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奕能源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創奕能源科技榮耀出展日本智慧能源週,展現電動巴士與智慧能源解決方案
2月28日起,台灣創奕能源科技參與了第20屆日本智慧能源週展會Smart Energy Week 2024,帶來了一系列引領業界潮流的電動公共運輸與綠電儲能系統整合方案。這次展會不僅是創奕能源的產品秀,更是其核心技術——軟體、物聯網、大數據與AI的全方位展示。
創奕能源在展會上特別推出的「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是結合台灣工研院技術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這個系統利用物聯網(IoT)技術,將車輛、環境及充電站的資料連接起來,透過AI能耗模型(RNN)進行資料整合分析,從而能更精準預測充電需求,進行充電策略優化,並提升充電樁的稼動率。
創奕能源的這些創新方案,不僅降低了營運成本,也大大提升了大型車隊轉型電動化的意願。去年第四季,創奕能源的商業用儲能系統已正式出貨給日本客戶,此次展會上,創奕能源更是吸引了多家日本企業客戶的注意,並已安排近期親訪創奕能源台灣總部,進一步洽談合作。
創奕能源在國內電動巴士市場已取得顯著成績,交車實績超過300輛,並在大型儲能系統建置上取得多個AFC案場的實際操作經驗。基於這些優秀的成果,創奕能源對2024年的發展充滿信心,預計營收將呈倍數增長,外銷占比將突破5成。
除了電動巴士,電池儲能系統,創奕能源此次展出的智慧能源解決 方案「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結合台灣工研院技術並在數位 發展部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補助計畫支持下,不採傳統人工依經 驗手動調整充電命令,改而運用物聯網(IoT)連接車輛、環境及充 電站的資料,系統收集時間、溫度、雨量、電池電量及交通狀況,進 而建構AI能耗模型(RNN),進行資料整合分析。
新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更精準預測充電需求、遠端掌握充電樁 使用狀況外,並能預測下一趟巴士服務的電能消耗量,以進行充電策 略優化,結合智慧儲能系統,自動調節充電樁的功率、時間與排程等 ,提升充電樁稼動率,也結合電網狀況與契約用電費率,有利降低營 運成本,大幅提升各國大型車隊轉型電動化意願。
創奕能源的商業用儲能系統去年第四季已正式出貨日本客戶,此次 智慧能源週三天展期中,創奕更是大有斬獲;多家日本企業客戶預約 蒞臨展位洽談合作商機,數家已安排近期親訪創奕能源台灣總部,此 次展會除了與客戶進一步面對面說明台灣綠能產品優勢外,也為創奕 能源產品正式跨足日本市場奠立良好基礎。
創奕能源在國內電動巴士交車實績已逾300輛,建置的大型儲能系 統之數個AFC案場,也已陸續上線,藉著這300套電動巴士大型高壓移 動電池系統與中大型儲能系統的成功管理經驗,順利拓展海外電動巴 士與儲能系統市場。創奕能源指出,展望2024年企業整體營收將呈倍 數增長,外銷占比將突破5成。
台灣創奕能源科技在推動電動化未來的道路上,再度展現其領先地位。為應對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創奕能源與新動智能、充壩公司攜手合作,共同研發出「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這項創新技術將為全球商用車隊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有效提升充電效率,並降低營運成本。 該系統透過AI技術精準預測車隊能耗,自動調節充電樁的功率與時間,解決了商用車隊在電動化過程中面臨的充電設施不足和高能源成本問題。