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未)公司新聞
受到疫情影響,全球企業與個人社會生活型態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加速創新科技的需求與發展推進。中國信託科技趨勢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楊士醇表示,根據彭博統計過去10年來美股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逾200%,且科技股比重成長已超過四分之一來到27.8%,前五大成分股都是由科技企業占榜,代表科技股的成長幅度。元宇宙主題為首登高一呼之下,國際科技龍頭紛紛表態投入相關應用的開發願景,將帶動雲端、物聯網、AI和5G等應用蓬勃發展。
中國信託科技趨勢多重資產基金以科技為主題,藉由股票、高收益債搭配投資等級債等三大資產配置方式,來布局未來科技產業的前景。楊士醇指出,在現階段景氣循環下,明後年或將面臨升息的環境,科技股雖具有高度成長的潛力,仍不免會受利率調升因素而產生較大幅度的波動,而透過配置科技高收債其波動較低和高配息的特性,期待整體投資組合在面臨政策變化及不確定性相對較大的環境,仍然保有穩健收益表現。
中國信託科技趨勢多重資產基金讓投資人能夠在期望掌握科技股高爆發成長的資本利得的同時,搭配高收益債和投資等級債月月配息所創造穩定現金流,成為在全球景氣循環的環境下進退皆宜的投資選擇。
張浴澤過往歷任多家投信高階主管,可說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先鋒群裡帶頭往前衝,同時引進海外經驗,推動法規與國際接軌,拓展國內ETF版圖,是台灣ETF市場的重要推手。
近年台灣企業積極接軌ESG,中信投信身為金控成員,積極回應金控永續策略,兼顧滿足國內投資人需求發展出多元永續投資產品。張浴澤帶領的中國信託投信也不落人後,去年和美國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nc.)旗下全球性數據服務公司IDI,簽訂ESG指數合作備忘錄(MOU),將共同對IDI所編製的ESG系列指數進行產品合作,滿足台灣投資人需求,成為台灣首家與國際機構簽訂ESG備忘錄的投信公司。強化社會參與,落實投資人教育,全面推動並落實ESG目標。
張浴澤表示,最佳企業領導人的背後一定有個最佳團隊的支持,從業30年來,感謝一起在投信產業打拚的公司夥伴的協助與貢獻。台灣投信業要持續成長,必須將眼光轉向國際舞台,事在人為,台灣很多企業都有能力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相信資產管理也有機會,未來將帶領中信投信持續成長,深入實踐ESG,邁向國際化,立下更多嶄新的里程碑。
4道關卡
嚴謹評選得獎名單
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證券期貨周邊單位首長共同組成的「第16屆金彝獎選拔委員會」,推舉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許璋瑤擔任主任委員;並由選拔委員會邀聘學者專家共15位組成評審委員會,敦請總統府資政吳榮義擔任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書面審查、初審、複審及決審聯席會議4道關卡後決定這屆金彝獎當選名單。
這屆金彝獎共選拔11個獎項,包含5項個人獎項及6項團體獎項,其中團體?項「傑出ESG永續獎」是配合國際趨勢,將上屆「傑出社會責任獎」再提升,以求與時俱進;特別獎項則是配合主管機關鼓勵綠色金融政策而設置,並將獎勵對象由證券業擴大至投信業。這屆參選件數共計79件,創歷屆參選件數新高,在疫情嚴峻期間,業界仍踴躍參選,顯見金彝獎深獲重視與認同。
業界翹楚
證券期貨學習標竿
這屆個人獎獲獎的包括「傑出證券人才獎」:富邦證券資深副總吳仁傑與元大證券執行副總郭美伶;「傑出期貨人才獎」:元大期貨資深協理陳昱宏;「傑出投信投顧人才獎」:元大投信執行副總吳宛芳、群益投信副總呂鴻德與凱基投顧資深副總梁姿嫺;「傑出市場服務人才獎」:臺灣期貨交易所副總林志成與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羅贊興;「傑出企業領導人才獎」:群益期貨董事長李文柱、中信投信總經理張浴澤與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
