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炭科技公司新聞
鴻海昨(15) 日的高雄電池芯研發暨試產中心動土典禮中,「四大天王」高層都出席,包括明基材總經理劉家瑞、碩禾暨榮炭總經理黃文瑞、中碳副總曾文良均到場,展現全力支持鴻海的決心。
其中,明基材是首度浮出檯面的鴻海電動車電池協力廠,最受矚目。明基材近年從材料技術發展,跨入車用電池隔離膜,隨著車廠重視安全性導入速度加速,已打入日系油電混合車,中國大陸、泰國等地大巴及電動船供應鏈。
劉家瑞表示,旗下隔離膜供產品不應求,現階段主要集中在大陸蕪湖生產,月產能4,000萬平方公尺,去年規劃擴充蕪湖、台灣產線,今年底蕪湖廠產能可望提升至1億平方公尺,台灣雲林廠產能預計2023年開出,屆時整體電池隔離膜產能將上看1.7億至1.8億平方公尺。
碩禾、中碳、榮炭則是鴻海集團衝刺電動車電池的「鐵三角」,去年已簽訂合作備忘錄,由中碳提供高性能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碩禾提供矽 / 矽氧材料技術及榮炭高性價比的人造石墨,進一步合成高性能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最後由鴻海導入電動車動力電池製程。
碩禾已與榮炭開發出第一代石墨負極材料,該產品容量大於420mAh╱g,循環300周仍可維持80%以上保持率,領先市場進度,並向客戶推廣中,產能也已提升至噸級,並積極配合鴻海要求,搶攻電動車商機。
中碳是全球介相碳微球負極大廠,中碳表示,去年底需求大增,目前產能滿載,樂觀下半年負極材料表現。中碳也積極擴產,屏南廠碳化產線下半年完工,目前斥資8.9億元擴建石墨化產線。
法人指出,電池占電動車成本超過三分之一,是整車品質良莠的關鍵零組件,隨著鴻海建立電池自製能力,除了可以降低電動車生產成本之外,也可望擴大承接更多訂單與客戶。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透露,鴻海的電動巴士組裝廠、電池芯廠,都將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建廠。至於儲能系統廠,則會坐落在高雄和發產業園區。
針對電動車電池布局,劉揚偉指出,可以分為製造、設計與技術三部分,鴻海參與過電池設計與生產,當時是做智慧手機的電池,後來停掉了,雖然有一點電池經驗,但仍然不夠,因此,會與策略夥伴合作,也會陸續會宣布。
電池材料方面,他說,之前已經宣布與榮炭,碩禾,中碳等公司都有材料合作。至於電池模組,因為是電動車整車製造不可或缺的零組件,鴻海集團一定會自製。電池芯則會與重要廠商合作。
至於電池技術,劉揚偉說,包括固態電池研發,或是使用鈉、磷、鈷等材料,都有研究,預估2025到2030會有比較大的變化。隨著大廠競相投入,預估2025到2030年,電池會有非常大的進步。
鴻海之前在科技日已經展示電池的六大「黑科技」,包括電池快充與低溫優化、低鼓脹軟包技術、雲端AI電池管理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無貴金屬全新製程,以及固態電池研發。
鴻海科技日,一次秀出三款電動車,惟股價在電動車亮相後似乎出 現利多出盡,鴻海18日股價開高走低,19日續跌0.47%、跌破5日線 。不過,真正技驚四座的反倒是電動車「超強續航力」,最遠高達7 50公里,完勝所有特斯拉車款,解決電動車使用者里程數痛點,也成 為市場討論焦點。
電動車電池概念股19日表現搶眼,聚和、台半大漲7.96%、6.08% ,興勤、台達電、精星、凡甲、致茂、順德漲幅則落在3∼5%,台股 「電池國家隊」大獲關注。
國內特用化學廠聚和,早盤一度漲停、終場大漲7.96%,三大法人 大買6,680張,二極體廠台半也同步強漲6.08%,雙雙帶量突破季線 反壓。聚和累計前三季營收35.24億元,逼近去年全年的35.89億元; 台半則手握寧德時代二極體大單,法人估其今年營收有望改寫新高, 明年營運再向上可期。
據產業趨勢與經濟研究中心(IEK)預估,全球電動車明年電池需 求將達480吉瓦時(GWh),而未來十年更將較2020年大增逾15倍,飆 上3千GWh,電池產能至關重要。
