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景生物科技公司新聞
已成為永豐餘集團旗下生技金雞母的太景生技,目前擁有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Burixafor(TG-0054),以及抗C肝病毒藥物TG-2349等三種新藥,其中,已進入三期臨床的奈諾沙星,預計2013年申請藥證上市,有機會成為ECFA下兩岸相互承認的1.1類新藥首例。
太景是國內發展最多創新藥(除植物藥)的公司,主導太景生技的執行長許明珠,早在1998年就認識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由於兩人理念契合,何壽川也在太景取得美國Arena授權的技術平台後,僅評估一個多月,就成為太景2000年成立時的大股東;且12年來不離不棄的支持,讓永豐餘成為國內少數願意長期支持生技產業的財團。
許明珠曾任羅氏藥廠癌症藥物研究部主任,她在1998年回台,主要是認為台灣大環境已經成熟,學術界累積的人才和產業界對生技產業也有很強投資意願,決定要鮭魚返鄉。
2000年底她與美國Arena公司接觸後,決定離開國衛院自行籌組太景生技,投入擅長的小分子藥物高速篩選技術,進行中樞神經、癌症及感染疾病新藥開發。
許明珠深厚的新藥開發經驗和嚴謹實在的做事態度,深得何壽川信賴,兩人對太景新藥開發的堅持,這一走來就是12年。何壽川認為,台灣在全球新藥發展上,不會缺席,他看好未來國內包括新藥、生物材料等生技產業,有機會「到處開花、繁花似景」。
目前太景研發的新藥中,最受矚目的奈諾沙星有機會被選為兩岸合作的「特例」,該新藥三期臨床試驗收案人數將有85%在大陸,15%在台灣,預計2012年底完成,2013年在大陸申請藥證,有機會在2014年拿到藥證上市。
除了奈諾沙星外,太景研發成功的幹細胞驅動劑已進入FDA臨床二期試驗。可望為腦中風、心肌梗塞、末肢缺血的病患帶來福音。至於另個一秘密武器的TG-2349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則已獲准進入美國FDA人體一期臨床試驗。
太景是國內發展最多創新藥(除植物藥)的公司,主導太景生技的執行長許明珠,早在1998年就認識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由於兩人理念契合,何壽川也在太景取得美國Arena授權的技術平台後,僅評估一個多月,就成為太景2000年成立時的大股東;且12年來不離不棄的支持,讓永豐餘成為國內少數願意長期支持生技產業的財團。
許明珠曾任羅氏藥廠癌症藥物研究部主任,她在1998年回台,主要是認為台灣大環境已經成熟,學術界累積的人才和產業界對生技產業也有很強投資意願,決定要鮭魚返鄉。
2000年底她與美國Arena公司接觸後,決定離開國衛院自行籌組太景生技,投入擅長的小分子藥物高速篩選技術,進行中樞神經、癌症及感染疾病新藥開發。
許明珠深厚的新藥開發經驗和嚴謹實在的做事態度,深得何壽川信賴,兩人對太景新藥開發的堅持,這一走來就是12年。何壽川認為,台灣在全球新藥發展上,不會缺席,他看好未來國內包括新藥、生物材料等生技產業,有機會「到處開花、繁花似景」。
目前太景研發的新藥中,最受矚目的奈諾沙星有機會被選為兩岸合作的「特例」,該新藥三期臨床試驗收案人數將有85%在大陸,15%在台灣,預計2012年底完成,2013年在大陸申請藥證,有機會在2014年拿到藥證上市。
除了奈諾沙星外,太景研發成功的幹細胞驅動劑已進入FDA臨床二期試驗。可望為腦中風、心肌梗塞、末肢缺血的病患帶來福音。至於另個一秘密武器的TG-2349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則已獲准進入美國FDA人體一期臨床試驗。
國內文化用紙大廠、已有88個年頭的永豐餘造紙公司,正式邁入轉型的新紀元!公司近日將最後一塊事業版圖,也是創始的家業-文化用紙事業部分割出去,永豐餘紙業將徹底轉型為控股公司,未來將更名為「永豐餘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在集團大家長何壽川的規劃下,永豐餘一直朝向控股公司的方向前進,憑藉其學者性格及強大的轉型信念,從2005年首次分割工業用紙,繼而消費品;而就在2006年,何壽川大膽地交棒永豐餘董事長給邱秀瑩,她不負使命,完成控股架構的最後一哩路。
3次分割 資產翻倍
透過分割三大事業群,文化用紙、工業用紙及消費品實業彼此獨立,資源各自活化;更有助於引進策略聯盟夥伴,壯大規模。這種架構讓永豐餘的營業範疇有效地從台灣延伸到亞洲地區,而三大事業及子公司總資產也從2004年至2011年擴增了近1倍,股東權益也成長約7成。
永豐餘的3次分割,歷經8年的時間,各事業體成功引進技術性互補的合作夥伴,工業用紙事業群與日本製紙(NPI)策略聯盟;文化用紙事業與中華紙漿垂直整合。此外,永豐餘也早已扮演「投資控股」角色,聚焦科技、生技等產業,例如E Ink元太科技、太景生技均為永豐餘轉投資的潛力事業。而面對天然資源不再充裕、油電漲聲大起,永豐餘也提出資源循環利用,除了斥資新台幣20億於久堂廠完成汽電共生設備,台東廠、清水廠的降低煤炭使用及節水,成效也是有目共睹。
永豐餘控股涵蓋「造紙」、「金融」、「科技」、「生技」等四大產業領域;不過,對於永豐餘轉型控股公司,資本市場似乎不埋單,「永豐餘」這三個字未來將代表什麼?控股後真正的投資方向又是什麼?永豐餘控股在各事業群及轉投資間,到底扮演何種角色?均成了永豐餘未來的發展課題。以下是永豐餘造紙董事長邱秀瑩的專訪紀要:
問:為何轉型為控股公司?對於營收、獲利會有直接挹注嗎?
答:轉型控股公司,架構只是一個配備條件。由於6年前永豐餘是BU的狀況,希望把本業、本質做好可引進外資,引進國際性的企業,但原本的永豐餘紙業是一個綜合體,資本龐大,各事業群無法引進對等夥伴,如今切割出來,各事業群可以提供更廣的平台,去結合對等的國際廠商,強化資源整合、提升規模效益。
控股公司是一個分階段完成的任務,永豐餘目前的股本166億元,每個子公司的股本,工紙100億、華紙125億、消費品事業股本約15至20億元,未來控股仍會直接參與經營紙業事業群,紙業本業一定會保留,而且會更大。我認為,傳統產業是很有價值的,只要加入新的研發、技術,是可以升級的。像是生物製漿,能節省三分之一的成本,而未來產品也希望從低毛利到高毛利,到脫胎換骨,兼具環保及節能效益,邁向永豐餘的新世紀。
布局鎖定前瞻產業
問:升格為控股公司後,會聚焦在那些產業?
答:未來會布局更具前瞻性的產業,像是生技、節能環保等。其實永豐餘長久以來對於環保、節能及生技產業最為關注,7年前我們就投資成立上智生技創投,持股約3成左右,會看其未來性才決定投資哪家公司。
由於產業脈動不同,永豐餘整個架構也很不同了,這是順勢而為,公司歷史雖然悠久,卻可以做得更好,創造第2個成長曲線。至於未來引進或併購的條件,會以雙方技術性可以互補為主,像是華紙,有造林、紙漿,雙方合作達到林漿紙一貫作業,絕對是加乘的效果。
問:永豐餘升格為控股公司,但資本市場似乎並不埋單,您個人看法如何?
答:未來希望把公司的本質做得有績效,不會隨著股票去起舞,因此還是著眼於長期的經營。每個子公司都有清楚的報表,資訊揭露會更透明,合併華紙,是我們先丟出去文化用紙事業群再併回來,未來應該是雙贏的局面。
問:切割的事業群會作IPO?有時程表嗎?
答:是的,每一個都會IPO,但沒有時程表,本次文化用紙事業群分割讓與中華紙漿,是「雙掛牌」的上市公司,也是雙贏的狀況,其它二個事業群的規劃,仍需進一步結合各事業群的發展策略及階段,再提出更具體的目標時程。
問:轉投資事業是否會增加持股?
答:大家較為熟悉的轉投資就是元太科技,而太景生技也是永豐餘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計劃下半年就要登錄興櫃。10年前我們就聚焦在生技這個領域,至於有人問元太為何可以度過危機還更上層樓,主要在於我們不以規模為最重要,而是以技術為主,而元太也展現了極大的韌性。
問:組織改造,最大的挑戰在哪裡?
答:把不同的人組合在一起一向都不容易,文化、觀念都需要磨合,這需要動用總管理處的機制。不過我們整合得不錯。
問:未來永豐餘這三個字將代表什麼?
答:永豐餘有88年的歷史,是一個品牌,具有價值、有商譽、有技術的代表。
大陸市場進入平穩期
問:您對於未來紙業景氣的看法如何?
答:大陸產能過去持續投資許多,今年釋出的新產能會告一個段落,產業會進入沈澱期,比較平穩,也由於新增產能減少,價格不會
在集團大家長何壽川的規劃下,永豐餘一直朝向控股公司的方向前進,憑藉其學者性格及強大的轉型信念,從2005年首次分割工業用紙,繼而消費品;而就在2006年,何壽川大膽地交棒永豐餘董事長給邱秀瑩,她不負使命,完成控股架構的最後一哩路。
3次分割 資產翻倍
透過分割三大事業群,文化用紙、工業用紙及消費品實業彼此獨立,資源各自活化;更有助於引進策略聯盟夥伴,壯大規模。這種架構讓永豐餘的營業範疇有效地從台灣延伸到亞洲地區,而三大事業及子公司總資產也從2004年至2011年擴增了近1倍,股東權益也成長約7成。
永豐餘的3次分割,歷經8年的時間,各事業體成功引進技術性互補的合作夥伴,工業用紙事業群與日本製紙(NPI)策略聯盟;文化用紙事業與中華紙漿垂直整合。此外,永豐餘也早已扮演「投資控股」角色,聚焦科技、生技等產業,例如E Ink元太科技、太景生技均為永豐餘轉投資的潛力事業。而面對天然資源不再充裕、油電漲聲大起,永豐餘也提出資源循環利用,除了斥資新台幣20億於久堂廠完成汽電共生設備,台東廠、清水廠的降低煤炭使用及節水,成效也是有目共睹。
永豐餘控股涵蓋「造紙」、「金融」、「科技」、「生技」等四大產業領域;不過,對於永豐餘轉型控股公司,資本市場似乎不埋單,「永豐餘」這三個字未來將代表什麼?控股後真正的投資方向又是什麼?永豐餘控股在各事業群及轉投資間,到底扮演何種角色?均成了永豐餘未來的發展課題。以下是永豐餘造紙董事長邱秀瑩的專訪紀要:
問:為何轉型為控股公司?對於營收、獲利會有直接挹注嗎?
