6434)今(12)日將以17元登錄興櫃。達輝董事長吳東昇昨天表示,僅管面板產業景氣冷颼颼,但達輝仍危機入市,並將耗資35億至40億元,啟動擴產計畫,新產線明年第4季投產。
達輝資本額46.36億元,主要法人股東為新纖占56.84%、為最大股東,其次為行政院開發基金占20.28%、新工環保科技12.99%等。
達輝台灣廠已連續二年賺錢,吳東昇指出,達輝是全球第三家可以做出TAC膜的公司,還把技術輸出德國。達輝主要產品為偏光板保護用TAC膜,台灣兩大偏光板廠都是客戶,產品外銷日本,品質獲得肯定。
新纖在2006年6月併購德國公司Lofo High Tech Film GmbH,正式跨入TAC膜產業,並成立達輝光電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技術已超越併購時的水準,更將技術回饋德國廠。
達輝總經理施火灶指出,Lofo公司有12條生產線,年產能高達3,000萬平方公尺;投資一條TAC膜生產線要35億至40億元,目前台灣有一條TAC膜生產線,已投資興建第二條產線,預計明年底投產。
他分析,達輝現階段生產偏光片保護膜,以電視應用為主,台灣面板廠力推超高解析度(4K2K)電視面板,所需偏光板用保護膜品質要求跟著提升,毛利也同步上揚,對營運有正面助益。
達輝資本額46.36億元,主要法人股東為新纖占56.84%、為最大股東,其次為行政院開發基金占20.28%、新工環保科技12.99%等。
達輝台灣廠已連續二年賺錢,吳東昇指出,達輝是全球第三家可以做出TAC膜的公司,還把技術輸出德國。達輝主要產品為偏光板保護用TAC膜,台灣兩大偏光板廠都是客戶,產品外銷日本,品質獲得肯定。
新纖在2006年6月併購德國公司Lofo High Tech Film GmbH,正式跨入TAC膜產業,並成立達輝光電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技術已超越併購時的水準,更將技術回饋德國廠。
達輝總經理施火灶指出,Lofo公司有12條生產線,年產能高達3,000萬平方公尺;投資一條TAC膜生產線要35億至40億元,目前台灣有一條TAC膜生產線,已投資興建第二條產線,預計明年底投產。
他分析,達輝現階段生產偏光片保護膜,以電視應用為主,台灣面板廠力推超高解析度(4K2K)電視面板,所需偏光板用保護膜品質要求跟著提升,毛利也同步上揚,對營運有正面助益。
由元富證券輔導的達輝光電公司將於11日舉辦興櫃法人說明會,該公司目前實收資本額為46億餘元,今年Q2合併營收10.33億元,稅前純益億元。
元富證券指出,達輝光電成立於2006年10月,2007年6月100%併購德國Lofo High Tech Film GMBH,經過技術移轉,達輝光電台灣廠T AC膜已有穩定的高品質產品銷售至國內外偏光片及塗佈大廠,同時更針對高性能應用之位相差膜、3D顯示技術所需之相位遲滯膜等LCD重要材料提出獨立專利、近期更朝向新型態AMOLED顯示器深耕發展。經營團隊以優越技術能力,自創品牌並提供客製化服務產品,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生產TAC膜之產品的廠商。
達輝光電產品主要應用於TV、NB、Monitor、手機等,該公司優異技術,受國際大廠認證。歡迎法人機構及投資人參加,地點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四樓元富證券會議室。
元富證券指出,達輝光電成立於2006年10月,2007年6月100%併購德國Lofo High Tech Film GMBH,經過技術移轉,達輝光電台灣廠T AC膜已有穩定的高品質產品銷售至國內外偏光片及塗佈大廠,同時更針對高性能應用之位相差膜、3D顯示技術所需之相位遲滯膜等LCD重要材料提出獨立專利、近期更朝向新型態AMOLED顯示器深耕發展。經營團隊以優越技術能力,自創品牌並提供客製化服務產品,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生產TAC膜之產品的廠商。
達輝光電產品主要應用於TV、NB、Monitor、手機等,該公司優異技術,受國際大廠認證。歡迎法人機構及投資人參加,地點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四樓元富證券會議室。
為打破日商獨占的地位,新纖(1409)斥資20億元與行政院
開發基金共同投資達輝光電,已在5月開始試車營運,不過,因仍
屬虧損狀態,到目前為止虧掉了9億元,幾佔資本額1/3,達輝決
定先進行減資9億元再增資13億元。新纖表示,如果開發基金不認
現增,將由該公司全部吃下,屆時持股比例可達80%。
屬於TFT-LCD用的三醋酸纖維素薄膜(TAC)市場,一直由2
家日商富士寫真(市占率80%)與柯尼卡(市占20%)所壟斷,
新纖在德國併購一家LOFO公司,取得類似技術,去年第1季由新
纖與行政院開發基金合資30億元,啟動達輝光電建廠計畫,達輝
已在今年5月開始試車營運。
不過,建廠營運之初耗費不少,到目前為止,30億元資本額
已虧掉了9億元,幾佔資本額的1/3,為了日後的營運資金,達輝
決定改善財務結構,採取先減資再增資的方式,第1步減資9億元
,然後再辦理現金增資13億元。
新纖說,達輝光電才剛試營運幾個月,仍屬虧損狀態,今年
新纖已認列達輝轉投資虧損1.26億元,不過,達輝生產的TAC遠景
不錯,也是新纖很重視跨入高科技產業的重要計畫,新纖除轉投
資達輝,也轉投資友輝、新輝等公司,都專注在LCD相關領域,
目前僅友達每月獲利3,000至4,000萬,新輝也還在虧損中。
這次達輝光電減資後再增資13億元,目前正由2大股東新纖與
開發基金正在碰商認購,原則上按出資比例,新纖占股2/3,開發
