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預計4月中旬發行今年度第一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總額176.5億元,之後還將陸續發行3至4次,包含綠色債券,總規模可能達到千億元。這筆資金將用於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等發電計畫,以及第七輸變電計畫,以確保電網穩定供電。發行的債券條件有三種,分別是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利率從0.45%到0.62%不等。後續的發行計畫還包括太陽光電第六期和南區一期輸配電計畫,分別需要23億和82.01億元資金。2020年台電已經發行了五次公司債,總額達841億元,其中綠色債券占128億元,預計今年發行規模會有所增加,綠債發行也將更加廣泛。
台電表示,為持續開發多元電源及電網確保穩定供電,第一期籌資主要因應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計畫、第七輸變電計畫等。
台電指出,這次公司債發行條件有三大類,其中5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0.45%發行34億元,7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0.55%發行105.5億元,10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0.62%發行37億元。5年期、7年期、10年期的普通公司債發行,一律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
至於今年後續公司債發行狀況,台電規劃還會有3∼4次,因今年有太陽光電第六期及南區一期輸配電計畫,分別需要23億及82.01億元,後續將作為光電建設資金。南區一期輸配電計畫則是作為穩定南科電源供應重要支柱,尤其台積電3奈米廠即將完工,因此頗具重要性。
台電在2020年總共發行五次公司債,總金額841億元,其中包含綠色債券就達128億元,預估今年發行公司債金額會略微增加,上看約千億規模,綠債發行期次及規模可望較往年提升。
台電表示,今年有多部燃氣機組新建計畫啟動,其中大潭電廠配合中油第三接收站完工供氣,預計在2025年完工。
台電副總徐造華:文青風格與實務精神兼具的電力界領航者
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徐造華,不僅擁有「文青副總」、「台電徐志摩」、「國營事業最佳發言人」等多重稱號,更是個博學多聞的專才。他在訪談中展現了對於金庸武俠小說、周星馳喜劇以及《灌籃高手》等多元領域的熱愛,並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管理經驗中。
徐造華表示,他這一代的台電人是在人事凍結時進入公司的,因為人數稀少,所以他們成為了承先啟後的中堅力量。他在台中東勢的水力發電、中興大學混凝土試驗研究中心以及台電營建處檢驗組的工作經歷,對他之後成為台電董事長黃重球的特助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作為特助期間,徐造華曾經面對董事長提出的一些複雜問題,這讓他學會了彈性思考和創新解決方案。當他成為企劃處長時,正值《電業法》的大修法,他秉持著「利他不損己」的核心理念,成功地在社會大眾和公司同仁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徐造華的媒體應對能力也得到了公認,他於上任發言人第五天就遭遇了核二廠2號機申請再轉等重大議題,但他仍然能夠應對得宜。由於他的出色表現,他在2020年獲得了公共關係基金會頒發的「傑出公關獎政府發言人獎」。
徐造華強調,他鼓勵同仁「不拒絕」面對挑戰,並以漫畫《灌籃高手》中的櫻木花道為例,鼓勵同仁即便不是天才,也要有自信去面對困難。他還提醒同仁,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就必須努力。