答:轉型控股公司,架構只是一個配備條件。由於6年前永豐餘是BU的狀況,希望把本業、本質做好可引進外資,引進國際性的企業,但原本的永豐餘紙業是一個綜合體,資本龐大,各事業群無法引進對等夥伴,如今切割出來,各事業群可以提供更廣的平台,去結合對等的國際廠商,強化資源整合、提升規模效益。
控股公司是一個分階段完成的任務,永豐餘目前的股本166億元,每個子公司的股本,工紙100億、華紙125億、消費品事業股本約15至20億元,未來控股仍會直接參與經營紙業事業群,紙業本業一定會保留,而且會更大。我認為,傳統產業是很有價值的,只要加入新的研發、技術,是可以升級的。像是生物製漿,能節省三分之一的成本,而未來產品也希望從低毛利到高毛利,到脫胎換骨,兼具環保及節能效益,邁向永豐餘的新世紀。
布局鎖定前瞻產業
問:升格為控股公司後,會聚焦在那些產業?
答:未來會布局更具前瞻性的產業,像是生技、節能環保等。其實永豐餘長久以來對於環保、節能及生技產業最為關注,7年前我們就投資成立上智生技創投,持股約3成左右,會看其未來性才決定投資哪家公司。
由於產業脈動不同,永豐餘整個架構也很不同了,這是順勢而為,公司歷史雖然悠久,卻可以做得更好,創造第2個成長曲線。至於未來引進或併購的條件,會以雙方技術性可以互補為主,像是華紙,有造林、紙漿,雙方合作達到林漿紙一貫作業,絕對是加乘的效果。
問:永豐餘升格為控股公司,但資本市場似乎並不埋單,您個人看法如何?
答:未來希望把公司的本質做得有績效,不會隨著股票去起舞,因此還是著眼於長期的經營。每個子公司都有清楚的報表,資訊揭露會更透明,合併華紙,是我們先丟出去文化用紙事業群再併回來,未來應該是雙贏的局面。
問:切割的事業群會作IPO?有時程表嗎?
答:是的,每一個都會IPO,但沒有時程表,本次文化用紙事業群分割讓與中華紙漿,是「雙掛牌」的上市公司,也是雙贏的狀況,其它二個事業群的規劃,仍需進一步結合各事業群的發展策略及階段,再提出更具體的目標時程。
問:轉投資事業是否會增加持股?
答:大家較為熟悉的轉投資就是元太科技,而太景生技也是永豐餘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計劃下半年就要登錄興櫃。10年前我們就聚焦在生技這個領域,至於有人問元太為何可以度過危機還更上層樓,主要在於我們不以規模為最重要,而是以技術為主,而元太也展現了極大的韌性。
問:組織改造,最大的挑戰在哪裡?
答:把不同的人組合在一起一向都不容易,文化、觀念都需要磨合,這需要動用總管理處的機制。不過我們整合得不錯。
問:未來永豐餘這三個字將代表什麼?
答:永豐餘有88年的歷史,是一個品牌,具有價值、有商譽、有技術的代表。
大陸市場進入平穩期
問:您對於未來紙業景氣的看法如何?
答:大陸產能過去持續投資許多,今年釋出的新產能會告一個段落,產業會進入沈澱期,比較平穩,也由於新增產能減少,價格不會
國內新藥授權利多頻傳,提高台灣生技新藥產業在國際的能見度,產業界也逐步走出不同的發展之路,除以往主流完成臨床二、三期後尋求授權或策略合作外,也有廠商規劃將獨立完成人體臨床試驗,並自力申請藥證,成為真正「Made in Taiwan」的新藥,群聚效應儼然成型。
台灣發展新藥不算是一條順遂的路,主要的挑戰包括相關廠商資本規模較小、欠缺足夠的內需市場及缺乏法規市場的行銷通路,因而多數廠商多在完成臨床一、二期後,尋求國際授權或合作,一方面取得下階段臨床試驗的資金,未來也將依照不同的階段時程(Milestone),收取一定比例的權利金。
據業界統計,目前全球有能力完成新藥研發的國家不超過十家,而台灣新藥蓬勃發展也是近三年的事,較為人熟知的關鍵里程碑包括永豐餘(1907)集團下的新藥廠太景生技2010年10月將抗生素新藥奈諾沙星(Nemonoxacin)授權給國際知名藥廠WC;台灣醣聯大腸癌用藥也授權日本大塚製藥,未來可依合約收取2億美元的授權金及未來新藥銷售拆帳。
而點燃市場此波對新藥廠的關愛,當屬去年5月智擎(4162)則將癌症用藥PEP02授權給美商Merrimack,除已有第一筆1千萬美元前金外,未來還將依據臨床試驗至新藥上市的不同進度,總計將認列2.2億美元收入,創下國內生技藥廠對外授權金額的新高,上市後還可根據銷售額拆帳。
而目前手中有新藥完成階段進度、等待授權的新藥廠不少,法人點名今年可望見到的包括台微體(4152)、中裕新藥(4147)等,其中中裕後腺愛滋病新藥TMB355已完成FDA臨床二期,正尋求授權合作。而台微體與安成藥業合作的專利學名藥Doxisome也已通過美國Bio IND,今年國際授權可期。
值得留意的是,除尋求國際授權外,也有廠商靠自立完成臨床一至三期,並申請藥證。該等代表商為美國OPTIMER(浩鼎)創辦人張念慈領軍的浩鼎生技,目前手中癌症標靶藥物OPT-822,進度最快的乳癌適應症人體美、台同步臨床二期已近尾聲,內部規劃將自行完成臨床三期,新藥力拼兩年上市,成為正港「Made in Taiwan」的新藥,並讓台灣成為全球「唯十」以內有能力完成新藥上市的國家之一。
業者也指出,國內生技新藥利多頻傳,確實有助產業籌資及尋求國際夥伴,不過,台灣更需要引進美國那斯達克完整的新藥股定價模式,如帳上Pipeline產品隱含價值折現回推等,如此一來,才能避免走向2004-2006年間美國生技股暴漲暴跌後的人氣盡失,讓產業發展更趨健康。
台灣發展新藥不算是一條順遂的路,主要的挑戰包括相關廠商資本規模較小、欠缺足夠的內需市場及缺乏法規市場的行銷通路,因而多數廠商多在完成臨床一、二期後,尋求國際授權或合作,一方面取得下階段臨床試驗的資金,未來也將依照不同的階段時程(Milestone),收取一定比例的權利金。
據業界統計,目前全球有能力完成新藥研發的國家不超過十家,而台灣新藥蓬勃發展也是近三年的事,較為人熟知的關鍵里程碑包括永豐餘(1907)集團下的新藥廠太景生技2010年10月將抗生素新藥奈諾沙星(Nemonoxacin)授權給國際知名藥廠WC;台灣醣聯大腸癌用藥也授權日本大塚製藥,未來可依合約收取2億美元的授權金及未來新藥銷售拆帳。
而點燃市場此波對新藥廠的關愛,當屬去年5月智擎(4162)則將癌症用藥PEP02授權給美商Merrimack,除已有第一筆1千萬美元前金外,未來還將依據臨床試驗至新藥上市的不同進度,總計將認列2.2億美元收入,創下國內生技藥廠對外授權金額的新高,上市後還可根據銷售額拆帳。
而目前手中有新藥完成階段進度、等待授權的新藥廠不少,法人點名今年可望見到的包括台微體(4152)、中裕新藥(4147)等,其中中裕後腺愛滋病新藥TMB355已完成FDA臨床二期,正尋求授權合作。而台微體與安成藥業合作的專利學名藥Doxisome也已通過美國Bio IND,今年國際授權可期。
值得留意的是,除尋求國際授權外,也有廠商靠自立完成臨床一至三期,並申請藥證。該等代表商為美國OPTIMER(浩鼎)創辦人張念慈領軍的浩鼎生技,目前手中癌症標靶藥物OPT-822,進度最快的乳癌適應症人體美、台同步臨床二期已近尾聲,內部規劃將自行完成臨床三期,新藥力拼兩年上市,成為正港「Made in Taiwan」的新藥,並讓台灣成為全球「唯十」以內有能力完成新藥上市的國家之一。
業者也指出,國內生技新藥利多頻傳,確實有助產業籌資及尋求國際夥伴,不過,台灣更需要引進美國那斯達克完整的新藥股定價模式,如帳上Pipeline產品隱含價值折現回推等,如此一來,才能避免走向2004-2006年間美國生技股暴漲暴跌後的人氣盡失,讓產業發展更趨健康。
十二五規劃 創新藥物利基大 未來5年將創造4兆人民幣商機,吸引太景、基亞、世基、國光等爭相卡位
中國十二五規劃,預計未來五年中,透過生物醫藥的帶動,中國的醫藥工業將創造4兆人民幣商機,其中並以創新藥、疫苗和高階診斷等產品列為重點扶持產業下,也吸引太景、基亞、世基、國光生技等公司爭相卡位,創造利基。
據了解,在生醫產業已成未來主流產業下,十二五規劃中,大陸生物醫藥產業將由中央財政扶持資金超過400億,而五年中預計醫藥工業產業每年最低將以成長20%為目標。
而在發展重心上,則以五大子領域為生物醫藥研究重點。包括:(1)研製創新藥物,改造藥物大品種,完善新藥創制與中藥現代化技術平台。(2)研製新型診斷試劑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愛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的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3)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製治療性疫苗和抗體藥物。(4)研製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在一體化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等高端產品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體外診斷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5)突破一批生物醫用材料前沿高端產品,開展一批主要依賴進口的高值替代產品研發,創制一批量大面廣的生物醫用材料。
因此未來高端創新藥、針對大病種疫苗和診斷試劑、治療性疫苗和抗體、高端體外診斷系統、高端生物醫用材料等將有望成為政策極力推動方向。
中天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新藥開發已是趨勢,預期2020年中國的醫藥消費將佔全球20%,龐大醫藥市場將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大陸上千家的學名藥廠,競爭就很激烈,國內藥廠若以學名藥進軍中國,很快會被淘汰,更何況中國也積極以發展新藥為策略,因此,投入創新藥研發才有利基。
中國十二五規劃,預計未來五年中,透過生物醫藥的帶動,中國的醫藥工業將創造4兆人民幣商機,其中並以創新藥、疫苗和高階診斷等產品列為重點扶持產業下,也吸引太景、基亞、世基、國光生技等公司爭相卡位,創造利基。
據了解,在生醫產業已成未來主流產業下,十二五規劃中,大陸生物醫藥產業將由中央財政扶持資金超過400億,而五年中預計醫藥工業產業每年最低將以成長20%為目標。
而在發展重心上,則以五大子領域為生物醫藥研究重點。包括:(1)研製創新藥物,改造藥物大品種,完善新藥創制與中藥現代化技術平台。(2)研製新型診斷試劑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愛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的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3)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製治療性疫苗和抗體藥物。(4)研製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在一體化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等高端產品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體外診斷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5)突破一批生物醫用材料前沿高端產品,開展一批主要依賴進口的高值替代產品研發,創制一批量大面廣的生物醫用材料。
