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積電本周四(17日)將發放2.5元現金股利,總計648億元,這次除息也是自股價衝破500元後的首度。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場關注,三大內資看好台積電長線動能,預計將加速填息。由於此次除息,讓58萬名股民積極搶籌碼,盛況空前。 近期,外資與分析師對台積電後市看法分歧,里昂證券預警蘋果砍單可能影響台積電5奈米產能利用率,但天風、廣發兩家陸資券商則認為,台積電先進製程的調整並非營運重大利空。國際資金短線轉賣,但三大內資積極承接,盤中零股買盤創紀錄,投信自12月以來天天買,官股券商對權王買超力度也攀波段高峰。 證交所及集保結算所統計,上周台積電盤中零股達362萬股,創下10月以來單周最多,顯示小資族、存股族對後市看好,積極進場。台積電總股民數因此成長到58.6萬人,創新高,躋身上市櫃股民數前四大。受惠新基金發行,投信對權王加碼力道不減,本月至11日為止,投信已連九買台積電。 官股券商為護航台股「萬四」行情,積極布局台積電,上周五官股券商對台積電連三買,每天買超張數皆達2,000至3,000張,布局積極。合計上周官股買超6,778張,創下10月底來單周最多。
臺灣證交所新聞稿:元大電動車N上市,引領投資新潮流
近日,元大證券上市掛牌的元大電動車N(020022)發行價格為5元,投資手續費率0.9%,存續期間三年,上市以來受到市場熱烈追捧。這款ETN的特點是,低門檻價格讓投資者只需投入約5,000元,就能夠掌握臺灣電動車產業概念股,搶先投資未來重點產業,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更精準的投資選擇。
元大電動車N特選的臺灣電動車產業鏈代表報酬指數成分股,包括康舒、新普、台半、TPK-KY、威剛、緯創、致茂、佳世達、台達電、和大、東陽等共11檔公司。這些公司代表了臺灣電動車產業的整個鏈條,從上游的零組件製造到下游的整車製造,涵蓋了產業的各個環節。
臺灣證交所表示,雖然全球疫情對車市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減碳需求與綠色復甦的推動下,電動車產業正在迎來全球交通革命的大爆發。臺灣在這波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車神特斯拉的持續上漲,一年內上漲六倍,11月以來上漲超過65%,預計將於12月21日正式納入S&P500指數,成為市值第六大的成分股,這充分顯示了電動車趨勢獲得了投資大眾的廣泛認同。
元大電動車N連結的標的為臺灣指數公司與車輛中心合作編制的「特選臺灣電動車產業鏈代表報酬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台灣股市中的電動車產業供應商進行篩選,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全面反映臺灣電動車產業發展情況的指標。
臺灣證券交易所聯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與臺灣期貨交易所,推出「掌握財富,從認識風險開始」的宣導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年輕人認識投資風險,並學習投資紀律。活動從10月29日開始,將持續到明年1月15日。在這段時間裡,年輕族群可以透過多種宣導方式,學習到投資的關鍵知識。
活動期間,網路專區還設置了「答題好禮限時抽」活動,讓參與者通過遊戲不僅能夠增進金融知識,還能夠獲得豐富的獎品。從10月29日上線以來,這個答題活動吸引了超過27萬民眾參與,提供了超過2,500個獎項,包括LINEPoints點數、超商購物金等,活動將在12月30日結束,鼓勵對投資有興趣的人把握機會參與。
隨著全球經濟趨勢的變化,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對於投資的興趣與日俱增,他們比以前更加積極地參與證券、期貨等投資。為了提高年輕投資者對上市交易商品風險的意識,證交所於11月12日在「投資人知識網」網站上新增了「商品風險」查詢網頁。
證交所不斷努力提升金融知識的普及,並致力於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人的交易安全。他們強調,在瞬息萬變的證券市場中,了解交易規則和投資風險對投資者來說是必要的。透過這個宣導活動,證交所希望年輕人能夠掌握投資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並培養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宣布了一個重大好消息,那就是它已經成功通過了「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的驗證作業,正式取得了這項國際標準認證。