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促綠能發展 微電能源興櫃登場
台灣櫃買中心再添生力軍!微電能源(6883)將於本周登錄興櫃,成為今年第 33 家新進公司。興櫃新兵的加入,將使興櫃總家數增加至 326 家。
微電能源於 19 日正式登錄興櫃,主要事業包括太陽能電廠開發、再生能源整合方案、共用升壓站建置及綠能服務等。透過綠能數據核心技術,微電能源提供包含能源管理、營運管理與資產管理等服務,並協助媒合綠電供需方的採購交易。
為了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積極與再生能源業者合作。微電能源已陸續建立示範場景,整合自身技術與台電提供的電力資訊,建立能源調度管理、綠電匹配與資產管理等應用模組。未來,微電能源將持續與台電配合,優化再生能源電網調度,促進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
**台電綠色債券發行亮眼,帶動台灣永續發展債券市場成長**
台灣櫃買中心推動永續發展債券成效顯著,發行金額不僅位居國際交易所前段班,發行量成長也優於國際市場,今年上半年已發行了29檔永續發展債券,總金額達759億元,其中包括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發行的80億元綠色債券。
除了台電,今年以來已有許多發行人取得永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包括遠東新世紀、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等,後續將陸續發行並上櫃掛牌。
櫃買中心指出,今年各類型永續發展債券發行狀況都比去年理想,綠色債券已發行14檔,總金額達559億元;社會責任債券已發行9檔,總金額達130億元;可持續發展債券也已發行6檔,總金額達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今年發行的343億元綠色債券規模龐大,推升台灣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而台電的80億元綠色債券也為其償還興建核能電廠的既有債務提供資金,對台灣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整體而言,台灣永續發展債券市場持續成長,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和政府機構加入發行行列,可望進一步帶動台灣綠色金融產業發展,並促進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永續目標的達成。
台灣用電需求上調,再生能源目標延後
經濟部能源署今(15)日公布「202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受到人工智慧(AI)應用擴增,未來用電需求將持續成長。報告上修2024年至2027年平均用電年成長率為2.5%,2028年至2030年成長2.8%,估計2030年用電量將比現在增加12%至13%。
值得關注的是,能源配比也有調整。依據總統賴清德提出的二次能源轉型政策,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將提升至30%,燃氣占比增至50%,燃煤占比降至20%,核電則將在2026年歸零。
由於政府已表明不延役核電廠,核三廠1號機將於2024年7月27日除役。為確保供電穩定,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已備妥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110萬瓩)作為替代電源。此外,麥寮2號機今年9月除役,台電也已啟用大潭9號機(112萬瓩)接替,確保各月供電量都能滿足尖峰負載需求。
台電核二廠乾貯設施解套 在望
台灣電力的核二廠乾貯設施建設,有了重大進展。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台電已與新北市府達成行政調解,並提交水保計畫供審查。若一切順利,核二廠乾貯設施有望突破僵局。
新北農業局指出,台電已於 10 日提交水保計畫,依法院調解結果,新北市府將於六周內完成審查作業。無論核電是否延役,乾貯設施都是處理高階核廢料的關鍵步驟。
核二廠延役議題持續爭論,但無論結果如何,乾貯設施的興建都是勢在必行。目前核一、核二廠的用過燃料池接近滿載狀態,核三廠儲存空間有限。無論是除役或延役,都必須興建乾貯設施才能繼續運作。
