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受到交易天數減少及農曆年封關前市場交投清淡的影響,2月份證券商受託買賣權證總額較上月有所下滑,降至362億元。不過,在資金行情的穩定支持下,累計前兩個月的總額已經接近千億元,達到994億元,年增長率為27.6%。 具體來看,2月份證券商共發行了2,088檔權證,總額為176億元,而受託買賣權證金額則為362億元。與1月份及去年同期相比,這兩項數字分別下降了42.5%和17.5%。然而,累計前兩個月,證券商發行的權證總數達到6,116檔,總額為541億元,受託買賣金額為994億元,這些數字均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的4,403檔、501億元及778億元。受託總額的年增長約為215億元,年增長率達到27.6%。 在2月份受託買賣權證金額排名前五的券商中,元大證券以168億元位居第一,其次是永豐金證券的97億元、凱基證券的95億元、群益金鼎證券的60億元以及元富證券的39億元。其中,前四名的表現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差距相當明顯。 至於累計前兩個月受託買賣權證金額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是元大證券的453億元、凱基證券的270億元、永豐金證券的249億元、群益金鼎證券的170億元以及元富證券的116億元,均已超過百億元的水準。 在2月份最熱門的前十大權證連結標的方面,台積電(2330)連續兩個月蟬聯榜首,而開年以來表現亮眼的聯發科則躍升至第二位,臺股指數則位居第三。外資力挺的友達和群創分別排在第四和第五位。其他名次依次為大立光、鴻海、南電、聯詠以及華邦電。 在權證發行方面,2月份發行檔數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是元大證券的470檔、凱基證券的331檔、群益金鼎證券的263檔、統一證券的208檔以及永豐金證券的164檔。發行金額方面,則是元大證券的40億元、凱基證券的27億元、群益金鼎證券的25億元、統一證券的12億元以及永豐金證券的10億元。
台股昨日(3日)終於見到反彈,大盤指數一口气上漲264點,這股升勢可謂來得及時,因為外資買盤的回補功不可沒。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外資昨日買超前五名個股分別是友達(2409)、華航、中石化、中鋼和鴻海,買超張數從1.4萬張到2.4萬張不等,可見外資對這些個股的熱情十足。 隨著經濟景氣逐漸復甦,市場對於通膨的憂慮也隨之上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飆升至1.6%,這讓全球股市近期來得特別劇烈震盪。在外資元月調節台股1,130億元後,2月份外資繼續賣超800億元,但到了3月前兩個交易日,外資先是賣超67億元,昨日卻反轉回補141億元,顯示市場動態的變化。 在這波外資的進擊中,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出來,3月份外資敲進的個股超過1萬張,包括友達、中石化、中鋼、長榮、鴻海、華航、仁寶、長榮航等八檔。另外,第一金、中壽、中鴻、兆豐金、台玻、宏碁、日月光投控、大成鋼、台塑、富采、南茂、和鑫等個股也獲得了5,000張以上的買盤,顯示市場對這些公司相當看好。
【台北訊】近日,台灣股市傳來一則新聞,關鍵字為《臺灣證券交易所》。大同集團旗下的兩家公司,大世科與尚化,共同公告了一項重要決定。原來,大同榮譽董事長林郭文艷同時擔任這兩家公司的董事,但由於持股全數轉讓,依照公司法規定,林郭文艷被解任董事職務。 這起事件背後的原因,與林郭文艷的個人財務狀況有關。作為華映聯貸的連保人,林郭文艷的股票被銀行申請拍賣,這是導致大世科和尚化依法解任她董事職務的直接原因。林郭文艷在大世科持有304.9萬股,持股比率0.3%,在尚化則持有15.3萬股,持股比率0.2%。 對於林郭文艷持股的轉變,市場上存在著不少猜測。近期,她申報轉讓了大同股票2,131張,但外界質疑她在去年12月底還有6,204張持股,卻只申報轉讓了2,131張,這讓她的持股數量短少了超過4,000張,這部分持股的去向成為了爭議的焦點。 《臺灣證券交易所》方面表示,將要求大同股務代理台新銀行相關部門,以及林郭文艷本人說明這些持股變動的具體情況。外界普遍認為,這起事件可能引起了主管機關的注意,才使得大世科和尚化的持股被銀行申請拍賣一事曝光。 大世科作為大同集團的子公司,近年來獲利穩定,董事會九名董事中,林蔚山在2019年因大同掏空案入監,並在此前辭去董事職務。如今,林郭文艷的持股變動,再次將大同集團推向了風口浪尖。
