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景生物科技公司新聞
台灣生技產業在2025年迎來一波利多,多款新藥與疫苗的發展帶來重大突破。其中,合一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新藥「速必一」在大陆市場開賣,寶齡生技的百磷新藥有望獲得中國藥監局上市許可。來自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的醣化學技轉案中,浩鼎生技治療三陰性乳癌用藥OBI-822將進行三期臨床的期中分析,磐石醫藥的廣效疫苗則力拚在上半年完成一期臨床後授權。
漢達藥業以3,000萬美元買下治血癌藥Phyrago,預計今年上半年將為公司業績帶來貢獻。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Tascenso ODT積極擴大在美國保險給付通路的覆蓋範圍,而治療小兒癲癇的HND-045合作案也將為公司帶來金流挹注。
在藥證進入聽牌的公司中,寶齡生技的腎病新藥拿百磷、太景生技已授權健康元藥業集團的抗流感病毒新藥Pixavir(TG-1000)均處於中國藥監局藥證審查階段。北極星生技治肺間皮癌新藥ADI-PEG 20、逸達生技治療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三個月劑型、漢達藥業戒菸藥HND-032則由美國FDA進行審查。此外,高端疫苗則力拚獲得越南藥證。
在授權股方面,台新藥眼科用藥APP13007已授權中國遠大醫藥,並已完成大陸三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將申請中國藥證。而圓祥生技治療濕性黃斑部變化的雙特異抗體新藥IBI302,則早已授權信達生物製藥,並將在今年底進行期中分析。
生技產業2025年利多不斷,合一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新藥「速必一」 大陸開賣,寶齡拿百磷可望獲中國藥監局上市許可;來自中研院前院 長翁啟惠醣化學技轉案中,浩鼎治療三陰性乳癌用藥OBI-822,將進 行三期臨床的期中分析,磐石醫藥的廣效疫苗,力拚在上半年完成一 期臨床後授權。
漢達以3,000萬美元買下治血癌藥Phyrago,今年上半年將加入業績 貢獻行列。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Tascenso ODT積極擴大在美國保險給 付通路的覆蓋範圍,治療小兒癲癇的HND-045合作案將有挹注金流。
初步統計,藥證進入聽牌的公司中,寶齡的腎病新藥拿百磷、太景已授權健康元藥業集團的抗流感病毒新藥Pixavir(TG-1000),都在 中國藥監局藥證審查中,北極星治肺間皮癌新藥ADI-PEG 20、逸達治 療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三個月劑型、漢達戒菸藥HND-032則由 美國FDA審查中,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則拚越南藥證。
授權股中,台新藥眼科用藥APP13007,授權中國遠大醫藥,去年底完成大陸三期臨床試驗,今年將申請中國藥證。圓祥治療濕性黃斑部 病變的雙特異抗體新藥IBI302,則早已授權信達生物製藥,今年底進 行期中分析。
漢達以3,000萬美元買下治血癌藥Phyrago,今年上半年將加入業績 貢獻行列。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Tascenso ODT積極擴大在美國保險給 付通路的覆蓋範圍,治療小兒癲癇的HND-045合作案將有挹注金流。
初步統計,藥證進入聽牌的公司中,寶齡的腎病新藥拿百磷、太景已授權健康元藥業集團的抗流感病毒新藥Pixavir(TG-1000),都在 中國藥監局藥證審查中,北極星治肺間皮癌新藥ADI-PEG 20、逸達治 療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三個月劑型、漢達戒菸藥HND-032則由 美國FDA審查中,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則拚越南藥證。
授權股中,台新藥眼科用藥APP13007,授權中國遠大醫藥,去年底完成大陸三期臨床試驗,今年將申請中國藥證。圓祥治療濕性黃斑部 病變的雙特異抗體新藥IBI302,則早已授權信達生物製藥,今年底進 行期中分析。
造紙大廠永豐餘(1907)今(19)日召開股東會,承認2012年財報,並通過配發0.4元現金股利。
關於後續各事業群展望,永豐餘指出,公司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架構後,將持續以「垂直整合、綠色環保、技術加值」為經營導向。而旗下幾項轉投資事業效益也陸續展現,包括nPulp生物製漿已進入量產階段、新藥研發之太景生技推出三個世界級新藥、RFID無線射頻也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製造商。
永豐餘表示,公司很早就意識到,紙業要深耕永續,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必定是未來重要的課題,也因此永豐餘成功開發出生物製漿技術,目前nPulp秸稈生物漿在揚州製漿廠已邁入關鍵性量產時刻。同時配合生物製漿量產,永豐餘旗下YFY Jupiter則以nPulp品牌,推廣生物製漿與綠色環保概念商業化產品,目前已成功吸引數家國際大廠高度關注與合作興趣。
至於旗下轉投資的小金雞太景生技,永豐餘表示,將鎖定抗感染、癌症與糖尿病併發症等領域,開發具有全球專利的小分子新藥,目前太景則已有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與抗C肝病毒藥物TG-2349等三項產品。
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是太景第一個上市的藥物,這不僅是太景重要的里程碑,更證明台灣的團隊也能打造出世界級的藥物。而奈諾沙星也已向兩岸藥監單位申請藥證,預期2014年上市。根據全球最大藥品調查公司IMS Health預估,奈諾沙星全球年銷售額,最高可達12億美元。中國市場年銷售額,據估計可達10億人民幣,後市看好。另外,布利沙福與TG-2349均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另外,永豐餘在RFID領域耕耘已10年之久。永豐餘引述中國RFID世界網的資料顯示,光是白酒類商品,每年的RFID仿偽標籤用量將在5億張以上。而永豐餘旗下的永道無線射頻,目前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產能全球第三,為滿足市場需求,2013年持續擴建新廠及產線,月產能可望突破1.5億枚,將能挑戰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
至於造紙本業方面,永豐餘則指出,併入華紙(1905)後,雙方積極推動整併綜效,進行資源整合,持續發揮林漿紙一貫優勢。其中,節能一直是營運重點策略,在推動汽電共生系統的環保節能管理上,受益於久堂、揚州廠汽電工程商轉,也大大節省能源成本。而未來華紙也預計在花蓮鼎豐廠導入汽電共生系統,發揮節能效益,提昇營運獲利。
家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表示,台灣及大陸市場均有容納新產能的空間,尤其預估大陸地區至2015年消費總量將達到660萬噸,成長空間相當大,也因此永豐餘將於未來3年,在台灣及大陸增建10部生活用紙紙機,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80億元。此外,永豐餘也將持續提升五月花、得意、柔情等品牌的市佔率和通路的精耕,強化台灣和大陸兩岸的競爭力。
工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正於揚州廠擴建年產能45萬噸的牛皮面紙機,預計2013年Q3正式投產,將推升揚州廠年產能提升至100萬噸。
永豐餘於去年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後,營收為539.4億元,年成長0.88%,稅後淨利10.9億元,每股盈餘0.66元;每股現金股利則將配發0.4元,配息率約6成。
關於後續各事業群展望,永豐餘指出,公司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架構後,將持續以「垂直整合、綠色環保、技術加值」為經營導向。而旗下幾項轉投資事業效益也陸續展現,包括nPulp生物製漿已進入量產階段、新藥研發之太景生技推出三個世界級新藥、RFID無線射頻也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製造商。
永豐餘表示,公司很早就意識到,紙業要深耕永續,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必定是未來重要的課題,也因此永豐餘成功開發出生物製漿技術,目前nPulp秸稈生物漿在揚州製漿廠已邁入關鍵性量產時刻。同時配合生物製漿量產,永豐餘旗下YFY Jupiter則以nPulp品牌,推廣生物製漿與綠色環保概念商業化產品,目前已成功吸引數家國際大廠高度關注與合作興趣。
至於旗下轉投資的小金雞太景生技,永豐餘表示,將鎖定抗感染、癌症與糖尿病併發症等領域,開發具有全球專利的小分子新藥,目前太景則已有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與抗C肝病毒藥物TG-2349等三項產品。
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是太景第一個上市的藥物,這不僅是太景重要的里程碑,更證明台灣的團隊也能打造出世界級的藥物。而奈諾沙星也已向兩岸藥監單位申請藥證,預期2014年上市。根據全球最大藥品調查公司IMS Health預估,奈諾沙星全球年銷售額,最高可達12億美元。中國市場年銷售額,據估計可達10億人民幣,後市看好。另外,布利沙福與TG-2349均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另外,永豐餘在RFID領域耕耘已10年之久。永豐餘引述中國RFID世界網的資料顯示,光是白酒類商品,每年的RFID仿偽標籤用量將在5億張以上。而永豐餘旗下的永道無線射頻,目前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產能全球第三,為滿足市場需求,2013年持續擴建新廠及產線,月產能可望突破1.5億枚,將能挑戰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
至於造紙本業方面,永豐餘則指出,併入華紙(1905)後,雙方積極推動整併綜效,進行資源整合,持續發揮林漿紙一貫優勢。其中,節能一直是營運重點策略,在推動汽電共生系統的環保節能管理上,受益於久堂、揚州廠汽電工程商轉,也大大節省能源成本。而未來華紙也預計在花蓮鼎豐廠導入汽電共生系統,發揮節能效益,提昇營運獲利。
家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表示,台灣及大陸市場均有容納新產能的空間,尤其預估大陸地區至2015年消費總量將達到660萬噸,成長空間相當大,也因此永豐餘將於未來3年,在台灣及大陸增建10部生活用紙紙機,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80億元。此外,永豐餘也將持續提升五月花、得意、柔情等品牌的市佔率和通路的精耕,強化台灣和大陸兩岸的競爭力。
工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正於揚州廠擴建年產能45萬噸的牛皮面紙機,預計2013年Q3正式投產,將推升揚州廠年產能提升至100萬噸。
永豐餘於去年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後,營收為539.4億元,年成長0.88%,稅後淨利10.9億元,每股盈餘0.66元;每股現金股利則將配發0.4元,配息率約6成。
為活絡亞太地區生技市場,建立亞太地區生技產業的商機媒合交流平台,協助亞太生技業者與國際生技市場全面接軌,工研院表示,將於7月17~18日分別於台北君悅飯店及世貿南港展覽館舉辦2012『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及『商機媒合』。今年主題為「Connect to the global value train」,與會學員將可與來自全球生技產業專家交換第一手訊息,提前佈局亞太、放眼全球生技市場。
