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華投信(公)公司新聞
統一投信新金融商品發展處資深副總經理張美媛指出,今年美國朝 經濟軟著陸,甚至不著陸方向,年內預防性降息可能性大,應以美股 和台股為核心主軸,美股可長期持有大型科技股作核心資產,搭配台 股高息,同時參與成長與領息。
張美媛說,美國十大科技股雖股價高、但EPS也跟上作支撐,PE仍 在合理範圍,可採定期定額方式投資。而美國降息預期延後,反而提 供利率彈升、債券價格下跌的布局時機,未降息前,先以領息為主, 再耐心等待降息的資本利得。
廖崇文強調,現在不怕高低點,只要找好標的,如大型龍頭股依舊 是趨勢領航者,若覺美股、台股貴,日股有很多標的很便宜,景氣循 環下,大公司也較抗震,未來AI發酵會是各產業雨露均霑。未來降息 時,債券飆升將比股票恐怖,選A級公司債,在景氣逆風還有下檔保 護。
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洪祥益認為,若想賺降息財,投資級債、美公 債可用8比2或7比3來配置,因為投資級債有信用利差,公司基本面向 上,即有好表現,美公債是反應美政府利率變化,降息有利長天期債 ,此種搭配夏普值較高。
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解析,若買債是為了賺降 息的價差,歐洲6月就要降息,歐債是不錯考量,現在就可布局。至 於美國不知何時降息,可買短債,像巴菲特波克夏財報顯示買了1,3 00多億元短債、長債只買200億元,因為短債殖利率就有5%,投資級 債也超跌,可分批布局,美長天期公債可等真的要降息再進場,雖然 少賺一波,但至少不會套牢。
彭衍翰指出,高股息ETF常見迷思,一是錯認價格越便宜越會漲, 發行價從最早的25元降到今年主流的10元,投資人以為價格越便宜越 會漲,但其實發行價低只是讓小資族更易參與,但漲跌幅都一樣,並 不是10元投資就比較容易賺到錢。
二配息其實有波動風險,彭衍翰說,受歡迎的高股息ETF配息比較 穩定,有些是動用配息平準金,目的是不讓後來的投資人稀釋既有投 資人的配息,應用比較健康的心態看待。
三是過去配息率不等於未來配息率,新發高股息ETF會主打同一投 信基金過去的高配息率,但新募基金若價格破發,依規定不能用資本 利得配息,只能配股息,未必能有高配息率。
四是指數調整頻率高,不停換成份股,可能賺了股息,賠了股價; 五是換股比例高會增加換股成本、比例低配息效果可能較差;六是股 息股價成長都想要,要看選股策略是否有跟上,以免兩頭空;七基金 先後換股,恐出現抬轎或被放空現象;八是指標檢驗期間過短,追求 高股息卻未避開景氣循環股;九是跟著外資買賣,但外資買賣變化快 ,未必能與外資站同邊。
彭衍翰點出三種人不適合投資高股息ETF,一是借貸族,借信貸、 房貸來投資;二是套利族,解定存投資高股息,但高股息ETF可能跌 價,反不如三年定存利息;三是吃豆腐族,等別檔ETF換股抬轎,小 心吃到臭豆腐。
安聯投信指出,根據聯準會的會議紀要,對於經濟展望,維持給予堅穩擴張的措辭,認為就業維持強勁,失業率維持在低位,通膨在過去一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高位。
另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報告,全球地區經濟成長預期獲利上調,其中又以美國上調的幅度最大。
此外,聯準會也預計6月開始將縮表計畫自目前每月600億美元公債下調至250億美元,不動產抵押證券(MBS)則維持在350億美元、超過部分則轉為再投入公債。
安聯投信表示,為了應對降息不明,以及市場對降息預期反覆修正、重新訂價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波動,投資策略可以把握三原則,其一是首重多重資產,以多元收益資產配置為核心,應對行情走高伴隨而來的潛在波動。
其次,由於聯準會降息的時點仍然不明朗,尋求具備吸引力的優質複合債、搭配短年期公司債,把握收益也降波動的策略變得相對重要。
第三,聚焦題材明確、具結構成長利基的強勢領域,如台股、智慧城市及AI人工智慧等主題。
復華投信分析,美國通膨走緩的步調雖然蹣跚,但逐步趨緩的趨勢不變,預估聯準會今年仍有機會降息,使整體債券市場不確定性下降,公債、投資等級債價格仍位於相對低點,提升債市投資吸引力。
