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龍鋼鐵(公)公司新聞
對於上半年業績衰退的原因,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除了中鋼 、中鴻(2014)及中龍鋼鐵的鋼品出貨減少、與平均單價低於去年同 期外,受到國際鐵礦砂和煤礦價格上漲影響,成本跟著墊高,再加上 有些專案產品價格偏低,以致拖累了業績表現。
中鋼13日公告,第二季營收948.8億元、季減1.4%、年減5.42%, 稅後淨利35.72億元、季減0.99%、年減45.54%,EPS為0.23元;累 計上半年營收為1,911.1億元、年減1.34%;稅後淨利71.8億元、年 減35.7%,EPS為0.46元,低於去年同期的0.72元。
中鋼指出,第二季與上半年業績衰退,主要是中鋼鋼品出貨短少2 8萬公噸,若含中鴻與中龍鋼鐵等,合計出貨大減40萬公噸,加上每 公噸平均單價較去年同期下降100∼300元左右,以及中鋼相關產品專 案價格偏低,另原料成本大漲,每公噸生產成本較去年同期增加台幣 300元左右,以致拖累整體業績表現。
展望未來,法人表示,第三季傳統淡季,加上中鋼調降單季價格, 平均降幅近3%加降價追溯影響,勢必壓縮第三季獲利空間,預估將 成為今年新低點,但隨著第四季需求旺季的到來,加上近來國際鋼價 普遍上漲,可望帶動中鋼第四季內銷價格跟著上漲的局面,預估中鋼 第四季營運可望逐漸回溫,並呈現穩定向上的局面。
中鋼表示,7月合併營收較6月成長的最大原因,是中鋼出貨量較前一個月增加8.8萬公噸,中鴻較前一個月增3.6萬公噸,中龍鋼鐵較前一個月增加1.5萬公噸,合計增加近14萬公噸。(林憲祥)
國內一貫化作業煉鋼廠,包含中鋼、中龍所產出的轉爐石副產品年產量約160萬公噸,過去因去化受限,嚴重影響鋼鐵產業正常營運。
政府基於輔導產業健全發展,推廣「循環經濟」發展,中鋼集團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轉爐石資源化作業,先後完成「轉爐石瀝青混凝土使用手冊」及「轉爐石海事工程使用手冊」,並訂有完善轉爐石自主管理計畫,管理過程透過公正之第三方查核驗證,確認轉爐石在中鋼集團內部與外部都能妥適管理與使用,達到資源永續的願景目標。
轉爐石的主要化學成分與天然砂石相近,比重高於天然石,是在超過1,500度的高溫下產出,除能完全消除戴奧辛外,其毒性特性溶出試驗均通過美國MTCLP、荷蘭BMD、日本JLT以及國內法規標準,證明轉爐石物化性十分穩定且無毒、無害,是具有長期穩定性與環境相容性的資源環保材料。
在道路鋪面應用方面,轉爐石具有磨損低、穩定值高、抗滑性佳、抗車轍能力強、抗剝脫能力佳等多項優點,中鋼集團產出之轉爐石瀝青混凝土(AC)粒料產品,已申請取得「瀝青鋪面用粒料(AC2/AC3/AC6)綠建材標準」,實際應用於高雄市南星路、大業北路以及各縣市公用道路鋪面。
至於海事工程方面,日本及荷蘭等皆有利用轉爐石進行填海造陸的案例,不僅創造國土,增加土地資源之利用,並可減少外海抽砂量,降低對海域生態之衝擊。
中鋼表示,台灣轉爐石的應用與先進國家同步,期許未來運用轉爐石優質特性的成功案例與實績,能陸續呈現在國人面前,創造出循環再利用的環境永續生機。
法人分析,中鋼集團開枝散葉,合併報表的子孫公司高達116家,中鋼淨利率能在亞洲鋼廠名列前茅,轉投資事業扮演關鍵角色,儘管各事業體跨不同產業,景氣榮枯不同,但多年以來,「這個不好,另外一個就力拚補上。」總是能讓獲利表現持穩。
