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沛星互動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灣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即將登上國際舞臺!據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最新公告,Appier將在3月30日正式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家以數據驅動的行銷技術公司,將以每股1,400日圓的預估價格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約合新台幣370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Appier近年來在市場上風頭無兩,但關於上市計劃的相關資訊卻一直秘而不宣。直到昨日(24日),公司才透露,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目前無法提供更多細節。然而,從Appier向日本主管機關提交的說明書中,我們得知上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籌集資金,以發展海外業務,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日本是Appier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其營收占比相當高。選擇在日本上市,Appier希望可以提升其在當地的市占率與知名度。根據Appier的發行股數,約9,987萬股,此次將釋出18.2%的股權,以每股1,400日圓計算,Appier的市值將達到約1,398億日圓(新台幣約366億元),確實是名符其實的獨角獸。此次IPO預計將募得新台幣66.6億元。 Appier的最大股東當然是其三位創辦人,而軟銀與紅杉資本則是重要的法人股東。這次上市,不僅是Appier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讓台灣新創公司在國際舞台上再次展現其創新與實力。
Appier近幾年一直被追問上市計劃,但從未公布進度。Appier昨(24)日僅表示,根據法律規範,目前無法透露更多訊息。
根據Appier提交日本主管機關的說明書表示,上市目的是為了獲取資金發展海外業務,確保有爭取更多人才的資源。
日本是Appier營收占比最高的地區,選擇在日本上市希望提高市占率與知名度。
Appier已發行約9,987萬股,此次預計釋出18.2%股權,以每股1,400日圓計算,估計Appier市值約1,398億日圓(約新台幣366億元),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這次預計募資新台幣66.6億元。
Appier目前最大股東就是三位創辦人,軟銀與紅杉資本則是主要法人股東。
台灣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最新推出了一項由AI驅動的AIBID解決方案,這個創新的技術能夠幫助應用程式更有效地獲取用戶,同時提高廣告的投資報酬率(ROAS)。AIBID是針對整合大量數據節點而設計的,基於Appier獨特的深度學習AI模型,讓行銷人員能夠更精準地塑造用戶輪廓,並預測用戶價值。 根據最新的市場調查,許多行銷人員在推廣應用程式時,面臨著目標受眾鎖定、廣告成效明確以及版位選擇等挑戰。沛星互動科技強調,要達到最佳化的用戶獲取成效,需要同時考量與分析多個變數。AIBID能夠分析應用程式的使用頻率,包括遊戲、購物、功能使用等,進而精準預測廣告投資報酬率。行銷人員還可以設定多個目標,快速找到最具針對性的受眾,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行銷人員對於快速分析客戶數據的需求越來越高。然而,傳統技術在預測顧客行為上仍有其限制。Appier的AIBID深度學習功能,則能讓行銷人員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和敏捷力,自動更新或制訂廣告活動,更深入地了解預算的成效。 實際案例中,一家全球知名的遊戲應用程式在採用AIBID解決方案後,短短幾週內安裝量增加52%,留存率提升26%,廣告投資報酬率(ROAS)也提升了19%。這個優異的成效,不僅讓客戶對Appier的AIBID解決方案產生信心,也顯示了AI技術在行銷領域的巨大潛力。 目前,AIBID解決方案已經開放給所有Appier的客戶選用,讓更多應用程式能夠受益於這項創新的技術。