基金占1/3,不過,開發基金是否要參加現資,將在一周內揭曉,
如果放棄則新纖將全部吃下13億元的現金增資股,屆時持有達輝
股權將達80%。
新纖上半年營業淨利達1.17億元,稅前盈餘4.15億元,稅後
純益2.47億元,EPS0.17元。不過,今年上半年達輝光電稅後虧損
金額就高達1.89億元,其中新纖就要認列1.26億元虧損,達輝每
股虧損0.63元。
開發基金共同投資達輝光電,已在5月開始試車營運,不過,因仍
屬虧損狀態,到目前為止虧掉了9億元,幾佔資本額1/3,達輝決
定先進行減資9億元再增資13億元。新纖表示,如果開發基金不認
現增,將由該公司全部吃下,屆時持股比例可達80%。
屬於TFT-LCD用的三醋酸纖維素薄膜(TAC)市場,一直由2
家日商富士寫真(市占率80%)與柯尼卡(市占20%)所壟斷,
新纖在德國併購一家LOFO公司,取得類似技術,去年第1季由新
纖與行政院開發基金合資30億元,啟動達輝光電建廠計畫,達輝
已在今年5月開始試車營運。
不過,建廠營運之初耗費不少,到目前為止,30億元資本額
已虧掉了9億元,幾佔資本額的1/3,為了日後的營運資金,達輝
決定改善財務結構,採取先減資再增資的方式,第1步減資9億元
,然後再辦理現金增資13億元。
新纖說,達輝光電才剛試營運幾個月,仍屬虧損狀態,今年
新纖已認列達輝轉投資虧損1.26億元,不過,達輝生產的TAC遠景
不錯,也是新纖很重視跨入高科技產業的重要計畫,新纖除轉投
資達輝,也轉投資友輝、新輝等公司,都專注在LCD相關領域,
目前僅友達每月獲利3,000至4,000萬,新輝也還在虧損中。
這次達輝光電減資後再增資13億元,目前正由2大股東新纖與
開發基金正在碰商認購,原則上按出資比例,新纖占股2/3,開發
基金占1/3,不過,開發基金是否要參加現資,將在一周內揭曉,
如果放棄則新纖將全部吃下13億元的現金增資股,屆時持有達輝
股權將達80%。
新纖上半年營業淨利達1.17億元,稅前盈餘4.15億元,稅後
純益2.47億元,EPS0.17元。不過,今年上半年達輝光電稅後虧損
金額就高達1.89億元,其中新纖就要認列1.26億元虧損,達輝每
股虧損0.63元。
從傳統紡織業起家的新光合纖積極跨足至電此材料業,旗下投資
的達輝光電11日舉行動土典禮,將專攻面板上游關鍵材料偏光
板所需使用的TAC膜,並為國內首家TAC膜業者,總產量將
達到1.3億平方米,規劃3∼4年市佔率將達到10%,打破
TAC膜長期遭到日商壟斷的局面。
達輝光電董事長吳東昇表示,台灣面板產業產值在2007年達
到1.3兆元,佔全球市佔超過50%,2008年預估將持續
成長2成,可望上看1.6兆元,但是偏光板關鍵材料TAC膜
卻必須100%採用進口,每年貢獻的外匯金額上百億元,也阻
礙了面板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吳東昇指出,目前約8成TAC膜供應商來自日廠富士(
FUJI FILM),2成來自柯尼卡(Konica),導
致TAC膜面臨缺貨問題嚴重,達輝於2006年購併瑞士
LONZA集團旗下德國子公司LOFO公司,其為全球第3大
TAC膜製造廠,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投資10億元,達輝將是最
有機會打破壟斷的業者,並已陸續獲得台、日、德等認證。
達輝副董事長柯耀宗表示,公司預計在2009年第1季將正式
投產,第1條生產線年產量約3,500萬平方米,據估計,
2008年面板產能約5,800萬平方米,所需TAC膜約達
2.3億平方米,其產能僅佔台灣面板廠需求的15%而已,因
此未來3條生產線建置完成後,將可達到年產量1.3億平方米
,規劃3∼4年後將可在全球TAC膜市場10%市佔率,並考
慮持續擴產。
新光合纖轉投資的光學薄膜廠新輝光電在2008年1月舉行上
樑典禮,營運人員即將在3月底遷入,預計8月將正式投產,而
友輝光電則提供背光模組,形成完整布局,新光合纖將定位旗下
公司為電子材料廠,由於看好綠色能源產業,未來考慮將擴大業
務提供太陽能薄膜以及可撓式面板薄膜等產品。
的達輝光電11日舉行動土典禮,將專攻面板上游關鍵材料偏光
板所需使用的TAC膜,並為國內首家TAC膜業者,總產量將
達到1.3億平方米,規劃3∼4年市佔率將達到10%,打破
TAC膜長期遭到日商壟斷的局面。
達輝光電董事長吳東昇表示,台灣面板產業產值在2007年達
到1.3兆元,佔全球市佔超過50%,2008年預估將持續
成長2成,可望上看1.6兆元,但是偏光板關鍵材料TAC膜
卻必須100%採用進口,每年貢獻的外匯金額上百億元,也阻
礙了面板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吳東昇指出,目前約8成TAC膜供應商來自日廠富士(
FUJI FILM),2成來自柯尼卡(Konica),導
致TAC膜面臨缺貨問題嚴重,達輝於2006年購併瑞士
LONZA集團旗下德國子公司LOFO公司,其為全球第3大
TAC膜製造廠,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投資10億元,達輝將是最
有機會打破壟斷的業者,並已陸續獲得台、日、德等認證。
達輝副董事長柯耀宗表示,公司預計在2009年第1季將正式
投產,第1條生產線年產量約3,500萬平方米,據估計,
2008年面板產能約5,800萬平方米,所需TAC膜約達
2.3億平方米,其產能僅佔台灣面板廠需求的15%而已,因
此未來3條生產線建置完成後,將可達到年產量1.3億平方米
,規劃3∼4年後將可在全球TAC膜市場10%市佔率,並考
慮持續擴產。
新光合纖轉投資的光學薄膜廠新輝光電在2008年1月舉行上
樑典禮,營運人員即將在3月底遷入,預計8月將正式投產,而