團體獎獲獎的包括「傑出金融創新獎」:元大證券、元大投信、阿爾發投顧與凱基證券;「傑出風險管理獎」:國泰投信與凱基證券;「傑出資產管理獎」:國泰投信與凱基投信;「傑出人才培育獎」:元大期貨、元大證券與施羅德投信;「傑出ESG永續獎」:元大投信與國泰投信;特別獎「傑出綠色金融獎-證券業組」:元大證券、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公司與凱基證券,「投信業組」:國泰投信。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金彝獎」一直以來是國內選拔證券期貨市場傑出人才以及卓越企業的最高榮譽獎項,肯定得獎人及得獎單位,引領國內資本市場持續進步,成為業界學習的標竿典範,有助於資本市場多元發展,提升整體經濟競爭力。
承辦單位證基會董事長林丙輝指出,「金彝獎」自民國85年設置迄今已辦理16屆,總計遴選出218位證券、期貨及投信投顧業界傑出人才及62家傑出團體,得獎者皆為業界翹楚,市場的標竿典範。金彝獎為證券期貨界最高榮譽,每兩年舉辦一次,能夠獲獎不僅是對得獎人傑出成就的肯定,更彰顯其服務機構的專業形象,期許證券期貨市場從業人員及公司見賢思齊,共同為市場活絡與專業服務努力,使我國資本市場更加健全與蓬勃發展。
金管會這次是修正「期貨信託事業管理規則」部分條文,將預告6 0天,先前在9月時亦已公布證券投信業的規定,也是要在2022年底前 設置適足及適任的風管主管與人員,同樣也擴大限制代操的範圍,從 客戶擴大到所有人。
先前金管會有公布統計,即國內39家證券投信業者,28家本國投信 多已有設置風險管理人員,平均一家是設2∼3人,但11家外商投信多 是用集團的亞太區風管人員兼任,在明年底前即要在台灣設置專任風 管人員。
而九家期貨信託業多數是投信所兼營,即復華、國泰、元大、新光 、統一、永豐、富邦、街口,以及中信證等證券投信兼營期貨投信, 根據證期局統計,到今年9月底止,國內期信基金規模為249億元,僅 元大、富邦、街口,以新光有發期信基金,2020年稅後獲利2.78億元 。
金管會指出,考量風險管理人員已是期信業公司治理重要一環,所 以在第4條新增業務人員的「風險管理」職務,且明定期信事業應配 置適足及適任的風險管理人員、增訂風險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資格條件 及應為專職等規定,要求應在2022年12月31日前符合前項規定。
其次是考量期信業是專業投資機構,向投資大眾募集期貨信託基金 執行投資及交易,關係投資人權益甚大,為避免利益衝突並落實專業 經營原則,明定期貨信託事業人員不得代理他人從事期貨交易或期貨 相關現貨商品交易。
中國信託科技趨勢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楊士醇表示,根據彭博統計 過去10年,在科技大浪猛力推升下,標普500指數報酬率約有3成貢獻 來自科技股,成為拉高股市走揚的主力;尤其雲端計算、網路安全等 類股,於數位轉型浪潮下,過去10年報酬率皆明顯優於標普500指數 ,爆發力十足。
楊士醇進一步指出,科技高收債的有別於過往認知的高收債,不僅 基本面相對穩健,過去20年違約率僅1.4%,遠較整體高收債違約率 約3%為低,去年疫情更繳出0違約率的漂亮成績;參考ICE科技高收 債指數之有效殖利率,科技高收債收益率仍有近4%的水準。而由大 型知名科技龍頭發行的投資等級債,納入投組可作為降低波動的防禦 配置。
中國信託科技趨勢多重資產基金藉由股票、高收益債、投資等級債 等多重資產配置,以景氣循環作為資產配置原則,兼顧股票爆發力及 債券息收力,既把握資本利得,亦有望月月領息。
送件資料顯示,「ICE FactSet電池與儲能科技指數(ICE FactSet Battery and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Index)」由ICE Data Indices, LLC所編製及維護。該指數自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台灣及美國上市普通股股票、ADRs或GDRs中選擇符合市值及流動性標準的股票,再透過FactSet的RBICS產業分類及供應鏈關係資料庫,篩選出電池儲能科技及電池材料與技術領域公司,旨在反映電池相關企業之整體表現,現有成分股計30檔。
