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18)日宣布,業旺電子(股票代號:1475)因股本達標及連續兩季獲利,將自今日起恢復普通交易方法。此前,由於該公司股本總額為6.6億元,超過了6億元的標準,並且近兩個季度的稅前盈餘都呈現正數,故不再需要列為變更交易方法。這一決定將對投資者交易業旺股票帶來便利。
臺灣證券交易所即將在18日召開重要會議,當天將會審議一家名叫億而得(股票代碼:6423)的公司申請創新板上市的案子。億而得在科技領域頗有建樹,其微電子子公司由黃文謙擔任董事長,公司的實收資本額高達2.68億元。這家公司的主打產品是可複寫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IP授權,這種技術在市場上相當受歡迎。 從億而得的財務表現來看,公司的表現實在是亮麗。在2021年,也就是110年,公司的税前盈餘達到了4,320.7萬元,而到了111年,這個數字更是暴漲到8,137.1萬元。到了今年前三季,也就是112年前三季,公司的税前盈餘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為3,437.6萬元。而在每股稅後純益方面,億而得也表現出色,分別為1.44元、2.72元和1.08元。 這次的上市申請若能通過,對於億而得來說將是另一個里程碑,無論是對公司本身的發展,還是對其投資者來說,都將帶來新的機遇。臺灣證券交易所的這次審議,對於股市和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關注的焦點。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18)日舉行了一場重要的會議,那就是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這次會議的焦點,就是矽智財供應領導廠商億而得(6423)的股票創新板上市申請案。億而得微電子負責人黃文謙領軍,公司實收資本額高達2.681億元,主要經營可複寫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IP授權及技術服務。看來這家公司的表現相當亮眼,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的稅前盈餘分別為4,320.7萬元、8,137.1萬元、3,437.6萬元,每股純益也相當不錯,從1.44元、2.72元到1.08元。 億而得專注於開發與邏輯製程相容的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並以Ymtp作為其矽智財核心技術。這項技術非常實用,可以多次性讀寫,並且授權給全球半導體代工廠、整合元件製造公司(IDM)和無晶圓廠設計公司。此外,億而得還與全球各領導晶圓代工廠保持緊密合作,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記憶體規格與面積。與邏輯製程相容的技術,讓其產品能夠靈活應用在各種技術平台,像是LG(logic)、HV(high-voltage)、mixed-mode、BCD(bipolar-CMOS-DMOS)等製程,這對客戶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它們的製程選擇彈性大大提升。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面臨資安挑戰,連續出現駭客攻擊事件,其中一家知名PCB廠商恩德昨(17)日也發表了受攻擊的消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證交所從三個方面著手,力圖提升資安維運韌性,減少市場風險。 首先,證交所將對自身的機房防護進行提升,確保系統運營不斷,並加強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此外,它還計劃更新四合一網路系統,擴增頻寬,並更新交易系統撮合主機及網路交換器設備,以提升系統的穩定性和效能。 對於證券商,證交所將推動資安總體檢,進行弱點掃描,並協助證券商完成資安治理成熟度自評作業。同時,面對生成式AI、Deepfake、雲端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挑戰,證交所將完善相關資安規範,並進行資安演練,以提升證券商的資安防禦能力。 至於上市公司,證交所鼓勵他們加入TWCERT/CC,並強化資安情資共享,提升通報應變能量。隨著數位轉型的加速,證交所認為資通科技應用對產業經濟轉型至關重要,因此資訊安全防護成為企業運作的關鍵。 從2022年起,證交所依據主管機關的處理準則,推動上市公司設置資安人力和設備,並透過提供資通安全管控指引、舉辦宣導會等方式,幫助上市公司提升資安防護能力。這些措施不僅關乎市場參與者的權益,更是證交所應盡的責任。
