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藥業(公)公司新聞
台灣股市新聞 / 聯亞藥業興櫃掛牌創佳績,股價一日內飆漲逾600%!
記者:小陳
【台北訊】近期股市熱鬧非凡,台灣生技新秀聯亞藥業(股號:6563)23日以每股30元的參考價正式登錄興櫃市場,股價一開始就來勢洶洶。由於母公司獲得衛福部500萬劑新冠疫苗訂單,以及月底將解盲的疫苗新聞,使得聯亞藥業的股價在掛牌首日就衝破200元大關,最高點甚至達到220元,漲幅驚人達到633%,創下今年以來興櫃市場股價首日漲幅的最佳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聯亞藥業的股價表現,也帶動了已通過二期臨床解盲的高端疫苗22日成功解除分盤交易限制後,在23日的股價終場也上漲了7.63%,收盤價為275元。
聯亞藥業雖然至今尚未轉盈,去年每股虧損0.86元,今年截至4月止每股虧損0.48元,但今年5月的營收卻成功創下同期新高,推升今年前5個月的營收達到2.2億元,年增長率為27.61%。作為集團新冠疫苗生產鏈中負責混合及針劑充填等疫苗代工製造的重要角色,聯亞藥業搭上了聯亞生技新冠疫苗月底解盲的熱潮,加上自家旗下紅血球生成素UB-851成功完成三期臨床期中數據解盲,準備向食藥署(TFDA)申請藥證,成功造就了此次興櫃新兵的傳奇。
聯亞藥業在興櫃掛牌首日的股價收在215元,均價收在191.47元,以30元參考價計算,漲幅高達616.67%,遠超過今年以來聯寶、晶鑽生醫及晉弘等個股創下的紀錄。單日成交值更達到19.64億元,壓倒力積電、采鈺及綠界科技等興櫃人氣股。
然而,市場法人提醒,根據興櫃今年以來掛牌首日漲幅超過1倍的個股觀察,往往在1、2日的蜜月行情見高點後,就會出現量縮價跌的現象。所幸近期在外資買盤介入後,市場重見起色。
雖然今年上半年因傳統IPO淡季關係,遞件上市櫃家數合計僅10檔個股,但同期間登錄興櫃個股家數卻高達28檔,創下近5年興櫃上半年登錄家數新高。承銷圈法人指出,據悉各券商下半年擬申請上市或上櫃者仍積極準備中,對全年度IPO市場持中性看法。
對此,聯亞藥昨日回應,巴拉圭政府宣布簽署100萬劑疫苗預採購合約,聯亞藥及母公司聯亞生技尚未接獲委託代工訂單。此外,集團仍待6月底前將新冠疫苗二期臨床期中分析結果送審,目標7月中旬通過緊急授權許可(EUA),之後才會真正接海內外訂單。
聯亞藥曾於2015年登錄興櫃,由於當時股價表現不如預期,募資不易,後在2019年10月18日宣布終止興櫃交易,並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改善財務結構後,昨日重新以每股30元登興櫃。
聯亞藥的股價好表現,也讓已通過二期臨床解盲的高端疫苗22日成功解除分盤交易的限制後,在23日股價終場也上漲7.63%,收在275元。
聯亞藥迄今雖未轉盈,去年每股虧損0.86元,今年截自4月止自結每股虧損0.48元,但今年5月營收卻成功創下同期新高,推升今年前5個月營收達2.2億元,年增27.61%。聯亞藥作為集團新冠疫苗生產鏈裡負責混合及針劑充填等疫苗代工製造的重要角色,同樣搭上聯亞生技新冠疫苗月底解盲題材,加上自家旗下紅血球生成素UB-851成功完成三期臨床期中數據解盲,準備向食藥署(TFDA)申請藥證,成功造就此次興櫃新兵傳奇。
聯亞藥登錄興櫃首日股價收在215元、均價收在191.47元,以30元參考價計算,漲幅高達616.67%,遠高於今年以來聯寶、晶鑽生醫及晉弘等個股創下的紀錄,單日成交值更達19.64億元,擠下力積電、采鈺及綠界科技等興櫃人氣股。惟法人指出,根據興櫃今年以來掛牌首日漲幅超過1倍的個股觀察,往往在1、2日的蜜月行情見高點後,就出現量縮價跌的現象,甚至連台積電的小金雞采鈺也在觸碰620元高價後一路回檔,所幸近期在外資買盤介入後重見起色。
雖然今年上半年因傳統IPO淡季關係,遞件上市櫃家數合計僅10檔個股,但同期間登錄興櫃個股家數卻高達28檔,創下近5年興櫃上半年登錄家數新高。承銷圈法人指出,據悉各券商下半年擬申請上市或上櫃者仍積極準備中,中性看待全年度IPO市場。