張士琳指出,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數據,第三季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高達19%!受歐盟嚴格碳排放規定影響,電動車銷售年增率急速成長,燃油車則節節下滑,隨著碳中和趨勢成形,電動車成長速度預料仍具提速空間,建議投資人可多加留意相關機會。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00891)張圭慧表示,根據SEMI發布的最新報告,即使總體經濟復甦步伐緩慢,但在終端需求帶動下,半導體出現長期成長需求,預估今年矽晶圓的出貨面積年增率為13.9%,產業需求熱度有望一路延續到2024年。雖然晶圓製造的新產能將於來年陸續開出,但市場仍預期2022年到2023年矽晶圓將持續供不應求,矽晶圓廠與半導體廠多簽訂長約並順利調漲合約價,未來表現仍極具潛力。
至於越股表現,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隨越南 疫情日漸好轉,經濟有望逐步常態化,其中,政府公共建設投資加速 成為帶動經濟回暖的主力。
拉法醫2006年成立,董事長卓明偉看準未來分子醫療檢測的市場需求,全心投入開發相關儀器及試劑,主要產品為自有品牌MagCore自動化核酸(RNA、DNA)純化儀器及試劑,目前已推出逾20種核酸純化試劑,除用於傳染病及常見疾病診斷外,產前診斷、腫瘤基因檢測、癌症切片及法醫檢體等領域皆能使用;儀器則運用「特異性纖維素磁珠包埋」核心專利技術,核酸分離產量及純度均優於同業,主要銷售歐洲。
去年因疫情帶動核酸檢測需求,儀器裝機數量大增,拉法醫年營收較2019年成長3.5倍,隨著試劑穩定出貨,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44%上升至51%。
拉法醫原主力製造前段核酸純化儀器及試劑,近期成功開發後段檢測前處理儀器,及獨家冷凍乾燥式PCR試劑組,增加產品線完整度。該儀器可整合前段核酸萃取作業及後端PCR功能,有效縮減檢驗時間及操作步驟;冷凍乾燥技術所製成的試劑組可保存於室溫,解決傳統PCR試劑需冷鏈保存的高額運費。
上周外資加碼最多的前三市場為印尼、泰國、印度,淨流入資金為 3.4億美元(以下貨幣單位皆為美元)、2.8億、1.6億;印尼暫居10 月以來的吸金王,泰國已連8周吸引資金淨流入。淨流出最多的前三 國家為南韓、越南、菲律賓,金額為10.4億、0.3億、0.1億。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00891)張圭慧表示,半導體權值股對 於未來財測展望仍相當樂觀,帶領電子股重回市場交易重心,近兩個 交易日帶動台股急漲逾400點,短線須提防獲利了解賣壓出籠。
雖然手機、筆電市場雜訊頻傳,但由於各裝置中的半導體需求提升 ,半導體供需維持緊俏,中長期仍有望維持漲勢。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人張士琳表示,聯合國氣候會議即將於 11月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預料各國領袖將加大減碳壓力,討論提 高綠能布建速度,再生能源短期具表現空間。
另一方面,電動車在全球主要政府政策支持下,加速攻城掠地,市 場競爭激烈,各大廠商均積極擴大產能,有利電動車相關供應鏈產品 出貨動能升溫。
中信投信國內投資科主管李俊毅表示,近期大陸執行「能耗雙控」 政策,限電範圍主要以高耗能產業優先。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 人張士琳表示,恒大風險可望受到控制,可觀察大陸政府對該企業的 後續作法。在總體經濟部分,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決策底定,市 場消化訊息後,預期接下來股市將呈震盪向上走勢。
產業方面,張士琳表示,長期而言,碳中和相關的議題將持續為市 場提供話題。儘管受供應鏈干擾,影響全球車廠出貨量,但缺料情況 可望逐漸紓緩,新能源車的轉型趨勢持續增強,加上第四季為傳統汽 車產業旺季,建議可逢低布局電動車供應鏈。
隨碳中和成全球顯學,太陽能、風力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再生能源 未來「風光」可期,建議投資人可透過ETF進場布局,分散布局掌握 整體趨勢。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近期印度疫苗接種進度持續 加快,疫苗接種量能提升將使疫情獲得更好的控制,景氣復甦趨勢將 維持不變。
從資金流向來看,今年來內、外資同步買超印度股市,也顯示海內 外的投資人對印度股市相對樂觀看待,顯示儘管印度股市屢創新高, 市場仍相當看好其長期成長性,加上印度官方政策力道不變,貨幣政 策尚屬寬鬆,且產經政策對於印度長遠之產業升級與轉型有所助益。
