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電力釋單助攻!大亞線纜逆勢走高**
受到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挹注,大亞股份有限公司(1609)線纜本業訂單持續湧入。此外,大亞也積極布局太陽能光電案場,收割時期已至,備受外資及自營商看好。
25日,外資轉為買方大舉掃貨,買進11,303張大亞股票;自營商也同步買入1,323張,合計買超12,626張,占總成交量的35.83%。強勁買盤湧入,推動大亞股價從低開一路攀升,終場以55元收盤,上漲2.3元。
儘管國際金屬價格近日下跌,但大亞線纜事業仍受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支撐,目前在手訂單已達75億元。今年前五個月合併營收創歷史新高,6月合併營收也有望超越去年同期水準。
近期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銅期貨及現貨雖跌破1萬美 元大關,仍優於去年5月銅均價,加上線纜事業持續接獲台電強韌電 網計畫釋單,大亞目前在手訂單達75億元,前五月合併營收改寫同期 新高,6月合併營收有機會優於去年同期。
標籤內:
本土重吊「巨人號」抵台!台灣離岸風電邁向新里程碑
台灣電力公司第二期離岸風電工程今(22)日舉行開工儀式,由森崴能源子公司新加坡寶崴海事工程打造的4,000噸重「巨人號」重吊船正式抵達台灣,將執行水下基樁、套管式水下基礎、和風機葉片、塔架安裝等工程。
「巨人號」是台灣首座由本土企業獨家承攬的離岸風電案場,裝置容量達294.5MW,預計每年可提供10億度綠電,相當於近24萬家戶一年的用電量,並能年減碳排約50萬噸。
森崴能源董事長郭台強表示,公司得標台電二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不僅展現台電離岸風電國產化的決心,也將培育台灣本土運維團隊,打造自主運維的長遠發展。
森崴能源是目前台灣唯一提供一條龍風電服務的公司,旗下的寶崴海事工程擁有多年風電產業及海事工程經驗,充分掌握技術與管理,將搶攻離岸風電運維商機。
隨著台灣海上風機數量預計將達上千支,對運維需求日益殷切。森崴能源看好相關前景,投資打造「巨人號」等船舶,提升台灣在離岸風電領域的競爭力,為國家能源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巨人號重吊船在台中港舉辦「台電離岸二期海事工程開工及寶崴巨 人號抵台祈福儀式」,隨即將展開離岸風電海上工程施作,執行水下 基樁(Pin Pile)及套管式水下基礎(Jacket)安裝,和風機葉片、 塔架安裝等工程。
森崴能源表示,此次海事工程開工,是今年度最重要的工程里程碑 ,也宣示首座由本土企業獨家承攬的離岸風電案場,正式進入實質海 事工程施工階段,裝置容量294.5MW,屆時每年可以提供10億度綠電 ,等同近24萬家戶一年用電量,年減碳排約50萬噸,再創離岸風電國 家隊的新里程碑。
森崴能源董事長郭台強指出,配合國家能源轉型及離岸風電國產化 政策目標,富崴能源在2020年6月得標,勇於承攬台電二期離岸風電 統包工程,就是為了培育更多台灣優秀的青年人才,打造台灣本土自 主運維團隊的長期發展。
台電二期工程,是台灣唯一「業主方」及「施工方」都是本土的台 灣公司,自主開發、施工,可以說是真正代表台灣的隊伍。今年4月 森崴能源再次攜手富崴能源,參與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2風場競標。
近來全球離岸風電市場快速成長,海事工程船舶供不應求,為因應 氣候不確定因素及國際船舶受他人控制之風險,森崴在2022年底成立 新加坡寶崴海事工程公司,投資打造的巨人號(Hercules),全長2 00.8公尺、寬48公尺,擁有4,000噸吊具能力,DP2動態定位系統。以 及投入支援工程的先鋒號(Pioneer),如今,先鋒號與巨人號都已 經抵台,正式啟動台電離岸二期海事工程。
森崴能源是目前台灣唯一從風場、施工、設備到船隻提供一條龍服 務的公司,並與許多業者洽談合作中。未來台灣海上將有上千支風機 ,看好運維前景,投資的寶崴海事工程,擁有多年風電產業及海事工 程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眾多大型計畫的建設及管理,將可搶攻相關 商機。