因此未來高端創新藥、針對大病種疫苗和診斷試劑、治療性疫苗和抗體、高端體外診斷系統、高端生物醫用材料等將有望成為政策極力推動方向。
中天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新藥開發已是趨勢,預期2020年中國的醫藥消費將佔全球20%,龐大醫藥市場將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大陸上千家的學名藥廠,競爭就很激烈,國內藥廠若以學名藥進軍中國,很快會被淘汰,更何況中國也積極以發展新藥為策略,因此,投入創新藥研發才有利基。
兩岸醫藥品研發合作研討會將於13日召開,大陸方面將由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及藥監局副局長吳湞率團來台,業界預期,此將是針對去年底簽署的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洽商進一步的施行細節,其中兩岸共同研發新藥、醫材及建立共同臨床認定標準及建立特例成功模式,最受市場期待。
去年12月召開的第六次江陳會正式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並於今年6月26日生效,該協議已確認兩岸將在符合國際公認標準,如ICH、GHTF等標準原則下,推動技術標準及規範的調和化,並以此為基礎,進行醫藥品檢驗、查驗登記及生產管理規範(GMP)檢查合作,以期逐步採用彼此的檢驗成果,縮短藥品及醫材相互上市時間,並減少重複試驗。
新藥業者分析,該合作協議已確認在國際公認標準下,推動臨床試驗的相互承認,只是相關施行細則遲遲未公布,預期此次由大陸衛生部及藥監局高層率團,將討論相關細節,期望能讓業界有法可循。
據業者透露,兩岸目前可能先以「特例」方式,逐步推動臨床數據的相互承認,其中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已確定生物醫藥研發重點將由仿製藥(學名藥)轉向新藥,因而新藥臨床的相互承認可望成為優先選項之一。
目前有機會循該協議模式、推動臨床數據相互承認的太景生技,旗下的新型抗生素奈諾沙星屬中國的1.1類新藥,日前已取得全球獨家研發、銷售及授權的權利,目前也將於兩岸共同推動三期臨床。據規劃,三期臨床逾500名收案中,將有85%在中國進行,15%在台灣試驗,預計明年底完成,2013年在中國申請藥證後,期望循ECFA管道,同步取得台灣藥證。
不過,業者也坦言,在國際認同標準下,臨床試驗仍有相關細節有待確認,包括臨床試驗醫院是否需取得雙邊藥監主管機關認可、數據承認的技術問題等,都有待實務推動後進一步協商。
法人也評估,若特例能建立成功模式,已規劃推動兩岸新藥上市的東洋(4105)、中天(4128)、杏輝(1734)等,也有機會受惠,縮短新藥上市時間及經費投入,並有機會吸引國際藥廠將台灣作為新藥研發的試點站,進而複製至大中華市場。
去年12月召開的第六次江陳會正式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並於今年6月26日生效,該協議已確認兩岸將在符合國際公認標準,如ICH、GHTF等標準原則下,推動技術標準及規範的調和化,並以此為基礎,進行醫藥品檢驗、查驗登記及生產管理規範(GMP)檢查合作,以期逐步採用彼此的檢驗成果,縮短藥品及醫材相互上市時間,並減少重複試驗。
新藥業者分析,該合作協議已確認在國際公認標準下,推動臨床試驗的相互承認,只是相關施行細則遲遲未公布,預期此次由大陸衛生部及藥監局高層率團,將討論相關細節,期望能讓業界有法可循。
據業者透露,兩岸目前可能先以「特例」方式,逐步推動臨床數據的相互承認,其中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已確定生物醫藥研發重點將由仿製藥(學名藥)轉向新藥,因而新藥臨床的相互承認可望成為優先選項之一。
目前有機會循該協議模式、推動臨床數據相互承認的太景生技,旗下的新型抗生素奈諾沙星屬中國的1.1類新藥,日前已取得全球獨家研發、銷售及授權的權利,目前也將於兩岸共同推動三期臨床。據規劃,三期臨床逾500名收案中,將有85%在中國進行,15%在台灣試驗,預計明年底完成,2013年在中國申請藥證後,期望循ECFA管道,同步取得台灣藥證。
不過,業者也坦言,在國際認同標準下,臨床試驗仍有相關細節有待確認,包括臨床試驗醫院是否需取得雙邊藥監主管機關認可、數據承認的技術問題等,都有待實務推動後進一步協商。
法人也評估,若特例能建立成功模式,已規劃推動兩岸新藥上市的東洋(4105)、中天(4128)、杏輝(1734)等,也有機會受惠,縮短新藥上市時間及經費投入,並有機會吸引國際藥廠將台灣作為新藥研發的試點站,進而複製至大中華市場。
太景生技為大中華區擁有最多小分子候選藥物進入美國FDA臨床試驗的醫藥公司。
目前更擁有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Burixafor(TG-0054),以及抗C肝病毒藥物TG-2349等三種新藥,這三種藥物可望能滿足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抗藥性病菌、幹細胞醫療等醫療領域的醫療需求,未來市場的潛力無限。
太景生物科技總經理暨執行長許明珠日前指出,經人體試驗結果證明,奈諾沙星不僅對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感染(DFI)有極佳療效,且安全性佳,也可用來治療抗藥性強、治療十分棘手的金黃葡萄球菌(MRSA)。根據IMS估計,其最高年銷售額,最高可望達到12億美元。她表示,奈諾沙星最快可望於2013年在大中華區上市。
此外,該公司研發成功之幹細胞驅動劑Burixafor則僅需注射一劑,即可誘引出骨髓內的幹細胞,修補壞死及老化的血管、骨組織、結締組織以及心臟,也可應用於癌症化療促敏與幹細胞移植等領域。
該驅動劑目前已進入臨床二期試驗。可望為腦中風、心肌梗塞、末肢缺血的病患帶來福音。
太景生物科技的另一秘密武器則為TG-2349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它具有強效廣譜性的優點,且每日僅需口服一次。將可解決棘手的C型肝炎病毒問題,未來三大藥物的上市將為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市場取得龐大商機。
目前更擁有抗生素奈諾沙星、幹細胞驅動劑Burixafor(TG-0054),以及抗C肝病毒藥物TG-2349等三種新藥,這三種藥物可望能滿足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抗藥性病菌、幹細胞醫療等醫療領域的醫療需求,未來市場的潛力無限。
太景生物科技總經理暨執行長許明珠日前指出,經人體試驗結果證明,奈諾沙星不僅對社區型肺炎與糖尿病足感染(DFI)有極佳療效,且安全性佳,也可用來治療抗藥性強、治療十分棘手的金黃葡萄球菌(MRSA)。根據IMS估計,其最高年銷售額,最高可望達到12億美元。她表示,奈諾沙星最快可望於2013年在大中華區上市。
此外,該公司研發成功之幹細胞驅動劑Burixafor則僅需注射一劑,即可誘引出骨髓內的幹細胞,修補壞死及老化的血管、骨組織、結締組織以及心臟,也可應用於癌症化療促敏與幹細胞移植等領域。
該驅動劑目前已進入臨床二期試驗。可望為腦中風、心肌梗塞、末肢缺血的病患帶來福音。
太景生物科技的另一秘密武器則為TG-2349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它具有強效廣譜性的優點,且每日僅需口服一次。將可解決棘手的C型肝炎病毒問題,未來三大藥物的上市將為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市場取得龐大商機。
「2011年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 Taiwan」,將於今(21)日至24日假台北世貿一館隆重展出。
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執行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今年將以「黃金十年-開拓生技新時代」作為展出主軸,讓參觀民眾能更瞭解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推動政策與成果。
經濟部工業局精心設計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設於台北世貿1館B區,全館展區分別規劃成(1)政府政策區;(2)生技產業發展教育廣宣展示區;(3)國內生技企業區;(4)國外生技企業區;(5)公共休息暨洽談區,以及可供表演的主舞台。
國內生技企業區的參與廠商,今年計有來自於生技醫藥、生技服務、醫療器材三大類別,共有21家國內生技企業參與展出。包括:懷特生技新藥、美吾華、牙堡生技、太景生物科技、中裕新藥、旺北科技、華肝基因、安克生醫、醫睿醫藥科技、亞比多生技發展有限公司、藥華醫藥、中天生技、泉盛生技、合一生技、合一生機園、保生國際生醫、台灣東洋藥品工業、遠東生技、全新生醫、南光化學製藥與麥德凱生技。
此外,為促進產業國際交流,主題館特別設立國外生技企業展示區,邀請來自美國、荷蘭、日本、新加坡、印度、加拿大辦事處、紐西蘭辦事處等10家參與展出,展示國際生技產業發展概況。
特別設計的公共休息暨洽談區,將促使國內、外的生技企業進行多方交流,誘發合作商機,協助國內生技業者拓展國際市場。
2011年台灣生技月「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將透過台灣產業整體政策與發展現況的呈現,結合國內外生技企業的共同展示,向社會大眾與國內外業界展現我國推動生技產業的政策與成果,增進國人對生技產業的瞭解。
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執行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今年將以「黃金十年-開拓生技新時代」作為展出主軸,讓參觀民眾能更瞭解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推動政策與成果。
經濟部工業局精心設計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設於台北世貿1館B區,全館展區分別規劃成(1)政府政策區;(2)生技產業發展教育廣宣展示區;(3)國內生技企業區;(4)國外生技企業區;(5)公共休息暨洽談區,以及可供表演的主舞台。