電動車時代來臨,全球多國相繼打造「鋰電池國家隊」,而鴻海9 月下旬宣布攜手碩禾、榮炭與中碳,簽署材料開發合作備忘錄,加速 開發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碩禾、榮炭已完成全新含石磨負極材料第 一代產品,興櫃榮炭19日勁揚2.6%,均價衝上64.39元9月底來新高 。
正極材料方面,鴻海也透過MIH平台與美琪瑪、康普兩家原料供應 商合作,兩者均已打入日、韓電池大廠,且身兼特斯拉電池供應鏈成 員,有利其電動車電池版圖布局,美琪瑪、康普19日分別上揚1.63% 、2.09%。
新光投信國內投資部資深協理吳文同點出,新技術、新趨勢、新政 策三大領域仍是明年台股投資主軸,其中包括5G、物聯網、AI、電動 車等新應用,投資人可掌握中長線續漲空間。
在電子股的股票期貨中可觀察碩禾(3691)期貨。從技術面觀察,碩禾在7月回檔後,目前站穩10日線有撐,逢拉回靠近月線附近位置可布局多單,停損設在跌破5日線172元,碩禾攜手鴻海、榮炭,與中鋼集團旗下中鋼碳素加速開發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投入固態鋰電池開發,打造台灣電動車電池生態系。
從技術面來看,台股本周受恒大債務影響與限電政策能耗雙控使得亞股指數出現較大回檔,昨(29)日在電子族群修正下,跌破萬七支撐,短線上先看能否守穩月線,資金在半導體類股較重,成交比重約占31%,加權指數跌325點收16,855點,成交量增至3,288億元,價量關係和前一日相比為價跌量增。
從資金與籌碼面切入,外資與大額交易人期貨與選擇權留倉空單本周累計增至接近4萬口,台股目前呈現回檔走勢,跌破半年線支撐,目前先觀察近期能否守穩16,800點整數關卡。
鴻海加速開發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建構台灣電動車電池生態系, 隨著相關電池關鍵材料、技術相繼到位,鴻海集團又找來碩禾、榮炭 ,與中碳聯手,四手相連持續衝刺磷酸鋰鐵電池製造,四方並已簽下 材料開發合作備忘錄,由中碳提供高性能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石墨碳微 球,再搭配碩禾矽/矽氧材料技術及榮炭高性價比的人造石墨,合成 高性能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最終由鴻海導入電動車動力電池製程,占 車用電池市場。
未來四家聯盟業者將持續推進材料端的共同開發,提升負極材料能 量密度、循環壽命與快充能力,進而提升電動車動力電池性能。
事實上,碩禾、榮炭與鴻海原本就有策略聯盟關係,先前鴻海還分 別投資了碩禾與榮炭,碩禾於2009年及2014年投入鋰電池正極材料及 負極材料領域,在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中,屬於先進矽氧負極與壓克 力型水性黏著劑,該產品在客戶端測試表現突出。
至於新結盟者中碳為全球最大介相石墨碳微球負極生產者,且原料 供應與製程均為自有,有助於鴻海未來在電動車動力電池材料供應鏈 的建立,可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電動巴士及儲能設備。
鴻海指出,碳微球具備方便鋰離子快速進出的結構,應用在電動車 動力電池上,可展現長循環壽命特性與快充能力。
鴻海旗下鴻華先進科技自產電動巴士E BUS,將於2022年第二季陸 續交車,同時進軍海內外電動商用車市場,預計集團首款電動巴士電 池將導入該車款,持續壯大鴻海集團電動車生態系。
供應鏈人士指出,電動車製造有三大要素,包括動力系統、車殼以及電池;其中,電池因肩負車輛續航力及安全性,加上材料開發艱難,可說是最關鍵。
鴻海今年6月透過子公司鴻揚創投斥資9.95億元,參與碩禾私募案,取得碩禾約10.54%股權,成為碩禾第二大股東,碩禾本身已具備電池正負極材料能量,鴻海入股碩禾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碩禾就與榮炭順利完成新技術,技術開發腳步之快,市場驚艷。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周五(23日)在股東會上公開宣示,全球電動車產業迎來高成長期,鴻海全力深化電動車軟硬體相關布局,「要在產業擔任火車頭的角色,把台灣的電動車產業帶向全世界,進而促進台灣的產業升級。」業界人士認為,隨著集團電動車關鍵電池材料有重大突破,將有助加快實現劉揚偉的目標。