建議可以透過聚焦高評等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的全球債券基金來掌握債市機會。
此外,從各類情緒性指標顯示當前股市尚無過熱泡沫跡象,且2024年企業獲利持續上修,加上AI加速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溫,可以布局台股及科技主題基金,掌握第2季產業復甦及成長題材。
施羅德環球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宛庭指出,股市有撐,債市表現也不俗,因應風險性資產仍然偏看多,目前投資組合規劃配置三成股票,四成可轉債,二成收益型資產,面對市場可能會持續震盪下,上攻可把握動能,守備可以累積孳息,攻守兼備。
若從主題選股來說,團隊看好AI、資安、雲端需求等。
**投信2023年獲利創新高,復華排名前五**
隨著全球股債市場雙雙上漲,台灣投信業績也大豐收。根據財報統計,去年38家投信獲利達13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成長率達29%。
其中,元大投信和國泰投信持續領先,今年首季獲利分別達到8.2億元和5.8億元,年增率高達45%和53%。法人分析,去年股債雙漲帶動主動式和被動式基金需求,加上國內外產品線齊全的投信,去年表現尤其出色。
排名前五的投信中,復華投信以10.6億元的獲利位居第五名。法人表示,主因是股票資產反彈,加上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等產品線受投資人青睞,帶動申購金額增加,進而推升投信規模和獲利。
此外,國泰投信也創下歷史新高獲利,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元,市占率達23%,主要受惠旗下多檔ETF,其中國泰永續高股息受益人數達125萬人,去年規模增加1,118.3億元。
中信投信也繳出亮眼成績單,資產規模年增1,750億元,其中ETF貢獻80%的規模增量。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
根據各家財報顯示,去年稅後淨利前十大與2022年一樣,元大投信 以25.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國泰、安聯投信分別以17.7億元、17.1億 元分居二、三名,野村、復華以11.4億元、10.6億元位居四、五名, 群益、貝萊德、統一、中信、富邦投信也名列前十。
法人分析,去年股票資產反彈,主被動基金相對於個股也逐漸更獲 存股投資人青睞,例如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平衡型基金也在美 國通膨降溫、升息放緩下得到成長空間,既有基金規模受價格與單位 數的雙重推升,出現顯著的成長;債券ETF則是價格在歷史相對低位 ,但高債息成為最大吸引力,申購金額推動規模成長,對於產品線完 整的資產管理業者成長均為有利因素。
國泰投信指出,去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 元,居市場第一並創歷史新高,市占率23%,年增超過3成,基金受 益人數超過221萬人,主要貢獻來自旗下多檔ETF,其中擁有125萬受 益人,規模超過2,700多億元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去年增加1,118.3億 元。
中信投信表示,去年資產規模年增達1,750億元創新高,因此推升 公司營收創新高、年增達23%。其中境內基金、全權委託、境外基金 總代理皆有所成長,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於ETF、貢獻80%;貨幣基金 及高毛利的主動基金(如越南及多重資產)同步成長也有所貢獻,去 年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全委去年規模達63 9.4億元、年成長3.4%。
台灣人壽險保障不足 復華投信攜手合作推出新保單
儘管台灣保險密度高,但保障卻明顯不足。根據壽險公會統計,2022年國人平均死亡給付僅約58萬元。