台灣生技產業龍頭聯亞生技集團,近年來發展如日中天,背後的股權結構也經歷了多變的旅程。從早期尋求政府資金支持,到近十年來吸引台塑生醫加盟,再至去年新冠疫情期間,美國事業成功吸引黑水國際創辦人的資金,這家公司的發展過程實在是精彩絕倫。 創辦人王長怡的創業故事從1985年在美國創立聯合生物醫學(UBI)開始,公司主要從事UBITh設計型疫苗技術的研究開發,涵蓋人用與動物用的診斷、預防和治療生物藥品。1998年,在政府的邀請下,王長怡來台創立聯亞生技(UBI Asia),當時包括行政院開發基金、耀華玻璃、台糖等均參與投資,至今官股仍佔公司總股本的四成以上。 2013年及2014年,聯亞生技先後分割出兩家子公司:聯合生物製藥和聯亞藥業,並在2015年吸引台塑生醫投資。據悉,台塑生醫對聯亞藥業的投資金額高達6億元,並取得21.99%的股權。台塑生醫對聯亞生技集團的愛滋病治療性單株抗體UB-421、抗HSV單株抗體與系列生物相似性單株抗體等產品相當看好。 而去年新冠疫情的發生,為聯亞生技帶來新的機遇。其美國母公司UBI透過新成立的COVAXX疫苗開發公司,成功吸引了華爾街資金的關注。這家公司在美國進行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並不排除將來申請在美國掛牌。這一切,都讓聯亞生技集團在台灣乃至全球的生技產業中,佔據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巴拉圭政府決定購買100萬劑新冠疫苗,這批疫苗是由美國公司Vaxxinity生產,而Vaxxinity與台灣的聯亞生技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在疫苗尚未解盲、也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情況下,這個消息讓許多人感到意外。聯亞藥業即將於今日登錄興櫃,這個時刻獲得巴拉圭的大單,對公司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好訊息。 根據新聞報導,這項合約於16日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簽署,當地衛生暨社會福利部部長波帕、Vaxxinity策略長哈里森以及台灣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都出席了簽約儀式。聯亞生技表示,Vaxxinity是美國UBI的子公司,與多個國家都在進行洽談中,而這些洽談通常是由政府牽線或透過代理商進行。 聯亞生技的創辦人王長怡在美國投資Vaxxinity,而該公司的創辦人普林斯與美國前總統川普關係密切。聯亞藥業將以每股30元的價位登錄興櫃,並預計在6月底公布二期期中分析結果,成為疫苗概念股的新生力軍。巴拉圭政府的採購決定對聯亞藥業的掛牌帶來利多,同時也將推動疫苗概念股的比價效應。 聯亞生技是由美國聯合生物醫學與台灣政府於1998年共同成立,而聯亞藥則是在2014年從聯亞生技分割獨立,成為UBI的孫公司。在UBI集團新冠疫苗的開發布局中,聯亞藥主要負責下游的充填分裝任務,擁有年產1,000萬瓶的無菌針劑生產線,新冠疫苗年產能可達到1億劑。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UBI集團集合了台、美兩地的資源進行集團作戰,聯亞藥負責針劑充填分裝,聯生藥則負責疫苗原液開發及生產,Vaxxinity則負責海外臨床及銷售。聯亞藥日前已完成4.2億元的增資,用於新建無菌針劑生產線,預計明年下半年投產,目標是讓針劑產線年產能達到5億劑。公司正努力在今年轉虧為盈。聯亞藥目前實收資本額為9.13億元,其中聯亞生技持股43.39%,台塑生醫持股15.15%,UBI Taiwan Holding持股11.21%,中鋼集團旗下台安生技持股1.9%,統一證券持股1.23%。
外交部證實,友邦巴拉圭衛生福利部已和美國Vaxxinity公司簽署100萬劑新冠疫苗採購合約;一旦聯亞生技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取得台灣食藥署(TFDA)緊急使用授權(EUA),巴拉圭也會緊急授權,Vaxxinity就會出貨給巴拉圭。
聯亞表示,目前已有很多國家在洽談新冠疫苗的進口,友邦國家通常由政府牽線,其它國家則透過代理商洽談,巴拉圭為首個確定簽約的國家,只要取得台灣EUA,預計今年就會供貨。由於國際疫苗供需仍有很大缺口,預期只要能取得台灣EUA,聯亞不擔心市場問題,後續Vaxxinity也將接續進行海外三期臨床試驗,目前已規劃前進印度執行。
聯亞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二期臨床總收案人數3,850人已全部打完第二劑,預計6月底解盲,7月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上市。
