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投資人對台股ETF的投資熱度持續攀升,今年以來,新增投資人數已經達到445,014人,總受益人數也突破460萬人。剛剛過去的一周,台股ETF的受益人數又增加了42,320人,其中單周增加千人以上的ETF有十檔,其中以高股息ETF的表現最亮眼。根據4月28日最新公布的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單周增加千人以上的ETF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富邦台5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等。 在這些ETF中,群益台灣ESG低碳也表現出色,上周成長人數與增加幅度同時入榜。群益投信指出,投資台股需要能夠抵禦市場波動,而台股ETF就是配置中的關鍵。國人對台股ETF的熱愛,是因為其波動度相對較低,對於想要長期穩健投資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他們建議投資者可以以大型龍頭公司為主,這樣既能兼顧收益也能控制波動。 洪祥益經理人則強調,隨著國發會提出的2050淨零轉型目標,低碳ESG題材的投資趨勢將更加明顯。他認為,結合碳金龍頭企業,同時兼顧永續經營與企業獲利的台股ETF,將是未來的投資趨勢。 另外,元大投信也指出,元大台灣50成為存股族的最愛。根據證交所資料,今年3月底,元大台灣50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達到19.3萬,成為ETF中的冠軍。此外,台股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前20名個股,也全部名列其成分股,投資元大台灣50等於是將市值前50大權值股一網打盡。
根據4月28日最新公布的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單周增加千人以上的ETF有: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0056)、富邦台5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群益台灣ESG低碳、永豐台灣ESG、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元大台灣50正2及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上周ETF受益人單周增加幅度,前五名分別為:富邦臺灣加權正2、群益臺灣加權正2、元大台灣50正2、大華優利高填息30、群益台灣ESG低碳。其中,群益台灣ESG低碳ETF在上周的成長人數與增加幅度同時入榜。
群益投信表示,投資台股要能抵禦金融市場的波動度,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即是台股ETF,國人熱愛台股ETF是因為其波動度相對個股與大盤低,更是存股族投資人長期穩健投資的好選擇,建議台股ETF可以投資大型龍頭公司為主,較能兼顧收益及波動。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經理人洪祥益表示,國發會今年訂出2050淨零轉型,投資趨勢所及的低碳ESG題材,結合碳金龍頭,兼顧永續經營與企業獲利的台股ETF,是未來的投資趨勢。
元大投信表示,元大台灣50成為存股族最愛,依證交所資料,今年3月底定期定額交易戶數達19.3萬,稱冠ETF,且台股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前20名個股皆名列其成分股,投資元大台灣50等於囊括市值前50大權值股。
台股近期在企業庫存調整的尾聲中,顯現出筑底反彈的跡象。其中,國內三檔「台灣50系列」ETF今年來表現亮眼,漲幅皆超過10%。這三檔ETF分別是中信台灣智慧50、元大台灣50及富邦台50。
中信台灣智慧50 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今年台股中小型類股表現出色,而近期中大型權值股也有轉強的跡象。相關產業如半導體、通訊、航運等,都受到利多消息的支持。本周台灣先進製程大廠將召開法說會,市場關注點集中在營收、毛利率展望、產能利用率、景氣看法、擴廠進度以及資本支出調整等方面,這些因素短期內將影響台股走勢,也將成為台股衝向「萬六」的動能。
元大投信指出,從量價結構來看,近期台股在16,000點整數關卡附近震荡,已超過兩個月。主要原因是大盤在1月30日出現今年最大量3,548億元後,成交值逐漸萎縮,追價意願不強,短中期均線也緊緊纠纏。目前指數創新高,若量能能夠持續放大,並出現連續性中長紅,多頭將有機會突破僵局。