台新人壽指出,保險保障是個人與家庭幸福的基石。投資型保單結合保障與投資功能,可讓民眾享有人身保障,又能參與投資市場。台新人壽首度與復華投信攜手合作,推出「新益亮利」投資型保單。
「新益亮利」保單連結「趨勢雙盈投資帳戶」,具備四大優點:
- 強勢資產:配置全球股和台股,搶搭科技創新浪潮。
- 資產配置:依景氣指標和貨幣政策模型調整配置比重。
- 雙重撥回機制:靈活運用資金,創造現金流。
- 專家代操:復華投信專家團隊緊盯市場動態,控制風險,提升報酬。
台新人壽表示,「新益亮利」保單提供壽險和年金雙平台,彈性繳費免換匯,保單僅收取第一年帳戶管理費。在波動難測的市場中,民眾可同時兼顧保險保障與財富成長,擁抱亮利人生。
台新人壽首次與復華投信攜手合作推出「新益亮利」投資型保單,連結類全委標的「趨勢雙盈投資帳戶」,具「SAFE」四大特色可幫助保戶獲得保障守護,同時享有資產成長,也能掌握趨勢創新、攻守雙盈。
S:「Strong asset強勢資產」主要配置於全球股及台股;全球股主要投資長期績效優異的先進國家龍頭企業,搭配復華投信在台股的深耕表現,搶搭科技創新浪潮,有機會創造超額報酬。
A:「Asset allocation資產配置」將透過景氣指標與貨幣政策模型相互搭配,調整全球股及台股的配置比重,決定資產配置方向,兼顧報酬與風險。
F:「趨勢雙盈投資帳戶」設計「Flexible cash flows雙重撥回機制」。考量保戶有被動收入需求,又不想因撥回導致單位淨值過度下降,當單位淨值≧8元時,每月撥回年率5%;若單位淨值≧10.3元,當月每單位加碼撥回新臺幣0.05元,讓資金靈活運用創造現金流。
E:「Easy investment」「趨勢雙盈投資帳戶」委由復華投信專家團隊代操,每日觀察VIX及其日變動率變化,當市場波動加劇時,透過3階段減碼股票部位至現金或債券,有節奏地控制下檔風險,提高報酬及投資效率。
台新人壽「新益亮利」投資型保單有壽險與年金雙平台,保單以新臺幣計價,彈性繳費免換匯相對單純。而且,保單僅收取第一年的帳戶管理費而無收取保單行政管理費,對保戶更有利。在相對波動難測的市場中,同時兼顧保險保障與財富成長,坐擁亮利人生。
**電子股帶領 台股ETF填息旺季** 台股在24日掀起飆風,在電子權值股帶動下,新光臺灣半導體30(00904)、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永豐台灣ESG(00888)等3檔台股ETF都順利完成填息,平均只花了3天時間。加上上周台新永續高息中小ETF(00936)也填息,4月就有4檔台股ETF填息成功。 復華投信表示,由於電子股表現不佳,4月美台股市雙雙下跌,不過他們仍看好AI成長需求。他們預期,隨著AI效能持續提升,半導體供應鏈個股營運前景仍然亮眼。由於半導體股普遍回檔,估值修正後,有助於吸引中長期投資人進場布局。 新光臺灣半導體30 ETF經理人詹佳峰指出,現在半導體ETF股價拉回,建議投資人考慮重新進場。未來AI趨勢持續看好,半導體中長線前景仍佳。 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基金經理人黃鈺民表示,台股後市可期,因台灣出口回升、通膨可控。他建議投資人利用短線修正逢低分批承接,並優先布局高息ETF。 復華投信強調,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每月除息,填息缺口較小,加上成分股多為成長性高的電子股,因此吸引市場資金,增加填息機會。
新光臺灣半導體30 ETF經理人詹佳(峰)表示,4月美台股市雙跌 ,主要跟科技股表現有關,所幸持續看好AI長線需求,預料未來AI性 能不斷躍進下,帶動背後運算需求將大幅成長,而支持高速運算的半 導體類股,相關台灣供應鏈個股營運前景仍有看頭,適逢現階段半導 體股普遍回檔,估值修正後有助於中長期投資吸引力,趁目前半導體 ETF股價拉回,投資人可考慮重新進場布局。
未來AI趨勢持續看好,中長線半導體前景仍不看淡,採半導體ETF 逢低布局半導體產業,可以優先掌握股價遭錯殺的強勢主流股,提早 部署才有機會掌握到下半年甚至明年景氣回升後的有基之彈。
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基金經理人黃鈺民指出,台股後市因 台灣出口回升、通膨可控,預測機構一致預測2024年GDP重返3%以上 ,企業獲利年增率有望達雙位數成長,配合下半年聯準會仍有機會啟 動降息資金行情,台股中長線不看淡,可利用短線修正逢低分批承接 ,並優先布局波動度相對穩健的高息ETF。