集團董事長王長怡表示,該新冠疫苗將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與聯亞藥合作,其中,聯生藥擁有兩座、共四條2,000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將負責生產新冠疫苗蛋白質原料藥;聯亞藥則有無菌針劑產線,未來將負責新冠疫苗成品的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以產能配置來看,供應1億劑無虞。
聯亞生技集團創辦人王長怡,其事業發展起點始於1985年美國創立聯合生物醫學(UBI),主要以UBITh 設計型疫苗技術從事人用與動物用的診斷、預防和治療生物藥品的研究開發。
1998年王長怡在政府邀請下,來台創立聯亞生技(UBI Asia),包括行政院開發基金、耀華玻璃、台糖都參與投資,至今官股占聯亞生技的比重仍多達四成。
聯亞生技2013年及2014年先後分割獨立了兩家子公司聯合生物製藥、及聯亞藥業,並在2015年前後吸引台塑生醫投資這兩家公司。據了解,台塑生醫光是投資聯亞藥業的金額就達6億元,並取得聯亞藥業21.99%股權,台塑生醫看好聯亞生技集團的愛滋病治療性單株抗體UB-421、抗HSV單株抗體與系列生物相似性單株抗體。
到了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聯亞生技的美國母公司UBI更透過新成立的COVAXX疫苗開發公司(今年被併入到Vaxxinity公司),在美國吸引了許多華爾街資金,一來是為了推動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後續也不排除申請在美國掛牌。
聯亞生技(UBI Asia)轉投資聯亞藥業今(23)日將登錄興櫃,在疫苗尚未解盲、 也未通過EUA前夕,獲得友邦大單,令不少業界人士意外。
彭博報導,這項合約於16日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簽署,巴拉圭衛生暨社會福利部部長波帕(Julio Borba)、Vaxxinity策略長哈里森(Jon Harrison)及台灣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都出席簽約儀式。
外電報導,聯亞生技表示,Vaxxinity是母公司美國UBI的子公司,根據瞭解,和很多國家都陸續有在談。友邦國家通常是由政府牽線,其它國家則透過代理商洽談,還沒有最後確認。
聯亞生技創辦人王長怡在美投資Vaxxinity,美國頗具爭議的私人軍事兼保全服務公司黑水公司創辦人普林斯也是是股東之一,黑水被認為是一個不單純的機構,外傳,普林斯的保安人員於2007年在巴格達射殺了10幾名伊拉克平民。而他與前美國總總川普間的關係匪淺。
聯亞生技轉投資聯亞藥業今日將以30元價位登錄興櫃,6月底將要宣布二期期中分析結果,成為國內疫苗概念股新生力軍,此時有巴拉圭政府將採購100萬劑新冠疫苗,對今天的掛牌帶來利多,也會帶動疫苗概念股比價效應。
聯亞生技是由美國聯合生物醫學(UBI)與我政府於1998年共同成立,創辦人王長怡。聯亞藥是2014年從聯亞生技分割獨立,為UBI的孫公司。在UBI集團海內外新冠疫苗的開發布局中,聯亞藥主要扮演下游充填分裝任務,目前擁有一條年產1,000萬瓶的無菌針劑生產線,新冠疫苗年產能可達到1億劑。
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UBI集團在新冠疫苗開發上,可說是集合了台、美兩地資源進行集團作戰。聯亞藥負責針劑充填分裝,台灣另一家關係企業聯生藥則負責疫苗原液開發及生產,美國UBI公司另有一家子公司Vaxxinity,則負責海外臨床及銷售,若有一切疫苗海外訂單,都將由台灣的聯生藥與聯亞藥負責生產。
據了解,聯亞藥日前才剛以每股30元完成4.2億元的增資,資金用途主要用在新建無菌針劑生產線,其規模將為現有產線的四倍,一旦投產將讓聯亞藥針劑產線達到年5億劑,不過這條產線預計明年下半年才會投產。公司力拚今年轉虧為盈。