這個驕人的成績,可是來自於證交所過去一年來對證券交易核心業務服務流程的全面檢討,以及對可能威脅營運的各種事件進行的評估和應對策略的建立。 從2020年初開始,證交所就開始規劃導入這套營運持續管理系統(BCMS),並經過近一年的不斷努力,終於在12月8日這一天,成功通過了英國標準協會(BSI)的驗證作業。這次的成功,不僅是對證交所自身運作的一個肯定,也是對投資人信心的一個強力保障。 為了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保障投資人的權益,並提升服務品質,證交所導入這套系統,目的是降低破壞性衝擊風險,並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回復程序,確保市場的正常運作。這樣的準備,對於集中交易市場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證交所表示,這套系統的導入,除了能夠整合執行緊急應變和復原行動所需的人員與資源外,還能夠建立與相關單位溝通聯繫的一致性機制,並加強人員面對緊急狀況的應變熟練度。這樣一個完整、可行、有效的營運持續管理系統,將為集中交易市場的營運持續提供最佳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證交所第一次取得國際標準認證。自1999年以來,證交所已陸續取得了ISO 9000(資訊品質管理系統)、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O 20000(資訊服務管理系統)以及BS 10012(個人資料管理系統)的認證。今年獲得ISO 22301認證,更是顯示了證交所對於證券交易品質、服務、資安、個資與營運持續的高度重視,以及作為市場提供者,維護市場服務品質、保障投資人權益的堅定決心。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舉辦了第四季度的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這一系列活動在11月13、16、30日以及12月7、8日分別落幕。活動吸引了眾多投資人、投資機構法人代表以及媒體記者的熱烈參與,與會人數眾多,場面熱鬧非凡。在這次說明會中,鼎炫-KY(8499)等12家外國上市公司紛紛出席,由各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或財務長親自率領經營團隊,為與會者詳細介紹各公司的營運狀況、產業現狀、業務計畫、財務概況以及發展策略等相關資訊。 證交所表示,為了讓更多投資大眾能夠獲得第一手資訊,已將說明會的影音檔案上傳至官方網站,供大家觀看。網址為http://webpro.twse.com.tw/。此外,有關各公司的財務業務說明會簡報檔案,投資者可以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網址為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100sb07_1。 為了讓投資大眾更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營運表現,臺灣證券交易所將持續辦理類似的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不斷提供更多實用的資訊給投資者。
臺灣證交所近年來不斷進行自我提升,針對證券交易的核心業務服務流程進行全面檢討,並評估可能威脅營運的各種事件,同時強化災難應變與復原能力。日前,證交所榮獲國際標準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認證,這意味著證交所的運營穩定性再上新台階。
自109年初開始,證交所便規劃導入營運持續管理系統(BCMS),經過一年的努力,於12月8日正式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的驗證作業,取得ISO 22301國際標準認證。這項認證的取得,基於證交所對「維護證券市場穩定」、「保障投資人權益」與「提昇服務品質」的堅定理念。
證交所強調,導入ISO營運持續管理系統後,將有效降低破壞性衝擊風險,並在事故發生時迅速啟動恢復程序,確保市場的正常運作,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該系統的初期效益已顯現,包括整合緊急應變及復原行動所需的人員與資源、建立與相關單位溝通聯繫的一致性機制,以及提升人員面對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9年以來,證交所已陸續取得ISO9000(資訊品質管理系統)、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O20000(資訊服務管理系統)及BS10012(個人資料管理系統)等認證。此次獲得ISO 22301認證,不僅體現了證交所對各項品質、服務、資安、個資與營運持續的高度重視,也展現了作為證券集中交易市場提供者,維護市場服務品質、保障投資人權益的堅定決心。