國內生技企業區的參與廠商,今年計有來自於生技醫藥、生技服務、醫療器材三大類別,共有21家國內生技企業參與展出。包括:懷特生技新藥、美吾華、牙堡生技、太景生物科技、中裕新藥、旺北科技、華肝基因、安克生醫、醫睿醫藥科技、亞比多生技發展有限公司、藥華醫藥、中天生技、泉盛生技、合一生技、合一生機園、保生國際生醫、台灣東洋藥品工業、遠東生技、全新生醫、南光化學製藥與麥德凱生技。
此外,為促進產業國際交流,主題館特別設立國外生技企業展示區,邀請來自美國、荷蘭、日本、新加坡、印度、加拿大辦事處、紐西蘭辦事處等10家參與展出,展示國際生技產業發展概況。
特別設計的公共休息暨洽談區,將促使國內、外的生技企業進行多方交流,誘發合作商機,協助國內生技業者拓展國際市場。
2011年台灣生技月「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將透過台灣產業整體政策與發展現況的呈現,結合國內外生技企業的共同展示,向社會大眾與國內外業界展現我國推動生技產業的政策與成果,增進國人對生技產業的瞭解。
永豐餘(1907)旗下太景生技繼奈諾沙星抗生素新藥2013年有機會在兩岸上市外,積極研發中的幹細胞驅動劑TG-0054,也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加上C型肝炎新藥也拿到一期臨床許可,執行長許明珠表示,在營運逐步明朗下,太景也規劃希望在2年內上市掛牌。
許明珠表示,幹細胞醫療研究堪稱是目前最熱門的醫療領域之一。太景的TG-0054為一幹細胞驅動劑。臨床前試驗證明,其具有應用於心肌梗塞、末端缺血與腦中風等病症上的潛力。目前已進入FDA二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進入底可完成二期試驗,而台灣今年底前可完成二期臨床。
許明珠指出,人體的幹細胞表面有一個蛋白質的受體叫CXCR4,幹細胞藏在骨髓裡,是因為骨髓內的骨細胞,有很多CXCR4受質叫SDF-1,供幹細胞吸附下。太景設計TG-0054化合物來打斷這個吸附作用,將骨髓內幹細胞趕到侖的循環血。這些趕出來的幹細胞,能到因血管阻塞而受損的心臟、腦進行修復。只需打一針TG-0054,不需進行骨髓穿刺,而且病情一出現,即能即時進行,不需要在體外培養來繁殖,更沒有排斥移植幹細胞的困難後遺症。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心肌梗塞死亡人數有750萬人,光是美國每年就有110萬個心肌梗塞病人,還有54萬例年出血性中風病人,此外,在美國約有800至1200萬下肢嚴重缺血性病人,其中,有超過75萬人處於需進行截肢的高危險群,因此,太景的TG-0054未來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營運面逐步明朗的太景,用於治療社區型肺結核感染的奈諾沙星,除了已授權國際大藥廠Warner Chilcott(WC)外,保留兩岸專利權,在三期臨床效果頗佳下,預計2012年第二季可完成臨床,有機會在2013年拿到1.1類新藥藥證上市。
許明珠表示,除奈諾沙星外和TG-0054外,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TG-2349也進入美國FDA一期臨床,TG-0054和TG-2349,亦都將循沙諾沙星來模式開發,並在兩岸同步進行三期臨床,爭取在中國市場提早上市。
許明珠表示,幹細胞醫療研究堪稱是目前最熱門的醫療領域之一。太景的TG-0054為一幹細胞驅動劑。臨床前試驗證明,其具有應用於心肌梗塞、末端缺血與腦中風等病症上的潛力。目前已進入FDA二期臨床試驗,預計今年進入底可完成二期試驗,而台灣今年底前可完成二期臨床。
許明珠指出,人體的幹細胞表面有一個蛋白質的受體叫CXCR4,幹細胞藏在骨髓裡,是因為骨髓內的骨細胞,有很多CXCR4受質叫SDF-1,供幹細胞吸附下。太景設計TG-0054化合物來打斷這個吸附作用,將骨髓內幹細胞趕到侖的循環血。這些趕出來的幹細胞,能到因血管阻塞而受損的心臟、腦進行修復。只需打一針TG-0054,不需進行骨髓穿刺,而且病情一出現,即能即時進行,不需要在體外培養來繁殖,更沒有排斥移植幹細胞的困難後遺症。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心肌梗塞死亡人數有750萬人,光是美國每年就有110萬個心肌梗塞病人,還有54萬例年出血性中風病人,此外,在美國約有800至1200萬下肢嚴重缺血性病人,其中,有超過75萬人處於需進行截肢的高危險群,因此,太景的TG-0054未來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營運面逐步明朗的太景,用於治療社區型肺結核感染的奈諾沙星,除了已授權國際大藥廠Warner Chilcott(WC)外,保留兩岸專利權,在三期臨床效果頗佳下,預計2012年第二季可完成臨床,有機會在2013年拿到1.1類新藥藥證上市。
許明珠表示,除奈諾沙星外和TG-0054外,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TG-2349也進入美國FDA一期臨床,TG-0054和TG-2349,亦都將循沙諾沙星來模式開發,並在兩岸同步進行三期臨床,爭取在中國市場提早上市。
幹細胞治療可望成為21世紀醫學最重要突破,吸引生醫廠商
爭相卡位,起步最快的太景為血癌病人自體移植的新藥TG-0054
已進入FDA臨床二期,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則與加捷科技合
資成立上海宣捷,跨足毛囊幹細胞研究。
另外,生寶、美吾華集團的芽堡、尖端、再生緣等公司亦都
積極投入此領域。
太景生物科技營運副總經理薛博仁表示,幹細胞具有分化可
塑性、修復等功能,運用幹細胞治療可以讓身體再生,達到治療
目的,目前一些醫學上難以治療例如心肌梗塞、中風及血管缺血
壞死等疾病,可望獲得治療,因此,幹細胞治療被認為將再為人
類平均壽命延長推進。
由於幹細胞產業前景看好,近10年國內臍帶血公司應運而生
,新生兒臍帶血儲存,為未來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帶來不少曙光
,表現最積極的生寶,營運觸角也從台灣延伸至香港和美國等,
董事長章修綱計畫5年內打造生寶成為美國前3大臍帶血銀行。
另外,訊聯則繼2010年7月與印度第2大臍帶血公司StemOne
Biologicals結盟,第一階段將先以臍帶間質幹細胞技術移轉及臨床
實驗為主,第二階段不排除合力搶進印度市場後,去年11月也與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合資成立「廣州訊聯生技」,資本額6千
萬人民幣,訊聯以持股66.7%握主導權,並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
商轉。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表示,中國的臍帶血商機驚人,廣州訊聯
將以台灣的發展模式,結合臍帶血、臍帶及牙齒等多元幹細胞儲
存業務,進行全方位的布局。
由於幹細胞相關技術已逐步進入商業化運用,國內生醫廠也
正開發及提供體細胞治療、自體幹細胞體外培養,及體外脂肪儲
存等服務。幹細胞產業也由過去僅提供臍帶血儲存,延伸到目前
已以再生醫學及儲存技術為基礎,衍生各式各樣的細胞分離儲存
服務,如臍帶間質幹細胞、毛囊間質幹細胞、乳牙幹細胞、成人
周邊血、自體脂肪幹細胞等,像再生緣即投入血液幹細胞體外增
生,而訊聯也投入成人周邊血儲存,而由加捷投資的大展則相當
專注於毛囊間質幹細胞儲存。
另外,亦有不少生醫廠商亦跨足包括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及
儲存服務、相關細胞製劑產品的開發等領域,多家從事幹細胞、
臍帶血服務的廠商,積極與醫院及國內外研究單位合作幹細胞移
植技術開發,血液幹細胞體外增生,並進行臨床細胞免疫治療,
如成體幹細胞及胚芽幹細胞的療法與技術的研究。
加捷總經理、大展幹細胞生技董事長鍾祥鳳表示,毛囊間質
幹細胞存在毛囊中,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不斷增殖或多向分
化潛能的間質幹細胞,可依不同條件分化為軟骨、脂肪、神經與
皮膚細胞。由於毛囊間質幹細胞質量遠優於骨髓幹細胞質量,其
優勢具有數量多、及時性高、來源容易、分化力強、無排斥性、
免疫耐受性強等6大優點,當需要移植使用時,僅需從自己後頸部
毛髮取得豐富毛囊間質幹細胞,不需要做H LA Typing(人類白血
球組織抗原相容試驗),也不擔心免疫排斥問題,更不用費時等
待配對,發展前景相當看好。
爭相卡位,起步最快的太景為血癌病人自體移植的新藥TG-0054
已進入FDA臨床二期,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則與加捷科技合
資成立上海宣捷,跨足毛囊幹細胞研究。
另外,生寶、美吾華集團的芽堡、尖端、再生緣等公司亦都
積極投入此領域。
太景生物科技營運副總經理薛博仁表示,幹細胞具有分化可
塑性、修復等功能,運用幹細胞治療可以讓身體再生,達到治療
目的,目前一些醫學上難以治療例如心肌梗塞、中風及血管缺血
壞死等疾病,可望獲得治療,因此,幹細胞治療被認為將再為人
類平均壽命延長推進。
由於幹細胞產業前景看好,近10年國內臍帶血公司應運而生
,新生兒臍帶血儲存,為未來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帶來不少曙光
,表現最積極的生寶,營運觸角也從台灣延伸至香港和美國等,
董事長章修綱計畫5年內打造生寶成為美國前3大臍帶血銀行。
另外,訊聯則繼2010年7月與印度第2大臍帶血公司StemOne
Biologicals結盟,第一階段將先以臍帶間質幹細胞技術移轉及臨床
實驗為主,第二階段不排除合力搶進印度市場後,去年11月也與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合資成立「廣州訊聯生技」,資本額6千
萬人民幣,訊聯以持股66.7%握主導權,並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
商轉。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表示,中國的臍帶血商機驚人,廣州訊聯
將以台灣的發展模式,結合臍帶血、臍帶及牙齒等多元幹細胞儲
存業務,進行全方位的布局。
由於幹細胞相關技術已逐步進入商業化運用,國內生醫廠也
正開發及提供體細胞治療、自體幹細胞體外培養,及體外脂肪儲
存等服務。幹細胞產業也由過去僅提供臍帶血儲存,延伸到目前
已以再生醫學及儲存技術為基礎,衍生各式各樣的細胞分離儲存
服務,如臍帶間質幹細胞、毛囊間質幹細胞、乳牙幹細胞、成人
周邊血、自體脂肪幹細胞等,像再生緣即投入血液幹細胞體外增
生,而訊聯也投入成人周邊血儲存,而由加捷投資的大展則相當