沛星互動科技指出,根據eMarketer調查,鎖定目標受眾、明確廣告成效以及版位是行銷人員在推廣應用程式最常見的挑戰。若希望最佳化用戶獲取的成效,唯有在同一時間考量與分析多個變因的情況下才能實現。AIBID可以同時分析應用程式的使用頻率,包括玩遊戲、買東西、使用功能等情況,以更精確預測未來的廣告投資報酬率(ROAS)。行銷人員也可以一次設定多個目標(例如安裝、註冊、購買等變因)以快速找到最具針對性的受眾和擁有最高價值的用戶,減少不必要花費。在用戶採取行動後(例如點擊廣告),Appier的AI技術可以進一步預測哪些用戶最有可能採取下一步行動,進而圈定出更精準的客群。當然,這些數據也將持續反饋回模型進行訓練,以確保準確性能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提升。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表示,行銷人員越來越仰賴技術來快速分析客戶的數據,在對的時間與地點,觸及對的用戶,然而這些技術對於判斷顧客可能採取的所有行為仍有其侷限性。一直以來,Appier致力於幫助企業滿足甚至超越顧客的需求與偏好,AIBID的深度學習功能讓行銷人員擁有前所未有的敏捷力和靈活性,可以自動更新或制訂廣告活動,讓他們更充分瞭解預算所能獲致的成效。
AIBID解決方案已針對部分應用程式進行實際的測試,現已開放所有Appier的客戶根據自身的行銷需求選用該功能。以一家風靡全球的遊戲應用程式為例,由於該應用程式每日的安裝量和用戶質量持續下滑,品牌也觀察到用戶很少在安裝後重返遊戲或進行消費,這嚴重影響了應用程式的經營成效。但是,在採用AIBID解決方案的短短幾週內,該遊戲應用程式的安裝量成功增加52%,在獲取更多遊戲玩家的同時還能將留存率提高26%,而針對客戶最在意的廣告投資報酬率(ROAS)也有19%的提升,優異的表現獲得客戶青睞。
這時代需要對話。在財經數字之外,我們分享有溫度的對話;在別人的故事裡,也看見自己。
2012年,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執行長游直翰加入第一屆AAMA台北搖籃計劃,創業學員想要找業師指導,「電腦配對」當時的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毫無淵源的兩人開始師徒關係。
兩年計畫期間,游直翰從問不出問題的創業新手,逐漸找到方向,透過簡老師解惑,Appier順利獲得國際資金青睞,站穩了腳步。
2019年,Appier被國發會公告為台灣獨角獸,在14個國家市場經營人工智慧數位行銷服務事業,游直翰更在長達三年的邀請後,等到簡立峰擔任Appier獨立董事和顧問。
在簡立峰眼中,游直翰是學習力和決斷力超強的創業者,開創台灣第一個成功的國際網路服務產業;游直翰希望透過與簡立峰合作,將Appier打造成國際型AI行銷平台。
當年「電腦配對」的業師與創業新手,現在一起工作,簡立峰與游直翰更像彼此互相學習的朋友。
財經相對論獨家採訪這對亦師亦友的創業夥伴,透過二人的對談,看一家新創公司的成長、對產業的建議,以及彼此的教學相長。以下是對談內容:(簡=簡立峰,游=游直翰)
問(游):何時想到請簡立峰擔任獨董?
游:2012年,我參加第一屆AAMA,簡老師是AAMA電腦「揀」的老師,一次配對兩年,我們第一次見面。但第一年公司做太差,都不知道拿什麼問老師,第二年開始才慢慢有辦法跟老師討論。2016年我就希望老師加入我們的董事會,給我們更多建議。
簡:加入董事會是個承諾。但當時我還在Google工作,覺得不太適合做太多的事情,現在他提供我一個退休後的工作正好,因為我太太擔心我沒有工作,會成天在家裡。
問(簡):到Appier想給他們哪些幫助?
簡:其實Appier做到這個規模是蠻吸引我,你想要在14個市場開疆闢土,這樣的狀況不容易,以新創來說很難得。Appier這種新產業,在各國家要找最優秀的人,還要開拓市場,在台灣沒有這個經驗,這是很不容易。一個新創要做這一個技術高的服務業,要打海外市場,我在Google工作看到就是這樣的模式,我希望台灣再有這樣的公司。
問(游):這幾年Appier在策略做了什麼調整去吸引人才、開發市場?
