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中油 | 2025/05/21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30,1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707901 | 李順欽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星期三
油價下滑的利空與利多 |台灣中油
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宣布本周繼續調降汽油價格,創下連續七周調 降油價的紀錄,而且每公升一口氣調降0.9元,是一年半以來最大的 單周降幅。調降後92無鉛汽油接近每公升30元的關卡,95無鉛汽油為 每公升31.5元,98無鉛汽油則為33.5元;調降後的92無鉛汽油價格, 已經是過去四年來的最低,95與98則創下32個月以來的新低。
這波油價的調降,對消費者來說「非常有感」。從九月一日第一次 調降起算,民眾到加油站加油,每公升累計調降了2.7元,一個半月 降幅8%,每次加油1,200元的汽車車主,就節省近100元的油費,堪 稱是過去五年來,最為有感的一次油價調降。
但是,從國際原油價格的跌勢來看,台灣消費者享受的油價下跌利 多,還是不如國際油價的跌幅。今年上半年,北海布侖特原油一直維 持在每桶110美元上下,六月初還一度突破113美元,隨後就開始長達 三個月的跌勢,而且跌幅絲毫沒有煞車的跡象。到了十月中旬,布侖 特原油價格已經跌至每桶84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則跌至82美元,西 德州原油跌幅超過20%,北海布侖特油價則較六月高點下挫近25%。
布侖特原油四個月累計出現25%的跌幅,不是正常的短期波動,傳 達出的訊號則是國際油價已經打破過去五年的均衡點,一路跌向每桶 80美元,與2009年的價位看齊。
國際油價在2007年從一桶65美元的價位起漲,短短半年之內飆漲一 倍至145美元的天價,隨後就在金融海嘯的浪潮中跌回起漲點。在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國際油價有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在每桶80至100美 元的區間整理,一直到2010年底確認全球經濟已經走出急診室,特別 是能源需求大國中國每年的經濟仍然維持8%的速度增長之後,油價 才跳上95至105美元的區間,維持長達40個月之久。
2014年第三季的油價重挫,代表過去四年的平衡架構已在重新調整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量化寬鬆、刺激全球經濟復甦的效應告一段 落,全球經濟進入新的調整期,產油國與購油國之間的供需必須重新 尋找另一個平衡點,這是絕對不能輕忽的重大趨勢。
我們觀察到的趨勢之一是,美國正在快速從石油進口國,轉變成為 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主要關鍵就在頁岩油持續投產後,德州原油 產量在過去三年內,從每日120萬桶的規模,暴增2.5倍到日產300萬 桶原油。德州是美國最重要的原油產地,1980年之前曾經達到日產2 40萬桶的水準,其後長達30年的時間產量不斷下降,一直到2000年之 後持續長達十年維持在120萬桶的產量。過去三年德州產油量的暴增 ,打破了長達30年供需平衡,勢必對全球的能源市場帶來結構性的轉 變。
讓我們驚訝的是,德州產油量大增之後,日產300萬桶的產量,已 經與伊拉克、伊朗相當,加計其他州的產量後,美國整體的原油產量 更已經逼近日產900萬桶,挑戰OPEC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的960萬 桶。如果美國政府維持現行的能源政策,那麼2015年、最遲2016年美 國將會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日產1,000萬桶原油的超級產油國。
美國產油量大增,給原本就面臨經濟下滑危機的主要產油國造成雪 上加霜的壓力。南美產油大國委內瑞拉在強人查維斯過世之後,陷入 60%通貨膨脹、汽車產量暴跌83%、零售額萎縮50%的深淵,國家經 濟幾乎崩盤,只能不斷低價賣油來維持現金流動;遭到歐盟與美國經 濟制裁的俄羅斯,雖然國家公布的GDP還維持零成長,但是國家財政 平衡點在油價每桶96美元時,實際上也已經陷入必須靠著大量低價賣 油來維持必要的現金收入,卻又因此造成油價進一步下跌的負面循環 。
我們也注意到過去令人生畏的OPEC出現崩解的前兆。今年八月,科 威特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違反慣例,在未曾事先知會其它會員國的情 況下,逕自宣布調降九月份的現貨出口報價;隨後沙烏地阿拉伯跟進 ,其他OPEC國家眼見產油老大哥都不遵循卡特爾的成規,也各自走上 殺價互砍的道路。
對台灣來說,國際油價的下挫代表了全球總體經濟的轉軌,油價下 挫之後是否會讓搖搖欲墜的亞洲與歐洲景氣重新找到著力點,值得密 切觀察。油價下挫背後所透露的中國經濟減速,俄羅斯、委內瑞拉乃 至中東國家急著求現金的現象,更是觀察金融市場安危重要的指標。
