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沛星互動科技(未)公司新聞
在東京證交所掛牌的Appier (TSE:4180)是一家台灣發跡再發展 到國際的軟體公司,該公司主要運用人工智慧(AI)協助企業進行商 業決策的軟體即服務(SaaS)公司。Appier成立於2012年,目前的客 戶遍及亞太地區、歐洲及美國,全球擁有17個據點。
此次Appier宣布收購的Woopra,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SaaS公司, 該公司主要的服務為提供顧客旅程分析,亦即為企業提供深入的數據 和資訊,讓企業可以跟客戶互動得更加緊密,該公司客戶遍及歐洲和 美國。
收購完成後,Appier將結合該公司進階的AI技術和用戶導向的視覺 化分析,強化 Appier顧客數據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CD P)領先地位。
根據調查,全球CDP市場預期將從2022年的14.2億美元增長到2029 年的69.4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CAGR)為25.4%,但數據顯示超過 87%的企業在數據分析的成熟度較低,因此,CDP未來仍是大有可為 。
Appier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游直翰表示,這次收購後,除了會繼續 支持Woopra現有的客戶,也將持續強化Appier在CDP領域的創新,讓 所有企業都能利用AI的力量重新打造顧客體驗並且開拓更多商業機會 。
經濟日報昨日主辦2022科技論壇,以「5G開啟元宇宙大門」為主題,邀請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謝繼茂、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沛星互動科技暨愛卡拉董事簡立峰、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洪春暉等產官研專家出席,探討5G結合元宇宙帶來的新氣象。
本論壇由中華電信、工研院、資策會、日月光集團、台新銀行協辦。
謝繼茂致詞時指出,近兩年發生許多與元宇宙相關大事,都讓大家印象深刻,從去年5月南韓政府宣布成立元宇宙聯盟,希望用國家之力推動元宇宙產業,去年10月臉書(Facebook)把公司改名為「Meta」,要用企業之力,推動元宇宙產業,Meta也在台灣成立亞洲首座XR Hub,希望借助台灣製造優勢,以及內容創新能量,豐富元宇宙的內涵。
此外,國際元宇宙各項活動也相當精采。謝繼茂表示,今年7月國際大廠成立元宇宙標準論壇,集結Meta、輝達、微軟等產業大咖,希望在跨平台共融的情況下,加速推動元宇宙產業。
謝繼茂認為,近兩年元宇宙大事不斷,說明人們高度期待元宇宙的虛擬世界,可以推動一個美好的生活及工作體驗,更要驅動包含科技、創意、商業模式蓬勃發展。
在科技方面,可以看到穿戴式裝置快速發展,也看到5G網路展現超速率、低延遲、大連結的能力,雲端也展現強大的運算能力,AI、區塊鏈、大數據等各項數位資訊科技,都是元宇宙賴以發展的重要科技及核心動能。
謝繼茂表示,中華電信長久以來在台灣建設綿密的固定網路、行動寬頻、雲端機房,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前瞻技術能力研究,為台灣元宇宙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讓台灣企業布局元宇宙消費市場商機,以及探索數位虛擬世界的新商業模式,可以超前部署,迎向下一場產業升級的挑戰。
謝繼茂表示,希望在政府的領導下,國內各企業攜手合作,將台灣經驗輸出海外,在元宇宙無國界的世界中,可以再次展現「Taiwan Can Help」。
謝繼茂指出,我們有幸可以在這個時代,參與元宇宙的起步,透過經濟日報的科技論壇,集結各界一起探討元宇宙商機,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期盼攜手合作,共創未來,以5G開啟元宇宙大門,一起進入嶄新的世界。