核一、核二廠的乾貯設施建設長達 11 年未解,近期才陸續解套。核一廠已展開水土保持改善工程,預計最快 2025 年啟用。核二廠則透過法院調解達成共識,只要獲得新北市水保計畫核定,即可興建。
不過,核二廠運轉時間較久,安全檢查將耗費較長時間。預估乾貯設施興建後,需經核安會審查確認安全後才能核發運轉執照,約需三年時間。若核二廠要延役,最快也要三年後才能啟用。
後續,台電將著手興建室內乾貯設施,預計發包、興建後取得核安會運轉執照,約需七年時間。
**台電認證爆發,中興電訂單滿檔,市占85%稱霸** 國內唯一通過台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廠商的中興電,在GIS開關市場的市占率高達85%。今年以來,中興電在手訂單量已累計約410億元,除了民間統包工程、離岸風電統包工程外,今年陸續獲得台電約120億元訂單,下半年可望再爭取逾100億元訂單。 中興電的營運亮眼,上半年營收122.7億元,年增13.9%,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民間儲能電廠的訂單也為中興電帶來約20億元的年營收。 **亞力受惠台電強韌電網,切入半導體、AI領域** 亞力除了受惠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外,也與國內晶圓大廠長期合作,提供半導體建廠的重要設備。此外,亞力也與日本信號合作拿下台鐵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標案,亞力占兩成。 亞力看好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未來將切入半導體、AI等領域。上半年營收42.55億元,年增3.41%,創同期新高。 **台灣虎航疫後解封發威,8月轉上市掛牌** 疫後邊境解封,台灣虎航發威,不僅6月營收14.2億元創下歷史單月次高,累計上半年營收也達82.14億元,年增50%創新高。今年首季每股純益1.92元,是台灣虎航史上最佳成績。台灣虎航預計8月轉上市掛牌,朝成為亞洲最佳低成本航空的目標邁進。
微電能源將於19日登錄興櫃,公司及子公司的產品線主要包括太陽能電廠開發建置、再生能源整合方案、共用升壓站建置與營運,並透過綠能數據核心技術,提供包含能源管理、營運管理與資產管理之綠能服務,並提供媒合綠電供需方的綠電匹配與採購服務。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康和、群益金鼎、永豐金、中國信託證券,興櫃認購價為80元。
微電已陸續建立示範場景,以再生能源電廠發電數據基礎,結合自有的發電預測與監控演算法、多場景(例如工業區、商辦)用電特性,儲能調度與台電時間電價購電等因素,建立能源調度管理、綠電匹配與資產管理等應用模組。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多家發行人取得永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後續都將陸續發行並上櫃掛牌。例如Natixis、遠東新世紀、法商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公司、法商法國外貿銀行台北分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高雄市政府分別於5月30日、6月7日、3月20日、5月17日、6月3日、6月4日取得綠色債券或永續發展專項資金債券資格認可;永豐商業銀行於6月20日取得可持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花旗環球金融、台灣大哥大、分別於1月16日、3月18日取得社會責任債券資格認可。
櫃買中心認為,不管是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發行狀況應該都會比去年好。
綠色債券今年來已發行14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新台幣559億元,包括包括台電發行80億元、台積電343億元、兆豐國際商業銀行15億元、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10億元、遠東新世紀16億元、高雄市政府20億元、南亞科技40億元、中國鋼鐵15.7億元、元大商業銀行20億元,以及東方匯理銀行發行人民幣1.98億元。