碩禾與榮炭均專注在負極電池材料開發,而負極電池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相當不穩定,因此如何提升穩定性是開發商首要課題。榮炭透露,已透過採用碩禾的矽炭原料,將矽參雜在石磨表面,提高穩定性以及效能,順利完成第一代含矽石墨負極材料。榮炭指出,該公司攜手碩禾,已突破材料極限,順利完成第一代石墨負極材料,該產品容量大於420mAh/g,循環300周仍可維持80%以上保持率,領先市場進度,今年已向客戶推廣。
針對新的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概況,碩禾強調,目前該產線正在建置中,至於客戶、產能等各方面均為商業機密,不便多作說明,公司將持續與合作夥伴積極布局,全面搶攻電動車商機。
據悉,矽原料可大幅增加電池容量,最高能達數倍以上,因此近年來在負極材料開發中相當熱門。但矽在鋰電池進行充電時,容易有顆粒膨脹的疑慮,而榮炭與碩禾已成功將穩定性提高,為鴻海集團揮軍電動車市場的雄心壯志邁出重要一步。
此外,鴻海也展現出高度重視電動車材料研發的決心,指派前集團副總裁簡宜彬以廣宇代表出任榮炭新任董座,碩禾總經理黃文瑞擔任榮炭新總座,左右護法同步協助打造新技術。
根據日本研調機構報告,2025年全球負極材料市場將達91.46億美元(約新台幣2,560億元),鴻海為掌握電動車上游關鍵零組件,正積極協助碩禾、榮炭加速開拓市場,提前卡位商機。
鴻海集團藉由榮炭與碩禾在電動車電池材料有重大突破之際,榮炭上周改選,大股東廣宇法人代表、前鴻海集團副總裁簡宜彬出任新任董事長,廣宇管理處處長黃鳳安也以廣宇法人代表身分進入董事會。廣宇同時有兩人出任榮炭董事,業界認為,挑起鴻海集團動力電池開發要務的重責不言可喻。
至於榮炭這次管理階層調整目的,是因為榮炭有負極材料的技術及產能,鴻海集團希望未來在動力電池的發展上能更緊密合作。
業界認為,簡宜彬出任榮炭董事長,除了可以穩定出海口擴大綜效,也可以加強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在動力電池領域占有關鍵地位,協助台灣產業與鴻海集團順利搶攻全球電動車市場。
另一方面,廣宇是鴻海集團旗下線束廠,該公司將在鴻海集團MIH聯盟架構下,擴大新能源車布局,今年期許汽車線束營收占比能達到5%至10%。
鴻海本月於法說會說中指出,電機、電池、電控純電動車的核心三大要件,鴻海都有開發團隊,電池有榮炭,也有與外部廠商合作。鴻海內部為追趕特斯拉電池技術,致力研發六大電池「黑科技」,包括電池快充與低溫優化、低鼓脹軟包技術、雲端AI電池管理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無貴金屬全新製程以及固態電池研發。
固態電池更是重中之重,透過旗下廣宇部署重兵,藉由轉投資榮炭積極衝刺,廣宇目前榮炭最大股東,持股約16.78%。榮炭成立初期,便累積數十個重要專利。榮炭與中碳是台灣「唯二」生產負極材料的廠商,但榮炭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碳微球(MCMB)這三大材料都有涉略,並且在多項專利有獨到之處。
榮炭近期業績蒸蒸日上,去年營收5.07億元,為歷史次高,毛利率站上二成以上、達20.1%,稅後純益5,300萬元,創新高,每股純益0.45元,終結連兩年虧損。今年4月營收6,500萬元,月增10.2%,年增34.6%,創新高;前四月營收2.05億元,年增76.9%,為同期新高。
另一方面,鴻海MIH聯盟日前發表電動車開發者工具平台「EV Kit」,電池類型使用三元鋰電池,續航里程是360公里,快充只要48分鐘、慢充408分鐘。據悉,鴻海鎖定接下來磷酸鋰鐵材料應用在短距通勤用車將成為主流,但不會加入單價高的高端智能電動車。