對於中鋼6月營收衰退,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主要是單月包括中鋼本身、中鴻銷售量銳減10萬公噸,但中龍鋼鐵單月銷售量增加5,000公噸,合計減少9.5萬公噸,再加上鐵礦砂原料成本上升,以及旗下中欣開發交屋接近完成,營收貢獻度大幅減少等因素造成。
財務助理副總周鴻泰補充說明表示,6月除了中鋼本身銷售量較上個月減少4萬公噸,只達到80.5萬公噸外,中鴻銷售量也短少6萬公噸,只達到16.5萬公噸,至於中龍銷售量單月增加5,000公噸,達到45.7萬公噸。另原料成本上升,加上單季鋼價下調,平均每公噸單價較去年同期減少700元。
展望未來,中鋼認為,目前審慎樂觀看待下半年鋼市前景,但一方面必須視國際鐵礦原料價格走勢,只要能適度回跌,就能減輕鋼廠的負擔,另一方面須視大陸鋼廠減產狀況,只要減產效應顯現,供需穩定,則鋼價就有機會往上爬升。
對此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5月業績下降,主要受單月出貨量銳減,含中鋼本身、中鴻及中龍等相關公司出貨量較4月減少5.7萬公噸,且受第三季價格平均下跌後降價追溯影響,再加上近來國際煤鐵礦原料價格上漲,原料成本推升、毛利率下降。
中鋼24日公告,5月單月營業利益為17.91億元、月減27%、年減36.51%、單月合併稅前淨利為17.1億元、月減23%、年減36.57%,每股稅前盈餘約0.1元。累計前5月合併營業利益為95億餘元、年減16%,合併稅前盈餘為90.56億元、年減15%,每股稅前盈餘約0.57元。
中鋼表示,中鋼本身5月鋼品出貨量為84.47萬餘公噸,較4月減少2.7萬公噸,其中內銷比例高達72%,顯示下游全力力挺,累計銷售量為432.55萬多公噸,內銷比占68%;中鴻單月銷售量為23.4萬公噸,較4月減少4,000公噸;中龍鋼鐵單月銷量33.8萬公噸,較4月減少2.6萬公噸,合計減少5.7萬公噸,且累計銷量也較去年同期大減12.9萬公噸。
中鋼(2002)3月份合併稅前盈餘突破16.81億元,月增達30%,年減15.65%,累計合併稅前盈餘也達到51.33億元,年減10%,每股稅前盈餘約0.32元。這份亮麗的財報背後,是中鋼與旗下子公司中鴻、中龍的出貨量大增,單月出貨量合計達149.3萬公噸,較2月大增27.5萬公噸。不過,由於第一季有適度補償下游廠商庫存損失,加上原料成本上升,當月與單季合併稅前盈餘均較去年同期衰退。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指出,3月份合併稅前盈餘較2月增加,主要是因為中鋼和旗下子公司中鴻、中龍的出貨量有顯著成長。其中,中鋼單月銷售量達91萬多公噸,較2月增加12.8萬公噸,內銷比例為66%。第一季鋼品銷售量則達260.89萬公噸。中鴻單月銷售量為25.8萬公噸,較前一個月增加7.1萬公噸;中龍單月銷售量32.5萬公噸,較前一個月增7.6萬公噸,合計增27.5萬公噸。
中鋼29日公告,3月份合併營收329.39億元,月增21%,年減2.84%,單月合併營業利益14.25億元,月減3%,年減25.66%,單月合併稅前盈餘16.81億元,月增30%,年減15.65%,每股稅前盈餘約0.10元。累計前三個月合併營收為962.29億元,年增3%,累計合併營業利益為52.53億元,年減13%,累計合併稅前盈餘為51.33億元,年減10%,每股稅前盈餘約0.32元。