游:分兩個層面。像找人時,我們早期是新創,策略和市場不很熟,就靠獵人頭或很多人建議去學習 。一開始公司沒有知名度又很小,團隊也沒有在市場做出成績,很難找到人打開市場。但我們很幸運,一開始技術和產品獨特,吸引到不錯的人,新創好處是不用找很多人,你可以被100個人拒絕,但找到一個好的人就很好。
簡:這種服務的產業在每個市場都是新的,在當地要找夠條件的人,還要了解當地市場,說服一個人等於說服99個人。一個人的遠端辦公室感覺很奇特,需要很大的說服力,因為這個人瞬間就從中心變成邊陲。台灣過去多半是邊陲,Appier總部卻在台灣,更要說服力。
問(游):你曾說做過很多失敗的案例,怎樣決定砍掉?
游:其實有些idea真的太爛,非砍掉不可。我們是科學家,有些想法很天馬行空, 跟商業是有隔閡,我們很有idea,但對市場不了解。而市場對我們negative(否定)的時候,我們很positive(主動)。我們必須要很快割捨,因為資源不足。
我們一開始錢真的很少,還有創投跟我說,「你是我見過用這麼少的錢撐最久的新創」。因為資源很少、我們又不想要一直去拿錢,想要在市場有營收,轉換的速度就需要快。
簡立峰坦言,和游直翰討論出想法,「不用問結果,他自己會啟動」,下一次見面就是已經解決問題,又有新的關卡。他笑稱游直翰是「自己出題目、自己解決」,透過參考他人經驗和意見調整決策,「如果他是學生,我當老師很輕鬆,其實從來不是我教」。
Appier在2011年成立,近年優良紀錄不斷。包括2014年獲得紅杉資本投資,是台灣第一個被紅杉投資的團隊;去年完成8,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相當於ABC三次融資的總和;市調機構CB Insight將Appier列入「全球100家最具影響力的AI企業」;在台灣提到AI行銷,Appier是業內人士首推的品牌。
有了各種光環加持,游直翰仍希望堅守「創業初心」,不要被市場讚譽沖昏頭。即使現在Appier只要開口就會有資金,他依然想靠營收獲利,而不僅是資本市場支持;當政府機構或創投公布Appier是台灣獨角獸的時候,游直翰回應「兩隻腳跑業務」比「頭上長角」重要。
最近媒體訪問已經不想再問游直翰「何時股票上市(IPO)?」因為他永遠回應,創業的時候並不是以股票上市為目標。維持創業的戰戰兢兢,面對市場不可預知風險,強壯的心智更加重要。
游直翰從不諱言創業初期多次調整,但他很少「緬懷」,因為「一直感嘆過去很浪費時間」,失敗經驗應該是如AI學習「避免再犯同樣錯誤」。
他說,如果要講到過去,就是「重選一次、還是要創業」,創業使他理解自己不適合在象牙塔當學者,將他訓練成好的領導者。而如何將AI從科學變成一門藝術,內化在企業的DNA中,始終是他每天不斷自問自答、持續要解決的痛點。
離開Google後有許多工作等簡立峰點頭,但他除了陪伴家人,只同意擔任Appier和愛卡拉(iKala)兩家新創的獨立董事職務。
簡立峰的學習和經歷都在做「第一個」,他曾是台灣第一個做中文搜索的研究者,為Google開設台灣第一個辦公室,他習慣從無到有的學習與應用歷程。現在進入Appier,他既要協助Appier更有國際觀,也要觀察新創出海模式,建立生態系統。
簡立峰觀察,「台灣的2,400萬人口是一個陷阱」,讓新創認為「在台灣做好就有機會再去其他地方」,結果反而推遲到海外攻市場的機會。
簡立峰說,加入Appier除了協助游直翰一起進行營運決策,其實他更想看看一個從台灣起家、卻像Google一樣在做全球市場、國際平台模式的新創模式,有沒有機會在台灣的其他新創複製。
「教」與「學」的過程當中,雙方都會成長。即使當初將台灣從一人辦公室做成亞太最大研發中心,但簡立峰仍覺得自己需要一些新的經驗。Appier已經有14個國家營運的經驗,他自己從沒有在一個公司同時看很多國家的市場經驗,覺得很享受這種經驗。
每周有一天時間,簡立峰在Appier與游直翰和經營團隊討論營運方向,他開玩笑地說,「跟他討論一天以後,我要休息幾天。」但游直翰這種快速反應和學習的能力對很多新創來說其實很重要,不乏新創找他幫忙,但大部分有時候他幫不上忙,就是因為創業者的問題常常懸而不決, 他也沒法繼續給建議。隨著與游直翰的討論與執行,簡立峰正在觀察與學習一個台灣獨角獸的養成。
簡:未來新創團隊一定要可以出海。台灣是個島,工廠出去比較簡單,管工廠內就好,不用管外面。但一個數位的新創出海不但要管理內部,還要關心外面的市場。