台灣電力大手筆5千億強韌電網計畫 華電積極參與搶標
為了打造更堅固耐用的電網系統,台灣電力公司(台電)今年祭出5000億元以上的驚人經費,執行「強韌電網計畫」。能源設備大廠華電(1603)也積極備戰,蓄勢待發參與標案。
華電配合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自今年起將投入龐大資金,積極投標161kV及345kV線路機電工程、線纜專案標以及超耐熱導線空線路採購標案。這項計畫將大幅提升電網抗災能力,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除了參與台電標案,華電也積極與其他業者策略合作,搶攻離岸風電、海底電纜、陸域電纜等商機。華電更進一步投入再生能源開發,將利澤工業區土地投入太陽能光電及儲能事業,推動綠色能源發展。
今年華電的營運方針多元,除了參與強韌電網計畫,與同業合作開發離岸風電等業務,也將持續推廣日本高性能鋁門窗系統,加強帷幕牆生產效率,擴大鋁門窗市場占有率。同時,為因應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華電也將研發無障礙設施鋁門窗,滿足市場需求。
近期,華電股東會通過現金股利配發案,每股將配發1.3元。此外,華電近期董事會改選,陳鶴原、陳亮吟等業內人士出任董事,而王鶴松、曾勇義、吳高登則擔任獨立董事。
**台灣電網因應夏季用電激增:智慧輸配、多元調度成關鍵**
面對夏季用電量暴增的挑戰,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提出智慧輸配電與多元調度措施,確保穩定供電。台電表示,今年將持續運用智慧電表資料,精準鎖定潛在客戶,推廣需量反應措施,減緩尖峰負載壓力。
國內智慧電表廠商,如玖鼎電力、大同、中興電等,將與台電合作,更新智慧電表,強化電網建置。透過智慧電表監控,台電能更精準地輸配電,有效管理用電。此外,多元調度則包括增加供應與減少需求兩方面。
在增加供應方面,台電指出,今年將有更多風機加入供電,太陽光電容量也持續提升,水情良好,抽蓄發電機組可靈活運用。緊急時,台電可向企業界調度電力(需量競價)。
另一方面,台電實施時間電價措施,調整離尖峰時間電價,鼓勵夜間減少用電。去年推出的「批次生產時間電價」,讓高壓廠商利用離峰時段排程生產,有助於抑低用電需求。
這些智慧輸配電與多元調度措施,可有效減緩尖峰用電負載,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作。台電強調,除了精準控管用電外,多元調度也將扮演關鍵救援角色,在夜尖峰時支援供電穩定,讓民眾安心用電。
**夏季用電吃緊,台電三劇本備戰**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預測,今年夏季用電尖峰將達4,119萬瓩,創歷史新高,夜間尖峰負載估計為3,746萬瓩。為確保供電穩定,台電祭出三項應變劇本,包括延長麥寮電廠1號機運轉、動用抽蓄水力發電,並向民間企業徵求「需量反應」措施。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今年尖峰負載較去年成長4%,為應對電力需求,將提高再生能源供應,靈活調度水力、燃氣等機組,並祭出新時間電價與需量反應等措施,增加供電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原訂今年退役的麥寮電廠1號機(60萬瓩),已獲准延長運轉至2025年底,為供電能力增添188.2萬瓩的餘裕。台電強調,延役麥寮1號機至關重要,確保供電無虞。
今年夏季將退役的電廠,包含已於去年底停機的興達1、2號機(共100萬瓩),以及預計7月停機的核三1號機(95.1萬瓩),以及麥寮電廠2號機(60萬瓩),總計供給減少255.1萬瓩。
另一方面,今年新增的機組包括豐德3號機(110萬瓩)、大潭9號(112萬瓩)、大潭7號(91.3萬瓩)和興達新1號機(130萬瓩),預計將在今年6月陸續上線,增加供電能力443.3萬瓩。