美股四大指數2日雖然都跌了,不過3日期貨盤卻逆勢翻紅,亞股也全面上漲,台灣的ETF也跟著水漲船高。統計顯示,ETF漲幅前十名,全都是跟著台港陸等市場的2倍槓桿ETF,像是元大滬深300正2、富邦上証正2、國泰中國A50正2等,漲幅都超過了5%。現在台灣證交所上,除了有陸股、港股、日股、韓股、美愛及印度等ETF,還將有富邦富時越南ETF加入陣容,這將是東協股市中,第一個在台灣上市的股指ETF。 近期美股雖然有點高檔震盪,市場看法也分歧,但專家們認為,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還在持續,全球資金也很充沛,所以多頭還是很有力,股市還有上升空間。而台股的ETF也是3日均同步上漲,尤其是2倍ETF,漲勢最猛,超過3%的ETF全都被它們包辦,其中陸股ETF的漲勢最強,台股和港股的2倍ETF也不遑多讓,台股3日逆轉勝,大漲264點,漲幅達1.66%,元大台灣50正2也漲了3.78%。 台股還要再添一檔海外股指ETF,那就是「富邦富時越南ETF基金」,這是台灣首檔聚焦胡志明證交所股票的ETF。這檔ETF主要投資於那些具有消費紅利、改革紅利,以及受惠於經濟增長的優質企業,能夠同時享受消費和改革兩方面的利潤。富邦富時越南ETF基金的管理人楊貽甯表示,這檔ETF是追蹤「富時越南30指數」,這個指數是聚焦歷史最悠久、市值最大、成交量最熱絡的越南胡志明證交所標的,選擇了30檔成分股,預計2021至2023年的財務表現都將優於越南胡志明證交所指數,顯示它具有相對於越股大盤的成長潛力和競爭力。
臺灣證交所最新公告,即將在3月份,於本公司場地舉辦法說會的上市公司有四家,分別是10日的宇瞻(8271)、17日的茂矽、以及22日的華夏。由於現在正值防疫期間,投資人們無需親自到場,可以透過網路直播同步收看法說會的內容,非常方便。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財務和業務資訊透明度,也為了讓投資人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取企業訊息,臺灣證交所規定,本國上市公司每年至少應在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說會。 法說會作為上市公司與投資人溝通的管道之一,不僅能讓投資大眾了解公司的營運績效和產業前景,也能傳達公司的經營理念與企業價值。這樣的交流不僅增進了股東或潛在投資人對企業營運發展的瞭解,同時也為投資人提供了表達意見和與公司雙向交流的機會,進而提升公司的治理品質。 今年截至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已經辦理了134場法說會,而臺灣證交所也持續鼓勵上市公司自辦或參加實體或線上法說會,不斷推動市場的透明化和投資人教育。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上市ETF的每日平均成交金額逼近135億元大關。其中,中信中國高股息ETF(00882)自2月初掛牌以來,短短九個交易日就累計成交金額達到52億元,在60多檔股票原型ETF中名列第三。由於該ETF規模已突破50億元,基金經理費也從原本的年費率0.5%降至0.45%,進一步降低投資人的持有成本。 這款ETF以追蹤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為目標,主要投資於香港交易所掛牌且具有高股息特質的中國企業。為了確保投資品質,入選的50檔成分股必須通過市值、流動性篩選,並具備連續三年度的現金股息配息記錄,同時過去一年的股價波動率也不可太高。而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則排除涉及博彩及煙草業務的證券,並將個股權重上限設為10%,每年6月還會重新檢視調整成分股。 隨著全球疫苗施打和美國拜登政府推出的1.9兆美元刺激方案,市場對通膨預期上揚,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升破1.3%,各國股市也多數在高位震盪。中信信託投信指出,高殖利率個股通常抗震力較佳,過去在陸股遭遇熊市時,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的表現也相對穩定。 觀察過去八年來,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的股利率介於4%至7%,高於其他陸股指數,甚至比高收益債券或新興市場債券的殖利率還吸引。中信中國高股息ETF受益人數由上市時的2萬多人激增至4萬多人,顯示市場對高收益產品的需求十分強烈。 然而,證交所也提醒投資人,中信中國高股息ETF連結海外股票,除了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外,還需注意國內外交易時間差異以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建議投資人多方蒐集完整資訊,謹慎評估後再進行投資。