工研院生醫所邵耀華所長表示,2013『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全面擴大講師陣容,首度邀請國際生技行銷顧問龍頭IMS Health(艾美仕顧問公司)亞太及中國地區總裁Andy Liu、超音波大廠Teratech (泰勒、泰克)執行長Alice Chiang、全球最大醫療服務顧問公司美商Quintiles(昆泰)、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iC)、台灣浩鼎生技、太景生技、台灣微脂體及基亞生技等生技領域專家學者;創投界則邀請到素有國際生技產業投資風向球的Burrill & Company、日本大和創投、上騰生技、華威國內外知名創投公司齊聚一堂,共同交換各國對生技產業投資及境內相關產業發展現況,並進一步探討跨國合作模式。
工研院指出,2天活動期間,除有精采生技議題外,為促使創投與生技業者擴大媒合商機,7月18日大會更精心安排國內外生技廠商與創投業者進行一對一媒合會議,有效加速廠商彼此合作之投資效益。包括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台灣的大型生技創投公司,甚至美國、加拿大、瑞士、德國、日本、韓國、澳洲、大陸等地區更特別組成代表團參加,尋求媒合與商談機會,希望藉由本次商機媒合會議,持續點燃產業投資動能,打造生技醫材產業連結國際商機平台。
工研院生醫所邵耀華所長表示,2013『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全面擴大講師陣容,首度邀請國際生技行銷顧問龍頭IMS Health(艾美仕顧問公司)亞太及中國地區總裁Andy Liu、超音波大廠Teratech (泰勒、泰克)執行長Alice Chiang、全球最大醫療服務顧問公司美商Quintiles(昆泰)、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iC)、台灣浩鼎生技、太景生技、台灣微脂體及基亞生技等生技領域專家學者;創投界則邀請到素有國際生技產業投資風向球的Burrill & Company、日本大和創投、上騰生技、華威國內外知名創投公司齊聚一堂,共同交換各國對生技產業投資及境內相關產業發展現況,並進一步探討跨國合作模式。
工研院指出,2天活動期間,除有精采生技議題外,為促使創投與生技業者擴大媒合商機,7月18日大會更精心安排國內外生技廠商與創投業者進行一對一媒合會議,有效加速廠商彼此合作之投資效益。包括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台灣的大型生技創投公司,甚至美國、加拿大、瑞士、德國、日本、韓國、澳洲、大陸等地區更特別組成代表團參加,尋求媒合與商談機會,希望藉由本次商機媒合會議,持續點燃產業投資動能,打造生技醫材產業連結國際商機平台。
生技月下周開跑!揭開生技月序幕的「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將在17、18日兩日登場,此次參與論壇的廠商包括全球最大醫療服務顧問公司Quintiles(昆泰)、國際生技行銷顧問龍頭IMS Health等「大咖」,且將有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台灣等大型生技創投,來台尋求媒合機會。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今年「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全面擴大講師陣容,首度邀請國際生技行銷顧問龍頭IMS Health(艾美仕顧問公司)亞太及中國地區總裁Andy Liu、超音波大廠Teratech (泰勒、泰克)執行長Alice Chiang、全球最大醫療服務顧問公司美商Quintiles(昆泰)、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iC)、台灣浩鼎生技、太景生技、台灣微脂體及基亞生技等生技領域專家學者與會。
另外在投資界部分,也邀請有「生技業巴菲特」之稱的國際生技產業投資風向球的Burrill & Company、日本大和創投、上騰生技、華威國內外知名創投公司齊聚一堂,共同交換各國對生技產業投資及境內相關產業發展現況,並進一步探討跨國合作模式。
而此次BBA的主題訂在「Connect to the global value train」,重點在於推動國內廠商與國際間的媒合商機。因而18日也將安排國內外生技廠商與創投業者進行一對一媒合會議,加速廠商彼此合作的投資效益,預期將有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台灣的大型生技創投公司,及美國、加拿大、瑞士、德國、日本、韓國、澳洲、大陸等地代表團,來台尋求媒合與商談機會,盼藉此打造生技醫材產業連結國際商機平台。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今年「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全面擴大講師陣容,首度邀請國際生技行銷顧問龍頭IMS Health(艾美仕顧問公司)亞太及中國地區總裁Andy Liu、超音波大廠Teratech (泰勒、泰克)執行長Alice Chiang、全球最大醫療服務顧問公司美商Quintiles(昆泰)、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iC)、台灣浩鼎生技、太景生技、台灣微脂體及基亞生技等生技領域專家學者與會。
另外在投資界部分,也邀請有「生技業巴菲特」之稱的國際生技產業投資風向球的Burrill & Company、日本大和創投、上騰生技、華威國內外知名創投公司齊聚一堂,共同交換各國對生技產業投資及境內相關產業發展現況,並進一步探討跨國合作模式。
而此次BBA的主題訂在「Connect to the global value train」,重點在於推動國內廠商與國際間的媒合商機。因而18日也將安排國內外生技廠商與創投業者進行一對一媒合會議,加速廠商彼此合作的投資效益,預期將有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台灣的大型生技創投公司,及美國、加拿大、瑞士、德國、日本、韓國、澳洲、大陸等地代表團,來台尋求媒合與商談機會,盼藉此打造生技醫材產業連結國際商機平台。
F-太景醫藥(4157)今(11)日送件申請登錄興櫃,送件時實收資本額為美金65萬1814元(約合台幣1955.44萬元),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暨執行長為許明珠,法人股東包括永豐創投持股5.01%,代表人何壽川;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12.39%,代表人陳啟祥;耀華玻璃管理委員會持股6.66%,代表人尹福秀;永豐餘開發投資持股0.01%,代表人游國治;永豐餘(1907)投控持股12.42%,代表人張鴻仁;台灣糖業持股9.02%,代表人王國禧;上智生技創投持股10.53%,以及高祥投資持股0.01%,代表邱秀瑩。
而該公司主要產品為新藥研發,目已有三個具全球專利保護的新藥,分別是已遞送新藥上市申請(NDA)的抗細菌感染新藥奈諾沙星,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的幹細胞驅動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以及抗c型肝炎病毒新藥TG-2349。
市場結構部份,亞洲地區佔58.55%,其他地區41.45%。
去(2012)年營收新台幣4044萬元,稅前淨損新台幣4.6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8元。
而該公司主要產品為新藥研發,目已有三個具全球專利保護的新藥,分別是已遞送新藥上市申請(NDA)的抗細菌感染新藥奈諾沙星,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的幹細胞驅動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以及抗c型肝炎病毒新藥TG-2349。
市場結構部份,亞洲地區佔58.55%,其他地區41.45%。
去(2012)年營收新台幣4044萬元,稅前淨損新台幣4.6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8元。
進入下半年傳統IPO旺季,生醫股新一波新股掛牌熱可期,除已通過上櫃審議的保健飲品大廠大江(8436)及科妍(1786),最快本季掛牌外,安成(4180)、久裕(4173)、永昕(4726)都已送件申請上櫃,另至少普生(4117)、杏一(4175)等也規劃最快第三季送件;而法德(4191)7/8日將登錄興櫃,且包括太景、藥華、環瑞醫、杏國等,亦將公開發行、登錄興櫃列入今年度計畫。法人預期,在新一波的新股熱潮可期下,可望帶動類股另一波高峰。
因證所稅正式上路衝擊,今年上半年台灣IPO市場趨冷,去年下半年扮演新股掛牌大宗的生醫類股,掛牌家數也驟降。不過,因證所稅對市場的衝擊逐漸淡化,加上不少生醫股仍期待借重資本市場力量,加速壯大或吸引國際人才,下半年類股的新股行情仍可期待。
以目前已通過上市櫃申請的生醫股來說,就有透明質酸(玻尿酸)製造商的科妍及保健飲品的大江,5月底至6月初分別通過上市及上櫃審議,業界估算,最快8月大江就有機會掛牌上櫃,科妍第三季底、第四季初也有望跟進。而大江一直是生醫族群裡的獲利績優生,今年每股有賺進5元實力,目前在興櫃也是少數非新藥股的股價能有百元水準者,格外引發關注。
另外,興櫃股后的安成、蛋白質藥物的永昕、醫藥流通的久裕及醫療影像傳輸系統的商之器(8409),6月也都送件申請上櫃,法人估計,假設一切順利的話,該等公司都有機會力拼年底前上櫃。其中安成董事長陳志明因享有海外盛名,永昕及久裕除自身利基定位外,也分屬泛東洋(4105)及佳醫(4104)集團,其中永昕如果順利上櫃,也將成為上櫃生醫股中,第一檔純蛋白質藥物廠;商之器則有富爸爸宏碁(2353)投資,各擁題材。
其他興櫃的生醫股中,連三年獲利的體外診斷試劑廠普生及國內醫藥通路龍頭的杏一,最快半年報出爐後,都有機會送件申請上櫃。其他以海外公司型態來台掛牌的公司家數也不少,包括永豐餘(1907)轉投資的太景生技及強調第一家台資背景的高階X光機廠環瑞醫等,都規劃辦理公開發行。
興櫃市場的生醫新兵也不寂寞,除了下周將有一檔特殊劑型改良的利基藥廠法德將登錄興櫃外,杏輝(1734)轉投資的新藥廠杏國最快本季也將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另一家主打蛋白質新藥的藥華,傳言也將在11月登錄興櫃,年底前熱鬧可期。
因證所稅正式上路衝擊,今年上半年台灣IPO市場趨冷,去年下半年扮演新股掛牌大宗的生醫類股,掛牌家數也驟降。不過,因證所稅對市場的衝擊逐漸淡化,加上不少生醫股仍期待借重資本市場力量,加速壯大或吸引國際人才,下半年類股的新股行情仍可期待。
以目前已通過上市櫃申請的生醫股來說,就有透明質酸(玻尿酸)製造商的科妍及保健飲品的大江,5月底至6月初分別通過上市及上櫃審議,業界估算,最快8月大江就有機會掛牌上櫃,科妍第三季底、第四季初也有望跟進。而大江一直是生醫族群裡的獲利績優生,今年每股有賺進5元實力,目前在興櫃也是少數非新藥股的股價能有百元水準者,格外引發關注。
另外,興櫃股后的安成、蛋白質藥物的永昕、醫藥流通的久裕及醫療影像傳輸系統的商之器(8409),6月也都送件申請上櫃,法人估計,假設一切順利的話,該等公司都有機會力拼年底前上櫃。其中安成董事長陳志明因享有海外盛名,永昕及久裕除自身利基定位外,也分屬泛東洋(4105)及佳醫(4104)集團,其中永昕如果順利上櫃,也將成為上櫃生醫股中,第一檔純蛋白質藥物廠;商之器則有富爸爸宏碁(2353)投資,各擁題材。
其他興櫃的生醫股中,連三年獲利的體外診斷試劑廠普生及國內醫藥通路龍頭的杏一,最快半年報出爐後,都有機會送件申請上櫃。其他以海外公司型態來台掛牌的公司家數也不少,包括永豐餘(1907)轉投資的太景生技及強調第一家台資背景的高階X光機廠環瑞醫等,都規劃辦理公開發行。
興櫃市場的生醫新兵也不寂寞,除了下周將有一檔特殊劑型改良的利基藥廠法德將登錄興櫃外,杏輝(1734)轉投資的新藥廠杏國最快本季也將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另一家主打蛋白質新藥的藥華,傳言也將在11月登錄興櫃,年底前熱鬧可期。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附圖)接受專訪時指出,國際大廠對台灣臨床試驗、新藥/新技術的前期研發成果及兩岸合作,抱持高度興趣,而考量未來成長性及台廠利基,在蛋白質藥物的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只是面臨韓國與大陸的競爭,台灣的動作一定要快!
