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嘉實業(未)公司新聞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15)日宣布,友嘉董事會已作成決議,今年底將完成集團旗下各子公司重組,隨後成立「友嘉實業控股公司」,並訂2017年初回台上市,屆時營業規模有機會挑戰1,000億元。
朱志洋強調,友嘉將以「兩岸最大自動化系統公司」回台上市,因為集團目前60%的業務均屬自動化這塊領域,包括機器人、整廠自動化、自動倉儲及搬運系統、航太等,屆時營業規模至少超過500億元。
朱志洋昨天參加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開幕典禮。配合控股上市,朱志洋也宣布,友嘉將在台中設立全球營運總部,並在杭州、德國、底特律及東京,分別設立亞洲、歐洲、美洲及日本等四個營運總部。
友嘉集團今年底還將併購韓國一家前三大工具機廠,以及德國一家超過150年歷史的老牌工具機廠。
朱志洋強調,友嘉將以「兩岸最大自動化系統公司」回台上市,因為集團目前60%的業務均屬自動化這塊領域,包括機器人、整廠自動化、自動倉儲及搬運系統、航太等,屆時營業規模至少超過500億元。
朱志洋昨天參加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開幕典禮。配合控股上市,朱志洋也宣布,友嘉將在台中設立全球營運總部,並在杭州、德國、底特律及東京,分別設立亞洲、歐洲、美洲及日本等四個營運總部。
友嘉集團今年底還將併購韓國一家前三大工具機廠,以及德國一家超過150年歷史的老牌工具機廠。
國內最大工具機製造企業─友嘉實業集團 (FFG)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2日在虎尾科大簽共同規劃成立「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合作意願書,並由友嘉集團投入產業學院基金做為人才培育與研發用途。
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有四個事業群,全球75個事業體,遍布全球八個國家,主要還是在工具機與機械領域發展。我們很需要透過跟虎尾科大合作,讓我們培養對工具機與機械產業有熱愛、且願意投入,甚至願意隨著集團到全球布局的人才。友嘉會好好抓住這個機會,與虎尾科大密切探討產學雙方如何相輔相成,並走向全球化。
虎尾科大校長覺文郁指出,友嘉在國內機電領域是最大的集團,虎尾科大也是國內機電方面最紮實的學校,雙方的合作對師生而言都是一個好的開始,讓學校在人才培育及技術研發的部分都能更上一層樓,虎尾科大一定全力以赴。
未來該產業學院專班課程及教材由雙方共同規劃制定,且投入業界師資協同教學,讓修習該學程的學生在學期間即與企業環境互相銜接。友嘉為厚植學生具備國際移動力,並與虎尾科大規劃英文及第二外語課程,另開設相關學術性社團,目的要讓學生成為優質專業的國際人才。(陳渲堉)
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有四個事業群,全球75個事業體,遍布全球八個國家,主要還是在工具機與機械領域發展。我們很需要透過跟虎尾科大合作,讓我們培養對工具機與機械產業有熱愛、且願意投入,甚至願意隨著集團到全球布局的人才。友嘉會好好抓住這個機會,與虎尾科大密切探討產學雙方如何相輔相成,並走向全球化。
虎尾科大校長覺文郁指出,友嘉在國內機電領域是最大的集團,虎尾科大也是國內機電方面最紮實的學校,雙方的合作對師生而言都是一個好的開始,讓學校在人才培育及技術研發的部分都能更上一層樓,虎尾科大一定全力以赴。
未來該產業學院專班課程及教材由雙方共同規劃制定,且投入業界師資協同教學,讓修習該學程的學生在學期間即與企業環境互相銜接。友嘉為厚植學生具備國際移動力,並與虎尾科大規劃英文及第二外語課程,另開設相關學術性社團,目的要讓學生成為優質專業的國際人才。(陳渲堉)
去年集團營收達410億元的工具機大廠友嘉實業集團,為培養海外國際人才,昨(2)日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簽定合作意願書,雙方攜手規劃成立「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由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虎科大校長覺文郁共同擔任產業學院院長。
「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第1屆專班將於9月中開班,預計招收40位大四學生,然後在這40位學生中,將挑選10至20位學生進一步攻讀碩、博士與研發替代役,未來進入友嘉集團任職。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在工具機領域目標是追求全球第1」,因此技術涵量將再提升,友嘉與虎科大攜手合作,有計劃性地培育海外國際人才以及共同研發新產品。
朱志洋指出,申請參與友嘉產業學院學程的學生,除將修習學院學程,尚需修讀英文及第二外語(包括日文、德文、韓文、義大利文、俄羅斯文)等相關課程及社團;並首次合作申請科技部3,000萬元計畫案,及研擬未來朝自動化、機器人、3D列印等領域研發新產品。
朱志洋強調,友嘉鼓勵虎科大優秀學子參與產業學院學程,未來畢業更能直接將優質人才留用於友嘉,該集團將提供國際發展平台讓學生有機會發揮,不限在國內服務,學生可派駐如美國、德國、義大利、韓國、日本、中國、俄羅斯等海外投資子公司任職。
虎科大校長覺文郁表示,虎科大辦學重視務實致用及產學合作,在教學與人才培育方面,每年皆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勵,科大評鑑成績優異,精密機械領域擔任聯合技術研發中心之中心學校;產學研發成果方面,根據經濟部智財統計,發明專利獲證數為科大最多。
友嘉集團產品橫跨工具機、PCB、產業設備、綠能產業等領域,在全球擁有43家機床生產製造企業、27個知名品牌,已成為兩岸數控機床產品線最完整的製造集團,其單一加工中心產量已居全球第1,全功能數控機床產量也居大陸第1。
「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第1屆專班將於9月中開班,預計招收40位大四學生,然後在這40位學生中,將挑選10至20位學生進一步攻讀碩、博士與研發替代役,未來進入友嘉集團任職。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在工具機領域目標是追求全球第1」,因此技術涵量將再提升,友嘉與虎科大攜手合作,有計劃性地培育海外國際人才以及共同研發新產品。
朱志洋指出,申請參與友嘉產業學院學程的學生,除將修習學院學程,尚需修讀英文及第二外語(包括日文、德文、韓文、義大利文、俄羅斯文)等相關課程及社團;並首次合作申請科技部3,000萬元計畫案,及研擬未來朝自動化、機器人、3D列印等領域研發新產品。
朱志洋強調,友嘉鼓勵虎科大優秀學子參與產業學院學程,未來畢業更能直接將優質人才留用於友嘉,該集團將提供國際發展平台讓學生有機會發揮,不限在國內服務,學生可派駐如美國、德國、義大利、韓國、日本、中國、俄羅斯等海外投資子公司任職。
虎科大校長覺文郁表示,虎科大辦學重視務實致用及產學合作,在教學與人才培育方面,每年皆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勵,科大評鑑成績優異,精密機械領域擔任聯合技術研發中心之中心學校;產學研發成果方面,根據經濟部智財統計,發明專利獲證數為科大最多。
友嘉集團產品橫跨工具機、PCB、產業設備、綠能產業等領域,在全球擁有43家機床生產製造企業、27個知名品牌,已成為兩岸數控機床產品線最完整的製造集團,其單一加工中心產量已居全球第1,全功能數控機床產量也居大陸第1。
爭取昆山試驗區成為兩岸產業合作轉型升級的先行先試區,台灣區電電公會將攜手昆山市政府,協助台商在昆山布局精密機械、自動化設備產業鏈,打造「機器人製造、產銷基地」,將脫胎換骨成為長三角製造業台商轉型升級的典範。
台灣前100強企業有一半在昆山投資,昆山正淘汰落後的筆電面板產業,大力推進現代裝備製造產業。友嘉實業副總裁陳向榮指出,在大陸設廠,台商製造業每5年必須像蛇脫皮一樣蛻變,不這樣做無法生存。
在昆山深耕15年的廣運機電董事長謝清福指出,目前台商工廠的自動化設備,已經跨入製程設備,無論在降低原料成本、減少人力、增加良率生產效益上,自動化都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昆山科技局副局長陸陳軍,6日出席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昆博會)舉辦的「智慧自動化產業發展趨勢」論壇,對大陸機器人產業充滿前景。他說,新顯示產業和現代裝備製造業增速已達工業增速的2倍,到十二五計畫末產值分別上看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2000億元。
台灣前100強企業有一半在昆山投資,昆山正淘汰落後的筆電面板產業,大力推進現代裝備製造產業。友嘉實業副總裁陳向榮指出,在大陸設廠,台商製造業每5年必須像蛇脫皮一樣蛻變,不這樣做無法生存。