在台股技術面多頭架構不變且未跌破月線支撐的情況下,短線建議中性偏多看待,並留意企業財報表現。富邦台50 ETF經理人洪珮甄預期,台股在第一季亮麗行情後,第二季可能會休息進行修正,走震盪行情。主要原因是進入電子產業傳統淡季,但台灣主要產業庫存調整已近尾聲,本益比偏低,預計台股休息後仍有機會繼續上攻。建議投資人可趁震盪、短線回檔之際,加碼布局市值型產品如富邦台50,分批買進,既可降低持有成本,又不必擔心錯過接下來的反彈行情。
【台股新聞】 近期台股市場在多項利多因素下,表現亮眼。隨著通膨趨緩、升息周期進入尾聲,資金回流台股,帶來第1季的修復行情。今年來,台股漲幅約11.9%,其中中小型股表現活躍,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同期間平均漲幅約為19.1%,表現優於大盤。這波台股基金的熱潮,讓整體投資股票型規模重回4,000億元大關。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今年第1季整體淨申購約127億元,28檔基金淨申購逾1億元。復華、元大投信各有三檔基金入榜,安聯、野村、統一投信的旗艦級基金也都有亮眼表現。復華高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志遠預估,美國聯準會升息後,下半年可能停止升息,有利股市評價持續回升。 從產業面來看,上半年雖仍處於庫存調整階段,但部分產業已出現止跌或跌幅縮窄的跡象。個別企業3月營收也較2月上升,預期下半年庫存可回到正常水準。統一投信台股團隊看好AI帶來的新一輪科技周期及減碳相關投資機會。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周敬烈認為,今年台股企業獲利修正幅度逐季縮小,第4季有望轉為正成長,有利於台股走勢正向發展。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趙建彰則看好去年跌深、體質佳、具題材性個股,並建議投資者以2023年獲利成長、新產業趨勢、新技術如電動車、先進製程、AI、減碳綠能儲能等為主要選股方向。若擔心波動,建議分批布局或以定時定額方式進行。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至3月底止,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今年第1季整體淨申購約127億元,有28檔淨申購逾1億元,其中前十名當中,復華、元大各有三檔入列,安聯、野村、統一亦有旗艦級基金進榜,且今年來績效多打敗大盤。
復華高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志遠表示,推估美國聯準會在5月升息1碼之後,下半年可能停止升息,使貨幣政策變數干擾降低,有利整體股市評價持續回升。
就產業面觀察,雖然上半年仍處於庫存調整階段,但部分產業已出現報價止跌或跌幅縮窄,個別企業3月營收又較2月明顯上升,預期下半年庫存可回到正常水準,看好AI帶來新一輪科技周期及減碳相關投資機會。
統一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台股及美股進入企業財報公布階段,因第1季為景氣下行,財報結果將為股市帶來壓力;國安基金逐步退場,可能使台股大型股出現高檔震盪甚至回調。但市場預期台灣景氣將逐季回升,逢低買盤出現,將使台股財報利空測試的回跌幅度縮小。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周敬烈表示,整體來說,今年台股企業獲利修正幅度逐季縮小,第4季有望轉為正成長,有利於台股走勢正向發展。
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趙建彰表示,看好去年跌深、體質佳、具題材性個股仍有表現機會。選股以2023年獲利成長以及新產業趨勢/新技術如電動車、先進製程/AI、減碳綠能儲能;庫存修正將告段落之循環性電子或傳產類股與中國解封受惠族群等為主要選股方向,若擔心波動建議分批布局或以定時定額方式。
中信台灣智慧50 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今年來台股中小型類股表 現較為亮眼,但近期中大型權值股有轉強跡象,相關族群像是半導體 、通訊、航運等產業各有利多消息,本週台灣先進製程大廠將召開法 說會,市場將焦點放在營收、毛利率展望、產能利用率變化、景氣看 法、擴廠進度以及資本支出調整等,短期內將影響台股走勢,也將有 望成為衝向「萬六」的動能。