創奕能源表示,這項技術可節省5成能源用量、延長電池壽命2成,並提升充電站使用率逾2成5。 在數位發展部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補助計畫的支持下,創奕能源與產業上中下游企業共同組成台灣隊,進軍國際市場。創奕強調,其「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連接車輛、環境及充電站資料,進行AI能耗模型分析,進一步優化充電策略。 創奕能源的「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已成功導入客運公司的智能充電站,每年可為業者節省數百萬元營運成本。該公司還透露,其tron-e BUS已成功進入國際公共交通市場,預計今年創奕的電動巴士外銷可達數百輛,未來將以兩位數速度成長,並擴大在印度、美洲、澳洲、非洲等地的電動公共運輸市場。
創奕能源指出,面對全球交通工具電動化革命,商用車隊苦於充電 設施不足、高能源成本雙重挑戰,因此結合能源管理新創公司新動智 能及充電軟體服務龍頭充壩的技術支援,共同開發「電動車隊智能充 電管理系統」;創新系統技術可節省5成能源用量、延長電池壽命2成 ,提升充電站使用率逾2成5。並在數位發展部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 用補助計畫支持下,整合產業上中下游共組台灣隊進軍國際。
創奕強調,「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顛覆傳統充電指令,運 用物聯網(IoT)連接車輛、環境及充電站資料,以掌握時間、溫度 、雨量、電池電量及交通狀況,建構AI能耗模型(RNN)進行資料整 合分析,更精準預測充電需求、遠端掌握充電樁使用狀況,並預測下 一趟巴士服務能耗量,進行充電策略優化、自動調節充電樁功率、時 間與排程等,提升充電效率,也改善充電站長時間閒置問題,有利降 低營運成本。
「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結合台灣工研院技術,導入客運公 司智能充電站,每年可為業者節省數百萬元營運成本,以實際行動支 援台灣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創奕表示,創新系統透過A I能耗模型,根據全球各地氣候、交通、電力環境,提供高適應性整 體解決方案,有助提升各國大型車隊轉型電動化意願。
創奕透露,tron-e BUS已成功打進國際公共交通市場,隨著東南亞 地區積極推動公共運輸電動化,估計今年創奕的電動巴士外銷可達數 百輛,未來幾年將以兩位數速度成長,此外,也將擴大經營印度、美 洲、澳洲、非洲等電動公共運輸市場。
創奕能源科技,這家台灣本土企業,近年來在電動巴士與储能系統領域展現了驚人的進展。從磷酸鋰鐵電池材料開始,逐步發展至模組製造和電池系統整合,創奕能源已經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自2016年以來,公司已在國內電動巴士市場交車超過300輛,並成功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 創奕能源董事長黃振聲表示,公司作為國內電巴主要供應廠之一,積極推動自主研發,率先搭載專利液冷式電池組、電動車隊雲端大數據管理系統等關鍵技術。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電動巴士的性能,也符合政府關鍵組件國產化政策。創奕能源的電動巴士不僅符合交通部「電動大客車補助辦法之整車附加價值率」要求,還獲得了國產化新車型開發計畫的通過。 創奕能源在2023年對海外市場的拓展成果顯著。在印尼市場,公司與當地合作夥伴共同打造高本地化率的電動巴士,預計11月取得12米電動公車合格證,2024年訂單預估將超過100輛。同時,印度市場也於今年9月下單200輛9米電動巴士,預計2024年交貨。 