**能源轉型領航者:台灣電力打造能源鏈王國**
台灣長期能源企業台灣電力近年來大鳴大放,把握全球綠能浪潮,從傳統電線電纜製造商搖身一變為能源串接領導品牌。該公司董事長沈尚弘擘劃未來願景,將持續推動「3E策略」,包含創新、能源和永續,以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為強化核心事業,台灣電力整合新能源產業,提供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從太陽能發電到儲能系統,該公司已掌握能源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和管理的完整產業鏈。
沈尚弘表示,台灣電力從小型屋頂型太陽能起家,逐步擴展至大型發電場域。目前集團在全台擁有74座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達212MW。此外,公司積極發展儲能設備,已於台中動工興建100MW儲能系統,預計2025年上線。
除了太陽能和儲能,台灣電力也瞄準地熱和波浪能等新興能源領域。沈尚弘認為,台灣的地熱資源豐富,發展前景看好。雖然波浪能技術尚未成熟,但該公司持續關注其發展潛力。
在轉投資方面,台灣電力透過大亞創投發掘潛力產業,鎖定半導體、AI、國防、安控和生技等領域。該公司將持續投資創新事業,以擴展產業版圖,邁向全球市場。
沈尚弘強調,台灣電力未來的願景是成為「友善環境、美麗家園的推手」,將致力於推廣再生能源,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展望今年營運,華電在股東報告書指出,今年營運方針包括一、配合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自2023年起投入5,000億元以上經費,161kV及345kV線路機電工程、線纜專案標及超耐熱導線空線路採購標案參與投標。二、與同業策略合作開發離岸風電、海底電纜、陸域電纜及專案工程。
三、參與再生能源開發專案,利澤工業區土地投入太陽能光電及儲能事業。四、持續推廣日本TOSTOM高性能鋁門窗系統,搶占豪宅建築市場。同時將強化鋁帷幕牆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爭取辦公大樓類型的帷幕牆訂單;加強全省經銷、直銷體系,擴大鋁門窗市場占有率;掌握研發技術,規劃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針對台灣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研發無障礙設施鋁門窗。
華電近期股東會通過息配發案,將配發1.3元現金股利。華電近期完成董事會改選,新任董事包括有陳鶴原、宏宇實業法人代表陳亮吟兩席;而王鶴松、曾勇義及吳高登三人擔任獨董。
國內智慧電表主要廠商包括士電旗下玖鼎電力、大同、中興電等,業者指出,將持續配合台電智慧電表更新計畫,強化國內電網建置,協助政府穩定供電。
各界關注夜尖峰能否穩定供電?台電強調,除了透過智慧電表監控、精準輸配電外,因應夜尖峰必須採多元調度措施,包括啟動抽蓄發電機組、時間電價措施等,都擔任「救援投手」隨時應變。
至於多元調度,包括增加供給以及減少需求。增加供給方面,台電表示,今年還會有風機陸續加入供電行列;太陽光電量已愈加充足,今年水情亦不錯,抽蓄發電機組就可保留至夜尖峰靈活運用,白天抽水,晚上發電,扮演緊急供電急先鋒。最後還有需量競價,就是緊急向企業界調度電力。
若能同步抑低需求,也一樣能達到穩定供電,此亦為需量反應一環。台電自2023年對用電大戶實施新的時間電價,藉由調整離尖峰時間電價,讓夜尖峰可少用電100萬瓩;再加上去年11月推出「批次生產時間電價」,讓高壓廠商利用離峰時間排程生產,上述兩項措施最大實際抑低量為136萬瓩,成效相當不錯。
賴政府能源政策是否調整仍未知,核三廠1號機將於7月除役,台電已備妥多個因應方案,其中三項包括:麥寮電廠1號機延役、緊急時由抽蓄水力出場救援,也擬緊急向民間企業調度電力的「需量反應」措施等,以因應突發狀況,力求穩定供電。
台電預估,今年尖峰負載創歷史新高,相較於2023年的瞬時尖峰負載3,961萬瓩,將成長158萬瓩,約4%。