元大投信指出,從量價結構來看,近期台股卡在16,000點整數關卡 附近,高檔震盪已超過兩個月,主要原因即大盤於1月30日出現今年 最大量3,548億元之後,成交值就逐漸萎縮,代表追價意願不強,短 中期均線也糾結一起。目前本波指數又創新高,若是量能能夠持續放 大,並且出現連續性中長紅,多頭將有機會突破僵局。
因此在台股技術面多頭架構不變且未跌破月線支撐下,短線建議可 以中性偏多看待,也要留意企業財報表現。
富邦台50 ETF經理人洪珮甄認為,預期台股在經過第一季亮麗行情 後,第二季或許可能休息做一些修正,走震盪行情,主要因進入電子 產業傳統淡季,大部分公司在此時不會特別去拉貨,但目前台灣主要 產業庫存調整已近尾聲,又本益比偏低,台股休息之後仍有機會繼續 上攻,建議投資人可趁震盪、短線回檔之際加碼布局市值型產品如富 邦台50,分批買進除了可降低持有成本外,也不需擔憂錯過接下來的 反彈行情。
近來,台灣的ETF市場熱鬧非凡,尤其是歐洲相關的ETF產品,竟然在近一年的績效排行中蟬聯前兩名!雖然俄烏戰爭尚未結束,但市場對歐股的展望卻越來越樂觀,認為這是中長期投資的佳選。
根據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的分析,自去年底以來,歐元區經濟在天然氣價格下跌以及大陸國解封的加持下,表現出相當的韌性,有望避免經濟衰退。然而,瑞士信貸和德意志銀行的危機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風險。不過,歐洲央行(ECB)表示,歐洲銀行業的體質已經比2008年明顯改善,這讓市場對歐股的未來充滿信心。
元大投信也指出,雖然銀行業危機引發了市場的恐慌,但歐洲銀行業的體質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加上天然氣價格下跌、大陸解封等因素,歐洲經濟有望避免衰退。此外,俄烏戰爭刺激了歐洲國防支出的增加,以及歐盟「RepowerEU」計畫的啟動,都讓歐洲國防、綠能、醫療保健等類股有著良好的成長潛力。
富邦投信則強調,歐股今年來因為暖冬效益、能源危機的解決、企業財報表現佳以及經濟數據優於預期等因素,市場對歐洲經濟衰退的擔憂逐漸消退。雖然3月中旬短暫受到瑞士信貸和德意志銀行風暴的影響,但歐洲銀行股的體質已經明顯改善,風險消退。再加上OPEC減產和大陸解封等議題,上漲類股輪動,短期歐股可能受到貨幣緊縮效益的影響,下半年增長力道可能短線修正。但隨著ECB升息進入尾聲,歐洲經濟增長動能重啟,長線投資者應該可以逢低進場布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自去年底以來,歐元區經濟在天然氣價格 下跌、大陸國解封等因素支持下而持續展現韌性,也讓歐元區可望避 免陷入經濟衰退。但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引發的銀行業危機帶來了 新的風險,儘管歐洲央行(ECB)仍認為,歐洲銀行業體質已較2008 年明顯改善,卻仍可能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就目前情況來看,由於歐 元區經濟展現韌性,歐股展望轉趨樂觀。
元大投信表示,雖然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引發的銀行業危機引起 市場恐慌,ECB仍認為歐洲銀行業體質已較2008年明顯改善,且去年 底以來,歐洲因天然氣價格下跌、大陸解封等因素支持下展開經濟韌 性,讓歐洲可望避免陷入經濟衰退。
同時隨俄烏戰爭刺激歐洲擴大國防支出、歐盟「RepowerEU」計畫 上路、歐盟即將推出歐版《降低通膨法案(IRA)》,歐洲國防、綠 能、醫療保健等具題材加持的類股可望有所成長。
富邦投信強調,歐股今年來受惠暖冬效益,俄烏戰爭以來擔憂的能 源危機化解,企業財報表現佳以及經濟數據優於預期,陸續正面消息 使得市場重新修正對歐洲經濟衰退的擔憂,3月中旬雖短暫經歷瑞士 信貸與德意志銀行風暴,但歐洲銀行在經歷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之後 銀行股體質明顯改善,現對銀行股風險消退。
加上OPEC減產與大陸解封等議題,上漲類股輪動,短期歐股可能受 到貨幣緊縮效益影響下半年增長力道短線修正。但隨ECB升息進入尾 聲,歐洲經濟增長動能重啟,適合投資人長線投資逢低進場布局。