接任副總後,徐造華積極推動台電的數位化轉型,並設立了小目標來讓員工逐漸習慣數位發展。他甚至與同仁一起上課,讓大家了解數位力的重要性。現在他每月目標讓百人上課,並希望一年內能達到1,200人次。
作為台電最年輕的副總,徐造華面對壓力的方式也很年輕。他愛好收藏機器人模型和鋼鐵人玩具,並在放鬆時看漫畫、卡通和周星馳電影。他還是購物狂,喜歡網拍購物,並能夠為家人準備各種禮物。此外,徐造華還擅長烹飪,他分享了自己用牛排炒洋蔥牛肉的心得,並表示自己很享受做菜的過程。
效法櫻木花道精神
徐造華談到,他這一代的台電人是在人事凍結時進入台電,人數相較於上、下的世代非常稀有,因此面對前輩的退休潮時,就成為「承先啟後」的中堅角色,一邊吸收大量的前輩經驗,再將功力轉交給後輩。
台電是徐造華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先後在台中東勢負責水力發電、中興大學混凝土試驗研究中心及台電營建處檢驗組任職,這些能力對他擔任台電董事長黃重球特助時就有莫大幫助。
擔任特助期間,徐造華表示,董事長時常拋出虛無飄渺題目,可苦了對擅長明確問答的台電人,讓他有時得花一整周摸索題目,也因如此,讓自己有了彈性發想,打下日後成為台電企劃處長基礎。
不過,徐造華一上任企劃處長就遇到百年一見的《電業法》大修法。他秉持「利他不損己」核心理念,「不損己,我才能說服我的同仁;利他,我就能夠跟社會大眾交代」,最後找到平衡點,讓修法沒有造成重大衝突。
隨後台電發現徐造華擅於面對媒體,將他升任發言人,但上任第五天就遇到核二廠2號機申請再轉,深澳電廠、核能公投跟台中火力發電廠也緊接著來,讓他自嘲是「天生陸戰隊」。即使沒受過訓練,他仍可面對媒體應對得宜,讓他在2020年得到由公共關係基金會所頒發的「傑出公關獎政府發言人獎」。
而排山倒海地的議題,他都囑咐同仁「我不會,但我會」。他以漫畫《灌籃高手》為例,主角櫻木花道常喊自己是天才,什麼困難都不怕;雖然自己不是天才,卻也效法同樣精神,「我不會沒關係,反正我有無比的自信,我去我就會了!」
要求同仁「不拒絕」
面對台電員工組成愈來愈年輕,徐造華提醒,他們要學會「不拒絕」。他提到,前董事長黃重球曾教他「現在的我是過去的總和」,未來要變成什麼樣的人,現在就須努力。他笑著引用港片「食神」的台詞「試一試呀!」勉勵同仁,凡事都先試一試,即使沒自信,但回到「我不會,但我會」。
2020年5月接任副總後遇上新冠肺炎,讓他致力於台電數位化。面對世代分布廣的2.8萬名員工,很多人面對數位轉型只看到「轉型」兩字,就覺得是浩大工程。因此,他從讓員工習慣「數位發展」著手,再到「數位轉型」的前進路徑。他推動數位時設立小目標,只要同仁打開電腦,願意討論就當作達標。他也曾一邊在頒獎典禮領獎一邊與同仁上課,「我要告訴我的同仁,這就是數位力!」現在目標每月上課達百人,目標一年課程達1,200人次。
身為台電現任最年輕副總,他面對壓力的興趣也很年輕。徐造華起身秀起他辦公室桌陳列的機器人模型及鋼鐵人玩具,坦言工作壓力很大,都自己幫自己找到出口,回到宿舍都腦袋放空,最愛看漫畫、卡通及周星馳電影,連買車都在找「9527」車牌,更會跟弟弟一起玩手機遊戲,彼此交流心得。
徐造華透露自己是購物狂,手機打開都是整排購物網站,更分享自己逛網拍汗馬功勞,去年幫擔任學校校長的太太從英國添購耳溫槍,得到太太的讚賞。另外,他也燒得一手好菜,現場分享起用牛排炒洋蔥牛肉的心法,笑自己很喜歡做菜,「因為跟做實驗一樣!」
【台灣新聞】環保署預定3月公告溫管法修正草案,台電將成為碳費減免大贏家!環保署有意將電費附加費作為碳費收取方式,台電因屬公用事業,預計可省下百億元碳費。雖然整體碳費費率還待溫管法通過後訂定,但預計3月將公告,並力拚6月送行政院審查。過去碳費計算以每公噸排放量為基礎,但新規劃將改變計算方式,從發電端移向消費使用端,落實使用者付費概念。環保署強調,新版溫管法將聽取企業意見,並力求公平徵收。台電2019年排碳量達9,080萬噸,若依原規劃將繳交近百億元碳費,但由於新版溫管法將公用事業供電業列為減免對象,台電主要售電將不課徵碳費,僅自用範圍需繳費,減緩電價上漲壓力。環保署將與能源主管機關共同訂定碳費細節,以確保溫管法順利實施。環保署統計,2019年前十大排碳量企業中,台電位居第一,總計排碳量達1.94億噸,佔整體排碳量的九成。
整體碳費費率仍待溫管法母法通過後訂定,預計3月預告,力拚6月送行政院審查。
碳費計算原本規劃是以每公噸排放量計算,一度傳出將採溫室氣體每公噸120元來計算,排碳量最大的台電將被課徵百億元碳費。惟根據最新修法規劃,碳費計算方式將有所改變,從發電端移向消費使用端,落實使用者付費概念。