觀察目前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主要供應商,以中國大陸、韓國和日本廠商為主,包括大陸寧德時代、韓國LGChem、日本松下(Panasonic)、韓國SK Innovation、韓國三星SDI等,不過本土的台灣廠商幾乎在這邊沒有一席之地,鴻海集團接下來在電池的長遠布局,是否能在中、日、韓包圍下取得成績,外界也正在觀察。
榮炭科技,這家看起來不大不小的公司,竟然有著讓人驚艷的背後故事。2009年成立,年營收才約5億元,但它的身世卻相當不簡單。鴻海集團、富邦金,還有台灣太陽能股王碩禾,這些重量級的大股東讓榮炭科技在電動車產業裡頭,可是扮演著關鍵角色。 2018年,這三家大企業一起參與榮炭科技的私募,每股價格32元,讓榮炭的股本穩定在12億元左右。現在,鴻海和富邦各持股近三成,碩禾則持股近一成。這個投資決定,讓這三家企業順勢搭上了鴻海電動車的投資商機。 榮炭科技之所以能夠吸引這些大企業的目光,是因為它對電動車產業的深刻理解。它不僅擁有石磨材料年產能逾萬噸的規模,還有獨到的技術。這些技術,讓鴻海等三大集團看到了未來的發展潛力。 創立榮炭科技的董事長周憲聰和總經理吳玉祥,是台大材料所的同班同學。周憲聰曾經在中科院材發中心工作,而吳玉祥則曾在學界和穩懋擔任重要職位。他們在學期間就對石墨材料有著深厚的熱情,這也讓榮炭科技在成立初期就累積了數十個重要專利。 作為台灣「唯二」生產負極材料的廠商,榮炭科技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碳微球(MCMB)這三大材料都有涉略,並且在多項專利上都有獨到的表現。這也讓榮炭科技在電動車產業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環。
台灣科技龍頭鴻海集團,在電動車市場的布局越發穩固。旗下負極材料廠榮炭科技,正式啟動電池領域的發展,積極研發當紅的固態電池技術,為集團在電動車領域的發展增添重要拼圖。隨著榮炭的加入,鴻海集團在電動車線材、顯示器、鋁合金沖壓材料,及機構件等領域的供應鏈更加完善,未來承接蘋果等指標廠電動車訂單的能力大增。
榮炭科技主要生產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基地位於台灣,並在大陸廣東、江西設有生產據點。目前,榮炭已經成為日產(Nissan)熱銷電動車款Leaf的供應商,並取得大陸電動車電池大廠天豐電源訂單。這家台灣企業的加入,將對鴻海集團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產生顯著影響。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指出,電動車產業的競爭關鍵在於「三電系統」,其中電池是其中一環。榮炭科技在電池領域的發展,正是鴻海集團掌握這一關鍵時機的具體行動。集團計畫在2024年推出100%自主研發的商用固態電池,這將大幅提升鴻海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
除了電池技術的發展,鴻海集團還積極推動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吸引超過400家成員加入。這一平台將透過軟體定義、軟硬分離與開放生態等特色,解決產業界發展電動車的瓶頸。劉揚偉預計,到2025至2027年,鴻海集團將在電動車市場拿下全球10%的市占率,並將相關業績做到兆元規模。
鴻海集團、富邦金、碩禾是在2018年同時透過參與榮炭私募,成為榮炭大股東,當時私募價為每股32元,募資完成後,榮炭股本一直維持在12億元左右迄今,由鴻海集團與富邦集團各持股約近三成,碩禾持股近一成。
透過三大集團注資,榮炭持續開發新製程技術,同時繼續加碼投資布局新產能與進行上下游整併邁向一條龍經營。
在投資人還在問「榮炭是什麼公司?」時,對鴻海集團、富邦金與碩禾而言,早已看到電動車產業是未來世界潮流發展的趨勢,而電池材料更是發展電動車的核心命脈。榮炭具備石磨材料年產能逾萬噸的經濟規模,以及獨到的技術,吸引鴻海等三大集團投資。
榮炭由董事長周憲聰及總經理吳玉祥共同創立,他們兩人是台大材料所同班同學,周曾任職中科院材發中心;吳也曾在學界闖出一片天,出任中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院長,並曾在全球砷化鎵代工龍頭穩懋出任要職。