Appier跨14個國家,有14個市場,就要了解14國文化。這在大國相對簡單,但台灣是你必須要被人接受(buy in)前,你要先buy in別人。所以團隊本身的語言、想法就要符合國際標準,這是複製的難度,但不是不可複製。過去很多新創像電商要去做大市場,很多新創都說,接下來我成功了就要去哪裡,可是不太可能。如果在第一天沒有看到這麼大的市場、這麼多國家,就很難想到這種營運方式。所以概念上我是希望可以複製,我加入Appier,也是想知道如果有一天要幫其他公司的時候,怎樣可以複製類似的模式。這就是我的生態系想法。
游:我可能想得不太一樣,每個公司成長過程都是不可複製且動態。從找到第一個人和時間點、做產品,都沒有一件事是一樣。很多時間點就是不能複製,如果要做一個multi national 的公司有機會,但要複製我們,還是要看機會和適合的方法。
台灣新創獨角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近期來了一個重量級新血——台大資工系教授林守德,擔任「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林守德教授提到,隨著AI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數位轉型已經是當前企業必走的路徑。他強調,利用AI工具進行個人化推送,透過多種互動管道接觸消費者,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Appier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資料三大領域均擁有首席科學家,來自台大與清大的專家團隊,這一現象在過去的企業或新創中並不常見。林守德教授認為,這反映了未來人才與企業策略的趨勢。他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將推動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並利用AI與機器學習來提升營運效率。
林守德教授在學校帶領學生團隊參與多個產學合作項目,深刻感受到企業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他指出,AI和機器學習技術已經進步到可以自我「演化」,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幫助。例如,Appier近期協助新聞網站改善推薦新聞機制,成功增加流量;並協助台灣OTT影音串流平台改善推薦電影、電視節目的模式,效果比客戶自設推薦系統好兩三倍。
林守德教授強調,AI技術的進步不僅僅是模型進步,對資料的整理應用也得到改進。他笑稱,過去中小企業對數位行銷的認識還停留在關鍵字,但新的技術系統需要加入語意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推薦。
林守德教授帶領團隊剛完成自家產品AiDeal解決方案的修正與調整。AiDeal是一個用於判斷電商「猶豫客」的系統,透過分析用戶的購物行為和網頁行為,適時給予消費者誘因,促進消費者下單。Appier的客戶之一、台灣的PizzHut就透過數據分析,了解客群占比和消費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促銷。
林守德教授認為,企業應該利用數位工具積累商業洞察,以應對不同市場挑戰。他強調,掌握流量固然重要,但無差別轟炸會造成浪費和流失顧客,企業應該注重數位工具的利用,提升行銷效果。
智慧思考 揣摩顧客心意
Appier目前設有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資料三大領域的首席科學家,來自台大與清大,是過去企業或新創未見的工作,這也代表著未來人才與企業策略的走向。
林守德指出,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會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數位轉型,應用AI與機器學習幫助營運。他在學校帶著學生團隊接到很多產學合作的案子,更感受到企業數位轉型要及早推動。