環保署指出,過去研議碳費收取是建立在排碳量多寡來計算,不過最新版溫管法將聽取企業意見,部分企業如電子業是採取電力從事生產、而非傳統產業使用燃煤燃氣鍋爐等,等於在碳費計算基礎上就不一致,要求公平徵收,因此新版溫管法將朝向電費附加費與排碳量多管齊下來收取,後續由環保署與能源主管機關經濟部共同訂定。
根據資料顯示,台電2019年排碳量9,080萬噸當量計算,估需繳交近百億元碳費,若反映至電價成本,換算成每度電約增加0.05元。不過新版溫管法將列出「公用事業供電業」可列為減免對象,因此台電主要售電將不會課徵,僅電廠自用範圍將被收取碳費,相關費用則可望列為發電成本,大大降低開徵碳費後將轉嫁至電價的疑慮。
至於碳費價格要如何訂定?環保署說,由於碳費須考量整體排碳量與未來減碳目標,另外也要考量已在減碳單位是否要給予優惠,因此相關細節將保留至子法與施行辦法時再討論,目前以讓母法準時上路為最優先。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9年前十大排碳量最多的企業,依序是台電、台塑石化、中鋼、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和平電力、台灣中油、台灣化學、台灣水泥、台灣塑膠,總計前十名的排碳量就達1.94億噸,占整體排碳量的九成。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日前強調,隨著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預計2021年用電量將達到3,850萬瓩,再創歷史新高。楊董事長期望台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確保供電穩定無虞。雖然核二1號機將於今年除役,但楊董事長表示,民營嘉惠電廠二期和再生能源的投入將補充電力缺口,確保全年供電穩定。
為迎接新的一年,台電舉辦了視訊新春團拜,連線84個單位共同祝賀。楊董事長提到,台電將加快數位轉型和智慧電網建設,並深化循環經濟,為台灣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
經濟學界普遍看好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計上看4%。楊董事長強調,台電將全力做好穩定供電,支持國家不斷發展。
面對核二1號機除役的挑戰,楊董事長表示,嘉惠電廠2期將上線,並增加50萬瓩的裝置容量。此外,離岸風電和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的發展將進一步增加供電能力,確保全年供電無虞。
台電今年有三項工作重點:一是積極推動火力發電,包括南部興達電廠、北部大潭電廠燃氣機組工程;二是台電離岸風電一期的商轉;三是智慧電網的建設,將金門的經驗應用到台灣本島。
對於即將召開的電價審議,楊董事長表示,台電將尊重委員會的決議。雖然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高漲,但台電將以長約為主,短約為輔,以控制發電成本。經濟部長王美花也提到,將根據長期趨勢決定是否調整油電價格。
台電今年的新春團拜,首度以視訊方式串聯台電84個單位連線拜年,楊偉甫說,新的一年將加快數位轉型及智慧電網建設腳步,並深化循環經濟,持續為台灣經濟發展提供穩定電力。
各經研機構看好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上看4%,楊偉甫說,台灣今年輝煌的經濟發展是可以預期的,台電必須做好穩定供電,讓國家不斷發展。
不過,今年核二廠1號機將逐步除役,裝置容量短少98.5萬瓩,外界擔心有缺電隱憂。楊偉甫會後受訪表示,民營的嘉惠電廠2期會接替上線,新增50萬瓩,再加上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今年持續增加,調度上會很有信心,全年會是供電無虞的「綠燈」。
面對2021年挑戰,楊偉甫說,台電今年工作重點有三項,首先,積極推動火力發電,南部興達電廠、北部大潭電廠燃氣機組工程已在施工,台中電廠完成發包,等通過台中市府都市設計審議後就可開工;通霄與協和電廠則正進行環評。
