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仁資源科技公司新聞
**名仁科技攜手聯友能源、天弘化學 打造鋰電池循環永續產業鏈**
台灣廢車處理龍頭銘福集團旗下的名仁資源科技,與聯友金屬子公司聯友能源,以及鋰電池正極材料製造商康普子公司天弘化學,共同宣布成立「汰役鋰電池 B2B 策略聯盟」,構築在地化鋰電池循環永續產業鏈。
聯盟成員分屬鋰電池產業上、中、下游,名仁科技負責回收電池處理,聯友能源負責中段製程純化,天弘化學則負責後段製程的材料再生。三方合作打造完整的循環生命周期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台灣符合國際規範的鋰電池回收管道。
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表示,在全球 ESG 及碳中和趨勢下,在地化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成為迫切議題。隨著電動車普及,台灣預計 2034 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達 2 萬噸,若未妥善處理恐造成環境問題。
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強調,聯盟將達成在地化稀貴資源循環利用、零碳足跡與資源永續發展目標。他指出,三方低調合作多年,已打進歐系車廠供應鏈。
天弘化學董事長何基丞表示,天弘致力研發濕法冶金技術,近期完成鈷系化學品擴產,可供應國際電池廠及車廠。他表示,三方資源整合將有助於台灣鋰電池產業邁向永續發展。
聯友能源為聯友金屬(7610)子公司,天弘化學為鋰電池正極材料製造大廠康普(4739)子公司,名仁資源是由全台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是國內回收電池專業處理的先驅。三方合作提供台灣鋰電池業者符合國際規範的回收處理管道,達成在地化稀貴資源循環利用、零碳足跡與資源永續發展目標。
聯友金屬為國內唯一以「循環經濟」概念進行鎢、鈷等稀有金屬之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的公司,為蘋果、台積電等綠色供應鏈的一員,並為全球鎢金屬重要供應夥伴。總經理吳永中表示,聯友能源負責中段製程純化,從事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
天弘化學負責後段製程,董事長何基丞表示,天弘致力研發濕法冶金萃取與純化技術,近年完成鈷系化學品擴產,主要產品為鋰電池正極材的原料硫酸鈷,為國際電池廠及車廠供應鏈成員。何基丞表示,三方低調運作多年,並打進歐系車廠。
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表示,聯盟的運作由名仁科技、聯友金屬、天弘化學代表上中下游,將汰役鋰電池進行回收、破碎、純化、精煉及再生產,建構出完整的循環生命周期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台灣符合國際規範的回收處理管道,有效達成在地化稀貴資源循環利用、零碳足跡與資源永續發展目標。
吳永中表示,全球ESG及碳中和趨勢,在地化的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成為重要且急迫的議題。隨著電動車普及化,2034年國內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快速增加至約2萬噸,達目前20倍,若未經妥善處理,將成為環境隱憂。
**名仁科技攜手聯友、天弘 推動鋰電池循環經濟**
由全台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的名仁資源科技(以下簡稱名仁科技),近日與聯友金屬子公司聯友能源,以及康普子公司天弘化學,共同成立「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此聯盟為台灣首個專注於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生態系。
聯盟成員涵蓋鋰電池產業的上中下游,名仁科技負責回收,聯友能源進行純化,天弘化學則負責後段製程。三方合作將為台灣廢鋰電池處理提供解決方案,達成在地化稀有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碳足跡,推進永續發展。
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出席啟動儀式時表示,此聯盟的成立將為台灣鋰電池廢棄物處理和循環提供重要管道,解決方案符合國際規範。他肯定聯盟成員的努力,期待未來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政策。
聯友金屬董事長顏文良指出,聯友長期致力於循環經濟,此次與名仁科技和天弘化學合作,是落實綠色供應鏈的實踐。透過打造完整的循環生命週期技術,聯盟將助攻台灣稀貴資源的在地化循環利用,為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總統府副書長何志偉、聯友金屬董事長顏文良、聯友能源董事長吳 永中、康普材料暨天弘化學董事長何基丞、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富 邦證券金融集團董事長黃顯華等貴賓踴躍出席盛會。
何志偉副秘書長致詞表示,非常高興代表總統出席見證台灣第一個 鋰電池循環經濟生態系及零廢棄鋰電池永續聯盟的啟動,聯友、名仁 、天弘三方的聯盟將為台灣廢電池處理及永續循環提供一個絕佳的解 決方案。
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是由聯友能源、名仁、天弘三家在地實廠 化處理的龍頭廠商所組成,其中,負責上游回收的名仁資源是由全台 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是國內回收電池專業處理 的先驅;負責中段製程純化的聯友能源為聯友金屬(股票代碼:761 0)100%持有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 聯友金屬為國內唯一以「循環經濟」概念進行鎢、鈷等稀有金屬之二 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的公司,是蘋果、台積電等綠色供應鏈的一員 ,並為「全球鎢金屬重要供應夥伴」;而負責後段製程的天弘化學為 康普材料(股票代碼: 4739)持股63.99%之合併子公司,多年來致 力研發濕法冶金萃取與純化技術,近年完成鈷系化學品擴產,主要產 品為鋰電池正極材之原料-硫酸鈷,已成為國際電池廠及車廠供應鏈 成員。
