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中油 | 2025/05/14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30,1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707901 | 李順欽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五
台灣中油:能源滿足與核能選擇的平衡之道|台灣中油
台灣中油桃園大潭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案,自2018年環評通過後,就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最近,由於環保團體發起的「搶救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即將截止,這個議題再度被炒熱。行政院25日提出,如果將三接移至台北港,將會推遲11年,這一說法讓人不禁想問:若沒有三接,北部真的會陷入缺電危機嗎? 近期核二廠1號機提早半年除役的消息讓企業界震驚,再加上三接若改在台北港可能引發的北部缺電危機,讓企業界對台灣的能源政策感到憂心。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科技大戰激烈進行,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前景看好,但台灣卻面臨著「電力不足」的問題。在放棄核電選項後,替代方案又在哪里? 政府立下了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目標,其中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然而,企業界對此供電配比感到擔憂,因為這樣的規畫讓他們無法安心經營。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綠電供電不穩定,而燃煤則面臨環保抗爭壓力。 以太陽光電2020年裝置容量6.5GW目標為例,受到新冠疫情、對岸原物料供應等因素影響,目標達成時間一再跳票。如此情況,如何能夠實現2025年再生能源達20%的目標? 在政府能源政策規畫中,放棄核能作為備胎方案,只依靠再生能源,若沒有三接或改採台北港替代案,北部確實可能會面臨缺電問題。但企業界想知道的是,政府準備了哪些替代方案?而不是只是危言聳聽地說「北部恐怕缺電」。
上一則:三接換地方 北部恐缺電
下一則:油價節節高升 國內線機票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