台灣證券交易所昨(16)日緊急介入,對於發生資安事件的大廠京鼎公司展開緊急調查。據悉,京鼎公司近日遭遇駭客入侵,內部資料被竊取,此事已經引發證交所的高度關注。證交所要求京鼎立即發布重大訊息,並派專人前往京鼎進行現場查核,同時強調京鼎必須迅速修補安全漏洞,確保資訊安全。 調查重點包含兩大方面:一是了解此次事件對京鼎公司運營造成的影響範圍;二是針對京鼎的資訊安全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詳細查核。證交所呼籲京鼎加強資安防護,持續確認安全防護措施的有效性,以提升公司的資安防護能力。 京鼎公司網站遭駭客入侵並綁架美國網頁,駭客在網頁上留下威脅訊息,稱已取得客戶資料,若京鼎拒絕付款,將在網路上公佈資料。此外,駭客還威脅若管理層不處理,員工可能會丟掉工作。受此事件影響,京鼎昨日股價下跌3.1%,收盤價為203.5元,跌幅超過大盤。 京鼎公司在事件發生後表示,美國網站恢復需要時間,強調不會與駭客聯繫,也不會支付任何款項。
合晶(6182)昨(17)日公告,旗下子公司上海合晶硅材料將投資新廠,預計斥資不超過25.75億元人民幣(約11.4億新台幣)於大陸建廠及購置設備。這項新廠投資案將於董事會核准後三年內逐步實施,預計將大幅提升上海合晶的市場競爭力。該公司董事會正式通過新廠投資計畫,可視為具體化的大陸擴廠第一步。
上海合晶為合晶持股47.88%的子公司,2023年成功通過上海證交所上市審查,目前尚未確定掛牌日期。合晶預期,一旦上海合晶上市,將能夠取得更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及籌資管道,進一步優化集團財務結構,並強化在華市場的發展。
合晶目前在全球供應鏈重塑的背景下,分別在大陸的鄭州和台灣的台灣廠提供產品,分擔兩大區塊市場。法人預測,合晶後續的擴產將聚焦於12吋矽晶圓,龍潭廠區尚有餘裕,將持續擴充12吋產能。此外,中科二林新廠已動工,預計2025年初開始導入生產,具體時間將依市場景氣回升狀況而定。
受半導體產業鏈庫存調整影響,合晶去年第三季毛利率下滑至27.43%,營業利益及歸屬母公司淨利皆呈現雙降,每股稅後純益(EPS)0.23元,累計前三季EPS 1.04元。由於終端需求相對疲弱,合晶目前訂單能見度僅約1~1.5個月,2024年第一季運營預估與2023年第四季持平,營運好轉尚無明確時間點。
法人指出,車用產品占合晶營收比重約5成,雖然近期汽車剛性需求因環境欠佳而受到壓抑,但被壓抑的需求不會消失,預計2024年車用市場將逐漸好轉,有望帶動合晶營運走出低谷。
台股在2023年受到人工智能(AI)熱潮的推動,指數震盪於4,000點附近,吸引了許多「權民」積極參與投資。由工商時報主辦的「第14屆台灣權王大賽」在這波熱潮中,總買入金額創下了277.8億元的次高紀錄,參與人數也隨之倍增。在16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這些成果得到了公佈和慶祝。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自2023年11月10日起,對權證避險交易降稅以來,權證市場的活絡程度確實有所提升。從上市權證的發行數據來看,降稅後兩個月的發行檔數達到10,410檔,比同年9、10月的8,597檔增加了21.09%,與2022年11、12月的6,156檔相比,則增加了69%。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活動中指出,台灣權證市場規模穩定成長,2023年上市權證發行檔數達到4.9萬檔。未來,將持續提升交易基礎建設,簡化作業流程,以促進權證等多元、多樣金融商品的發展,使台灣資本市場更加繁榮。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強調,集保結算所致力於提供後台服務,確保市場發展的安全和可靠性。他期盼未來券商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並持續推廣投資人正確的理念,為權證市場創造更好的交易環境。 櫃買中心總經理李愛玲則提到,權證作為「以小資金參與大行情」的重要理財工具,目前參與交易的年齡層主要集中在31~50歲之間,但21~30歲的年輕人也成為了重要的市場力量。本屆台灣權王大賽積極進行校園宣導和講座,將有助於權證交易知識的普及。 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則表示,權證避險降稅的通過對權證市場的發行、交易及穩定度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券商公會將加強推廣,並計劃在下半年於權證模擬平台上舉辦交易競賽,以帶動市場交易活絡。