二、台電離岸風電一期的21支風機力拚8月商轉,台電二期風場正準備施工,可提供30萬瓩。三、系統調度要更智慧化,隨綠電量體更大,再生能源調度反應也要更快,台電已在金門安裝智慧電網,期待將金門經驗應用在台灣本島。
至於3月即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外界預期電價可望隨國際燃料走揚而調漲,對此楊偉甫說,台電將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雖處於高點,但台電燃料採購以長約為主、短約為輔,短約易因國際波動而難預測,惟長約可有效抑止價格波動,台電會積極讓發電成本得到最佳控制,電價要看長期,很難預測。
經長王美花17日也表示,國際原油會因北半球部分地區過於寒冷而增加需求,導致價格上揚,惟距離電價審議委員會仍有一段時間,經濟部會從相關數據當中分析,將等到長期趨勢出爐,再決定是否對油電價格做出調整。
台灣的鴻元工程顧問公司,從小規模的技師事務所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間大型的工程顧問公司。它涉足的領域非常廣泛,從公共工程、住宅大樓、化工廠到太陽光電,都有其專業的服務。近年來,公司將重點轉向綠能產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從太陽光電電氣系統規劃設計,到電業籌設、施工計畫書申請等,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支持。
配合政府推動屋頂到地面型太陽光電,鴻元工程不僅提供電氣系統規劃設計,還包括台電協調、電機技師簽證業務,以及附屬綠能設施規劃申請等。在大型特高壓太陽光電廠的投資方面,從可行性評估到施工階段的專案管理,都有完整的服務。
公司擁有多位電機技師,並有土木技師負責土木結構、空拍測量及水規、水保等地目變更,以滿足不同客群及專案的需求。鴻元工程在太陽光電系統產業大型化的趨勢下,具備了台電系統衝擊分析、特高壓升壓站建築及台電T接鐵塔規劃設計等專業能力。
近期,鴻元工程正在進行恆春獅子鄉屏鵝公路旁的大型69kV特高壓太陽光電電廠地目變更申請作業,並已進入內政部營建署小組會議階段,力圖在今年完成變更。
鴻元工程還擁有專案管理PMP國際證照管理師證照的專業技師群,能夠以國際專案管理流程,協助資方完成大型綠能工程的工程管理。公司曾經協助日昇電公司執行開陽能源雲林麥寮橋村特高壓專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如期完成高品質的特高壓台電併聯,幫助客戶趕上年度躉售費率。
經濟部預計在3月中下旬要開會,討論我們台灣的電價費率,決定4月份的電價是不是要調整。這個事情啊,現在台電、經濟部和能源局都還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他們都說現在說這個還太早了,要等到3月初的形勢明朗了才會有結果。最終的決定還是要看那個電價費率審議會的結果。 雖然這幾個單位都不想多說,但從一些知情人士的話裡,我們可以感受到,電價凍漲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這電價一調整,可是關係到每個行業的成本和物價的波動啊。所以經濟部每年都會在4月和10月進行電價調整,一年兩次會議,就是為了不斷檢討。 但是呢,上一次調整電價還是2018年上半年,從每度2.5488元調漲到2.6253元,調幅是3%。從那之後,我們已經有五次會議結果都是維持不調整了。如果這次再凍漲,那可就是「連六凍」了,創下最長的持平期。 經濟部的官員說,電價調整這件事可不能隨便決定,得經過精算和審議,還要看國際燃料的走勢。他們說,現在國際燃料的價格是漲了,但是去年因為疫情,燃料價格跌得特別厲害,所以還是要跟2019年比較,預估未來的燃料走勢,再來就是台電的成本試算,最後再交給審議會來討論。 能源局也說,現在還沒有確定的方向,因為電價公式裡頭要考量的燃料、運輸、運維等成本費用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現在又正值過年期間,台電的會計帳目和國際分析資料還沒有齊全呢。
【環保新聞】環保署即將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新法,290家排碳大戶將受影響!台電、台塑、中鋼等企業積極應對中...