經濟日報將於10月5日舉辦2022科技論壇,以「5G開啟元宇宙大門」為主題,邀產官研領域專家,探討5G結合元宇宙帶來的新氣象。本論壇由中華電信、工研院、資策會、日月光集團、台新銀行協辦。
論壇將邀請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卞志祥、沛星互動科技暨愛卡拉董事簡立峰、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洪春輝等產官研專家出席。
微軟是當前科技業當中,少數獲得業界公認,在元宇宙領域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其在辦公場域軟體、解決方案具有霸主地位,及本身雲端事業Azure影響力。卞志祥當天將以「深入元宇宙 解析產業創新運用」為題發表演講。
微軟目前主攻產業元宇宙。卞志祥表示,微軟從發展元宇宙第一天開始,就真正清楚要做的事情及自身優勢,是在產業端如何「賦能」每個人及每間企業。
卞志祥指出,外界談到微軟產業元宇宙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微軟的智慧型眼鏡產品「HoloLens」,這個裝置讓業界對微軟切入元宇宙高度期待,但外界可能比較不知道的是,HoloLens是微軟在產業元宇宙的呈現端,但真正進入讓資料協作、機器學習,或是日後更大的提升使用者體驗等領域,要能夠在HoloLens端呈現的時候,必須是從最頭端開始。
他以智慧製造舉例,從最頭端的AIoT、每一個機台收集資料,透過WiFi或5G O-RAN的連結,上到企業平台連結到Azure,再經過整理分析,然後做出某種程度的進化,之後再進行機器學習,從中萃取商業智慧,最後才呈現在前端的HoloLens。
卞志祥指出,這個過程中有連接端、儲存端、處理端、呈現端,這一整串才是完整的產業元宇宙。微軟比較專注B2B端,因為不僅使用者需求明確,且場景是可以被定義,技術是可以被落實,終端效益也是可以被量化的。
全球最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在2022年趨勢報告中,亦率先倡議 全世界所有供應鏈廠商共同投入實現淨零碳排的遠景。
目前已有近140個國家支持淨零碳排,全世界前2,000大企業超過3 成約685家企業已陸續響應減碳行動,台灣身為ICT供應鏈重鎮,在這 波綠色浪潮來襲之際,若能及早佈局低碳淨排循環經濟,將更有機會 成為全球淨零碳排解決方案的供應鏈重鎮。
全球化正帶動產業進行數位轉型,伴隨ESG浪潮興起,國際知名企 業正競相透過數位科技結合ESG管理, 積極打造「永續新經濟」。
有鑒於此,《工商時報》將於6月15日與中華電信合作,於台北寒 舍艾美飯店舉辦「智慧ESG新商機高峰論壇」,邀集各界先進共同探 討ESG的大未來。
《工商時報》與中華電信自2020年開始,共同舉辦「5G啟航 賦能 產業新未來」高峰論壇、2021年以「5G.綠色.ESG」論壇接棒,20 22年將以「智慧ESG新商機」為題,再次聚焦【科技、產業、ESG大未 來】,探討如何推進企業、城市合作與智慧創新,共同掌握產業新趨 與新商機。
此次論壇,邀請到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行政 院政務委員唐鳳、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等 重量級貴賓揭開上午場序幕。
企業界菁英包括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台灣微軟大型企業商務事 業群總經理卞志祥、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台達電子永續長暨發言人周 志宏、Appier沛星互動科技董事簡立峰、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 忠、佳世達永續長林旺賜、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 等,將從科技力孕育綠色種子、淨零碳排下的產業新思維、ESG趨勢 下的5G碳排、金融業角度談建構ESG生態系、企業永續策略下的前瞻 思維等面向進行深度演講與座談。
中華電信身為國內電信龍頭,深耕ESG十多年,在協同夥伴共同推 展綠色供應鏈上面,已有豐富經驗及豐碩成果,足以成為業界表帥, 未來在5G網路賦能智慧與綠能加持下,城市與各行各業如何乘著ESG 浪潮、共舞綠色奇蹟,將備受各界期待。