除了電動巴士,創奕能源在储能系統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就。公司積極參與政府能源轉型計畫,推出以磷酸鋰鐵電池為核心的储能系統產品方案,並獲得市場好評。2023年,創奕能源的储能系統訂單逐漸發酵,預計年底前將有三個AFC案場陸續上線。此外,公司還在規劃建置大型長效型储能系統,並已接獲日本企業型储能系統訂單,將於今年11月出貨。 展望未來,創奕能源對2024年的發展充滿信心。預計營收將倍數增長,外銷占比將突破5成。在電動巴士和储能系統領域,創奕能源將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為台灣的能源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
創奕能源指出,作為國內電巴主要供應廠之一,創奕電動巴士領先 市場率先搭載自主開發的專利液冷式電池組、電動車隊雲端大數據管 理系統、國產智慧化系統與電能補充系統、國產馬達動力傳動系統等 關鍵軟硬體系統,整車除符合交通部「電動大客車補助辦法之整車附 加價值率」要求,也配合政府關鍵組件國產化政策,申請並獲通過國 產化新車型開發計畫,藉由創奕目前佈建的海外通路,協同國內電巴 供應鏈廠商,以大帶小,攜手進軍海外市場。
2023年創奕能源拓展海外電動巴士市場成果不俗;印尼電動巴士市 場主要供應電動巴士之底盤重要部件、三電系統及雲端電動車隊智慧 管理系統,結合當地合作夥伴共同打造高本地化率之電動巴士,今年 11月可望取得12米電動公車合格證,2024年印尼訂單預估100輛以上 。此外,印度也於今年9月接獲200輛9米電動巴士訂單,預計2024年 交貨。
面對政府能源政策全面推動包含創能、儲能、節能及智慧系統整合 之能源轉型計畫,積極建構儲能系統電力輔助能量,帶動國內儲能電 力輔助服務市場龐大商機;近年創奕能源藉由團隊在鋰電池材料的高 度專業性,以及自主開發關鍵的BMS電池管理系統,整合推出以磷酸 鋰鐵電池為核心的儲能系統產品方案,獲得市場不錯的回應。
創奕能源董事長黃振聲指出,2023年創奕在大型儲能系統訂單逐漸 發酵,建置中之三個AFC案場,預計在年底前陸續上線。另大型長效 型儲能亦在規劃建置中。海外部分也接獲日本企業型儲能系統訂單, 將於今年11月出貨。創奕在儲能系統接單出貨展望十分樂觀,2024年 出貨將超過100MWh以上,大步邁向儲能應用新里程碑。
創奕能源擁有電動車三電技術,成立11年來快速成長,6年前推出電動巴士,在台灣累計已有近300輛上路,目前運行中的900多輛,領先同業,並且成功切入多國市場。創奕的電動大巴電池容量相當於300度電,今年前5個月共交車150輛,相當於50MW電池。豐富的電池使用經驗及實績,是創奕叩關儲能的利劍。
董事長黃振聲表示,創奕全方位布局儲能,自2018年起即步入獲利軌道,目前股本6億多,去年小幅獲利,今年要營收上看15億元。電動大巴為主力,將依規畫啟動IPO計畫。
旗下明創能源專攻電池設計,明創產能100MW,可視訂單需求放大3、5倍,另與國碩合資正極材料廠芯和、儲能設備碩奕太綠能。市場需求大增帶動正極材料高達4倍漲幅,芯和也帶來可觀的轉投資效益。碩奕太的儲能鎖定台電AFC及用電大戶市場,也在電動車充電積極規畫,飛宏為合作夥伴。創奕能源表示,1MW等同於1,000度電,一部電動大巴相當於300度電,創奕是電池使用大戶,在缺貨漲價下取得更大的採購優勢。
陽信銀行於104年選定南投新設分行,積極耕耘至今已7年,營運績 效良好,亦頗獲當地好評。
為長遠經營考量,並持續在地深耕,於是購置不動產設為南投分行 新址。
而分行原址則設置金融服務站以繼續服務原址鄰近客戶。
陽信銀行南投分行新據點為通往草屯商圈必經之路,距離熱鬧商圈 約500公尺,鄰近草屯鎮公所及賣場超市等,聯外交通便利,區域商 業氣息活絡。
陽信銀行表示未來南投分行也將秉持一貫的經營理念,持續提供民 眾專業便利的全方位金融服務,並針對在地企業提供各種融資商品, 致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成為南投鄉親開創事業與累積財富的最佳夥 伴。