短線大盤仍將以震盪格局為主,小型股將優於大型股,因在股市面 臨回檔格局時,大型股容易成為外資提款機,反觀中小型股股權較為 集中、籌碼較穩,股價支撐力相對佳,故投資部位加入中小型股,將 有助降低波動度,建議聚焦台股高息中小股ETF。
復華投信認為,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因每月除息金額比季配、半 年配低,填息缺口相對較小,加上成份股多為具成長性的高息電子股 ,相對吸引市場資金青睞,進而提高填息機會。
台股4月以來波動加大,但主動式台股基金表現不俗,正報酬檔數甚至高於被動式。投信法人認為,主動式操作比指數更靈活,可應盤勢趨吉避凶,建議投資人透過科技+高股息主題的主動式台股基金,掌握大盤新高下的收益機會。
國內首檔主動式聚焦台股科技高股息基金-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將持股6成以上集中於優質科技高股息股票,並搭配4成價值成長股、轉機股,預計4月22日起募集。
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楊聖民表示,台股來到相對高檔,資金輪動快速,被動式投資受指數限制,無法應對盤勢變化,且股息可能被上漲股價稀釋。主動操作可機動調整持股,挑選獲利有成長性的科技高股息股票,並從產業中找出更多好股票。如此一來,多頭時可實現資本利得,空頭時降低持股減少資本損失。
楊聖民進一步指出,電子股在台股市值及獲利成長性上優於其他產業,且有配發高股息的能力。而台灣電子業供應鏈是AI盛世的受惠者,認為科技搭配息收雙主軸布局,將是掌握台股新高行情的最佳組合。
根據台灣指數公司、Cmoney統計,聚焦高股息電子股的特選台灣精英科技股息報酬指數,從2014年至2023年平均股息殖利率、資本利得及總報酬率,皆優於台灣加權指數及台灣高股息指數。
**復華再推主動台股基金 搶攻科技高息商機**
台股月配息ETF熱潮持續,復華投信推出升級版「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由經理人主動操作,鎖定高股息電子股,讓投資人同步掌握科技趨勢及股息收益。
此基金發行價為10元新台幣,昨日啟動募集。經理人楊聖民表示,該基金至少6成部位配置高股息個股,透過主動選股避免高股息陷阱,同時4成持股將挖掘產業轉機股及價值成長股。
楊聖民指出,電子股是台股競爭力最強的產業,長期報酬佳。該基金參考「特選臺灣精英科技股息報酬指數」,該指數近10年平均股息殖利率、資本利得及總報酬率皆優於加權指數及高股息指數。
復華投信表示,此基金分為配息及不配息級別。配息級別每月評估收益分配,預計7月底、8月初入帳領息,適合現金流需求者;不配息級別將收益滾入再投資,享有複利效果,免徵綜所稅及補充保費。
國內首檔主動式聚焦台股科技高股息基金-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 金,為主動靈活操作的科技高股息升級版台股基金,預計持股六成以 上聚焦優質科技高股息股票,四成以下布局價值成長股、轉機股,發 行價新台幣10元,4月22日起展開募集,可於復華投信、第一銀行及 各券商、基金平台申購。
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楊聖民表示,台股行情來到相對高 檔,資金輪動快速,被動式投資受指數限制,無法即時換股操作,股 息也可能被上漲的股價稀釋,導致較難靈活應對盤勢變化。主動操作 透過經理人機動調整持股,並篩選出獲利有成長性的科技高股息股票 ,再從趨勢及個股研究,從產業中找到更多好股票,在行情多頭時, 可機動實現資本利得;空頭時,降低持股減少資本損失,進一步提升 基金的資本利得及股息收入。
楊聖民進一步指出,由於電子股市值及獲利成長性傲視台股其他產 業,有能力配發高股息,搭配台灣電子業供應鏈是這波AI盛世的最大 受惠者,科技搭配息收雙主軸布局,將是接下來掌握台股新高行情的 最佳配置組合。
據臺灣指數公司、Cmoney統計顯示,聚焦高股息電子股的特選臺灣 精英科技股息報酬指數自2014至2023年平均之股息殖利率、資本利得 、總報酬率,皆優於台灣加權指數及台灣高股息指數。