在昆山深耕15年的廣運機電董事長謝清福指出,目前台商工廠的自動化設備,已經跨入製程設備,無論在降低原料成本、減少人力、增加良率生產效益上,自動化都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昆山科技局副局長陸陳軍,6日出席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昆博會)舉辦的「智慧自動化產業發展趨勢」論壇,對大陸機器人產業充滿前景。他說,新顯示產業和現代裝備製造業增速已達工業增速的2倍,到十二五計畫末產值分別上看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2000億元。
兩岸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龍頭友嘉集團,積極推動精實管理,總裁朱志洋表示,集團透過「友嘉嶄新生產系統(FNPS)」與「F-team」雙管齊下,將邀集更多協力廠加入,逐步擴大推動規模。
朱志洋不諱言,在日、韓兩強競爭下,台灣工具機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未來必須打團體戰,才有辦法在國際市場突圍,尤其中心廠與協力廠間的合作與資源整合,必須更緊密,大家都要有危機意識。
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擁有其它同業所沒有的優勢,就是分散在兩岸與全球的生產及銷售通路,中心廠與協力廠如能整合資源,導入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就能有效提升產品良率、交期及生產力,同時降低庫存天數或金額,增加市場競爭力。
深化精實管理
擴大參加成員
友嘉集團2011年開始推動友嘉嶄新生產系統,引進豐田式精實生產系統,每隔兩周針對各項改善作業進行檢討與精進,期望在確保品質穩定的前提下,達成交期縮短、成本降低目的,並在3年後實現生產坪效提高40%的目標。
去年,友嘉再成立F-team,持續深化精實管理系統。這項計畫主要由集團兩岸整機廠發動,包括台灣友嘉、台灣麗偉、眾程科技、松穎機械,以及位於杭州的友佳、杭州麗偉、杭州友華等。
兩岸加入的協力廠亦有14家,包括台灣的日紳、台詳、孟凱、欣協勝、優宏、隆升、台灣旋流、大舜,以及大陸和穎、宏迪、駿邦、華海、佳吉、豐羽等,加入廠商持續增加中。
友嘉集團日前舉行103年度友嘉嶄新生產系統第一次成果發表會,結合友嘉集團台灣區F-team協力廠、工具機事業群整機廠代表,以及中衛中心顧問群共100餘人參與。朱志洋親自主持發表會,主導F-Team推動代表的總經理李進成(F-Team會長),也引領FNPS的六大分科會與七大小組,展現台灣友嘉3年來在推動精實管理的成果。
推動全員改善
建構優勢生產
朱志洋說,目前聯盟雖然只有7家整機廠,但未來工具機事業群旗下30餘家整機廠,都將陸續加入聯盟。友嘉工具機事業群去年營收合計410億元,今年預估可達500億元。李進成指出,友嘉各事業體目前已全面啟動FNPS,在各廠積極快速建構特有的生產模式,這是集團在推動精實生產的絕佳優勢,因為透過各事務局間的橫向交流與成果分享,可以快速建構各事業體特有的精實產線。
友嘉本著「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原則,積極推動全員改善,從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止,累計已創造超過5,500萬元的效益;另外,「新產線生產模式」的布建,也已正式投產,並逐步水平展開。
李進成表示,新產線生產模式在量產機台的生產Lead Time上,已大幅縮減三分之一,目前正透過物與情報流的分析,以及電子看板的運用,朝向32小時LT目標邁進。此次成果發表,除了生產部門為主要核心,業務部門的精實服務(Lean Service),與研發部門的高值化設計改善議題,也都展現FNPS全員啟動的成果。
11月工具機展
展現推動成果
朱志洋對F-Team有深切的期許,他說,FNPS推動3年來的進度,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各事業體負責推動FNPS的負責人,必須跟上FFG(友嘉集團)快速全球布局腳步,對目前FNPS的成效切莫自滿。他強調,FNPS的推動,必須與時間賽跑,時間是不會等待大家的,也希望FNPS各事務局能與中衛中心的輔導團隊緊密結合,並為日後生產德義日等級的高端工具機打好基盤。
朱志洋也預告,今年11月舉行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友嘉展場有250個攤位,同時規劃「F-team形象館」,屆時可一併展現集團推動精實生產的成果。預期此一跨國性的形象館,將成為工具機同業與參訪來賓注目的焦點。
朱志洋不諱言,在日、韓兩強競爭下,台灣工具機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未來必須打團體戰,才有辦法在國際市場突圍,尤其中心廠與協力廠間的合作與資源整合,必須更緊密,大家都要有危機意識。
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擁有其它同業所沒有的優勢,就是分散在兩岸與全球的生產及銷售通路,中心廠與協力廠如能整合資源,導入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就能有效提升產品良率、交期及生產力,同時降低庫存天數或金額,增加市場競爭力。
深化精實管理
擴大參加成員
友嘉集團2011年開始推動友嘉嶄新生產系統,引進豐田式精實生產系統,每隔兩周針對各項改善作業進行檢討與精進,期望在確保品質穩定的前提下,達成交期縮短、成本降低目的,並在3年後實現生產坪效提高40%的目標。
去年,友嘉再成立F-team,持續深化精實管理系統。這項計畫主要由集團兩岸整機廠發動,包括台灣友嘉、台灣麗偉、眾程科技、松穎機械,以及位於杭州的友佳、杭州麗偉、杭州友華等。
兩岸加入的協力廠亦有14家,包括台灣的日紳、台詳、孟凱、欣協勝、優宏、隆升、台灣旋流、大舜,以及大陸和穎、宏迪、駿邦、華海、佳吉、豐羽等,加入廠商持續增加中。
友嘉集團日前舉行103年度友嘉嶄新生產系統第一次成果發表會,結合友嘉集團台灣區F-team協力廠、工具機事業群整機廠代表,以及中衛中心顧問群共100餘人參與。朱志洋親自主持發表會,主導F-Team推動代表的總經理李進成(F-Team會長),也引領FNPS的六大分科會與七大小組,展現台灣友嘉3年來在推動精實管理的成果。
推動全員改善
建構優勢生產
朱志洋說,目前聯盟雖然只有7家整機廠,但未來工具機事業群旗下30餘家整機廠,都將陸續加入聯盟。友嘉工具機事業群去年營收合計410億元,今年預估可達500億元。李進成指出,友嘉各事業體目前已全面啟動FNPS,在各廠積極快速建構特有的生產模式,這是集團在推動精實生產的絕佳優勢,因為透過各事務局間的橫向交流與成果分享,可以快速建構各事業體特有的精實產線。
友嘉本著「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原則,積極推動全員改善,從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止,累計已創造超過5,500萬元的效益;另外,「新產線生產模式」的布建,也已正式投產,並逐步水平展開。
李進成表示,新產線生產模式在量產機台的生產Lead Time上,已大幅縮減三分之一,目前正透過物與情報流的分析,以及電子看板的運用,朝向32小時LT目標邁進。此次成果發表,除了生產部門為主要核心,業務部門的精實服務(Lean Service),與研發部門的高值化設計改善議題,也都展現FNPS全員啟動的成果。
11月工具機展
展現推動成果
朱志洋對F-Team有深切的期許,他說,FNPS推動3年來的進度,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各事業體負責推動FNPS的負責人,必須跟上FFG(友嘉集團)快速全球布局腳步,對目前FNPS的成效切莫自滿。他強調,FNPS的推動,必須與時間賽跑,時間是不會等待大家的,也希望FNPS各事務局能與中衛中心的輔導團隊緊密結合,並為日後生產德義日等級的高端工具機打好基盤。
朱志洋也預告,今年11月舉行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友嘉展場有250個攤位,同時規劃「F-team形象館」,屆時可一併展現集團推動精實生產的成果。預期此一跨國性的形象館,將成為工具機同業與參訪來賓注目的焦點。
經濟部昨(30)日舉辦台商回台投資高峰會,今年首次未和廠商簽署投資意向書(LOI)。經濟部強調,目前工作方向是「重質不重量」,以關鍵產業為主,盼能補足國內供應鏈;不過,以過去3年台商投資狀況來看,LOI件數達成率僅3成,當初喊的震天價響的鮭魚返鄉政策顯得雷大雨小,成績難看。
台商回台投資高峰會今年是第6年舉辦,自100年開始推動簽署LOI,但今年一個都沒簽。經濟部官員指出,盼返鄉的台商能結合產業升級轉型,畢竟國內投資環境已無法提供低工資;以平面顯示器材料為例,因專利技術受制於國際大廠壟斷,希望國內能有業者掌握關鍵材料技術,補足缺口,打造完整產業供應鏈。
經濟部每年列出台商回台皆有亮點,但若檢視件數、金額執行率,3年來成效極差!統計顯示,過去3年經濟部和台商簽署39件投資意向書,僅11件落實投資、落實率28%;若以合計投資額159.5億元來看,更僅占過去3年號稱總投資1,372億元的11.6%。
經濟部僅願意公布在100、101年簽署LOI的3家廠商,包括友嘉實業、油機工業及慶弘成公司已落實投資計畫,另有哪些廠商嘴上說要投資,但最後卻沒下文,難以得知。
官員解釋,另有17案是在順利進行中,11件則因土地或其他問題有待評估,還在尋找適合機會投資。
據悉,有2家長年在大陸經營製造業的台商想返台轉作觀光旅遊業,但因土地或因標的是BOT案,仍在評估調整投資計畫;另外也有風電產業和飲料加工業想返台投資,但簽了LOI之後,遲遲未有下一步動作。