【台北訊】近來,臺灣股市的熱度可說是節節高升,而這股熱潮也帶動了許多投資人的興趣。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11月份的數據顯示,投資人累計開戶數和投資累計開戶人數都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具體來說,累計開戶數達到了2,043萬4,625戶,而投資累計開戶人數則是1,117萬4,270戶,這兩項數據都較10月份分別增加了10萬4,199戶和5萬2,319戶。 這個結果不僅證明了台股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市場投資氣氛的旺盛。在11月份,台股的價格和成交量都顯著上漲,內資投資者紛紛回流,市場人氣沸騰,無法阻擋。從今年開始至今,累計開戶數增加了116萬1,417戶,投資累計開戶人數則增加了60萬1,664戶,這也說明了投資者對於台股的信心不斷增強。 無論是從開戶數量的增長,還是市場投資氛圍的變化來看,臺灣證券交易所的這份統計數據都顯示了台股的強勁發展勢頭。對於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号,讓人們對未來的投資前景充滿期待。
【臺灣股市熱絡,證交所11月交易戶數創新高】 最新市場動態來了!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昨日(8日)公布,11月份市場人氣爆棚,交易戶數衝上254.64萬戶,這個數字可是今年來單月第二高,只差一點點就超過了7月的記錄。這股熱潮讓11月的成交量周轉率也衝上12.43%,寫下了自2011年2月以來的近十年單月新高。 除了交易戶數的成長,證券商承作的11月定期定額投資金額也創下了新高,達到19.07億元,比10月增加了超過1.2億元。這個成績不僅超越了10月的17.81億元,也打破了自2017年1月開放該項業務以來的最高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自10月26日開放盤中零股交易業務以來,這項新政策對券商承作定期定額的效益非常顯著。盤中零股交易自開放以來累計達195.38億元,接近200億元的大關,市場人士預估,12月的券商承作定期定額可能再創新高,衝上20億元大關。 市場人氣的沸騰也體現在成交量周轉率的顯著上升。11月的成交量周轉率達到12.43%,比10月的9.33%大增3.1個百分點,並創下了2011年1月以來的單月新高。這也讓今年前十個月的成交量周轉率超過了100%,預期將創下十年來的新高。 此外,11月的當沖成交值占比為32.04%,平均每日當沖戶數達85,199戶。而ETF成交金額及占比表現則保持穩定,11月ETF成交值占比為4.01%,略低於10月的4.52%。 在自然人成交值比重方面,11月為62.04%,略降於10月的61.46%;而外資成交值比重則為28.91%,略升於10月的28.83%。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近期對台股交易環境進行多項改革,以提升小額投資者的投資體驗。金管會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檢視盤中零股交易成效,並考慮縮短集中競價撮合時間,從現行的三分鐘一盤,可能調整為五秒一盤。此外,金管會也計劃讓盤中零股交易可以進行當沖、信用交易等,讓小額投資人也能享受大戶的投資便利。
為活絡台股交易,金管會規劃資本市場發展三年大計,將於2021年6月上路台股造市制度。目前台股逐筆交易下單方式共有六種,金管會考慮開放「一定範圍市價」下單方式,以降低投資風險。當沖交易的證交稅減半政策將於2021年到期,金管會將向財政部建議延長稅率減半的時間,並推動券商從事法定造市進行權證避險交易,將證交稅從0.3%降為0.1%。
今年10月開放盤中零股交易的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目前盤中零股交易加上盤後零股交易的量已占台股交易量的0.35~0.4%,是過去盤後零股交易的三倍。簡立忠指出,證交所將進行總檢討,分析投資者喜好,並提出下一階段的改善建議。
證交所原本規劃盤中零股交易每十分鐘撮合一次,但券商公會建議縮短撮合時間至五秒,最終以三分鐘撮合一次。盤中零股交易2.0升級版將朝向五秒撮合時間發展,並規劃開放盤中零股當沖與信用交易,但可能要到2022年才會實施。
金管會強化監管,證交所將提升盤前資訊揭露品質,以保護投資人權益!近期,金管會公布了「資本市場藍圖」,並強調將對市場監管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透露,將著手提升盤前資訊的揭露品質,以避免惡意委託和取消行為對股價造成干擾。此外,為了加強投資人保護,證交所也計劃利用AI和大數據技術來強化上市櫃公司的監理,並對名嘴和公司法說會的不實消息進行監控。