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楊聖民指出,該基金部位配置至少六成聚焦高股息個股,藉由主動選股策略,進一步篩選具成長動能題材,以避免出現賺股息賠價差或股息被漲高股價稀釋。另外四成以下持股同樣透過經理人第一手產業研調,挖掘產業景氣循環位於底部、具利多題材動能的轉機股黑馬,或者布局股息殖利率不高,但有產業競爭優勢、獲利及營運動能強勁的價值成長股。
楊聖民表示,電子股是台股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類別,長期報酬成長性佳,該基金操作參考指標是「特選臺灣精英科技股息報酬指數」。根據台灣指數公司、Cmoney統計顯示,該指數自2014至2023年這10年平均之股息殖利率、資本利得、總報酬率,皆優於台灣加權指數及台灣高股息指數。
復華投信指出,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分為配息及不配息2種級別,不配息將收益滾入再投入創造複利效果,同時免徵個人綜所稅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配息級別將於基金成立滿2個月後,每月評估收益分配,預計第一次除息約在7月下旬、8月初入帳領息,適合存股及退休等有現金流需求族群。
台股規模百億俱樂部大洗牌 復華逆勢成長
受市場波動影響,台股基金規模出現調整,其中,規模百億俱樂部的11檔基金中,僅有5檔逆勢成長,其中包括復華投信旗下基金。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數據,3月份,台股基金淨流出81.33億元,但整體規模只縮水36.16億元,顯示淨值成長抵銷了資金流出。在規模百億俱樂部中,除了統一、安聯、元大、國泰外,復華投信旗下的基金也榜上有名。
逆勢成長的5檔基金分別為:統一奔騰、安聯台灣科技、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國泰小龍和安聯台灣智慧。其中,復華投信旗下的基金表現亮眼,規模穩居百億俱樂部。
復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台股近期震盪加劇,主要受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和美國通膨數據影響,但若以參與台灣企業長期獲利成果的角度來看,台股中期仍看多。他們建議投資人趁市場整理時建立部位,為後續行情做好準備。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數據,台股基金規模百億俱樂部共有11名成員, 主要多為投信旗下老字號中長期績效穩定的台股基金,包括統一、安 聯、群益、復華、元大與國泰等投信公司。以單檔基金來看,5檔3月 規模逆勢增加的台股基金分別為統一奔騰、安聯台灣科技、元大台灣 高股息優質龍頭、國泰小龍和安聯台灣智慧。
統一投信台股團隊表示,近日中東地緣政治衝突推動外資流出台股 ,加上美國最新的通膨數據高於預期,市場對聯準會今年降息的預期 時程持續延後且幅度下修,使台股短線高檔震盪,甚至小幅拉回。但 下半年美股企業獲利轉正,有機會帶動今年獲利成長預估達到雙位數 ,使台股中長線仍看多,短線整理後仍有行情可期。
另外,投信法人認為,台股加權指數的點位已不是重點,若以參與 台灣企業長期獲利成果的角度來投資台股基金,短線獲利了結可望積 蓄後續更高的買盤,尤其近期台股震盪加劇,3月小幅減碼的資金預 期將很快重回市場,建議可趁拉回建立部位。
**瑞士隆奧亞債基金獲台灣理柏基金獎肯定**
台灣展新投顧引進的瑞士隆奧亞洲價值債券基金(以下簡稱瑞隆奧亞債基金),自去年進軍台灣不到一年,即奪下2024年台灣理柏基金獎「亞太區強勢貨幣債券-十年期」大獎。 瑞隆奧集團為瑞士歷史悠久的私人銀行之一,成立於1796年,擁有超過兩百年的豐富經驗。該基金由王牌經理人Dhiraj Bajaj操盤,採用靈活的投資策略,跳脫指數框架,追求最佳報酬。 展新投顧創辦人黃大展曾擔任復華投信債券研究處主管,對債券市場有深厚的專業素養。他指出,瑞隆奧亞債基金有兩大特色: 首先,突破指數配置限制。一般債券基金會貼近指數配置,但瑞隆奧亞債基金則靈活調整投資組合,根據市場趨勢調整比重。目前該基金布局比例最高的為印度和印尼,中國占比僅約8%,展現出優異的配置能力。 其次,調整非投資等級債比例。與一般亞洲債券指數約有80%投資等級債的配置不同,瑞隆奧亞債基金將非投資等級債比重提高至35%,在市場上漲時可獲得更多超額報酬,下跌時又能享有投資等級債的保護,兼具攻守平衡。 黃大展表示,瑞隆奧亞債基金目前資產規模已超過20億美元,為全球第二大亞洲債券基金。目前僅提供法人申購,未來將開放一般投資人透過基金平台和銀行通路申購。**復華投信再奪基金大獎,11座肯定實力有目共睹**