面對外界質疑台灣生技股過去一年漲幅過大,恐有基本面追不上的泡沫化疑慮,他認為,如果已上市櫃的生醫廠商來說,1/3有穩健的獲利基礎,1/3有堅強的產品Pipeline,但也有1/3可能相對脆弱,有泡沫化風險;講到價值最難認定的新藥族群,李鍾熙則要投資人觀察三大指標,找到真正的明日之星。
以下是接受專訪摘要:
(1)問:全球都有志一同加速發展生技產業,台灣面對的競爭與擁有的利基為何?哪些領域可能成為下個階段為台灣反攻國際的明星?
答:就我的觀察,國際藥廠對台灣的臨床試驗;新藥/新技術的前期研發及兩岸合作具備高度興趣。以臨床試驗來說,昆泰(Quintiles)全球總裁就曾親自告訴我,台灣臨床試驗做的算是全亞洲最好的,因為台灣醫生的素質很高,如台大等大型臨床試驗中心也受到國際推崇,因此希望能把很多業務移來台灣做。
另外,政府十幾年來投入在新藥及新技術的基礎研究,如很多大型的國家型計畫等,前期研究的成果豐碩。未來如果可以透過兩岸協商,讓新藥、醫材或是新技術,可以在台灣進行一、二期試驗,再到大陸進行三期,縮短兩岸上市的時間,誘因又會更大,且兩岸的合作也不會只限於新藥,更多機會可能在醫美及保健食品。
要說哪些領域是台灣未來的機會,方向當然很多,我們生技中心投入比較多資源的蛋白質藥,就是其中之一。我會看好蛋白質藥物的機會,原因有幾個,第一相較於小分子藥發展已有2、300年,生物藥品是到1970年代才開始發展,如龍頭Amgen也是最近十年才開始獲利。而現在全世界用藥的比例中,85%還是小分子藥,但生物藥品(或稱大分子藥)的出現,彌補了小分子藥所缺的部分,且跟人體的相容性比較好,因此現在全球生技產業中,蛋白質藥的成長最快。
而相較於小分子藥,蛋白質藥的製程出狀況的機會比較大,品質要求較嚴謹,進入門檻也比較高,台灣生技製藥業長期擁有品質與技術的優勢,有機會重新被凸顯,不像小分子藥得面臨中國及印度從原料藥到製劑的價格競爭。
還有一個趨勢是未來幾年都會是大分子藥物專利到期的高峰。相較於小分子藥的「學名藥」,生物藥品沒有真正的「學名藥」,頂多只是「相似藥」(Biosimilar),而有別於小分子藥物透過合成,生物藥品因分子量更大、更複雜,很難用合成的方式,而是以細菌或哺乳類動物的細胞當做平台,經由生物體內作用生成,只要使用不同的基因改良就可以產生不同的蛋白質,且蛋白質生成後還要進行純化,過程中包括如何找到對的東西、基因如何改良及生成物如何純化等,這些都是技術,因此生物藥品很難100%一樣。這些技術門檻反而都是台灣的優勢。
另外,我最近也發現,台灣醫生處方使用生物藥品的比例還是偏低,像是有個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生物相似藥,在國外已經很普遍採用,如美國醫生開藥的比例就有20%,但台灣可能還不到10%,中國更僅5%左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藥價過高,很難都採健保給付。因此開發中國家使用生物藥品的比例還低,也是未來的機會。
不過,即使台灣在蛋白質藥品有發展機會,但鄰近的大陸及南韓也很積極,像是大陸也委請國際專業顧問團隊,協助制訂生物藥品的相關法規及政策,南韓更有不少大企業進行高額的投資,如鎖定Biosimilar代工的Celltrion,目前產量已高達5萬公升,且還要繼續擴產,根據最新公司釋出的訊息,未來三到五年的訂單都沒有問題;三星集團旗下的生物科技公司近年投資也不小,台灣的動作一定要更快。
(2)問:近二年台灣資本市場的生技股價量俱揚,類股總市值不斷攀升,但市場對於泡沫化的疑慮也加深,就您看來,全球生技業這波的上漲,與2000年熱潮有何不同?需要擔心泡沫化疑慮嗎?
答:2000年那次生技業的泡沫化比較是國際的,台灣當時幾乎還沒有所謂的生技醫療股掛牌,在資本市場參與的程度不大,頂多就是1997-2000年間有一波投資高峰,如當時的太景、神隆(1789)等,因為大家投了很多錢,短期內卻還得不到預期的報酬,有些失望。不過,如果當時的投資沒有認賠出場,抱到現在的獲利也很可觀。
這次台灣生技股的高峰比較不同,因為有涉及到股票市場;我自己認為這波台灣生技股的崛起,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是生技新藥業的投資周期大概就需要十年左右,那波2000年前後的投資目前開始進入收成期。第二是兩岸關係的改變,而對台灣生技業來說,兩岸合作的意義在於大陸龐大的市場,未來兩岸即使沒有立刻展開大規模的合作,但互動改善應該還是會有一定的延續性。
當然,除了外在環境外,這十年台灣生技業進步很多,包括累積十幾年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在前段臨床的投資、法規環境、臨床試驗品質等,這都代表台灣向世界發聲的機會越來越多,再加上資本市
面對外界質疑台灣生技股過去一年漲幅過大,恐有基本面追不上的泡沫化疑慮,他認為,如果已上市櫃的生醫廠商來說,1/3有穩健的獲利基礎,1/3有堅強的產品Pipeline,但也有1/3可能相對脆弱,有泡沫化風險;講到價值最難認定的新藥族群,李鍾熙則要投資人觀察三大指標,找到真正的明日之星。
以下是接受專訪摘要:
(1)問:全球都有志一同加速發展生技產業,台灣面對的競爭與擁有的利基為何?哪些領域可能成為下個階段為台灣反攻國際的明星?
答:就我的觀察,國際藥廠對台灣的臨床試驗;新藥/新技術的前期研發及兩岸合作具備高度興趣。以臨床試驗來說,昆泰(Quintiles)全球總裁就曾親自告訴我,台灣臨床試驗做的算是全亞洲最好的,因為台灣醫生的素質很高,如台大等大型臨床試驗中心也受到國際推崇,因此希望能把很多業務移來台灣做。
另外,政府十幾年來投入在新藥及新技術的基礎研究,如很多大型的國家型計畫等,前期研究的成果豐碩。未來如果可以透過兩岸協商,讓新藥、醫材或是新技術,可以在台灣進行一、二期試驗,再到大陸進行三期,縮短兩岸上市的時間,誘因又會更大,且兩岸的合作也不會只限於新藥,更多機會可能在醫美及保健食品。
要說哪些領域是台灣未來的機會,方向當然很多,我們生技中心投入比較多資源的蛋白質藥,就是其中之一。我會看好蛋白質藥物的機會,原因有幾個,第一相較於小分子藥發展已有2、300年,生物藥品是到1970年代才開始發展,如龍頭Amgen也是最近十年才開始獲利。而現在全世界用藥的比例中,85%還是小分子藥,但生物藥品(或稱大分子藥)的出現,彌補了小分子藥所缺的部分,且跟人體的相容性比較好,因此現在全球生技產業中,蛋白質藥的成長最快。
而相較於小分子藥,蛋白質藥的製程出狀況的機會比較大,品質要求較嚴謹,進入門檻也比較高,台灣生技製藥業長期擁有品質與技術的優勢,有機會重新被凸顯,不像小分子藥得面臨中國及印度從原料藥到製劑的價格競爭。
還有一個趨勢是未來幾年都會是大分子藥物專利到期的高峰。相較於小分子藥的「學名藥」,生物藥品沒有真正的「學名藥」,頂多只是「相似藥」(Biosimilar),而有別於小分子藥物透過合成,生物藥品因分子量更大、更複雜,很難用合成的方式,而是以細菌或哺乳類動物的細胞當做平台,經由生物體內作用生成,只要使用不同的基因改良就可以產生不同的蛋白質,且蛋白質生成後還要進行純化,過程中包括如何找到對的東西、基因如何改良及生成物如何純化等,這些都是技術,因此生物藥品很難100%一樣。這些技術門檻反而都是台灣的優勢。
另外,我最近也發現,台灣醫生處方使用生物藥品的比例還是偏低,像是有個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生物相似藥,在國外已經很普遍採用,如美國醫生開藥的比例就有20%,但台灣可能還不到10%,中國更僅5%左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藥價過高,很難都採健保給付。因此開發中國家使用生物藥品的比例還低,也是未來的機會。
不過,即使台灣在蛋白質藥品有發展機會,但鄰近的大陸及南韓也很積極,像是大陸也委請國際專業顧問團隊,協助制訂生物藥品的相關法規及政策,南韓更有不少大企業進行高額的投資,如鎖定Biosimilar代工的Celltrion,目前產量已高達5萬公升,且還要繼續擴產,根據最新公司釋出的訊息,未來三到五年的訂單都沒有問題;三星集團旗下的生物科技公司近年投資也不小,台灣的動作一定要更快。
(2)問:近二年台灣資本市場的生技股價量俱揚,類股總市值不斷攀升,但市場對於泡沫化的疑慮也加深,就您看來,全球生技業這波的上漲,與2000年熱潮有何不同?需要擔心泡沫化疑慮嗎?
