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啟動大建設 燃氣發電暗藏風險 |台灣中油

台灣中油股價速覽 (公)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台灣中油 2025/11/23 議價 議價 議價 130,100,000,000元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03707901 李順欽 議價 議價 議價 詳細報價連結
一個安全儀控插槽故障,差點釀成大停電!7月21日晚間,中油台中天然氣接收

站的儀控插槽故障,導致供氣中斷,北部大潭和民營海湖兩座電廠340萬瓩的電

力,就這麼消失了,接下來三小時的供電危機,全靠台電緊急啟動水力、備用

氣渦輪,同時也向民間調電,「幸好」當時是周五晚上,已過尖峰用電時刻,

警報順利解除。

這場斷氣危機,雖然沒有釀成這幾年「既視感」極強的無預警大停電,但足以

凸顯天然氣在發電過程中的脆弱性。

就在「斷氣事件」前的兩個禮拜,7月4日在立法院議事會場外,「反四接(第

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團體在環保署大門口搭起舞台,以超高分貝演說,強烈

反對台電在基隆協和電廠附近的外木山海域填海造陸、興建四接。

隨著台灣進入燃氣大建設時代,一座座待擴建、新建的天然氣機組、接收站、

儲氣槽,正盤據台灣西半部與海域,隨大建設而來的民眾抗爭場景,也將更頻

繁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當電網裡的再生能源愈來愈多,要看老天爺臉色發電的風與光,間歇性很強,

也令電網慣性沒有以前好,台電只好靠可以盡快啟動的水力和天然氣來補強。

用台電的術語,這叫「燃氣橋接」,「天然氣機組還可混燒氫氣,降低排碳,

以後氫能發電成熟後,還可專燒氫氣,這筆(燃氣)投資,不會浪費。」台電

發言人蔡志孟說。

台電推估,2025年全國用電需求約3,000億度,發電量將成長至3,175億度,屆時

一半的發電量、約1,500億度,要靠天然氣。

蔡志孟細數,現在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台電至少有六個燃氣建設計畫,包括基

隆協和、桃園大潭、苗栗通霄二期、台中電廠、高雄興達,及大林的更新計

畫,「至少在2030年以前,這六大計畫可增加1,600萬瓩的容量!」

只是,天然氣機組繼續蓋、蓋、蓋,對照今天缺工、缺土地的台灣,政策能否

如期兌現?兩年後,發電配比過半仰賴燃氣的台灣,保證能用電無虞?答案只

有一個「難」字。

興建設施常卡在環評

首先,光是環評問題就難解。大燃氣時代,要蓋的不只是燃氣機組,還有接收

站、儲氣槽、輸送管線;這些設施,每個都需要環評,而且,不少正在卡關

中。

舉例來說,台電亟欲推動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但不只環保人士反對,

基隆市長謝國樑也有意見。台電為此調整了協和電廠規畫,想兼顧生態保育,

地方似乎仍不買帳。蔡志孟說,「還是希望大家共體時艱,讓整個國家未來供

電能更穩定」,語氣顯得無奈。

再看看大潭電廠8號機,原定去年6月完工上線,卻因疫情管控、缺工與工程複

雜,延至今年7月才併網;扮演穩定南科電力的民營電廠九崴,遭台南議會打槍

不准設立,下一步環評仍在未知數;另一家老牌民營電廠森霸,則因準備沿用

舊管線輸氣,被議員質疑管線經過人口稠密區,讓地方很不安心。

與天然氣機組向來是「生命共同體」的接收站,環評挑戰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曾任中油總經理的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說:「在台灣蓋接收站很辛苦,辛苦

的不是工程,而是民眾接受度。」

從房地產轉投資天然氣電廠的中佳電力董事長王應傑直言,他全台走透透,看

了四、五十處地點,最後選址台中港區,就是因為那裡三面環海,不擔心有民

眾抗爭,就近又有台中港的中油接收站,省去了新設接收站問題。

學者示警明年恐缺電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現有的一接、二接已經超負載營運,設備

利用率都超過120%。」不可能再透過既有接收站進口天然氣。如果三接、四

接、五接無法如期或延後完成,將導致怎樣的後果?

梁啟源指出,三接因藻礁問題工期再延宕,預計2024年減少203.6萬瓩供電;協

和四接環評問題將影響2027年的130萬瓩;台中的五接環評問題,則影響2025至

2026年每年的130萬瓩。

「一旦天然氣供氣不足,就會影響該年度的淨尖峰供電能力。其他影響燃氣發

電供電的因素,還有台電採購民營電廠發電進度落後,與尚未招標等問題。」

梁啟源說。

如果以台電六大燃氣計畫工程時間延後一年作為推估基礎,梁啟源以當前最受

重視的「夜間淨尖峰備轉容量率」推算,明年就會進入缺電區間。他說:「這

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針對「五三二」能源配比能否彈性調整,經濟部能源局回應,短期至2025年

「以氣換煤」,燃氣占比目標為50%,長期至2050年間占比將下調,並搭配碳

捕捉利用及封存技術打造無碳電力。而在長期電源供給規畫方面,為避免環評

及工程延宕風險,已寬列2026年後未來備用容量;面對燃氣規劃期程可能延後

情況,能源局將逐年檢視、擬定因應策略及調度措施。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