台股ETF市場再創佳績!根據台灣指數公司的最新統計,截至3月底,台股ETF上市檔數達到48檔,資產規模更首度突破1兆元大關,達到驚人的1兆66億元,較2月底的9,416億元大幅增加650億元。第一季度累計增加1,321億元,顯示市場投資熱情持續升温。 在這波增長中,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ETF表現亮眼,單月資產規模大增192億元,成為3月份資產規模增加最多的台股ETF。其次是0050元大台灣50ETF,增加87億元。另外,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和0056元大高股息也分別增加81億元和71億元。這四檔ETF中,有三檔與高股息相關,反映出投資者對高股息的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資產規模增加最多的ETF中,有3檔是由國泰投信發行,單月增長192億元。而元大投信則在第二至四名中佔據三席,合計增長239億元,顯示元大投信在ETF市場上的實力。 至於整體ETF市場,截至今年3月底,國內ETF掛牌檔數達到236檔,總管理資產規模突破2.71兆元,創下歷史新高。較2月的2.55兆元增加1,600億元,第一季度累計增加3,500億元。台股ETF今年第一季度也增加1,321億元,成長動能十足。
3月資產規模增加最多的台股ETF為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單月 大增192億元,其次為0050元大台灣50ETF也增加87億元,再來是007 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增加81億元、0056元大高股息增加71億元。資產 規模增加最多的前4檔ETF中,有3檔是與高股息相關,顯示投資人偏 好高股息。
3月資產規模增加第一多是由國泰投信發行,單月增192億元,而第 二至四名全都是元大投信發行,合計239億元。
台灣指數公司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止,國內ETF掛牌檔數共236檔 ,總管理資產規模超越2.71兆元,寫歷史新高,較2月的2.55兆元增 加1,600億元,累計今年第一季共增加3,500億元,另外,台股ETF今 年第一季也增加1,321億元。
台灣市場近期普遍預測今年升息將接近終結,而面對這場升息延長賽,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今年投資焦點應該從過去的股票資產交易,轉向股債資產配置,以有效分散風險與波動。劉宗聖指出,美國升息循環即將到達終點,同時,雖然景氣趨緩,但可能具有韌性,而通膨雖然回落,但難以回到過去低水準。
劉宗聖在參加全球投資論壇時進一步解釋,今年投資有三個關鍵焦點:美國升息循環的終結、景氣的持續趨緩與韌性,以及通膨的回落但不易回歸低點。基於這些因素,他建議投資者從股票資產交易轉向股債資產配置。
在台灣,ETF市場規模已達2.5兆元,其中債券ETF佔有1.3兆元,約有230檔ETF,其中近100檔是債券ETF。然而,劉宗聖指出,目前債券ETF的受益人僅18.5萬人,而像0050、0056這兩檔ETF的受益人則超過150萬人,顯示大多數投資者對債券ETF相對陌生。
但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大幅上升,帶動債券ETF的配息水準提高,這讓原本以法人為主的債券ETF市場,開始吸引一般投資者的注意。根據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數據,元大美債20年ETF基金在2022年的投資人數從8,262人增長至51,088人,年增數和總人數都是所有債券ETF中的第一。
資產管理業者力推債市投資優勢,反映在國內的債券ETF基金上, 受益人結構去年底開始逐漸從以法人機構為主轉向,散戶開始留意到 債券ETF基金投資優勢。投信法人普遍認為今年是投資債市絕佳時機 ,債券的優勢將不輸高股息標的,推升債券ETF基金榮景。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日前參加全球投資論壇時表示,今年投資焦 點有三,一是美國這一輪升息循環近終點;二是景氣持續趨緩但可能 具有韌性;三是通膨數字回落但可能難以回到過去低水準。因此,建 議從過去股票資產交易導向轉向股債資產配置,有效分散風險與波動 。
劉宗聖指出,台灣ETF市場規模約2.5兆元,其中有1.3兆元是債券 ,超過230檔ETF中,有近100檔是債券ETF,但債券ETF的受益人僅18 .5萬人,相較0050、0056兩檔受益人就逾150萬人,顯見多數投資人 對債券ETF相對陌生。不過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攀升,帶動債券 ETF配息水漲船高,讓原本由法人為主的債券ETF市場,在一般投資人 間掀起熱潮人氣爆發,根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統計,元大美債20年 ETF基金,2022年投資人數自8,262人成長至51,088人,年增數與總人 數均為債券ETF第一。