近幾年全球被動式投資風潮興起,復華投信不僅在主動式基金表現亮眼,在ETF領域也繳出亮眼成績,累計在今年四大基金獎中共榮獲11座基金大獎肯定。
在共同基金部分,復華全球債券基金自2020年以來連續5年獲理柏台灣基金獎肯定,並連3年蟬聯環球債券(當地貨幣)5年期獎。此外,在《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中,也獲得美元多元化固定收益-傑出表現獎。
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基金由經理人朱展志掌舵逾十年,獲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評選為「台灣最佳多重資產經理人」。該基金也在《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中榮獲積極型股債混合-傑出表現獎。
台股平衡型基金復華神盾基金則在《指標》最佳表現定期定額基金大獎中,獲得新臺幣積極型股債混合-同級最佳獎肯定。
除了基金表現亮眼,復華投信也致力推廣理財教育。除了觸角擴及校園、企業,也舉辦ESG企業退休金理財教育。全方位的理財教育傳遞,讓復華投信榮獲AAM肯定,獲頒「台灣最佳投資人教育獎」。
在ETF領域,復華投信去年發行的首檔月配息型台股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在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中勇奪「創新類之非債券指數股票型基金獎」,並被AAM評選為「台灣最佳新ETF、最佳創新產品」。
而聚焦高股利收益特性的美國抵押權型不動產投資信託的復華富時不動產(00712),也獲得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海外原型類指數股票型基金獎。目前該ETF規模達新台幣316億元,超越iShares不動產投資信託抵押貸款ETF(REM),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抵押權型REITs ETF。
此外,復華1至5年期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也在《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中,榮獲高息固定收益-同級最佳獎肯定。
「瑞士隆奧亞洲價值債券基金」總代理展新投顧創辦人黃大展指出 ,瑞士隆奧集團為瑞士歷史悠久的私人銀行之一,成立於1796年,營 業據點遍及全球,迄今兩百餘年帶領客戶度過40次金融危機,旗下「 瑞士隆奧亞洲價值債券基金」,在王牌經理人Dhiraj Bajaj帶領之下 ,具有跳脫指數框架的操作模式,讓該基金長年表現優異,在國外已 獲獎連連。
曾是復華投信債券研究處主管,任職期間獲得不少基金獎,也曾帶 領團隊拿下固定收益團隊獎的黃大展本身也是債券專家,在債券專業 精選卓越基金的角度,決定在2023年擔任總代理將瑞士隆奧亞債基金 引進台灣,不到一年的時間,首次總代理的首檔基金就拿下2024年台 灣理柏基金獎「亞太區強勢貨幣債券-十年期」大獎。
黃大展指出,該基金有二大特色。一是突破指數配置的框架。一般 債券型基金操作大多會貼近指數的配置,以亞洲債券基金來說,通常 占比最高的是中國,但近幾年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因此貼近指數的配 置,並不能為投資人帶來最好的報酬。然而,瑞士隆奧亞債基金卻主 動創造靈活的投資策略,突破指數配置的框架布局,以創造更有利基 的投資組合配置;以現今的金融背景下為例,投資比重最高的為印度 和印尼,前景不佳的中國占比不到8%,其他更多元配置於澳洲、日 本和精選的新興市場,搭配投資等級債(IG)和非投資等級債(HY) 混合型投資組合配置,掌握信用市場絕佳投資機會。