整體而言,在政策同步支持下,印度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在產業 方面,建議可持續關注科技、金融、原物料等族群表現,此外,隨著 需求旺季屆臨,內需相關族群表現亦可多加留意。
台股近期受多重因素影響,表現不如預期。由於中國能耗雙控政策、美國債務危機以及貨幣寬鬆政策調整,上周台股跌幅達4%,為修正幅度最大的市場之一。這樣的結果讓許多投資者感到驚訝,但專家張士琳認為,這是市場的正常反應。 張士琳指出,上周台股除餐飲類股因五倍券利多逆勢上漲外,其他多數股票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航運股,修正幅度達雙位數。她預測,由於國際利空頻傳,短期內台股盤勢將維持高檔震盪。對於第四季度的展望,張士琳建議投資者應該慎選長期展望佳、訂單能見度高產業。 不過,張士琳也提到一線希望。她認為,中國的能耗雙控政策可能會讓綠電建設重回市場焦點,對台灣風電概念股來說是一個好機會。她強調,風電在美歐已經進入成熟期,未來亞洲將成為風電裝機量最積極的市場。 近年來,台灣風電製造業的產值高速成長,2019年和2020年的年增長率分別高達38%和98%。這主要得益於國際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台灣離岸風電建置的帶動。對於這一點,張士琳表示,台灣在風電製造業上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資金流向上,上周除泰國小幅淨流入0.6億美元(以下貨幣單位皆 為美元),多數市場皆遭贖回,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已連續六周吸引 資金淨流入。外資提款最高的前三市場為台股、印尼、南韓,金額分 別為34.2億、8.1億、6.8億;台股上周淨流出額為近20周最高,也是 新興亞股中9月資金淨流出最高的國家。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人張士琳表示,過去一周由於美股表現 不佳、中國限電影響持續發酵,導致台股周線回檔約4%,除餐飲類 股因五倍券利多逆勢上漲,及能源類股微幅上漲外,台股幾乎全面回 檔修正,航運股上周修正幅度更高達雙位數。基於國際利空頻傳,多 方持股信心受挫,加上法人籌碼面鬆動,短期台股盤勢料將維持高檔 震盪;展望第四季,由於部分產業雜訊轉多,過去產業齊漲現象短期 難再現,未來操作宜慎選長期展望佳、訂單能見度高產業。
張士琳表示,中國能耗雙控政策,或有機會讓綠電建設重回盤面焦 點,有利台灣風電概念股表現。風電於美歐發展進入成熟期,未來亞 洲將成為風電裝機量最積極的市場。
近幾年台灣風電製造業產值高速成長,2019年、2020年產業年成長 率分別高達38%、98%,主要原因除國際市場需求增長,台灣離岸風 電建置更成為帶動產業成長的主力。
【臺灣新聞】 哇塞,大家聽說沒?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00896)要來啦!這個ETF不簡單,它跟之前的那些電動車ETF可不一樣,它專注在台股,還把綠能概念股也給包進來。現在全世界都在講零碳排,政府們也都在推動電動車和再生能源,這個時候出手,就是要抓緊這波零碳經濟的商機嘛! 從7月份開始,像國泰智能電動車ETF、富邦未來車ETF這些跟電動車有關的ETF都陸續掛牌了。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它追蹤的指數是根據50檔國內上市櫃股票來的,每個股權重不會超過15%或低於0.5%,選股時還會考慮到流動性、財務和公司治理評鑑這些東西。它們主要投資的是綠能、電動車和半導體這三大族群,還特別關注那些橫跨綠能和電動車的個股。 中信投信的分析說,零碳經濟是未來的趨勢,我們台灣還有發展風能的天生優勢,全球最優質的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政策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你看,全球電動車銷量都破300萬台了,年增率還有153.8%,工研院估計到2040年,電動車產值要高達2.1兆美元,這是智慧手機產值的兩倍啊!中信投信對這個領域可是相當看好,認為這會帶動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的長期發展。 證交所也說,現在上市ETF有124檔,投資人們有超多選擇。雖然有些ETF的名字很相似,但投資組合可能還是會有差別。投資人們如果想知道ETF的持股內容,可以去證交所的ETF專區查詢申購買回清單,這樣就能更清楚了解你要投資的ETF是什麼樣的啦!