展望未來,法人預測,中鋼第二季內銷鋼價將小漲,單季內外銷接單也將順暢,目標量達310萬公噸。第三季鋼價預期將持續穩定上漲,主要關注指標是大陸寶鋼6月內銷盤價。只要鋼價穩定向上,中鋼未來營運有望逐漸進入佳境。
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3月合併稅前盈餘較2月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鋼和旗下子公司中鴻、中龍單月出貨量合計為149.3萬公噸,較2月大增27.5萬公噸,但因第一季有適度補償下游廠商庫存損失,加上原料成本墊高,以致當月與單季合併稅前盈餘均較去年同期衰退。
中鋼29日公告,3月合併營收329.39億、月增21%、年減2.84%,單月合併營業利益14.25億、月減3%、年減25.66%,單月合併稅前盈餘16.81億、月增30%、年減15.65%,每股稅前盈餘約0.10元。
中鋼累計前三個月合併營收為962.29億元、年增3%,累計合併營業利益為52.53億元、年減13%,累計合併稅前盈餘為51.33億元、年減10%,每股稅前盈餘約0.32元。
中鋼表示,主要是中鋼、中鴻及中龍3月鋼品銷售量增加,中鋼單月銷售量達91萬多公噸,較2月增加12.8萬公噸,內銷比例為66%,中鋼第一季鋼品銷售量260.89萬公噸。且中鴻單月銷售量為25.8萬公噸,較前一個月增加7.1萬公噸,中龍單月銷售量32.5萬公噸,較前一個月增7.6萬公噸,合計增27.5萬公噸。
展望未來,法人表示,中鋼第二季內銷鋼價小漲,且單季內外銷接單順暢,力拚目標量310萬公噸,加上第三季鋼價看來有撐,目前觀察指標是大陸寶鋼6月內銷盤價,只要鋼價穩定向上,中鋼未來營運有漸入佳境趨勢。
台灣春遊補助方案實施,民眾反應冷清
近期,台灣史上最複雜的春遊補助方案正式開始實施,各縣市政府紛紛推出加碼優惠,然而,由於住宿補助金額僅500元,對於民眾來說缺乏強烈的誘因,導致反應並不如預期。
根據相關資料,春遊補助方案分為基本方案及加碼方案,對於自由行旅客,每人每日可獲得500元住宿補助。若旅客前往離島地區或入住小鎮民宿,還可各多享一次補助機會。例如,若民眾前往澎湖旅遊,住宿三晚,可獲得三次共1,500元的住宿補助。
然而,由於補助金額分三個晚上使用,每天僅補助500元,且需連住三晚才能省下1,500元,對於很多只住一晚的旅客來說,補助金額實在太少。此外,贈送明信片和簡訊告知當地旅遊行程,並未對民眾產生強烈的旅遊誘因。
不少地方政府也對補助方案表示不滿,認為核銷過程複雜且耗時,人力吃緊。交通部官員則表示,過去已有相關經驗,且會提供行政作業補助費。至於要求地方政府提出優惠方案,是希望共同炒熱市場,並非相互廝殺。
總結來說,雖然春遊補助方案設計複雜,但由於補助金額偏低,誘因不足,導致民眾反應冷清。地方政府和交通部仍需進一步檢討方案,以提升民眾參與度。
官員說,執行中的春遊專案補助,有基本方案及加碼方案,對於自由行的旅客,除住宿每人每日補助500元外(周日至周四入住參與活動之合法旅宿業),18歲至40歲的青年入住小鎮民宿,或前往離島地區旅遊住宿,可各多享一次補助機會。
也就是說,若民眾前望澎湖旅遊,住宿三晚的話,可以用基本方案、離島加碼,以及小鎮加碼(但澎湖需住觀光局列名的湖西鄉合法旅宿業)等三個項目,便可獲得三次共1,500元的住宿補助費用。