在供電方面,台電原本估計,今年將退出供電的機組共減少315.1萬瓩,新加入機組可增加443.3萬瓩,供電能力淨增加128.2萬瓩,距尖峰負載尚有30萬瓩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原訂今年6月合約到期的麥寮電廠1號機60萬瓩,台電近期以完成履約為由同意可延役至2025年底,換言之,今年供電能力淨增加立刻回升至188.2萬瓩,原本距尖峰負載尚有30萬瓩缺口,立刻轉為還有30萬瓩餘裕。凸顯麥寮1號機延役之重要性。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因應今夏負載創新高,將全力調度,包括再生能源供應增加,並透過水力、燃氣等快速反應機組靈活搭配,同時結合新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需求面管理措施,增加供電穩定性,以因應夜間電力需求。
台電解釋,白天因有大量太陽光電,日尖峰供電較不是問題,夏季日尖峰的備轉容量率大致可維持10%,惟太陽光電退場後的夜尖峰,需要靈活調度,預估備轉容量率約7%,不至於落入6%警戒線。
台電表示,今年除役電廠包括:興達1、2號機共100萬瓩,已於去年底除役;核三1號機7月停機約95.1萬瓩,以及民間的麥寮電廠2號機60萬瓩因合約到期,今年共短少255.1萬瓩。
至於今年新設機組如豐德3號機110萬瓩、大潭9號112萬瓩及大潭7號機91.3萬瓩、興達新1號機130萬瓩,預計今年6月起陸續完工上線運轉,共可增加443.3萬瓩。今年實際供電能力淨增加188.2萬瓩。
大亞董事長沈尚弘擘劃經營大藍圖,未來,大亞將持續實踐3E策略,包括Emerging、Energy、ESG,加速完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在轉投資策略上,大亞集團透過大亞創投,發展第三成長曲線,訂定為期十年以上的大計畫,過去從電子、生醫到創新領域的投資,都取得不錯的成果。未來投資事業將配合政府推動,包括半導體、AI、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以及醫療生技產業,繼續打世界盃。以下是沈尚弘專訪紀要:
核心事業延伸 推一條龍服務
問:請分享大亞轉型創新的成功經驗,未來五到十年的願景與藍圖?
答:今年是公司成立第69年,換言之,企業已經走了很長久,因此大概在2013年時,已經在思考在相關事業上有什麼空間可以發揮,而大亞的本業是電線電纜、漆包線,一個是在做電的傳輸,另一個則是用在馬達、電子零件上,其實是在做能源的轉換。
於是就朝這個角度去構思,或許大亞可以做能源的產生,當然一開始都是一邊做、一邊摸索,而早期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示範機組時,大亞就有意參與,當時我們膽子也很大,由公司的同仁組了一個團隊,參與標案拿到備取第一。
不過在2013、2014年時,政府推離岸風電的力道還不強勁,是到了前總統蔡英文接任後才加速,所以研究離岸風電後,覺得機會成本不符合預期,如果把資金都放在這,那大概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不過,有了這次的機會後,給了我們很大的起心動念,開始有要做「能源串接領導品牌」的想法,會往這方向發展,也是因為國內電線電纜最高壓只達34萬5,000伏特,已經是相對成熟的產業,有了這個能源串接的念頭後,一開始大亞從小型的屋頂型太陽能著手,後續因緣際會認識太陽光電發電系統EPC商聚恆科技,雙方對發展太陽能有一樣想法,於是一同攜手合作,大亞也入股聚恆科技,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大亞已經成為能源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皆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能源鏈領導品牌。
大亞也訂定長期策略,聚焦3E策略(Emerging、Energy、ESG),鞏固本業並扶植創投新機會,同時實現「友善環境、美麗家園的推手」的願景,在太陽能以外之再生能源推動不會停下腳步,加速完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發展儲能設備 開發大型案場
問:全球掀起綠能浪潮,大亞是這方面的領頭羊,具體來說,大亞旗下太陽能、儲能的進度以及下一步計畫、布局、目標是什麼?