「智慧ESG新商機」高峰論壇名額有限,相關詳情請至報名網站(h ttps://ctee.com.tw/5gforum)查詢。
沛星互動發布2022年值得關注的人工智慧趨勢指出,如果AI成為人 類,那將會是這個時代最才華洋溢且多產的創作者。從文學、視覺藝 術、時尚與美食,人工智慧的創作在各種領域隨處可見。沛星強調, 人工智慧目前所扮演的仍是「工具」的角色,而非「創作者」,因此 不會取代人類的專業或是創作者。
沛星指出,人工智慧在創作領域的應用始於語言及文字,藉由Ope nAIGPT-3等語言模型,記者、作家、研究者只要輸入幾行文字、點 擊幾次滑鼠,即可創造大量文字。另外像2017年,作家Ross Goodwi n帶著連接了相機、麥克風及GPS的筆電展開公路旅行,紀錄沿途景色 與聲音,輸入人工智慧的神經網路後,出了第一本由人工智慧撰寫的 小說《道路一號(1 the Road)》。
而在音樂領域中,AI則為已故歌手Jimmy Hendrix、Jim Morrison 、AmyWinehouse等人帶來「新」歌。「遺失的錄音帶」計畫(theL ost Tapes project)利用Google人工智慧軟體Magenta,研究每位已 故藝人的30首歌曲,深入學習其作曲風格以及歌曲的獨特結構,進而 創作出帶有這些歌手最具代表性特色的新歌,讓新的歌手演唱並為這 些歌曲賦予生命。
報告指出,AI除了創作者以外,也能成為商業合作夥伴,例如,時 尚品牌透過AI,預測能影響下一季設計風格的流行趨勢。由於在設計 時納入了未來的流行元素,因此設計出的商品幾乎成為熱賣保證。
在美食世界中,主廚可仰賴AI發想餐酒搭配,更可創造出前所未有 的食譜。IBM的「Chef Watson」以及Sony AI的美食計畫,即是以此 為目標。AI透過運用結構性資料及分析,再加上藝術家豐富的個人經 驗及創造力,就能獲得最佳的創意。
另外,元宇宙中,AI也將扮演重要角色。沛星指出,AI的功能是讓 元宇宙中的世界看起來儘可能接近真實世界,並且讓新世界的創造過 程更加自動化。AI的強項在於個人化以及創造多種情境,而這些優勢 讓元宇宙的開發者,更能為個別使用者量身打造遊戲世界。
沛星指出,除AI外,AR、VR、硬體軟體的組合也相當重要,但元宇 宙的創造性與人性面仍來自於人工智慧與運用人工智慧的人類開發者 。
以人工智慧(AI)與軟體即服務(SaaS)為核心的Appier沛星互動 科技近日宣布「Appier人工智慧講座計畫」第二屆獲選教授為專注於 自然語言處理、資訊檢索與擷取,及網路探勘等AI研究的臺灣大學資 訊工程學系教授陳信希博士。
陳信希博士近年來著力於篇章分析、生活紀錄探勘、以及數字理解 等三大研究議題。更結合深度學習訓練所需的大規模數據,與計算語 言學過去長期累積的各種類型知識庫,建立語言表徵,有系統地探討 中文篇章分析計算模型。
陳信希博士表示:「透過Appier對前瞻研究的支持,相信結合文本 與數字分析的領域知識研究,將能幫助人們對領域知識有更好的理解 ,串聯產學趨勢,為產學界注入多元的創新思維與影響力。」另外, 陳信希博士的研究範疇也擴及醫療領域,並於臺大醫院成立智慧醫療 中心,將AI導入醫療場域,媒合醫療領域和AI領域專家進行跨域合作 。讓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問診對話能成為醫療知識庫的一環,除提升醫 病關係,同時形塑更完善的醫病知識庫。
在擔任科技部補助國立臺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主任一職期間,陳信 希博士協助統籌跨領域和跨單位進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料探勘 等研究。其長期在資訊檢索與自然語言處理頂尖國際會議扮演重要角 色,透過他與團隊的努力,臺大AI中心為臺灣首度爭取到資訊檢索領 域頂級學術會議ACM SIGIR 2023的主辦權,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研究實 力!談到AI未來在應用面需克服的瓶頸,陳博士表示,法律權責歸屬 與數據隱私倫理議題會是兩項主要關注點。此外,AI模型的可解釋性 與是否能被信賴,以及其模型與資料的應用上是否有偏差等議題,這 些皆是近年AI需要待被解決的問題與面對的考驗。