聯亞藥目前實收資本額9.13億元,最大股東聯亞生技持股43.39%,其次是台塑生醫15.15%,UBI Taiwan Holding持股11.21%,其餘還有中鋼集團旗下台安生技持股1.9%;統一證券1.23%。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和淞科技成立於1996年7月間,為上市化工股國泰化工公司的轉投資事業,和淞科技董事長為應柔爾,主要經營業務是高科技廠房廠務供應系統工程之規畫、設計及施工、高科技廠房廠務設備及其他等,送件時資本額為6億800萬元,主辦券商是凱基證券。
和淞科技2020年業績,營收56億5,797萬元,稅前盈餘3億7,079萬元,稅後盈餘2億9,234萬元,每股盈餘4.86元。和淞科技自結2021年前4月營收19億713萬元,稅前盈餘1億4,337萬元,稅後盈餘1億1,463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89元。
聯亞藥業成立於2014年7月間,是由聯亞生技開發公司之非抗體蛋白質藥品開發、小分子藥品開發及醫藥製造等綜合醫藥業務分割新設之子公司。聯亞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為陳啟祥,主要經營業務是蛋白質藥品與特殊學名藥品開發、製造及委託研究、生產服務等,送件時資本額為9億1,354萬元,主辦券商是統一證券。
聯亞藥業2020年業績,營收4億7,756萬元,稅前虧損9,025萬元,稅後虧損7,422萬元,每股虧損0.86元。聯亞藥業自結2021年前4月營收1億6,978萬元,稅前及稅後虧損均為4,366萬元,每股稅後虧損0.48元。
捲土重來的聯亞藥,曾於2015年登錄興櫃,由於當時股價表現不如預期,募資不易,而後在2019年10月18日宣布終止興櫃交易,並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改善財務結構後,也重新啟動上市櫃計畫。
大股東來頭不小的聯亞藥,目前實收資本額為9.13億元,以最新的股權結構來看,由王長怡主導的聯亞生技(UBIA),以持股43.39%居冠,其次是王瑞瑜領軍的台塑生醫的15.15%,另外,UBITW為11.21%,亦即聯亞生技和台塑生醫合計的持股即近七成;而此次現增引進的新股東則是中鋼集團旗下台安生技、持股1.9%;統一證券1.23%。
聯亞藥目前最受關注的是加入聯亞(UBIA)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該疫苗二期臨床總收案人數3,850人已全部打完第二劑,預計於6月底解盲,7月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上市。
集團董事長王長怡表示,該新冠疫苗將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與聯亞藥合作,其中,聯生藥擁有兩座、共四條2,000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將負責生產新冠疫苗蛋白質原料藥;聯亞藥則有無菌針劑產線,未來將負責新冠疫苗成品的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以產能配置來看,供應1億劑無虞。
王長怡表示,除了申請台灣EUA外,也將到印度申請三期臨床,集團新冠疫苗開發將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
聯亞藥目前著重在生物相似藥品(Biosimilars)及小分子藥品之開發,除了新冠疫苗生產外,該公司開發的紅血球生成素(UB-851)日前已完成三期臨床期中數據解盲,主要療效指標中的血紅素值平均改變量,達到統計意義符合試驗預期,目前正力拚9月進行期末解盲後,申請台灣藥證。
另外,與生技中心合作技轉的小分子新藥B-Raf激((酉每))抑制劑(UB-941),已獲主管機關核准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各國陸續施打疫苗,國產新冠疫苗國家隊成形,備受關注的本土疫苗廠均已完成二期臨床,進度較快的高端疫苗,目前成品、原料將可供應500萬劑,部分疫苗並已封籤檢驗,只要政府核准即可施打。
聯亞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 ,第一波將生產1,000萬劑,生產計畫將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與聯亞藥合作,聯亞集團旗下聯亞藥規劃6月申請登錄興櫃,最快6月底、7月初即可掛牌。