答:大亞集團目前共有74座屋頂型、地面型太陽能電廠,投資太陽能發電案場總裝置容量達到212MW,除推動光電發展外,儲能設備亦為發展重點。
太陽能事業方面,目前持續加速中部地區大型案場開發與發展,包括雲林麥寮漁電共生案場185MW,預計今年底拿到籌設許可,2026年掛表;志光2期35MW,預計明年第2季掛表,台南學甲今年度下半年將有30MW太陽能加20MW儲能案子競標案,整體而言,力拚在2026年可達到500MW的目標。
能源儲能方面,台中智璞儲能100MW E-dReg已在今年3月動土,預計2025年6月可登上台電交易平台,預估未來每日可提供約20萬度的總儲能量。
此外,也將爭取台電區域電網儲能計畫及大學校園儲能微電網計畫,並開展大型儲能主動平衡電池管理系統產品和推動其他業界儲能專案,整體儲能目標2025年達到180MW。
除了持續積極布局太陽能、儲能外,下一步也觀察到地熱、波浪能的可能性,以地熱來看,台灣的地理條件、前景都可以期待,且台灣絕對有必要去發展地熱,未來如果普及時也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大亞在這方面已經開始組建人力並著墨,初步投資額約在1到2億元。
至於波浪能,我們也認為未來有很好的潛力跟機會,但是現在技術尚未成熟,但大亞不急,先把太陽能、儲能做好為主。
**台電基載電力公開透明化 經濟部持續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經濟部常次林全能近日退休,行政院核定由產發署長連錦漳升任常次。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希望接任的連錦漳能發揮執行力,協助督導經濟部跨領域業務,尤其是在推動再生能源、綠電交易、確保穩定供電和淨零轉型上。 近日多地頻傳停電,郭智輝強調,經濟部將於7月至12月公布詳盡的電力供需資訊,包括基載電力、每日供電維護數量、預估用電量以及現有電力供應情況,以讓民眾清楚掌握電力狀況。 「我們的電是夠的!」郭智輝指出,公布電力數據是為了消除民眾疑慮。例如,7月核三廠一號機除役後,其他機組仍在順利發電中。用電數據將公布在台電官網,也會製作圖卡說明「斷電」和「缺電」的不同,讓民眾更容易理解。 郭智輝強調,目前最大的電力隱憂是老舊配電電線,可能突然出現問題。他希望民眾在夏天用電都能順暢,不會遇到「沒電」的情況。 為確保電力供應無虞,經濟部找來連錦漳接任常次。連錦漳擁有台大森林系碩博士學位,在經濟部擁有豐富跨域歷練,曾擔任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參事兼副執行秘書等職。 至於經濟部主秘人選,郭智輝表示,將找尋一位熟悉能源政策的人才。綜規司長莊銘池專攻氣候變遷、能源政策和碳盤查,兼任淨零辦公室司長,是轉任呼聲較高的候選人。
**正崴營收看漲 千億元目標在望**
正崴昨(20)日法說會宣布,今年營收將挑戰千億元,主要受惠於能源、零組件與系統產品三大成長動能。
能源業務大漲 助攻業績
正崴財務副總卜慶藩指出,今年成長幅度最大的業務是能源部門,旗下富崴能源分批認列台電離岸風電二期工程收益,富威電力則積極發展綠電買賣、儲能與節能減碳工程,預計今年底轉上市,將帶動正崴業績強勁成長。
零組件與系統產品前景看好
此外,零組件與系統產品今年也將成長,正崴看好AI PC與AI伺服器高速傳輸線的市場前景;美系手機客戶導入AI技術,帶動Type C規格商機發酵;低軌衛星連接器與線纜產品需求也相當暢旺。
AI導入產品與服務
正崴正將AI技術導入自家智慧視訊系統產品,同時也因應電競遊戲機需求回溫,推出搖桿、耳機等相關產品。此外,正崴還替Arpedia提供代理服務,代理Goodnote等教育軟體與大螢幕產品。
優崴AI運算中心 確保電源
正崴集團持股51%的優崴AI超級運算中心,由森崴能源確保電力供應,並提供公有雲、訂閱制雲端服務。正崴看好金融、醫療等產業需求,並積極爭取最新輝達GB200 AI運算基地,目標讓台灣成為亞洲算力霸主。