社會責任債券方面,今年來已發行九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新台幣130億元,包括兆豐銀行10億元、彰化銀行10億元、台北市政府100億元,台北富邦商業銀行10億元。
至於可持續發展債券,今年來已發行六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新台幣70億元,包括渣打銀行發行19億元、玉山銀行16億元、第一銀行15億元、臺灣土地銀行10億元、臺灣銀行10億元。
至於外界關切能源配比,因賴總統已提出二次能源轉型,2030年時,再生能源將提升至30%,燃氣則增至50%、燃煤遞減至20%。核電在2026年歸零。
能源署去年發布「202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期未來七年用電年均成長率為2.03%;但隨著景氣回溫及AI浪潮來臨,採寬估,上修2024年至2027年平均用電年成長2.5%,2028年至2030年平均成長2.8%。
此外,去年發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已明確指出,民進黨執政能源轉型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達二成之目標,確定延後至2026年10月達成。外界關注未來能源配比是否調整,據了解,賴總統在競選期間推出二次能源轉型,提出核電將在2026年完全歸零,2030年時,再生能源將提升至30%,燃氣則增至50%、燃煤遞減至20%。經濟部據此納入2030年能源配比。
因政院已明確表態不會提出核電廠延役的修法,這代表著,核三廠1號機將在2024年7月27日停機除役,為穩定供電,台電亦已備妥新增電源,將由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110萬瓩)頂上。至於今年9月麥寮2號機(60萬瓩)除役,台電表示,同時新上線的大潭9號機供電能力112萬瓩接替,各月供電能力皆大於尖峰負載需求。
新北農業局說,台電已提送核二水保計畫,10日已由經濟部核轉新北市府,依法院調解結果,市府將在六周內完成核備作業。
朝野針對核電延役仍在角力,無論最後結果是延役或除役,興建乾貯設施是高階核廢料處理的重要路徑。因為北部亟缺電廠,核二延役亦被納入考量,雖然台電與新北市府就核二廠乾貯設施達成協議,核二廠仍處在延役與除役的十字路。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排審核管法修正草案,但由於朝野缺乏共識,修法留待下會期再戰。按目前法規,核二仍朝除役方向前進。
儘管核電是否延役尚無定見,但核二廠被外界認為最有機會「起死回生」,若其室外乾貯完工,重啟核二的障礙又再少一項。
據核安會資料,核一、二廠用過燃料池已近貯滿,核三廠用電燃料池儲存空間有限,僅可供運轉四年多。無論是除役或延役,乾式貯存設施都必須興建啟用,才能接續相關作業。
核一、二廠乾貯設施興建長達11年未解,直至近期相繼解套。
據了解,核一廠已開始水土保持改善工程,並於取得新北市核發完工證明後得以進行熱測試,熱測試開始後四至六個月內,須經核安會審核通過,才會核發運轉執照。簡言之,最快2025年啟用。
核二乾貯則有「水保開工期限展延」、「水保完工期限展延」、「水保申報開工」等三項訴訟案於法院審理,近期台電、新北市完成調解。
接下來只要新北市核定水保計畫即可興建,預估興建完成、經核安會審查確認安全後,才會核發運轉執照,推估要三年左右才可運轉。
簡言之,核二廠若要延役啟用,最快三年後;另,核二停機較久,安全檢查也要費較多時間。
核一、核二廠室外乾貯設施興建獲得解決後,針對高階核廢處理,下一步是要興建室內乾貯設施,行政院已核定台電室內乾貯設施興建計畫,依台電推估,發包後、興建、再取得核安會運轉執照,估計要七年。
中興電為國內唯一通過台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廠商,市場估,中興電GIS開關在台灣市占達85%以上。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量約410億元,今年陸續獲得民間統包工程及台電約120億元訂單、離岸風電統包工程50億元訂單,下半年可望爭取100億元以上訂單量。
另外,民間儲能電廠一年可拿約20億元訂單。中興電今年以來營運表現亮眼,上半年營收122.7億元,年增13.9%,創歷史同期新高。
亞力除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也為國內晶圓大廠長期合作供應鏈商,提供高、低壓配電盤及變壓器作為半導體建廠重要設備。在軌道市場亦有著墨,與日本信號合作拿下台鐵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標案53億元,亞力占兩成。亞力說,AI資料中心對電力有龐大的需求,未來將切入半導體、AI等領域。亞力上半年營收42.55億元,年增3.41%,創同期新高。