我國新增確診病例居高不下,疫苗、醫藥族群再度引發市場熱度,投資人可考慮以期交所推出的臺灣生技期貨參與行情或做避險運用。
本土疫情持續升温,各路生醫廠商齊心應戰,展開全力救援。根據最新消息,至少有17家廠商加入國家防疫陣營,他們透過捐贈、折價、租用等方式,提供各種防疫物資和技術支援。其中,泰博捐助快篩試劑,大江提供核酸檢測平台,瑞磁和圓點則分別捐助檢測試劑和萃取儀器,顯示了業界對抗疫情的決心。
在這波防疫捐贈潮中,除了泰博、圓點、瑞磁、大江、生華科等知名廠商外,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也號召普生、基亞德必碁、寶齡、金萬林、冷泉港生技、世基生技、奎克、華大等八家公司響應。普生可日檢1500例核酸,金萬林提供PCR檢測儀器,基亞德必碁則提供自動化核酸萃取儀和qPCR分析儀器,顯示台灣在檢測技術上的進步。
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強調,台灣的核酸檢測技術已有多項創新,甚至可利用AI技術在五分鐘內從唾液檢測病毒。他建議政府整合國內ICT和精密機械技術,籌組國家隊,快速建立可移動式大量快速精準核酸檢測(PCR)平台,以應對疫情。
在藥物方面,生華科董事長胡定吾表示,願意無償提供正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的新藥Silmitasertib(CX-4945)給台灣各大醫院,用於治療重症病患。而逸達董事長則表示,將提供MMP-12抑制劑新藥FP-025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並已向主管機關洽詢相關事宜。國鼎則已在全球多國進行臨床試驗的新藥Antroquinonol(HOCENA),隨時可以提供2000人份的療程用藥。
這些廠商的捐贈和支援,不僅顯示了台灣生醫產業的團結與力量,也為國家防疫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隨著疫苗和藥物的陸續上市,業界預期,台灣的疫情將在6月獲得有效控制。
據初步統計,這一波加入國家防疫生力軍的廠商中,泰博已率先捐助5.8萬劑快篩試劑供應雙北政府和台大醫院;大江則提供二台合計每日可檢測約4000人的核酸檢驗平台QVS-96s供雙北政府使用。
瑞磁的2萬劑新冠核酸檢測試劑,免費供醫療院所和防疫機構使用,而生技獲利王圓點則是一口氣捐助20台核酸萃取儀器,供檢驗所使用。鼎眾則是提供20台超光滅菌機器人,無償租用北部醫院。
另外,由李鍾熙主導的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第一波也號召普生、基亞德必碁、寶齡、金萬林、冷泉港生技、世基生技、奎克、華大等八家公司主動伸出援手。
普生單日可完成1500例的核酸檢測,金萬林可提供PCR檢驗儀器10套,每套每日可檢測1,000件,同時核酸檢測試劑已備足15萬劑;基亞德必碁則可立即提供兩套自動化核酸萃取儀和qPCR分析儀器,達到每日4,000例的檢測量。
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認為,國內核酸檢測技術已多有創新,甚至導入AI並能在五分鐘內從唾液檢測病毒的存在,目前國內已有核酸快速檢測科技與高通量量能、也有數家取得緊急專案許可,建議政府快速整合國內ICT和精密機械與生醫團隊既有產品、技術,籌組國家隊,建置可移動式大量快速精準核酸檢測(PCR),並優先設置於疫情需要地和出入境,除可更有效、精準掌握此波染疫族群外,也可阻絕下一波可能的境外移入感染。
至於藥物部分,生華科董事長胡定吾表示,願意無償提供兩項正在美國進行新冠人體臨床的新藥Silmitasertib(CX-4945),給台灣各大醫院申請用於治療重症病患恩慈療法。
逸達董事長23日表示,將提供MMP-12抑制劑新藥FP-025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目前已向主管機關及有關單位洽詢,採取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use)或增加台灣進入目前的二期臨床試驗收試點,貢獻心力。
國鼎已在全球多國多中心所進行臨床之口服新冠肺炎新藥Antroquinonol(HOCENA),隨時可以提供2000人份的療程用藥。