友輝光電則提供背光模組,形成完整布局,新光合纖將定位旗下
公司為電子材料廠,由於看好綠色能源產業,未來考慮將擴大業
務提供太陽能薄膜以及可撓式面板薄膜等產品。
新纖(1409)董事長吳東昇昨(11)日表示,新纖轉投資
達輝光電跨入LCD上游TAC膜及補償膜,是要打破國內面板
廠全數仰賴日本進口的現況。他透露,達輝德國廠的TAC膜產
品,已通過台灣、日本及韓國客戶認證,2009年起即可在台
灣量產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吳東昇昨天是以達輝光電董事長身份出席達輝在竹科竹南園區新
廠動土典禮。他並引用工研院IEK的統計數據指出,台灣面板
業去年產值達1.3兆元,全球市占率超過五成。預測今年產值
可再成長24%,突破1.6兆元。
吳東昇強調,台灣LCD面板業上游偏光膜用的TAC膜和補償
膜,居然100%依賴進口,每年得花費約400億元外匯,也
阻礙台灣面板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他說,這也是促成新纖決定積極投入光電材料產業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有量產增亮膜的友輝光電,興建中生產精密塗布功能性薄
膜的新輝光電,以及今天動土的達輝。
吳東昇表示,新纖為布局關鍵性光學膜產業,先於2006年併
購德國LOFO廠,當年10月成立達輝,正式產銷TAC膜。
目前市售TAC膜以日本富士薄膜占八成,另外二成則由
Komica Minolta掌握。達輝將是最有機會打破日
本獨占局面者,因此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10億元,占
三分之一股權。
達輝副董事長柯耀宗指出,達輝在竹科竹南園區將規劃建置三條
生產線,初期將先建第一條生產線,預計2009年第一季底投
產,年產量3,000萬平方米。
柯耀宗說,未來擴充第二、第三條線後,總產量可1.3億平方
米,期望三、四年後可占有全球TAC膜市場的10%。
達輝光電跨入LCD上游TAC膜及補償膜,是要打破國內面板
廠全數仰賴日本進口的現況。他透露,達輝德國廠的TAC膜產
品,已通過台灣、日本及韓國客戶認證,2009年起即可在台
灣量產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吳東昇昨天是以達輝光電董事長身份出席達輝在竹科竹南園區新
廠動土典禮。他並引用工研院IEK的統計數據指出,台灣面板
業去年產值達1.3兆元,全球市占率超過五成。預測今年產值
可再成長24%,突破1.6兆元。
吳東昇強調,台灣LCD面板業上游偏光膜用的TAC膜和補償
膜,居然100%依賴進口,每年得花費約400億元外匯,也
阻礙台灣面板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他說,這也是促成新纖決定積極投入光電材料產業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有量產增亮膜的友輝光電,興建中生產精密塗布功能性薄
膜的新輝光電,以及今天動土的達輝。
吳東昇表示,新纖為布局關鍵性光學膜產業,先於2006年併
購德國LOFO廠,當年10月成立達輝,正式產銷TAC膜。
目前市售TAC膜以日本富士薄膜占八成,另外二成則由
Komica Minolta掌握。達輝將是最有機會打破日
本獨占局面者,因此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10億元,占
三分之一股權。
達輝副董事長柯耀宗指出,達輝在竹科竹南園區將規劃建置三條
生產線,初期將先建第一條生產線,預計2009年第一季底投
產,年產量3,000萬平方米。
柯耀宗說,未來擴充第二、第三條線後,總產量可1.3億平方
米,期望三、四年後可占有全球TAC膜市場的10%。
為挑戰日商獨大的三醋酸纖維素薄膜(TAC)市場,新纖(
1409)旗下生產TAC膜的達輝光電,昨日舉行動土儀式,
達輝董事長吳東昇指出,新廠預計第3季完工,明年第1季量產
,年產能3500萬平方米,目前已取得台灣與韓國面板廠認證
,量產後將可打破日商獨大局面,共同搶食400億元商機。
吳東昇說,目前全球TFT-LCD面板關鍵材料偏光膜所用的
TAC膜,全部都是在日商手中,富士寫真(FUJIFILM
)拿下80%市佔率,柯尼卡(Konica)則拿下20%,
新纖在併購德國LOFO公司後,取得相關生產技術。
他說,達輝資本額30億元,新纖投資20億元佔66%左右,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10億元,佔33.33%的股權,達
輝預計興建3條生產線。目前先建第1條生產線,年產能
3500萬平方米,市佔率約1.5%,未來再投資第2∼3條
生產線,產能將再擴充到1.3億平方米。
由於新纖近年來積極轉型,利用原有的化工基礎,跨足電子產業
用化學材料領域,整個竹南基地的投資額超過60億元。除跨入
TFT-LCD面板的關鍵材料外,達輝副董事長柯耀宗說,除
了面板產業外,綠能產業是新纖正在關注的議題,目前正在評估
包括太陽能與可撓式顯示面板等相關產業發展,未來不排除投入
相關產業中。
至於光學薄膜後段加工廠的新輝,主要作光學膜硬化處理、保護
膜、擴散膜等業務,吳東昇說目前正在裝機中,預計第3季可量
產,第1期已投資6億元,規劃4條生產線,1條生產線產能約
1400萬平方米,投產後再投資第2期作業,累計投資金額將
擴增至10億元。
1409)旗下生產TAC膜的達輝光電,昨日舉行動土儀式,
達輝董事長吳東昇指出,新廠預計第3季完工,明年第1季量產
,年產能3500萬平方米,目前已取得台灣與韓國面板廠認證
