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除了開戶數占總人口逾半,及30歲以下年輕族群積極參與,掀起熱 潮的ETF在發行檔數、資產規模、受益人數與成交金額都有驚人增長 。
證交所指出,在蔡英文總統及行政團隊力挺,及金管會政策指導下 ,台灣資本市場寫八大亮點:
一、至5月16日止漲至21,304點,較2015年底漲155.5%,近四年及 今年來分別漲77.6%及18.8%。上市市值增至67.8兆元,較2015年底 增1.8倍。
二、2016年起推訊息面暫停交易、當沖降稅減半、逐筆交易、冷門 股造市者等新制,日均值從2015年922億元,至今年前四月激增3.4倍 至4,031億元創新高,外資持股市值比重由2015年底38.55%增至42. 65%。
三、自2017年推出定期定額投資,2020年增加盤中零股交易,最新 開戶數達1,277萬人,占總人數54%,較2015年40%大增。20∼30歲 年輕族群開戶數在該年齡層占比成長達到五成。
四、至今年第一季ETF資產規模在亞洲僅次於日及陸,較2015年激 增21.3倍,優於全球成長3.3倍;ETF發行檔數成長5.6倍,較全球成 長1.4倍高。至今年5月10日止,ETF資產規模2.5兆元,受益人數逾9 60萬。
五、2021年推出台灣創新板,完善新創企業多層次籌資管道。台股 IPO家數2023年申請上市家數為近10年新高,籌資金額創史上最高。
六、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產業類別,發布新經濟指數,推動數位雲 端、綠能環保及生技醫療三大產業成長。至今年4月底,上市新經濟 及生技市值各突破1兆元及6,000億元。
七、在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公布的CG WATCH成績,2023年台灣在12個 亞洲國家排第三,歷年最佳。
八、臺灣碳權交易所2023年12月推出國際碳權交易平台,預計今年 下半年推動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
主要是台股屢創新高,國人掀台股投資熱潮,台股高息ETF規模爆 增,加上壽險業大量投資新台幣計價的美債ETF,兩股龐大資金推升 境內基金規模持續領先,2021年境內外基金規模差距僅1兆元,去年 底拉大至2.9兆元,今年前四月已領先境外基金達3.7兆元。
2019年8月之前,國人投資的境外基金規模持續領先境內基金,金 管會甚至要祭出措施,鼓勵境內基金成長,直到2019年8月才出現「 黃金交叉」,境內基金規模超越境外基金,近年又因台股高息ETF爆 紅,投資重回台灣主場。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4月底境內基金規模達7.79兆元,境外基金 則為4.09兆元,差距明顯拉大,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分析,國 內投資人偏好改變,從境外投資轉向境內基金,主因包括人口結構高 齡化,加速觸發高股息需求、引爆ETF規模大躍進,台股重回主場優 勢。
據證交所統計,3月單月新開戶人數增加9.7萬人,創2022年有資料 以來單月新高,累計開戶數亦持續創新高,至3月底達1,272萬戶,也 是推升台灣ETF受益人數不斷創新高的原因之一。
債券ETF、台股ETF分別是境內基金規模最大及受益人數最多的資產 類別,債券ETF至5月10日規模已達2.45兆元,今年又增加超過4,000 億元,和2020年底規模1.2兆元相比,呈翻倍成長;台股ETF從2022年 底的7,899億元,近日突破2兆元,不到兩年時間規模增加逾1.5倍。
**聯發科小金雞ITH-KY 年底望掛牌台股** 聯發科投資的驅動IC廠ITH Corporation(ITH-KY)今(16)日宣布,獲得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審議通過,最快今年下半年就能掛牌台股。ITH-KY是今年首家申請股票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 ITH Corporation為顯示器驅動IC設計大廠,資本額新台幣45.23億元,主要產品用於手機、平板、筆電等電子產品。公司董事長為梁公偉,全體董事持股比率為17.96%。 ITH-KY財務表現亮眼,2021年稅前淨利達89.58億元,去年稅前淨利為48.38億元。今年首季稅前淨利為16.1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3.5元。 據了解,聯發科目前持有ITH-KY股權約11.91%。ITH-KY掛牌後,聯發科可望進一步強化在顯示器驅動IC領域的布局。 本次承銷商為永豐金證券,證交所將提報董事會審議,若通過後,ITH-KY最快於下半年掛牌,屆時將成為台股今年首檔外商股票第一上市個股。
**上市公司交出第1季成績單 證交所籲投資人審閱財報**
截至昨(15)日,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統計,除廷鑫(2358)與昶虹外,所有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不含金控公司)均已申報今年第1季財務報告。 證交所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應在5月15日前公告申報第1季財務報告,共計996家公司(含創新板公司14家、不含金控公司14家)已完成申報。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進行股票交易前應參閱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財務報告資訊可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或至證交所網站下載電子檔。 