台灣證券交易所強力推動永續發展,新規助上市櫃公司提升ESG資訊揭露品質
為了推動企業永續發展,金管會祭出新規,要求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與上市櫃公司共同加強環境、社會及治理(ESG)資訊的揭露。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於16日預告,將要求1,813家上市櫃公司及證券期貨服務事業,將「永續資訊管理」納入內控制度,並定為年度必要稽核項目,給予一年緩衝期,預計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
高晶萍副局長表示,這項修法的目的在於提升上市上櫃公司對ESG資訊揭露的品質,並加強企業蒐集、運用及編製永續資訊的能力。她強調,上市上櫃公司及服務事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應當包括永續資訊管理,並將其定為必要稽核項目,以確保各公司及事業能夠落實執行。
為幫助公司落實內控,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將會制定範例與指引,提供給上市櫃公司參考。高晶萍副局長也提到,除非公司完全未將永續資訊管理纳入內控,才會以證交法進行處罰,初期則以輔導公司為主。
所謂的「永續資訊」涵蓋範疇一、範疇二、氣候變遷對公司影響等資訊。高晶萍副局長指出,去年發布的「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要求上市上櫃公司依資本額規模分階段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並要揭露永續資訊S1、S2等,都是為了陸續建置永續資訊。
根據預計,2024年將有1,813家上市櫃公司必須編制永續報告書,而從2025年起,資本額20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也將必須編制永續報告書。因此,起始點定在2025年1月1日上路,給予公司足夠的準備時間。
金管會為了廣納各方意見,這次修正草案將預告60日,各界可以提出意見。經過徵求意見並整理後,將正式公告上路。
工商時報主辦,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集保結算所、證券商公會,以及元大、中國信託、兆豐、永豐金、統一、國泰、凱基、群益金鼎等八大券商攜手舉辦的「第十四屆台灣權王大賽」終於揭曉結果!今年參賽者熱情不減,報名人數逼近6,000人,比上屆增長超過一倍,總買入金額更達到277.8億元,創下史上次高紀錄,看來權證市場在這個活動的推動下,確實越來越熱鬧。
這已經是工商時報與證券商合作推動權證市場的第14年,累積參與人數接近56萬,總買入金額達到近1,400億元。在本屆比賽中,八大券商積極推廣權證市場,群益金鼎證券因為「權王大贏家得獎券商客戶、總報酬率最高」獲得「最佳卓越獎」;永豐金證券則以「競賽報名人數最多、總買入金額最高」榮獲「最佳旺市獎」;兆豐證券則以「本屆實動率最高,達64.71%」奪得「最佳動能獎」;元大證券則因為「積極推動競賽活動,總累積實動戶數最多」獲頒「最佳績效獎」。
中國信託證券因為分公司表現亮眼,單一分公司實動戶數突破百人,獲得「最佳精進獎」;統一證券獲利金額成長率驚人,比上一屆成長率高出2.09倍,獲頒「最佳突破獎」;國泰證券實動戶數表現亮麗,實動率較前次成長1.1倍,獲頒「最佳潛能獎」;凱基證券總買入金額與報名戶數皆名列前茅,獲頒「最佳業績獎」。
最受矚目的「權王大贏家」則由群益金鼎證券的參賽者以6,831.9萬元獲利金額奪冠,而且這位參賽者還在永豐金證券下單獲得5,736.6萬元,兩個獎項都拿下,總獲利金額高達1.25億元,創下權王新紀錄。
台灣保瑞藥業昨(16)日於臺灣證券交易所召開記者會,盛大宣布了一項重要的海外併購案。集團董事長盛保熙親自現身,公布了將收購美國製藥公司Upsher-Smith的決定。這次收購對保瑞藥業來說,是它海外併購的第九案,對整個台灣製藥業來說,則是首度涉足美國藥廠規模如此之大的收購。保瑞藥業,作為台灣最大的CDMO藥廠,近年來積極擴張海外市場,盛保熙董事長也多次強調,未來將持續在美國市場發展。