由於補助費用不可一次加總,要分三個晚上使用,等於一個房間2,000元,一天只補500元,必須連住三晚才能省下1,500元,在很多人只住一個晚上的情況下,補助金額實在太少,加上贈送中華郵政一張明信片、中華電信的簡訊會主動告知當地旅遊行程,完全沒有刺激民眾一定要去旅遊的誘因,所以執行三周,反應遠不如暖冬遊一次可補助1,000元甚至1,500元有吸引力。
除了吸引力不足,多個地方政府也頻頻抱怨,補助帳目核銷要他們自己做,現在大家人力都很吃緊,而且方案又頗為複雜,實在很辛苦;另外,交通部要各地方政府加碼提出優惠,等於要各地方政府互相廝殺搶客,弄得大家都很累。
交通部官員說,請地方辦理補助費用核銷,過去也做過,很快就可上手了,何況交通部有給予一筆行政作業補助費;至於要各地方政府也提出優惠方案,是希望大家一起把市場炒熱,把餅做大,出發點是好的,絕沒有要地方相互廝殺的意思。
中鋼構再傳佳音!中部外商廠房工程訂單到手,數量達1萬公噸,再添台積電南科新廠房工程,訂單能見度一路延伸到下半年。股價20日也應景上漲,每股漲0.05元,收在27.25元,漲幅0.18%。董事長陳天民強調,接單重質不重量,以獲利為首要考量,鋼構技術、品質與價值不容小覷。除了現有訂單,中龍煤料室內化工程、中鋼興達水下基礎廠房工程等多項工程也陸續進行中。新光鋼(2031)則獲得台北淡江大橋主體工程,鋼板數量3萬公噸,將於今年第四季開始供貨,為公司營運注入新動能。
中鋼構20日股價走揚,每股上漲0.05元,收在27.25元、漲幅0.18%,成交量4,768張。
對於今年接單方面,中鋼構董事長陳天民表示,已請同仁在接單上,千萬不要只是搶單,也要考量價格是否划算,若接了太多訂單,卻沒有賺錢,甚至虧錢,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接單上,必須以獲利作為優先考量因素,何況鋼構是有它一定的技術、品質及價值,不是隨便喊價就行。
至於今年訂單能見度,陳天民指出,除了現有的工程訂單外,最近又取得中部一家外商廠房工程訂單,鋼構數量達1萬公噸,因雙方簽訂保密協定,因此不宜公布廠商名稱,預計今年內開始供料。
中鋼構若加上台積電南科新廠房工程,鋼構數量達到3萬公噸,也已正式施工和供料,另還有中龍煤料室內化工程,鋼構數量多達5萬公噸,及中鋼興達水下基礎廠房工程,數量8,000多公噸等多項工程都持續施工,因此訂單能見度可望延續到下半年。
此外,新光鋼(2031)最近也標到台北淡江大橋的主體工程,鋼板數量約3萬公噸,預計今年第四季開始供貨,增添營運動能。
法人表示,中鋼集團展開十年設備更新作業,中宇可望高度受惠,發展前景看旺。中宇昨(5)日股價收在平盤32.75元。
中宇董事長陳宗德指出,今年中宇工程對外接單,將把能否創造合理利潤放在首要位階,未來營業收入或許不會再大幅增加,但盈餘應該會更好,目前接獲澄清湖高級淨水廠訂單近10億元,今年前二月累計接單量高於平均值。
陳宗德表示,去年中宇來自集團外的訂單占比四成,其中26%是國外業務,這些海外工程作業,成本管控不易影響利潤,經過集團內部檢討後決定改弦易轍,配合中鋼母公司長期的設備更新計劃,今年集團內部業務量可占中宇75%以上,基本上獲得高度加持。
例如,中鋼與中龍共有六支煉鋼高爐,相關設備更新維護有系統的展開,依照相關計劃,集團六座高爐穩定運作,平均每2.5年就需要大修,若依以往經驗每次大修商機斥資約50億至70億元,中宇的業務占比可達20%上下。