此外,證交所統計,上市公司4月營收總計3.27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8.65%,成長公司達662家。累計前四月營收總計12.41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65%,成長公司612家。 證交所指出,4月營收成長較顯著的產業包括電子通路業、貿易百貨業、建材營造業等。然而,玻璃陶瓷業、資訊服務業、鋼鐵工業等產業則出現衰退。 累計前四月營收成長較高的產業有金融保險業、電子通路業、貿易百貨業等。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則包含電器電纜業、油電燃氣業、運動休閒業等。**MSCI季度調整台股大嬴家 外資看好資金湧入2千億**
MSCI季度指數調整結果出爐,台灣股市表現亮眼,「二升一降」成為大贏家。法人預估本次調整將助推台股行情走揚,帶動約2,000億元資金流入。
具體調整內容,MSCI全球標準型指數(ACWI)台灣權重調升0.01個百分點,MSCI新興市場指數(EM)調降0.02個百分點,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AC Asia ex Japan)調升0.03個百分點。
法人指出,此次調整反應外資正面看待台灣股市,過去台股權重偏低,調整後有望帶動資金流入。調整後,台灣在ACWI、EM、AC Asia ex Japan權重分別為1.74%、17.07%及19.95%。
進一步觀察EM指數調整,權重調升最多的國家為印度,增加0.48個百分點;調降最多的國家為中國大陸,降低0.38個百分點。
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MSCI調整前後權重差距僅反映成分股變動,不代表台股資金流向。然而,統一投顧、第一金投顧和台新投顧等專家均看好本次調整將刺激外資持續買超台股,認為自5月以來外資累積買超899億元只是暖身,台股站上2萬點已連續33天,應將21,000點視為新常態。
法人推算,以ACWI總市值約62.4兆美元計算,權重增加0.01個百分點相當於台股增加約2,000億元新台幣,考慮EM指數調降及AC Asia ex Japan調升後,將有大量買盤潛力流入台股。
如果順利通過證交所董事會核議,ITH-KY最快今年下半年掛牌,聯發科現階段持有ITH股權約11.91%。
ITH Corporation主要從事顯示器驅動IC設計、銷售及技術服務,申請上市資本額新台幣45.23億元,產品內銷3.45%、外銷96.55%,董事長為梁公偉,全體七席董事持股比率17.96%,輔導上市承銷商為永豐金證券。
該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第1季稅前純益分別為89.58億元、48.38億元、16.15億元、8.4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依序為74.21元、11.57元、3.5元、1.33元。
證交所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應於5月15日前公告申報今年第1季財務報告家數分別為916家及80家,合計996家,含創新板公司14家,不包含金控公司14家,因金控公告申報期限至5月30日,除廷鑫、昶虹無法如期出具財務報告外,餘均已完成申報作業。
臺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資人,從事股票交易前應參閱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相關財務報告資訊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財務報表專區」查閱,或至「基本資料專區」下載電子書。
在首季財報申報截止之前,證交所亦已於上周統計上市公司4月營收,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27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147億元、18.65%,營收成長公司共662家,衰退公司共346家;累計前四月營收總計12.41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880億元、8.65%,營收成長公司612家,衰退公司396家。
證交所表示,4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包含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因個別公司認列外匯價格變動影響及零售業者持續展店,建材營造業受惠建案陸續完工交屋。
至於4月衰退較大產業,包括玻璃陶瓷業因中國房地產景氣不佳及通膨使需求衰退、資訊服務業因專案驗收時間差、鋼鐵工業因鋼價下跌及需求衰退。
另外,統計前四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包含金融保險業因保險淨收益及投資收益增加,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因個別公司認列外匯價格變動影響及零售業者持續展店。
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產業,包含電器電纜業因不鏽鋼價格下跌及需求衰退,油電燃氣業因市場需求下滑,運動休閒業受客戶去化庫存及調整訂單影響,致累計營收衰退。