答:2000年那次生技業的泡沫化比較是國際的,台灣當時幾乎還沒有所謂的生技醫療股掛牌,在資本市場參與的程度不大,頂多就是1997-2000年間有一波投資高峰,如當時的太景、神隆(1789)等,因為大家投了很多錢,短期內卻還得不到預期的報酬,有些失望。不過,如果當時的投資沒有認賠出場,抱到現在的獲利也很可觀。
這次台灣生技股的高峰比較不同,因為有涉及到股票市場;我自己認為這波台灣生技股的崛起,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是生技新藥業的投資周期大概就需要十年左右,那波2000年前後的投資目前開始進入收成期。第二是兩岸關係的改變,而對台灣生技業來說,兩岸合作的意義在於大陸龐大的市場,未來兩岸即使沒有立刻展開大規模的合作,但互動改善應該還是會有一定的延續性。
當然,除了外在環境外,這十年台灣生技業進步很多,包括累積十幾年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在前段臨床的投資、法規環境、臨床試驗品質等,這都代表台灣向世界發聲的機會越來越多,再加上資本市
7月是台灣的生技月,今年進入第11個年頭的生技展,也將在本月18-21日起在南港展覽館擴大舉辦;一手推動台灣生技展的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附圖)接受專訪時透露,今年的生技展規模及方向都將不同往年,且將更重與國際和大陸藥廠的媒合,目標媒合商機達到過去十年的十倍,商機媒合場次也將從去年100家跳增至600家。
說到台灣的生技產業,李鍾熙認為,過去十年台灣進步不少,但國際化程度還可持續加強,如果台灣生技業可以與國際夥伴銜接,價值就會被更凸顯。
以下是接受專訪摘要:
(1) 問:今年的生技展特色為何?期許未來台灣生技展能扮演甚麼角色?
答:相較於往年生技展給外界的觀點集中在保健食品及保養品,今年生技展會有所改變,除了新增了原料藥專區、生醫分子檢測聯盟及新藥開發區等三大區塊外,很多廠商如神隆(1789)、浩鼎、永昕、藥華等,都是首次參與;而且除了國內廠商,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國外邀請具指標性的廠商,像是諾華、羅氏、GSK(葛蘭素)、輝瑞等都會來參加,就連以外商藥廠為主的IRPMA(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也會參與。
除了展覽外,今年也會有十場專業的研討會,像是有半天的時間是「Japan Forum」,會有日本代表團參與;比較特別的是其中有兩場是設計給專業醫生的課程,分別是CRO(臨床研究機構)及專利課程,前者由全球最大CRO業者-昆泰與台灣CRO公司合辦,後者則有美國專利專家主講,課程結束後還將給予參與的醫生在職進修的學分。
每年的生技展能有新的東西展出,固然是個重點,但更重要不是只展示給別人看,而是參展與觀展者間的媒合商機,像是國內不少藥廠如太景、藥華等,都有產品技轉給國外,而生技展就是一個管道,推動最重要的媒合,這也是我們今年努力的方向,因此前置期花了很大的力氣設立媒合平台,讓有意參加的廠商可以直接線上註冊。
以往生技展進行媒合的場次大概都是6、70場,今年希望成長10倍至600場,且其中除了希望台灣廠商與國外藥廠間媒合外,也希望兩岸廠商間的串連,甚至有些國外藥廠希望來台灣進行臨床試驗,其中可能也有與國內研究中心、醫學機構的媒合商機。
(2)問:就董事長您的觀察,目前蓬勃發展的台灣生技產業,還缺哪些能量?如何補足?
答:首先我認為台灣生技業的「國際化程度」還可以大幅加強;因為生技是個比較特別的產業,從研發到產品上市的價值鏈很長,單一公司可能都只能負責其中一塊,很少一家公司可以從頭做到尾,因此現在包括很多國際大藥廠都透過授權或購買方式,取得有些中小型公司前期研發的成果。
而對台廠來說,目前可能還不具備從頭做到尾的能力,憑良心說,因為台灣現階段還沒有全新的藥可以在美國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而如果想在一些先進國家進行臨床試驗,但先前沒有相關經驗,監理單位當然會比較害怕,要求比較多,審件的速度也會比較慢,這部分台灣廠商還需要長期的經驗,建立Credit(信用);而且除了臨床試驗外,完成臨床後,還要能在美國等藥業大國上市,這些都需要與國際夥伴的串聯。
台灣藥廠早期都偏學名藥廠,主要銷售也以國內市場為主,國際化程度偏低,但現在走到新藥、蛋白質藥等,更需要國際合作,只要能夠與國際夥伴銜接,台廠的價值就會更為突顯,這些我們十年前就提過,現在環境更為成熟,因為台廠已比十年前更為「有料」,更能夠吸引國際及大陸藥廠。舉個例子來說,原料藥廠神隆就非常國際化,因為市場鎖定全球,這幾年的營業額都已經超過國內歷史悠久的大型學名藥廠,國際化重要性就可以看的出來。
現在台灣的生技產業開始有些先前耕耘的的成果出來,但我覺得政府應該可以再勇敢一點。以前政府還有針對特定產業的優惠,現在我們的方向反倒比較像放由市場選擇,這個不能說不對,畢竟政府的判斷不見得都會正確,但前述方式可能對大國比較有利,因為像我們這類的國家規模,資源相對有限,如果不能集中,也不容易有足夠的力量。
更何況現在世界潮流是反過來走,連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也開始集結政府的力量,集結聯盟,並進行補助;而有些國家的產業政策不見得只有補助,還有一些基礎建設,如法規環境等,這就是政府應該要做的。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國家發現,國際化的腳步加速後,政府的角色反而要加重,造成政策的轉向,我們反而走回頭路,相對不夠Dynamic(動態機動)。
說到台灣的生技產業,李鍾熙認為,過去十年台灣進步不少,但國際化程度還可持續加強,如果台灣生技業可以與國際夥伴銜接,價值就會被更凸顯。
以下是接受專訪摘要:
(1) 問:今年的生技展特色為何?期許未來台灣生技展能扮演甚麼角色?
答:相較於往年生技展給外界的觀點集中在保健食品及保養品,今年生技展會有所改變,除了新增了原料藥專區、生醫分子檢測聯盟及新藥開發區等三大區塊外,很多廠商如神隆(1789)、浩鼎、永昕、藥華等,都是首次參與;而且除了國內廠商,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國外邀請具指標性的廠商,像是諾華、羅氏、GSK(葛蘭素)、輝瑞等都會來參加,就連以外商藥廠為主的IRPMA(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也會參與。
除了展覽外,今年也會有十場專業的研討會,像是有半天的時間是「Japan Forum」,會有日本代表團參與;比較特別的是其中有兩場是設計給專業醫生的課程,分別是CRO(臨床研究機構)及專利課程,前者由全球最大CRO業者-昆泰與台灣CRO公司合辦,後者則有美國專利專家主講,課程結束後還將給予參與的醫生在職進修的學分。
每年的生技展能有新的東西展出,固然是個重點,但更重要不是只展示給別人看,而是參展與觀展者間的媒合商機,像是國內不少藥廠如太景、藥華等,都有產品技轉給國外,而生技展就是一個管道,推動最重要的媒合,這也是我們今年努力的方向,因此前置期花了很大的力氣設立媒合平台,讓有意參加的廠商可以直接線上註冊。
以往生技展進行媒合的場次大概都是6、70場,今年希望成長10倍至600場,且其中除了希望台灣廠商與國外藥廠間媒合外,也希望兩岸廠商間的串連,甚至有些國外藥廠希望來台灣進行臨床試驗,其中可能也有與國內研究中心、醫學機構的媒合商機。
(2)問:就董事長您的觀察,目前蓬勃發展的台灣生技產業,還缺哪些能量?如何補足?