創奕能源從鋰電池材料起家,深耕智慧城市綠色運輸解決方案,成為台灣電動巴士主要製造商之一;創奕跳脫傳統產業思維,結合台灣ICT產業經驗與資源優勢,發展電池熱管理演算法與車輛關鍵組件運行數據的分析暨失效模型,研發能量專注在台灣工程師擅長且整車占比高的關鍵子系統;同時利用半導體與資訊產業供應鏈管理經驗,結合性價比最高的國內外大廠供應商,奠定進入電巴市場競爭的基礎。
在海外市場布局上,創奕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印度等國與當地上市公司設立合資公司,客製化供應電動巴士、電池系統與電動化底盤等產品與服務,也是近年少數具有電動巴士與自駕電巴外銷實績的廠商。創奕也投入其他區域市場開發,包含歐洲、日本、中東等市場,合作項目包括電動巴士、電池系統、智慧城市、綠色能源等,深化海外布局。
因應政府電動巴士國產化政策,創奕正逐步落實關鍵零組件國產化的目標,電池系統是占比最高的關鍵組件,也是創奕電動巴士最具優勢的關鍵技術,採用安全穩定的磷酸鋰鐵電池、結合自有專利液冷系統與自主開發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再整合國產化馬達、整車控制器、轉向總成、電動液壓泵、電動空壓機,以及車輛電子、電動冷氣與充電系統,以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計畫最高國產化比率為目標。
台灣產業積極布局經濟復甦商機,在新南向政策推動下,在東南亞 市場已有相當成果。王美花在開幕錄影致詞指出,今年1至8月台灣對 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約5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近200%, 其中又以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越南等國家成長最為明顯。
她說,政策推動與產業動向的扣合十分重要,政府知道企業在規畫 海外拓展時,除考量成本與市場需求外,仍須就當地國家投資環境、 法規健全做客觀的評估作業,因此透過「拓展國際市場商機暨工業國 際合作計畫」,推動並結合國際級顧問公司能量,提供企業評估服務 ,得以排除經營障礙,保障投資權益,降低整體投資風險。
王美花指出,政府新南向政策供應鏈、生產轉移近年屢有斬獲,例 如台灣口罩國家隊要角之一的「台灣康匠」,結合兆弈科技以及松勝 創新,在資本和生產層面,以系統整合方式,成立「康匠控股」,將 口罩設備、原料及服務等輸出海外。
康匠控股明年也將於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設立口罩一貫廠,在泰國所 佈建的口罩生產供應鏈,預計每年將為我國帶來近新台幣10億的出口 貿易。
另台灣指標性電動公車供應商之一創奕能源,長期專注電動巴士海 外輸出,在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國都有具體的實績,現今創奕看好 人口密度第二大經濟體印尼,透過與當地國營企業合資,拓展在地本 土市場。
據出席成果發表會廠商表示,因中美貿易、疫情延燒及近期中國限 電問題,當前供應鏈移轉已經成為討論焦點,現在政府提供相關投資 前評估服務,除能讓業者從中對其投資布局,進行有節奏系統化布局 外,亦能大幅降低投資風險,快速、有序、安穩地在海外落地並持續 經營。
至於凱勝旗下嘉義馬稠後工業園區新廠,將持續擴增電巴產能,短 期年產能350輛以上,長期高峰期年產能650輛;另唐榮車輛、創奕能 源也跟進擴大營運規模,可望帶動國內電巴產業營運規模。
尤其,鴻華先進科技介入「電動大客車」,未來將是台灣電巴業界 的旗艦大廠,業者已提前嗅出電巴卡位戰的煙硝味。