尤其中宇技術水位提高,推動耐火材供料、施工合一,結合設計、選料以及現場施作,規模擴大附加價值同步提升,在高爐大修的業務量能夠從20%拉高到40%,整整多出二倍。此外,集團六座高爐共有數十座熱風爐,未來同樣每年有維修商機,墊定中宇的基本業務量。
陳宗德說,由於國內公共工程預算萎縮,相關工程市場的商機顯得僧多粥少,惡性競爭的情況轉趨普遍,外部經營環境明顯不利,中宇有集團業務挹注之外,要加強提高自體的核心競爭力,增加工程主導自主性,有信心在去年的盈餘基礎下,將今年獲利水平向上提升。
中鋼鋼鐵近來公布的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合併稅前盈餘達318.91億元,年增長達36%,每股稅前盈餘約2.02元,創近六年來新高。不過,12月份單月合併稅前盈餘為19.5億元,相比前月減少了30%,年減42.54%。對此,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鋼品銷售量減少,以及旗下子公司中鴻銷量略減,加上認列轉投資淡海輕軌工程的一小部分損失和推出鋼品優惠價格等因素影響。 中鋼在2018年的鋼品銷售量達1,124.09萬公噸,優於2017年的1,084.42萬公噸,內銷比例為70%。雖然12月份的銷售量減少了,但中龍鋼鐵的銷售量還是有所增加,達34.1萬公噸,較11月增加2.4萬公噸。中鋼還提到,12月份的鋼品銷售量為87.76萬多公噸,較11月減少了12.12萬公噸,而中鴻單月銷售量為18.9萬公噸,較11月減少了7,000公噸。 對於未來的展望,中鋼認為,今年第一季會有適度降價,加上農曆過年影響,下游客戶下單可能會轉趨保守。但隨著大陸寶鋼、武鋼、及鞍鋼最近調漲2~3月價格,以及年後需求增補,預期3月起的鋼市有機會好轉,甚至第二季價格也有機會適度反彈,營運也將逐漸好轉。
對此,中鋼財務副總楊岳崑表示,單月合併稅前盈餘減少的主要原因,除了該公司鋼品銷售量減少外,旗下子公司中鴻的銷量也略減一些,再加上認列轉投資淡海輕軌工程的一小部份損失、及中鋼本身單月推出鋼品優惠價格,導致侵蝕一些獲利等因素影響。中鋼22日股價維持平盤,收在25.05元,單日交易量11,348張。
中鋼22日公告,去年12月單月合併稅前盈餘為19.5億元、月減30%、年減42.54%,每股稅前盈餘約0.12元。累計合併全年營收為4,006.65億元、年增15%,營業利益為335.77億元、年增35%,合併稅前盈餘為318.91億元、年增36%,每股稅前盈餘約2.02元。
中鋼表示,12月合併稅前盈餘減少,主要是中鋼鋼品銷售量為87.76萬多公噸,較11月減少12.12萬公噸,且中鴻單月銷售量為18.9萬公噸,較11月減少7,000公噸,惟中龍鋼鐵鋼品銷售量達34.1萬公噸,較11月增加2.4萬公噸;中鋼累計2018年鋼品銷量1,124.09萬公噸,優於2017年的1,084.42萬公噸,內銷比例為70%。
除了鋼品銷量外,中鋼發給下游的鋼品採購回饋金也較前一年增加,且單月推出鋼品專案優惠價格,也侵蝕了一些獲利,但全年合併稅前盈餘增加部份,最主要是銷售量增加近40萬,且平均單價也較高,至於原料成本方面,則與前一年相差不多。
展望未來,中鋼認為,今年第一季除有適度降價外,也遇到農曆過年,下游客戶下單轉趨保守,仍需看整季出貨量情況而定,但是隨著大陸寶鋼、武鋼、及鞍鋼最近調漲2∼3月價格,再加上年後的需求增補,預期3月起的鋼市有機會跟著好轉,甚至第二季價格也有機會適度反彈,屆時營運也會跟著逐漸好轉。
中鋼鋼鐵最新出貨量公布,雖略低於目標,全年出貨量預計將超過1,100萬公噸