油價下跌也是馬政府力挽狂瀾的絕佳機會,因為對消費者而言,每 周加油的費用下降的確「有感」。再者,天然氣的價格早在八月就已 經大跌兩成,從2010年至今天然氣價格一路走跌,累計跌幅超過五成 ,早已腰斬,政府如果儘速將天然氣價格的下滑回饋給消費者與攤販 商家,對於緩和瀕臨氣爆邊緣的民怨,當然也會有紓解的效果。
這波油價的調降,對消費者來說「非常有感」。從九月一日第一次 調降起算,民眾到加油站加油,每公升累計調降了2.7元,一個半月 降幅8%,每次加油1,200元的汽車車主,就節省近100元的油費,堪 稱是過去五年來,最為有感的一次油價調降。
但是,從國際原油價格的跌勢來看,台灣消費者享受的油價下跌利 多,還是不如國際油價的跌幅。今年上半年,北海布侖特原油一直維 持在每桶110美元上下,六月初還一度突破113美元,隨後就開始長達 三個月的跌勢,而且跌幅絲毫沒有煞車的跡象。到了十月中旬,布侖 特原油價格已經跌至每桶84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則跌至82美元,西 德州原油跌幅超過20%,北海布侖特油價則較六月高點下挫近25%。
布侖特原油四個月累計出現25%的跌幅,不是正常的短期波動,傳 達出的訊號則是國際油價已經打破過去五年的均衡點,一路跌向每桶 80美元,與2009年的價位看齊。
國際油價在2007年從一桶65美元的價位起漲,短短半年之內飆漲一 倍至145美元的天價,隨後就在金融海嘯的浪潮中跌回起漲點。在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國際油價有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在每桶80至100美 元的區間整理,一直到2010年底確認全球經濟已經走出急診室,特別 是能源需求大國中國每年的經濟仍然維持8%的速度增長之後,油價 才跳上95至105美元的區間,維持長達40個月之久。
2014年第三季的油價重挫,代表過去四年的平衡架構已在重新調整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量化寬鬆、刺激全球經濟復甦的效應告一段 落,全球經濟進入新的調整期,產油國與購油國之間的供需必須重新 尋找另一個平衡點,這是絕對不能輕忽的重大趨勢。
我們觀察到的趨勢之一是,美國正在快速從石油進口國,轉變成為 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主要關鍵就在頁岩油持續投產後,德州原油 產量在過去三年內,從每日120萬桶的規模,暴增2.5倍到日產300萬 桶原油。德州是美國最重要的原油產地,1980年之前曾經達到日產2 40萬桶的水準,其後長達30年的時間產量不斷下降,一直到2000年之 後持續長達十年維持在120萬桶的產量。過去三年德州產油量的暴增 ,打破了長達30年供需平衡,勢必對全球的能源市場帶來結構性的轉 變。
讓我們驚訝的是,德州產油量大增之後,日產300萬桶的產量,已 經與伊拉克、伊朗相當,加計其他州的產量後,美國整體的原油產量 更已經逼近日產900萬桶,挑戰OPEC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的960萬 桶。如果美國政府維持現行的能源政策,那麼2015年、最遲2016年美 國將會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日產1,000萬桶原油的超級產油國。
美國產油量大增,給原本就面臨經濟下滑危機的主要產油國造成雪 上加霜的壓力。南美產油大國委內瑞拉在強人查維斯過世之後,陷入 60%通貨膨脹、汽車產量暴跌83%、零售額萎縮50%的深淵,國家經 濟幾乎崩盤,只能不斷低價賣油來維持現金流動;遭到歐盟與美國經 濟制裁的俄羅斯,雖然國家公布的GDP還維持零成長,但是國家財政 平衡點在油價每桶96美元時,實際上也已經陷入必須靠著大量低價賣 油來維持必要的現金收入,卻又因此造成油價進一步下跌的負面循環 。
我們也注意到過去令人生畏的OPEC出現崩解的前兆。今年八月,科 威特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違反慣例,在未曾事先知會其它會員國的情 況下,逕自宣布調降九月份的現貨出口報價;隨後沙烏地阿拉伯跟進 ,其他OPEC國家眼見產油老大哥都不遵循卡特爾的成規,也各自走上 殺價互砍的道路。
對台灣來說,國際油價的下挫代表了全球總體經濟的轉軌,油價下 挫之後是否會讓搖搖欲墜的亞洲與歐洲景氣重新找到著力點,值得密 切觀察。油價下挫背後所透露的中國經濟減速,俄羅斯、委內瑞拉乃 至中東國家急著求現金的現象,更是觀察金融市場安危重要的指標。
油價下跌也是馬政府力挽狂瀾的絕佳機會,因為對消費者而言,每 周加油的費用下降的確「有感」。再者,天然氣的價格早在八月就已 經大跌兩成,從2010年至今天然氣價格一路走跌,累計跌幅超過五成 ,早已腰斬,政府如果儘速將天然氣價格的下滑回饋給消費者與攤販 商家,對於緩和瀕臨氣爆邊緣的民怨,當然也會有紓解的效果。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