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表示,斥資25億元興建中港廠,旗下華德規畫 電巴整車年產能1,700輛,及集團底盤三電年產能7,000套,10月開始 安裝設備,今年底可安裝完成,預定明年1月試產,明年第一季量產 電巴等產品。
成運透露,旗下屏東廠電巴年產能750輛,計畫新增的中科二林廠 ,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未來完工後,電巴整車年產能2,000輛以 上,及底盤三電外銷出口的年產能1萬套,目前新廠設廠計畫正在規 畫中。
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指出,該廠電巴整車最大年產能600輛,目 前先以年產60輛為目標。
據官方統計資料,截至今年8月底止,已掛牌行駛中的電巴共有74 3輛,其中,凱勝163輛、總盈146輛及華德133輛,分居前三名。華德 今年底前還會交給大都會客運20輛,及三重客運10輛電動巴士;同樣 地,凱勝交給新營客運7輛,及府城客運15輛的電巴,也還未納入上 述統計數字。
為扶植國內電巴產業,交通部去年11月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 分成先導期2020至2022年、推廣期2023年至2026年,普及期2027至2 030年。
其中,業者今年5月31日及7月31日共申請示範型計畫的電巴數量3 78輛,其中,成運計畫與彰化客運合作、共有29輛,其餘數量都是華 德,但實際通過數,還需由政府審核通過。
華德提出與首都、欣欣集團、台中客運、南台灣客運,及「台灣愛 巴士交通聯盟(IBUS)的中鹿客運、漢程客運」、巨業、大南客運、 台北客運,及三重客運等多家電巴示範型計畫申請案,一旦政府通過 後,雙方才能簽約執行。
華德總經理楊誌榮表示,公司在大股東日本住友商事居間促成下, 與日本某家大型客運公司針對電巴進行合作開發案,預定今年底開發 完成後,將是公司電巴首宗外銷日本的案子。至於合作客戶,對方是 日本的市公車業者,未來華德開發的電巴,將行駛日本知名地區的市 公車路線。這是華德多年前將電巴銷往菲律賓之後,可望成為另一個 電巴的外銷案。
車王電與華德的電巴業務,不僅開拓國內外市場,並與系統軟硬體 業者合作,及推展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針對華德與日本住友合作搶 攻中南美洲及東南亞電巴外銷訂單案,楊誌榮透露,因全球疫情關係 ,雙方合作進度放慢,上述地區電巴開發案,還有沒有具體成果。
同樣地,漢唐1號電巴的電動商用車(CTP)聯盟,包括唐榮車輛、 漢翔、亞力電機、大同、台灣雙日、台灣電綜、漢鐘精機、台灣精星 、台灣松下及為升電裝等公司。
沙烏地阿拉伯的「朱拜爾和延布皇家委員會」(Royal Commissio n for Jubail and Yanbu),與沙烏地阿拉伯國際工業區公司6月29 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在一大港口城市-延布,成立工業聚 落,成運董事長吳定發透過視訊會議出席簽約儀式,成運將轉移電巴 技術給沙國業者,並在延布設廠。
另一家電巴廠創奕能源,去年10月與印尼國營INKA合作,打造電巴 E-INOBUS,完成東爪哇茉莉芬市(Madiun)法規測試,陸續在峇里島 及雅加達進行道路實測展示,被視為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敲門磚」。
創奕今年7月14日在駐台印尼經濟貿易處代表Budi與貿協董事長黃 志芳見證下,與印尼國營列車製造公司INKA及綜合型大學Universit as Sebelas Maret,完成線上合資簽約儀式,將在印尼共同成立合資 公司INOTRONS,積極拓展電動巴士與新能源事業。
創奕能源(Tron-e)為國內電動巴士領導廠商,在電動化已有成熟的技術與經驗,更透過創始投資台灣自駕車技術研發領導廠商之一的台灣智慧駕駛公司,將其電動巴士整合自駕線控系統,成為國內智慧化公共運輸市場的領導廠。