【台北訊】近日,美國10年期美債殖利率突漲至1.5%,市場瞬間波動。對於這波市場震盪,法人分析指出,第4季的行情將會更加複雜,投資者應該掌握收益與趨勢成長的雙重原則,進行均衡的資產配置。目前,看好科技、工業消費、生技醫療及台股等四大類別,而在債券方面,則認為高收益債是值得關注的選擇。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聽證中提到,高通膨的持續時間可能會超過預期,但最終還是會朝向長期2%的政策目標進行調整。中信投信則指出,聯準會原先強調通膨是可控的,但主席鮑爾在最近的一次發言中鬆口表示,通膨壓力可能會持續較久,再加上中國大陸的限電政策,導致天然氣原物料價格急升,市場對通膨可控的信心開始動搖,這也讓公債殖利率再次攀升。 對於投資者來說,中信投信建議可以關注估值相對低的中國地產、金融、原物料等陸股ETF,以對抗通膨風險。若聯準會提前升息,將對金融股表現有利,投資者可以趁低布局。 另外,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觀察到,9月成熟市場的貨幣政策已經發生變化。除了聯準會預告將進行貨幣政策調整外,歐洲央行也決議適度減緩資產購買計畫,並強調這是計畫的彈性空間,而非縮減。英國央行則保持不動,但並不排除年底前升息的可能性,以應對通膨。澳洲央行則採取了「鴿派Taper」策略,雖然宣布降低每周購債規模,但原定11月結束購債的時程,則延長至明年2月,並評估首次升息可能要等到2024年。
全球政府對於淨零碳排凝聚共識,紛紛推動政策來支持電動車及再生能源的發展,為掌握零碳經濟商機,自7月以來陸續有國泰智能電動車ETF、富邦未來車ETF、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等三檔與電動車相關的ETF在集中市場掛牌。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所追蹤的指數是以50檔國內上市櫃股票為成分股,單一個股權重不超過15%或低於0.5%,篩選時考量流動性、財務要求、公司治理評鑑結果等,主要布局綠能、電動車、半導體三大族群。
其中,橫跨綠能、電動車兩大產業的個股優先入選,其餘產業則各自按自由流通市值排序,均分剩餘成分股檔數,且半導體上限十檔、權重不得超過25%,綠能部分又以風力發電產業優先選入。
中信投信分析,零碳經濟為未來趨勢,尤其台灣地理環境具備發展風能的先天優勢,全球最優質20處風場,台灣海峽就獨占16處,國內政策也加以扶持。
CleanTechnica統計,至7月底止,全球電動車銷量破300萬台,年增率達153.8%,工研院亦估算到2040年,電動車產值將高達2.1兆美元,為智慧手機約0.9兆美元的兩倍,中信投信看好可望帶動台灣電動車供應鏈長期發展。
證交所表示,上市ETF多達124檔,提供投資人多樣選擇,儘管有些ETF的名稱相近,看似連結類似的主題,但投資組合成分也可能有差異。
投資人若想瞭解ETF的持股內容,可利用證交所ETF專區的連結來查詢相關申購買回清單(證交所官網>產品與服務>上市證券種類>ETF>ETF商品資訊)。
美國經濟走向動見觀瞻,聯準會主席鮑爾在28日國會聽證提醒,高通膨持續期間也許會超出預期,不過終究會朝長期2%的政策目標降溫。
中信投信表示,聯準會原先一再強調通膨可控,但28日主席鮑爾鬆口表示通膨壓力較預期久,加上中國大陸限電,帶動天然氣原物料價格飆漲,市場對通膨可控的信心出現裂痕,導致公債殖利率再度疾行,建議投資人可留意估值相對低的中國地產、金融、原物料等陸股ETF,以對抗通膨風險。若聯準會提前升息,將有利金融股表現,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為,9月成熟市場的貨幣政策已出現轉變,除聯準會預告貨幣政策調整外,歐洲央行決議適度減緩資產購買計畫,表示調整屬計畫原有彈性空間,並非縮減(Taper);而英國央行雖按兵不動,卻不排除必要時可能在年底前升息,以抑制通膨;澳洲央行則採取「鴿派Taper」,雖然宣布降低每周購債規模,但原定11月結束購債的時程,則延長至明年2月,並評估首次升息可能要等到2024年。