Appier致力於支持臺灣AI人才的發展,相信產學界間的交流將有助 於創新技術的發展,促進人們在商業場景和社會情境中採用AI技術, 加速AI的民主化(AIDemocratisation)進程;因而設立「Appier人 工智慧講座計畫」,獎勵傑出的學者專家從事AI領域的學術教育和前 瞻研究,促進研究發展與多元應用的普及。
除了沛星以外,台灣幾家指標性的軟體新創如iKala、Gogolook、 萬里雲等,也都表示明年將大舉徵才,向優秀人才招手。
沛星互動近年來在亞太市場逐漸建立起知名度,營運長暨共同創辦 人李婉菱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擴大投資人才,將擴大招聘百位工程師 與MarTech專才,包括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資料科學家、數據分 析師、業務開發與客戶成功經理。此外,沛星也將陸續舉辦CampusD ay(校園日)與Talent Talks(職涯故事)等活動,為應聘人才開啟 多元的交流管道。
沛星互動表示,鑑於企業溝通協作模式的轉型,近日也開始試行混 合辦公模式,給予同仁適度的彈性,以期發揮最佳的生產力。
沛星互動的工程團隊資深副總劉碩琛表示,自己過去在矽谷工作超 過十年,因為疫情關係回台,也加入沛星團隊。
他表示,在Appier沒有玻璃天花板,同事有機會負責公司旗艦級的 產品,參與制定產品的研發方向,對組織流程、決策和技術發揮直接 的影響力。
除了沛星以外,台灣不少新創也大喊「人才好缺」。萬里雲創辦人 劉永信表示,過去是新創跟新創之間搶人才,現在連科技大廠也加入 競爭。萬里雲2022年擴大招募,預計雲端、軟體專業人才人數翻倍成 長,包括如雲端工程師、架構師等,將從100多人成長至200人。
iKala則表示,將於12月18日舉辦人才招募活動,預計尋找超過30 0位創新科技業務、工程人才,加速布局2022年人才儲備。
簡立峰說,過去談到台灣的軟體產業與新創,大家最常問「台灣的 機會在哪裡?」,數年過去,現在確實已經看到不同的風景。
過去20年來,台灣獨角獸在世界地圖上缺席,但今年陸續看到如沛 星、91APP、Gogoro等優秀新創繳出好成績,且陸續在國內外上市, 代表台灣確實可以向海外拓展,找到新市場。
簡立峰說,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台灣出現本土科技人才荒,將 影響國家科技發展,但若從人才的角度來看則代表「機會來了」。
而以國際情勢與產業轉變來看,簡立峰則認為,這兩年出現幾個重 要的轉折點,讓台灣人才迎來大好機會。這是台灣的數位經濟在過去 十年的磨練與淬煉中愈來愈成熟,過去打下的基本功已看到成果,也 看到幾家新創公司,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游直翰表示,第3季營收年增50%,達到32億日圓歷史新高,也讓公司全季EBITDA利潤利首度轉正,年增16%。
他說,疫情趨嚴,企業用戶積極數位轉型,今年因蘋果改變隱私權政策,讓許多數據企業失去不少第三方數據(透過平台業者購買的數據)。
Appier的演算法技術優勢,幫助企業分析更多第一方數據(企業自行擁有的數據),對消費者輪廓的理解更多,用以改進預測用戶標籤,預測客戶更多行為,予以精確行銷。
Appier今年積極開闢市場,是營收成長的推力之一,9月中旬突破1,000名客戶大關,同時在美國市占率逐步提升,美國營收占整體營收比重,從去年底1%增加到今年9月底的3%,加上中國大陸的網路企業到海外開發市場,也成為新客戶來源,美中兩地企業客戶增加,也有助客戶的多元化。
根據Appier公布的財報,今年1至9月營收87.56億日圓,年增41.8%,EBITDA為-3.64億日圓,較去年同期的-10億日圓大幅降低,每股淨損10.94日圓,較去年同期每股淨損15.35日圓收斂。相較於今年上半年營收55.5億日圓、淨損8.58億日圓、每股虧損8.95日圓,第3季EBITDA為5,700萬日圓,單季每股虧損1.99日圓,虧損有所改善。
Appier公預估今年營收將達到123億日圓,年增37%,淨損12.77億日圓,每股虧損12.97日圓,都較原本預估的數字改善。
Appier在第3季的營收、毛利與毛利率都來到新高,游直翰表示,疫情催化企業數位轉型,增加網路做生意的需求。今年也接到中國大陸出海的網路公司客戶,數位轉型讓企業更加全球化。