台灣電力公司即將迎來一個重要的決策時刻,因為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在3月中旬召開會議,進行年度電價的討論與決定。農曆新年後,小組會議已經開始確認相關的成本數據,這將為即將到來的電價調整提供基礎。
去年台電的稅前盈餘達到了356億元,這個數字超出了預期的表現。雖然國際燃料價格的上升對於發電成本造成了壓力,但預計這次的電價調整將會維持在「不調整到小漲1至1.5%之間」的範圍內,不過小漲的可能性較高。
近期由於冬季北半球對暖氣的需求增加,各國都在爭相購買天然氣發電,這導致天然氣價格大幅上升。國際油價在2月初已經回升至每桶60美元以上,這比台電預期的41美元高出許多,進而影響了煤炭價格。由於燃料成本佔電價的六成,國際燃料價格的上升成為了電價上漲的主要隱憂。
去年在電價審議時,考慮到台電需要提撥242億元至核後端基金作為後續電廠除役準備金,並預估今年油價等國際能源價格將隨著疫情的好轉而緩步上漲,再加上台電需承擔疫情期間的電價紓困成本,因此認為今年4月起電價調漲的機率相當高。
知情人士透露,近來燃料價格的上升對電價的壓力明顯增加,但電價是否真的會調整,還要等到電價審議委員會的討論決定。
截至目前,台電的累積虧損已縮小至524億元,電價審議委員會可能會考慮台電未來需要承擔核四廢除後相關的費用。目前電價平穩基金僅剩106.83億元,因此電價調整可能會超前部屬從盈餘中提撥部分作為預備金,並將剩餘的資金併入電價平穩基金,以增加其水位,以便未來在國際燃料價格上升時能夠平抑電價。
然而,如果電價審議委員會考慮到去年油價處於低點,而台電又有超額盈餘的情況,電價可能會「繼續凍漲」,甚至可能創下連續六次凍漲的紀錄。
去年10月,電價審議會宣布將電價每度維持在2.6253元,當時經濟部解釋,由於去年上半年國際能源價格處於相對低點,油價正逐步回升,並預估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可能上漲,加上台電配合核後端營運費用重估,讓台電營運成本增加,實際增加金額與台電全年盈餘差距不大,因此去年10月的電價不予調整。
台電今春提前啟動「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及需量競價」方案,預計從3月開始實施,這是為了透過削峰填谷,達到平衡一整天的供電狀況,降低區域供電風險,同時也能省下發電成本。過去,台電只在夏季用電尖峰期間實施需量競價,但今年為了更有效控制用電,決定將方案提前啟動。 這個新措施將在每日下午1時至3時之間進行,目的是抑制尖峰用電二小時,或是讓高壓用戶在約定下午1時至8時內減低用電七小時。台電計畫從3月1日開始實施,一直持續到9月30日,共計七個月,時間上比往年提前許多。 為何要提前實施呢?台電解釋,因為近年來用電尖峰時間已經有所改變,夏季尖峰時間從中午11點至下午3點,而春秋及冬季則在傍晚6點至8點出現煮飯高峰。這時,家戶和加班人員會分頭用電,加上太陽光電發電占比上升,夕陽時段無法發電,所以設計了傍晚的需量競價時間,希望減少企業用電量。 根據台電統計,2019年參與需量反應措施的申請戶數達2,096戶,申請抑低容量245萬瓩,其中93萬瓩是為了抑低尖峰負載容量。這讓當年度最低備轉容量從4.08%提升至6.02%,幫助台電度過供電關卡。 需量反應措施包括價格機制和折扣誘因,旨在引導用戶改變用電習慣,達到穩定供電的目的。台電強調,今年雖然提前啟動需量競價,但備轉容量率仍維持在10%以上,整體供電無虞。這項措施主要是為了平抑當日用電尖峰,減少發電成本,並有助於分散用電,對機組調度也有正面效果。
南方電集團全方位布局綠能產業,不僅在大型太陽光電案場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更專注於特高壓案場的特高壓升壓站工程業務。2019年,日昇電能源科技應運而生,去年成功為開陽能源完成了一個重要的特高壓工程專案,並與台電特高壓系統進行併聯工程。 這家新興公司,總額承包了開陽能源雲林麥寮橋村100MW特高壓專案,該專案是一個69kV屋內式升壓站的特高壓系統。為了完成這項複雜的工作,日昇電與集團內的鴻元工程顧問攜手合作,從能源局的電業籌設到特高壓升壓站的用地變更、建築規劃設計、公路局路權申請,再到外管線與台電進變電所的租借協調,最後順利完成特高壓系統的併聯,這一連串繁複的工程在去年底順利完成,並創造了指標性的實績。 未來,日昇電不僅將持續發展特高壓工程整合能力,還將發展特高壓代操作及維護事業。