其中,MSCI全球標準型指數(MSCI ACWI)權重調升0.01個百分點、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調降0.02個百分點、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MSCI AC Asia ex Japan)調升0.03個百分點。
法人估計,本次調整代表外資正面看待台股權重過去被低配,調整後有望帶動約2,000億元資金流入台股。
調整後,台股在全球標準型指數、新興市場指數、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權重分別為1.74%、17.07%及19.95%。
觀察本次MSCI季度調整,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來看,此次權重調升最多的國家是印度,權重增加0.48個百分點。
本次權重調降最多的是中國大陸,權重降低了0.38個百分點,其餘國家權重變化不大。
儘管證交所表示,MSCI調整前後權重差距僅代表成分股變動後,台股在調整基準日的權重變化,不代表台股資金流向。
不過,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等都看好本次MSCI季度調整將促使外資持續買超台股,5月以來買超899億元只是暖身,加上台股已連續33天站上2萬點,投資市場應將21,000點視為新常態。
法人估算,全球標準型指數總市值4月底約62.4兆美元,如增加0.01個百分點,相當於台股增加約新台幣2,000億元,扣掉在新興市場指數、加上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權重調整部分,將有龐大潛在買盤流入。
台股4月營收創新高!1008家上市公司年增逾18%
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表示,台灣上市公司4月營收表現亮眼,近1000家公司皆已完成申報。
根據證交所統計,4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2751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5147億元,年增幅達18.65%,其中營收成長的公司多達662家,衰退公司共346家。
證交所指出,4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主要包括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受單一公司外匯收益影響)、建材營造業(受完工交屋帶動)。
至於衰退較大的產業則有玻璃陶瓷業(受中國房市不佳影響)、資訊服務業(受專案驗收時間差影響)、鋼鐵業(受鋼價下跌及需求衰退影響)。
此外,累計今年前4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12兆4112億元,年增幅達8.65%,其中營收成長的公司有612家,衰退公司有396家。
累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包括金融保險業(受保險淨收益及投資收益增加影響)、電子通路業(受AI伺服器需求增加影響)、貿易百貨業(受單一公司外匯收益影響及零售業者展店影響)。
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則有電器電纜業(受不銹鋼價格下跌及需求衰退影響)、油電燃氣業(受市場需求下滑影響)、運動休閒業(受客戶去化庫存及調整訂單影響)。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上市公司營收彙總資訊可至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作為投資參考。
**台證所審議日盛台駿上市案**
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告,預計於2月16日舉行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第813次會議,審查日盛台駿國際租賃(6958)申請股票上市的申請案。
日盛台駿由董事長簡志明掌舵,實收資本額約35.12億元,專精於車輛分期、設備融資租賃與長期租賃車業務。公司近三年稅前淨利分別為6.86億元、8.14億元、8.95億元,每股稅後淨利則依序為2.39元、2.83元、2.93元,惟2023年因受市場波動影響,每股稅後淨利降至1.47元。
億而得創新板上市 開盤不受漲跌幅限制
台灣證券交易所(TWSE)宣布,億而得(6423)已於 5 月 15 日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正式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成為第 14 家創新板上市公司。
億而得此次上市,僅限合格投資人委託證券商買賣,其股票上市後 5 個交易日內將不受漲跌幅限制。
億而得上市的有價證券數量,包括普通股 2681 萬股和現金增資股款繳納憑證 261.6 萬股。公司負責人為黃文謙,實收資本額 2.68 億元。
億而得的主力產品是可複寫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 IP 授權及技術服務,近年來獲利穩定。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前 3 季的稅前盈餘分別為 4320.7 萬元、8137.1 萬元和 3437.6 萬元,每股純益分別為 1.44 元、2.72 元和 1.08 元。