【台北訊】中鋼鋼鐵(2002)在2018年12月的鋼品出貨量已經出爐,結果雖然略低於預期的目標量,但整體表現依然亮眼。根據數據顯示,若將旗下子公司中龍鋼鐵的出貨量和鋼胚半成品也列入計算,總出貨量達到121.8萬公噸,僅略低於規畫的123萬公噸目標。
影響這次出貨量的主要因素是外銷船期的延後,這對中鋼鋼鐵的出貨計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過,中鋼鋼鐵對於整體的全年出貨量仍抱持樂觀態度,預期全年出貨量將能超過1,100萬公噸。
在股價方面,中鋼鋼鐵昨日(2日)的股價出現回跌,每股下跌0.25元,收在24元,單日跌幅為1.03%,成交量則為9,057張。
中鋼鋼鐵表示,12月的內外銷鋼品出貨規畫目標量為123萬公噸,實際出貨量為121.8萬公噸,其中中鋼本體出貨量為87.8萬公噸,中龍鋼鐵則出貨34萬公噸。內銷量達80萬公噸,較目標增加1.2萬公噸,而外銷量則減少了3.1萬公噸。
中鋼鋼鐵業務副總黃建智表示,12月的出貨量略低於目標,主要受到外銷船期延後的影響,但由於下游提貨熱度高,市場需求不差,因此仍能達到預期水準。
展望2019年,中鋼鋼鐵預計1月的鋼品出貨目標量為119~120萬公噸,較前一個月減少,這主要是因為農曆年的即將來臨,以及市場淡季需求減緩的影響。不過,黃建智也表示,隨著農曆年過後各行各業陸續開工,預期整體需求將逐漸增溫。
中鋼昨(2)日股價回跌,每股下跌0.25元,收在24元、單日跌幅1.03%,單日成交量9,057張。
中鋼表示,2018年12月內外銷鋼品出貨規畫目標量為123萬公噸,結果實際出貨量為121.8萬公噸,較目標減少1.2萬公噸左右,其中,中鋼占87.8萬公噸,中龍占34萬公噸,且內銷量占80萬公噸,較規畫目標增加1.2萬公噸,外銷量占31.8萬公噸,較目標減少3.1萬公噸。
中鋼說,2018年第四季各項鋼品出貨規畫目標量為375萬公噸,實際出貨量近389萬公噸,較目標增加近14萬公噸,估計全年鋼品出貨量可望超過1,100萬公噸,達到1,124.25萬公噸左右。
對此,中鋼業務副總黃建智表示,2018年12月各項鋼品出貨量會比規畫目標量縮減一些,主要受到外銷船期延宕影響,其他在下游提貨熱度仍高與整體市場需求不差等因素支撐下,仍達到預期水準。
展望未來,中鋼表示,2019年1月各項鋼品規畫目標量為119∼120萬公噸,較前一個月鋼品出貨量121.8萬公噸,略減一些,主要是農曆年即將來臨,有些下游廠商提貨轉趨保守,再加上遇到市場淡季需求減緩影響。不過,伴隨農曆年過後,各行各業陸續開工,預期整體需求會逐漸增溫。
中鋼構今年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為0.88億元,優於去年同期的稅後淨利0.39億、年增1.25倍,EPS0.46元、年增119%。11月合併營收為17.39億元、月增4.34%、年增37.96%,累計合併營收為180.76億元、年增20.54%。
中鋼構今年接單不是問題,全年接單量達到15∼16萬公噸,預計全年出貨量將比去年佳,且平均單價也將高於去年。
中鋼構董事長陳天民表示,今年鋼構出貨量增加主要原因,包括台積電中科和南科廠房工程、中鋼興達海洋水下基礎公司廠房工程、中龍鋼鐵原料室內化工程等多項工程。
其中興達海洋水下基礎廠房工程所需的鋼構數量達7,000∼8,000公噸,預計明年底至後年初才可能完工啟用、中龍煤鐵原料堆積室內化工程,共有三棟,預計2020年左右才可能完成。