創奕能源多次與台灣智慧駕駛公司合作參與自駕巴士的測試運行,包括2018年桃園農博會園區自駕接駁巴士、2019年台中麗寶樂園園區自駕接駁巴士、去年在台北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的全台第一個商業區內自駕測試計畫,以及今年機捷A17站青埔開放場域自駕測試計畫。
為加速海內外智慧化公共運輸市場的推廣,創奕能源與法國自動駕駛領導廠商Navya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自駕巴士在智慧城市的應用。創奕能源董事長黃振聲日前透過視訊與Navya營運長Jerome RIGAUD進行線上簽約儀式,雙方針對未來在台灣、印尼、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合作機會建立夥伴關係,並配合當地政府自駕車政策,進行項目合作開發,由Navya提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與在地智慧城市相關應用整合。
Navya成立於2014年,是提供自動駕駛系統和相關服務的法國上市公司,在法國(巴黎和里昂)、美國(密西根州)和新加坡共有280名員工,自2015年以來率先將自主移動解決方案推向市場並投入使用,至去年底在23個國家╱地區共銷售180多台。
創奕能源表示,此次合作旨在透過國際聯盟,拓展國內外自駕運輸市場,不僅提升國內自動駕駛技術服務,更有助於將相關服務布局於東南亞市場。對Navya而言,此次合作是開發台灣自動駕駛市場的第一步;台灣為快速增長的智慧出行技術市場,Navya希望藉由Tron-e在東南亞國家的布局,共同開發自動駕駛市場。(翁永全)
【台灣新聞】國際市場看好台灣電動巴士,創奕能源科技帶動電池安全新紀元
近期,國際市場對電動巴士的興趣日益濃厚,這股熱潮也讓台灣的電動巴士產業受到關注。在美國總統拜登推動的2.2兆美元基礎建設政策背景下,台灣外貿協會於25日舉辦了「臺灣電動巴士產品發表會」,吸引了24個國家的200名買主線上參與。
此次發表會聚焦於電動巴士、充電及智慧管理系統三大主題,其中,成運汽車與車輛中心等18家廠商共同打造的WINBUS成為焦點。創奕能源科技則以其專利液冷式鋰鐵儲能電池系統,為電動巴士的安全性再升級,與泰國車用零組件商合資共推泰國電巴市場,展現台灣在電動車領域的實力。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與車輛測試研究中心董事長黃隆洲在開場影片中強調,台灣在智慧車輛時代的重要性,不論是智慧影像系統、車載機,都將運用許多AI演算法及物聯網的通訊系統,這些都是台灣業者的強項。
會中,日本HONDA、住友電工、加拿大巴士製造商BlueBird、美國迪士尼樂園園區交通營運商ART、德國商用車電控大廠WABCO、越南VinBus及俄羅斯商用車商KAMAZ等國際知名企業皆派代表全程觀看,預計未來電動巴士的商機將更加廣闊。
創奕能源科技與研華科技等企業的合作,讓智慧電巴管理系統在越南進行測試,預計六月進行路測。同時,健和興公司以提供4,000多種高效能充電槍驚艷國際買主。奇美車電研發的智慧電動巴士ADAS核心部件,也為行車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此次發表會吸引了50多家外商預約6月1日的線上洽談會,菲律賓電力公司、新加坡交通主管單位等均已完成預約,顯見台灣電動巴士產業的潛力無窮。
除了廠商發表電動巴士解決方案,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與車輛測試研究中心(ARTC)董事長黃隆洲也當起台灣電動車超級業務員,於開場影片說明臺灣資通訊實力在智慧車輛時代的重要性,不論智慧影像系統、車載機都將運用許多AI演算法及物聯網的通訊系統,這些都是臺灣業者的強項。
貿協指出,包括日本HONDA、住友電工、加拿大百年巴士製造商BlueBird、美國迪士尼樂園園區交通營運商ART、德國商用車電控大廠WABCO、越南VinBus及俄羅斯商用車商KAMAZ等,皆有代表全程觀看,後續電動巴士的商機可期。