公司計劃設立特高壓系統監控中心,負責整合台灣綠能特高壓升壓站的日常維護業務、台電緊急事故協調、維護保養與日常檢測等工作,以及大型綠能特高壓案場的代操作業務。這樣的服務將讓資方在大型綠能電廠後續運轉維護上無後顧之憂,而電場的綠電則可以通過南方電銷售。 南方電集團內部整合了多家公司,從大型綠能電廠的規劃、籌設、工程、運轉維護、電能銷售到日後的綠能憑證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集團也將積極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市場業務,利用「綠電通交易平台」進行綠電交易,並整合綠能銷售系統及關係企業「開元佳能」的儲能系統,成為台電輔助服務市場的聚合商,提供緊急電源,積極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市場。
馬總統成功連任第二任後便在2012年4月宣布「油電雙漲」,認為油電隨市場價格調整是不得不的決定,甚至強調自己已戴好鋼盔,願意承受民眾砲火。
該年5月,台電調漲電價近三成,隨後因民生反彈,從一次漲足改為三階段實施,但第三階段調幅20%最終取消。但緩漲仍於事無補,該年主計總處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93%,引發民怨。
而在2015年,也就是總統大選前一年,馬政府一改過往態勢放出選舉利多,啟動「油電雙降」,電價從2015年上半年的每度2.8852元到隔年上半年一路溜滑梯到2.5488,降幅超過一成,但終究無法反轉敗選頹勢。
民進黨政府從此也將「油電雙漲」設為永不觸碰的禁忌,自2016年5月執政以來,僅在2018年上半年調漲3%,其餘召開八場電價費率審議會結果均是不調漲。
儘管經濟部及台電對電價調整三緘其口,但從多位知情人士所透露的態度研判,電價凍漲的機率為大。
電價調整茲事體大,影響各行各業成本以及物價波動,因此經濟部每年4月及10月進行調整電價,一年召開兩次電價會議滾動式檢討。
雖然會議開得多,但其實上次調整電價為2018年上半年,從每度新台幣2.5488元,調漲至每度2.6253元後,調幅為3%。截至目前為止,電價已有五次會議結果維持不調整;若再度凍漲,將會是「連六凍」,創最長持平期。
經濟部官員表示,電價調整須要經過精算及審議,更需要端看國際燃料走勢,大致方向要等到3月才會擬定。經濟部官員補充,雖然國際燃料近期走勢漲,但因為去年疫情年國際燃料價格暴跌,因此要與2019年做比較、對未來燃料走勢預估,以及台電成本試算,最後交由審議會來討論。
能源局指出,電價是否調整目前尚無方向,因為電價公式需要考量燃料、運輸、運維等成本費用,現在適逢過年期間,台電會計帳目及國際分析資料尚未齊全。
依據現行溫管法相關規定,年排碳逾2.5萬噸的排碳大戶需每年進行盤查登錄,環保署目前揭露的最新資料至2019年,據統計,2019年排碳大戶前十名,依序為台電、台塑石化、中鋼、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台化、台塑、中油、台積電、和平電廠。
近年來,排碳大戶的排名變化不大,多為熟面孔,未來環保署開徵碳費後,預計將會鎖定排碳大戶,排碳量大的發電業、石化業、鋼鐵業、積體電路製造業等,衝擊最大。不過環保署也已表態,徵收碳費是期待官民共同減碳,不是為了充實政府財源,若企業減碳達到一定程度,也會給予碳費減免或獎勵補助。
根據申報資料,台電2019年約排放9,12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冠居各事業,且排碳量遠遠超越其他企業,原本外界預期環保署徵收碳費後,對於電價成本衝擊大,但溫管法修正草案提供公用事業供電排碳可減除的優惠,初估台電僅約自用的一成左右需徵收碳費,影響大幅縮小。
至於同屬台塑集團的台塑石化、麥寮汽電等,排碳量也頗多,未來徵收碳費後,恐將會是衝擊最大的企業。不過近年台塑企業也積極推動循環經濟,響應綠能、減碳,包括回收過剩燃料氣取代燃煤使用量,以及將燃煤、燃油鍋爐改為燃氣鍋爐,例如台化麥寮、新港等合成酚廠、聚合廠就逐步汰換為燃氣鍋爐。
中鋼近年也積極響應減碳,並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綠能。
近期受冬季北半球暖氣需求,各國都在搶天然氣發電,導致天然氣價格飆漲,另國際油價2月中已回升至每桶60美元之上,比過去台電編列的41美元高出不少,後續連帶影響煤炭價格。台電表示,電價當中燃料成本占六成,因此國際燃料價格上揚將成為電價上漲隱憂。