另還包括和日本三菱重工合作的印尼電廠廠房工程,共有幾千公噸鋼結構,因中鋼構一向重視技術和品質,因此獲得合作夥伴青睞,這是繼菲律賓電廠工程後,另一項合作業務。
展望未來,中鋼構表示,目前積極爭取的工程尚有桃園國際機場第三期航站工程,預計明年初投標,預計鋼結構所需數量達到6萬多公噸,惟工程交期較短,且工程造型較多,承接工程業務的困難度較高。
另裕隆汽車新北市舊有廠房土地也即將開發,預估所需的鋼構數量達到2∼3萬公噸左右,都將全力開拓業務。
對此,中鋼財務副總經理楊岳崑表示,11月份合併稅前盈餘較上個月銳減7.88億元,最主要是受到中鋼和旗下子公司中龍、中鴻等鋼品出貨量減少、108年第一季內銷盤價調降,導致相關產品追溯到第四季價格、以及有部份鋼品為了提升買氣,採用專案銷售方式,再加上對下游適度提供的年終購物回饋金等因素,以致壓縮一些獲利空間。
中鋼昨(17)日股價小幅下跌,每股下跌0.10元,收在24.05元、單日跌幅0.41%,單日交易量7,389張。
中鋼昨日公告,11月份合併營收為345.32億元、月減5%、年增16.35%,累計合併營收為3,674.16億元、年增16%;單月合併營業利益為27.05億元、月減29%、年減6.40%,累計合併營業營業利益為315.28億元、年增46%;單月合併稅前盈餘為27.78億元、月減22%、年增0.03%,每股稅前盈餘約0.17元,累計合併稅前盈餘為299.40億元、年增50%,累計每股合併稅前盈餘約1.9元。
中鋼表示,最主要是中鋼11月份碳鋼鋼品銷售量為99.88萬多公噸,較上個月減少2.94萬多公噸,其中內銷比例為69%,累計銷售量為1,036.33萬公噸,內銷比例為70%;中龍鋼鐵單月鋼品銷售量為31.7萬公噸,較前一個月減少1.4萬公噸;中鴻單月銷售量為19.6萬公噸,較上個月減少1.6萬公噸,再加上明年第一季調降熱軋、冷軋、熱浸鍍鋅及電磁鋼片價格,平均每公噸降300∼400元,導致降價追溯到第四季價格等因素影響。至於年增的最大原因,是累計鋼品銷售量較去年增加40萬公噸,以及平均每公噸單價也較去年同期增加1,800元左右。
展望未來,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表示,近來受到中美貿易大戰影響,鋼市仍處於寒冬階段,但期望寒冬能盡快遠離,並期待鋼市春天能於明年3月盡早到來,以迎接「金三銀四」的傳統旺季市場。
中鋼表示,11月營收較前月下滑,主要受到中鋼和旗下中鴻、中龍 鋼鐵等子公司在11月各項鋼品出貨量減少影響,再加上明年第1季內 銷鋼價適度降價,必須適度追溯前1季價格影響所致。中鋼昨天股價 下跌0.10元、收23.80元,交易量為7,140張。
中鋼昨(10)日公告11月自結合併營收345.32億元,累計前11月合 併營收3,674.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25%。
中鋼財務副總經理楊岳崑表示,11月營收較10月減少的主要原因, 是中鋼單月鋼品出貨量98.8萬公噸,較前1個月減少約3萬公噸,且中 鴻11月鋼品出貨量19.6萬公噸,也較前1個月出貨量減少1.8萬公噸, 中龍鋼鐵單月出貨量31.7萬公噸,月減1.4萬公噸,再加上中鋼調降 明年第1季內銷盤價,必須適度追溯上一季價格,導致合併營收減少 。
另雖然11月份原料價格持平,但單月鋼品平均單價下降也是導致合 併營收縮減的原因之一。