游直翰與營運長李婉菱、技術長蘇家永三人共同創業,從學者轉向AI應用業者,對公司技術能力很有信心。近期科技業者逐漸放棄使用Cookie技術追蹤客戶,包括Google將於2024年封鎖第三方Cookie;蘋果在iOS 14隱私更新中,要求App須取得用戶的積極同意才可取得用戶資料。
他表示,第一方數據與第三方數據,最大差別是利用第一方數據能「即時預測」消費者的行為並迅速學習,更精確標註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但第三方數據只能知道消費者興趣,若不能與第三方同步,企業無法即時跟上消費者在網路的動態。
游直翰表示,今年旗下AIXON平台加強第一方數據分析,分別能做到跨平台的辨識消費者與預測行為。
網家董事長詹宏志認為,事實上,回顧過去十年,台灣不管是國家 或是企業,「對數位經濟、網路產業的理解跟投資,都還是太少了」 。他認為,不管是在政策上或是投資上,政府應該要多做「點火的工 作」,多花一點力氣去理解網路產業,才能帶動整體產業向上發展。
詹宏志說,1999年經濟部推動資訊業電子化的A計畫、B計畫中,在 當時的規劃中,政府認為台灣市場太小,沒有做電商的需要,所以推 動電商時都以B2B為設計,與消費者沒有關係。「這樣的判斷導致台 灣電商發展的前20年,政府在當中通通沒有角色」,而國發基金開始 關注電商,也是在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成立之 後,那時台灣電商已經發展15年了。
「台灣原來的old money已經投資了其他產業,對電商也沒有再多 的投入。同時,擁有大量資源的資通訊產業也缺席,國家對網路產業 的投資,亦沒有整體戰略上的規劃」,詹宏志總結,「從90年代到現 在,台灣企業、政府對網路的投資,都太少了」。
這兩年因為疫情衝擊,傳統實體零售業受打擊,讓產業開始有更強 的動機加強對網路、電商產業的投資。詹宏志說,儘管這些人不是網 路或電商背景出身,只要有人願意投入,任何可以促成投資的東西, 都是好事。
7月下旬,台股戰略新板、創新板正式上路,外界將之視為活絡新 創與市場資金的一大動能。不過,詹宏志認為,光是一個交易的板塊 是不夠的。他表示,市場投資之所以會熱絡,一是有出場機會,二是 要有實際利益以及成功例子出現。他舉例,「網家2005年掛牌,之後 刺激台灣許多網路公司創業,也吸引新的投資人進來,台灣的創投更 願意投資。」
而所謂「出場的故事」,詹宏志認為,除了上市上櫃以外,併購、 交易都是活絡市場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是交易板塊的問題,現在的 主板、櫃買市場都在,稍微修改一下上市櫃條件就行了。所以,要根 本活絡資金,不是只有新增交易市場就能解決。」
詹宏志建議,台灣的公司法如何去放寬限制,對於活絡新創以及資 金都是很重要的。他說,過去企業的經營團隊要擁有選擇權、技術股 ,執行較困難,很多新創因此不得不成立境外公司。因此,法規如何 讓資本形成、股權設計上可以更靈活,對新創來說相當重要。
若以投資的角度來看,如何鼓勵資源較多的產業,將手上的資金投 入到數位經濟相關的產業,且能獲得稅務上的激勵,也能吸引各種資 源移動。
詹宏志說,「這些事情,將比多設立一個上市的板塊,還來得更重 要。」
詹宏志說,台灣過去十多年來,政府對於數位經濟、網路產業的理 解太少,建議政府應該多做「點火的工作」,更應該多花一點力氣去 理解產業生態。他舉例,去年三倍券直接將所有的電商一竿子打翻, 全數排除在外,就可以知道「說這話的人,完全不了解電商」,且忽 略了每一種電商類型不盡相同,還有非常多的電商在疫情之下根本不 是受惠者,反而是受害者。
詹宏志直言,新經濟需要的是國家傾力、資本市場支持。例如台灣今天有這麼強的半導體、資訊製造業,就是因為政府去找銀行、創投、外資協助,國發基金扮演過點火的角色。
他指出,台灣前20年的網路、電商發展,整個政府錯過了、沒有幫到忙,現在有些公司走出來,也不需要政府幫忙。現在這些要IPO的網路公司,沒有幾家得到國發基金的幫助。他的感觸是,真要問政府要幫什麼忙,一個要變成政策上的點火者,要不就要有點火的資金,或是要支持點火的資金,或是幫企業創造籌資的管道。
他說,Appier在日本上市是個好消息,但在Appier崛起過程中,國際資金遠比台灣資金重要。因為台灣沒有錢,有錢的人看不懂這些東西;擁有最多資源的例如金融、資訊產業,沒有在投資這類事業。韓國最近電商獨角獸Coupang一掛牌上市後市值超過老牌電商eBay,它在韓國的營業規模不可能超過eBay。