,量產後將可打破日商獨大局面,共同搶食400億元商機。
吳東昇說,目前全球TFT-LCD面板關鍵材料偏光膜所用的
TAC膜,全部都是在日商手中,富士寫真(FUJIFILM
)拿下80%市佔率,柯尼卡(Konica)則拿下20%,
新纖在併購德國LOFO公司後,取得相關生產技術。
他說,達輝資本額30億元,新纖投資20億元佔66%左右,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10億元,佔33.33%的股權,達
輝預計興建3條生產線。目前先建第1條生產線,年產能
3500萬平方米,市佔率約1.5%,未來再投資第2∼3條
生產線,產能將再擴充到1.3億平方米。
由於新纖近年來積極轉型,利用原有的化工基礎,跨足電子產業
用化學材料領域,整個竹南基地的投資額超過60億元。除跨入
TFT-LCD面板的關鍵材料外,達輝副董事長柯耀宗說,除
了面板產業外,綠能產業是新纖正在關注的議題,目前正在評估
包括太陽能與可撓式顯示面板等相關產業發展,未來不排除投入
相關產業中。
至於光學薄膜後段加工廠的新輝,主要作光學膜硬化處理、保護
膜、擴散膜等業務,吳東昇說目前正在裝機中,預計第3季可量
產,第1期已投資6億元,規劃4條生產線,1條生產線產能約
1400萬平方米,投產後再投資第2期作業,累計投資金額將
擴增至10億元。
新纖轉投資的達輝光電昨(十一)日舉行動土典禮,新纖董事長
吳東昇表示,TAC膜挾德國原廠技術,已經開始產銷,在明年
第一季三千萬平方米的新廠產能開出之後,可望佔有台灣TAC
膜市場一三%的市佔率,創造出三十億元的營業額。
新纖憑藉著在化工產業的技術實力,近年擴足電子材料領域,投
資友輝作增亮膜,新輝作光學膜後段加工,達輝則是以偏光片材
料TAC膜為主。吳東昇昨日親自出席達輝動土典禮,也顯見他
對電子材料轉投資的重視。他表示,台灣面板廠市佔率超過五○
%,去年出貨面積達五千八百萬平方米,不過原材料幾乎都仰賴
進口,以TAC膜為例,每年進口金額高達四百億元。政府相當
鼓勵面板零組件、材料在本土深耕,在資金和土地都給予相當多
的幫助。達輝資本額三十億元,其中新光合纖投資二十億元,政
府國發基金投資十億元。
達輝副董柯耀宗表示,達輝第一階段將設置一條生產線,預計在
明年第一季就可以投產,年產能約三千萬至三千五百萬平方米,
估計可以帶來三十億元的營業額。二○○六年併購德國TAC膜
公司Lofo,取得了TAC膜的製程技術和材料,如今
Lofo每年都貢獻約八億元至九億元的營業額。達輝的產品已
經通過了客戶的認證,訂單無虞。
至於今年一月才上樑的新輝,建廠進度也優於預期,近期已經開
始裝機,預計在八月就將投產。新輝第一期投資額約六億元,規
劃四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產能約一千四百萬平方米。緊接著還
會投資第二期,累計投資金額將擴增至十億元。
柯耀宗表示,有機電子絕對是未來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過去兩
年新纖也很注意OLED面板的材料發展。
吳東昇表示,TAC膜挾德國原廠技術,已經開始產銷,在明年
第一季三千萬平方米的新廠產能開出之後,可望佔有台灣TAC
膜市場一三%的市佔率,創造出三十億元的營業額。
新纖憑藉著在化工產業的技術實力,近年擴足電子材料領域,投
資友輝作增亮膜,新輝作光學膜後段加工,達輝則是以偏光片材
料TAC膜為主。吳東昇昨日親自出席達輝動土典禮,也顯見他
對電子材料轉投資的重視。他表示,台灣面板廠市佔率超過五○
%,去年出貨面積達五千八百萬平方米,不過原材料幾乎都仰賴
進口,以TAC膜為例,每年進口金額高達四百億元。政府相當
鼓勵面板零組件、材料在本土深耕,在資金和土地都給予相當多
的幫助。達輝資本額三十億元,其中新光合纖投資二十億元,政
府國發基金投資十億元。
達輝副董柯耀宗表示,達輝第一階段將設置一條生產線,預計在
明年第一季就可以投產,年產能約三千萬至三千五百萬平方米,
估計可以帶來三十億元的營業額。二○○六年併購德國TAC膜
公司Lofo,取得了TAC膜的製程技術和材料,如今
Lofo每年都貢獻約八億元至九億元的營業額。達輝的產品已
經通過了客戶的認證,訂單無虞。
至於今年一月才上樑的新輝,建廠進度也優於預期,近期已經開
始裝機,預計在八月就將投產。新輝第一期投資額約六億元,規
劃四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產能約一千四百萬平方米。緊接著還
會投資第二期,累計投資金額將擴增至十億元。
柯耀宗表示,有機電子絕對是未來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過去兩
年新纖也很注意OLED面板的材料發展。
新光合纖跨足光學薄膜 打破日廠獨霸天下 搶攻 1年百億商機
打造竹南園區的光電聚落
面板景氣在2007年暴衝火紅,但關鍵材料TAC膜一度出現
嚴重缺貨,偏光板廠面臨供貨吃緊壓力。為了打破TAC膜長期
壟斷在2大日廠富士(Fuji Film)與柯尼卡美樂達(
Konica Monilta)的局面,經濟部開始推動台廠
提高關鍵材料的自製率,新光合纖正式跨出傳統紡織的領域,轉
投資開發光學薄膜,搶攻每年TAC膜進口新台幣100億元的
市場大餅,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表示,將提高國內上游材料自製率
,打造竹南園區的光電聚落。
吳東昇表示,踏入高科技光學薄膜領域一直是新光合纖推動的方
向,為了掌握產業發展週期,新光合纖從過去的纖維轉進塑膠材
料,如今更進一步提升到工業及高科技光學薄膜研發,旗下的新
輝光電及達輝光電將生產主力集中在PET及TAC(三醋酸纖