在記者會上,盛保熙董事長坦言,若台灣製藥廠未來僅依靠島內生產基地,將面對取得國際CDMO訂單的挑戰。他指出,美國市場是全球藥品開發數量最多的市場,保瑞藥業將把美國市場作為海外併購的首選目標。關於Upsher-Smith的收購,盛保熙表示,該公司是日本Sawai Group Holdings的子公司,由於日本近期藥品短缺嚴重,加上美國學名藥市場下滑,Sawai Group Holdings決定將Upsher-Smith出售。而保瑞藥業與日本Sawai Group Holdings關係良好,經過四、五個月的洽談,雙方終於在昨日達成收購協議。
盛保熙強調,收購Upsher-Smith將對保瑞藥業的業務產生互補作用。Upsher-Smith擁有獨特的產品組合和美國藥業超過百年的行業經驗,這將幫助保瑞集團在美國市場建立更強大的上下游關係。此外,Upsher-Smith已經建立了一個專業的學名藥開發和銷售渠道,並有多項產品上市,這對保瑞藥業未來的發展將是一大助力。
近期,華碩集團旗下子公司京鼎半導體遭遇網路攻擊,但對公司運營並無重大影響。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於昨日(16日)強調,京鼎已發布重訊,並已經通知證交所對其進行資安防護檢視。高晶萍補充,金管會一直強調上市櫃公司的資安防護,並定期召開任務小組會議,至今已召開七次,以實際措施幫助公司提升資安水平。此外,金管會還要求上市櫃公司設置資安長、資安專責主管等,並要求在發生重大資安事件時即時發布重訊,詳述事件原因、損失及改善措施。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則有建立重訊查核機制,對上市櫃公司的資安事件進行主動檢視,並要求公司對可能出現的錯誤或疏漏進行及時澄清或更正。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發布了最新數據,揭示了去年第四季市場的交易動態。根據數據顯示,大戶、中實戶以及散戶的交易人數都有所下降,分別減少了14.96%、17.46%和3.63%。這一現象顯示了內資的逐步退場,而去年第四季自然人成交值的占比也因而下降了3.05個百分點。對比之下,外資則顯現出強勁的回歸態勢,在11月和12月共買超4,201億元,與國內法人的投資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證交所還公布了去年12月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金額達到了97.83億元,這一數字遠離了百億元的大關,並比前月增加了4.43億元,創下了該業務開辦以來的新高。這一現象反映了近年來內資大量投入定期定額市場,尤其是購買高息ETF和具有穩健配息的個股,這一趨勢在2022年12月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七成。
大戶、中實戶及散戶的交易人數通常被視為內資對台股交易熱度的指標。去年第四季,大戶的季成交值在5億元以上的自然人有2,973人,中實戶的季成交值在1億至5億元的自然人有23,604人,而散戶的季成交值在1億元以下的自然人則有4,341,936人。與去年第三季相比,這三個群體的人數都有所減少,但與2022年第一季至2023年第二季的六個季度相比,仍保持較高水平。
由於內資的退場,第四季自然人成交值的比重下降至55.96%,而外資和國內法人的比重則上升至32.74%和11.3%。與前季相比,自然人比重下降了3.05個百分點,而外資和國內法人比重則分別上升了1.97和1.08個百分點。在12月份,由於外資耶誕節休假,自然人及外資的成交值比重分別為56.7%和30.86%,與11月份的55.95%和33.59%相比,一增一減。當月,台股的交易戶數上升至3,240,347戶,為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點。