**億而得今掛牌上市,再添IP股生力軍**
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供應商億而得(6423)今天盛大掛牌上市,成為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中的IP股新成員。與此同時,證交所將於明天(16日)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日盛台駿國際租賃的股票上市申請案。
億而得專注於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領域,主要業務為生產邏輯製程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SIP)產品,尤其擅長製造多次可程式(MTP)的SIP產品。雖然去年營收下滑至1.87億元,但今年第一季營收已回升至5,989萬元,年增幅達31.06%。
億而得董事長暨總經理黃文謙日前表示,隨著景氣復甦,公司目標在今年將業績拉回2022年的水準,達成營收2.29億元的目標。
臺股亮點海外推介 證交所攜手永豐金辦線上引資
證券交易所積極向海外投資人宣傳台灣資本市場,繼本年前往海外舉辦實體投資說明會後,本月13日至20日再攜手永豐金證券,舉辦「SinoPac x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4」線上引資活動,邀請鴻海、國巨、奇鋐等十家重量級上市公司參與。 本次邀請的上市公司涵蓋鴻海、國巨、研華、奇鋐、創意、致伸、聯茂、旭隼、樺漢和甫掛牌上櫃的巧新科技。巧新科技初期以鍛造腳踏車零件和高爾夫球頭為業務,後投入鍛造鋁圈領域,累計為40多個汽車品牌開發2,225款輪圈款式,客戶包含台灣豐田通商、JLR、Porsche、BMW和Mercedes-Benz等大廠。 「SinoPac x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4」的首日以ESG為主題,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致詞,證交所和永豐投顧分別演講「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ESG變革」和「投資人與企業面對碳費徵收的風險與機會」,向海外投資人說明台灣資本市場ESG發展現況。 後續安排的十場上市公司說明會,將聚焦AI相關議題,展示台灣企業在AI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證交所表示,本次活動的專題演講內容影片將於會後上傳至「Webpro 3.0影音傳播網」,供投資人隨時觀看。 證交所強調,將持續創新引資方式,宣傳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和發展措施,以加強與國際投資人的連結。另累計今年前4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12兆4,112億元,年對年成 長9,880億元,增幅8.65%,營收成長公司共612家,衰退公司共396 家。
證交所表示,經了解全體上市公司4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包括 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因個別 公司認列外匯價格變動影響及零售業者持續展店,建材營造業受惠建 案陸續完工交屋,帶動單月營收優於去年同期。
而4月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中,玻璃陶瓷業因中國房地產景氣不佳 及通膨使需求衰退,資訊服務業因專案驗收時間差,鋼鐵工業因鋼價 下跌及需求衰退,單月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
全體上市公司累計至113年4月營收成長較大之產業,金融保險業因 保險淨收益及投資收益增加,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 需求增加,貿易百貨業因個別公司認列外匯價格變動影響及零售業者 持續展店,致累計營收成長。
另累計營收衰退較大之產業,電器電纜業因不銹鋼價格下跌及需求 衰退,油電燃氣業因市場需求下滑,運動休閒業受客戶去化庫存及調 整訂單影響,致累計營收衰退。
證交所表示,上市公司營收彙總資訊,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 查閱參考。
日盛台駿國際租賃公司負責人暨董事長為簡志明,實收資本額約3 5.12億元,主要從事車輛分期、設備融資租賃、長期租賃車業務。日 盛台駿109年∼112年度稅前純益各為6.86億元、8.14億元、8.95億元 及8.7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39元、2.83元、2.93元及1.47元。
億而得上市有價證券數量包括普通股26,810,000股,以及現金增資 股款繳納憑證2,616,000股,公司負責人為黃文謙,實收資本額2.68 億元,主要產品為可複寫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IP授權及技術服務, 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稅前盈餘分別為4,320.7萬元、8,13 7.1萬元、3,437.6萬元,每股純益各為1.44元、2.72元、1.08元。