他說,中小企業可能對AI、機器學習還在基本認知的階段,也就是「輸入資料或是讓系統推薦」,但實際上AI和學習系統已經大幅進步,甚至自己「演化」,可以給予企業更好的幫助。
例如Appier剛協助新聞網站改善推薦新聞機制,增加了更多流量;也協助台灣的OTT影音串流平台,改善了對用戶推薦電影、電視節目的模式,比客戶自己設計的推薦系統好兩三倍。
林守德坦言,現在AI技術的進步,不只是模型進步,連對資料的整理應用都改進。很多中小企業還停留在數位行銷的技術就是關鍵字,例如查口罩,就都是口罩相關新聞或商品,但新的技術系統要加入語意思考才有正確的推薦。
他笑說,一些OTT平台輸入「紅衣小女孩」,可能對消費者推薦出「水果奶奶」,但其實那是恐怖片,語意錯誤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新的AI系統要理解用戶的「語意」和「思緒」,店家才能給正確的推薦。
互動管道 推猶豫客一把
最近林守德帶領團隊,剛完成了對自家產品AiDeal解決方案的修正與調整。AiDeal是一個用來判斷電商「猶豫客」的系統,透過用戶的購物車、購物行為、滑鼠在網頁上的游移,去判斷何時該「適當」的給予消費者誘因、加速猶豫的消費者下單。
Appier的客戶之一、台灣的PizzHut嘗試採用多種數位行銷工具、提升銷量。
例如疫情影響消費者外食意願,但購買外帶的意願也增加,透過數據分析,去了解客群占比和周間、周末的消費變化;最近在周間,二至三人的客群變多,要找出適合這種族群的商品進行促銷;新口味要選擇對的族群進行溝通;或適度的「推」消費者一把,讓客人立即下單。不同的狀態,要有不同的工具。
有趣的是,揣摩螢幕對面的消費者,林守德用的是科學而非心理學。他說,現在的機器學習能收集游標在網頁行動的軌跡,判斷消費者上網行為。心理學家會去問「為什麼」,但資訊業者會去找重要的訊號,去嘗試理解消費者的邏輯,建立成模式,反而比較少研究心理學因素。
林守德指出,很多企業想掌握流量,但無差別轟炸會員既浪費錢、更會流失顧客,對企業來說,好的數位工具協助行銷團隊積累商業洞察,才能因應不同市場挑戰。
91APP在申請上市櫃之前,被新創界譽為是繼沛星、Gogoro之後,最具「台灣準獨角獸」資格的新創企業。如今91APP申請上市櫃腳步受疫情影響,引起關注。
疫情是否影響新創募資?專以投資台灣新創為主的Hive蜂行資本共同創辦人王浩威表示,他們在去年底投入台灣市場,短短一季內,面談了百家團隊,台灣新創創業能量仍強,也仍可以看到不錯的案子,整體來說並不覺得新創市場「冷卻」。
近期美國矽谷加速器SparksLab Taipei日前舉辦第三屆加速器成果發表會,雖然疫情逼人,但現場仍有數百位創投、法人、新創同業到場聽取新團隊成果與相互交流。SparkLabs Taipei 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表示,疫情打亂了全球的發展節奏,對創業家也是挑戰。
王浩威則指出,台灣新創團隊普遍對財務規劃不夠專業,對募資要多少、股權怎麼估值和賣給投資人都沒有概念,新創募資也往往只想到「撐到下一次募資就可以」,但市場瞬息萬變,可能馬上遇到高峰或挫折,資金不夠就相對吃虧。
台灣科技新創沛星互動科技(Appier)與iKala雙雙宣布,正式延攬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加入公司董事會,期待簡立峰的專業知識和領導經驗能夠帶領兩家公司開創全球市場新局。沛星互動科技,這家專注於AI行銷的台灣「獨角獸」企業,剛剛獲得8,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計劃進一步擴張業務範圍。而iKala,則是專注於AI帶動的數位轉型和數據行銷,去年已經完成A輪及A+輪募資,正積極開拓亞洲市場。
沛星互動科技的執行長游直翰表示,簡立峰的加入將對公司發展帶來巨大的幫助,他期待簡立峰的科技洞見和商業策略能夠帶領Appier邁向新的成長階段。簡立峰則表示,自從Appier成立之初就關注其發展,對創始團隊的韌性和遠見印象深刻,他將盡全力參與公司的未來發展。
