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寶新藥生物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灣新藥研發公司麗寶新藥於9月底受邀前往日本廣島,參加第十三屆「日本放射線事故災害學會」,並以核心藥物LIB-101(rIL-12)發表急性輻射症候群(ARS)治療成果,引起國際矚目。該藥物在靈長類實驗中證實,只需單次低劑量皮下注射,即能顯著提高高劑量輻射曝露後的存活率,並同時恢復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的多重造血功能,突破現有療法限制。
該屆學會適逢廣島原爆80周年,邀集全球輻射醫療、公共衛生與放射線科學專家,共同探討放射線事故應變與新世代醫療策略。自1997年創立以來,該學會持續推動跨國研究與臨床指引,是全球唯一專注輻射事故的專業團體。
麗寶新藥總經理劉朝瀚(Dr.HenryLiu)於會中指出,目前獲美國FDA核准的輻射防護藥物,多僅能針對單一血球細胞譜系發揮作用,臨床效益有限。相較之下,LIB-101透過免疫調控機制,能同時促進多重造血系統重建,並已在逾200名健康志願者中完成安全性與耐受性試驗,展現出快速部署於輻射事故醫療的潛力。
會議主持人、福島醫科大學放射線災害醫療學講座主任教授長谷川有史,曾親身參與2011年福島核災救援,在會中高度肯定LIB-101的研究成果。
麗寶新藥表示,能在國際學術場合與全球專家分享成果,對公司具有里程碑意義。LIB-101不僅展現台灣新藥研發實力,也為深化台日醫藥交流奠定基礎。在全球核能利用與輻射風險日益受到關注,提升醫療應變能力已是各國共同課題,麗寶新藥的成果,為輻射醫療領域注入新動能,也象徵台灣藥物創新逐步走向國際舞台。
該屆學會適逢廣島原爆80周年,邀集全球輻射醫療、公共衛生與放射線科學專家,共同探討放射線事故應變與新世代醫療策略。自1997年創立以來,該學會持續推動跨國研究與臨床指引,是全球唯一專注輻射事故的專業團體。
麗寶新藥總經理劉朝瀚(Dr.HenryLiu)於會中指出,目前獲美國FDA核准的輻射防護藥物,多僅能針對單一血球細胞譜系發揮作用,臨床效益有限。相較之下,LIB-101透過免疫調控機制,能同時促進多重造血系統重建,並已在逾200名健康志願者中完成安全性與耐受性試驗,展現出快速部署於輻射事故醫療的潛力。
會議主持人、福島醫科大學放射線災害醫療學講座主任教授長谷川有史,曾親身參與2011年福島核災救援,在會中高度肯定LIB-101的研究成果。
麗寶新藥表示,能在國際學術場合與全球專家分享成果,對公司具有里程碑意義。LIB-101不僅展現台灣新藥研發實力,也為深化台日醫藥交流奠定基礎。在全球核能利用與輻射風險日益受到關注,提升醫療應變能力已是各國共同課題,麗寶新藥的成果,為輻射醫療領域注入新動能,也象徵台灣藥物創新逐步走向國際舞台。
生醫新創公司再掀募資潮,八家公司合計吸金逾40億元,大股東力挺為首要原因,國發基金、台杉創投、台安生技、佳世達集團等金主加碼也有所貢獻。至於投資領域,主要涵蓋新藥研發、精準診斷、AI製藥與數位健康,法人認為,隨資金與技術雙軌並進,將加速推動IPO的進程。
市場專家表示,從基本面看,今年成功募資的台宇生醫、新析生技等八家公司共有三大特色,包括大股東持續加碼,母集團與策略夥伴看好新藥潛力;新藥開發聚焦免疫調節、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放射配體藥物等領域;數位醫療與AI藥物開發成為新亮點等。
八家新創公司中,麗寶新藥、安立璽榮規畫第四季登錄興櫃,去年完成6億元A及A+輪募資、目前準備3,000萬美元募資的安邦生技,募得資金將加速推進臨床試驗,並規劃在台灣市場啟動IPO。
而今年募資規模最大的安立璽榮,6月完成近10億元pre-B/B輪募資,由安富資本、佳世達與樂天集團領軍。公司主力產品包括治療阿茲海默症與白斑症的免疫調節新藥。
麗寶新藥有麗寶集團加持,此次吸引台新證創投、中華開發與佳世達加入,共募得8.5億元。公司主打蛋白質免疫新藥NM-IL-12,鎖定皮膚T細胞淋巴瘤治療。
普瑞默聚焦放射配體診療藥物,今年募得2.2億元,由台安生技與永豐金等法人力挺;「抗體之父」張子文創立的諦醫,專注ADC,募得2,4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7.7億元),目標明年2項ADC藥物提交臨床試驗申請。
由廖仲麒領軍中研院團隊創辦的新析,已打造全球唯一結合顯微鏡準確抓取未知蛋白質及核酸的技術平台Microscoop。除2023年吸引鑽石以投資可轉債入股,今年7月的A輪募資由台杉投資領投,國發基金、能率集團、喜馬拉雅創投、永明生技、比翼生醫、以賽亞資本等共同參與。
數位醫療、AI應用亦受青睞。慧康生技C輪2,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6.6億元),由台杉投資領投,並獲緯創、和碩與國泰創投支持,旗下智抗糖App與雲端照護平台已具商業規模。TherapiAI則以藥廠專屬AI決策平台為核心,6月完成種子輪融資,聚焦細胞篩選、製程放大與合規文件生成,顯示AI正成為製藥CDMO的關鍵推手。
市場專家表示,從基本面看,今年成功募資的台宇生醫、新析生技等八家公司共有三大特色,包括大股東持續加碼,母集團與策略夥伴看好新藥潛力;新藥開發聚焦免疫調節、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放射配體藥物等領域;數位醫療與AI藥物開發成為新亮點等。
八家新創公司中,麗寶新藥、安立璽榮規畫第四季登錄興櫃,去年完成6億元A及A+輪募資、目前準備3,000萬美元募資的安邦生技,募得資金將加速推進臨床試驗,並規劃在台灣市場啟動IPO。
而今年募資規模最大的安立璽榮,6月完成近10億元pre-B/B輪募資,由安富資本、佳世達與樂天集團領軍。公司主力產品包括治療阿茲海默症與白斑症的免疫調節新藥。
麗寶新藥有麗寶集團加持,此次吸引台新證創投、中華開發與佳世達加入,共募得8.5億元。公司主打蛋白質免疫新藥NM-IL-12,鎖定皮膚T細胞淋巴瘤治療。
普瑞默聚焦放射配體診療藥物,今年募得2.2億元,由台安生技與永豐金等法人力挺;「抗體之父」張子文創立的諦醫,專注ADC,募得2,4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7.7億元),目標明年2項ADC藥物提交臨床試驗申請。
由廖仲麒領軍中研院團隊創辦的新析,已打造全球唯一結合顯微鏡準確抓取未知蛋白質及核酸的技術平台Microscoop。除2023年吸引鑽石以投資可轉債入股,今年7月的A輪募資由台杉投資領投,國發基金、能率集團、喜馬拉雅創投、永明生技、比翼生醫、以賽亞資本等共同參與。
數位醫療、AI應用亦受青睞。慧康生技C輪2,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6.6億元),由台杉投資領投,並獲緯創、和碩與國泰創投支持,旗下智抗糖App與雲端照護平台已具商業規模。TherapiAI則以藥廠專屬AI決策平台為核心,6月完成種子輪融資,聚焦細胞篩選、製程放大與合規文件生成,顯示AI正成為製藥CDMO的關鍵推手。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