周、吳在學期間共同從事石墨方面的研究,挾對材料研究的熱情,榮炭成立初期,便累積數十個重要專利。榮炭與中碳是台灣「唯二」生產負極材料的廠商,但榮炭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碳微球(MCMB)這三大材料都有涉略,並且在多項專利有獨到之處。
對於成為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電池要角,榮炭表示,不評論外界傳言。業界指出,鴻海集團過去雖無造車經驗,但旗下企業在電動車應用的線材、顯示器、鋁合金沖壓材料,及機構件等都已具備充足能量,且不乏打入特斯拉等指標電動車廠供應鏈,唯獨在電池領域缺乏具代表性的企業。
隨著榮炭動起來,為鴻海集團補足電動車關鍵的電池材料這塊拼圖,搭配集團內已出貨特斯拉機構件的乙盛-KY、負責電動車輕量化關鍵的鋁合金沖壓車殼廠鴻準,及連接線暨PCB廠廣宇也投入車用線束,鴻海集團在電動車市場已具備強而有力的武器。
榮炭主要產品為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基地位於台灣,並在大陸廣東、江西設有生產據點,目前已透過日本大阪瓦斯化學(OGC),成為日產(Nissan)熱銷電動車款Leaf供應商,並取得大陸電動車電池大廠天豐電源訂單。
事實上,好的電池技術不僅牽動電動車續航力,更是左右成本的一大關鍵。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去年10月鴻海舉辦首屆科技日中便指出,電動車產業龍頭每次發表會上,一定會談到電池,因為動力電池成本占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約30%到35%。
劉揚偉認為,未來電動車「得三電系統得天下」,而電池就是三電系統之一,其他的兩項則為電機和電控系統,這是台灣難得機會,一定要掌握。
鴻海內部已明確定出發展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的計畫,預計2024年推出100%自主研發的商用固態電池,榮炭此時受命投入電池材料研發,補足鴻海集團在電動車最重要的一塊拼圖,隨著一系列電動車關鍵技術到位,鴻海集團更具承接蘋果等大廠電動車的能力。
同時,鴻海集團廣結盟,去年10月宣布成立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會員數,最近一個月倍增至超過400家,並規劃舉辦開發者大會,進一步擴大電動車開放平台生態系統,將會透過軟體定義、軟硬分離與開放生態這三大特色,來解決產業界想要發展電動車的瓶頸。
根據劉揚偉之前公布的電動車事業目標,2025到2027年將拿下全球電動車10%市占;其中,2025年電動車相關業績做到兆元規模。法人看好,在鴻海集團積極布局策略下,確實很有可能完成目標。
其他還有奇鈦科、因華、華立捷、相互、展頌、長聖和榮炭科技,交易量排行興櫃前十,介於1,100至1,700張。
值得留意的是,上周興櫃十大熱門股,又以下跌股的熱度領先漲升股,如前五檔個股除了耀登價漲量增,另外四檔都收跌,包括樂揚是26日除權息且貼權息,以20元作收;北極星藥業從16元緩跌至15元;奇鈦科22日重挫後徘徊年線;因華則是先漲後跌,周線跌2%。
華立捷、相互等六到十名收漲,華立捷從5月還有百元以上,跌至前周86元,波段跌幅達15%,上周短彈至94元;相互7月中起漲,上周突破區間,短中長均線除季線外,近乎全數翻揚;展頌重跌後急漲,挑戰封閉15日空方黑K。
一度因利多登興櫃生技股王的長聖,上周持續高檔震盪,周線小漲2%;榮炭股價連五紅,一口氣突破60日、120日線,該公司專攻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大陸無人機、電子菸、行動電源、儲能、電動車等終端市場,今年由於材料成本下滑,加上新產能開出,前五月轉虧為盈。
上周緊追在耀登之後、漲幅超過10%的興櫃強勢股,還有宏碁旗下安碁、影一、亞洲藏壽司和佳得,再次為榮炭科技、華立捷、相互,漲幅介於8%至9.5%,均入列漲幅十強。