近期台灣ETF市場熱度不斷攀升,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今年以來上市ETF的日均值已達135億元。其中,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ETF自2月初新掛牌以來,短短9個交易日累計成交值就達52億元,在60多檔股票原型ETF中名列第三。該ETF規模已超過70億元,並且只要規模突破50億元,基金經理費率就能從0.5%降至0.45%,進一步降低投資成本。中信中國高股息ETF以追蹤「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為目標,主要投資於香港交易所掛牌且具有高股息特質的中國企業。這些企業需通過市值、流動性篩選,並有連續3年度的現金股息配息記錄,且過去1年的股價波動率不能太高。該指數還排除涉及博彩及煙草業務的證券,並將個股權重上限設為10%,每年6月會重新檢視調整成分股。隨著全球疫苗施打和拜登政府推出的1.9兆美元刺激方案,市場對通膨的預期上揚,美國公債殖利率也升破1.3%,股市震盪不斷。中國信託投信指出,高殖利率的個股抗震力較佳,過去兩次陸股熊市時,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的跌幅僅為1.8%與8.5%。但證交所也提醒,該ETF連結海外股票,投資者需注意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國內外交易時間差異和匯率波動的影響,建議投資前謹慎評估。
近期,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了讓投資人更加清楚辨識ETF商品的屬性及風險,進行了相關規定修訂。從3月2日起,所有期貨ETF的中文簡稱將固定以「期」字開頭,這樣的調整將幫助投資人迅速區分出所投資的是「期貨ETF」還是「證券ETF」。
目前,臺灣市場上共有15檔期貨ETF,像是元大S&P黃金、元大S&P石油、富邦VIX、元大美元指數等,而這些ETF的簡稱都將會按照新規定進行調整。
對於證券ETF,證交所也提醒投資人,可以透過證交所網站的ETF專區來了解相關資訊。該專區提供了多樣的資料,包括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基本市況報導網站(MIS)以及各ETF發行人網站的連結,讓投資人能夠方便地查詢各檔ETF產品及交易資訊。
證交所強調,投資者在選擇ETF商品時,應該對各金融商品的特性及風險有充分的了解,並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也要隨時關注市場變化及相關資訊,以確保投資安全。
台股元月量價雙飛,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全體證券商單月稅後純益突破78億元大關,年增率驚人達到632.3%。這個成長力道來自於經紀、自營、承銷等三大業務的同步增長,其中成長率介於273.4%至327.6%之間。元月大盤總成交量也創下7.42兆元的紀錄,比去年12月成長了19.8%,顯示市場交易熱絡,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全體經紀業務稅前純益達到77.2億元,月增37.4%,年增284.4%。 在自營業務方面,由於元月加權股價指數上漲幅度較去年12月縮減,全體證券商自營部門稅前純益為14.9億元,月減45.8%,但相比去年同期仍大幅成長273.4%。承銷業務方面,雖然元月承銷部門稅前純益月減51.0%,但由於去年同期基期較低,年增率仍達到327.6%。 總計全體證券商元月稅前純益達98.8億元,較去年12月略增4.9%,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550.4%,而單月稅後純益為78.7億元,月減8.5%,年增632.3%,這一連串數字都證明了台灣證券市場的強勁表現。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即將於110年度推出一系列公司治理評鑑宣導課程,這次的課程將聚焦三大主題:公司治理評鑑介紹、相關規章介紹,以及ESG揭露趨勢。為了幫助上市公司更好地實施公司治理,證交所將在2月25日至3月12日期間,透過線上方式辦理這項宣導課程。 證交所透露,第八屆公司治理評鑑將參考國內外的最新發展趨勢、法規和政策,並根據各界反饋進行調整。此次評鑑刪除了三項指標,修正了九項指標,並調整了七項指標的題型,旨在加強企業對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視。在宣導課程中,將詳細解釋評鑑指標的修正重點,並透過實例來說明得分要件。 特別的是,課程將涵蓋公司治理規章的近期修正內容,以及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揭露的趨勢。這將幫助企業了解最新的法規修正重點,以及主管機關提出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重要內容。此外,還會介紹國際上非財務資訊揭露的趨勢,讓企業能夠及早做好準備。 自2014年實施以來,公司治理評鑑在上市櫃公司中受到廣泛重視。這次宣導課程將透過Webpro影音傳播網進行,讓更多上市公司相關人員能夠方便地上網觀看影片課程,不受人數和時間的限制。課程收看網址為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vod/115/,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至臺灣證券交易所WebPro影音傳播網,選擇「公司治理宣導」進行觀看。