疫情肆虐,台股市場出現恐慌性殺盤,但生技防疫概念股卻逆勢上揚,成為資金避風港。在疫苗、解藥、口罩、檢測等四大領域中,高端、雃博、台康、美德醫等公司帶領18檔股票逆勢飆漲停,成為市場焦點。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指出,疫苗國家隊成為防疫概念股的主軸,國產疫苗受到國人高度期待,與政府溝通空間放大,有望加速進度甚至追加數量。 其中,雃博已接獲來自印度的製氧機大單,預計後續還有五至七倍訂單,同時開發的氣墊床也將供應給印度,營運將迎來大補丸。聯亞藥業旗下的聯亞藥將於下周重啟登錄興櫃,目前正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溢價30元,認購熱潮不斷。聯亞開發的新冠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預計6月11日起出爐數據,該疫苗將由聯亞藥負責成品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若二期臨床試驗順利,將提供高端、聯亞補助到國外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並透過外交管道與其他國家洽談合作,希望年底就能看到三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報告,最快明年就能正式上市。專家認為,好的疫苗及檢測產品是全球抗疫的重要利器,儘管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但隨著病毒變種和地區大爆發,檢測產品市場需求將持續存在。 此外,生華科新藥Silmitasertib已進入兩項新冠臨床試驗,總經理宋台生表示,該藥物預期能抗病毒複製、感染和抗免疫風暴的雙重機制,爭取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資格。
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指出,防疫概念股的主軸在於疫苗國家隊,由於國際疫苗何時到貨、貨量多少都仍未知,在本土疫情升溫之際,國人對國產疫苗寄與厚望,疫苗國家隊與政府溝通空間放大,進而加速、甚至追加數量,相較其他僅挾短暫題材的防疫概念股,疫苗股的延續性較值得期待。
法人指出,雃博已率先接獲來自於印度的製氧機數百台急單,預期後續還有五至七倍訂單,另該公司開發的氣墊床4月底已先供應500床,後續會出貨中高階、針對肺衰竭患者的俯臥位氣墊床,隨著印度疫情惡化,病床供需吃緊,訂單將再擴大,今年營運將吃下大補丸。
疫苗股部分,聯亞生技旗下的聯亞藥將於下周重啟登錄興櫃大門,該公司目前正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溢價30元,已掀起認購熱潮。聯亞開發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收案3,874人預計本用即可全部打完第二劑,6月11日起二期臨床數據就會出爐。該疫苗將由聯亞藥負責成品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已表示,若二期臨床試驗順利,將提供高端、聯亞補助到國外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並透過外交管道與其他國家洽談合作,希望年底就能看到三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報告,最快明年就能正式上市。
專家認為,好的疫苗及檢測產品,才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抗疫利器,儘管目前全球已有莫德納、輝瑞、嬌生、AZ等疫苗上市,但隨著病毒的變種,加上印度等地區的大爆發,台灣也籠罩社區感染的陰影中,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市場需求,將持續存在至少二年以上的好光景,瑞磁、瑞基、寶齡、台康、亞諾法、普生、金萬林也將有不錯的業績表現。
新藥族群中,生華科新藥Silmitasertib已進入兩項新冠臨床,總經理宋台生表示,該兩項臨床試驗涵蓋新冠中症及重症患者,預期Silmitasertib能抗病毒複製、感染和抗免疫風暴的雙重機制,能在短時間內治癒新冠患者,爭取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資格。