答:首先我認為台灣生技業的「國際化程度」還可以大幅加強;因為生技是個比較特別的產業,從研發到產品上市的價值鏈很長,單一公司可能都只能負責其中一塊,很少一家公司可以從頭做到尾,因此現在包括很多國際大藥廠都透過授權或購買方式,取得有些中小型公司前期研發的成果。
而對台廠來說,目前可能還不具備從頭做到尾的能力,憑良心說,因為台灣現階段還沒有全新的藥可以在美國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而如果想在一些先進國家進行臨床試驗,但先前沒有相關經驗,監理單位當然會比較害怕,要求比較多,審件的速度也會比較慢,這部分台灣廠商還需要長期的經驗,建立Credit(信用);而且除了臨床試驗外,完成臨床後,還要能在美國等藥業大國上市,這些都需要與國際夥伴的串聯。
台灣藥廠早期都偏學名藥廠,主要銷售也以國內市場為主,國際化程度偏低,但現在走到新藥、蛋白質藥等,更需要國際合作,只要能夠與國際夥伴銜接,台廠的價值就會更為突顯,這些我們十年前就提過,現在環境更為成熟,因為台廠已比十年前更為「有料」,更能夠吸引國際及大陸藥廠。舉個例子來說,原料藥廠神隆就非常國際化,因為市場鎖定全球,這幾年的營業額都已經超過國內歷史悠久的大型學名藥廠,國際化重要性就可以看的出來。
現在台灣的生技產業開始有些先前耕耘的的成果出來,但我覺得政府應該可以再勇敢一點。以前政府還有針對特定產業的優惠,現在我們的方向反倒比較像放由市場選擇,這個不能說不對,畢竟政府的判斷不見得都會正確,但前述方式可能對大國比較有利,因為像我們這類的國家規模,資源相對有限,如果不能集中,也不容易有足夠的力量。
更何況現在世界潮流是反過來走,連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也開始集結政府的力量,集結聯盟,並進行補助;而有些國家的產業政策不見得只有補助,還有一些基礎建設,如法規環境等,這就是政府應該要做的。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國家發現,國際化的腳步加速後,政府的角色反而要加重,造成政策的轉向,我們反而走回頭路,相對不夠Dynamic(動態機動)。
造紙大廠永豐餘(1907)今(19)日召開股東會,承認2012年財報,並通過配發0.4元現金股利。
關於後續各事業群展望,永豐餘指出,公司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架構後,將持續以「垂直整合、綠色環保、技術加值」為經營導向。而旗下幾項轉投資事業效益也陸續展現,包括nPulp生物製漿已進入量產階段、新藥研發之太景生技推出三個世界級新藥、RFID無線射頻也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製造商。
永豐餘表示,公司很早就意識到,紙業要深耕永續,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必定是未來重要的課題,也因此永豐餘成功開發出生物製漿技術,目前nPulp秸稈生物漿在揚州製漿廠已邁入關鍵性量產時刻。同時配合生物製漿量產,永豐餘旗下YFY Jupiter則以nPulp品牌,推廣生物製漿與綠色環保概念商業化產品,目前已成功吸引數家國際大廠高度關注與合作興趣。
至於旗下轉投資的小金雞太景生技,永豐餘表示,將鎖定抗感染、癌症與糖尿病併發症等領域,開發具有全球專利的小分子新藥,目前太景則已有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與抗C肝病毒藥物TG-2349等三項產品。
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是太景第一個上市的藥物,這不僅是太景重要的里程碑,更證明台灣的團隊也能打造出世界級的藥物。而奈諾沙星也已向兩岸藥監單位申請藥證,預期2014年上市。根據全球最大藥品調查公司IMS Health預估,奈諾沙星全球年銷售額,最高可達12億美元。中國市場年銷售額,據估計可達10億人民幣,後市看好。另外,布利沙福與TG-2349均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另外,永豐餘在RFID領域耕耘已10年之久。永豐餘引述中國RFID世界網的資料顯示,光是白酒類商品,每年的RFID仿偽標籤用量將在5億張以上。而永豐餘旗下的永道無線射頻,目前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產能全球第三,為滿足市場需求,2013年持續擴建新廠及產線,月產能可望突破1.5億枚,將能挑戰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
至於造紙本業方面,永豐餘則指出,併入華紙(1905)後,雙方積極推動整併綜效,進行資源整合,持續發揮林漿紙一貫優勢。其中,節能一直是營運重點策略,在推動汽電共生系統的環保節能管理上,受益於久堂、揚州廠汽電工程商轉,也大大節省能源成本。而未來華紙也預計在花蓮鼎豐廠導入汽電共生系統,發揮節能效益,提昇營運獲利。
家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表示,台灣及大陸市場均有容納新產能的空間,尤其預估大陸地區至2015年消費總量將達到660萬噸,成長空間相當大,也因此永豐餘將於未來3年,在台灣及大陸增建10部生活用紙紙機,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80億元。此外,永豐餘也將持續提升五月花、得意、柔情等品牌的市佔率和通路的精耕,強化台灣和大陸兩岸的競爭力。
工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正於揚州廠擴建年產能45萬噸的牛皮面紙機,預計2013年Q3正式投產,將推升揚州廠年產能提升至100萬噸。
永豐餘於去年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後,營收為539.4億元,年成長0.88%,稅後淨利10.9億元,每股盈餘0.66元;每股現金股利則將配發0.4元,配息率約6成。
關於後續各事業群展望,永豐餘指出,公司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架構後,將持續以「垂直整合、綠色環保、技術加值」為經營導向。而旗下幾項轉投資事業效益也陸續展現,包括nPulp生物製漿已進入量產階段、新藥研發之太景生技推出三個世界級新藥、RFID無線射頻也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製造商。
永豐餘表示,公司很早就意識到,紙業要深耕永續,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必定是未來重要的課題,也因此永豐餘成功開發出生物製漿技術,目前nPulp秸稈生物漿在揚州製漿廠已邁入關鍵性量產時刻。同時配合生物製漿量產,永豐餘旗下YFY Jupiter則以nPulp品牌,推廣生物製漿與綠色環保概念商業化產品,目前已成功吸引數家國際大廠高度關注與合作興趣。
至於旗下轉投資的小金雞太景生技,永豐餘表示,將鎖定抗感染、癌症與糖尿病併發症等領域,開發具有全球專利的小分子新藥,目前太景則已有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與抗C肝病毒藥物TG-2349等三項產品。
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是太景第一個上市的藥物,這不僅是太景重要的里程碑,更證明台灣的團隊也能打造出世界級的藥物。而奈諾沙星也已向兩岸藥監單位申請藥證,預期2014年上市。根據全球最大藥品調查公司IMS Health預估,奈諾沙星全球年銷售額,最高可達12億美元。中國市場年銷售額,據估計可達10億人民幣,後市看好。另外,布利沙福與TG-2349均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另外,永豐餘在RFID領域耕耘已10年之久。永豐餘引述中國RFID世界網的資料顯示,光是白酒類商品,每年的RFID仿偽標籤用量將在5億張以上。而永豐餘旗下的永道無線射頻,目前已是兩岸三地第一大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產能全球第三,為滿足市場需求,2013年持續擴建新廠及產線,月產能可望突破1.5億枚,將能挑戰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RFID無線射頻製造商。
至於造紙本業方面,永豐餘則指出,併入華紙(1905)後,雙方積極推動整併綜效,進行資源整合,持續發揮林漿紙一貫優勢。其中,節能一直是營運重點策略,在推動汽電共生系統的環保節能管理上,受益於久堂、揚州廠汽電工程商轉,也大大節省能源成本。而未來華紙也預計在花蓮鼎豐廠導入汽電共生系統,發揮節能效益,提昇營運獲利。
家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表示,台灣及大陸市場均有容納新產能的空間,尤其預估大陸地區至2015年消費總量將達到660萬噸,成長空間相當大,也因此永豐餘將於未來3年,在台灣及大陸增建10部生活用紙紙機,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80億元。此外,永豐餘也將持續提升五月花、得意、柔情等品牌的市佔率和通路的精耕,強化台灣和大陸兩岸的競爭力。
工業用紙方面,永豐餘則正於揚州廠擴建年產能45萬噸的牛皮面紙機,預計2013年Q3正式投產,將推升揚州廠年產能提升至100萬噸。
永豐餘於去年正式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後,營收為539.4億元,年成長0.88%,稅後淨利10.9億元,每股盈餘0.66元;每股現金股利則將配發0.4元,配息率約6成。
立法委員廖國棟表示,院版生技產業發展條例,將列入下周經濟委員會審查,並可望過關。包括在台研發上市新藥及新醫材獲高額健保核價、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放寬至二類醫材,初估逾百家生醫公司受惠,太景的奈諾沙星將成為大贏家。
此起被列為生醫產業最大利多的政策,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力推要在5月底前過關,據了解,經濟委員會將在下周一、三、四開會審查,今(17)日議題就會排定何時討論。廖國棟說,行政院已提出修訂版本,主要是新藥(含療效新藥)的健保核價和優惠條例適用至二類醫材。
備受關注的33項生醫產業政策,是在去年8月31日由當時的行政院院長陳?、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共同背書,要在3年內完全執行。
除了本土藥廠研發獲認證的新藥將享有高額保健給付,新療效新藥的定義也擴大至新適應症、降低副作用、改善療效強度、改善療效時間或改變使用劑量等新藥,由於都將享有稅賦和健保價優惠,而讓長期飽受健保砍價的國內藥廠認為是「救命丹」。
另外,由於國內二類醫材約占全部業者的49%,生技新藥條例適用範圍預計將放寬至需要臨床、侵入性、高附加價值的二類醫材中,也讓血糖機、骨材、骨填充材料、導管、隱形眼鏡等都有機會受惠,被視為是產業的大利多。
法人認為,若生技產業發展條例能順利進入經濟委員會審查並過關,將啟動生醫產業的大能量。而太景奈諾沙星是小分子新藥,其潛在適應症包括社區性肺炎、糖尿病足、複雜性皮膚組織感染、嚴重院內感染等疾病,預估明年初即可望取得藥證,也將開啟本土第一個開發的新藥獲健保價補助的案例。
此起被列為生醫產業最大利多的政策,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力推要在5月底前過關,據了解,經濟委員會將在下周一、三、四開會審查,今(17)日議題就會排定何時討論。廖國棟說,行政院已提出修訂版本,主要是新藥(含療效新藥)的健保核價和優惠條例適用至二類醫材。
備受關注的33項生醫產業政策,是在去年8月31日由當時的行政院院長陳?、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共同背書,要在3年內完全執行。