大陸嚴格執行能耗雙控,綠能、電動車題材受市場關注。中信綠能 及電動車ETF,追蹤的指數是以50檔國內上市櫃股票為成分股,單一 個股權重不超過15%或低於0.5%。篩選時考量流動性、財務要求、 公司治理評鑑結果等,佈局綠能、電動車、半導體三大族群。
其中,橫跨綠能、電動車兩大產業的個股優先入選,其餘產業則各 自按自由流通市值排序,均分剩餘成分股檔數,且半導體上限10檔、 權重不得超過25%,而綠能部分又以風力發電產業優先選入。
中信投信分析,零碳經濟為未來趨勢,尤其台灣具備發展風能的先 天優勢,全球最優質20處風場,台灣海峽就獨占16處,且國內政策也 加以扶持。
中信投信指出,依CleanTechnica統計至7月底,全球電動車銷量破 300萬台,年增率達153.8%,工研院估算到2040年,電動車產值將高 達2.1兆美元,為智慧型手機約0.9兆美元的2倍,可望帶動台灣電動 車供應鏈長期發展。
陳國瑋致詞時指出,權證值得推廣之因,在於以小博大,特別適合 個股股價高檔的此時,可藉之參與高價股行情,且靈活度高、多空皆 可,與個股期貨一樣可享受高槓桿投報率,但無保證金問題等,可謂 「下檔有限,上檔無限」,惟因時間價值,不能長期持有,但可納入 在投資組合中,增加操作靈活度。
陳國瑋表示,今年台股蓬勃發展,成交量之大30年來首見,資本市 場結構全然改變,令人雀躍的是,大批投資新手加入,年輕人開始重 視理財,而「好的理財知識,一生受用」。
權證因時間價值,適合短打、不能長抱。針對權證進場時機,阮慕 驊表示,他搭配現股的策略是,當手中持股獲利出場後,可用部份獲 利買入認購權證,再搭一波個股賣出後續漲行情。另外,除權息前、 法說會前等個股事件,以及強勢股波段上漲、技術面突破多頭排列等 時機,都可藉權證介入個股看漲行情。
權證的篩選上首重標的,黃毅夫強調,看好方向再進場,並指出篩 選權證五大要點:委買委賣價差要小;券商掛單量要足;不要太價外 ,但也不要太價內,幅度約10%,價平附近最剛好;流通比例不要太 高;剩餘天數不要太少。他補充,太價外的權證,Delta值小,對現 股價格變化敏感度低;將到期的權證,時間價值耗損速度快,很可能 侵蝕權證漲幅,因此,盡量避免價外又快要到期的權證。
個股股價在除權息旺季常有大幅度波動,是權證投資人常利用的時 間點。黃毅夫指出,因權證非現股,以權證參與個股除權息,無法實 際領股息,但當個股票配發股息、股價產生變化時,券商會自動調降 權證的履約價,並調升執行比例,確保投資人持有的權證權益不變, 因此,權證價格不受除權息影響。由這個角度來看,投資人等同於提 前領股息,毋須多等一個月。
針對小資族理財,夏韻芬點出四大好習慣:(1)「專注本業拚加 薪,累積第1桶金」,學會記帳;(2)「先付錢給自己」收入扣掉儲 蓄與投資後,才是支出;(3)永遠過得比現況低一階的生活,讓存 錢比率30%起跳;(4)定期定額投資,讓複利發威。夏韻芬強調, 投資講究效率,加快本金擴大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賣股,幾 項參考原則,包括目標價達標、或公司業績表現不如預期也要出場等 。
【台灣金融新聞】 哇塞,剛剛看到一則超級大新聞,讓我來跟各位報導一下! 這是《工商時報》主辦的第一屆數位金融獎評鑑結果,結果真的超級精彩,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 這次活動吸引了超過200項產品或服務參加,整整四個月的評選過程,最終在10月7日頒發了109個獎項,真的超感謝這些業者在數位金融上的努力,期待他們帶領台灣金融市場加速轉型! 《工商時報》強調,這個獎項就是針對金融業者在數位金融發展的重點,特別是疫情以來,金融機構對變局的回應,讓企業數位進程加速。所以,這個獎項推出後,反應超乎預期熱烈,共有76家金融機構報名參加,銀行組的競爭最激烈,22家機構參獎,81件作品參戰,真的超過瘾! 