台灣虎航6月營收14.2億元,是歷史單月次高,累計上半年營收82.14億元,年增50%創新高。疫後邊境解封,台灣虎航發威,董事長陳漢銘指出,今年首季每股純益1.92元,是史上最佳成績,8月將轉上市掛牌,朝成為亞洲最佳低成本航空的目標前進。
法人表示,隨著台股行情持續正向樂觀,具有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優勢的族群,近來成為盤面多頭熱絡追捧的焦點,帶動「三強概念股」成為近來市場交投亮點。
今年以來台股漲幅已大,投資人選擇績優股作為標時,儘管採低接方式,但仍大嘆多空難測;因此兼具技術、業績及籌碼等多重面向的選股策略,成為投資人市場上的最佳利器。
法人指出,基本面上,投資人選股上可留意個股或族群在營收、財報等基本面的變化,逢低布局應有不錯的投資收益;同時,若配合妥善運用財報定期監測個股族群,也可使投資人避免陷入地雷股財務風暴中。
由於下半年的第3季、第4季進入產業傳統旺季,上半年即使部分個股沒有漲上去,投資人也不必悲觀,可搭配價值型及技術面選股,等待下半年可能是個股動動補漲行情的開端,今年依然獲利可期。
整體而言,篩選6月及上半年營收均較去年同期成長的個股,且得法人買盤力挺,帶動股價上揚等,具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優勢的「三強概念股」,將成為盤面上領漲抗震的投資首選。
其中,京元電、全新、志聖、聯鈞、中興電、亞力、台灣虎航-創、富邦金、玉山金、台新金等,是受市場矚目的十大「三強概念股」。
京元電方面,法人預期,在產品組合及營運結構優化下,第2季毛利率、獲利料將優於首季,且受惠大客戶追加AI相關測試訂單,下半年表現有望優於上半年。法人看好下半年稼動率往70%靠攏,加上處分利益挹注,今年營運可望向上攀升。
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量約410億元,今年以來已陸續獲得民間統包工程及台電約120億元訂單、離岸風電統包工程50億元訂單,預計下半年可爭取100億元以上訂單量。
中興電為國內唯一可做345KV氣體絕緣開關的廠商,除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中興電指出,也看好AI、綠能浪潮興起,將衍生相關電力設備需求。
富邦金6月合併稅後純益216.3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810.6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獲利,為歷年同期次高,每股純益5.95元。富邦金除金控外,旗下人壽、銀行單月獲利皆創歷年同期新高,而銀行、證券前六月獲利亦創新高。
**國營事業經營吃緊 台電虧損600億應盡速調價**
國營事業經營面臨挑戰,截至今年5月,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虧損高達601.83億元,令外界憂心。經濟部表示,水電價格調整幅度過小,導致成本無法合理反映,正努力朝損益兩平目標邁進。
台電4月已調漲電價11%,加上節省30多億營運成本,預計增加收入630億元。經濟部也呼籲政府補助1,000億元,以減輕台電損失。經濟部部長強調,國營事業的盈利應繳交國庫,因此政府應盡快協助調整價格,取消凍漲。
此外,經濟部也指出,台水30年來未調漲水價,導致成本持續攀升,虧損9.39億元。中油雖油價回升,但國內天然氣及汽油價格凍漲,虧損106.25億元,仍無法改善損失狀況。
經濟部重申,國營事業正積極撙節成本,例如降低營運成本、增加多邊貿易等,以改善經營狀況。台糖前五月則獲利14.38億元,因土地開發及休閒業務有收益,但其他事業部仍有虧損。
經濟部指出,電價4月有調漲,漲幅調至11%,可增加部分收入, 估算約有630億元左右,同時台電積極降低營運成本,包括材料採購 、發購電燃料成本、利息支出,或其他折舊成本,都會盡量撙節,額 度約省下30多億,從節省支出加上價格調漲的收入,以及政府若確定 補助1,000億元,將努力朝向今年損益兩平的目標。
台水方面,經濟部表示,由於水價已30年沒有調漲,整體物價不斷 上漲,台水卻一直耗費成本修補老舊管線、水處理、強化管路,這方 面無論是人力工資、水質物料、管線修漏,成本都在持續升高,也是 導致台水虧損的原因。
中油前五月營收為4,436.36億元,稅前虧損106.25億元,經濟部指 出,疫情後油價稍微回升,但目前中油國內天然氣及汽油價格仍然凍 漲,無法合理反映進口採購原物料的成本,相較去年,虧損規模有縮 小,但由於價格無法調漲,整體虧損狀況依舊無法改善。