簡立峰在科技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將對沛星互動科技和iKala的全球市場拓張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簡立峰的領導下,兩家公司將不斷進步,為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沛星專精人工智慧(AI)行銷,是台灣的「獨角獸」企業,稍早沛星才宣布獲得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億元)的D輪融資。沛星表示,在完成D輪融資,將延攬更多人才加入,並持續擴大組織規模、拓展新市場與強化產品組合。簡立峰是以獨立董事的身分加入沛星董事會。
iKala 則是以AI 驅動數位轉型及數據行銷整體解決方案的業者,如提供客戶客製化機器學習模組、網紅數據分析、和社群商務自動化等服務, 去年完成A輪及A+輪募資。隨著亞洲跨境社交商務的迅速發展,iKala 希望提供更多AI 商務服務。
沛星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表示,希望借重簡立峰在科技領域的專業知識,持續推動Appier的業務增長和長遠發展。簡立峰的前瞻科技思維和具國際格局的商業洞察,將為Appier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董事會成員和他都期待簡立峰能幫助Appier邁向下一階段成長。
簡立峰指出,他從Appier創立之初就一路見證其成長,Appier創始團隊的韌性和遠見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也期待能更深入參與公司的業務。承襲台灣在硬體製造方面的產業優勢,以及近年急起直追的軟體開發和應用實力,台灣在發展人工智慧上擁有很好的契機。Appier作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將有助於台灣產業實現以人力資本為導向的商業模式轉型。
iKala昨天也宣布,簡立峰正式加入iKala董事會,iKala將憑藉簡立峰的國際視野及豐富產業經驗,加速國際拓展。
簡立峰在科技產業擁有豐富經驗,並專精人工智慧、資料檢索與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
在此之前,簡立峰曾擔任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長達14年。
國發會26日舉辦「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第四季成果說明」,宣布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從去年5月啟動至今,已經核准投資75家新創,投資金額約計9.67億元,天使投資人及其他民間投資人共同投資約17.74億元。其中電子科技、生技醫療、電商是國發基金投資占比前三高的產業。
陳美伶致詞時報佳音指出,電動機車龍頭的睿能公司(gogoro)與專精於人工智慧(AI)的新創「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兩家估值已達國際認定的獨角獸資格,對台灣新創界來說是首次出現有這樣規模的企業,具有相當意義。
陳美伶說,睿能創意是軟、硬體兼具的新創公司,國際上一般認定是募資達3億美元時,估值就會被認為有10億美元水準,就屬於獨角獸,而睿能創意已募到4.8億美元。另沛星科技屬於軟體新創,已募到1.6億美金,高於國際對這類新創所認定的1億美金門檻,因此兩家符合資格,另還有6∼7家新創很有潛力成為下一波的獨角獸。
陳美伶強調,國發基金會作為台灣「創新、新創的地基」,並把新創視為台灣下一代產業的希望,讓各個物種都可「長出」符合台灣DNA的新創,打造出無數的螞蟻雄兵,因此新創者在經營過程涉及的行銷、財務管理等,國發會一定會做為最佳後援。
矽谷天使投資人暨橡子園創投董事長陳五福說,早期台灣人不是沒有錢,只是很少人投資新創,新創者都倚靠「3F」,也就是家庭(family)、朋友(friends)、傻子(fool),而美國矽谷天使資金,不只給錢還給支援,是「smartmoney」,這樣才能產生後續正面效益,而現在台灣有國發基金支持新創很棒。