投資處以近5年回台投資案件分析,歷年平均個案投資金額增加,但製造業逐年下降,而服務業卻上升,且越來越多廠商回台朝高質化發展,擴建新廠或興建企業研發總部。
經濟部昨在記者會上也找來帝寶工業、建大工業、東遠精技、泉樺針織、卿蓬等5公司召開記者會,強調這些公司總投資額逾新台幣3百億元,其中,建大工業今年度包括設置廠房及研發總部,砸下110億元。
投資處長連玉蘋表示,今年已掌握台商回台投資案案源共32件、約新台幣343億元,加上今年前4月台商回台投資金額349億元,年增82.72%,年度達成率65%,經部對今年台商回台情形仍舊樂觀。
台商回台投資高峰會今年是第6年舉辦,自100年開始推動簽署LOI,但今年一個都沒簽。經濟部官員指出,盼返鄉的台商能結合產業升級轉型,畢竟國內投資環境已無法提供低工資;以平面顯示器材料為例,因專利技術受制於國際大廠壟斷,希望國內能有業者掌握關鍵材料技術,補足缺口,打造完整產業供應鏈。
經濟部每年列出台商回台皆有亮點,但若檢視件數、金額執行率,3年來成效極差!統計顯示,過去3年經濟部和台商簽署39件投資意向書,僅11件落實投資、落實率28%;若以合計投資額159.5億元來看,更僅占過去3年號稱總投資1,372億元的11.6%。
經濟部僅願意公布在100、101年簽署LOI的3家廠商,包括友嘉實業、油機工業及慶弘成公司已落實投資計畫,另有哪些廠商嘴上說要投資,但最後卻沒下文,難以得知。
官員解釋,另有17案是在順利進行中,11件則因土地或其他問題有待評估,還在尋找適合機會投資。
據悉,有2家長年在大陸經營製造業的台商想返台轉作觀光旅遊業,但因土地或因標的是BOT案,仍在評估調整投資計畫;另外也有風電產業和飲料加工業想返台投資,但簽了LOI之後,遲遲未有下一步動作。
投資處以近5年回台投資案件分析,歷年平均個案投資金額增加,但製造業逐年下降,而服務業卻上升,且越來越多廠商回台朝高質化發展,擴建新廠或興建企業研發總部。
經濟部昨在記者會上也找來帝寶工業、建大工業、東遠精技、泉樺針織、卿蓬等5公司召開記者會,強調這些公司總投資額逾新台幣3百億元,其中,建大工業今年度包括設置廠房及研發總部,砸下110億元。
投資處長連玉蘋表示,今年已掌握台商回台投資案案源共32件、約新台幣343億元,加上今年前4月台商回台投資金額349億元,年增82.72%,年度達成率65%,經部對今年台商回台情形仍舊樂觀。
近年來產業間的併購案例層出不窮,除了國內業者之間的整併外,不乏國內與國外業者之間的併購案。工具機大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27)日表示,企業透過海外併購,可達到國際人才召募的效益。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透過併購同業,旗下品牌已達26個,品牌歷史總和超過2,000年,友嘉因此可以從低平均單價較低的產品跨足高端市場。
他認為,挑選併購標的最重要的是著眼對方的人才與客戶,不要以企業的資產、淨值去衡量公司潛力,因為就算對方有金山銀山,買下來不會經營也沒用。
友嘉具有不少併購海外企業的經驗,朱志洋表示,海外併購對友嘉集團帶來最大的效益,就是可以藉此強化國際人才召募。
過去友嘉曾透過併購海外公司,延攬曾在賓士、福斯等國際汽車大廠任職的副總裁,充分利用國際人才的資源,為友嘉在汽車、航太領域的布局帶來助益。
朱志洋提醒,進行海外併購要比併購國內業者時小心,由於國外公司在法規上規範可能與國內不同,因而要設想周全。
此外,因為併購案造成企業易主,可能造成原有的人才與客戶流失風險也要審慎考量。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透過併購同業,旗下品牌已達26個,品牌歷史總和超過2,000年,友嘉因此可以從低平均單價較低的產品跨足高端市場。
他認為,挑選併購標的最重要的是著眼對方的人才與客戶,不要以企業的資產、淨值去衡量公司潛力,因為就算對方有金山銀山,買下來不會經營也沒用。
友嘉具有不少併購海外企業的經驗,朱志洋表示,海外併購對友嘉集團帶來最大的效益,就是可以藉此強化國際人才召募。
過去友嘉曾透過併購海外公司,延攬曾在賓士、福斯等國際汽車大廠任職的副總裁,充分利用國際人才的資源,為友嘉在汽車、航太領域的布局帶來助益。
朱志洋提醒,進行海外併購要比併購國內業者時小心,由於國外公司在法規上規範可能與國內不同,因而要設想周全。
此外,因為併購案造成企業易主,可能造成原有的人才與客戶流失風險也要審慎考量。
全球經濟景氣開始回溫,帶動國內工具機外銷,4月工具機出口值 3.2億元,年增1.12%;前4月出口值11.34億美元,年增3.6%。大陸景氣復甦力道雖不如預期,但台中精機、永進及程泰多家大廠,4月底接單激增,業者保守預估今年出口成長8%,樂觀派甚至上看10%而回升至40億美元。
大陸居台灣工具機出口首位,第1季年增7.4%,4月銷往大陸卻比去年同期減退17.5%,致使1至4月工具機銷往大陸不增反減,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0.9%。
身兼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的上銀集團董事長卓永財指出,以上銀生產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及定位平台等傳動系統關鍵零件接單來說,歐洲景氣好轉、日本逐漸好轉,美國表現也不錯,大陸整體產業雖還沒有起色,但智慧自動化需求殷切,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第2季訂單滿載、開始接第3季訂單)。大陸企業對工具機需求會朝向複合化及大型專用機,台灣工具機廠必須轉型,不再只是生產低價且競爭激烈的泛用機。
台灣區機械公會秘書長王正青指出,工具機4月出口值還無法回到 2012年每月出口3.5億美元水準,但優於去年每月平均3億美元以下,不是很好但可接受。歐債風暴平息後,台灣工具機銷往德國、義大利及英國都大幅成長,連巴西也回到正常,4月年增7.6%。
王正青坦言,國內工具機4月份銷往大陸由正轉負成長,目前很難從單一個月出口值判斷是否如業者所說,係因大陸資金管控,客戶延遲開具信用狀所致,但以工具機從接單到出貨至少需要2至3個月時間,如果5、6月銷往大陸持續出現負成長,那就可以確認大陸需求,並未如預期熱絡,那就意味大陸景氣未真正回升。
友嘉集團、程泰、亞崴、台中精機、永進、喬福、高鋒、協易機械及台灣瀧澤科技等多家工具機大廠主管指出,4、5月來自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市場工具機接單平穩,大陸訂單多半都是汽機車產業下單,尤其上海機床展後,經過長達1個月以上接觸,4月底訂單增長。
大陸居台灣工具機出口首位,第1季年增7.4%,4月銷往大陸卻比去年同期減退17.5%,致使1至4月工具機銷往大陸不增反減,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0.9%。
身兼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的上銀集團董事長卓永財指出,以上銀生產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及定位平台等傳動系統關鍵零件接單來說,歐洲景氣好轉、日本逐漸好轉,美國表現也不錯,大陸整體產業雖還沒有起色,但智慧自動化需求殷切,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第2季訂單滿載、開始接第3季訂單)。大陸企業對工具機需求會朝向複合化及大型專用機,台灣工具機廠必須轉型,不再只是生產低價且競爭激烈的泛用機。
台灣區機械公會秘書長王正青指出,工具機4月出口值還無法回到 2012年每月出口3.5億美元水準,但優於去年每月平均3億美元以下,不是很好但可接受。歐債風暴平息後,台灣工具機銷往德國、義大利及英國都大幅成長,連巴西也回到正常,4月年增7.6%。
王正青坦言,國內工具機4月份銷往大陸由正轉負成長,目前很難從單一個月出口值判斷是否如業者所說,係因大陸資金管控,客戶延遲開具信用狀所致,但以工具機從接單到出貨至少需要2至3個月時間,如果5、6月銷往大陸持續出現負成長,那就可以確認大陸需求,並未如預期熱絡,那就意味大陸景氣未真正回升。
友嘉集團、程泰、亞崴、台中精機、永進、喬福、高鋒、協易機械及台灣瀧澤科技等多家工具機大廠主管指出,4、5月來自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市場工具機接單平穩,大陸訂單多半都是汽機車產業下單,尤其上海機床展後,經過長達1個月以上接觸,4月底訂單增長。
2014年「馬來西亞工具機暨金屬加工設備展」(Metaltech)今天揭幕,其中展出規模最大的「台灣工具機新產品發表會」,吸引大馬業者與會,是最大亮點。
這項在東南亞享有盛譽的展覽,今年共有44國與地區參與,以台灣、日本、德國、美國及中國大陸參展廠商最多,其中台灣廠商橫跨第1、第3及第4展館,計有43家業者展出254個國際品牌,佔地605平方公尺。
上午舉辦的台灣工具機新產品發表會,是由中華民國經濟部國貿局委託外貿協會規畫執行。台灣43家廠商包括領導大廠友嘉實業、慶鴻機械、上銀機械等,都展出最新及具代表性的加工中心機、直線電機線切割機等產品。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組長張明表示,工具機產業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台灣仰賴外國技術最少及具自主技術能力的產業,最能代表MIT的精神。
