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中油 | 2025/05/2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30,1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707901 | 李順欽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星期一
民營化 中油必須走的路 |台灣中油
油電雙漲,中油經營績效飽受抨擊成為眾矢之的。董事長朱少華表示,原油採購均依循國際公式,與台塑化、亞洲各國購料成本一致,絕無採購黑洞;員工年資、薪資結構更是公務員體系既定規畫,並非中油層級可加以變更。
只是,中油背負太多政策包袱,從被迫成為油品寡佔者,決策預算有立院、政府採購法控管等,壓抑布局靈活彈性。
朱少華認為,「沒有自由化、就沒有民營化」,不同於國內電力仍屬獨占市場,國內油品早已邁入自由市場,要擺脫績效包袱,民營化是中油必須走的路。中油去年營收1.04兆,未來將以探勘,強化國際貿易、轉投資等方案,朝2015年營收1.5兆、EPS2.5元為目標。參酌中鋼、中華電信等成功民營化轉型案例,將是可借鏡規畫的方向。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油價緩漲政策取消,油價政策依然飽受檢討?
答:其實,除馬來西亞(因有政策補貼)外,台灣油品零售價仍比日本、韓國、香港、印尼、越南等亞洲各國都來得低。以油品主要需求市場95無鉛為例,4月2日油價調漲前,中油95無鉛汽油價格與原油每桶價差是虧損1.56元。4月2日漲價後,每桶價差才翻正,回到1.48元。
即使4月9日當周95無鉛與原油每桶價差為1.56元,但這價差必須支應中油採購原油回台灣的運輸、保險、海關等費用,以及煉油廠的煉製、管理費用。因此,國內油價真的很便宜,與原油相比,先不管中油人事管理等成本因素,單純採購原油到煉製95汽油銷售,實在無利可圖。
在伊朗制裁未見轉圜、非OECD國家(尤其新興國家)對油品使用攀升,國際油價長期趨勢看漲。台灣不同於美國有豐富油頁岩等非傳統能源氣體資源,可支應工業、民生發展,更不如日本、韓國及大陸等政府,全力採購全球油水資源,確實重視節省能源是刻不容緩。
問:外界批評採購成本黑洞,拖累績效表現?
答:中油採購包括原油採購以及企業一般運作採購,當中,原油採購占成本80%以上,是牽動營運獲利的重要因素。全球原油採購包含期貨(合約)、現貨兩大市場,中油原油採購合約佔70%,現貨約佔30%。
在全球油品合約市場中,原油計價方式都是依照指標原油提貨之月平均價,外加不同油種品質差異的加減碼計算,無論台塑化、中油或是亞洲各國,只要在同一月份採購原油,無論月初或月底,價格都是一樣。
另現貨市場原油計價也是採統一月均價,外加考量交貨數量、交貨期等因素的0.5~1美元的些微加減碼差距。所有原油採購機制一切公開透明,絕無採購黑洞。
至於企業一般營運採購,也必須依循政府採購法原則進行;甚至有時為符合原則,單一小量採購因流標,進行多次招標,反倒墊高運作費用成本。
以中油去年吸收的應調未調成本730億元、年度營運虧損387億元來看,如果不實施減半調漲政策,中油去年實際營運也還有343億元獲利,對照1.04兆營收,淨利率約3.3%。
只是,相對其他民營企業10%以上淨利率表現,中油獲利率不算高,這凸顯中油營運並非沒有運作績效貢獻,但也不是賺取暴利。
問:對於民營化看法?
答:我認為,全球各國的國營事業經營效率,確實存在不如民間企業,這中間有些是法令規章的限制所造成的,也有的是因為身為國營事業,所必須承擔的政策任務。
如果要確實擺脫國營事業的績效缺失,民營化恐怕是中油必須走的路,而中油工會的支持、認同,將是能否落實推動的重要關鍵。
過去,受制中石化、中華工程的民營化轉型不順,導致國營事業員工對民營化議題的排斥、阻撓;所幸,近年的中鋼、中華電信等民營化案例成功,是可以思考借鏡的機會。
如果政府可以透過將部分股權釋出給員工,藉由員工認股,並取得董事會參與決策席次,加上政府保留部分股權,讓影響力沒有全面撤退,應可大幅降低員工對民營化後的工作權、企業發展疑慮。
中油有豐富探勘、研發、海外布局經歷,即使目前帳上有3千多億元負債,但也有8千多億元資產(未重估數字);過去多次即有國際油品公司表達若民營化想入股投資的意願。
中油在國外探勘、國際貿易的持續開拓,轉投資事業也因推動石化高質化從14家提高為26家,加上資產活化等,投資價值、發展前景均可期待。
只是,中油背負太多政策包袱,從被迫成為油品寡佔者,決策預算有立院、政府採購法控管等,壓抑布局靈活彈性。
朱少華認為,「沒有自由化、就沒有民營化」,不同於國內電力仍屬獨占市場,國內油品早已邁入自由市場,要擺脫績效包袱,民營化是中油必須走的路。中油去年營收1.04兆,未來將以探勘,強化國際貿易、轉投資等方案,朝2015年營收1.5兆、EPS2.5元為目標。參酌中鋼、中華電信等成功民營化轉型案例,將是可借鏡規畫的方向。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油價緩漲政策取消,油價政策依然飽受檢討?