蘇來守表示,國發基金於2015年投資Gogoro 3千萬美元,今年8月 底配合Gogoro增資,國發基金投評小組通過依原始持股比例,增資約 700萬美元,目前持股比例約4.5%,隨著Gogoro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估計國發基金持股比例會降一點。
對於被外界譽為獨角獸的Gogoro選擇赴海外上市,而未在國內上市 ,蘇來守表示,國發基金是Gogoro的股東,站在股東的立場自然是希 望這家企業有宏遠的發展,Gogoro赴美國市場可以募集到更多國際資 金,擴展海外市場,有助於國內產業發展,因此自然是樂觀其成。
蘇來守表示,看到Gogoro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有一種得獎的感覺 ,這是台灣子弟的榮耀,覺得與有榮焉,當然也期許Gogoro的研發、 生產仍能留在國內,繼續以台灣為中心。
對於Gogoro赴美國上市,國發基金是否會售出持股?蘇來守表示, 國發基金每年為配合政府歲入預算,是會規劃一些釋股作業,但是, 目前並沒有規劃要釋出Gogoro的股票。
蘇來守表示,所謂獨角獸是指成立10年以內,還未上市櫃的新創公 司,其市值已達10億美元,若以這個角度而言,1980年代國發基金所 投資的台積電,早已是獨角獸了。
除了Gogoro赴美上市,國內另一獨角獸沛星科技(Appier)也於年 初赴日本上市,蘇來守表示,沛星赴日本上市有其策略上的考量,沛 星並未申請國發基金的投資,總的來說,國發基金並不特別鼓勵所投 資的企業赴海外上市,不過,站在股東的角色,只要有助於企業長遠 營運,國發基金仍是樂觀其成。
沛星科技16日收盤價1,724日圓,市值達1,740億日圓,約為新台幣 441億元或15.9億美元。
沛星董事簡立峰指出,今年全球獨角獸數量來到700多家,創下歷 史新高紀錄,而中美資金分流已成事實,加上全球印鈔,他認為,許 多資金、企業比過去更願意投資新創,現在這個時候對台灣新創來說 是最好的時機,應該要把握機會去搶資本、搶市場,擴大營運。
沛星當初為何選擇至日本掛牌,執行長游直翰表示,主要是因為日 本為沛星主要市場之一,此外,日本的軟體產業發展成熟,投資人、 分析師對於SaaS軟體的商業模式熟悉,也有同類型的企業,這樣的資 本市場有群聚效應,因此才選在日本IPO。
攤開沛星近期營運,雖然全球仍然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但是 第二季沛星突破淡季限制,單季EBITDA接近損益兩平,6月則是實現 單月獲利,係2013年以來首度達成單月營業獲利。而去年到今年全球 受到疫情衝擊,電商領域快速成長,從地區來看,亞太地區成長最強 勁,沛星在亞太市場各地區營收年增均逾40%。
事實上,實現單月獲利對沛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Saa S軟體公司發展初期,相對必須投入大量資源以追求高成長,而單月 實現獲利,對於未來沛星整體的獲利能力,將會是正向指標。
另外,沛星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創下108億日圓,年增38%; 過去12個月以來的NRR(淨收入留存率)也創歷史新高達120%,這些 都是判斷SaaS軟體公司營運模式的重要指標。
而幾項關鍵指標寫下歷史新高,代表沛星的營運體質正在強化,營 運能力與市場也持續擴張。
Appier今年3月在日本證交所掛牌上市,這是1998年趨勢科技在日本上市後,超過20年才有台灣軟體業者以新創企業在日本上市,意義非凡。游直翰希望Appier成功上市,給予台灣軟體業正面鼓勵,也會更廣徵人才,給予他們海外發展的機會。
游直翰昨天參加香港瑞銀財富管理的線上座談,以「台灣獨角獸的上市之路」為主題。他說,當年在哈佛專攻AI演算法,原本想做AI機器人,又想要做智慧電動車,但發現都有應用的侷限性。他認為,AI應該要對商業有更多的應用,2007年創業時,想要以AI幫助企業成長,但營運模式幾經變換,2012年才正式成立Appier,以軟體服務模式為企業客戶做跨平台的數據分析與行銷,洞察客戶行為,預測效果,做精準的行銷投放。
他強調,AI可以做到很好的預測,Netflix、Amazon網站能給消費者很好的推薦,就是透過程式去了解並預測消費者的行為與價值。