他指出,這項產業經過60多年的洗滌粹煉,擁有世界第1的工具機產業聚落,年產值約54.3億美元,年均人產值全球第2、出口值全球第4、工具機產值全球第6。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阮昌茂表示,現今全球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從早期的大量生產、多樣化生產,到少量多樣,未來更朝向深度訂製化產品,因此台灣工具機工業正以製造業服務化的觀點提出解決方案。
吉隆坡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曾玉淳表示,台灣是許多尖端產品,包括機械及工具機的「家」。多年來,台灣一直是國際上機床暨零組件的主要供應與行銷中心之一,優質產品在全球市場享有盛譽,形成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份。
這項在東南亞享有盛譽的展覽,今年共有44國與地區參與,以台灣、日本、德國、美國及中國大陸參展廠商最多,其中台灣廠商橫跨第1、第3及第4展館,計有43家業者展出254個國際品牌,佔地605平方公尺。
上午舉辦的台灣工具機新產品發表會,是由中華民國經濟部國貿局委託外貿協會規畫執行。台灣43家廠商包括領導大廠友嘉實業、慶鴻機械、上銀機械等,都展出最新及具代表性的加工中心機、直線電機線切割機等產品。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組長張明表示,工具機產業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台灣仰賴外國技術最少及具自主技術能力的產業,最能代表MIT的精神。
他指出,這項產業經過60多年的洗滌粹煉,擁有世界第1的工具機產業聚落,年產值約54.3億美元,年均人產值全球第2、出口值全球第4、工具機產值全球第6。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阮昌茂表示,現今全球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從早期的大量生產、多樣化生產,到少量多樣,未來更朝向深度訂製化產品,因此台灣工具機工業正以製造業服務化的觀點提出解決方案。
吉隆坡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曾玉淳表示,台灣是許多尖端產品,包括機械及工具機的「家」。多年來,台灣一直是國際上機床暨零組件的主要供應與行銷中心之一,優質產品在全球市場享有盛譽,形成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份。
為期4天的「馬來西亞工具機暨金屬加工設備展」(Metaltech)21日將在吉隆坡太子世貿中心揭幕,台灣43家廠商將展出最新及代表性產品。
工具機展計有來自44國共567家業者參展。台灣館由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及中華液壓氣動協會等兩個組織帶領43家台灣廠商、涵蓋254個國際品牌,分別在第1、第3及第4展館展出,占地共605平方公尺,是設備展最大的參展單位。
參加大廠包括友嘉實業、慶鴻機電、上銀機械等,將展出加工中心機、直線電機線切割機及高效能滾珠螺桿等,希望憑藉精湛雄厚的研發能量成為會場矚目焦點。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組長張明表示,工具機產業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最能代表MIT(Made in Taiwan)的產業。年產值約54.3億美元(約新台幣1637億元),其中約7成出口,是全球第4大工具機出口國。
張明表示,去年大馬的機床產業進口總值為8000萬美元,台灣就占進口總產量的37.5%;在綜合加工機方面,大馬的進口總值為1億美元,其中台灣占出貨量的20 %,總產值為2000萬美元。台灣是大馬工具機第3大進口國,業界預期今年成長持續增溫。
吉隆坡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曾玉淳表示,台灣是許多尖端產品,包括機械及工具機的「家」。多年來,台灣一直是國際工具機暨零組件的主要供應與行銷中心之一,優質產品在全球市場享有盛譽,形成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為了與馬來西亞業者共創工具機產業商機,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特別委託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在展覽首日推出「台灣工具機新產品發表會」,以共同介紹各式台灣金屬加工及工具機產業的技術優勢。
工具機展計有來自44國共567家業者參展。台灣館由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及中華液壓氣動協會等兩個組織帶領43家台灣廠商、涵蓋254個國際品牌,分別在第1、第3及第4展館展出,占地共605平方公尺,是設備展最大的參展單位。
參加大廠包括友嘉實業、慶鴻機電、上銀機械等,將展出加工中心機、直線電機線切割機及高效能滾珠螺桿等,希望憑藉精湛雄厚的研發能量成為會場矚目焦點。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組長張明表示,工具機產業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最能代表MIT(Made in Taiwan)的產業。年產值約54.3億美元(約新台幣1637億元),其中約7成出口,是全球第4大工具機出口國。
張明表示,去年大馬的機床產業進口總值為8000萬美元,台灣就占進口總產量的37.5%;在綜合加工機方面,大馬的進口總值為1億美元,其中台灣占出貨量的20 %,總產值為2000萬美元。台灣是大馬工具機第3大進口國,業界預期今年成長持續增溫。
吉隆坡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曾玉淳表示,台灣是許多尖端產品,包括機械及工具機的「家」。多年來,台灣一直是國際工具機暨零組件的主要供應與行銷中心之一,優質產品在全球市場享有盛譽,形成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為了與馬來西亞業者共創工具機產業商機,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特別委託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在展覽首日推出「台灣工具機新產品發表會」,以共同介紹各式台灣金屬加工及工具機產業的技術優勢。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併購計畫又有重大突破!昨(13)日宣布向上海電氣集團購入日本池貝集團67%股權,成為最大股東,也首開中日台三方企業合資合作先例。
友嘉將池貝定位為其日本主要生產基地,擬將歐洲ODM及ODM訂單釋給池貝,讓池貝工具機及產業機械今年營收成長30%、達到50億日圓。
市場以池貝工具機及產業機械兩事業去年營收38億日圓,4月接單 10億日圓推估,友嘉集團至少斥資10億日圓,收購池貝集團旗下池貝、池貝金屬、池貝發動機、池貝上海、生產印刷機的秋田國際、專攻包裝設備的田邊及菅野計七家公司股權,並都納入友嘉集團,開創中、台、日(日本私募基金)企業共同經營一家日本企業的先例。
日本池貝株式會社成立於1889年,不單是日本、也是亞洲第1家生產車床的工具機廠,擁有125年歷史,2001年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由大陸最大重電集團-上海電器集團買下7成多股權。
上海電氣讓售大部持股
上海電氣總經理石光表示,10年前、買下日本池貝株式會社,但池貝發展與上海電氣預期有落差,上海電氣集團認為友嘉集團在大陸工具機產業不論品牌、品質及價格,性價比都很高,可與上海電氣互補,才決定讓售67%池貝股份給友嘉集團。
石光表示,投資入股池貝,只是上海電氣與友嘉合作第一步,上海電氣集團旗下上海機床、上海重機及上海機械,未來不排除邀請友嘉 集團入股合資合作的可能性。
池貝擅長超大型工具機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池貝擅長生產超大型車床、搪床、銑床、立式車床、放電加工中心,是全球唯兩具有生產核能發電主軸及1 0萬噸以上大型郵輪曲軸的工具機廠,日立、三菱重工都是客戶,可補足友嘉在超大型車床產品不足,也可提升技術及形象加分。這次中日台三方合作也打算共同採購,以擴大規模。
朱志洋說,集團將池貝定位為在日本主要生產基地,未來不只是生產車床、產業機械、塑膠射出機及柴油發動機,友嘉集團將這1、2年陸續蒐購義大利JOBS、德國MAG旗下6家公司生產能源、航太及汽車等運輸類設備的OEM、ODM訂單釋出給池貝外,今年內將友嘉集團之前收購日本EMC及竹內2家公司,併入池貝集團底下工具機及產業機械事業運作,還要將友嘉集團在台灣的LED檢測設備、LED試驗設備、太陽能電池導電膠的雷射設備,也引進日本交由池貝生產。預估池貝工具機及產業機械今年營收年成長30%,達50億日圓。
友嘉將池貝定位為其日本主要生產基地,擬將歐洲ODM及ODM訂單釋給池貝,讓池貝工具機及產業機械今年營收成長30%、達到50億日圓。