經濟部表示,中油與台電相同,努力朝撙節的方向經營,例如,降 低營運成本、增加多邊貿易、多角化產銷、活化公司資產等方式降低 虧損。
台糖前五月營收為126.83億元,稅前淨利14.38億元,經濟部說明 ,台糖共有7個事業部,雖然有事業部虧損,但土地資產開發、休閒 等業務有所獲利,同時,台糖精簡人力成本,使得整體有盈餘。
經濟部表示,國營事業基本上屬於營利單位,非公務機關,盈利需 繳交國庫,還之於政府,因此,希望政府盡快協助調整價格,取消凍 漲,合理反映成本,經濟部也會盡力協助4大國營事業營運都能達成 損益平衡。
**台電核電延役難題重重 審查換照恐拖5年以上**
立法院為核電廠延役解套修法受關注。核安會主委陳東陽今(10)日表示,核電廠關係重大公共利益與安全,若要換發執照,需嚴格安全審查,至少需時3至5年;經濟部常次連錦漳也指出,核電廠停機後重啟運轉問題繁複,時程可能達5至10年。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日審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草案,但朝野共識不足。出席會議的陳東陽與連錦漳均強調依法行政,核三廠1號機仍將於7月底停機。 陳東陽指出,核電廠安全運轉須專業評估與嚴格審查,必須經主管機關同意換照才能繼續運轉。目前社會對核電延役意見分歧,特別是核廢料處理議題,需要充分溝通。 核安會報告顯示,核電廠不僅要取得使用執照,更需處理後端乾貯設施興建。陳東陽表示,無論延役或除役都需要乾貯設施,目前核一、二廠用過燃料池接近滿貯,核三廠用過燃料池運行空間僅能再供4年使用。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強調,核能使用應整體系統性考量,絕不僅是延役這麼簡單。他指出,台電採用核電發電,核廢料處理等衍生問題應由誰善後,值得深思。**台電釋單助攻!電機四雄營收獲利創新高**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出的大筆訂單,加上外銷市場持續成長,帶動士林電機(1503)、華城(1519)、中興電工(1513)和亞力(1514)等電機四雄,6月及上半年的營收表現屢創新高。 士林電機6月合併營收達27.7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05%;上半年營收則為180.89億元,年增8.65%,雙雙改寫同期紀錄。華城6月合併營收也飆升37.26%至19.26億元,上半年營收更猛增65.47%,達76.83億元。 業界人士指出,美國政府推動基礎建設,帶動美國電力公司向士林電機和華城採購電力級變壓器和配電盤等重電設備,推升兩家公司的業績表現。 士林電機樂觀預估,全年營收有望持續創新高。此外,公司也瞄準人工智慧(AI)產業,開發AI伺服器液冷散熱系統所需的伺服電機,預計明年有機會貢獻營收。 華城表示,目前的訂單能見度可達2026年,已開始接2027年的訂單。為了消化訂單,公司今年將陸續投入資金擴建新廠,預計整體產能可增加30%至40%,以提升接單能力。 大同(2371)也受惠於電力事業群出貨力道強勁,6月營收來到49.3億元,創下今年新高。大同指出,台電電力設備與變電所更新計畫,增加了對大同重電變壓器的需求,帶動6月業績大幅成長。此外,大同的高效節能非晶質變壓器也在民間太陽能和儲能案場需求的支撐下,繳出亮眼成績。
**水泥業營收揚升,台電轉投資助攻**
受惠於國內水泥本業穩定及轉投資挹注,台灣上市水泥廠近年營運逐步攀升。
其中,台灣電力(1101)在併入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水泥廠後,今年前6月合計貢獻營收近200億元,帶動其6月合併營收達136.59億元,年增54.94%。
亞泥(1102)表示,其亞東預拌事業積極研發生產高性能混凝土,深受超高大樓青睞,業績持續成長,6月合併營收達68.38億元,年增2.51%。
環泥(1104)則指出,台南、高雄地區科技廠辦及園區建案增加,帶動預拌混凝土出貨量提升,6月營收錄得6.62億元,年增9.6%。
此外,各水泥廠的轉投資事業也成為營運成長動能。台泥指出,其綠能產業投資已陸續貢獻營運,帶動營收及獲利雙雙成長。
亞泥主要轉投資事業包含遠東新(1402)、裕民(2606)等,其中,其去年購入遠傳(4904)股權,部分出售獲利及未實現盈餘為亞泥上半年營運增添助力。
環泥表示,其高雄路竹石膏板廠已投產,預計年產能1,500萬平方米,將成為未來兩年的營運成長關鍵。