去年電價審議時,由於國際油價仍處低檔,當時考量台電須提撥242億元至核後端基金作為後續電廠除役準備金,且預估今年油價等國際能源價格會隨疫情趨緩而緩步上漲,另台電需承擔疫情期間電價紓困成本,因此認為今年4月起電價調漲的機率應不低。
知情人士透露,近日燃料價格漲價明顯,電價上漲壓力較大,不過電價是否真會調整,仍待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決定。
截至目前為止,台電累積虧損已縮小至524億元,電價審議委員會可能考量台電未來需承擔核四廢除後相關費用。電價平穩基金目前僅剩106.83億元,電價調整很有可能超前部屬從盈餘當中提撥部分作為預備金,剩餘併入電價平穩基金增加水位,以利未來國際燃料價格上揚時可以平抑電價。不過,若電價審議委員會考量去年油價處於低點,台電又有超額盈餘情況下,電價很可能「繼續凍漲」,寫下連六凍的紀錄。
去年10月電價審議會宣布電價每度維持每度2.6253元,當時經濟部解釋,由於去年上半年國際能源價格處於相對低點,油價正逐步回升,且預估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可能上漲,加上台電配合核後端營運費用重估,讓台電營運成本增加,實際增加金額與台電全年盈餘差距不大,因此去年10月電價不予調整。
往年台電在6∼9月夏季用電尖峰期間,才實施需量競價措施,需量競價是指用電戶在尖峰高載時間減少用電量,把省下的電賣回給台電系統,「只要報價比台電發電成本便宜就得標」,讓台電省下高額發電成本,同時做到穩定供電。
需量競價是在周一至周五每日下午1時至3時之間,希望抑制尖峰用電二小時,或高壓用戶在每一約定日下午1時至8時,抑低用電七小時。
台電2月公告,今年首度讓「計畫型需量競價的」月減8日型、日減6時型、日減2時型方案等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提前至3月實施,整體實施日期從3月1日起實施至9月30日止,共計七個月,時間也較往年啟動提前許多。
台電表示,由於近期用電尖峰已經較過去略有改變,夏季是以中午11點至下午3點為尖峰用量,不過在春秋及冬季傍晚會出現晚間6點至8點煮飯高峰,此時家戶民眾回家與部分留下加班民眾分頭用電,加上近年太陽光電發電占比逐漸提升,傍晚夕陽已無法發電,因此設計出傍晚的需量競價時間,希望減少企業用電量。
根據台電統計,2019年參與需量反應措施的申請戶數為2,096戶,申請抑低容量245萬瓩,其中包含需量競價申請抑低尖峰負載容量93萬瓩,如此讓當年度最低備轉容量從4.08%的橘燈提升至6.02%的黃燈,讓台電平安度過供電窘迫的關卡。
而需量反應措施則是指利用價格機制或透過折扣誘因,引導用戶改變用電習慣,使尖、離峰負載更均衡,延緩電源開發;或在系統發生供電緊澀時用戶配合抑低用電,達到穩定供電目的。需量競價及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都是誘因基礎的類型。
至於今年是否因缺電才提早實施需量競價?台電說,今年備轉容量率都維持在10%以上,整體供電無虞,啟動需量競價是為平抑當日用電尖峰減少發電成本,且也有分散用電好處,對於機組調度有正面效果。
太陽能電廠採購變流器,除考量長期投報率,資安也是重點,公部門普遍優先採用台製變流器,新望持續獲得青睞。加上品質優異、在地服務及高性價比優勢,在台灣同業競爭以及中國品牌強勢壓境下,逆勢殺出重圍。
莊錦明表示,新望在電源安規及認證一應俱全,全產品通過IEC6 2019-1、-2安規認證標準及VPC自願性產品驗證;除以搶眼的黑、紅兩色及優雅簡練的外觀設計,取得最佳識別度,高轉換效率、堅固可靠、IP66抗鹽霧防水等級、簡易安裝及快速維運等特色,也構成強大的「基本面」。
新望的優勢還包括母公司電源大廠亞源科技,27年來堅持投入研發,技術及品質足以與國際大廠抗衡。去年上市的三相60╱75kW產品,內建智能I-V Curve偵測與監控功能、突波保護器、直流保險絲、直流開關,無需直流接線箱,擁有系統建置與維運成本的雙重效益。
今年三相60╱75kW機種的效能再升級,3月中將取得VPC後上市。莊錦明說,新機種功率因數PF 0.9,實功不降載,具體提升電廠收益;輸入電流由11A提升為12.5A,以因應高容量面板趨勢;夜間虛功補償功能,符合台電大型案場變流器虛功補償要求。MPPT電壓更寬,在清晨或黃昏弱光時間,機器可以更早啟動,更晚關機,提升整體發電量及電廠收益,有信心讓投資方、開發商、EPC甚至O&M業者更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