億而得在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領域,主要耕耘邏輯製程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SIP)產品,尤其是多次可程式(MTP)的SIP產品。
億而得去年營收滑落至1.87億元,稅後淨利3,202萬元,每股純益1.19元;但隨景氣回溫,今年第1季營收5,989萬元,年增31.06%。億而得董事長暨總經理黃文謙日前於業績發表會表示,希望今年業績回到與2022年2.29億元相當水準。
證交所此次邀請出席的十家公司,包括:鴻海、國巨、研華、奇鋐、創意、致伸、聯茂、旭隼、樺漢,以及甫掛牌的巧新等。
巧新科技設立初期以鍛造腳踏車零件及高爾夫球頭為主,於2000年完成設置雲林廠後,開始進入鍛造鋁圈領域,因汽車原廠認證程序繁複且嚴格,須經原廠審查程序通過後,才能列入合格供應商名單,自2000年起至今已為40多個汽車品牌開發生產2,225輪圈款式,並已出貨超過1,000萬顆輪圈,主要客戶包括台灣豐田通商、JLR、Porsche、BMW及Mercedes-Benz等各大汽車品牌。
「SinoPac x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4」13日以ESG為主軸之開幕專題演講,除邀請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開場致詞外,證交所及永豐投顧分別演講「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ESG變革」與「投資人與企業面對碳費徵收的風險與機會」,向海外機構投資人推廣台灣資本市場ESG亮點。
除專題演講外,14日至20日舉行十場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人會議,聚焦AI相關議題,展現台灣上市櫃公司在AI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自2023年起,證交所靈活運用實體與線上並行方式,接觸全球投資人。除實體赴海外拜會機構投資人與辦理實體引資,以及採線上引資外,接下來證交所仍將透過多元方式,暢通與外資機構投資人之溝通管道,期待能將讓世界看見台灣。
證交所表示,本次活動專題演講內容影片將於會後上傳至「Webpro 3.0影音傳播網>隨選影片>投資臺灣InvestTW>TW&SinoPac」,投資人可隨時聽取簡報。
證交所將持續創新引資型態,推廣台灣資本市場興革措施,落實國際連結。
**定時定額投資爆買ETF** 台灣證交所宣布,4月定時定額投資衝破新高124.57億元,其中ETF投資表現亮眼,以富邦台50基金為首,新進戶數暴增12,291戶,奪下冠軍寶座。 **台股高息ETF受青睞** 台股高息ETF依然受到股民熱愛,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和元大台灣50包攬前三名,4月投資戶數持續攀升。 **富邦台50躍居第一** 富邦台50ETF異軍突起,4月投資人數激增至14.93萬戶,單月新進戶破萬,成功超越元大台灣50。 **元大台灣價值高息搶進前13** 4月1日上市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表現搶眼,4月即吸引11,872戶投資,排名一口氣升至第13名。 **台積電定存族最愛個股** 在個股投資方面,台積電繼續穩坐冠軍寶座,4月定時定額投資戶數達75,129戶,創下新高。台積電4月股價亮麗,也帶動定存族加大投資力道。 **金融股持續熱門** 前20大定時定額投資名單中,金融股佔據半數以上,且前10名有兆豐金、玉山金、台積電和中華電等8家金融股和2家科技股。
**證交所攜手永豐金證券 推動海外線上引資**
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積極與海外機構投資人聯繫,繼 3、4 月的海外實體引資後,於 5 月 13 日至 20 日再與永豐金證券共同舉辦「SinoPac x TWSE Taiwan Corporate Day 2024」線上引資活動,邀請鴻海、國巨、奇鋐、創意等 10 家重量級上市公司參與。
本次活動邀約的 10 家公司皆為科技產業領域的龍頭大廠,包括巧新、鴻海、國巨、研華、奇鋐、創意、致伸、聯茂、旭隼、樺漢。
證交所表示,活動於 13 日舉辦以 ESG 為主軸的開幕專題演講,除了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開場致詞外,證交所及永豐投顧也分別演講「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 ESG 變革」以及「投資人與企業面對碳費徵收的風險與機會」,向海外機構投資人介紹台灣資本市場在 ESG 方面的亮點。
除了專題演講外,14 日至 20 日也將舉行 10 場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人會議,聚焦 AI 相關議題,展現台灣上市櫃公司在 AI 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證交所指出,自 2023 年起,證交所靈活運用實體與線上並行的方式,接觸全球投資人,除了實體拜會和舉辦引資活動,也採用線上方式拓展管道。未來,證交所將持續透過多元途徑,建立與外資機構投資人的順暢溝通管道,讓世界看見台灣。
活動之專題演講內容影片將於會後上傳至「Webpro 3.0 影音傳播網」,投資人可隨時觀看簡報。證交所強調,將持續創新引資型態,推廣台灣資本市場的革新措施,落實國際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