課程講義則可以從公司治理中心網站(https://cgc.twse.com.tw/evaluationCorp/listCh)下載。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2)日公布1月份全體證券商業績,稅後淨利達78.73億元,雖然較上月衰退8.59%,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暴增了6.32倍。這一點顯示出,即便短期內業績有所波動,整體市場仍呈現出強勁的成長勢頭。 根據證交所的數據,1月份台灣大盤總成交值達到約7.425兆元,比上個月增加了19.89%,這一成長主要來自於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的提升。不過,由於1月份加權股價指數上漲幅度較上月減緩,自營業務淨利較上月衰退了45.82%,承銷業務淨利則衰退了51.03%。 儘管自營業務和承銷業務的淨利出現下滑,但從整體數據來看,台灣證券市場在2023年開年之際仍然表現亮眼。證交所強調,這些數據反映了市場的活力,並預示著未來的發展潛力。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一數據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台灣證交所為推動公司治理教育,特別於2月25日至3月12日期間,開辦了110年度公司治理評鑑線上宣導課程。這次課程涵蓋三大主題,分別是公司治理評鑑介紹、評分指南與範例說明,公司治理相關規章介紹,以及公司治理3.0與ESG揭露趨勢。透過這些內容,證交所期望能幫助上市公司更好地落實公司治理,並提升企業的永續發展能力。 證交所強調,本次宣導課程不僅會說明評鑑指標的修正重點,還會以實例的方式解釋得分要件。此外,還特別針對公司治理規章的近期修正內容以及ESG揭露趨勢進行專題講解,讓企業能夠了解最新的法規修正重點、主管機關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內容,以及國際上非財務資訊的揭露趨勢,以便企業能夠及早應對。 為了讓更多上市公司業務相關人員參與,宣導課程將透過Webpro影音傳播網進行,讓上網觀看影片課程的人數和時間限制得到解決。課程收看網址為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vod/115/,或者可以直接前往證交所的WebPro影音傳播網,選擇「公司治理宣導」來觀看。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至公司治理中心網站下載相關課程講義。
臺灣證交所預告3月將盛大舉辦三家上市公司的自辦法說會,分別是宇瞻(8271)、茂矽(2342)與華夏(1305)。這些法說會將在證交所的場地舉行,不僅是公司與投資人溝通的橋樑,也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營運狀況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機會。
根據證交所的公告,這三場法說會將於3月10日、17日和22日依次進行。宇瞻(8271)將於10日率先開場,接著是茂矽(2342)在17日舉行,最後華夏(1305)則在22日登場。這些會議不僅會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的營運成果,還將分享對產業前景的觀察與預測。
證交所強調,法說會的目的在於讓投資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經營理念、企業價值以及未來的發展策略。這樣的透明度對於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以及促進投資環境的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10年(2021年)至今,國內上市公司已經舉辦了134場法人說明會,這不僅反映了市場的活躍度,也顯示了上市公司積極與投資者溝通的態度。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會最近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通過了「臺灣創新板」的轉板機制相關規定。這個新規定不僅放寬了交易資格的限制,還新增了下市(板)的規定。未來,那些想要從創新板轉為一般上市的公司,必須提撥一定比率的股票重新辦理公開銷售,並且根據個別條件,強制集保半年至一年時間。 為了打造一個更具競爭力的資本市場環境,並幫助像Google這樣的新創公司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籌資,證交所特別籌設了創新板。這個創新板將會聚焦於那些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並扶持它們快速成長。預計這個創新板將在今年第3季正式啟動。 創新板的上市標準是以市值為核心,並以營收或營運資金要求為輔助,將公司分為三大類。值得注意的是,創新板上的公司與一般上市公司在位階上是相同的,它們並不屬於預備市場。根據規定,在創新板上市掛牌滿兩年,並且符合主板各項上市條件的公司,就可以申請轉為一般上市公司,進行掛牌買賣。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23)日傳出重大新聞,金管會即將在3月實施股務新規定,這項新規定被譽為「大同條款」,對上市櫃等公開發行公司的股務管理將產生重大影響。以下是新規定的重點整理:
首先,新規定規定上市櫃等公開發行公司在股務委外辦理後,將不能再收回自辦。這一點主要針對目前約有72家上市櫃及興櫃公司採取自辦股務的情況,而可代辦股務的機構則有20家,其中大多是券商及銀行。
其次,為了提升股務處理的專業性和一致性,金管會將指定集保公司定期對股務機構進行評鑑,並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評鑑結果將分為合格與不合格兩類,不合格者將被要求改善,若公司未配合,將會根據缺失情況進行處理。
此外,新規定還明確要求自辦股務公司或代辦股務機構在金管會處分後,必須在兩個月內完成股務事務移交作業。若無代辦股務機構承接或金管會認為有必要時,將由集保公司指定股務機構承接。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大同股東會召開時發生的爭議,導致金管會裁處大同不得再自辦股務,這也使得上述三項修正重點被廣泛稱為「大同條款」。
最後,為提升電子投票表決結果的透明度,公司或其代辦股務機構將在股東會開會前一日,將股東電子方式出席的股數彙整編造統計表,在電子投票平台公告,以便股東在登錄後即可查看,這將對公司派及市場派來說,達到資訊對等的效果。
【台北訊】台灣證交所於昨日(23日)正式公布,未來創新板企業若要成功轉板上市,必須先提撥出15%的股份進行公開銷售。此外,這些轉板上市的公司在初期將不會被納入當沖標的範圍,同時也不會開放信用交易及借券交易。證交所也針對創新板轉板上市後的監理措施做了詳細規定。
根據證交所的說明,創新板轉板上市後的監管將依照現行一般上市公司的規定進行。特別的是,新增了交易面終止上市標準,若企業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低於3元,或平均股票市值總額低於1億元,將會被終止上市掛牌。
在轉板機制方面,證交所規定轉板只能從創新板轉至上市或上櫃,且掛牌公司需在創新板上市滿兩年,並符合一般上市公司的各項條件。在轉板上市時,公司需提撥15%的股份進行上市前公開銷售,其中60%應採用公開申購的方式。
關於集保方面,證交所規定轉板上市後,企業需强制集保一定期間,若符合獲利條件轉列一般上市公司,則強制集保半年;若是以多元上市條件或科技、文創暨農創事業轉列,則強制集保一年。
在交易制度上,證交所強調創新板上市股票暫不納入當沖標的,初期也不開放信用及借券交易,未來將會適時檢討是否開放。至於首五日漲幅跌限制,創新板IPO時不適用無漲跌幅機制,但轉板上市後將與一般上市公司一樣適用。
台灣證交所為深化公司治理,提升對第一上市公司的監理效能,特別在最近一場董事會上通過了關於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及營業細則的相關修正。這些修正將對證券承銷商的職能提出更高要求,並強化對投資人權益的保障。
新規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將證券商擔任保證人的時間從原本的2年延長至3年。這樣的調整旨在與科技事業的3年週期對應,進一步強化主辦證券承銷商在協助第一上市公司遵循法令方面的職能。
此外,為深化第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證交所也參考了主管機關提出的強化第一上市公司監理的四大新措施。其中,明確規定董事會中台籍董事需超過二分之一,並要求獨立董事中台籍人士至少有2席。這項規定將對董事會的組成產生重要影響,以確保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專業性。
在營業細則的修正中,對於第一上市公司上市掛牌期間的規定也進行了明確。例如,若公司未依規定召開股東臨時會進行補選,證交所將對其上市有價證券進行相應處理。此外,當第一上市公司持有其他上市櫃公司股份超過70%時,若未依承諾收購其他股東的股份,證交所也將對其上市有價證券進行相關處理。
這些新規定的出台,不僅將加強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也將對投資人權益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證交所表示,相關新規定將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生效實施,未來將對台灣證券市場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臺灣證交所大动作!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熱鬧開跑,國泰證券投信的「ICE FactSet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順利通過!