維素)兩大業務,由於台廠自行生產,價格也將較日廠具有競爭
力。
平面顯示器被政府列為大力推動的「兩兆雙星」主要產業之一,
台灣面板廠在2007年躍居大尺寸面板出貨第1,但上游材料
卻相對趨於弱勢,其中TAC膜必須仰賴進口,關鍵原料降價不
易。達輝光電在獲得國家發展基金投資10億元後,約占該公司
增資後資本總額30億元的33.33%,將達輝光電作為台灣
第1家生產TAC膜的業者。
由於目前TAC膜的主要供貨者來自日廠,吳東昇表示,台灣每
年約進口100億元的TAC膜,顯示光學薄膜市場需求大,但
進入門檻也高,未來投入光學薄膜業務也無法在短期內達到大幅
成長的市佔率,但能提高國內關鍵材料自製率。他更明白指出,
新纖作為基礎材料加工的公司定位清楚,未來不考慮進入其他光
電產業。
除了新輝及達輝光電外,新纖轉投資的友輝光電則投入增光膜技
術研發,除了去化自家生產的光學基膜(PET/TAC)外,
並透過國際技術合作來導入光學薄膜元件的生產技術,以驗證新
纖生產的光學基膜,足見新纖積極布局光學薄膜領域的企圖心。
新纖近來轉投資動作不斷,日前曾參與衣蝶百貨第1次標售,引
起市場關注。吳東昇表示新創公司的經營風險遠大於企業重整,
由於新公司加入勢必將打破既有市場平衡勢力,可能引起其他競
爭業者廝殺,但衣蝶百貨本質不錯,重整企業的成功機率比較大
,畢竟舊企業已通過市場肯定。
打造竹南園區的光電聚落
面板景氣在2007年暴衝火紅,但關鍵材料TAC膜一度出現
嚴重缺貨,偏光板廠面臨供貨吃緊壓力。為了打破TAC膜長期
壟斷在2大日廠富士(Fuji Film)與柯尼卡美樂達(
Konica Monilta)的局面,經濟部開始推動台廠
提高關鍵材料的自製率,新光合纖正式跨出傳統紡織的領域,轉
投資開發光學薄膜,搶攻每年TAC膜進口新台幣100億元的
市場大餅,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表示,將提高國內上游材料自製率
,打造竹南園區的光電聚落。
吳東昇表示,踏入高科技光學薄膜領域一直是新光合纖推動的方
向,為了掌握產業發展週期,新光合纖從過去的纖維轉進塑膠材
料,如今更進一步提升到工業及高科技光學薄膜研發,旗下的新
輝光電及達輝光電將生產主力集中在PET及TAC(三醋酸纖
維素)兩大業務,由於台廠自行生產,價格也將較日廠具有競爭
力。
平面顯示器被政府列為大力推動的「兩兆雙星」主要產業之一,
台灣面板廠在2007年躍居大尺寸面板出貨第1,但上游材料
卻相對趨於弱勢,其中TAC膜必須仰賴進口,關鍵原料降價不
易。達輝光電在獲得國家發展基金投資10億元後,約占該公司
增資後資本總額30億元的33.33%,將達輝光電作為台灣
第1家生產TAC膜的業者。
由於目前TAC膜的主要供貨者來自日廠,吳東昇表示,台灣每
年約進口100億元的TAC膜,顯示光學薄膜市場需求大,但
進入門檻也高,未來投入光學薄膜業務也無法在短期內達到大幅
成長的市佔率,但能提高國內關鍵材料自製率。他更明白指出,
新纖作為基礎材料加工的公司定位清楚,未來不考慮進入其他光
電產業。
除了新輝及達輝光電外,新纖轉投資的友輝光電則投入增光膜技
術研發,除了去化自家生產的光學基膜(PET/TAC)外,
並透過國際技術合作來導入光學薄膜元件的生產技術,以驗證新
纖生產的光學基膜,足見新纖積極布局光學薄膜領域的企圖心。
新纖近來轉投資動作不斷,日前曾參與衣蝶百貨第1次標售,引
起市場關注。吳東昇表示新創公司的經營風險遠大於企業重整,
由於新公司加入勢必將打破既有市場平衡勢力,可能引起其他競
爭業者廝殺,但衣蝶百貨本質不錯,重整企業的成功機率比較大
,畢竟舊企業已通過市場肯定。
台灣自製光學薄膜將在 2008年 2Q量產 新輝光電舉行上樑典禮 達
輝光電 2009年加入TAC膜量產
由新光合纖的轉投資光學薄膜後加工廠新輝光電,3日舉行竹南
廠上樑典禮,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表示,新輝預計2008年第一
季完工投產,初步產能將達1,400萬平方公尺,三年內擴增
四條生產線。據悉,新輝已鎖定台灣五大偏光鏡,第二季後將展
開訂單出貨,生產TAC膜(三醋酸纖維素)的達輝光電將比鄰
而居,預計2009年開始量產。
吳東昇表示,新輝光電從2007年10月中旬動土興建,短短
不到三個月便上樑,預計第一季即可完工,效率非常快速,規劃
第一期將投資6億元,2008年內繼續加碼投資4億元,提供
光學材料精密塗佈。此外,達輝光電則投資新台幣50億元,
2008年將先投入20億元,生產基礎光學膜的TAC材料,
兩家業只將形成上下游整合的產業鏈。
新輝光電預計將在三年內將架設四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產能可
達1,400萬平方公尺,目前陸續向潛在客戶進行訂單接洽,
包括達信光電、奇美材料、力特光電、晶威、住華等五大偏光板
業者,由於達輝光電尚未正式營運,新輝光電初期將先生產
PET光學薄膜,主要用途為貼在偏光板上的保護膜。據統計,
台灣每年偏光板需求量達到7,000萬平方公尺,等於為
PED薄膜提供龐大開發市場的商機。
至於達輝光電,廠區預定地位於新輝光電竹南廠新廠的隔壁,預
計2008年第一季將動土建廠,2009年底前可望完工量產
,預計產能將達到3,000萬平方公尺,將是台灣第一家生產
TAC膜的業者,新纖在2006年6月便斥資12.12億元
,買下瑞士LONZA集團旗下德國子公司LOFO公司,取得
光學薄膜製作技術。
輝光電 2009年加入TAC膜量產
由新光合纖的轉投資光學薄膜後加工廠新輝光電,3日舉行竹南
廠上樑典禮,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表示,新輝預計2008年第一