除了本土藥廠研發獲認證的新藥將享有高額保健給付,新療效新藥的定義也擴大至新適應症、降低副作用、改善療效強度、改善療效時間或改變使用劑量等新藥,由於都將享有稅賦和健保價優惠,而讓長期飽受健保砍價的國內藥廠認為是「救命丹」。
另外,由於國內二類醫材約占全部業者的49%,生技新藥條例適用範圍預計將放寬至需要臨床、侵入性、高附加價值的二類醫材中,也讓血糖機、骨材、骨填充材料、導管、隱形眼鏡等都有機會受惠,被視為是產業的大利多。
法人認為,若生技產業發展條例能順利進入經濟委員會審查並過關,將啟動生醫產業的大能量。而太景奈諾沙星是小分子新藥,其潛在適應症包括社區性肺炎、糖尿病足、複雜性皮膚組織感染、嚴重院內感染等疾病,預估明年初即可望取得藥證,也將開啟本土第一個開發的新藥獲健保價補助的案例。
太景生技奈諾沙新藥已在兩岸進行新藥查驗登記(NDA)申請,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和中國藥監局(SFDA)將搶登首發藥證機構下,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表示,預估兩岸藥證批准時間差距不到1個月,2014年上半年可望取得藥證,為兩岸衛生合作建立首座里程碑。
生醫業指出,由於太景是在3月28日向TFDA送件,比中國大陸在4月27日向SFDA送件時間約提早1個月,有機會率先核發藥證。
不過,奈諾沙星因可獲國內健保高額補助,須要做健保核價下,以國內健保核價時程,至少要3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在醫療院所銷售。反觀中國則是藥證通過,則可馬上先銷售再申請列入醫保目錄,因此奈諾沙星的上市第一針,一般預計會先適用「大陸同胞」。
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應用於社區型肺炎口服劑型,該藥品在中國的潛在市場預期將有13億人民幣規模,先前已將大陸的生產、銷售授權浙江醫藥集團,除了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外,上市後可依淨銷售額拆7~11%的銷售收入。
另外,台灣市場則委由美時製藥代工,目前太景也規劃奈諾沙星順利在台灣取得藥證後,將以該相關數據向東南亞和東歐等市場申請藥證,可能也會委託美時生產。
由於奈諾沙星成功建構兩岸醫藥合作模式,許明珠表示,確實已有不少國外藥廠希望與太景合作在大陸布局,不過現階段太景是專注於NCE(新成份新藥)研發,除了新一代超級抗生素奈諾沙星外,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TG-0054)及治療C肝的TG-2349,將陸續進入兩岸臨床。
許明珠表示,布利沙福(TG-0054)、TG-2349已進入美國FDA的二期臨床階段,目前布利沙福也取得CFDA 1.1類新藥的臨床試驗許可,將直接進入中國SFDA二期臨床,台灣也正向TFDA申請IND中。
至於在美國二期臨床的TG-2349,台灣也將由台大主導,參與美國臨床試驗,而中國也將提出IND申請。
許明珠說,太景維持每3~4年有一個藥物申請美國IND的效率,目前還有兩個抗感染及糖尿病候選藥物研發中。
太景明年營運將啟動成長機制,近期內將申請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市場估計,最快年底前有機會正式上櫃,預計也將成為首家每股發行面額不採10元的上市櫃公司。
生醫業指出,由於太景是在3月28日向TFDA送件,比中國大陸在4月27日向SFDA送件時間約提早1個月,有機會率先核發藥證。
不過,奈諾沙星因可獲國內健保高額補助,須要做健保核價下,以國內健保核價時程,至少要3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在醫療院所銷售。反觀中國則是藥證通過,則可馬上先銷售再申請列入醫保目錄,因此奈諾沙星的上市第一針,一般預計會先適用「大陸同胞」。
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應用於社區型肺炎口服劑型,該藥品在中國的潛在市場預期將有13億人民幣規模,先前已將大陸的生產、銷售授權浙江醫藥集團,除了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外,上市後可依淨銷售額拆7~11%的銷售收入。
另外,台灣市場則委由美時製藥代工,目前太景也規劃奈諾沙星順利在台灣取得藥證後,將以該相關數據向東南亞和東歐等市場申請藥證,可能也會委託美時生產。
由於奈諾沙星成功建構兩岸醫藥合作模式,許明珠表示,確實已有不少國外藥廠希望與太景合作在大陸布局,不過現階段太景是專注於NCE(新成份新藥)研發,除了新一代超級抗生素奈諾沙星外,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TG-0054)及治療C肝的TG-2349,將陸續進入兩岸臨床。
許明珠表示,布利沙福(TG-0054)、TG-2349已進入美國FDA的二期臨床階段,目前布利沙福也取得CFDA 1.1類新藥的臨床試驗許可,將直接進入中國SFDA二期臨床,台灣也正向TFDA申請IND中。
至於在美國二期臨床的TG-2349,台灣也將由台大主導,參與美國臨床試驗,而中國也將提出IND申請。
許明珠說,太景維持每3~4年有一個藥物申請美國IND的效率,目前還有兩個抗感染及糖尿病候選藥物研發中。
太景明年營運將啟動成長機制,近期內將申請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市場估計,最快年底前有機會正式上櫃,預計也將成為首家每股發行面額不採10元的上市櫃公司。
太景生技近日宣布新一代超級抗生素奈諾沙星已同步申請兩岸藥證,預計明年上半年將可取得。該公司經營團隊也表示,近期內將申請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市場估計,最快年底前有機會正式上櫃,預計也將成為首家每股發行面額不採10元的上市櫃公司。
太景成立於2001年,主要投資股東包括國發基金、永豐餘(1907)集團、開發工銀、新壽、國壽、中鋼(2002)、台糖、上智生技創投等,2008年完成太景台灣與太景開曼的換股,目前以太景醫藥研發控股(太景開曼)做為首次公開發行的法律主體,最新發行股份為6.34億股,且因屬海外企業來台掛牌,將不受面額10元的限制,每股面額訂為美元0.001元。一旦上櫃,有機會成為台灣掛牌公司首家不採行面額10元的首例。
相較於其他新藥廠,太景主要專注NCE(新成份新藥)研發,目前手上3個產品Pipeline,包括新一代超級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及治療C肝的TG-2349。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應用於社區型肺炎口服劑型,兩岸已同步申請藥證,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望取得,該藥品在中國的潛在市場預期將有10億人民幣規模,先前已授權浙江醫藥集團,除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外,上市後可依淨銷售額拆7-11%的銷售收入。
除了中國市場外,許明珠指出,先前美國FDA從嚴規範肺炎抗生素的臨床試驗,但很多抗藥性的疾病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因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8、9月簽署了一個名為「GAIN」的法案,明確規定將給予治療抗藥性感染疾病延長的專賣保護期及快速審查通道,太景也將以在兩岸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爭取在歐美市場的有利授權條件。
在幹細胞驅動劑部分,太景目前已在歐美執行骨髓幹細胞移植的臨床二期,另在化療促敏方面,也已取得中國IND(人體臨床試驗)許可,將用於血癌病人、並直接進入臨床IIa,台灣也正向TFDA申請IND中。
C肝用藥部分,許明珠說,全球約有1.6億的病患,且1/4在中國,加上近年C肝病患成長率高於B肝,引發官方關注。而現行C肝治療多搭配干擾素,通常會出現貧血、類感冒等副作用,該藥物的特性在於一天僅需服藥一次,且用量也可較現行其他對比用藥少掉許多,目前已在美國進入IIa臨床試驗,且台灣也將由台大主導,參與美國臨床試驗。另中國也將提出IND申請。
許明珠說,太景過去都維持每3-4年有一個藥物申請美國IND的效率,目前還有兩個抗感染及糖尿病候選藥物研發中,在已建立起新藥研發技術平台及中國新藥臨床試驗、註冊的經驗下,未來時程可望更為縮短。
太景財務長詹孟恭也說,該公司預計近期申請公開發行,並辦理登錄興櫃。市場估計,因該公司屬海外企業來台掛牌,最快年底前有機會正式上櫃。
太景成立於2001年,主要投資股東包括國發基金、永豐餘(1907)集團、開發工銀、新壽、國壽、中鋼(2002)、台糖、上智生技創投等,2008年完成太景台灣與太景開曼的換股,目前以太景醫藥研發控股(太景開曼)做為首次公開發行的法律主體,最新發行股份為6.34億股,且因屬海外企業來台掛牌,將不受面額10元的限制,每股面額訂為美元0.001元。一旦上櫃,有機會成為台灣掛牌公司首家不採行面額10元的首例。
相較於其他新藥廠,太景主要專注NCE(新成份新藥)研發,目前手上3個產品Pipeline,包括新一代超級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布利沙福及治療C肝的TG-2349。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應用於社區型肺炎口服劑型,兩岸已同步申請藥證,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望取得,該藥品在中國的潛在市場預期將有10億人民幣規模,先前已授權浙江醫藥集團,除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外,上市後可依淨銷售額拆7-11%的銷售收入。
除了中國市場外,許明珠指出,先前美國FDA從嚴規範肺炎抗生素的臨床試驗,但很多抗藥性的疾病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因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8、9月簽署了一個名為「GAIN」的法案,明確規定將給予治療抗藥性感染疾病延長的專賣保護期及快速審查通道,太景也將以在兩岸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爭取在歐美市場的有利授權條件。
在幹細胞驅動劑部分,太景目前已在歐美執行骨髓幹細胞移植的臨床二期,另在化療促敏方面,也已取得中國IND(人體臨床試驗)許可,將用於血癌病人、並直接進入臨床IIa,台灣也正向TFDA申請IND中。
C肝用藥部分,許明珠說,全球約有1.6億的病患,且1/4在中國,加上近年C肝病患成長率高於B肝,引發官方關注。而現行C肝治療多搭配干擾素,通常會出現貧血、類感冒等副作用,該藥物的特性在於一天僅需服藥一次,且用量也可較現行其他對比用藥少掉許多,目前已在美國進入IIa臨床試驗,且台灣也將由台大主導,參與美國臨床試驗。另中國也將提出IND申請。
許明珠說,太景過去都維持每3-4年有一個藥物申請美國IND的效率,目前還有兩個抗感染及糖尿病候選藥物研發中,在已建立起新藥研發技術平台及中國新藥臨床試驗、註冊的經驗下,未來時程可望更為縮短。
太景財務長詹孟恭也說,該公司預計近期申請公開發行,並辦理登錄興櫃。市場估計,因該公司屬海外企業來台掛牌,最快年底前有機會正式上櫃。
永豐餘(1907-TW)集團轉投資新藥廠太景生技,宣布旗下超級抗生素奈諾沙星已同步申請兩岸藥證,預計明年上半年獲得,在新藥進度明確下,公司也準備進行IPO,將以海外公司為主體,近期內將申請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最快年底前第一上櫃,預計也將成為首家不以10元面額發行,而以發行股數流通計算發行的上市櫃公司。