簡立忠強調,「強化投資人保護」是資本市場藍圖的重中之重。未來,證交所將運用監理科技(SupTech)來提升上市櫃公司的監理效能,例如利用AI蒐集新聞和社群媒體的文字資訊,並通過自然語意分析法來監測股價是否被操縱或發生內線交易。同時,也將利用大數據分析異常交易行為,並以流程機器人(RPA)來取代人力,從而節省作業時間。
在提升交易市場效率和流動性方面,簡立忠表示,證交所將著手研議控管盤前資訊揭露品質的提升,並參考期貨交易所的做法,即期貨盤開盤前兩分鐘內不可取消委託,以確保開盤的穩定性。
【台灣股市新聞】11月台灣股市熱絡非凡,<臺灣證券交易所>於8日公布,當月交易戶數激增至254.64萬戶,創今年單月第二高紀錄,較10月大幅成長35.75萬戶。成交量周轉率也創下近十年單月新高,達到12.43%。此外,證券商承作的11月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達19.07億元,創下自2017年1月開放該業務以來的新高。
自10月26日開放盤中零股交易以來,該業務已累計達195.38億元,接近200億元。這一政策對券商承作定期定額的效益顯著,市場人士預估,12月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可能衝上20億元。
成交量周轉率的提升,不僅反映了市場的活躍度,也顯示了投資者對台灣股市的信心。11月的交易戶數大增,顯示了市場的廣泛參與,其中,當沖成交值占比32.04%,平均每日當沖戶數達85,199戶。
在ETF市場方面,11月的ETF成交值占比為4.01%,略低於10月的4.52%。自然人成交值比重為62.04%,略低於10月的61.46%,而外資成交值比重則從10月的28.83%上升至28.91%。
總結來說,11月的台灣股市表現亮眼,各項指標均創下近年來的新高,這一成績不僅對投資者來說是好消息,也反映了台灣股市的強健和活力。
台灣證券交易所將進行盤中零股交易改革,為小資族投資者帶來更多便利!金管會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檢視盤中零股交易成效,並考慮進行多項調整,讓小額投資人也能像大戶一樣輕鬆進出股市。以下是改革重點:
1. 縮短集中競價撮合時間:現行三分鐘一盤,可能將縮短至五秒一盤,提高交易效率。
2. 盤中零股交易可當沖、信用交易:讓小資族投資者享受更多交易方式。
3. 資本市場發展三年大計:金管會將推出台股造市制度,並考慮開放「一定範圍市價」下單方式,降低投資風險。
4. 延長證交稅減半政策:金管會建議將當沖交易的證交稅減半政策延長,並推動券商從事法定造市進行權證避險交易。
5. 盤中零股交易量已達0.35~0.4%: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盤中零股交易加上盤後零股交易的量已占台股交易量的0.35~0.4%,顯示改革成效。
6. 盤中零股交易總檢討:證交所將進行總檢討,分析投資者喜好,並提出改善建議。
7. 盤中零股交易2.0升級版:極可能朝券商公會建議的五秒撮合時間靠近,並開放盤中零股當沖、信用交易,但可能需待2022年才會上路。
金管會發布資本市場藍圖,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強調將加強監管,提升投資人保護!
近期來,市場上不斷出現盤前亂下單、撤單等行為,甚至有名人亂炒股、法說會放出不實消息的情況,讓股價波動不斷。針對此問題,金管會於8日公布了「資本市場藍圖」,並由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詳細介紹了未來的監管策略。
簡立忠指出,為了避免盤前惡意委託、取消行為對股價造成影響,證交所將研議提升盤前資訊揭露品質。此外,為強化投資人保護,證交所將運用AI和大数据技術進行上市櫃公司監理,對於名嘴、公司法說會放出不實消息的情況,將利用自然語意分析法進行監測,以判斷是否存在操縱股價、內線交易等行為。
簡立忠強調,「強化投資人保護」是資本市場藍圖的重中之重。未來,證交所將運用監理科技(SupTech)提升上市櫃公司監理效能,利用AI蒐集新聞、社群媒體等文字資訊,分析關鍵文字,提高監理效能及預警能力。
此外,證交所還將運用大數據分析異常交易行為,並以流程機器人(RPA)取代人力進行資料蒐集和監理報表產製,節省作業時間。
簡立忠還提到,為了活絡交易市場,提升效率及流動性,證交所將研議提升交易資訊透明度及投資人風險控管能力。例如,開盤前大量委託或撤單的狀況將受到控管,參照期貨交易所的做法,即期貨盤開盤前兩分鐘內不可取消委託。