季完工投產,初步產能將達1,400萬平方公尺,三年內擴增
四條生產線。據悉,新輝已鎖定台灣五大偏光鏡,第二季後將展
開訂單出貨,生產TAC膜(三醋酸纖維素)的達輝光電將比鄰
而居,預計2009年開始量產。
吳東昇表示,新輝光電從2007年10月中旬動土興建,短短
不到三個月便上樑,預計第一季即可完工,效率非常快速,規劃
第一期將投資6億元,2008年內繼續加碼投資4億元,提供
光學材料精密塗佈。此外,達輝光電則投資新台幣50億元,
2008年將先投入20億元,生產基礎光學膜的TAC材料,
兩家業只將形成上下游整合的產業鏈。
新輝光電預計將在三年內將架設四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產能可
達1,400萬平方公尺,目前陸續向潛在客戶進行訂單接洽,
包括達信光電、奇美材料、力特光電、晶威、住華等五大偏光板
業者,由於達輝光電尚未正式營運,新輝光電初期將先生產
PET光學薄膜,主要用途為貼在偏光板上的保護膜。據統計,
台灣每年偏光板需求量達到7,000萬平方公尺,等於為
PED薄膜提供龐大開發市場的商機。
至於達輝光電,廠區預定地位於新輝光電竹南廠新廠的隔壁,預
計2008年第一季將動土建廠,2009年底前可望完工量產
,預計產能將達到3,000萬平方公尺,將是台灣第一家生產
TAC膜的業者,新纖在2006年6月便斥資12.12億元
,買下瑞士LONZA集團旗下德國子公司LOFO公司,取得
光學薄膜製作技術。
新纖轉投資的新輝光電昨(三)日舉行上樑典禮,新纖董事長吳
東昇表示,作增亮膜的友輝已經量產,TAC膜也已貢獻營業額。
現在規劃進一步投資新輝作光學膜後段加工,並且投資達輝增加
TAC膜產能,預計將在竹南基地投資六十億元,建構光學材料小
聚落。
台灣面板產業商機龐大,不少傳統產業業者基於其技術背景,近
年開始跨足相關面板材料的開發,希望藉此為公司挹注新的成長
動能。吳東昇表示,新輝是繼友輝之後,新纖在光電材料領域轉
投資的第二家公司,也代表新纖往材料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
TAC膜等光學材料目前仍是由日廠主導,台灣一年進口金額高達
一百億元,為了提高自製率,政府相當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光學材
料。新輝去年宣布進駐竹科竹南基地,在去年十月中破土,僅兩
個月時間就舉行上樑典禮,效率相當驚人。
新輝是光學薄膜後段加工廠,主要作光學膜硬化處理、保護膜、
擴散膜等,第一期已投資六億元,規劃四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
產能約一千四百萬平方米,預計今年第一季完工、第二季投產。
緊接著還會投資第二期,累計投資金額將擴增至十億元,雖然還
沒量產卻已經和客戶接觸。
吳東昇表示,新纖還將在新輝旁邊投資光學膜材料TAC膜公司達
輝,將於下個月動土,二○○九年底量產,預計投資金額約五十
億元,未來希望在竹南基地發展成光學材料小聚落。
對於自家的技術實力,吳東昇顯得很有信心,除了本業技術延伸
之外,也和其他外來團隊合作,二○○六年以十二億元買下德國
TAC膜公司Lofo,取得TAC膜的製程技術和材料,而Lofo每年都貢
獻約八億元至九億元的營業額,設立達輝則是進一步在台灣順勢
擴充產能。至於生產增亮膜的友輝也已經在去年量產,未來也將
視市況擴產。
東昇表示,作增亮膜的友輝已經量產,TAC膜也已貢獻營業額。
現在規劃進一步投資新輝作光學膜後段加工,並且投資達輝增加
TAC膜產能,預計將在竹南基地投資六十億元,建構光學材料小
聚落。
台灣面板產業商機龐大,不少傳統產業業者基於其技術背景,近
年開始跨足相關面板材料的開發,希望藉此為公司挹注新的成長
動能。吳東昇表示,新輝是繼友輝之後,新纖在光電材料領域轉
投資的第二家公司,也代表新纖往材料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
TAC膜等光學材料目前仍是由日廠主導,台灣一年進口金額高達
一百億元,為了提高自製率,政府相當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光學材
料。新輝去年宣布進駐竹科竹南基地,在去年十月中破土,僅兩
個月時間就舉行上樑典禮,效率相當驚人。
新輝是光學薄膜後段加工廠,主要作光學膜硬化處理、保護膜、
擴散膜等,第一期已投資六億元,規劃四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
產能約一千四百萬平方米,預計今年第一季完工、第二季投產。
緊接著還會投資第二期,累計投資金額將擴增至十億元,雖然還
沒量產卻已經和客戶接觸。
吳東昇表示,新纖還將在新輝旁邊投資光學膜材料TAC膜公司達
輝,將於下個月動土,二○○九年底量產,預計投資金額約五十
億元,未來希望在竹南基地發展成光學材料小聚落。
對於自家的技術實力,吳東昇顯得很有信心,除了本業技術延伸
之外,也和其他外來團隊合作,二○○六年以十二億元買下德國
TAC膜公司Lofo,取得TAC膜的製程技術和材料,而Lofo每年都貢
獻約八億元至九億元的營業額,設立達輝則是進一步在台灣順勢
擴充產能。至於生產增亮膜的友輝也已經在去年量產,未來也將
視市況擴產。
新纖旗下增光膜廠 第 2季投產 布局百貨金融 擬標衣蝶 全吃稻江
銀股權
化纖大廠新纖(1409)積極發展化纖本業、光學、金融3大
領域,董事長吳東昇昨表示,旗下增光膜廠新輝光電第2季可投
產,TAC膜廠達輝光電也預計下月動工,3大光電膜材廠
2009年布局完成。至於化纖本業,則轉型高毛利的生產瓶用
酯粒,日產能約500噸,明年中擴充至750噸,穩居台灣第