市場以池貝工具機及產業機械兩事業去年營收38億日圓,4月接單 10億日圓推估,友嘉集團至少斥資10億日圓,收購池貝集團旗下池貝、池貝金屬、池貝發動機、池貝上海、生產印刷機的秋田國際、專攻包裝設備的田邊及菅野計七家公司股權,並都納入友嘉集團,開創中、台、日(日本私募基金)企業共同經營一家日本企業的先例。
日本池貝株式會社成立於1889年,不單是日本、也是亞洲第1家生產車床的工具機廠,擁有125年歷史,2001年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由大陸最大重電集團-上海電器集團買下7成多股權。
上海電氣讓售大部持股
上海電氣總經理石光表示,10年前、買下日本池貝株式會社,但池貝發展與上海電氣預期有落差,上海電氣集團認為友嘉集團在大陸工具機產業不論品牌、品質及價格,性價比都很高,可與上海電氣互補,才決定讓售67%池貝股份給友嘉集團。
石光表示,投資入股池貝,只是上海電氣與友嘉合作第一步,上海電氣集團旗下上海機床、上海重機及上海機械,未來不排除邀請友嘉 集團入股合資合作的可能性。
池貝擅長超大型工具機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池貝擅長生產超大型車床、搪床、銑床、立式車床、放電加工中心,是全球唯兩具有生產核能發電主軸及1 0萬噸以上大型郵輪曲軸的工具機廠,日立、三菱重工都是客戶,可補足友嘉在超大型車床產品不足,也可提升技術及形象加分。這次中日台三方合作也打算共同採購,以擴大規模。
朱志洋說,集團將池貝定位為在日本主要生產基地,未來不只是生產車床、產業機械、塑膠射出機及柴油發動機,友嘉集團將這1、2年陸續蒐購義大利JOBS、德國MAG旗下6家公司生產能源、航太及汽車等運輸類設備的OEM、ODM訂單釋出給池貝外,今年內將友嘉集團之前收購日本EMC及竹內2家公司,併入池貝集團底下工具機及產業機械事業運作,還要將友嘉集團在台灣的LED檢測設備、LED試驗設備、太陽能電池導電膠的雷射設備,也引進日本交由池貝生產。預估池貝工具機及產業機械今年營收年成長30%,達50億日圓。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集團加快整合工具機事業腳步,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希望2016年下半年、最慢2017年掛牌上市,為擴充現有規模,繼續併購收購或國際合資,不單與大陸大型機床企業洽談合資合作,也與日本、德國工具機廠洽談合資或蒐購相關事宜。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近幾年透過與合資或併購方式,快速擴張工具機市場版圖,目前友嘉集團躍升為全球立式加工中心第1大集團,在全球8個國家,設有45座工廠、26個品牌。
朱志洋表示,去年併購德國MAG集團6家公司並更名為友嘉德國,3 月營收2.200萬歐元、賺117萬歐元,4月營收2.600萬歐元、賺100萬歐元,主要有部分訂單是先前低價承接,但集團接手後,已開始轉虧為盈。今年全球景氣開始復甦,友嘉集團工具機事業接單不錯,尤其全球航太產業需求殷切,大陸汽車產業慢慢增溫、歐債問題舒緩及日本市場亦有起色。
友嘉集團預估今年工具機接單及出貨,均比去年成長20%,2014年工具機事業營收,從去年410億元攀升近500億元,友嘉集團整體營收也由去年720億元上看850億元。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為整合全球工具機事業,籌備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希望2016年下半年、最慢2017年上半年掛牌上市。
據了解,友嘉集團在大陸杭州成立的友佳國際,在香港上市,並以 TDR型態在台灣股市交易,友嘉集團正就統合友嘉國際控股未來在大陸上海、香港或台灣兩岸三地擇其一,掛牌上市優劣點進行評估。
友嘉集團投資入股池貝,建立與上海電氣集團合作平台,上海電氣集團是大陸最大重電集團,年營收破人民幣千億元,直接隸屬中國國務院。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近幾年透過與合資或併購方式,快速擴張工具機市場版圖,目前友嘉集團躍升為全球立式加工中心第1大集團,在全球8個國家,設有45座工廠、26個品牌。
朱志洋表示,去年併購德國MAG集團6家公司並更名為友嘉德國,3 月營收2.200萬歐元、賺117萬歐元,4月營收2.600萬歐元、賺100萬歐元,主要有部分訂單是先前低價承接,但集團接手後,已開始轉虧為盈。今年全球景氣開始復甦,友嘉集團工具機事業接單不錯,尤其全球航太產業需求殷切,大陸汽車產業慢慢增溫、歐債問題舒緩及日本市場亦有起色。
友嘉集團預估今年工具機接單及出貨,均比去年成長20%,2014年工具機事業營收,從去年410億元攀升近500億元,友嘉集團整體營收也由去年720億元上看850億元。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為整合全球工具機事業,籌備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希望2016年下半年、最慢2017年上半年掛牌上市。
據了解,友嘉集團在大陸杭州成立的友佳國際,在香港上市,並以 TDR型態在台灣股市交易,友嘉集團正就統合友嘉國際控股未來在大陸上海、香港或台灣兩岸三地擇其一,掛牌上市優劣點進行評估。
友嘉集團投資入股池貝,建立與上海電氣集團合作平台,上海電氣集團是大陸最大重電集團,年營收破人民幣千億元,直接隸屬中國國務院。
兩岸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龍頭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13日宣布,友嘉成功入主全球超大型車床製造龍頭廠池貝(IKEGAI),這也是台灣工具機廠進軍日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案。
友嘉主要與上海電氣集團合作,採共同投資入股模式,由上海電氣釋出股份,友嘉進一步取得約67%股權,成為池貝最大股東,開啟台灣與中國大陸、日本工具機業合作的先例。
朱志洋表示,池貝是全球少數擁有超大型車床、車銑複合加工中心機及立式車床製造能力的大廠,產品包括核能發電機主軸、超級油輪發動機曲軸等,這對提升台灣工具機產業技術能量,具有重大指標意義。
朱志洋說,未來友嘉將與上海電氣、池貝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全球市場。另外,池貝也將作為友嘉在日本的生產基地,陸續導入太陽能電池、雷射設備及LED檢測設備,日本EMC及竹內等兩家子公司也將併入池貝,以擴大友嘉在日本市場的影響力。
友嘉入主池貝全球發表會,選在東京知名的新大谷酒店舉行,由朱志洋與上海電氣集團總裁王強、池貝社長阿部正等人主持,吸引大批國際專業媒體到場。
這項投資案,包括池貝旗下車床、產業機械、柴油發電機、金屬鑄件,以及秋山印刷、田邊、菅野包裝機械等關係企業,將一併納入友嘉集團全球銷售網絡,初估光是車床與產業機械,每年可為友嘉至少挹注50億日圓(約新台幣15億元)營收。
朱志洋不願透露投資金額,但業界推估,至少超過20億元。
友嘉去年才斥資40億元、併購德國MAG旗下六家工具機廠,集團年營收一口氣激增130億元,創下全球工具機市場近年來最大規模收購案。
擁有125年歷史的池貝,是日本第一家生產車床的廠商,被視為國寶級大廠。池貝於2001年聲請破產保護並下市,2004年由上海電氣集團收購65%股權,並進行營運重整,去年池貝工具機、產業機械營收約38億日圓(約新台幣12.7億元)。
王強指出,由於工具機非上海電氣核心事業,導致相乘效果有限,反觀友嘉在工具機產業發展迅速,且積極進行全球布局,雙方歷經近四年磨合,終於敲定進行三方合作。
朱志洋說,友嘉不排除與上海電氣集團在工具機有更進一步合作。
友嘉主要與上海電氣集團合作,採共同投資入股模式,由上海電氣釋出股份,友嘉進一步取得約67%股權,成為池貝最大股東,開啟台灣與中國大陸、日本工具機業合作的先例。
朱志洋表示,池貝是全球少數擁有超大型車床、車銑複合加工中心機及立式車床製造能力的大廠,產品包括核能發電機主軸、超級油輪發動機曲軸等,這對提升台灣工具機產業技術能量,具有重大指標意義。
朱志洋說,未來友嘉將與上海電氣、池貝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全球市場。另外,池貝也將作為友嘉在日本的生產基地,陸續導入太陽能電池、雷射設備及LED檢測設備,日本EMC及竹內等兩家子公司也將併入池貝,以擴大友嘉在日本市場的影響力。
友嘉入主池貝全球發表會,選在東京知名的新大谷酒店舉行,由朱志洋與上海電氣集團總裁王強、池貝社長阿部正等人主持,吸引大批國際專業媒體到場。
這項投資案,包括池貝旗下車床、產業機械、柴油發電機、金屬鑄件,以及秋山印刷、田邊、菅野包裝機械等關係企業,將一併納入友嘉集團全球銷售網絡,初估光是車床與產業機械,每年可為友嘉至少挹注50億日圓(約新台幣15億元)營收。
朱志洋不願透露投資金額,但業界推估,至少超過20億元。
友嘉去年才斥資40億元、併購德國MAG旗下六家工具機廠,集團年營收一口氣激增130億元,創下全球工具機市場近年來最大規模收購案。
擁有125年歷史的池貝,是日本第一家生產車床的廠商,被視為國寶級大廠。池貝於2001年聲請破產保護並下市,2004年由上海電氣集團收購65%股權,並進行營運重整,去年池貝工具機、產業機械營收約38億日圓(約新台幣12.7億元)。
王強指出,由於工具機非上海電氣核心事業,導致相乘效果有限,反觀友嘉在工具機產業發展迅速,且積極進行全球布局,雙方歷經近四年磨合,終於敲定進行三方合作。