惟陳五福認為,台灣新創需要提升國際觀,加強與國際連結,另台灣軟體能力、系統加工技術也還需與美、日合作,若有更多在國際上開過公司的人才回台成立新創企業,將可使新創環境更好。
獨角獸定義為成立十年內、估值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依照評估,陳美伶昨天正式宣布已經有二家新創事業達到國際評比標準,符合「獨角獸」的資格,分別是電動機車的Gogoro,與專精於人工智慧的台灣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
陳美伶指出,過去台灣有很多優秀創業家引領台灣經濟發展,如今在數位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創業也需要傳承與接班,並非家族式的傳承,而是散落在各處的新創事業家。
為此,國發基金自去年5月起推行「創業天使投資方案」,不再用補助的方式,改用投資的方式,與新創事業共同成長。
陳美伶坦言,她深知政府投資固然是一回事,打造一個好的新創投資環境更重要,因此,去年的2月行政院提出「優化新創投資環境的行動方案」,共有40項工作項目,現已完成38項,剩餘二項為修正《外國人投資條例》及《企業併購法》。
前者盼能從許可制鬆綁成「原則事後申報,例外事前核准」;後者盼能強化無形資產認列,以利租稅抵減,但兩項修法都仍待凝聚各界共識。
陳美伶說,當初提出優化新創投資環境的行動方案時,政府曾有目標要讓台灣的新創圈能產生出屬於我們的獨角獸,如今已實現。不過,國發會不以追求獨角獸為主要目標,新創事業類別多元,均講求符合市場要求的價值,盼未來透過無數的螞蟻雄兵、獨角仙,以蓬勃的新創撐起台灣下一代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Gogoro和沛星公司對外均未正面承認已是「獨角獸」了,國發會官員分析,沛星公司不見得認為獨角獸的名號是加分資訊,反而擔心會減分資訊,所以選擇不正面評論此事,但他們的估值確實已經達到10億美元。
至於是否因為擔心未來無法上市才不願承認獨角獸,官員則判斷,沛星公司一直有上市規劃,預計下一輪募資結束就會上市了。
Appier 2012年成立,短短七年間完成四次募資,獲得超過 1.62 億美元 (將近新台幣50 億元)的資金。
游直翰的學經歷一路看來都是人生勝利組, 他就讀台大資工系、美國史丹佛大學碩士,在哈佛大學拿博士。但他偶爾回憶起大學時,班上同學「臥虎藏龍」,個個來歷非凡,直到他修了圖形辨識的課程,寫出自己人生中第一支AI程式,從此踏上研究AI領域的研究道路。他想要看到技術的實作,放棄當學者的機會,和室友、後來的技術長蘇家永一起闖蕩創業道路。
外界看Appier創業過程好像很順利,打出「AI」招牌無往不利。其實在成功的第一項產品前,Appier失敗的產品超過十次以上,始終支持他創業的父親也曾擔心的「暗示」兒子,也許可以考慮回學界,但游直翰拿出當年修改程式的精神,和創業夥伴營運長李婉菱、技術長蘇家永不斷地從失敗中去找尋進步,終於從被投資者「打槍」到做出正確產品,現在成為投資者追著投資的對象。
媒體與業界不斷地將獨角獸冠在Appier身上,還希望Appier早點推動股票上市,完成「台灣之光」的期待。不過游直翰一直不認為股票上市是「終極目標」,他想看到的是技術商轉、協助企業有效率決策,從創業第一天至今都是這種態度。
Appier積極開拓日本市場,吸引LINE及母公司NAVER、軟體銀行加入C輪融資,集富亞洲(JAFCO Asia)也是在B輪後,二度參加募資,集富亞洲的母公司是日本最大創投集團JAFCO。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積極開發企業AI平台、擴大應用領域 ,協助企業以AI布局商業策略。產品包括協助程式化購買廣告平台、AI商業決策平台,在併購兩家新創後,增加AiDeal促動購買結帳產品,以及AIQUA顧客互動優化平台,Appier以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演算法,協助企業處理和整合龐大資料量做商業決策,擴大用戶群並進行用戶行為預測,營收目前仍高速成長。