【台股基金人數下滑,專家建議持續投資】 近來,台股基金定期定額的人數不斷下滑,從30萬人大減至22.4萬人,減幅超過25%。但專家們指出,這個現象或許正意味著台股行情即將進入底部並開始反彈。 從歷史數據來看,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與台股行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當定期定額人數達到低點時,往往也是台股行情進入底部階段的好時機。以2007年為例,當時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創下歷史高點,但隨後卻遭遇金融海嘯,台股下跌逾5成。而在2009年,當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回到20萬人低點後,台股則開始築底並大漲超過110%。 元大投信指出,ETF定期定額可以分散進場時間及個股風險,而持續扣款是成功關鍵。以國民ETF元大台灣50為例,從去年1月起每月定期定額,至今年2月底報酬已經翻正,而台股至今與歷史高點仍有16%差距。統一投信則強調,在連續景氣藍燈的背景下,優質的主動式台股基金往往能收獲更勝大盤的報酬。
據統計,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過去曾出現幾次顯著高低點,對照 台股行情變化,可發現絕大多數投資人反其道而行,往往是高點加扣 、低點停扣。回顧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台股從7,000點挑戰萬點 ,帶動定期定額人數衝上32萬人歷史高點,但後續台股僅小漲8.3% ,旋即迎來金融海嘯崩跌逾5成;定期定額人數在2009年1月回到20萬 人低點後,台股築底成功之後,波段大漲超過110%,帶動定期定額 人數重回29萬。
隨後面對歐債危機衝擊台股再重挫,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後續十年一 路下滑,然而台股卻一路突破萬點,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寫下史上 萬點時間最久、最穩健的長多,同時也推升定期定額人數重回30萬。 去年台股再因美國暴力升息下跌3成,定期定額人數再次湧現停扣潮 ,跌到22萬人水位,台股今年初再上演反彈。
元大投信表示,定期定額ETF可分散進場時間及僅投資於個股的風 險,成功關鍵是不停扣,尤其行情愈恐慌,愈要嚴守紀律,若錯過「 股價大拍賣」的機會,自然也錯過甜美的回報。以ETF定期定額人數 第一的國民ETF元大台灣50為例,從2022年1月台股創下歷史新高後開 始每月定期定額,至今年2月底報酬已經翻正,台股至今離歷史高點 仍有16%差距。去年台股全年創下歷史第二高的單年跌點記錄,跌幅 也為史上第七大,定期定額0050仍可創下正報酬,足見定期定額無須 擔心買在高點,只要維持紀律長期持有,最適合一般投資人逐步累積 資產的策略。
統一投信強調,去年11月景氣燈號首次轉藍,國發會推估今年藍燈 持續將達八個月。根據回測連續景氣藍燈,反倒是定期定額台股的絕 佳時機,尤其是選擇優質的主動式台股基金,依照回溯數據,往往能 收獲更勝大盤的報酬。
台灣第二季基金投資熱潮來襲,各大投信業者搶攻市場
時序進入第二季,台灣基金投資市場再次掀起熱潮,眾多投信業者紛紛推出第二季基金申購優惠,力圖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其中,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元大投信和第一金投信等業者都祭出各種優惠,提供投資人更多選擇。
群益投信以政府近期發放的6,000元紅利為基礎,推出新戶優惠,6月底前開戶即可獲得6,000元紅利,並提供终身使用。此外,還有定期定額、日日扣、母子基金申購等免手續費優惠,以及單筆申購0.3%手續費優惠。
富邦投信則針對新戶和既有客戶,提供申購指定基金的定期定額與單筆手續費優惠。而元大投信則在網站和APP上推出,6月底前透過定期定額申購指定基金,即可獲得終身0手續費優惠。
第一金投信則提供6月底前申購得獎基金可獲單筆、定時(不)定額0手續費優惠,有助於降低投資成本。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共同基金作為理財工具,有專業團隊進行投資配置,投資人不必為了投資標的而煩惱。透過長期持續性投入與紀律投資,更有助於資產累積,達到投資目標。李宏正還建議投資人可選擇母子基金投資,透過母基金和子基金的搭配,打造資金正循環。
元大投信則強調,台股在去年修正後,美國通膨逐漸受控制,具高殖利率優勢,與全球復甦連動度高,外資回流頻繁。隨著美國升息接近尾聲,債券殖利率維持相對高檔,建議投資人可趁股債息雙高機會,在第二季進入除權息旺季,布局投資級債基金。