【台北訊】最近有關權證交易系統的緩慢問題引起了市場關注,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昨(7)日出面說明,針對這起事件進行解釋。根據證交所的說明,他們的證券交易分設股票與權證兩個系統,並在3月份進行了三次全市場最大容量測試,結果顯示,瞬間最高委託單量只達到系統容量的三成,所以目前系統容量是足夠的。 不過,由於前端委託電腦主機已經使用了七到八年,達到了汰舊換新的時候,證交所參考了全球各大交易所的現行做法,像是最大的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加拿大、德國、新加坡、日本(東京及大阪)、香港、南韓、深圳、孟買、菲律賓、印尼、巴基斯坦以及臺灣的期交所與櫃買中心等,他們都採用了Linux作業系統的電腦主機,這也讓我們看到,使用Linux系統已經成為國際交易所的趨勢。 證交所強調,他們的股票與權證兩個系統的最大容量都是每秒1.5萬筆,可以處理瞬間最大量每秒4.5萬筆,總容量則是每秒3萬筆。然而,在2日早上9時4分,權證交易系統全市場券商的每秒委託單量達到了16.2萬筆,其中單一券商的每秒委託單量更達到了9.3萬筆,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系統的最大容量,是瞬間最大量的三倍多,因此導致權證委託回報速度緩慢。但已經進入主機內的委託單,其撮合、揭示及成交回報仍正常運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證交所依據主機共置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暫停了該券商的委託線路服務,這也讓權證交易系統在10時30分恢復正常運作。當日市場的權證委託交易人數為1.78萬人,成交金額19.9億元,與今年11月的平均數相當,這也證明當天的委託回報延遲並未對整體權證市場交易造成影響。 證交所也提到,國際證券市場經常會遇到駭客的阻斷式攻擊(DDOS),因此他們也採取了對有安全疑慮的委託單停止服務的措施,這與國際各交易所的做法是一致的。在這次事件中,儘管交易量、值與平日無異,證交所仍將根據此次經驗,檢討並改進人工定時監測證券商委託流量的方法,轉向採用自動化監控機制,以提升監測效率。同時,他們也將持續追查造成網路設備異常的大量封包下單原因,並在市場能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適時擴充交易系統。
【臺灣證交所新聞稿】 近日,臺灣證券交易所針對12月2日權證交易系統緩慢的問題作出說明。證交所強調,當日權證交易系統的緩慢並非由於系統容量不足,而是因為某券商的委託單量過大,超過了系統最大容量的10倍,導致委託回報速度變慢。 根據證交所提供資料,當日股票交易系統運作正常,但權證交易系統在上午9點4分時,全市場券商每秒委託單量達到16.2萬筆,其中單一券商每秒委託單量高達9.3萬筆,遠超過系統的最大容量。這一現象導致權證委託回報速度緩慢,但已進入主機內的委託單仍能正常撮合、揭示及成交回報。 為解決這一問題,證交所依據主機共置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暫停了該券商的委託線路服務,使得權證交易系統於上午10:30恢復正常運作。當日市場權證委託交易人數為1.78萬人,成交金額達19.9億元,與今年11月平均數相當,顯示當天委託回報延遲對整體權證市場交易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證交所還指出,在正常交易系統容量已足夠的情況下,對不正常委託單進行阻斷是依法有據的,也是國際各交易所的常見做法。對於投資人關心的事實上,若投資人認為有實質權益受損,證交所將個案處理。 此外,為提升監測效率,證交所將檢討從人工定時監測證券商委託流量改為自動化監控機制。同時,證交所將持續調查造成網路設備異常的瞬間大量封包下單原因,並在市場能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適時擴充交易系統。
台股加權指數昨天(7日)站上14,256點,總市值更是逼近43.42兆元的大關,雖然外資在單日內調節賣超66.82億元,但市場的整體水位依然看漲,估計將在19.3兆元左右徘徊,不斷逼近那個20兆元的里程碑。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的數據顯示,外資上周對台股的賣超達220億元,從今年年初到12月4日,外資在集中市場的累計賣超已經高達5,847億元。而外資持有股票的市值也飆升至接近19.2兆元,佔上市股票總市值的44.66%,這個數字比前一個周五的18.77兆元增加4,192.6億元,顯示外資對台股的熱情不減。
【台股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110)年1月6日發布新聞,透露新光Shiller CAPE(00866)ETF將於1月8日終止上市的消息。這款ETF基金因近期30個營業日的淨資產價值平均值低於1億元,達到了終止信託契約的標準,新光投信已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並獲得核准。 根據證交所的公告,從1月8日起,新光Shiller CAPE(00866)ETF將不再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不過,在這一天之前,投資人還是可以透過集中交易市場進行買賣。值得注意的是,終止上市後,新光投信將繼續為投資人提供服務,有關投資人的權益相關事項,建議投資人至新光投信的官網進行查詢。 這次ETF基金的終止上市,對於關注新光Shiller CAPE(00866)的投資人來說,可能會帶來一點不便。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反映了市場的動態和新光投信對於基金運作的嚴謹態度。未來,投資人仍需關注其他上市ETF的表現,並根據自己的投資策略做出適當的選擇。