專注於毛囊間質幹細胞儲存。
另外,亦有不少生醫廠商亦跨足包括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及
儲存服務、相關細胞製劑產品的開發等領域,多家從事幹細胞、
臍帶血服務的廠商,積極與醫院及國內外研究單位合作幹細胞移
植技術開發,血液幹細胞體外增生,並進行臨床細胞免疫治療,
如成體幹細胞及胚芽幹細胞的療法與技術的研究。
加捷總經理、大展幹細胞生技董事長鍾祥鳳表示,毛囊間質
幹細胞存在毛囊中,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不斷增殖或多向分
化潛能的間質幹細胞,可依不同條件分化為軟骨、脂肪、神經與
皮膚細胞。由於毛囊間質幹細胞質量遠優於骨髓幹細胞質量,其
優勢具有數量多、及時性高、來源容易、分化力強、無排斥性、
免疫耐受性強等6大優點,當需要移植使用時,僅需從自己後頸部
毛髮取得豐富毛囊間質幹細胞,不需要做H LA Typing(人類白血
球組織抗原相容試驗),也不擔心免疫排斥問題,更不用費時等
待配對,發展前景相當看好。
兩岸透過第六次江陳會簽署醫藥協議後,國內受惠生技公司浮上檯面。
永豐餘(1907)轉投資太景生技董事長暨執行長許明珠昨(22)日表示,該公司發展的新藥,大陸上市時間可比歐美領先五年。
太景目前是登記海外生技公司,該公司今年10月曾宣布,已與國際藥廠Warner Chilcott簽署抗生素新藥「奈諾沙星」歐美的開發及銷售授權協議,簽約金高達上千萬美元,並預計明年針對中國市場,授權給全球前五大藥廠生產新藥。
許明珠表示,太景發展的新藥,都是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為標準,並經過FDA許可後進行一到三期人體試驗,但若在大陸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其時間可比美國縮短兩年時間。
此外,許明珠也解釋,一般新藥在通過美國上市許可後,若想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估計也要花三年時間進行銜接性臨床試驗,太景從2005年就開始布局中國,預估第一項上市的新藥「奈諾沙星」,在中國上市時間可望比歐美市場快五年。
永豐餘(1907)轉投資太景生技董事長暨執行長許明珠昨(22)日表示,該公司發展的新藥,大陸上市時間可比歐美領先五年。
太景目前是登記海外生技公司,該公司今年10月曾宣布,已與國際藥廠Warner Chilcott簽署抗生素新藥「奈諾沙星」歐美的開發及銷售授權協議,簽約金高達上千萬美元,並預計明年針對中國市場,授權給全球前五大藥廠生產新藥。
許明珠表示,太景發展的新藥,都是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為標準,並經過FDA許可後進行一到三期人體試驗,但若在大陸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其時間可比美國縮短兩年時間。
此外,許明珠也解釋,一般新藥在通過美國上市許可後,若想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估計也要花三年時間進行銜接性臨床試驗,太景從2005年就開始布局中國,預估第一項上市的新藥「奈諾沙星」,在中國上市時間可望比歐美市場快五年。
中國的1.1類新藥制定,主要是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做過的、願意拿到中國進行臨床研發的新藥,中國所給予的優惠機制。
過去中國對藥品生產並沒有嚴格規範,學名藥參差不齊,藥廠高達上萬家,即使到現在都還有3千多家藥廠。2003∼2004年時,中國鼓勵藥廠進行創新藥研發,設立1.1類新藥機制,除了讓1.1類新藥有所謂的「Green Channel」,亦即臨床試驗完成後送件審理期不超過一年,且未來在新藥上市後,在藥價制定也預留空間,也就是藥廠可以研發費用成本列入考量,讓1.1 類新藥享受較高的藥價,保障藥廠利潤。
以太景的奈諾沙星為例,由於是以1.1類新藥的申請,因此,在完成三期臨床後,大陸藥監局將要在時間內審查,若以平均期間6個月至1年估算,奈諾沙星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三期送審後,最快奈2012 年底、2013年初新藥可望上市。
過去中國對藥品生產並沒有嚴格規範,學名藥參差不齊,藥廠高達上萬家,即使到現在都還有3千多家藥廠。2003∼2004年時,中國鼓勵藥廠進行創新藥研發,設立1.1類新藥機制,除了讓1.1類新藥有所謂的「Green Channel」,亦即臨床試驗完成後送件審理期不超過一年,且未來在新藥上市後,在藥價制定也預留空間,也就是藥廠可以研發費用成本列入考量,讓1.1 類新藥享受較高的藥價,保障藥廠利潤。
以太景的奈諾沙星為例,由於是以1.1類新藥的申請,因此,在完成三期臨床後,大陸藥監局將要在時間內審查,若以平均期間6個月至1年估算,奈諾沙星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三期送審後,最快奈2012 年底、2013年初新藥可望上市。
兩岸簽訂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永豐餘(1907)旗下太景生技成最大贏家。執行長許明珠表示,該協議簽署,有助於太景的新藥提前5年上市,腳步最快的奈諾沙星預計2012年上半年完成後,可同步在兩岸完成三期臨床,並提出新藥證申請。
法人圈認為,奈諾沙星最快2012年底、2013年初可望上市,有機會同步拿下台灣、大陸第一張小分子新藥藥證,指標意義濃厚,將吸引國際大廠跟進策略聯盟。
許明珠指出,江陳會簽署的醫藥衛生協議,要求新藥開發以最嚴格的ICH GCP標準進行,不僅逐步認可台灣已經完成的臨床試驗結果,讓台灣廠商得以縮短時間及經費,凸顯台灣新藥研發的地位,也讓台灣藥廠有機會成為歐美日等國際藥廠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夥伴。
許明珠以太景的新藥為例指出,奈諾沙星除了在美國進行FDA臨床外,也自2005年起,在中國進行1.1類新藥的一、二期臨床試驗,今年已進入三期臨床,預計中國將收案440∼450個,台灣將收案80∼1 00個,2012年上半年完成三期臨床後,將同步送審兩岸主管機關。
許明珠表示,兩岸協議醫藥簽署後,太景新藥在台灣及美國與其他國家進行的人體試驗,可獲中國藥監局認可,若再利用當地人口眾多、收案快速及成本相對較低優勢,直接在中國進行第三期臨床,可縮短2年時間,若加上免做橋接試驗(bridging trial)時間,將可比歐美上市時間提前5年。
除奈諾沙星外,太景將乘勝追擊,目前排入研發時程的新藥尚包括幹細胞驅動劑TG-0054,與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TG-2349將循此模式開發,目前兩個新藥都處臨床前研究或試驗階段,未來將於兩岸同步進行三期臨床,爭取於中國市場提早上市,將是此協議的成功模式。
法人圈認為,奈諾沙星最快2012年底、2013年初可望上市,有機會同步拿下台灣、大陸第一張小分子新藥藥證,指標意義濃厚,將吸引國際大廠跟進策略聯盟。
許明珠指出,江陳會簽署的醫藥衛生協議,要求新藥開發以最嚴格的ICH GCP標準進行,不僅逐步認可台灣已經完成的臨床試驗結果,讓台灣廠商得以縮短時間及經費,凸顯台灣新藥研發的地位,也讓台灣藥廠有機會成為歐美日等國際藥廠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夥伴。
許明珠以太景的新藥為例指出,奈諾沙星除了在美國進行FDA臨床外,也自2005年起,在中國進行1.1類新藥的一、二期臨床試驗,今年已進入三期臨床,預計中國將收案440∼450個,台灣將收案80∼1 00個,2012年上半年完成三期臨床後,將同步送審兩岸主管機關。
許明珠表示,兩岸協議醫藥簽署後,太景新藥在台灣及美國與其他國家進行的人體試驗,可獲中國藥監局認可,若再利用當地人口眾多、收案快速及成本相對較低優勢,直接在中國進行第三期臨床,可縮短2年時間,若加上免做橋接試驗(bridging trial)時間,將可比歐美上市時間提前5年。
除奈諾沙星外,太景將乘勝追擊,目前排入研發時程的新藥尚包括幹細胞驅動劑TG-0054,與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TG-2349將循此模式開發,目前兩個新藥都處臨床前研究或試驗階段,未來將於兩岸同步進行三期臨床,爭取於中國市場提早上市,將是此協議的成功模式。
十九世紀最重大的醫學成就是發明了抗生素,大舉延長了人類平均壽命。
繼抗生素之後,幹細胞治療將再為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推進。未來,它將會成為21世紀生物科技的顯學,為許多重症甚至絕症的治療帶來曙光。
短期內,運用幹細胞治療將可達成組織修復、再生,達到治療的目的。
長期而言,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將為每個人提供因為老化或手術及意外失去的器官一個全新的器官,使得「長壽」(longevity)將不再成為遙不可及的幻想。
為何幹細胞研究是醫學史的劃時代里程碑?主要是它們可以分化成各種組織的細胞,能夠分化成任何一種細胞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 ic Stem Cell),未來也可能造成如「人造人」或者將人體變成器官工廠的倫理問題。在美國從布希總統上任後就禁止進行此類研究。
但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除了可解決組織損傷及老化造成的疾病以外,也可藉由該分化的機制及過程提供治療癌症、神經系統新藥的研發,並解開人類醫學長久的謎。
因此,在2008年歐巴馬上台後,即解除從布希時代開始,長達8年的胚胎幹細胞研究禁令,開放核准人體臨床試驗。
目前已有二個由胚胎幹細胞誘發出的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被核准,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ron研發的GRNOPC1,在2010年7月美國FDA核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臨床一期試驗。
另一個則是美國生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ACT),甫於今年11月22日,由美國FDA核准,治療視網膜老化臨床一期試驗。
然而,目前我們對胚胎幹細胞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正由於它轉變分化成各種細胞,科學家也同時擔心它也可能轉成不受控制的癌細胞。因此還需更多研究,避免這方面的應用所帶來的不可預期的負面效應。