答:其實,除馬來西亞(因有政策補貼)外,台灣油品零售價仍比日本、韓國、香港、印尼、越南等亞洲各國都來得低。以油品主要需求市場95無鉛為例,4月2日油價調漲前,中油95無鉛汽油價格與原油每桶價差是虧損1.56元。4月2日漲價後,每桶價差才翻正,回到1.48元。
即使4月9日當周95無鉛與原油每桶價差為1.56元,但這價差必須支應中油採購原油回台灣的運輸、保險、海關等費用,以及煉油廠的煉製、管理費用。因此,國內油價真的很便宜,與原油相比,先不管中油人事管理等成本因素,單純採購原油到煉製95汽油銷售,實在無利可圖。
在伊朗制裁未見轉圜、非OECD國家(尤其新興國家)對油品使用攀升,國際油價長期趨勢看漲。台灣不同於美國有豐富油頁岩等非傳統能源氣體資源,可支應工業、民生發展,更不如日本、韓國及大陸等政府,全力採購全球油水資源,確實重視節省能源是刻不容緩。
問:外界批評採購成本黑洞,拖累績效表現?
答:中油採購包括原油採購以及企業一般運作採購,當中,原油採購占成本80%以上,是牽動營運獲利的重要因素。全球原油採購包含期貨(合約)、現貨兩大市場,中油原油採購合約佔70%,現貨約佔30%。
在全球油品合約市場中,原油計價方式都是依照指標原油提貨之月平均價,外加不同油種品質差異的加減碼計算,無論台塑化、中油或是亞洲各國,只要在同一月份採購原油,無論月初或月底,價格都是一樣。
另現貨市場原油計價也是採統一月均價,外加考量交貨數量、交貨期等因素的0.5~1美元的些微加減碼差距。所有原油採購機制一切公開透明,絕無採購黑洞。
至於企業一般營運採購,也必須依循政府採購法原則進行;甚至有時為符合原則,單一小量採購因流標,進行多次招標,反倒墊高運作費用成本。
以中油去年吸收的應調未調成本730億元、年度營運虧損387億元來看,如果不實施減半調漲政策,中油去年實際營運也還有343億元獲利,對照1.04兆營收,淨利率約3.3%。
只是,相對其他民營企業10%以上淨利率表現,中油獲利率不算高,這凸顯中油營運並非沒有運作績效貢獻,但也不是賺取暴利。
問:對於民營化看法?
答:我認為,全球各國的國營事業經營效率,確實存在不如民間企業,這中間有些是法令規章的限制所造成的,也有的是因為身為國營事業,所必須承擔的政策任務。
如果要確實擺脫國營事業的績效缺失,民營化恐怕是中油必須走的路,而中油工會的支持、認同,將是能否落實推動的重要關鍵。
過去,受制中石化、中華工程的民營化轉型不順,導致國營事業員工對民營化議題的排斥、阻撓;所幸,近年的中鋼、中華電信等民營化案例成功,是可以思考借鏡的機會。
如果政府可以透過將部分股權釋出給員工,藉由員工認股,並取得董事會參與決策席次,加上政府保留部分股權,讓影響力沒有全面撤退,應可大幅降低員工對民營化後的工作權、企業發展疑慮。
中油有豐富探勘、研發、海外布局經歷,即使目前帳上有3千多億元負債,但也有8千多億元資產(未重估數字);過去多次即有國際油品公司表達若民營化想入股投資的意願。
中油在國外探勘、國際貿易的持續開拓,轉投資事業也因推動石化高質化從14家提高為26家,加上資產活化等,投資價值、發展前景均可期待。
上一則:海外探勘、資產活化 營運金雞母
下一則:電價方案 經長今提配套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