展頌前周忽爆大量重挫,在7元附近打底後,上周反彈近三成。展頌是專業尼龍製造廠,以自有品牌「乾隆絲」對外行銷,今年營收連續衰退,日前前任董事長因故請辭,董事會改推呂宗明接任新董座。
經絡動力業績也不太理想,但今年股價反覆測試15至16元不再破底,上周由20元緩漲至26元。
耀登前周起漲,上周啟動更大攻勢,飆上42.99元,創新高。公司26日公開成功開發高頻5G毫米波天線模組產品的好消息,激勵股價向上。
耀登目前同時興建5G標準實驗室,可量測頻率達到94GHz,幾乎涵蓋5G毫米波主流應用頻帶以及公用、車用雷達等感測元件。
影一公告自結第2季稅後淨利217.8萬元,每股純益(EPS)0.08元,為2014年興櫃以來首度轉盈。影一備受期待的《返校》電影版規劃於9月底上映,更被外界看好全年轉盈。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有6,709張,股價從19.09元下跌至15.82元;亞軍豐華成交量5,921張,股價則是從42.43元上漲至44.19元;第三名的台康生技成交量2,768張,股價從37.96元下跌至35.39元,前三名僅豐華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高達七檔都是新進榜,包括北極星藥業-KY、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以及惠特。從股價來看,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榮炭科技的22.8%最高。
本周有兩家公司登錄興櫃,博晟生醫從事高階及高品質骨骼及軟骨修復骨材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40元。
昇佳電子從事感測晶片之研究、設計、開發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10元。
上周漲幅達到10%個股,包括榮炭、進能服、兔將、和詮及凡事康,心悅、聯享、安格、東典光電及泉盛,以6.8%至9.9%漲幅緊追在後。
榮炭是鋰電池負極材料廠,2018年鴻海為擴展電池業務,透過子公司廣宇參與榮炭私募,同步還引入富邦金、碩禾兩大集團投資資金。上周榮炭公告5月營收大增,股價從26元跳到32元。
榮炭前五月營收2.04億元,年增47%,主要拜新產能投入及上游材料下滑所致。日前榮炭接獲日本石墨材料訂單,預估2020年出貨,大陸雲南騰?石墨化新廠第一期5,000噸產能也預計明年第1季起試產。
進能服5月營收月減44%,但年增1.25倍,上周股價從55元飆到61元,創掛牌新高。
兔將5月營收繳出倍增成績,較去年同期大增3.6倍,連兩個月倍增。公司主要從事電影、特效及動畫製作開發,去年底傳出兔將訂單能見度到今年下半年。
台虹轉投資的和詮,是全球最大特殊投影抗光幕製造廠,主要量產90吋至120吋大尺寸激光電視專用的抗光幕材料。
凡事康從事水處理設備、各種濾心耗材製造及銷售,5月營收較4月成長33%,年增15%。
專攻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榮炭科技,主要供應大陸無人機、行動電源、電子菸、儲能、電動車、汽車等終端應用領域;受惠於上游材料成本下降,以及江西上高廠5,000噸新產能逐漸發酵,今年前五月榮炭的營收及獲利皆達到二位數以上的成長。
法人指出,榮炭自結前五月營業毛利率23.64%,較去年同期營業毛利率11.34%,呈現倍增成長,前五月營運正式虧轉盈。
以台廠優勢的品質、技術、成本競爭力,榮炭多年深耕立足兩岸市場外,近年積極拓展日、韓新客戶及新應用逐漸開花結果。
日前榮炭接獲昭和電工技轉用於東風日產汽車起停電池的負極材料,這一款人造石墨材料經過一年多鋰電池芯廠測試已通過認證,估計每台汽車起停電池的人造石墨材料用量約0.5公斤,以東風日產4款新車明年產量約40萬輛推估,這款人造石墨材料年需求約200噸,預計將於2020年初開始出貨,初期月供貨量約10噸,逐月提升供貨量。
在拓展日、韓儲能應用市場上,榮炭一款人造石墨材料日前經日本Eliiy公司小量測試通過,正進行中量測試,預估今年底可望量產供貨,估計年需求量約150噸至200噸。近期榮炭也送出包括人造石墨及MCMB等二款負極材料樣品給韓國KOKAM公司,預計今年可通過認證及量產供貨,估計月需求量約30至50噸。