Appier從2014年開始進行A輪募資,歷次股東陣容都相當堅強,包括A輪募資由美國知名創投紅杉資本領投,B輪有聯電、聯發科等本土重要半導體業者加入,2017年的C輪融資,吸引LINE及母公司NAVER、軟銀、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等國外創投積極投入。
為了解真實評價,游直翰現在仍然自己跑客戶,去第一線實際使用產品,再聽取客戶使用產品的意見、改進缺點。他不打算用「聰明」的方式,因為「用腳跑」是最基本的方法。
Appier是台灣第一個以AI收集、分析用戶跨設備的跨螢數據,讓客戶進行精準行銷、投放廣告的軟體服務企業,目前在12個國家設有據點、員工有400多人。
Appier創業初期曾經歷產品開發不順的瓶頸,游直翰與共同創業的技術長蘇家永、太太兼營運長李婉菱不斷的找問題、改進產品,同時慎選每一次的投資股東。他對新創事業的募資建議,每階段都不同。例如初期股東重要的是可以給新創好的建議,紅杉資本等創投可以給予初期創業者很多經驗;在C、D輪找的股東,考量的是整體商業策略上要能給新創很多建議,並且能建立長期的支持關係。
游直翰認為,股票上市並非不可能,但也只是另一種募資管道。
創辦人兼執行長游直翰表示,新資金將用以擴充市場、招募更多優秀人才,加速產品創新。
投資市場已喊出Appier是台灣獨角獸,台灣最大新創基金之初創投董事長林之晨過去曾點名Appier、Gogoro、KKday等是最有機會成為台灣培養的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他表示,若新一輪募資稀釋股權在10%左右,預估Appier現在估值約8億美元,距本土第一隻獨角獸目標「不遠矣」。
游直翰表示,自2018年以來,接連收購QGraph和Emotion Intelligence(Emin)兩家新創公司,將他們的技術策略性整合進Appier核心產品中,從過去提供數位行銷人員協助企業獲取並利用數據行銷,現在加強促成交易,並後續預測用戶行為,新產品已獲得日本、台灣與東南亞部分國家線上零售客戶採用,今年將積極做企業整合的工作。
Appier公布的D輪投資者包括閎鼎資本、厚安創新基金、淡馬錫控股旗下蘭亭投資國際、Insignia Venture Partners、集富亞洲及宏誠創業投資。
Appier成立於2012年,經過幾輪募資後,營運漸上軌道,目前主打日本、東南亞等地市場。據了解,這波融資主要是投資業界非常看好Appier營運成熟和獲利潛力,提出投資要求,因此從討論到完成投資並沒有花太多時間,並引發超額認購。
Appier被看好有機會成為「獨角獸」,從創辦人到團隊,多來自於哈佛、加州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等的AI博士,在2012成立後便專注發展AI、資料分析與分散式系統,三輪募資共已募得超過8,200萬美元資金挹注,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軟銀、韓國NAVER等。在資金充裕下,Appier積極擴張,不僅研發、業務發展已擴張至全球14個據點,Appier也透過併購強化實力,最新的併購案就是買下日本AI新創Emin,由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Emin執行長太田麻未,親自出席宣布該案。
游直翰表示,消費者將商品放入購物車後卻未結帳,在電商界稱為「被遺棄的購物車」,而電商的優惠券該怎麼發、發給誰才能創造最佳價值,都是電商業者常遇到的挑戰,而根據統計,放棄結帳的電商消費者比例高達75%,也是Appier團隊第一次與Emin團隊見面時,就想要與對方合作的契機。
Emin研究超過200個滑鼠在網頁、商品的軌跡,並透過機器學習建立、訓練模型,以此模型能以網頁瀏覽數、停留時間、點擊、頁面滾動、滑鼠軌跡等,即時與網站數據比對,來判斷消費者是「立即購買型」、「猶豫型」或「只逛不買」的消費,立即購買型的消費者不用優惠也會買,只逛不買的消費者有優惠也不會買,但猶豫型消費者有促銷就有成交的機會,在猶豫型的消費者的猶豫指數達到最高時,系統就對其提供限時促銷電子優惠券,讓舉棋不定的消費者終結猶豫、加速結帳,而這項已經由多家日本電商採用的服務,在雙方合併後將更名為AiD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