而在近期內就可以應用的幹細胞治療,就是使用你我體內的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成體幹細胞,雖不像胚胎幹細胞般萬能,但它們仍具有分化可塑性,修復,或讓我們的身體再生。
成體幹細胞也陸續被發現存在身體的其他部位,骨髓是人類幹細胞集中的大本營,隨時為我們默默的在進行身體組織及細胞修復及再生。只是在體內組織與血液中的成體幹細胞數量不多,也不易被發現。
目前骨髓幹細胞已經在醫學界被應用移植在血癌病人身上,作為化療後補充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
在許多動物試驗及由醫師主導小規模病人數的人體試驗證實除了提供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外,骨髓幹細胞可作為提供修復壞死及老化的血管、骨組織、結締組織,及心臟。這個發現大大鼓勵醫藥界。因為,這表示透過幹細胞治療,有可能解決許多目前醫界仍束手無策的問題。例如如心肌梗塞、中風及血管缺血壞死等。
如何取得自己骨髓幹細胞或將這些幹細胞到達該需修復的部位?在臨床上已有兩個藥物可以達到這目的。
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nzyme被FDA核准與G-CSF併用在血癌病人骨髓幹細胞的藥物 Plerixafor。
另一個,則是台灣太景生技目前被FDA核准進行血癌病人自體移殖臨床二期的新藥TG-0054。
這兩個藥物同樣可以將骨髓幹細胞驅動到周邊血管,短期間急速增加周邊血管幹細胞數目來進行組織修復的治療。而TG-0054所驅動出的骨髓幹細胞,已經在動物試驗驗證會主動找到需修復的組織進行分化成所需功能細胞,對心肌梗塞、下肢血管壞死可達到幹細胞治療的效果。
近10年來,許多臍帶血公司應運而生,鼓勵父母蒐集並且儲存新生兒的臍帶血,為未來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未雨綢繆。
然而,對大多數未蒐集臍帶血的成人而言,骨髓幹細胞驅動藥物,可望成為一個更為方便,並且可短期達成的選擇。
繼抗生素之後,幹細胞治療將再為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推進。未來,它將會成為21世紀生物科技的顯學,為許多重症甚至絕症的治療帶來曙光。
短期內,運用幹細胞治療將可達成組織修復、再生,達到治療的目的。
長期而言,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將為每個人提供因為老化或手術及意外失去的器官一個全新的器官,使得「長壽」(longevity)將不再成為遙不可及的幻想。
為何幹細胞研究是醫學史的劃時代里程碑?主要是它們可以分化成各種組織的細胞,能夠分化成任何一種細胞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 ic Stem Cell),未來也可能造成如「人造人」或者將人體變成器官工廠的倫理問題。在美國從布希總統上任後就禁止進行此類研究。
但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除了可解決組織損傷及老化造成的疾病以外,也可藉由該分化的機制及過程提供治療癌症、神經系統新藥的研發,並解開人類醫學長久的謎。
因此,在2008年歐巴馬上台後,即解除從布希時代開始,長達8年的胚胎幹細胞研究禁令,開放核准人體臨床試驗。
目前已有二個由胚胎幹細胞誘發出的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被核准,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ron研發的GRNOPC1,在2010年7月美國FDA核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臨床一期試驗。
另一個則是美國生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ACT),甫於今年11月22日,由美國FDA核准,治療視網膜老化臨床一期試驗。
然而,目前我們對胚胎幹細胞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正由於它轉變分化成各種細胞,科學家也同時擔心它也可能轉成不受控制的癌細胞。因此還需更多研究,避免這方面的應用所帶來的不可預期的負面效應。
而在近期內就可以應用的幹細胞治療,就是使用你我體內的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成體幹細胞,雖不像胚胎幹細胞般萬能,但它們仍具有分化可塑性,修復,或讓我們的身體再生。
成體幹細胞也陸續被發現存在身體的其他部位,骨髓是人類幹細胞集中的大本營,隨時為我們默默的在進行身體組織及細胞修復及再生。只是在體內組織與血液中的成體幹細胞數量不多,也不易被發現。
目前骨髓幹細胞已經在醫學界被應用移植在血癌病人身上,作為化療後補充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
在許多動物試驗及由醫師主導小規模病人數的人體試驗證實除了提供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外,骨髓幹細胞可作為提供修復壞死及老化的血管、骨組織、結締組織,及心臟。這個發現大大鼓勵醫藥界。因為,這表示透過幹細胞治療,有可能解決許多目前醫界仍束手無策的問題。例如如心肌梗塞、中風及血管缺血壞死等。
如何取得自己骨髓幹細胞或將這些幹細胞到達該需修復的部位?在臨床上已有兩個藥物可以達到這目的。
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nzyme被FDA核准與G-CSF併用在血癌病人骨髓幹細胞的藥物 Plerixafor。
另一個,則是台灣太景生技目前被FDA核准進行血癌病人自體移殖臨床二期的新藥TG-0054。
這兩個藥物同樣可以將骨髓幹細胞驅動到周邊血管,短期間急速增加周邊血管幹細胞數目來進行組織修復的治療。而TG-0054所驅動出的骨髓幹細胞,已經在動物試驗驗證會主動找到需修復的組織進行分化成所需功能細胞,對心肌梗塞、下肢血管壞死可達到幹細胞治療的效果。
近10年來,許多臍帶血公司應運而生,鼓勵父母蒐集並且儲存新生兒的臍帶血,為未來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未雨綢繆。
然而,對大多數未蒐集臍帶血的成人而言,骨髓幹細胞驅動藥物,可望成為一個更為方便,並且可短期達成的選擇。
十九世紀最重大的醫學成就是發明了抗生素,大舉延長了人類平均壽命。
繼抗生素之後,幹細胞治療將再為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推進。未來,它將會成為21世紀生物科技的顯學,為許多重症甚至絕症的治療帶來曙光。
短期內,運用幹細胞治療將可達成組織修復、再生,達到治療的目的。
長期而言,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將為每個人提供因為老化或手術及意外失去的器官一個全新的器官,使得「長壽」(longevity)將不再成為遙不可及的幻想。
為何幹細胞研究是醫學史的劃時代里程碑?主要是它們可以分化成各種組織的細胞,能夠分化成任何一種細胞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 ic Stem Cell),未來也可能造成如「人造人」或者將人體變成器官工廠的倫理問題。在美國從布希總統上任後就禁止進行此類研究。
但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除了可解決組織損傷及老化造成的疾病以外,也可藉由該分化的機制及過程提供治療癌症、神經系統新藥的研發,並解開人類醫學長久的謎。
因此,在2008年歐巴馬上台後,即解除從布希時代開始,長達8年的胚胎幹細胞研究禁令,開放核准人體臨床試驗。
目前已有二個由胚胎幹細胞誘發出的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被核准,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ron研發的GRNOPC1,在2010年7月美國FDA核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臨床一期試驗。
另一個則是美國生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ACT),甫於今年11月22日,由美國FDA核准,治療視網膜老化臨床一期試驗。
然而,目前我們對胚胎幹細胞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正由於它轉變分化成各種細胞,科學家也同時擔心它也可能轉成不受控制的癌細胞。因此還需更多研究,避免這方面的應用所帶來的不可預期的負面效應。
而在近期內就可以應用的幹細胞治療,就是使用你我體內的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成體幹細胞,雖不像胚胎幹細胞般萬能,但它們仍具有分化可塑性,修復,或讓我們的身體再生。
成體幹細胞也陸續被發現存在身體的其他部位,骨髓是人類幹細胞集中的大本營,隨時為我們默默的在進行身體組織及細胞修復及再生。只是在體內組織與血液中的成體幹細胞數量不多,也不易被發現。
目前骨髓幹細胞已經在醫學界被應用移植在血癌病人身上,作為化療後補充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
在許多動物試驗及由醫師主導小規模病人數的人體試驗證實除了提供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外,骨髓幹細胞可作為提供修復壞死及老化的血管、骨組織、結締組織,及心臟。這個發現大大鼓勵醫藥界。因為,這表示透過幹細胞治療,有可能解決許多目前醫界仍束手無策的問題。例如如心肌梗塞、中風及血管缺血壞死等。
如何取得自己骨髓幹細胞或將這些幹細胞到達該需修復的部位?在臨床上已有兩個藥物可以達到這目的。
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nzyme被FDA核准與G-CSF併用在血癌病人骨髓幹細胞的藥物 Plerixafor。
另一個,則是台灣太景生技目前被FDA核准進行血癌病人自體移殖臨床二期的新藥TG-0054。
這兩個藥物同樣可以將骨髓幹細胞驅動到周邊血管,短期間急速增加周邊血管幹細胞數目來進行組織修復的治療。而TG-0054所驅動出的骨髓幹細胞,已經在動物試驗驗證會主動找到需修復的組織進行分化成所需功能細胞,對心肌梗塞、下肢血管壞死可達到幹細胞治療的效果。