太景成立於2001年,主要投資股東包括國發基金、永豐餘、開發工銀、新壽、國壽、中鋼(2002-TW)、台糖、上智生技創投等,2008年完成太景台灣與太景開曼的換股,目前以太景醫藥研發控股(太景開曼)做為首次公開發行主體,最新發行股份為6.34億股,且因屬海外企業來台掛牌,將不受面額10元的限制,每股面額訂0.001美元,最快年底前有機會正式上櫃。
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應用於社區型肺炎口服劑型,兩岸已同步申請藥證,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望取得,在中國的潛在市場預期將有10億人民幣(約合台幣300億元)規模,先前已授權浙江醫藥集團,除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00萬元)外,上市後可依淨銷售額拆7%-11%的銷售收入。
除了中國市場外,許明珠指出,先前美國FDA從嚴規範肺炎抗生素的臨床試驗,但很多抗藥性的疾病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8月簽署了一個名為「GAIN」的法案,明確規定將給予治療抗藥性感染疾病延長的專賣保護期及快速審查通道,因此太景也將在兩岸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爭取在歐美市場的有利授權條件。
另外太景在幹細胞驅動劑部分,目前已在歐美執行骨髓幹細胞移植的臨床2期,另在化療促敏方面,也已取得中國IND(人體臨床試驗)許可,將用於血癌病人、並直接進入臨床IIa,台灣也正向TFDA申請IND中;C肝用藥部分,已在美國進入IIa臨床試驗,且台灣也將由台大主導,參與美國臨床試驗。另中國也將提出IND申請。
太景成立於2001年,主要投資股東包括國發基金、永豐餘、開發工銀、新壽、國壽、中鋼(2002-TW)、台糖、上智生技創投等,2008年完成太景台灣與太景開曼的換股,目前以太景醫藥研發控股(太景開曼)做為首次公開發行主體,最新發行股份為6.34億股,且因屬海外企業來台掛牌,將不受面額10元的限制,每股面額訂0.001美元,最快年底前有機會正式上櫃。
太景生技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奈諾沙星應用於社區型肺炎口服劑型,兩岸已同步申請藥證,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望取得,在中國的潛在市場預期將有10億人民幣(約合台幣300億元)規模,先前已授權浙江醫藥集團,除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00萬元)外,上市後可依淨銷售額拆7%-11%的銷售收入。
除了中國市場外,許明珠指出,先前美國FDA從嚴規範肺炎抗生素的臨床試驗,但很多抗藥性的疾病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8月簽署了一個名為「GAIN」的法案,明確規定將給予治療抗藥性感染疾病延長的專賣保護期及快速審查通道,因此太景也將在兩岸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爭取在歐美市場的有利授權條件。
另外太景在幹細胞驅動劑部分,目前已在歐美執行骨髓幹細胞移植的臨床2期,另在化療促敏方面,也已取得中國IND(人體臨床試驗)許可,將用於血癌病人、並直接進入臨床IIa,台灣也正向TFDA申請IND中;C肝用藥部分,已在美國進入IIa臨床試驗,且台灣也將由台大主導,參與美國臨床試驗。另中國也將提出IND申請。
太景生技研發的奈諾沙星新藥,據了解,已分別於3/28、4/27向台灣TFDA和中國SFDA申請新藥上市,預計最快年底、明年第一季即可望獲得藥證,成為ECFA下第一個在兩岸成功上市的新藥,將搶攻大陸至少12億人民幣商機,而全球市場規模約12億美元。
太景為永豐餘集團、國發基金跨足生技的最佳代表,目前已規劃在月底或6月初送件,3個月內可望登錄興櫃,年底有機會以第一上櫃掛牌。受奈諾沙星消息激勵,太景日前未上市行情一度突破60元,昨日股價約51元。
奈諾沙星是太景在2004年自寶鹼(P&G)藥廠,取得大中華地區及亞洲10國市場授權後,即開始投入研發,該藥物證實可以消滅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鏈球菌」(MRSA)等頑強細菌,用於治療成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部感染、尿道和皮膚感染等。
太景股東表示,奈諾沙星口服劑型的社區性肺炎,已於去年8月完成3期臨床,今年3/28並先向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申請新藥上市,而向中國藥監局則是在4/27提出NDA申請,由於這是兩岸的指標案例,太景董事長暨執行長許明珠和研發團隊16日將對外說明此一好消息。
為取得大陸1.1類新藥的資格,太景早在2006年,就向SFDA申請奈諾沙星的IND,並在大陸進行1至3期臨床試驗。根據法規,1.1類新藥,將可以獲准進入藥保目錄,並取得較佳的價格保護。
另外,奈諾沙星也在去年6月,將大陸的銷售與製造權利授權浙江醫藥集團。生醫業認為,以大陸目前相關一支抗生素年銷售額約10億人民幣來看,奈諾沙星由於療效更佳,加上取得1.1類新藥的價格保護,預估年商機達12億人民幣。
為搶攻兩岸市場,除了奈諾沙星外,太景自主研發的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以及TG-2349,除了在美國FDA進行臨床外,也計畫依循奈諾沙星模式,在兩岸進行臨床試驗,並在兩岸申請同時上市。
太景為永豐餘集團、國發基金跨足生技的最佳代表,目前已規劃在月底或6月初送件,3個月內可望登錄興櫃,年底有機會以第一上櫃掛牌。受奈諾沙星消息激勵,太景日前未上市行情一度突破60元,昨日股價約51元。
奈諾沙星是太景在2004年自寶鹼(P&G)藥廠,取得大中華地區及亞洲10國市場授權後,即開始投入研發,該藥物證實可以消滅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鏈球菌」(MRSA)等頑強細菌,用於治療成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部感染、尿道和皮膚感染等。
太景股東表示,奈諾沙星口服劑型的社區性肺炎,已於去年8月完成3期臨床,今年3/28並先向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申請新藥上市,而向中國藥監局則是在4/27提出NDA申請,由於這是兩岸的指標案例,太景董事長暨執行長許明珠和研發團隊16日將對外說明此一好消息。
為取得大陸1.1類新藥的資格,太景早在2006年,就向SFDA申請奈諾沙星的IND,並在大陸進行1至3期臨床試驗。根據法規,1.1類新藥,將可以獲准進入藥保目錄,並取得較佳的價格保護。
另外,奈諾沙星也在去年6月,將大陸的銷售與製造權利授權浙江醫藥集團。生醫業認為,以大陸目前相關一支抗生素年銷售額約10億人民幣來看,奈諾沙星由於療效更佳,加上取得1.1類新藥的價格保護,預估年商機達12億人民幣。
為搶攻兩岸市場,除了奈諾沙星外,太景自主研發的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以及TG-2349,除了在美國FDA進行臨床外,也計畫依循奈諾沙星模式,在兩岸進行臨床試驗,並在兩岸申請同時上市。
博鰲亞洲論壇4月6日登場,已成為各國政府列為振興經濟良方,大力扶持的生醫產業也首度列為議題,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將擔任引言人,預計醫療服務和生物科技發展均為與會者最關切的話題。
由於兩岸新藥、臨床合作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在TFDA已初步遴選出25項作為指標案件,且太景的奈諾沙星已完成三期臨床,基亞、台微體的肝癌新藥也分別以綠色通道模式進入中國何三期、二期臨床,因此,博鰲將列入的生技議題,也被認為將強化兩岸醫藥進一步合作。
詹啟賢表示,生醫產業能量逐步展現,在追求產業的發展上,產、官、學界都必須思考如何能帶動產業打進國際舞台,並將產業的根深留台灣。以兩岸來看,合作十分具有利基,台灣有技術,大陸則有市場,兩者的結合,不管是共同研發華人特有的疾病,或者是疫苗、新藥、醫材開發,都能創造不錯的商機。
初步統計,兩岸三地目前至少已有7家公司是採取實質的合作,除了國光是拿到天道醫藥的代工大單外,太景、中裕是將開發中的新藥授權大陸藥廠生產,而健亞主導的糖尿病新藥也授權大陸石藥集團合作臨床。另外,東洋、杏輝則以通路佈局調整,泉盛則與香港晨興集團合作。
詹啟賢表示,在先進國家都將生醫產業列為振興經濟的命脈下,隨著知識漸開,也帶動資本市場活絡,生醫股更成為熱門的指標,為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不過,在投資標的選擇上,投資人也要有本益比加本夢比的概念。以國光來看,儘管去年還是虧損,但國光的疫苗有國際競爭力,且有三座廠房,成長性也看好,應該可以是本益比和本夢比的結合。
由於兩岸新藥、臨床合作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在TFDA已初步遴選出25項作為指標案件,且太景的奈諾沙星已完成三期臨床,基亞、台微體的肝癌新藥也分別以綠色通道模式進入中國何三期、二期臨床,因此,博鰲將列入的生技議題,也被認為將強化兩岸醫藥進一步合作。
詹啟賢表示,生醫產業能量逐步展現,在追求產業的發展上,產、官、學界都必須思考如何能帶動產業打進國際舞台,並將產業的根深留台灣。以兩岸來看,合作十分具有利基,台灣有技術,大陸則有市場,兩者的結合,不管是共同研發華人特有的疾病,或者是疫苗、新藥、醫材開發,都能創造不錯的商機。
初步統計,兩岸三地目前至少已有7家公司是採取實質的合作,除了國光是拿到天道醫藥的代工大單外,太景、中裕是將開發中的新藥授權大陸藥廠生產,而健亞主導的糖尿病新藥也授權大陸石藥集團合作臨床。另外,東洋、杏輝則以通路佈局調整,泉盛則與香港晨興集團合作。
詹啟賢表示,在先進國家都將生醫產業列為振興經濟的命脈下,隨著知識漸開,也帶動資本市場活絡,生醫股更成為熱門的指標,為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不過,在投資標的選擇上,投資人也要有本益比加本夢比的概念。以國光來看,儘管去年還是虧損,但國光的疫苗有國際競爭力,且有三座廠房,成長性也看好,應該可以是本益比和本夢比的結合。
永豐餘集團進軍大陸新藥市場快馬加鞭,轉投資的太景生技,近期將針對抗生素新藥「奈諾沙星」申請兩岸上市許可,一旦成功,將以「台灣研發、大陸試驗、兩岸銷售」模式,成為兩岸新藥合作上市首例。
除了太景生技,永豐餘轉投資另一家生技公司台灣微脂體日前宣布,其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認可,將透過綠色通道審批程序,縮短臨床試驗流程,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生技是永豐餘集團持股逾三成的生技新藥公司,去年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才和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聯袂宣布,奈諾沙星已授權給浙江醫藥,目前這項藥品在大陸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
許明珠昨晚自北京返台,她證實奈諾沙星將送件申請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的新藥查驗登記(NDA)。業界說明,新藥研發向來需歷經多年的臨床試驗,NDA程序為進入市場前的最後關卡。
除了大陸市場之外,業界認為,奈諾沙星向台灣衛生署送件時程應該也快了,若兩岸藥證申請順利,在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的光環下,明年即有望在大中華區上市,搶攻兩岸約50億元商機。
