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南山人壽 | 2025/07/21 | 14.83 | 15 | 14.84 | 146,992,46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11456006 | 尹崇堯 | 17.32 | 16.8 | 17.42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3年07月15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南山幸福轉型 服務衝第一 |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創立於1963年7月1日,由當時台灣知名的仕紳賢達共同出資成立,開幕時,當時擔任財政部長的嚴家淦也蒞臨剪綵,可見南山的成立是當時政經界的一大盛事。
南山人壽對產業的重要貢獻之一,是將過去的人情保險模式,轉入專業化經營,大幅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1960年代,台灣壽險市場的模式,是一般人口中所說的「拉保險」,從業人員多為兼職的家庭主婦,透過親戚、鄰居販售人情保單。
1970年AIG投資接辦南山,引進國際專業訓練資源,招募一批擁有大專院校學歷、從未接觸保險也毫無人脈基礎的業務人員,成立DS業務部隊(Direct Sales),進行為期一年的業務基礎訓練,推出「陌生拜訪」的新銷售模式。
南山的DS業務部隊,為保險業務人員形塑了有別以往的清新形象,服務態度誠懇踏實,不糾纏強賣保單,為客戶量身規劃需要的保障。這些特質,逐步扭轉當時民眾對保險的看法,奠定南山獨樹一格的業界地位。
50年來,南山能在業界屹立不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商品創新的能力以及敏銳的社會需求嗅覺。
早期意外險的銷售主要依附在車險之下,劃歸於產險公司,後來開放壽險公司銷售,也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970年,南山首先成立個人意外險業務部門,才為台灣的意外險市場帶來轉變。
首先是推出幾款低保費的意外險保單,一張只要5元,提供保額1萬元、受傷實支實付最高1,000元的保障,逐步打開社會對意外險的接受度。
除個人意外險,南山配合特定行業與族群的需求設計不同保單,例如全台第一張「警察保險」;為經濟弱勢族群開發第一張可個人投保的微型傷害險等。
E化到M化
抓緊時代需求
因應時代需求,南山在醫療險和理財型商品上各有創新表現。1975年首先推出癌症住院費用給付保險,同時南山也是第一家開辦重大燒燙傷保險、帳戶型長看險以及優體保單的保險公司。
1978年首先推出的增值分紅壽險特別條款,則是台灣保單分紅觀念先驅;南山也是第一家獲得財富管理執照的保險公司。
從E化到M化,南山不僅表現在商品上,也展現在服務的效率和深度上。自1989年就開始進行企業E化,開啟保險業電腦化新紀元;到2001年相繼建置自動化核保系統、線上快速投保系統等。
隨著行動工具逐漸普及,南山結合雲端科技,於2010年推出全方位且全年無休的行動智慧網,並於2011年率先推出行動服務櫃檯,用iPad即時協助臨櫃保戶查詢保單資訊。
隨著M化科技發展,南山於2012年推出行動投保通,為業界第一的互動式線上投保平台,提供保戶便利、即時的創新行動服務。
2008年對南山來說,是充滿變化的一年。母公司AIG集團受金融海嘯衝擊而爆發財務危機,被迫出售南山股權,短短三年內,是南山近年來最嚴重的低潮期。直到2011年股權移轉底定,潤成投資入主南山後帶來嶄新氣象。
潤成接手三個月後,南山新契約保費收入就由原本的第九名迅速衝回第三名,2012年總保費收入高達4,632億元,比前一年成長六成,稅後純益成長近六倍。
今年前五個月稅後純益更達52億元,寫下台灣第一家大規模由完全的外商公司轉變為100%本土企業的成功傳奇。
新南山的一大特色就是強調溫暖理賠,特別重視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為保戶爭取最大權益,展現出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
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指出,保險是關懷的事業,許多保險公司想盡辦法不賠,但南山卻是想盡方法理賠,希望不僅能給保戶依靠和保障,也能帶給保戶幸福與溫暖。
例如有位罹癌保戶逝世時保單已過期,按照法規是無法進行理賠的,但南山卻想辦法從保戶過去的醫療紀錄中,找出過去進行穿刺檢查時已發現罹癌,而那時保單是有效的,因此可以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進行理賠。
勇於實踐給保戶的承諾,讓南山創下申訴率僅萬分之0.07的標竿紀錄,更連續11年勇奪現代保險雜誌最佳理賠殊榮,寫下保險業實踐企業承諾的典範。
在地深耕
活絡地方經濟
秉持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新南山也致力於在地深耕,希望集結地方資源和力量,協助城鎮活絡經濟。例如連續兩年與台東縣政府合作「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連續兩年贊助「宜蘭國際童玩節」、與彰化縣政府合辦「台灣燈會」等。
而各地通訊處同仁也會自發性投入地方活動,提供免費借用單車及觀光導覽服務來行銷在地特色,透過企業之力協助地方觀光及經濟發展,跟地方共榮共享。