近10年來,許多臍帶血公司應運而生,鼓勵父母蒐集並且儲存新生兒的臍帶血,為未來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未雨綢繆。
然而,對大多數未蒐集臍帶血的成人而言,骨髓幹細胞驅動藥物,可望成為一個更為方便,並且可短期達成的選擇。
繼抗生素之後,幹細胞治療將再為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推進。未來,它將會成為21世紀生物科技的顯學,為許多重症甚至絕症的治療帶來曙光。
短期內,運用幹細胞治療將可達成組織修復、再生,達到治療的目的。
長期而言,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將為每個人提供因為老化或手術及意外失去的器官一個全新的器官,使得「長壽」(longevity)將不再成為遙不可及的幻想。
為何幹細胞研究是醫學史的劃時代里程碑?主要是它們可以分化成各種組織的細胞,能夠分化成任何一種細胞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 ic Stem Cell),未來也可能造成如「人造人」或者將人體變成器官工廠的倫理問題。在美國從布希總統上任後就禁止進行此類研究。
但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除了可解決組織損傷及老化造成的疾病以外,也可藉由該分化的機制及過程提供治療癌症、神經系統新藥的研發,並解開人類醫學長久的謎。
因此,在2008年歐巴馬上台後,即解除從布希時代開始,長達8年的胚胎幹細胞研究禁令,開放核准人體臨床試驗。
目前已有二個由胚胎幹細胞誘發出的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被核准,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ron研發的GRNOPC1,在2010年7月美國FDA核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臨床一期試驗。
另一個則是美國生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ACT),甫於今年11月22日,由美國FDA核准,治療視網膜老化臨床一期試驗。
然而,目前我們對胚胎幹細胞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正由於它轉變分化成各種細胞,科學家也同時擔心它也可能轉成不受控制的癌細胞。因此還需更多研究,避免這方面的應用所帶來的不可預期的負面效應。
而在近期內就可以應用的幹細胞治療,就是使用你我體內的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成體幹細胞,雖不像胚胎幹細胞般萬能,但它們仍具有分化可塑性,修復,或讓我們的身體再生。
成體幹細胞也陸續被發現存在身體的其他部位,骨髓是人類幹細胞集中的大本營,隨時為我們默默的在進行身體組織及細胞修復及再生。只是在體內組織與血液中的成體幹細胞數量不多,也不易被發現。
目前骨髓幹細胞已經在醫學界被應用移植在血癌病人身上,作為化療後補充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
在許多動物試驗及由醫師主導小規模病人數的人體試驗證實除了提供身體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的來源外,骨髓幹細胞可作為提供修復壞死及老化的血管、骨組織、結締組織,及心臟。這個發現大大鼓勵醫藥界。因為,這表示透過幹細胞治療,有可能解決許多目前醫界仍束手無策的問題。例如如心肌梗塞、中風及血管缺血壞死等。
如何取得自己骨髓幹細胞或將這些幹細胞到達該需修復的部位?在臨床上已有兩個藥物可以達到這目的。
一個是美國生技公司Genzyme被FDA核准與G-CSF併用在血癌病人骨髓幹細胞的藥物 Plerixafor。
另一個,則是台灣太景生技目前被FDA核准進行血癌病人自體移殖臨床二期的新藥TG-0054。
這兩個藥物同樣可以將骨髓幹細胞驅動到周邊血管,短期間急速增加周邊血管幹細胞數目來進行組織修復的治療。而TG-0054所驅動出的骨髓幹細胞,已經在動物試驗驗證會主動找到需修復的組織進行分化成所需功能細胞,對心肌梗塞、下肢血管壞死可達到幹細胞治療的效果。
近10年來,許多臍帶血公司應運而生,鼓勵父母蒐集並且儲存新生兒的臍帶血,為未來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未雨綢繆。
然而,對大多數未蒐集臍帶血的成人而言,骨髓幹細胞驅動藥物,可望成為一個更為方便,並且可短期達成的選擇。
國內生技公司研發的藥品,除了開始跨足國際舞台,也開始創造獲利了,繼中橡、台灣醣聯等公司成功授權研發中的新藥之後,太景的奈諾沙星抗生素,亦授權給Warner Chilcott(WC)。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說,這是台灣生技產業接力棒附加價值提升的成功模式,也將啟動國內生醫公司未來產品可能還未成形,就能開始貢獻獲利的機制。
不同於太景是買下P & G一期臨床的奈諾沙星,自己再完成二期臨床的接力棒模式,杏輝和國鼎生技都是「原發型」藥廠,是從開始的標的物發現、到cmc(動物實驗),再把原料、數據整理後,送FDA通過進行人體臨床。
杏輝董事長李志文表示,台灣極少有「原發型」藥廠,大部份都是購入型,是花錢去買基礎材料或技術,而杏輝專長是自己找標的,這種從源頭開始的經驗很寶貴。
李志文說,杏輝對新藥研發的策略是一定獨立完成臨床一期或到二期,才再尋求與日本或歐美大藥廠合作,這樣的練兵,即使未來研發中的新藥成功授權,但經驗的累積會讓台灣有機會創造國人第一個開發出來的新藥,並行銷至全球。
李志文說,杏輝與國衛院合資成立的杏國生技,研發的SCB01癌症用藥向美國FDA申請認證時,美國FDA的副督導帶9個專家來查訪,表示SCB01 是台灣第一件從bench(實驗室)到bed(病床)的癌症藥品,在進入人體臨床實驗後,也證明台灣已經有研發新藥的水準了。
就初步統計,由於兩岸生技產業的搭橋,將以符合FDA等國際規格的產品和廠房水準為標準下,目前已進入FDA臨床的生技公司將有機會獲國際藥廠青睞下,台灣醣聯和太景研發中的新藥已授權給國際藥廠,而合一生技則與法國賽諾菲安萬特集團簽下保密協定,另外,中裕新藥的治療愛滋病用藥、基亞的肝癌藥,和杏輝已經在大陸取得新藥上市藥證的老人痴呆症用藥,都有機會因臨床實驗數據較預期佳,而縮短臨床時間,而吸引國際藥廠的焦點。
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認為,台灣在全球新藥發展上,不會缺席,未來國內包括新藥、生物材料等生技產業,有機會「到處開花、繁花似景」。
太景生技副總經理薛博仁認為,隨著國內生醫研發技術的進步,未來研發中的產品都可以創造價值。
另外,即使不是以新藥而進入FDA,但像東洋製藥率先取得歐洲第一張紫杉醇學名藥證,和中化製藥和美國上市藥廠合作取得免抑制劑的學名藥藥證,一樣都是炙手可熱。
東洋的紫杉醇預計第四季底將出貨至歐洲,明年可以掌握的訂單量亦相當可觀,而中化為免抑制劑新建的廠房,在明年完工通過FDA認證之後,即可以接獲大量的代工訂單,並且行銷至全球,未來都可望有不錯的爆發成長力道。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說,這是台灣生技產業接力棒附加價值提升的成功模式,也將啟動國內生醫公司未來產品可能還未成形,就能開始貢獻獲利的機制。
不同於太景是買下P & G一期臨床的奈諾沙星,自己再完成二期臨床的接力棒模式,杏輝和國鼎生技都是「原發型」藥廠,是從開始的標的物發現、到cmc(動物實驗),再把原料、數據整理後,送FDA通過進行人體臨床。
杏輝董事長李志文表示,台灣極少有「原發型」藥廠,大部份都是購入型,是花錢去買基礎材料或技術,而杏輝專長是自己找標的,這種從源頭開始的經驗很寶貴。
李志文說,杏輝對新藥研發的策略是一定獨立完成臨床一期或到二期,才再尋求與日本或歐美大藥廠合作,這樣的練兵,即使未來研發中的新藥成功授權,但經驗的累積會讓台灣有機會創造國人第一個開發出來的新藥,並行銷至全球。
李志文說,杏輝與國衛院合資成立的杏國生技,研發的SCB01癌症用藥向美國FDA申請認證時,美國FDA的副督導帶9個專家來查訪,表示SCB01 是台灣第一件從bench(實驗室)到bed(病床)的癌症藥品,在進入人體臨床實驗後,也證明台灣已經有研發新藥的水準了。
就初步統計,由於兩岸生技產業的搭橋,將以符合FDA等國際規格的產品和廠房水準為標準下,目前已進入FDA臨床的生技公司將有機會獲國際藥廠青睞下,台灣醣聯和太景研發中的新藥已授權給國際藥廠,而合一生技則與法國賽諾菲安萬特集團簽下保密協定,另外,中裕新藥的治療愛滋病用藥、基亞的肝癌藥,和杏輝已經在大陸取得新藥上市藥證的老人痴呆症用藥,都有機會因臨床實驗數據較預期佳,而縮短臨床時間,而吸引國際藥廠的焦點。
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認為,台灣在全球新藥發展上,不會缺席,未來國內包括新藥、生物材料等生技產業,有機會「到處開花、繁花似景」。
太景生技副總經理薛博仁認為,隨著國內生醫研發技術的進步,未來研發中的產品都可以創造價值。
另外,即使不是以新藥而進入FDA,但像東洋製藥率先取得歐洲第一張紫杉醇學名藥證,和中化製藥和美國上市藥廠合作取得免抑制劑的學名藥藥證,一樣都是炙手可熱。
東洋的紫杉醇預計第四季底將出貨至歐洲,明年可以掌握的訂單量亦相當可觀,而中化為免抑制劑新建的廠房,在明年完工通過FDA認證之後,即可以接獲大量的代工訂單,並且行銷至全球,未來都可望有不錯的爆發成長力道。
太景生技昨(14)日宣布,已與國際藥廠WarnerChilcott簽署抗生 素新藥「奈諾沙星」在歐美的開發及銷售授權協議,簽約金高達 上千萬美元;太景明年會針對中國市場,授權給全球前五大藥廠 生產新藥。
太景經營管理委員會主席、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以及太景生 技董事長暨執行長許明珠昨天共同宣布這項消息,行政院政務委 張進福、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蕭美玲及經濟部技術處長吳明機 等人都出席參與記者會。
太景在2005年從寶鹼(P&G)公司製藥部門取得「奈諾沙星」授 權,並陸續完成臨床一期重複給藥試驗,以及兩個二期臨床試驗 ,證明「奈諾沙星」可用來治療抗藥性強的「黃金葡萄球菌( MRSA)」。
許明珠表示,目前外界很關心超級細菌NDM-1,但MRSA是一種流 傳更廣,致死率更高的感染性疾病,由於致死率很高,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對抗之道。根據醫藥市調機構IMS統計,「奈諾沙星」 可有效對抗MRSA,估計該項藥品市場規模可達年12億美元(約 新台幣逾300億元)。