朱志洋說,友嘉不排除與上海電氣集團在工具機有更進一步合作。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13日表示,友嘉繼入主日本池貝之後,還有歐洲二家、日本一家工具機廠併購或合資案,可望近期敲定,因應全球布局,友嘉集團「控股上市」,可望提前在2016年下半年落實。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朱志洋,近幾年在拓展全球營運版圖上大有斬獲,去年才斥資40億元,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Modul」、「Hessapp」等六家工具機廠,歐洲市場年營收也由70億元,一口氣增至200億元,成功躋身歐洲大型工具機集團。
友嘉13日宣布以投資入股模式,入主日本、甚至亞洲最具歷史的工具機大廠池貝,進一步在日本建立生產基地,也為集團全球品牌形象加分不少。
創立於1979年的友嘉集團,旗下有工具機、印刷電路板、產業設備及部品與綠能等四個事業群。去年集團總營收720億元,其中工具機占410億元,今年隨景氣升溫,加上入主池貝等案挹注,預估集團營收可達850億元,工具機占500億。
據了解,友嘉已決定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公司」,申請回台上市。友嘉工具機事業群現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未來將藉由控股上市,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及吸引人才。
朱志洋指出,今年全球景氣復甦,歐洲也逐漸脫離歐債風暴陰霾,尤其航太、汽車及能源產業成為領頭羊,帶動包括歐洲、大陸及東南亞等市場強勁需求,友嘉集團累計前四月營收,已有近三成增幅。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朱志洋,近幾年在拓展全球營運版圖上大有斬獲,去年才斥資40億元,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Modul」、「Hessapp」等六家工具機廠,歐洲市場年營收也由70億元,一口氣增至200億元,成功躋身歐洲大型工具機集團。
友嘉13日宣布以投資入股模式,入主日本、甚至亞洲最具歷史的工具機大廠池貝,進一步在日本建立生產基地,也為集團全球品牌形象加分不少。
創立於1979年的友嘉集團,旗下有工具機、印刷電路板、產業設備及部品與綠能等四個事業群。去年集團總營收720億元,其中工具機占410億元,今年隨景氣升溫,加上入主池貝等案挹注,預估集團營收可達850億元,工具機占500億。
據了解,友嘉已決定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公司」,申請回台上市。友嘉工具機事業群現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未來將藉由控股上市,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及吸引人才。
朱志洋指出,今年全球景氣復甦,歐洲也逐漸脫離歐債風暴陰霾,尤其航太、汽車及能源產業成為領頭羊,帶動包括歐洲、大陸及東南亞等市場強勁需求,友嘉集團累計前四月營收,已有近三成增幅。
「工具機業併購大王」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又出手了,這次的對象為擁有125年歷史、堪稱日本國寶級的工具機大廠池貝,而且是和大陸最大的重電集團上海電氣合作,無異在業界又投下一顆震撼彈。
事實上,距離友嘉去年9月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六家工具機廠,這次入主日本池貝,期間不過短短的八個月,朱志洋積極拓展世界版圖的旺盛企圖心,令人印象深刻。
近幾年,全球工具機產業低迷,尤其歐債危機,更讓許多工具機大廠面臨嚴峻挑戰。然而,面對不景氣,朱志洋的投資動作反而加大,以此次入主池貝,前後就歷經近四年磨合,終於開花結果,也充分展現他「危機入市」的經營哲學。
海洋技術學院輪機系畢業的朱志洋,曾有四年跑船經驗,也因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他始終認為,企業擴張的腳步,不該侷限於小小幾家機械廠,而應放眼全球,透過併購、合資「借力使力」,讓力量擴散、進而加大。
尤其,工具機最先進的德國、日本、義大利,甚至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到處可見朱志洋出手或併購、或合資、或入股的成果。朱志洋心裡掛念的,無非就是希望為台灣工具機產業爭一口氣,也藉此彌補不足,提升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友嘉此次和上海電氣合作日本投資池貝,也首開兩岸工具機業的先例,朱志洋更希望進一步尋求與中國大陸工具機龍頭廠的合作方程式,他不諱言,唯有強強結盟,才能加速友嘉集團達 成「全球第一大」的目標。
事實上,距離友嘉去年9月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六家工具機廠,這次入主日本池貝,期間不過短短的八個月,朱志洋積極拓展世界版圖的旺盛企圖心,令人印象深刻。
近幾年,全球工具機產業低迷,尤其歐債危機,更讓許多工具機大廠面臨嚴峻挑戰。然而,面對不景氣,朱志洋的投資動作反而加大,以此次入主池貝,前後就歷經近四年磨合,終於開花結果,也充分展現他「危機入市」的經營哲學。
海洋技術學院輪機系畢業的朱志洋,曾有四年跑船經驗,也因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他始終認為,企業擴張的腳步,不該侷限於小小幾家機械廠,而應放眼全球,透過併購、合資「借力使力」,讓力量擴散、進而加大。
尤其,工具機最先進的德國、日本、義大利,甚至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到處可見朱志洋出手或併購、或合資、或入股的成果。朱志洋心裡掛念的,無非就是希望為台灣工具機產業爭一口氣,也藉此彌補不足,提升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友嘉此次和上海電氣合作日本投資池貝,也首開兩岸工具機業的先例,朱志洋更希望進一步尋求與中國大陸工具機龍頭廠的合作方程式,他不諱言,唯有強強結盟,才能加速友嘉集團達 成「全球第一大」的目標。
由經濟日報主辦南台灣最具規模的專業展「2014高雄自動化工業大展」昨(23)日在國際級高雄展覽館盛大開展,多位產、官、學貴賓蒞臨現場冠蓋雲集,參觀人潮創歷年來開展日歷史新高,主辦單位推估接下來四天國內、外買家、參觀人數與潛在商機將破歷年紀錄。
身為產業媒體龍頭的經濟日報看準南台灣具有鋼鐵、機械與金屬製造、石化產業、運輸工具等厚實產業基礎,及太陽光電及數位軟體產業等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本次展覽總計共吸引500多家廠商,以1,200個攤位的空前盛大規模滿館展出。
大會精心規劃的工具機區、產業機械區、五金零組件區、自控檢測區、工業用品區、產.學推廣區、媒體區等分區外,台灣銲接協會、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齒輪委員會、中華液壓氣動協會、高雄市五金商業同業公會、高雄市儀器商業同業公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七大專業主題區,為展示會增添嶄新氣象,累積南台灣工業發展的龐大商機與雄厚實力。
本次參展廠商友嘉集團展出30個攤位,面積達270平方公尺,為展場攤位最大參展商,盼望藉由此次展會,匯聚倍增的商機,並協助開拓海內外市場,其中的友嘉實業以高效率V P-30A中心加工銑床機及FTC-350一體成型鋼型佳的車床代表出場,預估五天可帶進3千萬商機。
另外,代理CP芝加哥氣動的永利精機以CPVS50G變頻式空壓機配合美國復古經典老爺車亮眼登場,加上金屬中心的特別規劃的吸晴裝潢,讓此次國際級展館視覺上爭奇鬥艷、產品上商機無限。
接下來還有連續四天的展覽,詳細參展廠商資訊歡迎瀏覽高雄自動化工業展官網:www.edn-mcshow.com/ks,每日展出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憑名片免費換證入場,另外,「自動化展APP」,已正式上線,歡迎手機掃瞄QRcode下載應用程式,廠商及展場資訊輕鬆上手。
身為產業媒體龍頭的經濟日報看準南台灣具有鋼鐵、機械與金屬製造、石化產業、運輸工具等厚實產業基礎,及太陽光電及數位軟體產業等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本次展覽總計共吸引500多家廠商,以1,200個攤位的空前盛大規模滿館展出。
大會精心規劃的工具機區、產業機械區、五金零組件區、自控檢測區、工業用品區、產.學推廣區、媒體區等分區外,台灣銲接協會、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齒輪委員會、中華液壓氣動協會、高雄市五金商業同業公會、高雄市儀器商業同業公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七大專業主題區,為展示會增添嶄新氣象,累積南台灣工業發展的龐大商機與雄厚實力。
本次參展廠商友嘉集團展出30個攤位,面積達270平方公尺,為展場攤位最大參展商,盼望藉由此次展會,匯聚倍增的商機,並協助開拓海內外市場,其中的友嘉實業以高效率V P-30A中心加工銑床機及FTC-350一體成型鋼型佳的車床代表出場,預估五天可帶進3千萬商機。