此外,還特別與經濟日報共同推動「幸福大未來」系列活動,希望透過「縣巿幸福指數」及「幸福論壇」等議題發酵,搭配全台各分公司企業資源的通力合作,提醒社會大眾進一步關心我們的生活與環境,省思對幸福未來所應做的努力。
杜英宗宣言,南山要做保戶幸福的捍衛者。在這樣的目標下,南山每年發起台灣罕見的大規模全國義工日及全國義賣日活動,每次都有超過上萬人參與。
在一年兩場大型活動之外,南山更組建義工大隊,平日持續深入社區進行各項關懷服務,201
南山人壽對產業的重要貢獻之一,是將過去的人情保險模式,轉入專業化經營,大幅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1960年代,台灣壽險市場的模式,是一般人口中所說的「拉保險」,從業人員多為兼職的家庭主婦,透過親戚、鄰居販售人情保單。
1970年AIG投資接辦南山,引進國際專業訓練資源,招募一批擁有大專院校學歷、從未接觸保險也毫無人脈基礎的業務人員,成立DS業務部隊(Direct Sales),進行為期一年的業務基礎訓練,推出「陌生拜訪」的新銷售模式。
南山的DS業務部隊,為保險業務人員形塑了有別以往的清新形象,服務態度誠懇踏實,不糾纏強賣保單,為客戶量身規劃需要的保障。這些特質,逐步扭轉當時民眾對保險的看法,奠定南山獨樹一格的業界地位。
50年來,南山能在業界屹立不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商品創新的能力以及敏銳的社會需求嗅覺。
早期意外險的銷售主要依附在車險之下,劃歸於產險公司,後來開放壽險公司銷售,也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970年,南山首先成立個人意外險業務部門,才為台灣的意外險市場帶來轉變。
首先是推出幾款低保費的意外險保單,一張只要5元,提供保額1萬元、受傷實支實付最高1,000元的保障,逐步打開社會對意外險的接受度。
除個人意外險,南山配合特定行業與族群的需求設計不同保單,例如全台第一張「警察保險」;為經濟弱勢族群開發第一張可個人投保的微型傷害險等。
E化到M化
抓緊時代需求
因應時代需求,南山在醫療險和理財型商品上各有創新表現。1975年首先推出癌症住院費用給付保險,同時南山也是第一家開辦重大燒燙傷保險、帳戶型長看險以及優體保單的保險公司。
1978年首先推出的增值分紅壽險特別條款,則是台灣保單分紅觀念先驅;南山也是第一家獲得財富管理執照的保險公司。
從E化到M化,南山不僅表現在商品上,也展現在服務的效率和深度上。自1989年就開始進行企業E化,開啟保險業電腦化新紀元;到2001年相繼建置自動化核保系統、線上快速投保系統等。
隨著行動工具逐漸普及,南山結合雲端科技,於2010年推出全方位且全年無休的行動智慧網,並於2011年率先推出行動服務櫃檯,用iPad即時協助臨櫃保戶查詢保單資訊。
隨著M化科技發展,南山於2012年推出行動投保通,為業界第一的互動式線上投保平台,提供保戶便利、即時的創新行動服務。
2008年對南山來說,是充滿變化的一年。母公司AIG集團受金融海嘯衝擊而爆發財務危機,被迫出售南山股權,短短三年內,是南山近年來最嚴重的低潮期。直到2011年股權移轉底定,潤成投資入主南山後帶來嶄新氣象。
潤成接手三個月後,南山新契約保費收入就由原本的第九名迅速衝回第三名,2012年總保費收入高達4,632億元,比前一年成長六成,稅後純益成長近六倍。
今年前五個月稅後純益更達52億元,寫下台灣第一家大規模由完全的外商公司轉變為100%本土企業的成功傳奇。
新南山的一大特色就是強調溫暖理賠,特別重視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為保戶爭取最大權益,展現出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
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指出,保險是關懷的事業,許多保險公司想盡辦法不賠,但南山卻是想盡方法理賠,希望不僅能給保戶依靠和保障,也能帶給保戶幸福與溫暖。
例如有位罹癌保戶逝世時保單已過期,按照法規是無法進行理賠的,但南山卻想辦法從保戶過去的醫療紀錄中,找出過去進行穿刺檢查時已發現罹癌,而那時保單是有效的,因此可以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進行理賠。
勇於實踐給保戶的承諾,讓南山創下申訴率僅萬分之0.07的標竿紀錄,更連續11年勇奪現代保險雜誌最佳理賠殊榮,寫下保險業實踐企業承諾的典範。
在地深耕
活絡地方經濟
秉持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新南山也致力於在地深耕,希望集結地方資源和力量,協助城鎮活絡經濟。例如連續兩年與台東縣政府合作「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連續兩年贊助「宜蘭國際童玩節」、與彰化縣政府合辦「台灣燈會」等。
而各地通訊處同仁也會自發性投入地方活動,提供免費借用單車及觀光導覽服務來行銷在地特色,透過企業之力協助地方觀光及經濟發展,跟地方共榮共享。
此外,還特別與經濟日報共同推動「幸福大未來」系列活動,希望透過「縣巿幸福指數」及「幸福論壇」等議題發酵,搭配全台各分公司企業資源的通力合作,提醒社會大眾進一步關心我們的生活與環境,省思對幸福未來所應做的努力。
杜英宗宣言,南山要做保戶幸福的捍衛者。在這樣的目標下,南山每年發起台灣罕見的大規模全國義工日及全國義賣日活動,每次都有超過上萬人參與。
在一年兩場大型活動之外,南山更組建義工大隊,平日持續深入社區進行各項關懷服務,201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