太景經營管理委員會主席、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以及太景生 技董事長暨執行長許明珠昨天共同宣布這項消息,行政院政務委 張進福、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蕭美玲及經濟部技術處長吳明機 等人都出席參與記者會。
太景在2005年從寶鹼(P&G)公司製藥部門取得「奈諾沙星」授 權,並陸續完成臨床一期重複給藥試驗,以及兩個二期臨床試驗 ,證明「奈諾沙星」可用來治療抗藥性強的「黃金葡萄球菌( MRSA)」。
許明珠表示,目前外界很關心超級細菌NDM-1,但MRSA是一種流 傳更廣,致死率更高的感染性疾病,由於致死率很高,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對抗之道。根據醫藥市調機構IMS統計,「奈諾沙星」 可有效對抗MRSA,估計該項藥品市場規模可達年12億美元(約 新台幣逾300億元)。
太景生技的新型抗生素「奈諾沙星」成功授權海外,並獲得高額 權利金,但因太景股東中有外資,因此有高達95%股權是優先股 ,在轉換為普通股過程中,仍需經過公股同意,增添太景未來掛 牌上市時程的不確定性。
太景生技配合新藥「奈諾沙星」授權海外,該公司在7月間預告 ,9月召開的董事會將討論未來上市時程。太景經營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壽川昨(14)日透露,由於優先股轉換普通股的問題,讓 上市規畫增添挑戰。何壽川指出,太景要上市,必須先將公司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雖然可能影響股東的部分權利,但是民股股 東都樂觀其成。
太景資本額達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7億元),其中有約三成來自以國發基金為首的泛公股股東,為慎重起見,國發基金將召開 委員會討論,才能決定是否同意轉換為普通股。太景表示,公司成立之初,就吸引全美最大生技創投MPMCapital公司投資,依照 國外創投的慣例,為降低新藥研發公司投資風險,多半以優先股 方式投資。
太景生技配合新藥「奈諾沙星」授權海外,該公司在7月間預告 ,9月召開的董事會將討論未來上市時程。太景經營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壽川昨(14)日透露,由於優先股轉換普通股的問題,讓 上市規畫增添挑戰。何壽川指出,太景要上市,必須先將公司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雖然可能影響股東的部分權利,但是民股股 東都樂觀其成。
太景資本額達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7億元),其中有約三成來自以國發基金為首的泛公股股東,為慎重起見,國發基金將召開 委員會討論,才能決定是否同意轉換為普通股。太景表示,公司成立之初,就吸引全美最大生技創投MPMCapital公司投資,依照 國外創投的慣例,為降低新藥研發公司投資風險,多半以優先股 方式投資。
太景生技研發中的新藥奈諾沙星成功授權,投資10年才看到 成果,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表示,這代表台灣在全球新藥發展上,不會缺席,也證明了台灣新藥發展的模式可行,未來國內 包括新藥、生物材料等生技產業,有機會「到處開花、繁花似景」。對於太景授權WC,第一階段可拿到當初購買向P&G購買奈諾 沙星的10倍以上,未來還有里程金和上市後的銷售權利金,何壽川開心的說:「很滿意」。這位算是國內元老級就投入生技產業,且至今都還身體力行 的投入生技養生食材領域的大老,何壽川不禁有感而發的說,「太景終於不是畫餅、而是有東西可以賣了」,行政院政務委員張 進福也表示:「生技新藥像是煉仙丹,煉一顆仙丹要10年,要燒 1億美元」,二人都道出國內生技、特別是新藥產業的辛苦發展 歷程。何壽川表示,太景生技與國際大廠WarnerChilcott簽署授權合約,是台灣發展生計業的重要里程碑,不僅代表該公司研發團隊 獲得國際肯定,也代表台灣生技醫藥公司發展全球專利保護的新藥模式,確實可行。已積極規劃在台上市的太景,主要大股東是MPMCapital、永 豐餘集團和國發基金等,當初原本計劃要到美國掛牌,加上生技產業發展時程太長,因此,在幾次的募資中,設計了優先股條款 ,由於優先股與普通股兩者權利義務不同,官股持有優先股轉換普通股過程仍須再研議下,也拖延了太景的上市進度。太景表示,設計優先股是讓股東可優先清償,但在奈諾沙星有機會上市下,應可消除股東疑慮。何壽川表示,政府基金應配 合現況,如果還執著於優先股,未來可能會被「告死」。
眾所矚目的永豐餘集團旗下太景生物科技抗生素藥品奈諾沙 星,昨日宣布正式授權國際大藥廠WarnerChilcott(WC),授權金是當初購自國外藥廠權利金10倍以上,未來還可依比例向 WarnerChilcott收取費用。太景董事長許明珠表示,太景明年就可進入「獲利元年」。太景生技經營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壽川表示,美國因MRSA(黃金葡萄球菌)感染死亡的人數早已超過愛滋病致死的人,在全 球現僅有二種抗生素對MRSA有效,一個是萬古徽素,一個是輝瑞製藥的采福適,而奈諾沙星除可治療抗藥性黃金葡萄球菌(M RSA),也可抑制社區性肺炎,甚至連糖尿病傷口發炎都能治療,未來糖尿病傷口發炎截肢的情形可望走入歷史,也因此,吸引國際大藥廠積極來洽談授權。雙喜臨門的太景,2004年12月取得P&G(美國寶鹼)製藥部門完成臨床一期實驗的奈諾沙星後,目前已完成美國FDA二期臨 床試驗。由於奈諾沙星的炙手可熱,太景除了授權WarnerChilcot t在歐美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外,預計今年聖誕節前,亦會將亞洲 (除日本)市場授權給全球前五大藥廠,另外,太景亦規劃在明年第三季以第一科技股在台上市掛牌。根據太景生技與WarnerChilcott簽訂的合約,WarnerChilcott在簽約的同時,需支付給太景生技簽約金(upfrontfee),並依照人體 試驗進度支付太景生技里程碑(milestones)款,待完成取得新藥核可上市後,每年支付銷售權利金(royalty)及達到銷售里程碑款( salesthreadhold)。因雙方簽訂保密協定,無法透露具體的簽約金金額與後續里程碑款及權利金。但根據國際知名醫藥市場策略及資料分析公司 IMS估計,奈諾沙星銷售年市場規模應有12億美元。WarnerChilcott於2009年10月以31億美元併購寶鹼的製藥部門,主要產品線為婦女與皮膚用藥,WC2010年上半年營收達15.77 億美元。
李正明創辦的誠信創投在最風光時,旗下總計管理了雙勝、登峰、連勝、極品、第一生技、尊品、世界生技、千禧生技等8個創投基金,總管理金額高達43.7億元,不僅是國內管理基金規模排名第10位的創投集團,在國內創投界對生技產業還是十分陌生並拒絕投資中,他的生物科技投資規模排行榜是國內之冠,公司的經理人多為生化及醫學相關的博士及碩士,整體素質也最高。
由於投資獲利豐厚,2003年李正明還請全部員工去夏威夷旅遊,太景生技副總經理薛博仁說,當年他才進誠信上班1個月,就參加夏威夷之旅,對一個初出茅廬的職場新手而言,簡直就是幸福到極點,這樣工作一個月就有的驚喜,一輩子大概都很難再碰到。
像薛博仁這樣的機緣,現任誠信創投總經理的沈志隆也躬逢其盛。
李正明為了培養子弟兵對生技產業和投資的了解,他直接投資美國生物聚落-南加州最大的一家生技創投公司Forward,剛進公司的沈志隆馬上被派到美國加州見習,到Forward學習整套的評估程序,如何把一家生物科技從無到有建構起來?如何和國際大廠互動進行全球化?透過這樣的訓練,誠信也開始滲入美國的生物科技產業,並創造了高獲利。
沈志隆說,李正明是懷著一種「使命感」進行生物科技的投資,在當時歐美國家積極投入,並認為生技產業是未來趨勢下,他希望能從投資生技公司中,引進適合台灣發展的技術,讓台灣的生物科技和國際水平接軌,因此,包括BRI(百瑞國際)、唐南珊主導的Tanox、Nereus、TBMC公司,都是他積極鼓吹的生技投資案。
人脈深厚的李正明,除了在台灣、美國和大陸布建投資案外,他的觸角也延伸至馬來西亞,希望透過馬來西亞做為進軍中東市場的灘頭堡。
2003年馬哈帝總統還在任時,李正明即為馬哈帝規劃高科技園區藍圖,他總共布建3個營運主軸,包括共同設立癌症醫院和臨床中心、建立尖端科技科學園區,投入燃料電池、奈米科技等產業、基金投資,尋找適合去馬來西亞投資的項目,或適合馬國政府向投資的技術或公司。
在李正明積極布局馬來西亞投資案的過程中,他發現身體很不舒服,後來硬被朋友拖去新光醫院檢查,2003年12月,李正明到馬來西亞和馬哈帝總統簽約,期間他接獲電話告知得了胰臟癌,簽完約後,就匆匆回國治療,7個月後就往生,台灣生技創投之父就這樣在很多人的惋惜聲中,渡過62歲精彩且嫌短暫的人生,而後馬哈帝總統也下台,誠信創投的馬來西亞進軍案,也隨著李正明和馬哈帝不同的人生句點而終止……。
由於投資獲利豐厚,2003年李正明還請全部員工去夏威夷旅遊,太景生技副總經理薛博仁說,當年他才進誠信上班1個月,就參加夏威夷之旅,對一個初出茅廬的職場新手而言,簡直就是幸福到極點,這樣工作一個月就有的驚喜,一輩子大概都很難再碰到。
像薛博仁這樣的機緣,現任誠信創投總經理的沈志隆也躬逢其盛。
李正明為了培養子弟兵對生技產業和投資的了解,他直接投資美國生物聚落-南加州最大的一家生技創投公司Forward,剛進公司的沈志隆馬上被派到美國加州見習,到Forward學習整套的評估程序,如何把一家生物科技從無到有建構起來?如何和國際大廠互動進行全球化?透過這樣的訓練,誠信也開始滲入美國的生物科技產業,並創造了高獲利。
沈志隆說,李正明是懷著一種「使命感」進行生物科技的投資,在當時歐美國家積極投入,並認為生技產業是未來趨勢下,他希望能從投資生技公司中,引進適合台灣發展的技術,讓台灣的生物科技和國際水平接軌,因此,包括BRI(百瑞國際)、唐南珊主導的Tanox、Nereus、TBMC公司,都是他積極鼓吹的生技投資案。
人脈深厚的李正明,除了在台灣、美國和大陸布建投資案外,他的觸角也延伸至馬來西亞,希望透過馬來西亞做為進軍中東市場的灘頭堡。
2003年馬哈帝總統還在任時,李正明即為馬哈帝規劃高科技園區藍圖,他總共布建3個營運主軸,包括共同設立癌症醫院和臨床中心、建立尖端科技科學園區,投入燃料電池、奈米科技等產業、基金投資,尋找適合去馬來西亞投資的項目,或適合馬國政府向投資的技術或公司。
在李正明積極布局馬來西亞投資案的過程中,他發現身體很不舒服,後來硬被朋友拖去新光醫院檢查,2003年12月,李正明到馬來西亞和馬哈帝總統簽約,期間他接獲電話告知得了胰臟癌,簽完約後,就匆匆回國治療,7個月後就往生,台灣生技創投之父就這樣在很多人的惋惜聲中,渡過62歲精彩且嫌短暫的人生,而後馬哈帝總統也下台,誠信創投的馬來西亞進軍案,也隨著李正明和馬哈帝不同的人生句點而終止……。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