二是因應市場趨勢調整配置比重。一般的亞洲債券指數約有80%的 投資等級債,和20%的非投資等級債,而瑞士隆奧亞債基金卻有約3 5%的非投資等級債,希望在市場上漲時能獲得更多的超額報酬,基 金績效甚至媲美亞洲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這是因為瑞士隆奧能運用 研究資源,慎選出具有優異投資條件的債券;另方面,市場下跌時因 為持有高占比的投資等級債,相對於非投資等級債類型的基金,也可 以有更多下檔保護,長期以來,績效也反映出投資團隊傑出的配置能 力和主動管理的價值。
瑞士隆奧亞債基金在2023年方引進台灣,截至2024年3月,基金規 模已超過20億美元,為全球第二大亞洲債券基金(IG-HY混合型投組 )。在台灣目前僅提供法人申購,在不久將來一般投資人也可以在基 金平台、銀行通路申購,詳細資訊將會在展新投顧官網「重大訊息」 單元公告。
在共同基金部分,成立迄今逾20年、國內投信首檔海外債券基金- 復華全球債券基金,自2020年以來已連續5年榮獲理柏台灣基金獎肯 定,今年再獲得環球債券(當地貨幣)5年期獎,為連續3年獲得該獎 。此外在《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也獲得最佳表現基金大獎中的美 元多元化固定收益-傑出表現獎。
復華投信金複合投資法精選穩健母基金-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 合基金,在經理人朱展志逾十年穩健操盤下,被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評 選為「台灣最佳多重資產經理人」。在彰顯資產配置操盤能力的《指 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最佳基金公司大獎,亦獲得積極型股債混合 -傑出表現獎;台股平衡型基金-復華神盾基金,在《指標》最佳表 現定期定額基金大獎,也獲得新臺幣積極型股債混合-同級最佳獎肯 定。
復華投信近年致力推廣理財教育,觸角擴及校園、企業,並舉辦E SG企業退休金理財教育,同時透過官網、社群平台及傳統媒體全方位 傳遞投資福音,榮獲AAM肯定獲頒「台灣最佳投資人教育」獎。
復華投信去年發行國內首檔月配息型台股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00929)並創下佳績,因此在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指數股票型獎項 榮獲「創新類之非債券指數股票型基金獎」,並且被AAM評選為「台 灣最佳新ETF、最佳創新產品」。而聚焦高股利收益特性之美國抵押 權型不動產投資信託的復華富時不動產(00712),獲得Smart智富台 灣基金獎-海外原型類指數股票型基金獎。目前該ETF規模達新台幣3 16億元,超越iShares不動產投資信託抵押貸款ETF(REM),成為全 球規模最大的抵押權型REITs ETF。此外,復華1至5年期非投資等級 債券基金在今年《指標》台灣年度基金大獎的ETF獎項中,亦榮獲高 息固定收益-同級最佳獎。
**復華科技基金問世 台股科技 ETF 熱潮再起**
科技股推升台股創新高,投信業者順勢推出復華台灣科技高股息基金,進一步滿足投資人對科技產業配息的需求。
該基金預計發行價為 10 元,將於 4 月 22 日起募集。經理人楊聖民表示,基金將至少 6 成資金配置於高股息個股,並透過主動選股策略挑選具有成長動能的公司,避免高股息配息率伴隨著股價下跌。
此外,基金將透過產業研究,投資產業低迷、具有利多題材的轉機股,以及股息率不高但具備產業競爭優勢、盈利能力強勁的價值成長股。
楊聖民強調,主動式台股基金的優勢在於能靈活應對市場走勢,在牛市中獲取資本利得,在熊市中降低持股損失,提高基金的收益。
該基金參考指標為「特選台灣精英科技股息報酬指數」。根據統計,該指數過去 10 年的股息殖利率、資本利得和總報酬率都優於台灣加權指數和台灣高股息指數。
基金分為配息和不配息兩種級別。不配息級別將收益滾入再投入,免徵個人綜合所得稅和補充保費。配息級別則預計在基金成立兩個月後每月評估收益分配,適合有現金流需求的投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