這個評鑑活動可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數位金融評鑑活動,除了《工商時報》全力支持,還有《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當指導單位,還有20家金融周邊機構、公協會,以及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東吳大學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一起協作,評選過程嚴謹公正,真的超級專業! 評鑑對象分為銀行組、保險組(分壽險業、產險業)、證券組(分綜合證券商、投信投顧業、期貨業)三大分組,評鑑領域包括數位資訊安全、數位普惠、數位轉型典範、數位創新、數位資訊服務及數位業務優化,設金質獎一名、優質獎若干名。 結果公布後,銀行組中信銀、玉山銀獲得多項金質獎與優質獎,台北富邦、國泰世華、台新也在個別獎項中脫穎而出。保險組的壽險分組,國壽拿下了六個金質獎項的半數,富邦、台灣與南山緊追在後。產險則是百花齊放,國泰世紀、新安東京海上、泰安、富邦都得到評審的高度肯定。 證券方面,綜合券商凱基、元大、國泰、中國信託和富邦展現實力,投信投顧類的獎項則集中在元大、群益兩業者上。期貨分組部分,凱基與群益各自拿下兩項金質獎、一項優質獎,對數位金融的發展成果頗受評審青睞。 最後,還有個超級好消息,透過參賽業者推薦與新創企業的合作,主辦單位評出了台灣聯合金融科技等七家公司,鼓勵他們在數位金融發展上的貢獻,真的超級值得鼓勵! 這個數位金融獎評鑑活動,不僅表彰了優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也推動了台灣金融市場的數位化進程,真的是一個大盛事啊!
主辦單位《工商時報》強調,首屆數位金融獎的評鑑內容,正是金 融業者全力以赴的發展重點,尤其疫情爆發以來,所有金融機構面對 變局的回應,正是加速企業數位進程的速度。因此,自此一獎項推出 以來,反應超乎預期熱烈,總計共有76家金融機構報名參加。其中銀 行組的競爭最激烈,共有22家機構參獎,合計件數多達81件,銀行組 最熱門的「數位業務優化獎」,單一獎項即有20家業者報名初選,各 家業者都端出最滿意的內容,參與這場2021年的金融盛事。
此一台灣規模最大的數位金融評鑑活動,除了《工商時報》投注大 量的人力與物力,擔任指導單位的《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也高 度重視,並在20家金融周邊機構、公協會,及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東吳大學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的協作之下,以高度嚴謹公正客 觀的評選過程,選拔出最具實用性、創新性及參考價值的業務、商品 與服務設計。
參與本次評鑑的對象,區分為銀行組、保險組(分壽險業、產險業 )、證券組(分綜合證券商、投信投顧業、期貨業)三大分組。評鑑 獎項含括數位金融的六大領域,包括:數位資訊安全、數位普惠、數 位轉型典範、數位創新、數位資訊服務及數位業務優化,均設金質獎 一名、優質獎若干名。
從正式公布的得獎名單來看,銀行組部分,中信銀、玉山銀堪稱大 贏家,各獲多項金質獎與優質獎的肯定,台北富邦、國泰世華、台新 也在個別獎項中脫穎而出,公股行庫則以一銀與華銀表現最為傑出。
保險組的壽險分組,國壽拿下了六個金質獎項的半數,富邦、台灣 與南山緊追在後。產險則是百花齊放,包括國泰世紀、新安東京海上 、泰安、富邦都得到評審的高度肯定。
證券方面,綜合券商也是各擅勝場,凱基、元大、國泰、中國信託 和富邦,都展現拿下金質獎的實力,投信投顧類的獎項,則相對集中 在元大、群益兩業者上。至於期貨分組部分,凱基與群益各自拿下兩 項金質獎、一項優質獎,對數位金融的發展成果頗受評審青睞。
本次活動也透過參賽業者推薦與其有實務合作經驗的新創企業,再 經由主辦單位評審的方式,選出了台灣聯合金融科技等七家公司,鼓 勵他們在數位金融發展上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