台灣疫苗生產商聯亞藥業再傳佳音!面對全球疫苗供應緊張,台灣政府積極尋求國產疫苗解決方案,聯亞藥業不僅加緊進度,還宣布將開發次世代新冠疫苗,以應對疫情變種病毒。根據最新消息,疫情指揮中心正在與高端疫苗、聯亞藥業進行洽談,規模達到千萬劑的國產疫苗採購計劃已經啟動,誰先取得EUA(緊急使用授權),誰就能先為台灣民眾施打疫苗。 過去,台灣在疫苗採購上遇到不少波折。例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就曾表示,先前曾直接與BNT總公司洽談,準備購買500萬劑BNT疫苗,但由於外力介入,交易最終未能完成。這次的國產疫苗採購,對於台灣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根據政府計劃,台灣預計將向國際間採購約2,000萬劑疫苗,並且積極向國內疫苗廠洽購千萬劑疫苗。在這其中,高端疫苗和聯亞藥業的進度相當快速。高端疫苗已啟動二期收案,並在台灣11家醫院同步進行收案作業,預計3月完成,並有信心在6月前取得EUA。而聯亞藥業則在2月初宣布新冠疫苗正式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並期望在3月底前完成3,850名受試者的收案。 在這場國內疫苗競賽中,聯亞藥業的表現格外亮眼。該公司不僅加速疫苗研發,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力求為台灣民眾提供更安全的疫苗選擇。如今,在疫情指揮中心的支持下,聯亞藥業與其他疫苗廠商一起,努力為台灣的疫苗供應保證,這也是對台灣疫苗自主能力的一個重要檢驗。
我國採購新冠疫苗波折不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首度鬆口,之前直接與BNT總公司洽談,欲購買500萬劑BNT疫苗,都已走到換約的程度,連新聞稿都已經準備好了,但因外力介入而破局。國際疫苗取得困難,國產疫苗反成關鍵。
台灣預計將向國際間採購約2,000萬劑疫苗,包括透過COVAX取得,並向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洽購,另外,也將向國內疫苗廠洽購千萬劑疫苗,進度較快的高端、聯亞正趕進度中,國光昨日更宣布要切入次世代新冠疫苗的開發,並在國外執行臨床試驗。
對於向國內採購疫苗,陳時中日前公開表示,已和一家進入二期的疫苗廠達成共識,簽訂購買500萬劑及500萬劑的開口合約。業界認為,以進度審視,高端、聯亞均有可能,但6月前取得EUA是必要條件。
以開發進度來看,高端已經啟動二期收案與第一劑疫苗施打,並在國內11家醫院同步收案,預計3月完成,高端表示,有信心6月前取得EUA。聯亞2月初宣布新冠疫苗正式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期許3月底前完成3,850名受試者收案。
王長怡表示,目前巳積極投入產能規劃,預計UB-612下半年取得EUA時,6、7月間可提供2,000∼3,000萬劑疫苗,加上已獲海外國家預採購訂單,將持續放大產能,預計年產能可達1億劑。
UB-612二期臨床試驗總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本土疫苗廠實力堅強,亞洲國家中,目前也只有台灣、日本和韓國的疫苗臨床被國際認可,已進入二期臨床的高端、聯亞,收案狀況都不錯,顯示國人對本土新冠疫苗開發深具信心。
黃高彬表示,聯亞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二期臨床試驗設計採多中心、安慰劑對照、隨機分派、觀察者盲性,總收案人數3,850人,其中逾3,000人為19∼64歲成年人及65歲以上老人,其次則為青少年,且疫苗組與對照組的比例為6:1。
該疫苗自上月底獲TFDA有條件核准第二期臨床試驗後,目前已收案約30人,尚有100多人待施打,預計本季底前3,850人都會施打第一劑,最遲4月底前完成第二劑施打,力拚6月中向TFDA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UA)。
此外,也計劃取得EUA上市後,該疫苗也將前進美國、巴西進行三期臨床。