2大瓶用酯粒廠。
看準台灣TFT-LCD發展潛力,新纖近年開始積極跨入科技
產業,100%轉投資光學薄膜後加工廠新輝昨舉行上樑典禮,
吳東昇表示,預計第1季可完工,第2季量產,年產能將達
1400萬平方米。
吳東昇進一步分析,目前台灣TAC膜的市場規模約100億元
,而生產TAC膜及補償膜的達輝光電,併購德國LOFO取得
關鍵生產技術,並獲得國發基金投資10億元後,預計下個月可
動工設廠。
達輝投資額為50億元,初期先投資20億元,建立3條TAC
膜生產線,明年底前可完工量產,旗下3大光電膜材廠布局即正
式完成。
法人分析,國內三醋酸纖維素膜(TAC Film)主要供貨
廠為富士寫真與Konica,在新纖投入後,可打破日廠主導
的局面。未來將直接供應給台灣TFT-LCD面板廠上游偏光
膜廠商,如力特(3051)、晶威、奇美材料與達信(
8215)等使用。
至於化纖本業,新纖總經理魏忠亮表示,近年下游紡紗廠紛紛外
移,國內生產聚酯棉早已不具優勢,新纖正逐漸轉型,雖然仍維
持單日約90噸的特殊棉產能,但其餘皆改做PET瓶用酯粒,
目前日產能約500噸,並將持續擴產,2009年中應可達到
750噸,國內產能僅次於遠紡(1402)。
魏忠亮還說,原有供給衣著用的POY(聚酯絲)、DTY(加
工絲)結構也在改變,原本單日約300噸的產能,現在有近
80噸改攻高毛利的輪胎、工業用紗,未來產能不排除持續擴充
。魏忠亮進一步說,公司化纖本業目前已有7成以上的比例屬於
非衣著類領域。
針對日前新纖有意投標衣蝶百貨,吳東昇昨親自證實,衣蝶本身
體質不錯,加上自己有過企業重建經驗,若衣蝶舉辦第2次標售
,新纖應不會缺席。
至於稻江商銀持股,吳東昇說,目前新纖已取得25%股權,若
法令允許,新纖願持續加碼,甚至買下稻江全數股權。
銀股權
化纖大廠新纖(1409)積極發展化纖本業、光學、金融3大
領域,董事長吳東昇昨表示,旗下增光膜廠新輝光電第2季可投
產,TAC膜廠達輝光電也預計下月動工,3大光電膜材廠
2009年布局完成。至於化纖本業,則轉型高毛利的生產瓶用
酯粒,日產能約500噸,明年中擴充至750噸,穩居台灣第
2大瓶用酯粒廠。
看準台灣TFT-LCD發展潛力,新纖近年開始積極跨入科技
產業,100%轉投資光學薄膜後加工廠新輝昨舉行上樑典禮,
吳東昇表示,預計第1季可完工,第2季量產,年產能將達
1400萬平方米。
吳東昇進一步分析,目前台灣TAC膜的市場規模約100億元
,而生產TAC膜及補償膜的達輝光電,併購德國LOFO取得
關鍵生產技術,並獲得國發基金投資10億元後,預計下個月可
動工設廠。
達輝投資額為50億元,初期先投資20億元,建立3條TAC
膜生產線,明年底前可完工量產,旗下3大光電膜材廠布局即正
式完成。
法人分析,國內三醋酸纖維素膜(TAC Film)主要供貨
廠為富士寫真與Konica,在新纖投入後,可打破日廠主導
的局面。未來將直接供應給台灣TFT-LCD面板廠上游偏光
膜廠商,如力特(3051)、晶威、奇美材料與達信(
8215)等使用。
至於化纖本業,新纖總經理魏忠亮表示,近年下游紡紗廠紛紛外
移,國內生產聚酯棉早已不具優勢,新纖正逐漸轉型,雖然仍維
持單日約90噸的特殊棉產能,但其餘皆改做PET瓶用酯粒,
目前日產能約500噸,並將持續擴產,2009年中應可達到
750噸,國內產能僅次於遠紡(1402)。
魏忠亮還說,原有供給衣著用的POY(聚酯絲)、DTY(加
工絲)結構也在改變,原本單日約300噸的產能,現在有近
80噸改攻高毛利的輪胎、工業用紗,未來產能不排除持續擴充
。魏忠亮進一步說,公司化纖本業目前已有7成以上的比例屬於
非衣著類領域。
針對日前新纖有意投標衣蝶百貨,吳東昇昨親自證實,衣蝶本身
體質不錯,加上自己有過企業重建經驗,若衣蝶舉辦第2次標售
,新纖應不會缺席。
至於稻江商銀持股,吳東昇說,目前新纖已取得25%股權,若
法令允許,新纖願持續加碼,甚至買下稻江全數股權。
新光合纖董事長董事長吳東昇昨(3)日表示,衣蝶百貨和東隆
五金一樣,是具有重建價值的企業,如果衣蝶百貨再標售,「新
纖仍有興趣出手」。
吳東昇昨天一早南下趕赴竹南科學園區,主持轉投資新輝光電上
樑典禮。近來新纖積極多角化,包括轉投資光電產業、投資稻江
銀行,甚至參與衣蝶百貨標售案,引起市場關注。
對短期內大手筆取得稻江銀行25%股權,吳東昇昨天說,稻江
銀行的價值遠高於每股淨值,要不是礙於法令規定25%的投資
上限,「會整個把稻江銀買下來」。他強調,未來稻江銀行營運
將專注於M型社會左邊的社會結構客層,以利基市場闖出重圍。
至於新投資生產TFT- LCD上游材料薄膜鍍膜及基材的新
輝光電,今年將增資到10億元,第一季即可完工、第二季試產
,年產能可達1,400萬平方米;另投資50億元的達輝光電
,也將於第一季動工興建,規劃2009年第四季量產光學膜基
材。
吳東昇昨天並針對新纖集團光電、化纖及金融等事業版圖,一一
勾勒未來發展的藍圖。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新纖為何會參與衣蝶百貨的標售?還會不會再投標?
答:新纖過去從上游化纖做到下游織布、染整及成衣,因生產條
件優勢不再,下游事業逐步縮減,但我認為台灣產業向下延伸,
做到成衣甚至通路,具有很高附加價值,就像是日本東麗
(Toray)企業從纖維朝下游延伸做到百貨通路,在大陸賺
大錢。
參與衣蝶標售案是希望讓好的事業得以重生,我過去是企業重建
協會的會長,東隆五金的重整案,就是我在台證時做的,從財務
規劃到行銷通路架構,東隆五金重整成功,讓千餘名員工保有工
作。
企業重建很重要,我看好衣蝶的專業團隊。東隆五金當初要找投
資者時,也沒人願意投資,如果衣蝶再標售,我仍有興趣。
問:新纖在短期間內購足稻江銀行25%股權的投資上限,當時
買進金額遠高於市價,是做何規劃?