正崴昨(20)日股價收盤上漲3.2元,來到77.8元,成交量1.68萬張。
台灣電力續發麥寮一號機電量至2025年底
為了避免供電缺口,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昨(20)日同意台塑化麥寮電廠一號機補發電量至2025年底,等同讓該機組可持續運作至2025年底。這項決策也顯示,在核三廠一號機7月停機在即下,台電有意讓燃煤電廠擔任備援電力,以應付可能出現的供電吃緊狀況。
麥寮電廠共有三個燃煤機組,其中一號機預計今年6月除役。然而,因應地方政府調整生煤用量,麥寮一號機在合約期間未發足電量,台塑電廠因此向台電提出補發電量要求。考量補發電量仍在原合約範圍內,且雲林縣政府也表示麥寮電廠符合法定條件,台電同意麥寮一號機持續發電至2025年底。
有學者認為,這項措施將有助台電紓解部分供電壓力。目前核三廠1號機將於7月停機,麥寮一號機可作為必要時的備援電力,避免供電缺口。雲林縣長張麗善也表達支持,她呼籲經濟部應加速電力轉型政策,讓麥寮電廠儘早轉換為燃氣發電。
環團則要求台電履行承諾,讓麥寮一號機如期在今年6月除役。不過,台電表示麥寮2號機仍預計在今年9月除役,而3號機則將在明年10月除役。
**台電公開電力資訊安心民眾** 近日台灣頻傳停電,引發民眾擔憂。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沒有缺電」,並宣布7月起公開供電資訊,讓民眾安心。 台電表示,今年7月核三1號機除役,但豐德電廠3號機加入供電。9月麥寮2號機除役,同時大潭9號機上線,供電能力達112萬瓩。各月份供電能力皆大於尖峰負載需求。 郭智輝受訪時指出,經濟部將公布每個月基載電力、維修降載及應急電力,並包含風電及光電資訊,讓民眾了解供電狀況。 儘管資訊透明公開,但郭智輝強調,用電大戶資訊屬於個資,不會公布。 近日台北市內科、西門町及屏東縣皆發生停電,郭智輝表示,跳電並非缺電。經濟部已做好準備,確保核三機組除役後的電力來源,完全沒有缺電。
正崴前五月營收333.08億元,年增10%;其中,系統產品部門的營收128.95億元,持平去年,營收占比39%。零組件部門營收為111.31億元,年增15%,營收占比33%。通路部門營收43.04億元,年減13%,營收占比13%。能源部門營收49.78億元,年增83%,營收占比15%。
正崴財務副總卜慶藩表示,今年成長幅度最大的還是能源部門,旗下富崴能源從今年到明年將繼續分批認列台電離岸風電二期工程,而富威電力正在強化綠電買賣、儲能與節能減碳工程等業務能量,預計今年底從興櫃轉上市,將帶動正崴業績強勁成長。
零組件與系統產品今年也會成長,尤其看好AI PC與AI伺服器高速傳輸線前景;至於美系手機客戶將導入AI,並改用Type C規格所帶動的商機持續發酵,低軌衛星連接器與相關線纜產品需求也相當暢旺。
卜慶藩指出,正崴現在也將AI導入自家智慧視訊系統產品,同時,電競遊戲機的搖桿、耳機市況需求持續回溫,除了硬體產品,正崴也替品牌廠Arpedia提供代理服務,以增添產品多樣性,並同時深化教育機構合作,推動Goodnote、Quizzes、Padlet等教育軟體與大螢幕產品。
正崴發言人劉素芳表示,集團持股51%的優崴AI超級運算中心將由森崴能源確保電力供應無虞,並且展開公有雲、訂閱制雲端服務業務,看好金融、醫療、娛樂、媒體、製造業等市場需求,硬體則切入工廠、安防、教育等產業,後續還會爭取最新的輝達GB200的Al運算基地,目標讓台灣算力稱霸亞洲。
正崴昨天股價上漲3.2元,收77.8元,成交量1.68萬張。
此舉等於同意麥寮1號機繼續發電至2025年底。而核三廠1號機又將於7月停機,頗有讓燃煤的麥寮1號機在必要時作為備援電力、以免出現供電缺口的意味。有學者認為,將有助台電紓解部分供電壓力。