聯亞藥營運長彭文君透露,有鑑於新冠病毒的變種,該集團目前積極投入第二代、第三代的疫苗開發,預計下半年可望進入臨床,拚進國際打世界盃。
彭文君表示,UB-612生產計畫將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與聯亞藥合作,其中,聯生藥擁有兩座、共4條2,000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將負責生產新冠疫苗蛋白質原料藥;聯亞藥則有無菌針劑產線,未來將負責新冠疫苗成品的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除了滿足國內新冠疫苗施打需求外,聯亞集團子公司COVAXX已接獲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中南美國家1.4億劑預先採購訂單,最快自今年中起透過聯亞集團台灣生產基地增加產能,並將UB-612疫苗銷售至中南美洲市場。
台灣疫苗研發再傳佳音!近期,台灣知名藥業公司聯亞藥業宣布,旗下生技子公司聯亞生技的新冠疫苗UB-612已成功放大至2,000公升商業量產規模,並獲得食藥署有條件核准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這款疫苗預計在7月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時,能夠提供2,000~3,000萬劑,今年產量可望達到1億劑,對應國內外需求不遑多讓。
聯亞藥業表示,這款疫苗的蛋白質原料藥製程已經完成所有關鍵成分製造,並且在第一期臨床試驗中顯示,UB-612疫苗能夠在人体產生良好的免疫反應,且耐受性佳,無嚴重不良事件。這款疫苗的研發,是聯亞攜手子公司聯生藥及聯亞藥共同參與的成果,透過專業分工及自有疫苗生產設施與技術平台優勢,共同推進疫苗開發及量產。
聯生藥擁有兩座共四條2,000公升生產線之蛋白質藥廠,其中新竹總廠已通過歐盟SmiroQualitas國際專業藥廠稽查公司之GMP查核,負責UB-612疫苗蛋白質原料藥之生產。而聯亞藥無菌針劑產線則是少數在亞洲同時通過美國FDA與日本厚生省PMDA之認證,產品已外銷至美日等先進國家,負責UB-612疫苗成品之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為加速疫苗開發,食藥署(TFDA)已派員至聯生藥及聯亞藥進行十數次駐廠監製,以同步監控並確保疫苗品質符合法規要求,有助縮短取得EUA許可時程。另外,聯亞藥業的子公司COVAXX也積極布局全球銷售網路,已接獲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中南美國家1.4億劑之預先採購承諾。此外,COVAXX還宣布與印度大製藥廠AurobindoPharma合作,協助UB-612疫苗量產與運輸至印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地區。
聯亞攜手子公司聯生藥及聯亞藥,透過專業分工及自有疫苗生產設施與技術平台優勢,共同參與UB-612疫苗開發及量產。第一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報告顯示,UB-612疫苗於人體可產生良好的免疫反應,且耐受性佳,無嚴重不良事件。
聯亞指出,聯生藥擁有兩座共四條2,000公升生產線之蛋白質藥廠,其中新竹總廠已通過歐盟SmiroQualitas國際專業藥廠稽查公司之GMP查核,負責UB-612疫苗蛋白質原料藥之生產。另聯亞藥無菌針劑產線為少數在亞洲同時通過美國FDA與日本厚生省PMDA之認證,產品已外銷至美日等先進國家,負責UB-612疫苗成品之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為加速COVID-19疫苗之開發,食藥署(TFDA)已派員至聯生藥及聯亞藥進行十數次駐廠監製,以同步監控並確保疫苗品質符合法規要求,有助縮短UB-612疫苗取得EUA許可時程。另聯亞指出,COVAXX已接獲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中南美國家1.4億劑之預先採購承諾。此外,COVAXX亦宣布與印度大製藥廠AurobindoPharma合作,協助UB-612疫苗量產與運輸至印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