上周,總統大選落幕,台股終於從選戰雜音中走出,開始聚焦基本面。市場普遍認為,不確定因素將逐漸被消化,中長線趨勢看漲。此時,CES展的熱潮也帶動了AI相關產業的興起,電子股人氣隨之回溫,為科技ETF股價帶來上攻動能。其中,台積電(2330)的法說會議將於18日召開,成為市場關注焦點,許多資金早已搶先布局,如新光臺灣半導體30(00904)等ETF。 證交所統計顯示,從這周開始,各家元月配息ETF將公布實際配息金額,同時,元月除息ETF也將進行除息。其中,00904預估每單位配息0.35元,高於過去四季平均值近兩倍,吸引上周台股半導體ETF買氣回升,整體規模也快速成長。 在美國CES展的影響下,AI晶片龍頭輝達、微軟等股價飆升,台股股王矽智財(IP)大廠世芯-KY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預示2024年AI半導體趨勢強烈。法人預期,大型科技股將有大多頭行情,有利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營收成長,建議投資人可布局半導體ETF參與除息,並把握半導體進入復甦周期。 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迎向景氣成長軌道,台灣半導體類股業績有望續旺,股價持續高成長。根據台股原型ETF實際配息天數統計,半導體ETF平均填息天數約20.6天,較其他ETF類型短。雖然近期半導體ETF股價震盪,但股價下跌時,投資人反而更願意買進,成為2024年初市場另類吸金的投資新寵。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臺灣碳權交易所為了讓大眾對碳交易有更深度的了解,特別是幫助企業掌握碳權經營對永續績效的幫助,於近期共同舉辦了一場論壇。這場以「從COP28氣候大會看全球碳市場展望與機會」為主題的論壇,於16日在臺北大學舉行,吸引了許多關注碳交易與永續發展的人士參與。 在論壇上,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首先登台,以「從COP28氣候大會看臺灣碳交易發展」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帶來了從杜拜COP28氣候大會帶回的第一手資訊。隨後,碳交所的總經理田建中發表了關於「臺灣碳權交易所運行與展望」的主題演講,中原大學國貿系榮譽教授林聖忠則分享了「國際碳交易規則與展望」,而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的主任劉哲良則解說了「國內自願減量專案展望」。 活動進行到後段,證交所、碳交所與臺北大學還共同推出了一個「碳權管理與企業ESG培訓課程」,這個課程旨在培養國內碳權交易與ESG管理專業人才,進一步推動台灣碳權交易發展,並提升企業的ESG表現,以達到國家淨零轉型的目標。 證交所積極整合各界的資源,不僅舉辦ESG人才培育課程,還與碳交所合作,提供碳諮詢與教育宣導服務。這樣的行動不僅能提升臺灣企業的競爭力,也將永續治理的理念深入到教育訓練當中,影響整個供應鏈,從而形成一個全面的永續網路。
【台灣證交所新聞】生技股王保瑞(6472)昨夜突然宣布重大消息,因即將有重大資訊公佈,經過台灣證券交易所同意,公司將自今日起暫停交易。保瑞表示,將於今午4點半在證交所三樓舉行記者會,詳細解釋相關情況。市場普遍猜測,這次暫停交易可能是因為公司再次進行併購的動作。 近年來,保瑞透過一系列併購,不斷擴張其營運版圖。2022年下半年,保瑞完成兩件重大併購:一是併購喜康生技,並改名為保瑞生技,正式跨足全球大分子CDMO技術平台;二是收購安成藥業,將製藥產業鏈延伸至全球銷售。這兩次併購,讓保瑞集團在2023年成功整合兩大事業體資源,並加強了集團雙引擎發展策略,即外部併購與自身成長。 保瑞董事長盛保熙曾透露,公司評估併購對象時,主要考慮能夠提升集團技術與產品線的選項。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併購案的金額也逐漸增加。自2013年以來,保瑞已發動七起併購案,成為台灣產能最大、代工出口國最多的藥品代工(CDMO)製造廠。 在股市方面,保瑞昨日收盤價為694元,漲27元,漲幅達4.05%。雖然12月營收為9.5億元,月減15.6%、年減43.4%,但第4季合併營收為32.01億元,季增4%,2023年全年營收達141.95億元,年增長達35%,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愛爾達科技(8487)近日在台灣證交所主辦的「創新板」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上大放異彩,董事長陳怡君親自出馬,為投資人揭示公司未來發展的亮麗前景。陳怡君強調,2024年對愛爾達來說將是關鍵的一年,公司將在國際運動賽事、短影音與電商直播領域發揮影響力,預計OTT業務將持續成長,而AI技術的應用將有助於提升營運效率。愛爾達科技資本額達2.5億元,主要業務涵蓋數位影音頻道、內容串流、轉授權及運動科技影音專案等。近期,公司已通過證交所創新板上市申請,預計2024年第1季正式掛牌,成為台灣首家100%營運新媒體的上市公司。