成運汽車自主開發電巴並通過ARTC電車底盤及整車認證,目前已在嘉義市實際運行,其開發的電巴電池解決方案和同級的德國和中國車款比較下,有更強的續航力及更輕的重量。
研華科技與越南VinBus合作開發「智慧電巴管理系統」,目前已在越南進行測試,預計六月在越南進行路測。
創奕能源的專利液冷式鋰鐵儲能電池系統使電巴安全性再升級,目前已與泰國車用零組件商合資共推泰國電巴市場等。另外,成功跨足電動車領域的健和興,以提供4,000多種高效能充電槍驚艷國際買主。
奇美車電研發智慧電動巴士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核心部件可提供車道偏移警示、前方防撞警示、駕駛員狀態偵測等多樣化功能;整合資訊流、商流、金流,開發出國內市占率超過七成智慧巴士付費系統的宏碁智通,也是這次發表的亮點廠商。貿協指出,發表會前一個月即陸續接獲多家外商預約6月1日的線上洽談會,目前已有菲律賓電力公司、新加坡交通主管單位等50外商完成預約。
創奕能源科技,這家以電動車製造為核心的台灣公司,近期不僅在電池技術上取得顯著成就,更將目光投向了儲能市場,展現出其跨領域的發展野心。副總經理丘為臣在接受採訪時強調,創奕對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及穩定性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不僅體現在電動巴士的動態行駛上,同時在「定置式環境」的工廠應用中也絲毫不馬虎。 創奕的鋰電池在電動巴士上的應用已經證明了其優秀性能,自2016年第一台電動大巴上路以來,5年間累計行駛里程超過1,200萬公里,電動大巴數量也增至100多輛。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創奕自主開發的鋰鐵電池系統的可靠性。 在電動車汰役電池轉型為儲能系統的過程中,創奕也看到了成本優勢,並積極投入储能系統的BMS及EMS開發。丘為臣提到,創奕關注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輔助服務的商機,雖然AFC獲利不易,但用電大戶帶來的商機卻是可觀的。他預計,2025年前,5,000Kw用電戶將建置10%的储能系統,以運作2小時,這將需要1MW綠能,市場前景看漲。 創奕也積極布局綠電市場,將風力及太陽光電作為兩大綠電來源,並自建太陽光電系統。儘管工業用電大戶大多持觀望態度,但丘為臣預估,2023年將迎來商機大爆發,台達電、URE等大廠都積極投入,創奕也早已做好部署。 在產品設計上,創奕的储能系統容量通常依需求設計,輸出入電力規格也因應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工業储能的電壓範圍廣泛,從300多伏到超過上萬伏都有可能,客製化程度高。創奕的股本為4億元,兩大策略性法人股東為導電漿大廠國碩及正負極材料廠碩禾。今年,創奕外銷印尼及印度合計150台電動大巴底盤,內銷250台,預計將帶來40億元營收,成長幅度顯著。
實際行駛的數據最具說服力,創奕的第一台電動大巴2016年上路,5年來總共累計的行駛里程逾1,200萬公里,創奕採用自主開發鋰鐵電池系統,至今電動大巴增至100多輛,合計里程數多達1,200多萬公里。
電動車汰役電池轉做儲能,具有成本優勢,創奕也投入儲能系統的BMS及EMS開發。丘為臣說,創奕關注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輔助服務商機,但AFC獲利不易,而用電大戶帶來新的商機,5,000Kw用電戶2025年前要建置10%,以運作2小時計,需要1MW綠能,市場前景可期。