游直翰指出,全球經歷一年多的疫情衝擊,疫情對線上數位行銷帶來重大影響,很多企業數位優先轉變為數位為主,未來將是數據的結構化,透過AI分析,進而成為競爭優勢。未來數位化是個「MUST」(必須)選項,本質上將改變工作習慣。
Appier今年3月在日本掛牌上市,游直翰說,是以「科學家思維」考慮上市地點,最後選擇日本是以未來營運市場與主要營收地點為考量,目前東北亞是Appier主要銷售地點,日韓企業的營收占比達60%至70%。
根據資料,Appier在全球17個地區營運,有900多家客戶,全球員工逾500人。游直翰說,Appier從新創到上市,希望給類似的軟體新創展現多一條道路。藉由Appier的成功,希望讓國內開始注重軟體業的投資機會,帶來正循環、活絡新創。
游直翰說:「在全球舞台上,我不認為自己是台灣公司。」Appier一直以區域化、全球化的企業為目標,主要營收來自海外,建立國際化團隊。他表示,台灣有很棒的人才,Appier則打開區域市場的機會,可以讓人才向國際市場發展,未來還會繼續充實產品線、擴大區域市場,也持續和投資人保持密切良好的溝通。
Appier今天公布第二季財報,除了營收年增五成寫歷史新高以外,其中幾項重要指標,包括營業毛利年增77%,毛利率由42%提升至50%。EBITDA利潤率從-25%改善至-1%,接近損平。
在客戶黏著度以及經常性收入部分,Appier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創下108億日圓,年增38%,同樣寫下歷史新高表現。此外,過去12個月以來的NRR(淨收入留存率,NetRevenueRetention)也創下歷史新高達120.2%,NRR為SaaS公司的重要指標,代表與去年同期相比,客戶更願意付費購買產品。
游直翰表示,對於SaaS公司來說,因為必須投入大量資源追求高成長,因此能在6月份實現單月獲利,其實並不容易,對整體的獲利表現也將帶來正面幫助。
去年到今年全球受到疫情衝擊,電商領域快速成長,從地區來看,Appier在亞太地區的各個地區營收年增均逾40%。在營運據點成立僅一年的美國地區,因為基期低、發展速度快,營收季增則達100%。
而今年5月份,Appier收購全通路聊天機器人新創BotBonnie,已展開整併業務,正式跨入對話式商務與行銷領域,對話式商務已然席捲全球,全球對話式商務通路的總支出將自2021年的410億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2,900億美元,預期BotBonnie整合進現有產品線後,下半年將可為Appier業務擴張帶來助益。
watashi+資生堂集團美妝網,提供喜歡日系美妝品牌的消費者一個 整合線上及線下(OMO)的購物平台。希望消費者即使不出門,也能 藉由watashi+資生堂集團美妝網體驗美好的購物旅程。在長期與App ier合作下,累積了一定的流量,並運用Appier的AI運算,做出差異 化的線上促銷活動,吸引更多高價值的訪客線上瀏覽商品並完成購買 ,在不打折的情況下提升美妝網轉換率,同時兼顧利潤。
台灣資生堂集團行銷統括部副部長陳思(ㄩˊ)表示,台灣疫情升 溫,實體門市專櫃首當其衝,當市場開始打起促銷戰拉攏消費人潮, 資生堂集團認知唯有更深入瞭解消費者決策行為才能延續品牌影響力 。
Appier的AiDeal解決方案以差異化優惠刺激watashi+資生堂集團美 妝網猶豫客加速結帳,在確保通路優勢的同時賦予顧客新的購物驚喜 ,讓新會員與既有會員都能擁有更好的線上購物體驗。因應後續的疫 情態勢,也將攜手Appier強化數位行銷,讓消費者不出門也能輕鬆選 購適合自己的美妝保養品。
沛星科技近年陸續啟動併購計畫,2018年率先在印度併購QGraph、2019年則併購日本AI新創Emin,近期則是台灣新創BotBonnie。BotBonnie主要業務是聊天機器人,客戶產業分布在零售、汽車、快消以及金融保險等。游直翰表示,併購BotBonnie之後,將可與Appier的解決方案聯合產生綜效,增加對話數據分析等,同時也加速國際市場布局。
游直翰說,這次併購為全額現金收購,收購完成後,BotBonnie團隊將會併進公司,BotBonnie執行長羅建凱也將繼續帶領原本團隊,並與Appier持續合作。游直翰也表示,接下來將積極深入台灣新創圈,未來也將積極找具有優秀產品、同時也是市場領導者的投資標的。