台灣證交所宣布,晶電(2448)和隆達(3698)兩家公司將於110年1月6日進行股份轉換,其上市有價證券將同日終止上市。這兩家公司將轉變為富采投控(3714),並於同日開始在市場上交易。 根據證交所的說明,這次股份轉換是基於企業併購相關法規的規定。從109年12月24日起,晶電和隆達的股票就已經停止買賣;接著,從109年12月26日至110年1月6日,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停止過戶;最終,在110年1月6日,這兩家公司的上市有價證券正式終止上市。 同日,富采投控的普通股將正式在市場上開始交易。這意味著,晶電和隆達的投資者將轉換為富采投控的股東,而富采投控也將成為市場上的一個新成員。 這項變動對市場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消息,因為它不僅涉及到大公司的結構變革,也將對股價和市場結構產生影響。投資者們需要密切關注這次轉換的進展,並適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針對近期權證交易系統緩慢的問題進行了說明。根據交易所的公告,目前證交所的證券交易分設股票與權證兩個系統,並在3月份實施逐筆交易前進行了三次全市場最大容量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瞬間最高委託單量僅達到系統容量的三成,這意味著當前系統的容量是足夠的。 然而,由於前端委託電腦主機已經使用超過七年,達到汰舊換新的標準,證交所正在參考國際主要交易所的先進做法,如全球規模最大的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等,這些交易所普遍採用Linux作業系統的電腦主機。這也顯示了國內外交易所使用Linux系統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證交所強調,目前股票與權證兩個系統的最大容量均為每秒1.5萬筆,能夠處理瞬間最大量每秒4.5萬筆,總容量達到每秒3萬筆。但在2日早上9時4分,權證交易系統的全市場券商每秒委託單量達到16.2萬筆,其中單一券商每秒委託單量達到9.3萬筆,這遠遠超過了系統的最大容量,導致權證委託回報速度緩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證交所根據主機共置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暫停了對該券商的委託線路服務,隨後在10時30分恢復正常。當日市場權證委託交易人數為1.78萬人,成交金額達到19.9億元,與今年11月的日平均數相當,這說明當天的委託回報延遲並未對整體權證市場交易造成影響。 證交所還提到,國際證券市場常遭遇駭客的阻斷式攻擊(DDoS),因此採取了停止對有安全疑慮的委託單服務的措施,這與國際各交易所的做法是一致的。在確保委託單撮合、揭示、成交回報正常,並且交易量和值與平日無異的情況下,這種做法不會影響投資人的權益。對於投資人如有實質權益受損的個案,將會進行個案處理。 最後,證交所表示將根據此次經驗,檢討並改進證券商委託流量的監測方式,從人工定時監測改為自動化監控機制,以提升監測效率。同時,也將持續調查瞬間大量封包下單造成網路設備異常的原因,並在未來市場能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適時擴充交易系統。
台股市場再創高峰!外資熱情不減,市值逼近20兆大關 近日,台股市場表現亮麗,加權指數在7日收盤時站上14,256點,總市值更是衝上43.42兆元。雖然外資在單日內調節賣超達66.82億元,但整體市值依然持續上漲,預計將在19.3兆元附近徘徊,距離20兆元大關僅一步之遙。 根據證交所7日的統計數據,外資上周對台股的賣超金額達220億元,從今年初至12月4日的累計賣超金額已達5,847億元。而外資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包括原始股東持股及在集中市場買進的持股)也攀升至近19.2兆元,佔整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4.66%。與前一個周五的18.77兆元相比,增加了4,192.6億元,外資對台股的熱情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