奈諾沙星是太景在2004年自寶鹼(P&G)藥廠,取得大中華地區及亞洲10國市場授權後,陸續在美國、台灣、大陸等地,完成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臨床試驗的新藥,該藥物證實可以消滅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鏈球菌」(MRSA)等頑強細菌。
事實上,永豐餘轉投資的新藥公司除了太景,還包括台微體,和備受矚目的基亞等公司,其中太景、基亞都已入選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台微體日前也宣布,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SFDA認可,將經由綠色通道審批程序,若順利則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去年授權浙藥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臨床三期完成後的里程碑金約600萬美元,共1,400萬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將陸續進帳。若該藥物順利在大陸銷售,未來每年將可取得銷售額7%到11%不等的權利金,奈諾沙星每年可望為太景每年坐收3到6億元純益,最大受益者是永豐餘集團。
除了太景生技,永豐餘轉投資另一家生技公司台灣微脂體日前宣布,其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認可,將透過綠色通道審批程序,縮短臨床試驗流程,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生技是永豐餘集團持股逾三成的生技新藥公司,去年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才和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聯袂宣布,奈諾沙星已授權給浙江醫藥,目前這項藥品在大陸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
許明珠昨晚自北京返台,她證實奈諾沙星將送件申請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的新藥查驗登記(NDA)。業界說明,新藥研發向來需歷經多年的臨床試驗,NDA程序為進入市場前的最後關卡。
除了大陸市場之外,業界認為,奈諾沙星向台灣衛生署送件時程應該也快了,若兩岸藥證申請順利,在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的光環下,明年即有望在大中華區上市,搶攻兩岸約50億元商機。
奈諾沙星是太景在2004年自寶鹼(P&G)藥廠,取得大中華地區及亞洲10國市場授權後,陸續在美國、台灣、大陸等地,完成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臨床試驗的新藥,該藥物證實可以消滅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鏈球菌」(MRSA)等頑強細菌。
事實上,永豐餘轉投資的新藥公司除了太景,還包括台微體,和備受矚目的基亞等公司,其中太景、基亞都已入選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台微體日前也宣布,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SFDA認可,將經由綠色通道審批程序,若順利則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去年授權浙藥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臨床三期完成後的里程碑金約600萬美元,共1,400萬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將陸續進帳。若該藥物順利在大陸銷售,未來每年將可取得銷售額7%到11%不等的權利金,奈諾沙星每年可望為太景每年坐收3到6億元純益,最大受益者是永豐餘集團。
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數月前成立「研發型新藥產業發展協會」(TRPMA),要透過兩岸的醫藥合作,讓台灣新藥能在兩岸華人市場同步發光,太景的新藥奈諾沙星為兩岸衛生機構都認可的指標案例之一,可望帶動兩岸新藥合作揭開序曲。
永豐餘集團投資生技產業十餘年,轉投資多家新藥公司,近期何壽川發起成立TRPMA,欲帶動兩岸新藥產業合作,何壽川說「要做兩岸衛生機關的溝通平台」和「台灣新藥與世界溝通的窗口」。
去年底大陸成都舉辦兩岸醫藥衛生合作研討會,TRPMA率多家台灣新藥公司前往,太景生技即因為身為「兩岸醫藥衛生合作指標案件」而備受矚目。
業界認為,若太景正式取得兩岸醫藥合作的首張藥證,將是TRPMA成立後的首張漂亮成績單,對於台灣新藥產業具有加分、激勵作用。
對於兩岸新藥合作,何壽川在TRPMA成立時也指出,兩岸新藥合作雙方都懷抱希望,而大陸也希望快速跨入新藥審查領域,目前台灣也有多個藥物有臨床需求,兩邊有共同的需求,可以發展兩岸雙贏的產業,也將打破兩岸過去以學名藥為主的產業樣態。
永豐餘集團投資生技產業十餘年,轉投資多家新藥公司,近期何壽川發起成立TRPMA,欲帶動兩岸新藥產業合作,何壽川說「要做兩岸衛生機關的溝通平台」和「台灣新藥與世界溝通的窗口」。
去年底大陸成都舉辦兩岸醫藥衛生合作研討會,TRPMA率多家台灣新藥公司前往,太景生技即因為身為「兩岸醫藥衛生合作指標案件」而備受矚目。
業界認為,若太景正式取得兩岸醫藥合作的首張藥證,將是TRPMA成立後的首張漂亮成績單,對於台灣新藥產業具有加分、激勵作用。
對於兩岸新藥合作,何壽川在TRPMA成立時也指出,兩岸新藥合作雙方都懷抱希望,而大陸也希望快速跨入新藥審查領域,目前台灣也有多個藥物有臨床需求,兩邊有共同的需求,可以發展兩岸雙贏的產業,也將打破兩岸過去以學名藥為主的產業樣態。
奈諾沙星是一種抗菌新藥,因為這個藥物本身的特殊結構,對於頑強的特定細菌,具有抵抗、消滅的作用。目前在臨床上能夠有效的對抗頑強的「抗藥性金黃葡萄鏈球菌」(MRSA)和「抗萬古黴素病原菌」。
太景的奈諾沙星在臨床試驗上,用於治療「社區型肺炎」,臨床三期人體試驗上也得到正面結果。
太景的奈諾沙星在臨床試驗上,用於治療「社區型肺炎」,臨床三期人體試驗上也得到正面結果。
永豐餘集團進軍大陸新藥市場快馬加鞭,轉投資的太景生技,近期將針對抗生素新藥「奈諾沙星」申請兩岸上市許可,一旦成功,將以「台灣研發、大陸試驗、兩岸銷售」模式,成為兩岸新藥合作上市首例。
除了太景生技,永豐餘轉投資另一家生技公司台灣微脂體日前宣布,其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認可,將透過綠色通道審批程序,縮短臨床試驗流程,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生技是永豐餘集團持股逾三成的生技新藥公司,去年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才和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聯袂宣布,奈諾沙星已授權給浙江醫藥,目前這項藥品在大陸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
許明珠昨晚自北京返台,她證實奈諾沙星將送件申請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的新藥查驗登記(NDA)。業界說明,新藥研發向來需歷經多年的臨床試驗,NDA程序為進入市場前的最後關卡。
除了大陸市場之外,業界認為,奈諾沙星向台灣衛生署送件時程應該也快了,若兩岸藥證申請順利,在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的光環下,明年即有望在大中華區上市,搶攻兩岸約50億元商機。
奈諾沙星是太景在2004年自寶鹼(P&G)藥廠,取得大中華地區及亞洲10國市場授權後,陸續在美國、台灣、大陸等地,完成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臨床試驗的新藥,該藥物證實可以消滅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鏈球菌」(MRSA)等頑強細菌。
事實上,永豐餘轉投資的新藥公司除了太景,還包括台微體,和備受矚目的基亞等公司,其中太景、基亞都已入選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台微體日前也宣布,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SFDA認可,將經由綠色通道審批程序,若順利則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去年授權浙藥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臨床三期完成後的里程碑金約600萬美元,共1,400萬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將陸續進帳。若該藥物順利在大陸銷售,未來每年將可取得銷售額7%到11%不等的權利金,奈諾沙星每年可望為太景每年坐收3到6億元純益,最大受益者是永豐餘集團。
除了太景生技,永豐餘轉投資另一家生技公司台灣微脂體日前宣布,其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認可,將透過綠色通道審批程序,縮短臨床試驗流程,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生技是永豐餘集團持股逾三成的生技新藥公司,去年永豐餘集團大家長何壽川才和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聯袂宣布,奈諾沙星已授權給浙江醫藥,目前這項藥品在大陸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
許明珠昨晚自北京返台,她證實奈諾沙星將送件申請大陸食品藥物監管局(SFDA)的新藥查驗登記(NDA)。業界說明,新藥研發向來需歷經多年的臨床試驗,NDA程序為進入市場前的最後關卡。
除了大陸市場之外,業界認為,奈諾沙星向台灣衛生署送件時程應該也快了,若兩岸藥證申請順利,在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的光環下,明年即有望在大中華區上市,搶攻兩岸約50億元商機。
奈諾沙星是太景在2004年自寶鹼(P&G)藥廠,取得大中華地區及亞洲10國市場授權後,陸續在美國、台灣、大陸等地,完成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臨床試驗的新藥,該藥物證實可以消滅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鏈球菌」(MRSA)等頑強細菌。
事實上,永豐餘轉投資的新藥公司除了太景,還包括台微體,和備受矚目的基亞等公司,其中太景、基亞都已入選兩岸醫藥合作指標案件,台微體日前也宣布,抗癌藥物「立普帝康」已獲得SFDA認可,將經由綠色通道審批程序,若順利則有望提前上市。
太景去年授權浙藥取得授權金800萬美元,臨床三期完成後的里程碑金約600萬美元,共1,400萬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將陸續進帳。若該藥物順利在大陸銷售,未來每年將可取得銷售額7%到11%不等的權利金,奈諾沙星每年可望為太景每年坐收3到6億元純益,最大受益者是永豐餘集團。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