就在110年2月22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召開了一場重要的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會議上,國泰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ICE FactSet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正式獲得了資格認可,這對智能電動車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好消息。
根據證交所提供的資料,這個指數是由ICE Data Indices, LLC編製及維護的。它從全球交易所上市的股票、ADRs及GDRs中,選擇出市值及流動性符合標準的股票,再透過FactSet的RBICS產業分類及供應鏈關係資料庫,精選出那些與智能電動車供應鏈相關的公司。最後,這些公司會根據調整後的市值進行加權計算,形成這個指數。目前,這個指數已經包含了30檔成分股。
不僅如此,證交所還指出,目前上市的ETF總計有118檔,追蹤的標的涵蓋了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的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等,這使得投資人能夠進行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對投資市場來說是一大利好。
台灣證交所22日盛大召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會議上傳來重大喜訊,那就是國泰投信申請的「ICEFactSet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正式通過資格認可啦!這個新指數是由我們熟悉的ICEDataIndices,LLC負責編制和維護,真的是很硬幹的來頭呢。 這個「ICEFactSet全球智能電動車指數」可不一樣,它是從全球交易所上市的股票、ADRs以及GDRs中精選出符合市值和流動性標準的股票,再透過FactSet的RBICS產業分類和供應鏈關係資料庫,把那些與智能電動車供應鏈有關的公司給篩選出來。而且,這些公司還是按照調整後市值進行加權計算,目前成分股已經有30檔了呢! 看來,國泰投信這次真的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為我們台灣的投資者帶來了一個新的投資選擇。這個指數的推出,不僅讓投資者能夠更加專注於智能電動車這個興盛發展的行業,還能夠讓我們的股市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真的是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新啊!
康友-KY公司從2020年第二季開始就沒有如期提交季報,結果六個月內的補繳期限在18日就結束了。台灣證券交易所於19日正式公告,康友-KY將在4月1日這個愚人節當天下市。證交所解釋,康友-KY去年8月14日沒有按時提交第二季季報,接著第三季季報也沒有提交,這已經違反了證交所營業細則第50條之3第1項第1款。從8月18日起,康友-KY的股票就開始停止交易,按照規定,如果六個月內還沒有補報財報,就會依照同條細則第50條之3第3項第6款,終止其有價證券上市狀態,也就是說,股票將會在今年的2月18日下市。因此,證交所於19日簽核並公告了康友-KY的下市案。
證交所還表示,根據規定,公告時間需要40天,所以康友-KY的下市日期定在4月1日。不過,證交所還是希望康友-KY的新經營團队能夠在上市前八個營業日(即3月22日)前,依法令規定補行公告申報去年第二季季報,並且符合營業細則第50條之3第3項其他各款規定,並檢具相關事證向證交所提出申請,這樣還有機會免除下市。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康友-KY免除下市的機率似乎很低,因為至今還沒有公告新的會計師,如果沒有會計師同意簽核其財報,康友-KY應該無法提交財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