陳怡君表示,愛爾達科技近年來在Hami Video、ELTA TV等OTT平台的帶動下,營收持續攀升。2023年,轉授權暨代購貢獻營收比重達35%,MOD分潤約38%,Hami Video從2022年的5%成長至10%,ELTA TV從3%升至7%。截至前三季,每股純益達4.28元。
愛爾達科技以科技為核心,專注於運動轉播的數位影音雲端儲存管理系統、數位廣告智慧排播系統、智慧ERP管理系統等技術開發。公司打造了六個自營頻道及代理十個境外頻道,提供以體育為主的雲端串流影音服務,打造多螢收視的體驗。陳怡君透露,愛爾達科技已成功轉播八屆奧運、四屆世足,與中華電信合作擴大新媒體平台通路,擁有IP TV及OTT TV的可擴充性,並能承受瞬間高流量的影音平台需求,例如東京奧運同時在線觀眾達100萬人。
愛爾達科技創新經營模式,以體育轉備為核心的新媒體,成為第一家成功結合MOD與OTT的新經營模式。與傳統有線電視相比,愛爾達科技以MOD收視分潤、OTT會員訂閱收入為主,廣告為輔,並是第一家整合產業上中下游一條龍,提供多螢一雲的多元收視管道,擁有逾200萬名粉絲。
陳怡君對未來展望充滿信心,她表示將持續與中華電信合作,結合科技創新應用,打造台灣第一運動轉播大平台,目標成為台灣體育轉播第一選擇,並以200萬數位粉絲為基礎,建立正向循環的本土新媒體運動轉播產業。
【台灣股市新聞】星通(3025)近期為了配合臺灣證券交易所的規定,不得不公佈了一些重要的財務資訊。根據最新數據,星通在2023年11月每股淨損達到0.14元。不過,儘管淨損的消息可能會讓一些投資者感到擔憂,但這家公司的整體表現卻相當亮眼。 星通在去年12月的營收達到了1.85億元,這個數字相比於前一年同期,可是大漲了695.8%,創下了公司歷史新高。而整個2023年,星通的營收也達到了6.49億元,年增長率為48.5%,這個成長速度看起來非常驚人。 自從1月4日股價從47.3元開始上漲以來,星通的股價已經多次登上漲停板,而就在昨天(15日),股價再度跳空高開,並且漲停,單日上漲了6.1元,收盤價為68元,短短時間內的漲幅已經達到了43.8%。 在應對證交所的要求時,星通也公佈了去年11月的具體數據,當月營收為2,900萬元,而税後淨損則為900萬元,每股淨損為0.14元。這些數據讓人看到,儘管短期內有淨損,但公司的營運狀況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 星通在關鍵任務網路(MCC)領域深耕不輟,其產品系列涵蓋了從骨干網路的光交換層及傳輸交換層,到光接入層,應用範圍廣泛,包括電力、水、大眾運輸、石油、天然氣、政府機構、軍事、國土安全、航空站、警用網路、採礦等領域。近年來,星通還不斷強化其資安解決方案,以應對日益複雜的數位安全挑戰。
【台北訊】近來,台灣債券ETF市場異軌發展,自然人交易人數逐漸攀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去年一年內,債券ETF規模成長速度之快令人驚艷。為了幫助投資人更了解這一市場,臺灣證券交易所特別提醒大家,投資債券ETF雖然有潛在獲利空間,但也伴隨著相對的風險,投資前必須詳閱相關公開說明書和商品資訊。 債券,簡單來說,就是政府或企業為了籌措資金而發行的借據,會定期支付利息,到期時還本。對於台灣的散戶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隨著債券ETF的興起,這一市場正逐漸開放給個人投資者。 債券ETF是基於債券指數的基金,投資者通過買入這些ETF,可以獲得相應的債券指數報酬。市場上有各種類型的債券ETF,包括短期、中期、長期債券,以及不同地區和信用評等的債券。 根據數據顯示,台灣債券ETF的檔數已超過80檔,資產規模突破2兆元,受益人數超過100萬人。這一市場的蓬勃發展,讓臺灣在亞太證券市場中總資產規模穩居第一。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債券ETF的投資風險與一般股票ETF相似,包括追蹤誤差風險、風險集中於特定產業、流動性風險等。特別是對於非投資等級債券ETF,投資者應該先簽署風險預告書,並謹慎評估。 為了降低投資成本,臺灣證券交易所已將債券ETF的證券交易稅暫停至2026年12月31日。對於想要了解債券ETF的投資者,可以參考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的「ETF專區」、櫃檯買賣中心網站的「ETF專區」、投信公司網站或公開資訊觀測站等資訊來源。