對話式商務已在全球盛行,Gartner預測,到2023年將有40%的企業(目前該數字不到5%)會將對話式AI技術內建至應用程式中,預計2025年全球在對話式商務渠道的總支出,將從2021年的410億美元成長到2,900億美元,預計從發現產品一直到完成結帳整個銷售歷程,都可由對話式機器人協助處理。
游直翰說,疫情已經成為新常態,企業需要透過對話式商務,主動吸引顧客再次光顧、甚至將其轉化為忠誠顧客。BotBonnie與Appier整合後,將加速Appier的客戶拓展,透過BotBonnie,客戶將能受益於AI即時訊息平台及其分析方面的整合優勢,從線下到線上貫串整個顧客旅程。對話式數據分析累積的數據,也將有助於強化AI模型的學習能力,更準確預測顧客行為,讓個人化服務更上一層樓。
台灣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昨日(12日)發布了2021年第1季的財報,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奋的消息。公司執行長游直翰在記者會上透露,公司在業務擴張、市場拓展和產品開發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其中,年度經常性收入(ARR)首次突破1億美元,年增長達38%,這是公司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我們在美國市場的拓荒之旅也開始見效了,」游直翰說,「現在的客戶主要來自零售、電商和遊戲行業,對我們的營收貢獻不斐。」他還提到,公司去年已經有單月達到損益兩平的成績,並樂觀預期今年能夠持續達到單月、單季損平的目標。 沛星互動科技以AI和SaaS為核心業務,今年3月30日在東京證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儘管昨日股價下跌165日圓,收於1,620日圓,但這並沒有影響公司對未來的信心。游直翰強調,股價波動是股市常見現象,上市只是公司發展的起點,未來還需要繼續努力。 在營收方面,第1季的營收達到2,600萬美元,年增長31%。這個成績也讓公司對今年全年的營收有著更高的期待,預計全年營收將挑戰1億美元的目標。
台灣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近來可是大膽跨海,在日本市場上創下了新紀錄。就在昨日,沛星互動科技正式宣布了一項重大收購案,那就是收購了台灣新創公司邦妮科技(BotBonnie),這一舉動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沛星互動科技正搶進對話式商務這個新興領域。 Appier的執行長游直翰親自出馬,表示這次收購將以現金全額收購股權,未來BotBonnie的產品將與Appier的產品線進行整合。透過Appier的強大平台,BotBonnie的服務將能夠拓展到更多市場,這對兩家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機會。 不過,沛星互動科技並未透露收購金額,但這項交易已經獲得了經濟部投資審查會的通過,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收購程序。游直翰還強調,未來Appier將持續進行投資併購,目標是拓展產品線和市場佔有率。 他進一步表示,這次收購將有助於Appier在對話式商務領域的競爭力提升,未來AI技術將與聊天機器人結合,並融入Appier的各項產品中,例如幫助分析從產品中收集到的消費者對話數據。 Appier的營運長李婉菱也強調,公司將持續進行系統性的併購與創新,收購的考量是產品是否具有綜效,以及能否帶來更廣闊的市場。 而BotBonnie這家新創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專注於自動化顧客聊天服務,能夠與LINE、Facebook Messenger等通訊軟體相連接,在企業通訊帳號中提供聊天機器人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與顧客建立更個性化的互動。目前,BotBonnie已經為數百家客戶提供服務,包括Audi台灣、蝦皮商城、Yahoo!等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