另外,代理CP芝加哥氣動的永利精機以CPVS50G變頻式空壓機配合美國復古經典老爺車亮眼登場,加上金屬中心的特別規劃的吸晴裝潢,讓此次國際級展館視覺上爭奇鬥艷、產品上商機無限。
接下來還有連續四天的展覽,詳細參展廠商資訊歡迎瀏覽高雄自動化工業展官網:www.edn-mcshow.com/ks,每日展出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憑名片免費換證入場,另外,「自動化展APP」,已正式上線,歡迎手機掃瞄QRcode下載應用程式,廠商及展場資訊輕鬆上手。
友嘉實業成立於1979年,初期以代理日本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歷經30餘年的多角化經營,成為企業集團,時至今日由工具機、PCB機械、產業設備、綠能等四大事業群所組成。工具機事業群生產銷售的機械產品包含:立式/臥式綜合加工中心機、立式/臥式車削加工機、龍門綜合加工機、大型CNC搪銑床,大型落地床台式搪床、五軸綜合加工機、龍門磨床/CNC磨床、內圓/外圓、無心磨床等。
鋸床磨床起家
四大事業群,以工具機事業群為集團之主幹,工具機事業部成立於1985年,開始是以帶鋸床及磨床為主,於同年投入先進的CNC系列產品的開發工作,以自創的FEELER品牌行銷海內外。1993年前往中國大陸設立杭州友佳。2008年金融海嘯,不僅逆勢成長,2009年更以年產量8,000台,成為全球立式加工中心機的最大製造商。2011年,工具機年產能已達到10,000台以上,年營收348億,於2012年營收達352億;2013年營收達410億。
友嘉集團旗下工具機事業群部分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自1999年起,以併購方式設立海外子公司。如在日本有EMC(精密數控雕刻機),FT(自動化車床銑床),TAKEUCHI(雷射鑽孔機),美國有SMS(汽車自動化生產線),義大利則成立了「FFG Europe」友嘉歐洲,旗下品牌有JOBS(高端大型龍門五軸加工中心),SACHMAN(萬能臥式搪銑床),SIGMA(立式五軸機),RAMBAUDI(大型龍門搪銑床)。
持續併購擴張
友嘉集團更以合資及併購方式推動經營策略。以產品、技術、市場等面向考量,持續併購企業擴張規模,在產能,產品與銷售通路上取得新優勢。如義大利JOBS及旗下子公司,在技術升級、品牌提升、產品線延伸互補、市場通路上都將帶來相當的效益。合資合作部分如友嘉集團與日本ROBI(設備五金)、ANEST IWATA(空壓機)、TAKAMAZ(自動化車床)、NIPPON CABLE(纜車停車塔)、MECTRON(鑽孔攻牙機)等廠家合作,已在中國大陸設廠投產。而2012年與三家日本合資夥伴WAIDA、CITIZEN、MARUBENI,更參與協助友嘉集團的產品升級共同開發專案。
友嘉集團所屬之友嘉實業以及友佳國際控股,2012年天下雜誌「1000大製造業」調查中,分別名列機械業和工具機第一。友嘉實業,2011年合併營收258億新台幣,營收成長達111.5%,在台灣製造業中,營運績效排名第6,成長最快排名第12。友佳國際也以營收91億新台幣,營收成長49.1%的亮眼成績,同時進入營運績效與成長幅度前50強內。友嘉實業不但雙雙上榜,更是名列前茅,為友嘉集團對邁向2022年2,500億營收目標所做出之努力的最佳見證。
本次高雄自動化工業展,使用南台灣首座國際級世貿展覽館-「高雄展覽館」,展出30個攤位,面積達270平方公尺,為展場攤位最大參展商,盼望藉由此次展會,匯聚倍增的商機,並協助開拓海內外市場,持續提升競爭力,邁向技術精密化、產品差異化、行銷國際化目標。
鋸床磨床起家
四大事業群,以工具機事業群為集團之主幹,工具機事業部成立於1985年,開始是以帶鋸床及磨床為主,於同年投入先進的CNC系列產品的開發工作,以自創的FEELER品牌行銷海內外。1993年前往中國大陸設立杭州友佳。2008年金融海嘯,不僅逆勢成長,2009年更以年產量8,000台,成為全球立式加工中心機的最大製造商。2011年,工具機年產能已達到10,000台以上,年營收348億,於2012年營收達352億;2013年營收達410億。
友嘉集團旗下工具機事業群部分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自1999年起,以併購方式設立海外子公司。如在日本有EMC(精密數控雕刻機),FT(自動化車床銑床),TAKEUCHI(雷射鑽孔機),美國有SMS(汽車自動化生產線),義大利則成立了「FFG Europe」友嘉歐洲,旗下品牌有JOBS(高端大型龍門五軸加工中心),SACHMAN(萬能臥式搪銑床),SIGMA(立式五軸機),RAMBAUDI(大型龍門搪銑床)。
持續併購擴張
友嘉集團更以合資及併購方式推動經營策略。以產品、技術、市場等面向考量,持續併購企業擴張規模,在產能,產品與銷售通路上取得新優勢。如義大利JOBS及旗下子公司,在技術升級、品牌提升、產品線延伸互補、市場通路上都將帶來相當的效益。合資合作部分如友嘉集團與日本ROBI(設備五金)、ANEST IWATA(空壓機)、TAKAMAZ(自動化車床)、NIPPON CABLE(纜車停車塔)、MECTRON(鑽孔攻牙機)等廠家合作,已在中國大陸設廠投產。而2012年與三家日本合資夥伴WAIDA、CITIZEN、MARUBENI,更參與協助友嘉集團的產品升級共同開發專案。
友嘉集團所屬之友嘉實業以及友佳國際控股,2012年天下雜誌「1000大製造業」調查中,分別名列機械業和工具機第一。友嘉實業,2011年合併營收258億新台幣,營收成長達111.5%,在台灣製造業中,營運績效排名第6,成長最快排名第12。友佳國際也以營收91億新台幣,營收成長49.1%的亮眼成績,同時進入營運績效與成長幅度前50強內。友嘉實業不但雙雙上榜,更是名列前茅,為友嘉集團對邁向2022年2,500億營收目標所做出之努力的最佳見證。
本次高雄自動化工業展,使用南台灣首座國際級世貿展覽館-「高雄展覽館」,展出30個攤位,面積達270平方公尺,為展場攤位最大參展商,盼望藉由此次展會,匯聚倍增的商機,並協助開拓海內外市場,持續提升競爭力,邁向技術精密化、產品差異化、行銷國際化目標。
國內工具機廠新接訂單逐月升溫,去年第4季末到第1季初接單反映在3月份工具機出口上,3月出口值年增由負轉正、達14.4%,第1季出口值年增4.6%,工具機大廠認為今年外銷大有可為,競相訂出今年至少成長10%的營運目標。
台灣區機械公會秘書長王正青表示,業者接單情況好轉,他預估今年工具機出口值會比去年35.5億美元成長10%,上看39億至40億美元。
台灣區機械公會昨日公布,彙總統計3月工具機出口值3.34億元美元、成長14.4%;首季工具機出口值8.13億美元、成長4.6%。王正青指出,台灣工具機第1季銷往大陸雖有起色,但外銷美國、泰國市場依舊呈負成長,主要是美國政府力推美國製造,要求在美國當地採購工具機,致使台灣工具機首季出口至美國年減9.5%;至於泰國因發生動亂而衰退23%;所幸外銷土耳其、德國、日本、韓國及俄羅斯等全面轉正成長。
業者透露,北京當局近1年多刻意緊縮資金,致使有意增汰換機械設備或工具機的大陸民營廠商,下單卻付不出錢,連帶台灣工具機去年銷大陸也出現負成長。但今年大陸不少業者轉而與租賃業者合作,大陸汽機車市場比原先預期熱絡,不少大陸汽機車零組件及模具廠為應付新增訂單及產能擴增,2、3月起採購工具機及整廠自動化產線規畫的急單暴增,通常都要求2個月內交貨,加上今年第1季初新接訂單也從3月起交貨,係台灣工具機第1季工具機銷往大陸占出口比重回升至30%以上的主因。
台中精機、東台、永進、程泰、亞崴、高鋒、喬福、台灣瀧澤科技、協易機械、福裕及友嘉集團等工具機大廠,去年底到今年首季接單逐月增溫,不約而同都訂出今年比去年成長10%以上;高鋒更訂出成長20%目標;程泰集團旗下程泰、亞崴也預估成長20%至30%。
台灣區機械公會秘書長王正青表示,業者接單情況好轉,他預估今年工具機出口值會比去年35.5億美元成長10%,上看39億至40億美元。
台灣區機械公會昨日公布,彙總統計3月工具機出口值3.34億元美元、成長14.4%;首季工具機出口值8.13億美元、成長4.6%。王正青指出,台灣工具機第1季銷往大陸雖有起色,但外銷美國、泰國市場依舊呈負成長,主要是美國政府力推美國製造,要求在美國當地採購工具機,致使台灣工具機首季出口至美國年減9.5%;至於泰國因發生動亂而衰退23%;所幸外銷土耳其、德國、日本、韓國及俄羅斯等全面轉正成長。
業者透露,北京當局近1年多刻意緊縮資金,致使有意增汰換機械設備或工具機的大陸民營廠商,下單卻付不出錢,連帶台灣工具機去年銷大陸也出現負成長。但今年大陸不少業者轉而與租賃業者合作,大陸汽機車市場比原先預期熱絡,不少大陸汽機車零組件及模具廠為應付新增訂單及產能擴增,2、3月起採購工具機及整廠自動化產線規畫的急單暴增,通常都要求2個月內交貨,加上今年第1季初新接訂單也從3月起交貨,係台灣工具機第1季工具機銷往大陸占出口比重回升至30%以上的主因。
台中精機、東台、永進、程泰、亞崴、高鋒、喬福、台灣瀧澤科技、協易機械、福裕及友嘉集團等工具機大廠,去年底到今年首季接單逐月增溫,不約而同都訂出今年比去年成長10%以上;高鋒更訂出成長20%目標;程泰集團旗下程泰、亞崴也預估成長20%至30%。
歐美景氣逐漸好轉增添企業汰換設備動能,造就台灣機械設備首季出口值比去年同期成長9.1%,業者預估,今年機械產業將邁向兆元產業!不過,台灣區機械公會理事長徐秀滄也示警,韓國與歐盟、美國簽署FTA,享有零關稅優惠,已成為台灣機械及工具機業者最大勁敵。