台股ETF成長勢頭看漲,臺灣證券交易所集團市占率高 近年來,台股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在台灣市場的受歡迎度與日俱增,台灣指數公司(TIP)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受益人數已經突破607萬人,佔整體ETF比重的72%,而資產規模則創下了1.48兆元的新高。這不僅反映了投資者對台股ETF的熱愛,也凸顯了臺灣證券交易所集團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其市占率在台股ETF檔數、資產規模及受益人數等指標上均接近80%。 展望2024年,TIP將與母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緊密配合,執行「永續」與「數位」雙軸轉型策略。公司將從兩大方向發展:一是「支援上市公司精進IR與投資人議合」,二是「拓展資訊加值服務」。 首先,在「支援上市公司精進IR與投資人議合」方面,TIP將發展ESG評鑑,並建立地區性的ESG資料庫,積累專業能力,提供投資人關係媒合服務。這意味著TIP將不僅僅是提供投資工具,還將成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的橋樑,協助機構投資人遵循責任投資原則,並將ESG因素融入投資流程中。 其次,在「拓展資訊加值服務」方面,TIP將敏捷響應市場變化,掌握用戶需求,積極開發新服務和產品,結合集團內部資源,發揮集團綜效。這將從技術、內容、平台和通路等多個方面提升資訊價值,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總結來說,臺灣證券交易所集團在ETF市場的領先地位不僅來自於其卓越的市場服務,還來自於其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感知和對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
臺灣證交所統計顯示,去年全體上市公司營收年減8.79%,這個數字讓不少投資者心頭一陣憂愁。不過,細看之下,這份報告中也帶來不少亮點,像是觀光餐旅業、汽車工業及建材營造業逆勢增長,年增率分別達到43.98%、12.02%及10.55%,這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產業的蓬勃發展。 到了去年年底,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的家數分別為918家及79家。12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的營收為3.056兆元,比前一年同期衰退了2,314億元,年減7.04%。當中,營收成長的公司有510家,而營收衰退的公司則有487家。 從整體來看,去年上市公司的營收共計36.74兆元,比前一年同期衰退了3兆5,400億元,年減8.79%。這裡,我們看到了355家公司的營收成長,但也有642家公司的營收衰退。 儘管整體營收減少,但去年12月營收成長的三大產業仍值得關注。金融保險業、建材營造業、電機機械業的年增率分別為43.76%、33.41%、19.05%,這些產業的成長主要受到金融市場穩定、建築業投資增加以及電網韌性建設政策的影響。 相對來說,去年12月營收衰退的三大產業則是其他電子業、水泥工業以及電腦及周邊設備業,年減率分別為25.84%、21.3%、11.88%。這些產業的衰退主要受到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電子產業需求下滑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 若從整體去年來看,營收成長的三大產業為觀光餐旅業、汽車工業及建材營造業。觀光餐旅業因為跨境旅遊需求大增及疫後客流量復甦,汽車工業則因車用晶片供應及航運問題緩解,建材營造業則是受惠建案完工交屋。 而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則包括航運業、塑膠工業及油電燃氣業。航運業因通膨壓力致市場需求低迷使運價下跌,塑膠工業則因為經濟衰退,下游廠商調節庫存且產品價格下跌,油電燃氣業則是因市場需求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