聯友、名仁、天弘三方的結盟將汰役鋰電池進行回收、破碎、純化 、精煉、以及再生產,建構出完整的循環生命週期技術解決方案,將 提供台灣境內一個符合國際規範的回收處理管道,能有效達成在地化 稀貴資源循環利用,零碳足跡與資源永續發展目標。
**名仁資源攜手打造台灣首個鋰電池循環經濟生態系**
為推動台灣鋰電池產業永續發展,由台灣新聞記者在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的見證下,名仁資源科技、聯友金屬子公司聯友能源和康普子公司天弘化學三家廠商於24日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成立「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此聯盟旨在打造台灣第一個從廢棄鋰電池回收、破碎、純化、精煉到再生產的「電池到電池」(B2B)循環經濟生態系,提供台灣境內符合國際規範的回收處理管道,邁向零碳足跡與資源永續目標。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歐盟於去年公布電池法案,訂定未來新製造鋰電池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其中,稀有金屬鈷和鋰的再生比例將逐年提高,為電池材料供應商帶來巨大挑戰。
康普董事長何基丞表示,透過鋰電池閉鎖循環經濟生態系,汰役鋰電池材料純化後可作為鋰電池正極材料。天弘化學作為聯盟中負責汰役鋰電池後段製程的廠商,專注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硫酸鈷。而名仁資源負責上游回收,是台灣廢車處理回收龍頭銘福集團旗下的專業電池回收廠。聯友能源則負責中段製程純化,是聯友金屬的全資子公司,致力於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也是蘋果、台積電等綠色供應鏈的一員。
名仁資源科技攜手各方廠商打造台灣首個鋰電池循環經濟生態系,不僅能滿足歐盟法規要求,更能促進國內鋰電池產業永續發展,為台灣在國際市場上奠定優勢。
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表示,依照去年8月最新公布的歐盟電池法 案,2031年新製造的鋰電池再生材料最低使用比例,稀有金屬中的鈷 ,將倍增至16%、鋰增加至6%、鎳提高到6%。至2036年鈷增至26% 、鋰增至12%、鎳提高到15%,如何獲得這些龐大再生稀有金屬材料 ,為全世界電池材料供應廠面對的艱難課題。
康普兼天弘化學董事長何基丞表示,汰役鋰電池材料,經鋰電池閉 鎖循環經濟生態系純化之後,可做為鋰電池正極材料。將負責汰役鋰 電池後段製程的天弘化學,為康普持股63.99%的子公司,主要產品 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硫酸鈷。至於負責上游回收的名仁資源,是由全 台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是國內回收電池專業處 理的先驅。負責中段製程純化的聯友能源,為聯友金屬100%持有的 子公司,主要從事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為蘋果、台積電 等綠色供應鏈的一員。
**名仁資源攜手聯友能源、天弘化學 共組汰役鋰電池回收聯盟**
**產業龍頭攜手打造「零廢棄未來」**
為因應電動車普及帶來的鋰電池廢棄問題,名仁資源科技、聯友金屬子公司聯友能源以及天弘化學宣布組成「汰役鋰電池B2B策略聯盟」。此聯盟旨在建立完整的鋰電池回收處理閉鎖循環,提供本土業者符合國際規範的回收管道,實現在地化稀貴資源循環利用,達成零碳足跡和資源永續發展。
**環保署示警:2034年廢棄鋰電池量將暴增**
根據環保署資料,隨著電動車的普及,預估2034年台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增加20倍至約2萬噸。若未妥善處理,恐對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在全球ESG和碳中和趨勢下,建立在地化的鋰電池回收產業成為迫切需求。
**聯盟合作:提供全流程回收技術解決方案**
此聯盟透過策略合作,提供汰役鋰電池回收、破碎、純化、精煉、再生產的完整生命周期技術解決方案。名仁資源負責汰役鋰電池的物理拆解和破碎前處理;聯友能源處理破碎後的電池黑粉,萃取高值金屬鋰、鎳、鈷等元素;天弘化學則將萃取出的金屬精煉成車用級電池正極原材料,回到電動車電池供應鏈中。
**落實國內稀貴資源循環再利用**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奕潔表示,目前台灣汰役鋰電池的回收處理路徑尚未明確,導致業者處理能力分散。歐盟新電池法嚴格規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此聯盟則希望建立全台首個「零廢棄未來」閉鎖循環經濟生態系,落實國內稀貴資源循環再利用,推進淨零減排目標。
此次三方合作,以有效且具競爭力的資源循環利用解決方案,落實環境永續使命,為台灣鋰電池產業的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依環保署資料,電動車普及化,2034年國內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增加20倍至約2萬噸,若未經妥善處理,恐造成環境極大隱憂;隨著全球ESG及碳中和趨勢演進,在地化的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成為重要且急迫的議題。
此次聯盟策略合作,希望提供汰役鋰電池回收、破碎、純化、精煉、再生產完整閉鎖循環生命周期技術解決方案,由名仁資源進行汰役鋰電池的物理拆解及破碎前處理,聯友能源對處理後的電池黑粉進行高值化萃取及純化,提取高價金屬鋰、鎳、鈷等元素,再由天弘化學精煉成車用級電池正極原材料,回到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完成鋰電池再循環。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奕潔表示,目前台灣在地汰役鋰電池的回收處理路徑尚欠明確,各業者停留在零星點位處理,或受限規範不知如何處理,甚至誤將稀貴資源銷往他國;外部環境伴隨而來的是,歐盟新電池法嚴格訂定,明確規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與實施期程。
聯盟希望落實國內稀貴資源循環再利用,打造全台首個在地Battery to Battery汰役鋰電池閉鎖循環經濟生態系的「零廢棄未來」,朝淨零減排目標向前邁進一步;此次三方共組汰役鋰電池回收處理合作路徑,以有效且具競爭力的資源循環利用解決方案,落實環境永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