**台灣電力公司帶動重電雙雄營收創高**
本土重電雙雄華城(1519)和士電昨日公布6月營收表現,受惠於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訂單,以及外銷和民營案成長,雙雙創下單月和上半年營收歷史新高。
華城6月營收達19.26億元,年增37.26%;累計上半年營收76.83億元,年增65.47%。士電6月營收為27.73億元,年增13.05%;累計上半年營收180.89億元,年增8.65%。
華城指出,外銷和民營案訂單帶動營收成長。士電則表示,重電事業群表現優異,營收占比逾六成,訂單能見度至2027年,外銷訂單比重逐年增加,主要受惠於美國和加拿大市場。
摩根士丹利證券近期發布華城研究報告,目標價1,140元,評等為「優於大盤」。報告指出,華城在高壓變壓器領域具競爭優勢,將受惠於美國推動基礎建設汰舊換新計畫和變壓器供不應求狀況。華城表示,能源轉型關鍵時代到來,淨零碳排和AI浪潮將推升電力需求。台電電網強韌計畫、綠能和海外電力建設外銷市場,是公司未來三大成長動能。
**台灣電力需求暢旺 帶動大同營收飆高**
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設備更新需求強勁,帶動台灣電力公司重點合作夥伴大同公司(2371)6月合併營收飆上49.31億元,創今年單月新高,較上月成長23.08%,年增1.02%,也是近六年同期最佳表現。
大同公司表示,電力事業群表現出色,變壓器、電線電纜和智慧電表業務都繳出佳績。其中,重電變壓器業務更是倍增,推動6月營收達到新高點。
大同指出,受惠於民營太陽能和儲能專案需求,高效節能的非晶質變壓器也表現亮眼,協助電力事業群6月業績大增。
除了國內市場,大同也積極布局海外。阿肯色州大力發展太陽能,對變壓器、馬達和電線設備需求龐大,大同電力事業群與當地代表密切溝通,了解重電設備需求。
此外,大同在日本市場深耕已久,今年成功打入日本最大電力公司供應鏈,並取得變壓器訂單。日本積極發展太陽光電和儲能需求,大同的非晶質變壓器也積極銷往日本,看好未來海外成長動能。
面對電力吃緊,立法院本會期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為核電延役解套。不過,昨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排審後,因朝野共識不足,未進入實質審查。會中,核安會主委陳東陽表示,若修法通過,無法評估核三廠重新運轉的時間;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則指出,即便修法通過,最快也要 5 年,恐怕緩不濟急。
負責召開會議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宣布將擇期再審。由於立院本會期至 16 日即結束,修法事宜恐只能留待下會期再議。核管法審查進度受阻,也讓核三廠 1 號機預計在 7 月 27 日除役的命運無法改變。
柯志恩表示,此次排審核管法修正案,主要是因企業界關注能源議題,但討論下來共識嚴重不足,最大問題是國民黨內部意見不一。她指出,部分人士認為能源問題應由執政黨負責,質疑此刻修法是否必要。
柯志恩強調,能源問題刻不容緩,已啟動討論,下次會議將直接進入逐條審查,不排除在審查前舉辦公聽會。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會後表示,核電延役可以討論,但對於後續核廢料處理,需給予台電支持。他強調,穩定供電不僅止於核電延役,盼各界支持台電各種電源開發,給予台電合理空間。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員會10日審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 修正草案,但朝野共識不足進度原地踏步。與會的陳東陽與連錦漳兩 人,均表達依法行政的基本立場,核三廠1號機仍將於7月底停機。
陳東陽說,核電廠的安全運轉,建立在專業評估與嚴格審查的基礎 上,沒有簡約判斷程序,唯有經主管機關同意換照後,才能繼續運轉 ,目前大眾對核電延役有不同意見,特別是核廢料處理的議題,需要 充分溝通。
核安會報告指出,核電廠並非申請到使用執照就可繼續運轉,也要 處理後端乾貯設施的興建。陳東陽說,無論延役或除役,都必須興建 乾貯設施,目前核一、二廠用過的燃料池接近滿貯;核三廠用過燃料 池的運轉空間,也僅可供運轉四年。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表示,核能的使用,整體系統性要有始有終, 絕非需要核電就延役這麼的簡單,要讓台電採用核電發電,但核廢料 處理等衍生的問題誰來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