群益投信指出,近期政府普發6,000元廣受矚目與討論,該公司也 順勢推出新戶優惠,6月底前完成開戶加碼回饋6,000元紅利,且可終 身使用,且6月底前都可獲定期定額/日日扣、母子基金申購(不限 金額)/母基金加碼0手續費優惠,及單筆申購0.3%手續費優惠。
富邦投信針對新戶與既有客戶,6月底前提供申購指定基金的定期 定額與單筆手續費優惠;元大投信祭出6月底前透過網站與APP定期定 額申購指定基金,可獲終身0手續費優惠。
第一金投信提供6月底前申購得獎基金可獲單筆、定時(不)定額 0手續費優惠,有利投資人降低投資成本。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以共同基金來做為理財工具的優點在 於透過專業團隊的投資配置,投資人可免於陷入投資標的選擇的煩惱 ,若再進一步搭配長期持續性投入與紀律投資,將更有助於資產累積 ,達到投資目標。基金投資方式選擇上,定期定額可說是最為簡便的 方式,藉由分批進場來攤平投資成本,也能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
李宏正指出,也可選擇以母子基金的機制來理財,所謂的母子基金 投資就是拿出一筆資金投入一個走勢穩健、長期向上穩健收益型的基 金作為母基金,每個月從母基金中扣款定期定額投資活潑有爆發力的 子基金,並設定停利點,只要停利點,就自動贖回子基金的金額回母 基金,打造資金正循環,亦是投資大眾可多加善用的投資機制。
元大投信強調,台股歷經去年修正,美國通膨逐漸受控制,具高殖 利率優勢,與全球復甦連動度高,更是外資回流首選。隨美國升息接 近尾聲,債券殖利率維持相對高檔,建議投資人可趁股債息雙高機會 ,在第二季進入除權息旺季,布局投資級債基金。
台灣金融市場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風潮的推動下,再掀一波新猷。近期,元大投信搶攻ESG市場,積極布局永續發展,不僅推出多款ESG基金,還在投信投顧公會官網設立專區,公佈ESG基金相關資訊,顯見其對ESG投資的堅定信念。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月底,台灣境內外ESG基金總數已達108檔,其中,由投信發行的境內ESG基金佔比高達79.8%,投資人數超過138.8萬人。這一成長速度,短短一年八個月間,投資人數翻倍,顯示台灣投資者對ESG基金越來越有信心。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表示,金管會去年3月推出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並於近期推出行動4.0專案,強調ESG的關鍵性。公會積極配合,在官網設立永續發展轉型專區,揭露ESG基金的統計資料、政策方向以及資訊揭露,方便外界查詢。
專區資料顯示,境內ESG基金共41檔,雖然低於境外的67檔,但從2021年7月的18檔到現今的41檔,成長幅度達127%,遠超境外基金的同期成長速度。在投資規模上,境內ESG基金規模從1,114億元增長至2,966億元,成長166%,顯示境內ESG市場的蓬勃發展。
為落實ESG發展,金管會要求投信投顧業者依據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按時程推動永續發展。以元大投信為例,該公司屬於資產規模超過6,000億元的大型投信,去年已完成董事會通過永續發展政策,展現其在ESG領域的積極態度。
總結來說,台灣金融市場在ESG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元大投信等大型投信的積極參與,將為ESG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昨天表示,金管會去年3月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擬定三大推動架構、10項策略及27項具體措施,28日再推出行動4.0專案,投信投顧公會積極配合落實政策,於官網推出永續專區,當中揭露ESG基金完整統計、政策方向、資訊揭露,以供外界查詢;另一方面,年輕人參與定期定額增加、業者陸續智能投資,也可以看得到永續化、智能畫、長期化,希望業者將來可以提供更多服務。
投信投顧公會表示,成立ESG永續發展轉型專區有兩大目標,一是讓業者快速方便地在專區內找到必須做的ESG工作,另一是讓外界了解投信投顧業者投入ESG的成果。
據專區資訊顯示,統計至2月底,境內ESG為41檔,雖低於境外ESG基金的67檔,但對比2021年7月主管機關ESG審查監理原則上路以來,境內檔數從18檔攀升至41檔,成長127%,遠高於境外基金同期間從59檔增加至67檔的速度,反映在投資規模上,國人投資於境內