台灣區機械公會彙總統計,3月機械設備出口值18.385億美元、年增7.89%,折合新台幣55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2%;首季機械設備出口值46.927億美元、年增9.1%,折合新台幣達1,417億元,年增率擴增至12.3%。
台灣區機械公會理事長徐秀滄、秘書長王正青指出,前幾年,歐美許多企業因景氣不好而暫緩汰換購機器設備,如今景氣逐漸好轉,遭壓抑許久買氣爆發,2、3月國內機械業者及工具機廠接單明顯成長。徐秀滄表示,預估今年機械產業產值及出口值,至少比去年成長10%,邁向兆元產業。
不過徐秀滄也擔憂,韓國與美國、歐盟先後簽FTA,享有零關稅優惠,但台灣產製機械設備或工具機銷往美國得繳納4%∼5%進口關稅、銷往歐盟稅率約2.7%;去年8月起,韓國工具機銷往美國金額首度超過台灣,今年1至2月台灣工具機外銷美國衰退19%,韓國已成為台灣機械及工具機業的一大勁敵。
一旦今年底中韓又簽署FTA,將對台灣機械及工具機產業將造成極大衝擊,機械業希望立法院趕快通過服貿協議,政府加快與大陸展開 ECFA後續貨品貿易談判腳步,讓尚未列入早收清單6、7百項機械產品銷往大陸,也能享零關稅優惠,以免輸給韓國機械及工具機業。
徐秀滄指出,為搶攻美國市場,台灣區機械公會正籌組9月參加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工具機展,包括台中精機、友嘉集團、大立、永進及程泰集團等工具機廠均報名參展,力拚美國市場業績。
台灣區機械公會彙總統計,3月機械設備出口值18.385億美元、年增7.89%,折合新台幣55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2%;首季機械設備出口值46.927億美元、年增9.1%,折合新台幣達1,417億元,年增率擴增至12.3%。
台灣區機械公會理事長徐秀滄、秘書長王正青指出,前幾年,歐美許多企業因景氣不好而暫緩汰換購機器設備,如今景氣逐漸好轉,遭壓抑許久買氣爆發,2、3月國內機械業者及工具機廠接單明顯成長。徐秀滄表示,預估今年機械產業產值及出口值,至少比去年成長10%,邁向兆元產業。
不過徐秀滄也擔憂,韓國與美國、歐盟先後簽FTA,享有零關稅優惠,但台灣產製機械設備或工具機銷往美國得繳納4%∼5%進口關稅、銷往歐盟稅率約2.7%;去年8月起,韓國工具機銷往美國金額首度超過台灣,今年1至2月台灣工具機外銷美國衰退19%,韓國已成為台灣機械及工具機業的一大勁敵。
一旦今年底中韓又簽署FTA,將對台灣機械及工具機產業將造成極大衝擊,機械業希望立法院趕快通過服貿協議,政府加快與大陸展開 ECFA後續貨品貿易談判腳步,讓尚未列入早收清單6、7百項機械產品銷往大陸,也能享零關稅優惠,以免輸給韓國機械及工具機業。
徐秀滄指出,為搶攻美國市場,台灣區機械公會正籌組9月參加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工具機展,包括台中精機、友嘉集團、大立、永進及程泰集團等工具機廠均報名參展,力拚美國市場業績。
因應國際化布局,兩岸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龍頭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宣布,友嘉將朝「控股上市」方向發展,計畫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公司,2017年工具機事業群總營收可望突破千億大關,並申請回台上市。
大手筆併購日廠
營收大幅成長
朱志洋也透露,友嘉集團近期將一口氣併購6家日本工具機大廠,其中1家為日本、也是亞洲最具歷史的工具機廠。併購案預計6月底前敲定,每年可為友嘉挹注新台幣45億元營收。對於併購日本工具機廠的投資金額,由於目前仍在最後確認階段,朱志洋不願透露,不過業界初估,金額至少超過20億元。
友嘉集團創立於1979年,旗下有工具機、印刷電路板、產業設備及部品與綠能共四個事業群。2013年集團總營收720億元,其中工具機占410億元,今年隨景氣升溫,預估集團營收可達850億元,年增約18%,工具機則占500億元,亦有20%以上成長。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朱志洋,去年才斥資40億元,成功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Huller Hille」、「Hessapp」、「Modul」等6家工具機廠,年營收一口氣激增100餘億元,這也是全球工具機市場近年來最大規模收購案。
友嘉併購6家工具機廠後,集團在歐洲合計有10家工具機廠,涵蓋德國、義大利及俄羅斯,歐洲市場年營收也由70億元增至200億元,成功躋身歐洲大型工具機集團,與GROB、HELLER等大集團同台較勁。
全球布局積極
整合技術吸人才
朱志洋表示,配合控股化發展,友嘉最近新增三個副總裁職缺,其中二名副總裁已經定案,包括集團總經理陳向榮兼任副總裁,另一人為副總裁兼德國FFG Werke董事韋伯。韋伯曾任福斯、賓士汽車製造部門最高負責人,以及Airbus德國公司營運長,在歐洲擁有豐沛人脈。朱志洋說,未來友嘉將強化在歐洲汽車、航太等產業的耕耘。
近幾年,友嘉集團在全球布局上,展現旺盛的企圖心,去年歐洲工具機展(EMO),友嘉展出攤位面積逾4,000平方公尺,橫跨5個展館,比上屆成長二倍多,也是僅次於德國DMG森精機包館之外,全球第二大參展廠商。
友嘉工具機事業群現在全球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推動台灣工具機產業轉型升級,朱志洋希望藉由控股上市,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及吸引人才。
推動技術移轉
推升產品售價
朱志洋說,台灣一台立式加工機平均售價只有新台幣250萬元,但歐洲中高階立式五軸加工機,售價卻要12萬至15萬歐元(約新台幣500萬至600萬元)。友嘉希望透過控股來推動技術移轉,讓台灣的產品技術升級,售價也能倍增。
事實上,在推動中高階工具機技術移轉方面,友嘉上月已派出第一組技術人員,前往德國、義大利子公司長期駐廠;朱志洋的獨子、友嘉實業董事長朱昱維,也調派兼任德國FFG Werke執行董事。
另外,朱志洋日前也當面向馬英九總統陳情,希望政府協助在台中找1萬坪土地,友嘉計畫投資60億元,規劃興建技術移轉中心與高階工具機生產基地。
友嘉原訂2022年工具機營收要達1,000億元,不過,朱志洋透露,除了日本,集團近期還有一項大型併購計畫正進行中,一旦定案,工具機可望提前在2017年突破千億大關,屆時將可躋身為全球工具機製造龍頭。
大手筆併購日廠
營收大幅成長
朱志洋也透露,友嘉集團近期將一口氣併購6家日本工具機大廠,其中1家為日本、也是亞洲最具歷史的工具機廠。併購案預計6月底前敲定,每年可為友嘉挹注新台幣45億元營收。對於併購日本工具機廠的投資金額,由於目前仍在最後確認階段,朱志洋不願透露,不過業界初估,金額至少超過20億元。
友嘉集團創立於1979年,旗下有工具機、印刷電路板、產業設備及部品與綠能共四個事業群。2013年集團總營收720億元,其中工具機占410億元,今年隨景氣升溫,預估集團營收可達850億元,年增約18%,工具機則占500億元,亦有20%以上成長。
有「併購大王」之稱的朱志洋,去年才斥資40億元,成功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Huller Hille」、「Hessapp」、「Modul」等6家工具機廠,年營收一口氣激增100餘億元,這也是全球工具機市場近年來最大規模收購案。
友嘉併購6家工具機廠後,集團在歐洲合計有10家工具機廠,涵蓋德國、義大利及俄羅斯,歐洲市場年營收也由70億元增至200億元,成功躋身歐洲大型工具機集團,與GROB、HELLER等大集團同台較勁。
全球布局積極
整合技術吸人才
朱志洋表示,配合控股化發展,友嘉最近新增三個副總裁職缺,其中二名副總裁已經定案,包括集團總經理陳向榮兼任副總裁,另一人為副總裁兼德國FFG Werke董事韋伯。韋伯曾任福斯、賓士汽車製造部門最高負責人,以及Airbus德國公司營運長,在歐洲擁有豐沛人脈。朱志洋說,未來友嘉將強化在歐洲汽車、航太等產業的耕耘。
近幾年,友嘉集團在全球布局上,展現旺盛的企圖心,去年歐洲工具機展(EMO),友嘉展出攤位面積逾4,000平方公尺,橫跨5個展館,比上屆成長二倍多,也是僅次於德國DMG森精機包館之外,全球第二大參展廠商。
友嘉工具機事業群現在全球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推動台灣工具機產業轉型升級,朱志洋希望藉由控股上市,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及吸引人才。
推動技術移轉
推升產品售價
朱志洋說,台灣一台立式加工機平均售價只有新台幣250萬元,但歐洲中高階立式五軸加工機,售價卻要12萬至15萬歐元(約新台幣500萬至600萬元)。友嘉希望透過控股來推動技術移轉,讓台灣的產品技術升級,售價也能倍增。
事實上,在推動中高階工具機技術移轉方面,友嘉上月已派出第一組技術人員,前往德國、義大利子公司長期駐廠;朱志洋的獨子、友嘉實業董事長朱昱維,也調派兼任德國FFG Werke執行董事。
另外,朱志洋日前也當面向馬英九總統陳情,希望政府協助在台中找1萬坪土地,友嘉計畫投資60億元,規劃興建技術移轉中心與高階工具機生產基地。
友嘉原訂2022年工具機營收要達1,000億元,不過,朱志洋透露,除了日本,集團近期還有一項大型併購計畫正進行中,一旦定案,工具機可望提前在2017年突破千億大關,屆時將可躋身為全球工具機製造龍頭。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