答:稻江銀行每股淨值逾20元,雖然他規模小,但現有22家
分行在單一市場的密度高,呆帳覆蓋率百分百,獲利很紮實,其
投資價值遠高於淨值,新纖平均取得稻江銀行的成本約為每股
18元,低於其淨值。
在大家談大金控的時代,未來稻江銀行會專注M型社會左邊的社
會客層,以小企業、社區服務的小而美利基,闖出重圍,「做這
個比較有成就感」,就像是新光證券切入利基市場,去年每股獲
利逾1元,這兩年來獲利成長三、四十倍。
問:光電事業版圖的規劃為何?
答:三醋酸纖維素膜(TAC)一年市場規模約新台幣100
億元,過去主要由日商掌握;新纖除投資達輝光電,投入生產
TAC基礎薄膜外,也斥資6億餘元,成立新輝,投入薄膜後加
工鍍膜處理,以提升台灣面板產業上游材料自製率。
新輝預定今年第一季便可完工,第二季試產。至於達輝光電,新
廠區即位於新輝光電竹南新廠隔壁,預計今年第一季將動土建廠
,初步規劃今年將投入20億元資金,2009年底前可望完工
量產;隨著新輝與達輝的加入,將促進竹科竹南基地成為光電材
料的群聚效應。。
問:新纖未來是否打算加碼本業?
答:因為產業結構調整有成,去年新纖化纖本業獲利是七、八年
來表現最好的一年,由於瓶用酯粒「錢」景看好,規劃再擴建
50%產能,由日聚合500公噸擴增到750公噸,最快明年
中開出;聚酯棉產能雖然縮減,但附加價值高,例如獨家開發抗
起毛球利基產品,比一般產品每公斤多15元,平均毛利率約
20%到30%。目前新纖非衣著用的纖維產品占整體產能七成
,除薄膜、瓶用酯粒外,工業及輪胎用紗的產能雖低,但同樣具
利基性。
五金一樣,是具有重建價值的企業,如果衣蝶百貨再標售,「新
纖仍有興趣出手」。
吳東昇昨天一早南下趕赴竹南科學園區,主持轉投資新輝光電上
樑典禮。近來新纖積極多角化,包括轉投資光電產業、投資稻江
銀行,甚至參與衣蝶百貨標售案,引起市場關注。
對短期內大手筆取得稻江銀行25%股權,吳東昇昨天說,稻江
銀行的價值遠高於每股淨值,要不是礙於法令規定25%的投資
上限,「會整個把稻江銀買下來」。他強調,未來稻江銀行營運
將專注於M型社會左邊的社會結構客層,以利基市場闖出重圍。
至於新投資生產TFT- LCD上游材料薄膜鍍膜及基材的新
輝光電,今年將增資到10億元,第一季即可完工、第二季試產
,年產能可達1,400萬平方米;另投資50億元的達輝光電
,也將於第一季動工興建,規劃2009年第四季量產光學膜基
材。
吳東昇昨天並針對新纖集團光電、化纖及金融等事業版圖,一一
勾勒未來發展的藍圖。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新纖為何會參與衣蝶百貨的標售?還會不會再投標?
答:新纖過去從上游化纖做到下游織布、染整及成衣,因生產條
件優勢不再,下游事業逐步縮減,但我認為台灣產業向下延伸,
做到成衣甚至通路,具有很高附加價值,就像是日本東麗
(Toray)企業從纖維朝下游延伸做到百貨通路,在大陸賺
大錢。
參與衣蝶標售案是希望讓好的事業得以重生,我過去是企業重建
協會的會長,東隆五金的重整案,就是我在台證時做的,從財務
規劃到行銷通路架構,東隆五金重整成功,讓千餘名員工保有工
作。
企業重建很重要,我看好衣蝶的專業團隊。東隆五金當初要找投
資者時,也沒人願意投資,如果衣蝶再標售,我仍有興趣。
問:新纖在短期間內購足稻江銀行25%股權的投資上限,當時
買進金額遠高於市價,是做何規劃?
答:稻江銀行每股淨值逾20元,雖然他規模小,但現有22家
分行在單一市場的密度高,呆帳覆蓋率百分百,獲利很紮實,其
投資價值遠高於淨值,新纖平均取得稻江銀行的成本約為每股
18元,低於其淨值。
在大家談大金控的時代,未來稻江銀行會專注M型社會左邊的社
會客層,以小企業、社區服務的小而美利基,闖出重圍,「做這
個比較有成就感」,就像是新光證券切入利基市場,去年每股獲
利逾1元,這兩年來獲利成長三、四十倍。
問:光電事業版圖的規劃為何?
答:三醋酸纖維素膜(TAC)一年市場規模約新台幣100
億元,過去主要由日商掌握;新纖除投資達輝光電,投入生產
TAC基礎薄膜外,也斥資6億餘元,成立新輝,投入薄膜後加
工鍍膜處理,以提升台灣面板產業上游材料自製率。
新輝預定今年第一季便可完工,第二季試產。至於達輝光電,新
廠區即位於新輝光電竹南新廠隔壁,預計今年第一季將動土建廠
,初步規劃今年將投入20億元資金,2009年底前可望完工
量產;隨著新輝與達輝的加入,將促進竹科竹南基地成為光電材
料的群聚效應。。
問:新纖未來是否打算加碼本業?
答:因為產業結構調整有成,去年新纖化纖本業獲利是七、八年
來表現最好的一年,由於瓶用酯粒「錢」景看好,規劃再擴建
50%產能,由日聚合500公噸擴增到750公噸,最快明年
中開出;聚酯棉產能雖然縮減,但附加價值高,例如獨家開發抗
起毛球利基產品,比一般產品每公斤多15元,平均毛利率約
20%到30%。目前新纖非衣著用的纖維產品占整體產能七成
,除薄膜、瓶用酯粒外,工業及輪胎用紗的產能雖低,但同樣具
利基性。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