優質的碳化技術,為榮炭創造更多代工商機;包括替日本AWBP公司代工生產鋰電池負極添加劑-硬碳,供應低溫環境下使用的鋰電池,目前榮炭累積硬碳代工量逾5噸,法人推估,今年AWBP公司的硬碳代工需求將逐漸增加,為榮炭挹注一定的獲利能量。
為迎接電動車、儲能、汽車、3C電子等鋰電池新興應用大浪潮,近年榮炭在法人股東支持下,積極籌建一條龍生產線與打造經濟規模產能,去年江西上高廠第一期5,000噸新產能正式投產,加計廣東江門廠合計兩座工廠年產能達8,000噸。
另外,雲南騰(沖)石墨化新廠第一期5,000噸產能也將於2020年第一季導入試產。
法人預料,隨著一條龍生產線與經濟規模產能建置完成並大量投產後,榮炭將站上鋰電池產業的風口浪尖,透過攜手中、台、日、韓各國重要電池芯客戶及策略夥伴,持續創造一波波營運成長高峰。
看好鋰電池下游3C、動力、儲能等應用端需求持續增長,榮炭科技 在法人股東支持下,2017年啟動大幅投資擴產腳步;繼今年5月完成 江西省上高縣石墨材料新廠第一期建廠計畫,將鋰電池負極石墨材料 總產能提升至11,000噸之後,11月展開騰(沖)石墨化廠建廠工程, 以求在經濟規模產能下,進一步整合石墨材料上下游製程,達到降低 成本,控制品質及供貨速度,力拼挺進中國前五大鋰電池負極石墨材 料廠之列。
石墨化是鋰電池負極石墨材料生產流程中重要下游製程,通常石墨 材料廠產能超過5,000噸,就達到自建石墨化工廠的經濟規模門檻, 榮炭建置騰(沖)石墨化廠後,可以將以往外包的石墨化製程收回來 自己做,預料對未來開發新材料、降低生產成本、快速大量供貨,將 能帶來明顯的助益。
榮炭總經理吳玉祥指出,雲南騰(沖)石墨化工廠占地100畝,規 劃分二期建置生產線,第一期5,000噸產能已於今年11月動土,第二 期5,000噸產能將接續於第一期完工投產後開始擴建。
吳玉祥表示,選擇雲南騰(沖)建置石墨化工廠,除了當地交通便 利,有直通東南亞及南亞的地利之便外,更重要的是低廉(每度電0 .3元人民幣)的電力成本,可省下高達一半的電力成本,這對高耗電 需求的石墨化製程,帶來可觀的成本效益,過去委外代工石墨化製程 約占製造成本1/3至1/2,預估石墨化廠投產,對榮炭的營收及獲利貢 獻度十分可觀,也很值得期待。
吳玉祥分析,2018年全球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需求約20萬噸,年增 3成以上,從應用端來看,3C應用市場年成長5%∼7%,且持續穩定 成長,動力及儲能應用年成長3成以上,成為重要成長來源。而石墨 材料仍將是鋰電池負極的主要材料,其中人造石墨材料可滿足快充、 高倍率、高電容量不同應用端需求,未來需求會越來越大。
因應鋰電池低、中、高端不同應用需求,榮炭陸續開發出低、中、 高端等各類石墨負極材料產品,為台資產品線最完整的廠商,預估石 墨化廠投產後,榮炭將邁入新的發展與快速成長階段。
統一中小基金經理人林世彬表示,自2017年第3季以來,上櫃指數強於上市指數,台灣OTC指數漲幅16.78%(2017/6/30-2018/6/11),遠勝同期加權指數漲幅7.25%,資金由大型股轉至中小型股輪動的態勢明顯。
林世彬指出,景氣處擴張階段,美國減稅、全球主要經濟體資本支出創新高,將持續帶動未來經濟成長。台灣經濟穩健回溫,將支撐台股走強。儘管股價持續創高,台股仍保有高殖利率優勢,目前殖利率3.7%還是大勝全球多數股市,吸引外資的誘因並未消失。外資連續7個月賣超台股後,自6月以來轉為淨買超,但目前回補大型股動作不大,預期中小型股仍有較大表現空間。
迎接第3季旺季的投資焦點,主要仍是電子產業新商機,看好5大方向:(一)景氣復甦電子業缺貨題材:矽晶圓、被動元件等。(二)AI人工智慧:矽智材、IC設計。(三)5G佈建商機。(四)移動式裝置:手機新應用商機、3D感測。(五)汽車智能化:汽車電子。
檢視台灣的基本面,景氣對策燈號連續3個月亮綠燈(2月至4月),經濟展望佳,企業獲利年增率也持續的成長,在經濟增長階段,台股合理的本淨比(PB)為1.6倍至1.8倍,目前台股加權指數本淨比約在1.7倍,評價並未過高,萬點行情有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