風力及太陽光電是兩大綠電來源,自建太陽光電系統,若沒有大面積屋頂,儲能系統是電子科技業最佳選擇。丘為臣預估,工業用電大戶大多持觀望,迎接2023年商機大爆發,台達電、URE等大廠都積極投入,創奕也提前部署。儲能系統的容量通常依需求設計,在容量相同下,輸出入電力規格也通常不同。工業儲能的電壓範圍大,從300多伏到超過上萬伏都有可能,客製化程度高,只有家用型的容量及輸出入電力規格會一致。
創奕股本4億,兩大策略性法人股東為導電漿大廠國碩及正負極材料廠碩禾,今年外銷印尼及印度合計150台電動大巴底盤(不含大燈及車架)以及內銷250台,將帶來40億元營收,較前2年大幅成長。(翁永全)
目前國內電動大巴市場為創奕能源、華德動能及凱勝綠能三強鼎立的局面,創奕能源主打Tron-e品牌,已有上百輛電動巴士行馳於中南部多個縣市。多家客運業者今年計畫擴大採購,數量超過百輛,將帶動創奕營收翻倍成長。
董事長黃振聲表示,車體、系統是電動車的重要組成,稱為「三電」的電池、電機及電控,又是系統的核心,其中又以電池的成本比重近40%最高。創奕多元進行研發布局,與國碩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鋰電池正極材料,子公司明創能源生產鋰電池系統用於電動車及儲能系統。Tron-e電動大巴不僅具有上下游整合優勢,妥善率及自製率也居領先。
為加速電動車普及,各國政府都提供補助獎勵。以目前電動大巴售價約千萬,客運業者可獲得633.8萬補助,使實際成本支出接近柴油車。政府希望業者及早自立,未來以不必靠補助,發放補助款從一次給,改為逐年給,祈提升電動巴士的耐用年限,降低平均成本,補助金額也能逐年降低。
黃振聲分析,個人用電動轎車較注重品牌,商用電動車則以性價比為重。中國電動大巴的造價最低,台灣大約高出一至二成,歐美高出2倍;台灣的價位適中,加上高信賴度優勢,具有外銷競爭力,值得大力發展。
創奕推出RESS可充電儲能系統及E-Bus電池系統,也布局海外,多年前前進印尼及印度,逐漸開花結果。印尼的電動大巴市場比台灣大數十倍,創奕與印尼國營公司及印度一家集團企業的合作計畫,輸出電動巴士整車設計、主要零部件及動力核心組件,可望在海外創造高於台灣數倍的營收。(翁永全)
台灣創奕能源科技,這家以發展電動車及儲能為主的公司,近來可說是風頭無兩。它旗下的子公司明創能源,專門生產鋰電池,完全不必依賴外來供應,而創奕集團自身也研發正負極材料,大量生產,並擁有材料自主優勢。這樣的自主研發能力,讓明創電池能夠供應給母公司創奕能源,用於生產電動車,同時,儲能系統也成為其主要的出口市場。 政府為了達成2030年大巴士全面電動化的目標,正積極推動相關政策。目前台灣的電動大巴普及率僅有5%,預計在未來10年內,將有近萬輛、千億元的汰換商機。除了創奕能源、凱勝綠能及華德動能這三大電動大巴廠,還有成運、總盈、唐榮等台灣業者積極競爭。 評論電動車廠的實力,電池及三電系統技術的自主性是關鍵。創奕能源自2011年成立以來,就先於市場進入,並已經在中南部縣市部署了上百輛電動巴士。董事長黃振聲透露,今年將有許多大客戶採購數百輛電動巴士,不包含儲能部分,就足以讓公司營收翻倍,並有望突破2018年的6.7億元高峰。 近年來,用電大戶條款開放,建置储能系統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相比風電,储能系統的建置成本較低,與太陽光電相仿,但占地面積卻是最小的。例如,建置1,000kw的储能系統,只需40坪,而PV 500kw則需要1,500坪。 明創能源積極進軍储能市場,並選擇鋰鐵電池作為主力產品。由於鋰鐵電池在耐高溫特性和穩定性上優於鋰三元電池,在安全性及使用壽命上也更具優勢。創奕能源擁有電池材料及電池組設計製造技術,並自主開發BMS及EMS。 黃振聲強調,對於電動車而言,安全性是第一要務。創奕能源在電動巴士上已經有成熟的鋰鐵電池系統應用經驗,足以讓客戶放心。同時,公司也在工廠建置了大型储能系統,並累積了多年削峰填谷的使用經驗。 此外,創奕能源也關注储能系統的不斷電功能,這在供電緊缺、出現壓降時,能迅速補電。這也是創奕的重點項目。去年,創奕能源參與了台電AFC標案,並將在台電的試行採購平台扮演募後角色。(翁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