ESG基金規模從1,114億元成長至2,966億元,成長166%,同期間境外ESG基金從829億元,不增反減至749億元,意味境外基金總代理業者還有努力空間。
統計至2月底,境內外ESG基金規模達3,715億元,境內、境外各占79.8%、20.2%,境內基金投資人數達138.8萬餘人,較2021年7月的46.87萬人,大幅成長196%;境外基金未統計投資人數資料。
為促進投信投顧業者落實ESG,金管會亦規定公司推動永續發展訂定政策經董事會通過、公司按季提報董事會永續發展執行成效及情形亦須依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依時程推動。以董事會通過永續發展訂定政策為例,6,000億元以上公司如國泰、安聯、聯博、元大、摩根等須於去年完成,3,000億以上未達6,000億元者須在今年完成,包括復華、野村、群益、富邦、中國信託、富達、貝萊德等七家,其餘公司須在2024年完成。
【台股基金投資人數連11個月下滑,元大投信看多台股未來】近期,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人數持續下滑,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月,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已從30萬人減至22.4萬人,減幅高達25%。不過,元大投信從歷史資料分析中發現,當定期定額人數低檔時,往往也意味著台股將迎來投資機會。 過去,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台股曾經從7000點挑戰萬點,帶動定期定額人數衝上32萬人歷史高點,但後來台股僅小幅上漲8.3%。在金融海嘯期間,台股暴跌超過5成,定期定額人數從32萬人下降至20萬人。隨後,台股成功築底,波段大漲超過110%,定期定額人數重回29萬人。 2020年3月,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再次低檔,當時人數僅21萬多人,後來台股也出現逾9成漲幅。去年,美國聯準會強升息導致台股下跌3成,定期定額人數再次湧現停扣潮,跌至22萬人。 元大投信表示,當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來到低點時,行情也進入打底階段,台股加權指數已出現反轉向上契機。雖然目前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已逾22萬人停扣,但基富通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卻持續增長,逾11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個百分點,並未見到遠離台股市場的情況。 元大投信強調,定期定額基金的成功關鍵在於不停扣,尤其在行情恐慌時,更要嚴守紀律。此外,定期定額ETF還可分散進場時間及個股風險。目前台股距離歷史高點仍有16%差距,投資人應該堅持不停扣,以達到滿意的投資成果。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台股從7,000點挑戰 萬點,帶動定期定額人數衝上32萬人歷史高點,但後續台股僅小漲8 .3%,尤其金融海嘯台股崩跌逾5成,定期定額人數從2007年的32萬 人,至2009年1月下降到只剩20萬人低點。隨後台股築底成功,波段 大漲超過110%,帶動定期定額人數重回29萬人。另一次台股基金定 期定額人數落底在2020年3月,當時定期定額人數也只有21萬多人, 之後台股也出現逾9成漲幅。
去年再因美國聯準會強升息,台股下跌3成,定期定額人數湧現停 扣潮,再跌到22萬人水位。元大投信表示,根據過去經驗,每當台股 基金定期定額來到低點,通常行情也進入打底階段,台股加權指數已 出現反轉向上契機,這次定期定額人數探低,是否代表台股又到達中 長期的低檔,值得投資人再觀察。
雖然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人有逾22萬人停扣台股基金,但基富通 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卻持續增,依基富通資料顯示,定期定額人數已逾 11萬人,若和去年同期定期定額人數比較,目前甚至較去年同期增加 6個百分點,但並未見到遠離台股市場的情況。
元大投信指出,定期定額基金,成功關鍵是不停扣,尤其行情愈恐 慌,愈要嚴守紀律,若錯過「股價大拍賣」的機會,自然也錯過甜美 的回報。至於定期定額ETF還可分散進場時間及僅投資於個股的風險 ,台股至今距離歷史高點仍有16%差距,建議投資人此時更應該堅持 不停扣,達到滿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