台塑石化的麥寮電廠有1號機、2號機、3號機,全為燃煤機組,裝置容量各為60萬瓩,約是核三廠1號機95.1萬瓩的三分之二。據規劃,麥寮1號機除役時間為今年6月,2號機為今年9月除役,3號機則是明年10月。
環團昨日舉行記者會,要求經濟部與台電履行承諾,讓麥寮1號機如期在今年6月除役。
不過台電昨日表示,麥寮2號機預計9月除役,1號機部分,先前因配合地方政府調整操作許可證的生煤用量,導致合約期間部分電量未發足,履約不完全,因此麥寮電廠向台電提出要求,希望將短發電量繼續發完。
地方主管機關雲林縣政府也表達,因麥寮電廠操作許可證尚未到期,只要符合法定條件,應可繼續運作。台電表示,基於補發電量仍屬履行原購售電合約,並未超出原合約發電總量範圍,因此在麥寮1號機可合法履約前提下,同意在2025年底前補發。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支持麥電從燃煤發電轉型為燃氣發電,依空汙法規定,沒理由不給麥電展延,呼籲經濟部應儘快說清楚能源政策及用電規劃,加速電廠轉型。
台電表示,自今年下半年逐月盤點,雖有部分機組陸續除役,但也有新機組加入供電,確保全年供電無虞。
台電指出,今年7月核三1號機除役,但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加入供電;9月麥寮2號機除役,但同時新上線的大潭9號機供電能力112萬瓩,各月份供電能力皆大於尖峰負載需求。
郭智輝昨日於立法院受訪時表示,為讓大家能夠了解,經濟部將把7月至12月,每個月充分供電的基載電力,每天維修降下多少電,也會將因應突發狀況的電力公布,此外還包括風力及光電,都會公布給民眾了解,讓大家可以安心。
雖然資訊公開透明,但郭智輝也強調,不會公布用電大戶,這是屬於個資。
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日前無預警停電,由於內科是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規劃設立亞洲首座AI研發中心之處,格外受到關注。近日台北市西門町、屏東縣也出現停電,引發外界討論。
郭智輝日前已表示,跳電不是缺電,至於核三機組除役後的電力來源,經濟部都有準備,「完全沒有缺電。」
特別的是,近期多地接連發生停電事故,郭智輝對此表示,經濟部 將於7月至12月,每個月充分的供電基載電力、每日維修降下多少的 電,以及會用多少電、目前有多少電,全部公開讓民眾了解情況。
郭智輝說,公布電力數據就是要讓大家放心「我們的電是夠的」, 例如,7月核三廠一號機除役後還有多少機組還在運作,其實都在順 利發電。用電數據會公布在台電官網,經濟部會要求台電製作圖卡說 明「什麼是斷電」、「什麼是缺電」,方便民眾閱讀。
郭智輝強調,電真的很夠。現在較擔心的是老舊配電電線,會突然 出現狀況,希望夏天到了,民眾都能用電愉快,不會說「沒有電」。
為能讓各界用電愉快,在主管能源的常次林全能退休後,郭智輝找 來連錦漳接任,連錦漳一接到派令立即上任。至於產發署長人選,據 悉內定由經濟部現任主秘、前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升任。由於經濟部 不少一級主管或副主管都有連動,預料人事將出現一番新局。
連錦漳為台大森林系碩博士,是工業局的老將,在經濟部跨域歷練 完整,並在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擔任參事兼副執行秘書,也曾代理 執行秘書。
至於經濟部主秘人選,經長要物色可協助照看能源政策的人,現在 綜規司長莊銘池為台大環工博士,曾任新北經發局專門委員、能源局 綜合企劃組副組長、組長,也兼淨零辦公室司長,專長為氣候變遷減 緩與調適、能源政策與安全評估及碳盤查,轉任呼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